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 第八章 瑶族医药学选论--
瑶族医药学

瑶族医药学目录医学简介瑶族医药历史浴用药物药浴疗法点刺疗法巧治牙痛带状疱疹治疗妙用五指牛奶编辑本段医学简介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
瑶族在诊疗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他们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之外,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诊断方法,如除了望、闻、问、触之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和面诊等。
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症状特征,总结出了风、锁、豆、痧等病症和名称。
在治疗上除了采草药内服、外洗、外敷和熏、熨、佩带等之外,还有放血、点刺灯划灸、艾灸、骨灸、席灸、药物灸、药棍灸以及拔罐、针挑、捶击、拍击、搔抓、滚蛋、推拿和指刮、骨弓刮、碗刮、匙刮、青蒜刮、秆草刮、萱麻刮等。
其所治疗的病种包括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及神经等各科,许多方法疗效显著。
医药结合,是瑶医的特点,习医者必懂药,识药者必会医。
所以,自古以来,瑶医都是自己诊病,自己采药加工,配方发药。
瑶族中只有医生诊所,没有专门配方卖药的药师或药店。
瑶医将药物归纳为“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对药物的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瑶医不光重视疾病的治疗,而且在预防医学方面出很有研究。
他们很早就认识到某些疾病是可以相互传染,病初是可以预防的,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如“惧患痘,有出而染者,不得复入”;“有疫疬,则并焚其尸徒居焉”以及用芭蕉叶当碗,分菜吃饭等。
[1]编辑本段瑶族医药历史由于过去历代统治阶级执行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迫使瑶族先民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迁徙频繁,过着艰苦的游耕生活。
他们以深山老林为居,与毒蛇猛兽为邻。
1949年以前,绝大多数瑶族地区都处于封闭自守的经济状态中,受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更没有中医或西医的传入。
神奇瑶医药——精选推荐

神奇瑶医药瑶娘瑶娘 2018-12-16五虎威振坐⼭中,寒热温平息息通九⽜⼒⼤强筋⾻,益寿超过庞宜宗⼗⼋武艺能掌握,哪怕猎物⽆钩⼸七⼗⼆风名治百疾,留下后⼈去追踪发展简史1. 起源:瑶族医药最初起源与疾病的⽃争,为了本民族的⽣存繁衍,不得不千⽅百计地寻找能够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探索治疗伤病的⽅法,从⽽萌芽了医药知识。
进⼊原始社会时期,瑶族产⽣对⾃然、对祖先的崇拜及各种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是瑶族的原始宗教,这时候医学产⽣在“巫”的基础上,认为⼈之所以⽣病,是因为碰到⿁了,这就是瑶族先民⿁神疾病观的来源。
2. 发展:随着社会发展,到了阶级社会,瑶族医药有了进⼀步的发展。
《后汉书·南蛮列传》最早记载瑶族使⽤草⽊治病和针挑治疗疾病。
宋代周密的《齐东野语》记载:“⽅春时,瑶⼥数⼗,歌啸⼭⾕,以寻药挑菜为事。
”周去⾮在《岭外代答》中记录了零陵⾹的产地,瑶族对零陵⾹的栽培技术及特殊炮制⽅法。
说明在宋代,瑶族不但懂得采药、⽤药,⽽且已懂得种药。
此时瑶族先民在防毒、去毒及⽤毒⽅⾯已积累了⼀定的知识。
由于种种原因,瑶医药没有专门的著作,只在⼀些古藉和地⽅志。
清代,瑶医药有了进⼀步发展。
1934年庞新民对两⼴地区瑶医药进⾏了深⼊调查研究,使瑶族医药宝贵经验得以传承。
3.近代:解放后,瑶族医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85年⼴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和⼴西壮医医院设有瑶药学研究部及瑶医诊室,2001-2002年《中国瑶医学》和《中国瑶药学》先后出版,之后《实⽤瑶医学》、《中国现代瑶药》等专著也陆续出版。
5. 如今:⾦秀⼤瑶⼭百草皆药,植被繁茂,瑶药品种丰富,在临床中常⽤的药物,达到1351种,瑶族同胞就地取材,⽤深⼭⽼林取之不尽的药材疗伤养⽣。
在素有“瑶医之⽐乡”美称的⼴西⼤瑶⼭“药材⾮常丰富,药名近千种……每年都有⼏⼗名草医将数以万计草药送往国内各⼤城市,⼀⾯⾏医,⼀⾯销售”。
医与药知识1. 瑶医辨证依据“盈亏平衡论”。
民族传统医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精选资料

