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组胺受体激动药和阻滞药

组胺受体激动药和阻滞药:
一、组胺受体激动药:倍他司丁(抗眩啶)
二、抗组胺药:
1、H1受体阻滞药:
⑴抗组胺作用:能完全对抗组胺收缩支气管、胃肠道及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也能部分对抗组胺引起的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⑵中枢作用:中枢抑制作用
⑶抗胆碱作用。
应用:
⑴变态反应性疾病
⑵晕动病及呕吐
⑶失眠
2、H2受体阻滞药:主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西米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
雷尼替丁:
(1)药理作用竞争性拮抗H2受体,抑制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对五肽促胃液素,M胆碱受体激动剂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抑制作用。
例题:
雷尼替丁为
A.H1受体阻断药
B.H2受体阻断药
C.质子泵抑制药
D.中和胃酸药
E.M受体阻断药
正确答案:B
(2)临床应用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应用6~8周,愈合率较高,但停药后复发率亦高,延长用药可减少复发。
治疗卓—艾综合征需用较大剂量。
还可用于其他胃酸分泌过多的疾病,如胃肠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管炎等。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共17篇)篇1: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一、知识总结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二、真题演练: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内容是A.药物的临床效果B.药物在体内的过程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E.药物的作用机制【正确答案】C2.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A.药物的安全范围小B.用药剂量过大C.作用的选择性低D.病人的肝肾功能差E.病人对药物过敏【正确答案】C3.后遗效应指的是A.药物在治疗量应用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B.因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对机体产生有害的作用C.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D.反复应用某种药物后,突然停药出现的综合征E.是由药物引起的一类遗传学性异常反应【正确答案】C【解析】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仍残留于体内的低于最低有效治疗浓度的药物引起的药物效应。
篇2:医学基础知识总结医学基础知识总结1.试述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与突触传递的特征。
解答: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生理完整性、绝缘性、双向传导性、相对不疲劳性。
生物高三受体体内知识点

生物高三受体体内知识点在高三生物学的学习中,受体体内知识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受体体内知识点主要包括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知识点。
感觉器官是人体内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器官。
人体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和皮肤等。
眼睛是视觉感受器官,它包括眼球和配套结构。
眼球主要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组成。
耳朵是听觉感受器官,它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舌头是味觉感受器官,主要负责感受味道。
鼻子是嗅觉感受器官,主要负责感受气味。
皮肤是触觉感受器官,主要负责感受外界的温度、压力和触觉等。
神经系统负责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传递信息和调节。
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指挥中枢,主要负责思维、记忆和行为调节等功能。
脊髓是连接大脑和身体各部分的桥梁,负责传递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负责将大脑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个部分,控制各种感觉和运动。
脊神经负责将信息传递到脊髓和来自脊髓的指令传递给身体各部分。
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的内部环境平衡。
它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器官组成,包括脑垂体、甲状腺、胰岛和肾上腺等。
内分泌腺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功能。
激素是一种化学物质,它可以通过血液传递到目标组织或器官,通过与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不同的激素负责调节不同的功能,如生长激素促进体格发育,甲状腺激素调节新陈代谢,胰岛素调节血糖水平等。
综上所述,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是生物高三的受体体内知识点。
对于高三生物学的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深入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才能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调节机制和生理过程。
因此,同学们在学习生物高三知识时,务必要注重这些受体体内知识点的掌握,这对于提高学习效果和应对考试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多巴胺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多巴胺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大脑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本文将对多巴胺的生物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包括多巴胺的生物合成途径、多巴胺受体的类型和功能、多巴胺功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多巴胺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等方面。
