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花边有多宽

合集下载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花边有多宽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九年级数学上册 2.1 花边有多宽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花边有多宽3、观察下面等式:
————
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数学导学案
主要设计者:夏榕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最终审核人:
集体备课人及执行人:徐燕尚强华陈丽夏榕邓伦君聂国华肖荷张元彦童英红———————————————————————————————————
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数学导学案主要设计者:夏榕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最终审核人:
集体备课人及执行人:徐燕尚强华陈丽夏榕邓伦君聂国华肖荷张元彦童英红姓名——————————班级————————————家长签字—————————————
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数学导学案
主要设计者:夏榕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最终审核人:
集体备课人及执行人:徐燕尚强华陈丽夏榕邓伦君聂国华肖荷张元彦童英红姓名——————————班级————————————家长签字—————————————
六盘水市第十三中学数学导学案
主要设计者:夏榕九年级数学备课组组长:最终审核人:
集体备课人及执行人:徐燕尚强华陈丽夏榕邓伦君聂国华肖荷张元彦童英红姓名——————————班级————————————家长签字—————————————。

%BC%9A2.1花边有多宽(共2课时)教案(北师...

%BC%9A2.1花边有多宽(共2课时)教案(北师...

2.1花边有多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重点、难点、关键:1.重点:(1)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公式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过程:生活实例1观察:挂图显示出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花边图案:有长方形,有圆形,有正方形,有椭圆形等(课前收集);在课本图2一二的长方形花边上.问:这块四周建有宽度相等的底边的地毯,它的长为8m,宽为5m,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积为18m2,那么花边有多宽?通过上述丰富的实例,为学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提供帮助。

问: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问:上述三个生活实例、数学问题得出下列三个方程:1.(8一2x)(5一2x)=182.x2+(x+1)2+(x+2)2=(x+3)2+(x+4)23.(x+6)2+72=102议一议: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问:有大小两个圆形花坛,小四花坛面积比大花坛面积少10m,小圆花坛的周长比大花坛的周长短10m,设大花坛周长为x,借你列出关于x的方程。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1、2课堂小结:本节课首先通过丰富的实例。

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要掌握的概念(二)一元二次方程定义(2)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3)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的有关概念。

注意: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化为一般式。

作业:课本习题2.11、22.1花边有多宽(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2.1花边有多宽(二)

2.1花边有多宽(二)

子洲三中导学案2011-2012学年第学期年级班组姓名编写者审核者使用时间2012年月日课题:2.1花边有多宽(二)课时: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二)能力训练要求1.经历方程解的探索过程,增进对方程解的认识,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从而加强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近似解.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Ⅱ.讲授新课[师]要求地毯的花边有多宽,由前面我们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满足方程(8-2x)(5-2x)=18.可以把它化为2x2-13x+11=0.由此可知:只要求出2x2-13x+11=0的解,那么地毯花边的宽度即可求出.如何求呢? [生]可以选取一些值代入方程,看能否有使得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数值.如果有,则可求出花边的宽度.[师]噢,那如何选取数值呢?大家来分组讨论讨论.(出示投影片§2.1.2 B)1.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2.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说说你的理由,并与同伴进行交流.3.x的值应选在什么范围之内?4.完成下表:x 0 0.5 1 1.5 2 2.52x2-13x+115.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 还有其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进行交流.[生甲]因为x表示地毯的宽度,所以不可能取小于0的数.[生乙]x既不可能大于4,也不可能大于2.5.因为如果x大于4,那么地毯的长度8- 2x就小于0,如果x大于2.5时,那么地毯的宽度同样是小于0.[生丙]x的值应选在0和2.5之间.[生丁]表中的值为:当x=0时,2x2-13x+11=11(依次类推),即x 0 0.5 1 1.5 2 2.5 2x2-13x+11 11 4.75 0 -4 -7 -9[生戊]由上面的讨论可以知道:当x=1时,2x2-13x+11=0,正好与右边的值相等.所以由此可知:x=1是方程2x2-13x+11=0的解,从而得知;地毯花边的宽为1 m.[生己]我没有把原方程化为一般形式,而是把18分解为6× 8.然后凑数:8-2x=6,5-2x=3,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正好为同解,x=1.这样,地毯花边的宽度就可以求出来,即它为1 m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棒,接下来大家来看上节课的另一实际问题,(出示投影片§ 2.1.2 C) 如图,一个长为10 m 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 m ,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 m ,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师]上节课我们通过设未知数得到满足条件的方程,即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满足方程(x+6)2+72=102.把这个方程化为一般形式为 x 2+12x-15=0.那么你知道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是多少吗?即你能求出x 吗?同学们来做一做.(出示投影片§ 2.1.2 D)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 ,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 m 吗?可能是3 m 吗?为什么? 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4.x 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生甲]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 m ,他的说法不正确.因为当x =1时,x 2+12x-15=-2≠0,即x =1不满足方程,所以他的说法不正确.[生乙]底端滑动的距离既不可能是2 m ,也不可能是3 m .因为当x =2时,x 2+12x-15=13≠0,当x=3时,x 2+12x-15=30≠0,即x =2,x =3都不满足方程,所以都不可能. [生丙]因为梯子滑动的距离是正值,所以我选取了一些值,列表如下:x0 1 2 34x 2+12x-15-15 -2 13 30 49由表中可知,当x =1,x =2时,x 2+12x-15的值分别为-2,13,而0介于负数和正 数之间,所以我猜测;的大致范围是在1和2之间.[生丁]由刚才的讨论可知:x 的大致范围是在1和2之间,所以x 的整数部分是1.我在1和2之间取了一些值,如下表:x 1.1 1.2 1.3 1.4 1.5 1.6 1.7 x 2+12x-15-0.590.842.293.765.256.768.29由表中可知:x 在1.1和1.2之间,所以x 的十分位是1.[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下面来看小亮的求解过程.(出示投影片§2.1.2 E) 小亮把他的求解过程整理如下:x 0 0.5 1 1.5 2 x 2+12x-15-15-8.75-25.2513所以1<x<1.5. 进一步计算:x 1.1 1.2 1.3 1.4 x 2+12x-15-0.590.842.293.76所以1.1<x<1.2.因此J 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你们的结果怎样呢? [生齐声]与他的一样.[师]很好,对于这两个问题的具体解决,我们是先根据实际问题确定了其解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具体计算进行两边“夹逼”,逐步获得了问题的解或近似解. “夹逼”思想是数学中近似计算的重要思想,大家应了解.接下来,我们来解决上节课的第2个问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Ⅲ.课堂练习 课本P 46随堂练习1.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你能求出这五个整数 分别是多少吗?。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 (附答案) (3)

