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 Word 文档 (2)
3《人体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6
颈立直反射
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 儿头部向一侧转动。 反应:小儿的肩部、躯干、骨盆都随 头转动的方向而转动。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7
颈立直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8
2.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 握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 动,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17
5.踏步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 射)
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长, 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 跖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18
6.张口反射
延迟消失提示脑损伤,脑瘫或智力低下时 延迟消失。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 中指与无名指固定小儿腕部然后以拇指按压小 儿两侧手掌。 (2)反应:小儿立即出现张口反应,亢进时 一碰小儿双手即出现。 (3)存在时期:0~2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9
躯干立直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0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 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 势。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1
4.迷路性立直反射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 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 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个 月出现,5~6个月明显。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 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 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其主要功能 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 躯干与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 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word文档(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3个月~4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3个月~4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3个月~6个月~6个月~8个月~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2周~4周~6周~8周~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个月个月个月个月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A.新生儿期~3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个月~5个月个月个月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人体发育学》第三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三)精神发育迟滞 大多数精神发育迟滞的小儿运动发育较正常儿 童延迟,与学习、建立和巩固运动功能及技巧迟缓 有关,也与肌张力偏低有关。但弱智儿童不存在异 常姿势,都能够学会粗大运动的基本功能。 (四)神经肌肉疾病 常表现为行走发育落后,有些疾病最终丧失运 动能力。各类先天性代谢性疾病除有运动功能障碍 外,都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肌群协调障碍
运动记忆障碍 肌张力控制障
碍
调节和控制障 碍
自学为主
运动功能调控障碍及特点
运动调控障碍
姿势感觉障碍
特
碍
点
身体在空间位置的感觉障碍,可导致平衡障 难以保持身体中间位的运动(如在站立,跳 跃时)
运动感觉障碍
视觉空间处理障碍
指令一运动结合障
碍
难以对空间区域范围进行预测和运动时机的
判别(如很难判断能够抓住物体和抛出物体 的轨迹)
难以对言词指令翻译并正确反应(如难以遵
第二节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一、影响因素
家族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精神发育迟滞
神经肌肉疾病
脑损伤和脑发育障碍 其他疾病
(一)家族遗传因素 有些小儿会有暂时性运动发育障碍或迟缓, 家族中也有类似的病史,由遗传因素所致,原因 尚不明确。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发育最终会达 到正常。
(二)环境因素 由于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缺乏运动及锻炼的 机会,会造成运动发育落后。
循训练中的指令)
运动功能调控障碍及特点
运动调控障碍
运动计划障碍
特
点
对于运动需求难以预测结果和筛选策略(如难以预 测跑多快才能抓到球) 难以调整不同需求所适用的不同肌群,活动中缺乏 肌肉的协同 难以快速和准确记忆特定技巧所需的肌肉活动次序 难以正确而恰当的发展肌张力和肌肉长度 难以判断有效的肌肉活动方式
第三章粗大运动发育 Word 文档 (2)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1.BA.2~3个月B.0~4个月C.0~6个月D.4~6个月E.0~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2.CA.2~3个月B.3~4个月C.0~4个月D.4~5个月E.O~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AA.0~3个月B.4~6个月C.0~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4.BA.0~3个月B.4~6个月C.O~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6.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A.0~2周B.0~4周C.0~6周D.0~8周E.0~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8.