1. 多巴胺的生物合成途径多巴胺是由酪氨酸经过多个酶的催化合成而成的。
酪氨酸首先经过酪氨酸羟化酶(TH)的催化,转化为3,4-二羟基苯丙氨酸,然后经过羟酚酸脱羧酶(AAAD)的催化,生成多巴,最后再经过多巴羟化酶(DBH)的催化,转化为多巴胺。
这个生物合成途径是体内合成多巴胺的关键步骤,对多巴胺的合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多巴胺受体的类型和功能多巴胺受体主要分为D1类和D2类两大类,它们分别由D1、D2、D3、D4和D5五种亚型组成。
多巴胺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主要作用是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参与了运动、情绪、认知和奖赏等行为的调控。
不同的多巴胺受体亚型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对多巴胺的信号传导和效应具有复杂的调控作用。
3. 多巴胺功能异常与疾病的关系多巴胺功能异常往往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帕金森病是由于多巴胺生成细胞的丧失和多巴胺水平下降所引起的,而精神分裂症则是由于多巴胺受体功能失调导致的。
此外,多巴胺在药物成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疾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对多巴胺功能异常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为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治疗和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4. 多巴胺在行为调控中的作用多巴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了多种行为的调控,例如运动、情绪、认知和奖赏等。
在运动调控方面,多巴胺主要通过调节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对基底神经节的影响来控制运动的执行和调节。
在情绪调控方面,多巴胺参与了情绪的产生和表达,同时也与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相关。
在认知调控方面,多巴胺对学习、记忆、认知和决策等认知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分子生物学知识: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分子生物学知识: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受体是指位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可以识别外细胞环境中的信号分子,从而实现信号转导和细胞内反应的调节。
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多样,但大多与细胞膜脂质的结构密切相关,也因此被称为“膜蛋白”。
一、结构说明细胞膜受体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跨膜区、细胞外区和细胞内区。
(一)跨膜区:细胞膜受体大多数为跨膜蛋白,跨膜区通常由数列较为保守的跨膜域组成。
它们能够穿过细胞膜脂双层,使细胞内外液体得以相连通。
跨膜域通常包括α螺旋、β折叠片、α-β结构等多种形式,它们的选择与所处环境、功能有关。
α螺旋结构:这是跨膜区最常见的结构类型,由一条长螺旋构成。
α螺旋形成时,氨基酸依次连接共价键,呈现出螺旋状。
螺旋内面和外面分别面对不同的环境,因而α螺旋常被用来传递信号。
β折叠片:它们是由氨基酸连接而成的多股片层状结构,β折叠片交替连接而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称为β表面。
α螺旋和β折叠片区别较大,表面的化学性质和位置相对而言较为不稳定。
但在一些细胞膜受体中,β折叠片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α-β结构: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片交错排列,有着折中的优点和特征。
(二)细胞外区:它通常包括了细胞外域和配体结合区。
细胞外域与细胞外环境交互作用,配体结合区用于特异性地识别特定的配体。
(三)细胞内区:它位于细胞膜的内侧,通过膜内膜外区域的跨膜结构与细胞外区、跨膜区之间进行信息传递。
二、功能分析细胞膜受体通过特定的分子结合并识别信号物转导细胞内部作用的调节。
常见的细胞膜受体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离子通道受体:离子通道受体分子体积较小,能够穿过细胞膜,形成通道。
它们有一个可以开闭的门而不是拥有一个配体结合区,当特定离子进入通道时,门就会打开,信号就传到细胞内。
例如神经元表面的神经递质受体。
(二)酶联受体:酶联受体通过配合或识别特定的配体,领先细胞产生化学反应。
例如葡萄糖受体、胰岛素受体等。
肾上腺素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一章α、β肾上腺素受体所在位置及影响一、血管上的受体(注:缩血管反应使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一)激动血管上的α1受体——血管收缩,主要就是小动脉与小静脉收缩:1、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就是肾脏血管;2、此外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的血管也都呈收缩反应(二)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血管收缩。
1、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血管壁的α受体密度高,血管收缩较明显;2、皮肤、粘膜、肾与胃肠道等的血管平滑肌α受体数量多,收缩最强烈;3、对脑与肺血管作用——十分微弱,有时由血压升高而被动地舒张;4、静脉与大动脉的α受体密度低——收缩作用较弱。
5、使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三)激动血管平滑肌上的β2受体——血管舒张——降压。
1、骨骼肌与肝脏的血管平滑肌上β2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2、激动冠脉β2受体——舒张血管。
3、激动α受体——三角肌与括约肌收缩。
4、激动β受体——膀胱逼尿肌舒张。
(四)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强大的舒张作用。