人教版2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检测卷 (附答案) (3)

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二 年 级 数 学(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仔细推敲,选一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小题2分,共16分)1. +48<60, 里最大能填( )。

① 12② 13③ 11④ 102.1个 有4个直角,4个 有( )个直角。

① 12② 8③ 16④ 203.测量黑板的长度,一般用( )作单位。

① 厘米② 米③ 角④ 元4.一个三角尺上有三个角,这三个角是( )。

① 一个锐角、一个直角、一个钝角 ② 一个钝角、两个直角 ③ 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④ 三个直角5.与6×4的结果相等的算式是( )。

① 6×5-1② 4+4+4+4③ 6×3+6④ 6+6+6+46.玲玲有60元,买笔用去12元,买书用去31元。

那么“12+31”表示( )。

① 玲玲还剩下多少钱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得分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装------------------------------------------------------订----------------------------------线---------------------------------------------------------②玲玲原来有多少钱③玲玲买笔所用的钱比买书少多少钱④玲玲买笔和买书一共用去多少钱7.亮亮在计算一道加法算式时,他是这样算的:6+7=13,50+30=80,80+13=93,他计算的这道加法算式是()。

①63+57②56+37③65+73④67+35 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2个锐角B.用放大镜看课本封面上的直角,这个直角就变大了C.3个6相加和6个3相加的意思是一样的D.教室长9米①A和B②B和C③C和D④A和D二、认真审题,填一填。

