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

合集下载

雕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评价

雕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评价

雕塑艺术的审美标准与评价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具象或抽象的形式,塑造出三维的、立体的艺术品。

它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形式语言,使得观者在审美过程中能够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然而,要评价一个雕塑作品的好坏,就需要依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和评价体系。

本文将对雕塑艺术的审美标准和评价进行探讨。

一、形式美与内容美兼具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要注重形式的表达,又要关注作品所要传递的内容。

形式美是指雕塑作品在形态、比例、结构等方面的表现,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感和审美效果。

内容美则是指雕塑作品所要传递的内涵和思想,它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观念性。

一个优秀的雕塑作品应该能够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中给观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二、创意与独特性在众多的雕塑作品中,那些具备独特的创意和特点往往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一个成功的雕塑作品应该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能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艺术家通过对材料、形式和文化背景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形象,以实现作品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三、技术与工艺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需要艺术家具备扎实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无论是传统的石雕、木雕,还是现代的金属雕塑、环境雕塑,都需要艺术家具备雕塑技术的修养和工艺的驾驭能力。

好的技术和工艺能够使雕塑作品更加精细、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意蕴和主题,增强作品的观赏价值。

四、与环境的融合雕塑作品往往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示,与环境的融合是评价一件雕塑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

一个好的雕塑作品应该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或者城市景观相协调,能够与环境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共鸣。

通过与环境的融合,雕塑作品能够更好地融入观者的生活中,与观者建立起情感的纽带。

五、影响与价值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评价一件雕塑作品还需要考虑其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所及的范围。

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往往能够激发后世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对整个艺术潮流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那些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雕塑作品也会成为人们对于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和认知。

文字艺术知识: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文字艺术知识: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文字艺术知识: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雕塑艺术是一种以材料塑造形体的艺术形式,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呈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风貌。

在中西方的艺术文化中,雕塑作为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深深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

本文将从材料的使用、题材的选择以及风格的表现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雕塑艺术的异同。

一、材料的使用在材料的使用方面,中西方的雕塑艺术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雕塑以大理石、铜、铁、铸铜等金属材料为主,这些材料的优越性能使得西方雕塑在比例、纹理、质感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而中国雕塑则以陶瓷、玉石、青铜等材料为主,这些材料的使用重点在于形似,神像形体以及事物本身的形状等,因此中国雕塑的形态常常比西方雕塑要复杂得多。

此外,在雕塑的材料选择上,西方雕塑多呈现出抽象、现代化的特征,而中国雕塑则强调象征、附会的含义。

二、题材的选择在题材的选择方面,中西方的雕塑艺术也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雕塑强调对人体的雕塑表达,以人物雕塑和人体雕塑为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情感。

而中国雕塑则强调对自然的表现,被称为“自然主义”。

这种表现形式强调的是雕塑作品的附会式含义,即通过对物体、事物的脱离、变形等方法,把他们作为象征、形式的表现阐释出来。

因此,中国雕塑往往运用动物、植物等自然图像来诠释生命之美,尤以龙、凤、狮为主的形象广泛应用,卓尔不凡。

三、风格的表现在风格的表现上,中西方的雕塑艺术也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雕塑的风格多呈现出现代主义色彩,追求线条感、形式感、未来感,强调的是现代和新的审美标准。

而中国雕塑的风格则更加注重表现传统审美价值。

不论是哪种题材,作品都呈现出古朴、流畅、优雅、端庄等风格,以及庄重、恢宏等的气势感受。

中国雕塑大多数都是建立在道德、哲学和文学上,注重意蕴和情感的表达,以具有中国文化的精神气质为主要特征。

总的来说,中西方的雕塑艺术都是后人们不断探索、发展得来的文化遗产,两者在艺术形式、精神内涵等方面,都有着各具特色的独立性。

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

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

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雕塑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通过塑造和雕刻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形态,以及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是其核心所在,它能够通过形态、材料、光线等因素来传达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雕塑造型的艺术表现力。