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11.D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2.D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O~4个月E.0~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3.D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14.A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5.B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6.B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17.C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18.C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 19.E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 20.B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 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 23.D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24.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 25.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10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 26.A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 27.B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 28.C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 29. C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30.D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3《人体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3)存在时期: 0~3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5.踏步反射(自动站立和行走反 射)
肌张低下或屈肌张力较高时该反射减弱; 痉挛型脑瘫患儿此反射可亢进并延长, 而且迈步时双腿内旋、内收交叉,脚掌 跖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6.张口反射
脑损伤或臂丛神经损伤时难以引出,偏 瘫时一侧缺失。 (1)检查方法:小儿俯卧位,颜面着床, 两上肢放于脊柱两侧,稍候观察变化。 (2)反应:小儿首先颜面转向一侧,同侧 的上肢从后方移向前方,手移到嘴边。 (3)存在时期:0~6周。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8.侧弯反射
又称躯干内弯反射。若持续存在可导致坐位平衡困 难,无法维持正常直立姿势,孩子也不可能发展对称 性运动,因为任何侧面的刺激都会引起不对称姿势。 (1)检查方法: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 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2)反应: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3)存在时期:0~6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侧弯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9.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 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 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 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紧张性迷路反射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 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 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凸起,耻骨部无法贴近桌面; 上下肢均呈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小儿的姿势与运动的发育是随着小儿身 体的抗重力屈曲活动与抗重力伸展活动的 逐渐发育进行的身体不断克服地心引力从 水平位上逐渐抬起发育成为与地面垂直位 的过程。
《人体发育学》第三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3)存在时期:0~4个月。
2021/10/10
23
12.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意义同ATNR,该反射持续存在,将会影响小儿全 身自主伸展与屈曲的发育。 (1)检查方法:小儿呈俯悬卧位,使头前屈或背屈。 (2)反应:头前屈时,上肢屈曲,下肢伸展;头背 屈时,上肢伸展,下肢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13
(2)反应:分为两型 ①拥抱型:小儿两上肢对称性伸直外展,下肢
伸直、躯干伸直,拇指及示指末节屈曲,呈 扇形张开,然后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态。
②伸展型:又称不完全型,可见小儿双上肢突 然伸直外展,迅速落于床上,小儿有不快感 觉,多见3个月以上的婴儿。
2021/10/10
14
(3)存在时期:拥抱型0~3个月 伸展型4~6个月
▲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 到刺激时→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去大脑强直、锥体外系损伤时亢进,锥体系损伤 也可见部分亢进
▲ 6个月后残存,是重症脑瘫的常见表现之一
▲持续存在将影响小儿头于正中位、对称性运动、 手口眼协调、躯干回旋、翻身、四肢支撑爬行等 运动发育
2021/10/10
22
(1)检查方法: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 头转向一侧。
2021/10/10
28
1. 颈立直反射(neck righting reflex) 2.躯干头部立直反射(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head)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body) 4.迷路性立直反射 (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5.视性立直反射(optical righting reflex) 6.降落伞反射(parachute reflex)
3《人体的发育学》第三章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22
侧弯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23
9.紧张性迷路反射
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 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 肢肌张力的变化。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 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24
紧张性迷路反射
(1)检查方法: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 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2)反应: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 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 髋关节屈曲使臀部凸起,耻骨部无法贴近桌面; 上下肢均呈屈曲。 (3)存在时期:0~4个月。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9