《2.1花边有多宽(1)》学案doc

《2.1花边有多宽(1)》学案doc

13《2.1花边有多宽(1)》课前预习1.如果代数式7x -3与 互为倒数,则x= .2.用两根长为12cm 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和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则正方形面积为 , 长方形面积为 .3.当m= 时,方程3(x+1)=5m -2的解为x=-5.4.如果12y+(n -1) y 2=3是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n= .5.一个矩形的花园,面积为50 m 2,宽比长少5 m,若设矩形花园的宽为x m,则长为 m,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典例分析例1:下列方程哪个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 ) A. ax 2+bx+c =0 B.k 2+5k+6=0C. 3x 3+2x -1=0D. (m 2 +3)x 2+4x -2=0例2:指出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填入序号即可) ①5x 2+1=0 ②3x 2+x1+1=0 ③4x 2=ax (其中a 为常数) ④2x 3+3x =0 ⑤2315x + =2x ⑥22()x x +=2x ⑦|x 2+2x |=4. ⑧ x 2+3x+1= x 2[点拨]一元二次方程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例3:按要求填写下表:已知方程 一般形式二次项 二次项系数 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1) x 2+5x=50 (2) 3y 2=18 (3) (2y -1) (3y +2)=2-y 2 (4) (x -1) (x -5)=9 (5) (2x +3)2=4(3x -1)2(6)-ax 2+ax+bx 2-mx =7 (其中a 、m 、b 为常数,且a ≠b )[点拨]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是做好本题的关键,寻求各项及其系数时, ①是注意项与系数的区别;②是系数前面的符号.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兰州)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210x +=B.21y x +=C.210x +=D.211x x+= 2. 一元二次方程7x 2-2x =0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依次是 ( )A. 7x 2,2x ,0B. 7x 2,-2x ,无常数项C. 7x 2,0,2xD. 7x 2,-2x ,0. 3. 若关于x 的方程a (x -1)2=2x 2-2是一元二次方程,则a 的值是( ) A. 2 B. -2 C. 0 D. 不等于2 二、填空题4. 将方程(x +1)2=2x 化成一般形式为 .5. 方程5x 2=2(x +2)的二次项是__________,一次项是__________,常数项是 .6.(三明)若关于x 的方程x 2+mx -6=0有一个根是2,则m 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7. 判定下列方程是否一元二次方程,并说明理由.①x 2+2xy -y 2=0 ②3x +x1=0 ③x 2=1 ④ (3+ x )2=4 ⑤5132+x =-9x ⑥(x 2-3)x +1= x 3+3x ⑦ x 2-x +1= x 28. 把方程(4-x )2=6x -5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拓展延伸一、选择题1. 已知x 2+3x+5的值为9,则代数式3x 2+9x-2 的值为( )A.4B.6C.8D.102. (连云港)为执行“两免一补”政策,某地区2006年投入教育经费2500万元,预计2008年投入3600万元.设这两年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百分率为x ,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225003600x =B.22500(1)3600x +=C.22500(1%)3600x +=D.22500(1)2500(1)3600x x +++=3.若a x 2-5x+3=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不等式3a+6>0的解是( ) A .a >-2 B .a ≤-2 C .a >-2 且a ≠0 D .a >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4. 方程x m -1-3mx +m -2=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此一元二次方程是 .5. (大连课改)大连某小区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3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设长方形绿地的宽为x 米,则可列方程为 .6. 一元二次方程2 x 2+(a +8)x-(2a -3)=0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之和为5,则a=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7.一个面积为60m 2的矩形花园,它的长比宽多11m ,花园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设宽为x 米,请列出方程并化为一般式。

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试卷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试卷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试卷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填空题1.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间教室的内部空间约是60( )。

(2)一只墨水瓶的容积约是60( )。

(3)一瓶酱油的质量约是500( )。

(4)一桶纯净水的体积约是20( )。

2.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4cm和5cm,它们的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3.比50千克多16是( )千克,90米比( )米少16。

4.一辆汽车行23千米用118升汽油。

那么行1千米用( )升油,1升油可行( )千米。

5.如下图,已知圆的周长是37.68cm,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cm2.6.把一根2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长与宽的比是3∶1,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7.2辆同样的玩具汽车和9只同样的玩具手枪的总价格是180元。

已知1辆玩具汽车和3只玩具手枪的价格相等。

每辆玩具汽车________元,每只玩具手枪________元。

8.小军买了3支圆珠笔和2支钢笔共16.5元,钢笔的单价是圆珠笔的4倍。

钢笔的单价是( )元,圆珠笔的单价是( )元。

9.王叔叔买了一件商品,这件商品去年跌了20%,现在要上涨( )%才能保持原价。

10.观察下列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标的数字规律,那么2018这个数字应该在第( )个三角形的( )(填“上”“左下”或“右下”)顶点处。

11.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B.一个真分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真分数大C.在同一个圆里,圆心角越大,扇形的面积就越大D.打同一篇稿件,小强用了10分钟,小玲用了12分钟,小强和小玲打字的速度之比是5∶612.甲数的23和乙数的34相等,甲数()乙数。

A.大于B.小于C.等于13.左图中的阴影部分用百分数表示是()。

A.30% B.40% C.50% D.60% 14.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A.加上9 B.乘9 C.加上6 15.假分数的倒数()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作者:牛慧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2期教学内容:2.1 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位置认识一元二次方程是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的第一节内容。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学生在七、八年级已经感受了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是后续学习《二次函数》、解决函数及综合题的基础。

(二)教材结构本节通过丰富的实例“花边有多宽”“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等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让学生通過观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从中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

(三)教学重点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会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般形式。

3.能准确说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四)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一章中,已经结合丰富的现实情景,经历了方程概念的归纳过程,初步掌握了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为本节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基础。

素质目标:(一)知识点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二)能力训练点1.能利用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

2.能准确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

(三)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与实际活动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策略:根据新教材的特点。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节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教学流程。