一、形态的表现雕塑的形态是其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其艺术表现力的基础。

雕塑的形态可以表现出物体的形状、体积、比例、结构等特征,同时也能够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雕塑中,形态的表现可以通过对物体的塑造和雕刻来实现,创作者可以通过对物体的细节刻画和比例调整来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质感。

同时,创作者也可以通过形态的变化和组合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创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材料的运用雕塑的材料是其艺术表现力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视觉效果,因此,创作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雕塑的形态和情感。

例如,青铜、石材、木材、陶瓷等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力,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同时,材料的选择也会影响到雕塑的保存和保养,因此,创作者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耐久性和维护成本等因素。

三、光线的运用光线是雕塑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它能够通过反射、折射和散射等作用来影响雕塑的视觉效果和情感体验。

在雕塑中,光线的运用可以通过对雕塑表面的处理和反射面的设置来实现,创作者可以通过控制光线照射的角度和强度来表现出雕塑的立体感和质感。

同时,光线也能够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感,例如,柔和的光线能够创造出温馨的氛围,强烈的光线则能够创造出紧张和刺激的氛围。

四、情感的表达雕塑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它能够通过形态、材料和光线等因素来表现出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创作者可以通过对雕塑的形态、材料和光线的选择和处理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例如,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命力的赞美、对历史事件的反思等等。

同时,观众也能够通过观赏雕塑来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共鸣和情感体验。

雕刻艺术简介

雕刻艺术简介

蛋壳雕刻:
蛋壳雕塑的创始人是来自临漳县漳潮村的 农民艺术家张海军。他平时爱写、爱画, 从艺20多年,研习山水、人物、花鸟等各 类绘画和书法,并潜心研究自创了蛋壳雕 塑、彩绘、镂空的绝技,荣获河北省蛋壳 彩绘大师,邯郸市蛋壳雕刻专业大师等荣 誉称号。
根雕:
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 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 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 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 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 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 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 “根艺”。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 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 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 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 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 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 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 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 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 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石雕: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 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 美理想的艺术。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 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 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 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 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 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 人类历史。

艺术雕塑欣赏

艺术雕塑欣赏

《艺术雕塑欣赏》雕塑艺术与建筑、绘画、舞蹈等艺术种类有较为密切的关系,与建筑、绘画等共同被称为造型艺术.又有“凝固的舞蹈”之称。

雕塑概念实际可以理解为“加"和“减”。

“雕”就是“减”,将具有可塑性的材料以削、刻、凿等方法将不需要的部分去除,“塑"就是“加”,将材料通过堆积、浇注、揉捏等方式塑造成为立体的形象。

一、雕塑艺术的语言1、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艺术是三维空间的艺术,是立体的艺术,有宽、有长、有深度,这是雕塑艺术最根本的特点。

(1)雕塑的根本特点是立体造型。

即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

(2)雕塑是“诗”,不适于叙事,只适于抒情,宜于象征,象诗一样要求概括集中,一以当十,以少胜多,集中、凝练,雕塑更接近于音乐和建筑。

可以说雕塑是造型艺术中的诗。

(3)雕塑因其高度概括,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

如美国“自由女神塑像”、前苏联“工农联盟雕像”。

雕塑立于通衢大道,带有“强迫性”,使人非看不可.(4)雕塑既是提高的艺术,又是普及的艺术;既是古老的艺术,又是现代化的艺术。

2、雕塑艺术的语言(1)物质实体性的形体,以及因形体变化而造成的光影。

(2)具象与抽象.这主要是指表现手法,也就是雕塑作品表现的是否具体,以具体的形象雕塑来表达情感的具有具象性,反之,以注重形体动作来表达微妙的情感的,具有某种象征意味的,实际是比较概括的、抽象的表现,它只是给人一种韵律、一种调子、一种隐约的感情,这种更接近建筑和音乐的则是具有抽象的内涵。

(3)雕塑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圆雕和浮雕两种类型.它们是按所占空间和形象的突显程度而划分的。

圆雕是形象凌空而且可从四面观赏的雕塑,它的形式特征表现为三维的以艺术为中心点的立体形象.浮雕是在平面上雕刻出深浅不一、凹凸不平的不同形象的雕塑.它的形式特征是凹凸对比的半立体式半平面形象。