躯干立直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0
3.躯干躯干立直反射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儿 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姿 势。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41
4.迷路性立直反射
当头部位置发生变化时,从中耳发出的信 号经过前庭脊髓束,刺激支配颈肌的运动神经 元,产生头部位置的调节反应。此反射3~4个 月出现,5~6个月明显。
54
4.坐位反应
前方6个月左右出现,侧方7个月左右出现,后方10个月左右出现, 终生存在 (1)检查方法:小儿于坐位,检查者用手分别向前方、左右方向、 后方推动小儿,使其身体倾斜。 (2)反应:小儿为了维持平衡,出现头部和胸部立直反应的同时, 分别出现两上肢迅速向前方伸出;倾斜侧上肢立刻向侧方支撑、 另一侧上肢有时伸展;两手迅速伸向后方做支撑动作。通过上述 反应,保持身体的平衡。
返 回
第三章 第一节
30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返 回
第三章 粗大运动发育

康复治疗技术教研室
CONTENT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粗大运动发育影响 因素 粗大运动异常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学习目标
掌握: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及评定 熟悉:粗大运动发育进程 了解:粗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学习目标
重点: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难点: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PART 01
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脊髓、延髓 脑桥
0~4个月 0~4个月 0~10个月 0~6个月 0~2个月 0~3个月 0~2个月 0~6周 0~6个月 0~4个月 0~4个月 0~4个月 0~2个月 0~2个月
立直反射
又称矫正反射,是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 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和间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 四肢间的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立直反射
迷路性立直反射(labyrinthine righting reflex)
1.检查方法:用布蒙住小儿双眼,检 查者双手扶住小儿腰部,使小儿身体 向前、后、左、右各方向倾斜。检查 时注意不要过分倾斜。 2.反应:无论身体如何倾斜,小儿头 部仍能保持直立位置。 3.存在时间:3~4个月出现,5~6 个月明显→终生。
1.检查方法:小儿呈仰卧位,检查者握 住小儿两下肢向一侧回旋成侧卧位。 2.反应:此时小儿头部也随着躯干转动, 并有头部上抬的动作。 3.存在时间:2~3个月→5岁
立直反射
躯干躯干立直反射(body righting reflex acting on the body)
1.检查方法:如上述方法,使小 儿转成侧卧位。 2.反应:小儿主动回到仰卧位的 姿势。 3.存在时间:3~4个月→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发育学》练习题——第三章婴幼儿期粗大运动发育(一)选择题[A1型题]1.觅食反射在正常新生儿即可见到,其存在时期为( ) 1.BA.2~3个月B.0~4个月C.0~6个月D.4~6个月E.0~8个月2.握持反射在生后即出现,以后逐渐被有意识的握物所替代,其存在的时期为( ) 2.CA.2~3个月B.3~4个月C.0~4个月D.4~5个月E.O~6个月3.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拥抱型存在时期为( ) 3.AA.0~3个月B.4~6个月C.0~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4.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其反应分为两型,其中伸展型存在时期为( ) 4.BA.0~3个月B.4~6个月C.O~6个月D.6~8个月E.2~3个月5.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其存在时期为( ) 5.B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6.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其存在的时期为( ) 6.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7.上肢移位反射存在时期为( ) 7.CA.0~2周B.0~4周C.0~6周D.0~8周E.0~10周8.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存在时期为( ) 8.C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9.紧张性迷路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其存在时期为( ) 9.D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0.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头前屈的反应为( ) 10.AA.上肢屈曲、下肢伸展B.上肢伸展、下肢屈曲C.上肢伸展、下肢伸展D.上肢屈曲、下肢屈曲E.上肢外旋外展、下肢内旋内收11.立直反射中枢位于( ) 11.D E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间脑12.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2.DA.0~1个月B.O~2个月C.0~3个月D.O~4个月E.0~5个月13.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存在时期( ) 13.D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4.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意义同( ) 14.AA.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B.侧弯反射C.紧张性迷路反射D.交叉伸展反射E.踏步反射15.交叉伸展反射存在时期( ) 15.BA.0~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0~5个月16.阳性支持反射存在时期( ) 16.BA.O~1个月B.0~2个月C.0~3个月D.0~4个月E.O~5个月17.降落伞反射的意义等同于( ) 17.CA.平衡反应B.握持反射C.立直反射D.紧张性迷路反射E.上肢移位反射18.平衡反应中枢位于( ) 18.CA.脊髓B.延髓C.皮层D.中脑E.脑桥19.下列立直反射中不能持续终生的是( ) 19.EA.躯干立直反射B.视性立直反射C.迷路性立直反射D.降落伞反射E.颈立直反射20.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臀、头同高,下肢伸展,下颏和肩部可抬起离开桌面,肘支撑抬头达45°的月龄为( ) 20.B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1.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 21.C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2.