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时代光华讲义:中国式管理团队(曾仕强)

第一讲日本人的团队管理(上)

现代化管理在美国即成为“美国式管理”,而到了日本,它又势必会打上深刻的日本烙印,由此可见,现代化管理一定要与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以及当地的文化紧密地联系起来才会产生功效。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民族,古人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财富博大精深,因此,在现代社会里,中国的团队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殊性,可以称之为“中国式团队管理”。

对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理解

“团队”的要义

要理解“中国式团队管理”,首先应该明确“团队”的内在含义。可以从“团”和“队”两个方面

把握:

?“团”,就是指团体,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即按照一定的配合关系所组成的集体或者系统。

不论是团体还是组织,所强调的都是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因此,任何一家公司、一个家庭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或组织。

?“队”则更突出组织内部所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协同一致的力量,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组织力。

现在很多组织之所以视团队管理为重点和难点,就是因为大多数组织只有形式,而没有巨大有效的统和力量,如同一盘散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步调不一,内乱频繁。

对“团队管理”进行比较研究的出发点

基于中国式团队管理的特殊性,要把握“中国式团队管理”的要义,就必须从对这种特殊性建立正确全面的认知入手。

1.要传承民族文明

中国人如今的思维和思考模式来源于中国的传统思想,进一步地溯本追源可以发现,“伏羲氏与八卦”以及《易经》这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是这些模式的本质及精髓所在。因此,对于中国人的一言一行,只要从易经的道理来看待和分析就可以很容易地破解其中的奥妙。换言

之,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观点和理论,对于指导现在的很多问题都是相当有帮助的。

2.对西学要用“拿来主义”

然而近几百年来,中国人开始盲目地用西方的观点和标准来看待和分析自身的一切,并且将自身的缺点与西方的优点进行对比,其结果是很糟糕的;而更加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中国人在这种思维模式下已经开始逐渐地丧失民族自信心。因此,对如何借鉴西方科学文化的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学,因为这个领域是不存在国界的,而在吸收与文化有关的思想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问题时,则必须谨慎小心,一定要避免机械和盲从,要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否则,将对国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产生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在阐述中国式团队管理时,首要的一环就是对东西方团队管理的模式和特点进行深入的比较,以此加深对自身特点的把握。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

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客观的评价,团队力量最强的是日本人。因为在日本的团队中,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一个口令一个动作,服从的意识非常强烈。也就是说,所有人都精诚团结,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没有太多个人意见。

然而,尽管日本人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是世界民族之林中最强烈的,但随着全世界所有民族的长期互动,其价值观也是会发生改变的。

日本人团队精神的产生

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如此团结,形成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其产生的原因经过研究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压力

日本人的团队精神首先是由于其所处的生存环境造成的。日本国土面积很小,而且地处板块的交界处,所以台风、地震、火山以及海啸等灾害性天气比较频繁。因此,为了能在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的状况下生存下去,日本人就必须团结在一起。例如,日本的房子都是一家挨一家、彼此支撑地建造,就很直接地反映出了这一点。

2.社会上充满了高度的约束力

与此同时,生存环境的压力还迫使日本人形成了很多社会规约,以这样的约束来培养国民精诚团结的精神。这种社会规约是日本民众自发形成的,而不是来源于ZF的法律规定。一旦有人与某种社会规约相违背,就会招致全社会的谴责和鄙视,甚至连自己的亲人也丝毫不例外。正是由于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约束力,使得日本人能够形成并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案例】

日本机场的特色

对比全世界各个国家的机场后可以发现,日本的机场有以下三个非常鲜明的特色:

?温度高

与世界其他地方的机场不同,日本的机场并不为了适应所有的旅客而将温度调得比较低,而是遵循节约能源的要求和精神使机场的温度保持较高以节省电能。在日本,一个全国性的条例和要求颁发下来,全国都会奉行,很少有例外的。日本人所体现出来的这种民族性或国民性并不是靠法律的严格制裁所形成的,而是由社会规约的长期束缚所养成的习惯。

?视登机起飞为神圣的时刻

在日本的机场,登机起飞的环节对于他们的国民而言是非常紧张的,届时每个人都如临大敌、全神贯注,绝不会有人嘻嘻哈哈。因为在日本人看来,这种想法和做法很自然,已经习以为常。

?全球首屈一指的服务态度

在日本国内,服务人员的态度是非常谦虚恭敬的,鞠躬行礼已经成为了其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特别有礼貌,或许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习惯表现。

3.教育系统的严格培育

日本人之所以会成为全世界最团结的民族,还与其教育系统长期的培育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日本人将其为了生存而形成的社会规约自始至终地从儿童的教育培养中就开始给予严格的灌输,所以才使得其国人在长大成人之后依然能够很自然地保持一致性的行为。