除此之外,按照材料的不同,题材的不同、表现手法、风格等等的不同,雕塑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式,但圆雕与浮雕是最常见的划分方式.欣赏雕塑作品可以从如下几个问题中展开:1、雕塑艺术的体积。

艺术欣赏-雕塑

艺术欣赏-雕塑

雕塑的基本现现手段——形体
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民,块面的凹凸、起伏、转换 可以创造各种各样的形状,也传过出各种各样的情绪。
雕塑的基本现现手段——量感
雕塑是以物质实体为载体,具有一定空间体量的造型艺术。雕 塑体积所唤起的体量感觉不是实际重量,而是建立健全在生活经验 基础上的体积感和重量感。 大体量的雕塑,容易造成崇高和威严感。 小体量的雕塑,容易造成优美和亲切感。
母系社会中,原始人类 对生殖的崇拜表现对女 性乳房的崇拜。制作于 新石器时代的《维伦堡 的维纳斯》雕像,她的 身体比例极为不协调, 两条腿非常弱小,而胸 部和臀部却被描绘的十 分夸张,似乎整个雕像 只是为了表现这两个硕 大无比的乳房。
Company Logo
巨石阵
Company Logo
巨石阵
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 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巨石阵(Stonehenge),位于距 英国伦敦120多公里的一个小村庄阿姆斯伯里。占地大约11公顷,主 要是由许多整块的蓝砂岩组成,每块约重50吨。 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 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公 元前4000-公元前2000年建造。,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 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 2000年(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准 确建造年代距今已经有4300年,即建于公元前2300年左右)。
对书俑
隋、唐、五代时期的雕塑艺术
唐陵 犀牛
特勒(勤)骠,
青骓,
什伐赤,
飒露紫,
于唐代的陶器,以黄 、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 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唐三彩的诞生已有 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 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 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

雕塑艺术知识:雕塑艺术中的美感语言

雕塑艺术知识:雕塑艺术中的美感语言

雕塑艺术知识:雕塑艺术中的美感语言雕塑艺术是一种通过对物质进行加工和创造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语言。

雕塑是一种立体艺术,通过对形式、空间、材料和结构的处理,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在雕塑艺术中,美感语言是艺术家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手段,也是观众欣赏作品时体验美的方式。

下面将从雕塑的形式美、意象美、情感美和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形式美1.空间美:雕塑作品的美感语言在空间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艺术家通过雕塑材料的厚薄、光影和线条的巧妙运用来创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

例如,在高浮雕中,雕刻面和背景形成的空间错落有致,增强了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而在雕塑中,空间的透视和比例是美感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家通过对比例的处理来表现作品的尺度和空间感,同时利用透视的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创造出美感的空间。

2.结构美:雕塑作品的结构美是指作品的材料、形式和形态之间的有机组合。

艺术家通过对材料和形式的灵活运用,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作品结构。

例如,在雕塑中,艺术家可以运用圆柱、球体、锥体等基本几何形体来构成作品的结构,使作品的整体形态更加饱满和有力。

同时,在雕塑的结构美中,形式的变化和对称性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美感语言。

艺术家通过对形式的变化和对称性的运用来增强作品的动感和稳定感,从而使作品更具有美感。

3.色彩美:虽然雕塑作品以立体形态为主,但色彩的运用对于作品的美感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雕塑艺术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材料的处理和对色彩的添加来丰富作品的美感语言。

例如,在陶瓷雕塑中,艺术家可以利用釉色和琉璃等材料来表现作品的色彩美。

同时,在木雕和石雕中,艺术家也可以通过对材料的上色和打磨来表现作品的色彩美,使作品更具有生动感和形象感。

二、意象美1.内涵意象美:雕塑作品的内涵意象美是指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和形象之间所蕴含的意蕴和内涵。

在雕塑艺术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象的表现和内涵的挖掘来丰富作品的美感语言。

例如,在雕塑中,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象的运用和对主题的创作来表现作品的内涵意象美。