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22.EA.2个月B.3个月C.4个月D.5个月E.6个月23.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 23.DA.4个月B.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24.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24.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25.正常儿发育达到四爬的月龄为( ) 25.EA.5个月B.6个月C.7个月D.8个月E.10个月26.正常儿坐位发育为全前倾,头不稳定的月龄为( ) 26.A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7.正常儿坐位时脊柱向前弯曲呈半前倾姿势,头可竖直的月龄为( ) 27.B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8.正常儿扶持成坐位时脊柱伸展,为扶腰坐阶段,头部稳定的月龄为 ( ) 28.CA.新生儿期B.2~3个月C.4~5个月D.6个月E.7个月29.正常儿可以独坐,但需双手在前支撑,脊柱略弯曲,呈拱背坐的月龄为( ) 29.C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0.正常儿脊柱伸展与床面呈直角,是坐位的稳定阶段,称为直腰坐阶段的月龄为( ) 30.D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个月31.正常儿直腰坐位稳定,可以左右回旋身体,称为扭身坐阶段。
可以在坐位上自由玩,也可以由坐位变换成其他体位的月龄为( ) 31.EA.3个月B.4~5个月C.6个月D.7个月E.8~9个月32.正常儿立位时阳性支持反射逐渐消失,下肢出现半伸展、半屈曲的状态而不能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2.B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3.正常儿立位时膝部与腰部屈曲,可以短暂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 33.C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4.正常儿立位时由于伸肌张力较高,下肢伸展并支持体重,多呈足尖支持体重的月龄为( )34.D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35.正常儿立位时,出现跳跃动作,此阶段称为立位跳跃阶段的月龄为( ) 35.D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5~6个月E.7个月36.扶持正常小儿腋下站立,多数可站立,髋关节多不能充分伸展,称为扶站阶段的月龄为( ) 36.B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37.正常小儿可抓物站立或抓住检查者的手后自行站起,脊柱充分伸展,称为抓站阶段的月龄为( ) 37.C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38.在抓站的基础上,由于立位平衡功能的逐渐完善,小儿可以独自站立,开始时间较短,逐渐延长,称为独站阶段的月龄为( ) 38.D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39.小儿站立稳定后,可以牵手向前迈步,称为牵手走阶段的月龄为( ) 39.EA.6个月B.7~8个月C.9个月D.10个月E.11个月40.小儿可以独自步行,称为独走阶段的月龄为( ) 40.EA.8个月B.9个月C.10个月D.11个月E.12个月【X型题】41.与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密切相关的反射发育包括( ) 41.ABDA.原始反射B.踏步反射C.立直反射D.平衡反应E.上肢移动反射42.原始反射中枢位于( ) 42.ABCA.脊髓B.延髓C.脑桥D.小脑E.脑干43.立直反射的主要功能是( ) 43.BCDA.保持身体正常姿势B.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C.头颈和躯干间的正常协调关系D.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E.促进对称发育44.肌张力分为( ) 44.ABCA.静止性肌张力B.姿势性肌张力C.运动性肌张力D.紧张性肌张力E.松弛性肌张力45.感觉输人包括( ) 45.CDA.光感觉的输入B.听觉的输入C.皮肤感觉输入D.本体感觉输入E.位置感觉输入46.前庭系统中的感觉器包括( ) 46.BCEA.本体感受器B.半规管内的运动位置感受器C.椭圆囊斑D.位置感觉器E.球囊斑47.仰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 47.ABCA.由屈曲向伸展发育B.从反射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C.手、口、眼的协调发育D.抗重力伸展发育E.与平衡反应密切相关48.产伤分为( ) 48.ABDA.颅外产伤B.颅骨产伤C.脑水肿D.颅内产伤E.脊柱裂49.下列影响立直反射建立的原因有( ) 49.ACDA.肌张力异常B.身高C.原始反射残存D.姿势异常E.性别50.平衡功能的作用主要有( ) 50.ABCA.保持体位B.调整姿势C.作出安全有效反应D.促进原始反射消失E.促进姿势对称(二)名词解释1.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
2.觅食反射觅食反射正常足月新生儿脸颊部接触到母亲乳房或其他部位时,即可出现“寻找”乳头的动作。
该反射缺失预示较严重的病理现象,智力低下、脑瘫可持续存在。
检查时用手指触摸婴儿的口角或上下唇,婴儿将头转向刺激侧,出现张口寻找乳头动作。
存在于0~4个月。
3.握持反射握持反射将手指或其他物品从婴儿手掌的尺侧放入并按压,小儿手指屈曲握物。
此反射出生后即出现,2~3个月后消失。
4.拥抱反射拥抱反射又称惊吓反射。
由于头部和背部位置关系的突然变化,刺激颈深部的固有感受器,引起上肢变化的反射。
反应分为拥抱型和伸展型,存在时问为拥抱型0~3个月;伸展型4~6个月。
5.放置反射放置反射又称跨步反射,扶小儿呈立位,将一侧足背抵于桌面边缘。
可见小儿将足背抵于桌面边缘侧下肢抬到桌面上。
存在于0~2月。
6.踏步反射踏步反射又称步行反射。
扶持小儿腋下呈直立位,使其一侧足踩在桌面上,并将重心移到此下肢。
可见负重侧下肢屈曲后伸直、抬起,类似迈步动作。
存在于0~3个月。
7.侧弯反射侧弯反射又称躯干内弯反射。
婴儿处于俯卧位或俯悬卧位,用手指刺激一侧脊柱旁或腰部。
婴儿出现躯干向刺激侧弯曲。
存在于0~3个月。
8.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也称前庭脊髓反射,头部在空间位置及重力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躯干四肢肌张力的变化。
该反射持续存在将影响婴儿自主抬头的发育。
检查时将婴儿置于仰卧位及俯卧位,观察其运动和姿势变化。
仰卧位时身体呈过度伸展,头后仰;俯卧位时身体以屈曲姿势为主,头部前屈,臀部凸起。
存在于0~4个月。
9.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ATNR) 当头部位置变化,颈部肌肉及关节的固有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引起四肢肌紧张的变化。
小儿仰卧位,检查者将小儿的头转向一侧。
小儿颜面侧上下肢因伸肌张力增高而伸展,后头侧上下肢因屈肌张力增高而屈曲。
存在于0~4个月。
10.立直反射立直反射身体在空间发生位置变化时,主动将身体恢复立直状态的反射,立直反射的中枢在中脑。
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头在空间的正常姿势、头颈和躯干间、躯干与四肢间的正常协调关系,是平衡反应功能发展的基础。
多于出生后3~4个月出现,持续终生。
11.降落伞反射降落伞反射又称保护性伸展反射。
检查者双手托住小儿胸腹部,呈俯悬卧位状态,然后将小儿头部向前下方俯冲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