运用观察、比较、讨论、归纳、知识反馈等策略,引导学生多思善讲,在建立模型处适当给予点拨,以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从而达到感知、归纳、应用、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1花边有多宽 课件5(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2.1花边有多宽 课件5(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一般形式 方 程 二次项 一次 系 数 项 系 数 常数 项
3x =5x-1 (x+2)(x -1)=6 4-7x =0
2
2
2.把方程(3x+2)2=4(x-3)2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 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 2x-1=0,当 k 时,是一元二次方程.
⑤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 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 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
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
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方程.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能化简这个方程吗?
由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
(8 - 2x) (5 - 2x) = 18. 72+(x+6)2=102 x2+(x+1)2+(x+2)2=(x+3)2+(x+4)2 即 2x2 - 13x + 11 = 0 .
x2 +12 x -15 =0.
x2 - 8x - 20=0. 上面的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 的整式方程,并 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 a≠0)
72+(x+6)2=102
观察下面等式:
102+112+122=132+142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 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
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后 面四个数依次可表示 为: x+1 , x +2 , x +3 , x +4 .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2+(x+1)2+(x+2)2=(x+3)2+(x+4)2 .
(8 - 2x) (5 - 2x) = 1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地毯如下图所示, 它的长为8m,宽为5m.如果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的面 积为18m2 ,那么花边有多宽?
5m
8m
如果设花边的宽为x m ,那么地毯中央长方形图案 的长为 m,宽为(5-2x)m,根据题意,可得方 (8-2x) 程: (8 - 2x) (5 - 2x) = 18 .
在前一课的问题中,地毯花边的宽x(m),满足方程 (8―2x)(5―2x)=18, 也就是:2x2―13x+11=0.
你能求出x吗?
(1)x可能小于0吗?说说你的理由.
(2)x可能大于4吗?可能大于2.5吗?为什么? (3)完成下表:
x
2x2―13x+11
0
0.5
1
1.5
2
2.5
(4)你知道地毯花边的宽x(m)是多少吗?还有其 他求解方法吗?与同伴交流.
由上面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三个方程: (8-2x)(5-2x)=18, x2+(x+1)2+(x+2)2=(x+3)2+(x+4)2, (x+6)2+72=102. 可以转化成下面三个方程: 2x2-13x+11=0, x2-8x-20=0, x2+12x-15=0.
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上面的方程都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x的整式方程, 并且都可以化为ax2+bx+c=0(a,b,c为常数, a≠0)的 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我们把ax2+bx+c=0(a,b,c为常数,a≠0)称为一 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ax2、bx、c分别称为二 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a、b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 一次项系数.
8 x x 5 x
(5-2x)
(8-2x) 18m2
x
观察下面等式:
102+112+122=132+142.
你还能找到其他的五个连续整数,使前三个数的 平方和等于后两个数的平方和吗? 如果设五个连续整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后 面四个数依次可表示为: x+1 , x+2 ,
x+3 , x+4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2 x2+(x+1)2+(x+2)2=(x+3)2+(x+4).
如图,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 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 1m,那么梯子的底端滑动多少米?
由勾股定理可知,滑动前梯子距墙 6 m,如果设 梯子底端滑动x m,那么滑动后梯子底端距墙 (x+6) m,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x+6)2+72=102 .
小亮把他的求解过程整理如下:
x 0 0.5 1 1.5 2
x2+12x―15

-15
-8.75
-2
5.25
13
所以1<x<1.5. 进一步计算:
x x2+12x-15 1.1 -0.59 1.2 0.84 1.3 2.29 1.4 3.76
所以1.1<x<1.2.
因此x的整数部分是1,十分位是1.
1.五个连续整数,前三个数的平方和等于后两个 数的平方和.你能求出这五个整数分别是多少吗? -2,-1,0,1,2或10,11,12,13,14
1.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 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 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 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 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 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 一问题列出方程. 解:设竹竿长x尺,则有(x-2)2+(x-4)2=x2 2.把方程(3x+2)2=4(x-3)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 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 项. 5x2+36x-32=0 5 36 ﹣32
课堂小结 : 课堂小结 :
1.学习了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它的一般形 式ax2+bx+c=0(a,b,c为常数,a≠0)和有关概念, 如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 数. 2.会用一元二次方程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索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或 近似解,并了解了近似计算的重要思想——“夹逼” 思想.
在前一课的问题中,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x(m) 满足方程 (x+6)2+72=102, 也就是x2+12x-15=0. (1)小明认为底端也滑动了1m,他的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2)底端滑动的距离可能是2m吗?可能是3m吗? 为什么? (3)你能猜出滑动距离x(m)的大致范围吗? (4)x的整数部分是几?十分位是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