雕塑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雕塑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雕塑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雕塑艺术作为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雕塑艺术是通过对立体物体进行创作、塑造而形成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可以赋予物体栩栩如生的形态,更能够把人的情感和内心表现出来,是一种高度的艺术创作。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雕塑艺术的结合,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艺术形式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雕塑艺术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的传统文化,不论是陶瓷器、青铜器、石刻、木雕等等,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技术造诣。

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兵马俑了。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一座被模仿成军队战斗队形和配有武器的陵墓。

兵马俑不但是文物珍品,更是古代匠人的杰作,它们以其惟妙惟肖、独具匠心的造型展现出来,令人流连忘返。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塑艺术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就是佛教造像。

佛教造像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佛像造型丰富,包容了许多佛教的信仰、哲学和文化内涵,每一尊佛像的造型和姿态都体现出当时社会和文化的特点。

佛像中尤以举世闻名的大雁塔佛像最为知名,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寺庙,佛像高大雄伟、金壁辉煌,是中国佛教文化中珍贵的代表之一。

二、雕塑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雕塑艺术作为一种实用性和美学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和应用。

无论是古代人们生活中用到的器具,还是寺庙、陵墓中的造像,都得到了雕塑艺术家的精心创作和艺术手法的完美展现。

雕塑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扮演了建筑和实用的功能,又具有美学价值,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三、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发展与变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雕塑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

在汉代、唐代、明代等时期,中国雕塑艺术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汉代的石鼓、陶塑、石刻、青铜塑等物体,以独特的技法和韵味,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和文化传统;唐代的佛教造像,以雄浑、丰美的风格,完美地表现了佛教的精神和意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斜卧像》:创作于1956年,雕像使用了大理石,白
色的石质与后面大楼的部分白颜色相呼应,使作品与环 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石像的头部高昂,目略偏斜,眼睛 的造型虽然相对简单,但也绝非轻率雕刻而成。这一双 眼睛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 整个石雕人像精神面貌的基调。
《斜卧像》:现放置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入口前。 作品中
这件雕塑原本是大理石制品, 后来作者又把它翻制成若干个青 铜像,放置在户外,将雕像的美 溶于自然美之中。当人们散步于 自然空间,看到这尊雕像,会自 然而然地产生美的联想,进中国雕塑多用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 意性。例如《锚》,作者以“锚”象征充满生机活力的海滨城市大 连。汉代霍去病墓雕刻,以“马踏败将”,象征大将霍去病的丰功 伟绩。中国住宅建筑门口,以狮子形象寓意镇宅驱邪。这些具有象 征性和寓意性的雕刻,构成宏大威武的气势,给人以既富丽宏伟又 庄严冷峻的感觉,使人产生崇高感,更觉得自身的渺小,达到宣扬 封建法权之目的。
课程的主要内容
雕塑的定义
雕塑的分类
雕塑的艺术特点
雕塑的定义
可雕性、可塑性的材料,通过雕、塑、
铸、焊等手段制作反映社会生活,表达 审美理想的三维实体的造型艺术。
雕塑的分类
按材料:石雕、木雕、竹雕、
泥雕、金属雕、冰雕、石膏像 等
按空间形制(形态):圆雕、浮雕、透雕 • 圆雕:不附着背景的完全立体的可从四面 观赏的一种雕塑。如《思想者》、《菊花 仙子》 •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厚度,根据凸 起的高度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 • 透雕: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背景部分,有 重视一面艺术效果的单面雕,也有双面雕。 如室内的屏风
引人注目的“洞”是摩尔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这些“洞”在他有意识的安 排下,一方面扩大了雕塑的内在张力,使观众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体的自然构成, 另一方面强调了雕塑中不同部分的联系,提示出雕像与空间的关系,增加了 三度空间感,使观众在对雕塑进行不同视点的观赏时,能够感受到雕像形体 和背景的不同变化,从而产生出美的意境。在摩尔的手下,一个虚空的洞往 往与实体具有同样的造型意义,达到了“虚实相生”的境界。