原理:β2受体激动药的主要作用就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它与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β2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构型改变,激动兴奋性G蛋白(Gs),从而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催化细胞内ATP转变为cAMP,引起细胞内cAMP水平增加,转而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通过[Ca2+]i(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下降、肌球蛋白轻链失活、钾通道开放三个途径,最终引起平滑肌松弛反应。
1、人气道中主要就是β2受体。
它广泛分布于气道的不同效应细胞上,当激动β2受体时,气道平滑肌松弛、抑制肥大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炎症介质与过敏介质、增强气道纤毛无能运动、促进气道分泌、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气道粘膜下水肿等,均有利于缓解或消除喘息。
2、激动骨骼肌慢收缩纤维的β2受体,引起肌肉震颤。
(五)激动α受体与β2受体——可能致肝糖原分解。
(六) 激动α2受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α2受体——位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上,在介导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中枢与外周。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药物作用与受体

执业药师专业知识一考试重点:药物作用与受体一:作用与受体要点内容受体的概念和性质①受体 : 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功能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某些微量化学物质,并首先与之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思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药理效应或生理反应,如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放大、分化、整合②配体Cligand):指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③受体对相应的配体具有极高的识别能力。
受体主要为细胞膜或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如脂质、核酸、蛋臼质等目前己经分离和鉴定出几十种受体,受体具有以下性质 :①持异性 C specificity )②饱和性 ( saturability )③灵敏性 C sensitivity )④可逆性 C reversibility )⑤多样性 C multiple -variation )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学说1.占领学说:药物必须占领受体才能发挥作用,药物的效应不仅与被占领的受体数量成正比,也与药物-受体之间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相关2.速率学说:药物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结合及分离速率,而与药物占领受体量无关3.二态模型学说:受体构型存在两种状态,活化态和失活状态,两者可以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受体的类型1.G 蛋白偶联受体:G 蛋白偶联受体 C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 : 与鸟昔酸结合调节蛋白相偶联的受体。
其主要特点是,在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后,只有经过G 蛋白的转导,才能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 G 蛋白是细胞外受体和细胞内效应分子的偶联体2.配体门控的离子通道受体:按生理功能可分为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和配体门控离子通道3.酶活性受体:酶活性被激活后直接调节蛋白磷酸化。
这类受体主要有酶氨酸激酶受体 (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 C 如膜岛素受体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非酶氨酸激酶受体(如干扰素受体和生长激素受体〉4.细胞核激素受体:维 A 酸、维生素 A 、维生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在细胞核上有相应的受体,这些位于细胞核的受体,称为细胞核激素受体 C cell nuclear hormone receptor ) ,也称细胞内受体受体作用的信号转导第一信使:指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多肤类激素及药物等细胞外信使物质。
高中生物细胞信号分子与受体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细胞信号分子与受体知识点总结细胞信号分子与受体是生物体内细胞间相互传递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细胞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知识,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细胞信号分子与受体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和功能细胞信号分子是细胞间相互传递信息的分子信使。
根据其性质和作用方式的不同,细胞信号分子可以分为内分泌信号分子、神经递质和生理活性物质等几种类型。
1. 内分泌信号分子:由内分泌腺分泌入血液中,通过血液传播到全身各细胞产生作用,例如胰岛素和甲状腺素。
2. 神经递质:通过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信息,调节神经元间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例如乙酰胆碱和多巴胺。
3. 生理活性物质:细胞内或局部产生的信号分子,通过扩散或细胞间接触传递信号,如氮氧化物和过氧化氢。
细胞信号分子的主要功能包括:调节细胞分化、增殖和凋亡;控制细胞的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调节细胞的运动和组织形态的调控等。
二、细胞受体的种类和结构细胞受体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的受体蛋白质,能够与特定的细胞信号分子结合,并传递信号到细胞内。
根据受体的位置和信号传导方式的不同,细胞受体可以分为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两种类型。
1. 膜受体:主要分为离子通道受体、酶联蛋白受体和G蛋白偶联受体三类。
- 离子通道受体:受体蛋白上含有离子通道,当信号分子结合于受体后,离子通道会打开或关闭,使离子进入或离开细胞内,例如乙酰胆碱受体。