【案例】

日本学校的营养午餐

很多国家的学校都会统一给学生提供营养午餐,日本也是一样,但它的做法又有很大的不同。其他国家的学校不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吃完才行;而日本则不同,一班的同学要等到全班所有人都吃完便当才可以出去玩。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从小给学生灌输了与集体保持一致的观念,否则造成的影响不会仅限于个人,而是整个团队和集体的。

团队建设与管理培训心得

团队建设与管理 培训心得 星期天,我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了高绩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培训,培训虽然有些短暂,但是培训帮助我获得了一些适用的新知识,印正了某些观念,并给予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客观的观察自己以及自己的工作。下面就高绩效团队建设的一些体会和大家探讨交流。 一条小鱼,也许只能打败虾米,但一群小鱼-----团结的小鱼,可以拥有鲨鱼一样的力量。团队已是时代主题,现在已经进入一个团队为王的时代。 请先忘记来自外界的竞争吧.因为你最大的敌人就是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不良的交往方式.团队内部关系的圆融往往比改善生产工具更具生产力.和谐团队是高绩效的保证.一滴水,阳光下很容易干涸,但是正是因为有亿万滴水的存在,世界上才有了澎湃的大海,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一、团队的建设和目标确立 高绩效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常常让人感到无从下手。但是,团队要发展、要成功,不能束手无策更不能单纯模仿,而是应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策划,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所以首先应该很清楚知道现在应该干什么,下一步应该干什么。只有方向正确了,目标明确了,组织框架搭好了,剩下的只需要认真分析、正确导向,发挥团队积极性,提高执行力,即可达成绩效目标。 第一,团队核心成员要深入认识自我,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标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第二、每一个团队都有其优势和弱点,而团队要取得目标成功即面临外部的

挑战又面临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能力对要达到的团队目的之间的差距,以明确团队如何发挥优势、回避风险、提高迎接挑战的能力。 第三,要以团队的目标为导向,使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行动计划,为了能够激发团队成员的激情,应树立阶段性里程碑。 第四,合适的时机采取合适的行动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团队任务的启动,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团队应把握时机来进行分析与解决,以及团队面对内、外部冲突时应在什么时机进行舒缓或消除等都必须因势利导。 第五,行动涉及到团队运行问题。即团队内部如何进行分工、不同的团队角色应承担的职责、履行的权力、协调与沟通等,因此,团队内部各个成员之间也应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描述和说明,以建立团队成员的工作标准。 二、提高素质,强化学习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完成绩效目标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不加强学习,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内部就会出问题,这个团队就弱不禁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己先会垮掉。所以,必须要求团队从下到上,特别是管理人员基本素质要过硬,要不断的强化学习,充实自我。只有一个懂得不断充实自我的学习型团队,才能在发展的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因此,应将团队的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为企业日常议程。 一是团队学习要有一个严格的计划。学习要与企业的发展、文化、建设等结合起来,学习计划要长期学习和短期学习并举,使学习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度、每季度、每月、每周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标、谁来组织等都要明确计划。将学习变成一种日常工作,融入到团队建设企业发展的挑战又面临机会,通过分析团队所处环境来评估团队的综合能力,找出团队目前的综合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讲师:谭小琥 1 什么是团队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车沙从大厦顶上倒下来,对地面的 冲击是不太大的,如果把一整车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从大厦 上倒下来,其结果就大不一样。团队管理就是把一车散沙变成 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变成一个坚强 有力的团体,从而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 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凝土,在团队建 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和 年龄性别按比例的配置,达到合理的互补,决定了这个团队的 基本要素。 有了沙土等基本要素,是否就一定是混凝土呢?没有水,没有 搅拌,就还不行。混凝土中的水就是一种良好的团队氛围,团 结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具备了这种气氛,意味着项目成 功了一半。 项目主管在团队管理中相当于搅拌机的作用,组织会议、讨 论、学习、攻关和休闲等活动,与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 最终能形成明智的决策。 2 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 小头目管事,大主管管人。在项目规模小的时候,项目主管既 要是技术专家,善于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还要通过传帮 带的方式实现人管人;在项目规模较大的时候,项目主管必须 通过立规矩、建标准来实现制度管人。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没有不合格的兵,只有不合格的元帅。 一个强劲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规章制度也 包含很多层面:纪律条例、组织条例、财务条例、保密条例和