欣赏雕塑艺术作品,可以从认识作品外部的 形态特征开始,分清类别,看形象是否具有美感, 与环境是否协调;进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作 者的艺术技巧;最后体察作品的内蕴和创意。如 果一件雕塑作品能使人们在感官上和精神上都得 到满足,那么这件作品就成功了
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 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 外就要与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发生关系, 并受其制约。因此,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使 作品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 共生出新的景观,所以在欣赏雕塑作品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去分析研究。
1)注意作品与场景的适应性。 不同的公共场所的场景,有不同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背景,纪念雕塑庄 严、肃穆,具有建筑性与宏伟性。园林雕塑适应园林的优美恬静特点, 给人以亲切感、轻松感和富有装饰性。 2)注意与建筑形式的关联性: 雕塑风格应与建筑风格相协调适应,一般来说,现代建筑前的雕塑就 应具有现代风格,古建筑前的雕塑应与古建筑相适应。
注重作品的材质与内容的关系
• 雕塑材料的不同和对材料运用得如何,关系到作品内容的 体现。例如:宋庆龄雕像利用洁白的大理石表现伟大女性 的纯洁与高雅. • 雕塑家还特别注意使作品显示材质的美感,使材质自身的 审美价值得以体现。例如汉代霍去病墓石雕中的《伏虎》, 利用石料的自然形态稍事加工,使它的神形得以体现,气 势雄浑,。印钮《鳖》,则巧用石材中的色斑雕琢而成, 其余部分保持了材质的原貌特征,使之富有情趣。
表现性雕塑
• 亨利·摩尔:1898年出生于英国,是国际艺坛备受推崇的现代雕塑大师,第 一次世界大战时参了军,1917年夏去法国作战,因中毒气而回国治疗,1919 年02月退伍。他的艺术风格简洁、浑厚,以抽象和象征的手法成功地把人类 与自然的形象融入他的艺术形式。被誉为历史上最杰出和20世纪世界最负盛 名的雕塑家之一。 他的作品继承了罗丹、米开朗基罗等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的艺术传统和风格, 吸收了欧洲中世纪、古希腊、古埃及、古墨西哥、非洲以及东方的古典传统, 其创作意识对20世纪的雕塑和造型艺术家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除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观赏性外,由于作品突出强调与大自然的 和谐关系,还有很强的装饰和美化环境的作用。
3)注意借景构成关系: 借用环境和景物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如: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的 《美人鱼》,倚坐在水边礁石上,使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为 作品内涵不可缺少的部分。
4)注意心理诱导的作用: 雕塑的大小、形体,置放的位置与底座的高低等均具有不同的心理 诱导作用。如:《自由女神像》以高底座和高大仰视的作品使人产生 崇高感。而低底座的平视作品令人感到亲切。如:罗丹《加莱义民》 不用高底座,平放于地面,令加莱市民们感到英雄就在他们中间。而 《红色立方体》是美国海上保险公司门前的抽象雕塑。
《思想者》:弯腰屈膝,右 手托着下额,双目深陷,以 回拢的手臂支撑头部,嘴咬 着自己的粗手,肌肉紧张, 带动全身形体呈现出团缩状, 作者通过这样的动态语言表 现他思绪的涌动和精神的痛 苦。也使得这一形象具有巨 大的艺术感染力。
这件雕塑作品的人是较真实的形象,我们也 比较容易理解作品隐含的内涵,而有些雕塑作品 的形体则是比较夸张和抽象的,我们称这一类的 雕塑作品为表现性雕塑。
雕塑具有体量感
雕塑具有体量感,它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 与主题的表达。
体 积 大
这尊雄伟的佛像高 71米,头部高14.7米, 宽10米。他的耳朵长7 米,耳朵眼里可以钻进 两个人。其脚背宽8.5米, 可以围坐100多人。
数 量 多
秦始皇兵马俑的数量 之多,都是构成迫人 气势和宏大气魄的重 要因素,也是作品内 容的重要方面和表达 主题的重要因素。而 面人的小巧,则给人 一玲珑可爱的审美感 受。
马约尔(法1861~1944年):他崇尚古希腊雕塑的单纯与静穆, 罗丹雕塑的真实与自然,并发挥自身对形体敏感,超出前人,在罗丹、 布德尔之后别开新路,以坚实纯朴、简括沉雄著称于世。《地中海》 是马约尔第一件体现出个人风格的作品,是一位善于刻画女性美的艺 术家,《地中海》是他用女人体来比喻大自然的一系列雕塑作品之一。
《美人鱼》——爱德华· 埃里克森
• 美人鱼铜像是丹麦卡士伯啤酒厂创办人出资, 邀请丹麦著名雕刻家爱德华· 埃里克森于1912年 根据安徒生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中的主人翁雕 铸而成,1913年8月23日移到现在的哥本哈根 港入口处。 正因为名气太响,美人鱼铜像三度遭人“解 体”,1964年4月24日第一次被人切下头部, 1985年其胳膊又被锯掉,1998年1月5日美人 鱼头部第二次被盗窃,幸好雕刻家的模具还保存 着,才使雕像得以复原。
想到大连是个海滨城市,造船业的飞速发展和远洋业 的成就和前景,也表达了人们热爱海洋的情感,使其具有象
征意义。
罗丹: 法国大雕塑家奥古斯特· 罗丹1840年生于巴黎,1917年
在巴黎郊区小镇默东逝世,享年77岁。年轻时他学画并不成功, 后又习雕塑。他去意大利的罗马和佛罗伦萨,得到了米开朗基罗 的真传。
按功用和所放的位置:城市雕 塑、园林雕塑、纪念性雕塑、室 内雕塑等
城市雕塑
反映城市特色、历史,作为城市标记以及美 化环境的效用。有人说,好的雕塑,是城市的名 片,是“城市的眼睛”。当你听到“五羊城”时, 便知这指广州,听到“开荒牛”时,便知这指深 圳。这些著名的雕塑,都成了它所在城市的代名 词。一座著名的雕塑,就是一座纪念碑,就代指 一座城市。好的雕塑,就是城市的名片。
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 雕塑作品很难像绘画那样进行复杂的精细描绘和环境空 间的表现,因而形象单纯,所以通常赋予形体和体积以象 征性和寓意性,并以此来表达主题。西方雕塑,多借助于 人体来象征某种思想,例如以《维纳斯》象征爱与美,以 《大卫》象征雄健有力。法国雕塑家马约尔的《地中海》, 以丰满的女人体象征美丽富饶的地中海。
雕塑的艺术特点