- 酶联蛋白受体:受体蛋白自身具有酶活性,信号分子结合于受体后,酶活性发生改变,例如胰岛素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分子结合于受体后,受体与G蛋白结合,激活G蛋白,进而激活或抑制下游的蛋白质激酶或酶,例如肌酸激酶受体。
2. 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可以跨过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与受体结合,形成信号复合物进入细胞核或细胞质,例如甲状腺激素受体。
三、信号传导的机制细胞信号的传导过程包括信号识别、信号传递和信号响应三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例1】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
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 的细胞行为。下图中,甲、乙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
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
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此外,Ca2+ 还能激活细胞中的转录因子,它进入细 胞核后,能引起_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______酶催化________的合成,作为蛋白
质合成的直接模板。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生长素的受体在植物细
胞膜表面,其结合过程体现细胞膜(主要是其上蛋白质)具有 识别作用。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 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利用ATP中的能量转运到细 胞外,所以H + 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高尔基体与植 物细胞壁的合成有关。从图中可以看出,Ca2+激活细胞中的 转录因子进入细胞核后,能引起核内DNA的转录,促进细胞 内促细胞生长蛋白的合成。 【答案】 体 (3)RNA聚合 (1)识别(信息传递) mRNA (2)主动运输 高尔基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答案】 (2)不能
(1)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特异性受体
膜
外由正电变为负电,膜内由负电变为正电 兴奋在突触中不能逆向传递(不能直接由②传 递到①);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而③对神经元①却起到 抑制作用,故在C处不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实验技能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分析】
该题属于实验的评价改进,具体分析如下:
(1)将植株直接照光不合理,因为原有叶片中的淀粉对
实验结果有干扰,要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进行饥饿处理; (2)对照组的数量不足,要设臵至少三种不同的温度; (3)选取的材料不明确,要选取相同部位、大小相似、 长势相同的天竺葵叶片; (4)给予的光照不合理,因为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要 给予白光照射; (5)直接给叶片滴加碘液不合理,因为绿色对实验的结 果有干扰,要先给叶片进行脱绿处理。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解析
(1)由图示可知,在适宜范围内,随甲浓度的增
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乙浓度的增加,月
季插条生根数量逐渐减少,说明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乙抑 制月季插条生根。(2)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实验设臵的试剂浓 度梯度较大,因此不能确定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 根的影响。探究某一浓度的甲、乙对生根的复合影响,则应 设臵分别含甲乙两种激素、同时含有甲乙以及无甲乙的空白 对照实验等,故需要4种培养基。 (3)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解析】
由图可知,雌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质基
质中。雌性激素的本质是脂质,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
胞。雌性激素与受体蛋白结合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 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答案】
D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例3】下图A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一种 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图B表示这种信号分子对靶细 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1)③表示的结构及组成成分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
假设胰岛素与③结合,则激酶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有 ________。
(3)人类的糖尿病有I型和Ⅱ型两种主要类型,Ⅰ型糖尿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解析】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进入 突触间隙,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神经
元②产生兴奋,细胞膜电位发生变化,即膜外由正电位变为
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可以从一个神经元(①)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②)的细 胞体,但是不能逆转传递,当兴奋从A处传到神经元③后, 由于神经元③为抑制性神经元,不能引起神经元①的兴奋。 故在C处不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
D.引起该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遗传信息发生