奖惩制度等。好的规章制度可能体现在,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 执行规章制度还有一些考究,记得网上流行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说明,对于违背规章制度的行为,应该及时制止,否则长期下来,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一些不良风气、违规行为就会滋生、蔓延且繁荣。 项目主管虽然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或者监督者,但是更应该成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表率。如果项目主管自身都难以遵守,如何要求团队成员做到? 3 建立明确共同的目标 先讲个故事:一条猎狗将兔子赶出了窝,一直追赶他,追了很久仍没有抓到。一牧羊人看到此种情景停下来,讥笑猎狗说:“你们两个之间小的反而跑的快很多。”猎狗回答说:“你们不知道我们两个跑是完全不同的!我仅仅为了一餐饮而跑,而他却为了性命而跑呀。” 这个寓言揭示了:兔子与猎狗做一样的事情,都拼命的跑步,然而,他们的目标是不一致的,其目标不一致,导致其动力也会不一样。在团队管理中,不同角色的成员的目标是不一致的。项目主管直接面向客户,需要按照承诺,报质保量地按时完成项目目标。项目成员可能是打工者心态,我干一天你要支付我一天的工资,加班要给奖金,当然干项目能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就更好。 团队中不同角色由于地位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项目的目标和期望值,会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情。好的项目主管善于捕捉成员间不同的心态,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树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劲往一处使,使得团队的努力形成合力。 当然,在具体实施上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员工持股问题,本来是把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的问题,但是操作起来就可能会走样。A为一高科技企业的研发经理,他

团队与团队管理的基本内涵培训资料全

团队及团队管理的基本涵 斯蒂芬·罗宾斯(1994)认为,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这一定义突出了团队与群体不同,所有的团队都是群体,但只有正式群体才能是团队。并且正式群体分为命令群体、交叉功能团队、自我管理团队和任务小组。后来(1996),他又对团队与普通群体的区别作了深入研究,得出四个结论:一是群体强度信息共享,团队则强调集体绩效;二是群体的作用是中性的(有时消极),而团队的作用往往是积极的;三是群体责任个体化,而团队的责任既可能是个体的,也可能是共同的;四是群体的技能是随机的或不同的,而团队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 桑德斯特洛姆·戴穆斯(1990)则根据四种变量,即团队成员与

组织其他成员差别化程度的高低、团队成员与其他成员进行工作时一体化程度的高低、团队工作周期的长短以及团队产出成果的类别,把团队分为四个类型:建议或参与式团队、生产或服务团队、计划或发展团队、行动或磋商团队。 斯蒂芬·罗宾斯(1996)根据团队成员的来源、拥有自主权的大小以及团队存在的目的不同,将团队分为三种类型:一是问题解决型团队(Problem-solving Team),组织成员往往就如何改进工作程序、方法等问题交换不同看法,并就如何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问题提供建议,不过它对调动员工参与决策过程的积极性方面略显不足。二是自我管理型团队(Self-managed Team),这是一种真正独立自主的团队,它们不仅探讨问题怎么解决的方法,并且亲自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工作承担全部责任。三是跨功能型团队(Cross -functional Team),这种团队由来自同一等级、不同工作领域的员工组成,他们来到一起之后,能够使组织(甚至组织之间)的员工交流信息,激发新观点,解决面临问题,协调完成复杂项目。 英国的管理顾问、网络研究专家威廉斯,根据他本人工作经验,后来又把团队区分为团体和工作队,并提出“团体—工作队连续流”理论。他认为:连续流的一端是一类个人的松散联盟,他们不太需要合作,不用做出太多的集体决定,没有也行(当然有更好),另一端则是紧密结合的工作队,他们的成绩完全取决于相互之间能否有效合作,是否紧密结合。任何工作团队根据其相互依赖程度和共性程度两个因素的不同,均处在连续流两极之间的某一位置。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

团队管理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 团队管理技巧培训讲师:谭小琥 1 什么是团队管理?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车沙从大厦顶上倒下来, 对地面的冲击是不太大的,如果把一整车已凝固成整 块的混凝土从大厦上倒下来,其结果就大不一样。团 队管理就是把一车散沙变成已凝固成整块的混凝土, 将一个个独立团队成员变成一个坚强有力的团体,从 而能够顺利完成项目的既定目标。 沙土需要搭配石头、钢筋和水泥等才能形成混凝土, 在团队建设中同样如此。每个成员的知识结构、技术 技能、工作经验和年龄性别按比例的配置,达到合理 的互补,决定了这个团队的基本要素。 有了沙土等基本要素,是否就一定是混凝土呢?没有 水,没有搅拌,就还不行。混凝土中的水就是一种良 好的团队氛围,团结信任积极向上的工作气氛。具备 了这种气氛,意味着项目成功了一半。 项目主管在团队管理中相当于搅拌机的作用,组织会

议、讨论、学习、攻关和休闲等活动,与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最终能形成明智的决策。 2 制定良好的规章制度 小头目管事,大主管管人。在项目规模小的时候,项目主管既要是技术专家,善于解决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还要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实现人管人;在项目规模较大的时候,项目主管必须通过立规矩、建标准来实现制度管人。 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没有不合格的兵,只有不合格的元帅。一个强劲的管理者首先是一个规章制度的制定者。规章制度也包含很多层面:纪律条例、组织条例、财务条例、保密条例和奖惩制度等。好的规章制度可能体现在,执行者能感觉到规章制度的存在,但并不觉得规章制度会是一种约束。 执行规章制度还有一些考究,记得网上流行一个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这个理论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