A、雕塑的形体 B、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


C、注重作品的材质与内容的关系
D、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的感受,首先来自它的 形体,形体美是雕塑形式美的灵魂。 当我们从远处看一广场或者街头的雕塑时,首先触目的是 它的并不清晰的“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体大的 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不同的“影像”效果给人的感受是不 同的.

姿态优雅的美人鱼孤独地 坐在海边一块巨石上,鱼尾人 身,羞怯安详,以若有所思的 神情望着大海,显露出少女纯 真的美,深受人们喜爱。它是 哥本哈根最吸引游客的景点, 既是丹麦文化艺术的杰作,也 是哥本哈根城市的象征,因此 在丹麦人民心目中占有特殊地 位。
《红色立方体》——野口勇: 仿佛一颗在转动中被“定格”的 大骰子,保留着它那“金鸡独立” 的奇妙姿态,在四周的几十层高楼 大厦的包围中,在由现代建筑群的 直线织成的巨网笼罩之下,它的斜 线和圆形孔沿显得那么的生动活泼, 冲破了它所在的环境空间的压抑气 氛。
广 州 : 五 羊 雕 塑
深圳:开荒牛
兰州:黄河母亲
温 州 : 五 马 街 五 马 奔 腾
园林雕塑:园林是人类以各种自然物质经过各种艺术处理而 创造出来的环境空间,是人工创造或改造的艺术。而园林雕
塑是为专门适应园林的环境进行的创作
纪念碑和纪念雕塑:安 置在纪念碑建筑场合中 的庄严而永久性的雕刻 作品,以表彰历史人物 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 题材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的象征性事物或有代表 性的人物形象,一般规 模和体积较大。纪念碑 雕塑如:《北京人民英 雄纪念碑》纪念雕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