了改变 【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析图能力及判断推理能力。
由图可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是由于肝细胞表面没有
脂质受体,导致脂质不能进入肝细胞进行代谢或转化,从而 滞留在血液中。
【答案】
B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2.植物激素调节中的细胞受体
【例5】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 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1)给神经元①一个适宜刺激,在A处能记录到膜电位的
变化。这是因为刺激使神经元①兴奋,引起其神经末梢释放
的________进入________,随后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 合 , 导 致 神 经 元 ② 产 生 兴 奋, 其 细 胞膜 上 的 电位 变 化 是 ________。 (2)如果③是一个抑制性神经元,在A处给予一个适宜刺 激,在C处________(能、不能)记录到膜电位的变化,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1)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 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________功能。 (2)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 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________的方式运往细胞外, 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 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
促进糖原的合成、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抑制非糖物质的转
(3)靶细胞受体无法正常识别相关的激素分子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三、不同调节过程中的细胞受体
1.物质代谢中的细胞受体 【例4】下图为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病因示意图。对这
一图示的叙述错误的是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A.引起该病的直接病因是患者肝细胞膜上的脂质受体 有缺失 B.患者肝细胞中胆固醇水平很高 C.该病可能会引发血管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复合影响,应设计 ________种培养基。 (3)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2为其X、Y和Z三种浓度 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①X浓度的甲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具有________ 作用。 ②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是________。
生物
(1)由图1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
根的影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 由 图 1 的 结 果 ________________( 填 “ 能 ” 或 “ 不 能”)判断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生根的影响。为探究
3 μmol/L 的激素类似物甲和0.5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微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题型归纳
“受体”知识归纳总结
一、受体的化学本质及位置
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糖蛋白。一般包括结合功能区和
效应功能区。根据靶细胞上受体的存在部位,可分为细胞 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前者受胞外亲脂性信号分子激活,
如性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后者受胞外亲水性信号分子激活,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例2】(2011·南昌模拟)
如图是雌性激素与相应受 体结合情况示意图,以下 叙述错误的是 A.由图可知雌性激素相应 的受体在细胞内 B.雌性激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C.该“激素一受体”复合体能直接影响遗传信息的转 录过程,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D.雌性激素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形成“激素一受体”复 合体,穿过两层膜并作用于核内DNA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方法技巧】 对于实验的评价改进类命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项目 内容
变量 ①变量的确定是否准确;②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原则;③有 与 无对照实验;④对照组的数量是否合理;⑤无关变量的处理是 对照 否符合等量原则 材料 ①材料的选择是否恰当;②药品的选择是否合理,浓度是 用具 否符合要求;③给定的仪器是否符合要求 实验 ①是否需要搅拌、加热;②温度、光照、二氧化碳、酸碱 条件 度等条件的控制是否合理 方法 步骤 ①顺序是否合理;②步骤是否完整;③操作是否具 体;④是否利用了题目给定的材料用具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受体的本质及位臵,考查运
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受体成分多为蛋白质或 糖蛋白,分布于细胞内或细胞膜表面.其合成一般需要核糖 体、内质网、线粒体,不需要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一般与分 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甲图为体液调节示意图,细胞 产生的信号分子通过血液进行传送;乙图②细胞为神经细胞, 分泌的信号分子可能是神经递质或激素,通过细胞间隙(其 间隙液为组织液)作用于下一个细胞,二者都可以是细胞外 液成分。人体性腺分泌的激素可以通过被动转运进入细胞内 部,所以其受体为细胞内受体。 【答案】 B
第八单元
生命活动的调节与免疫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