民族传统医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国有56个民族,总人口124261.22万人。
其中,汉族113738.61万人,占91.53%;55个少数民族共10449.0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
各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学创造和医学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医药。
中国的传统医学分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中医学。
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医学,至今仍然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当然代表。
其次是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称为民族医学。
还有一部分既无医学理论体系,又无民族文化背景的民间草医草药,一般称民间医学。
根据近几十年来的发掘整理,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资料约30余种,例如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壮医学、苗医学、傣医学、瑶医学、彝医学、土家族医学、侗医学、朝鲜医学、回回医学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
”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组成部分,得到法律的保护和政策的扶持。
这就要求在发掘、整理、总结、提高民族医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保护各民族人民健康的作用。
目前,民族医药的文献资料逐步得到全面整理,没有文字的民族医药经验也用汉文记录下来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梳理。
全国现有民族医院157所,共计床位6492张,门诊部359个,藏医、蒙医、维吾尔医都有高等医药院校。
在中国,民族药生产已成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亮点。
藏、蒙古、维、傣、苗、彝6个民族分别有自己的民族药生产。
现有民族药成药的生产企业130多家,允许生产的药品国家标准865个,其中非处方(OTC)200个。
在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18个。
每个民族在历史上都有自己的医药创造和医药知识的积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医药。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传统医学是传统中医学、印度医学及阿拉伯医学等传统医学系统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疗法的统称。
”①中国的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民族医学和民间医学三个部分。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汉刘向的《说苑》里说“吾闻古之为医者曰苗父”,中国民间也历来有“千年苗民,万年苗药”的说法。
一些苗药更因其独特的疗效,而成为历代地方官朝圣的贡品。
可以说,无论在药材还是在疗法上,博大精深的苗医均可与传统的中医相媲美。
¤天然“药厂”苗药主要分布于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等地区。
其中,我国四大道地药材产区(道地药材指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在材质、使用与疗效上均十分独特的药材)之一的贵州是苗药的发源地。
俗话说“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贵州的药材不仅品种多、药效奇,而且生长在无污染的原生态环境中,这也是苗药神奇疗效的重要保障。
据统计,目前常见的苗药便有1500多种,常用的则有近200种。
苗药命名很有特点,往往包含了药物的特殊功效、外貌、气味等信息,并且有口诀将药材与疗效串联起来。
例如:“爬不得坡,离不开矮陀陀(又名小地黄连、千年矮)”,“上不得坎,离不开倒触伞(又名洋金银藤、黄牛泡)”,“打得一身垮,离不开四块瓦(又名四叶细辛、万根丹)”等。
¤苗医的独门绝技苗医对于疾病也通常以形象生动的词语命名:上肢抽搐如同鹞鹰闪翅的叫“鹞子经”,膝关节红肿、形如猫头的叫“猫头症”……苗医中流传着“病有一百单八症”之说,涉及内、外、神经、骨伤科及各种流行传染病,每一种病症都有特定的名字,因此知其名便如见其病,有时只需了解病名,便可以对症下药了。
苗医在用药上单方很多,一般都是专病专方,对于疑难病、慢性病、老年病有特效。
因为有得天独厚的天然“药厂”,苗医多用鲜药,这也是其诊疗的独到之处。
生如夏花诞生于雪域高原的藏医,天生就有得天独厚的资本。
由于在肝胆、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妇科等疾病方面疗效显著,藏医已成为全世界医学关注的焦点。
而堪称珍宝的藏地药材,便是成就藏医传奇的关键。
¤最高大的“聚宝盆”世界上最高大、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是藏药的摇篮与主产地,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了西藏外,还包括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的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医学概论第七章壮族医药学选论--ppt课件

第七章 壮族医药学选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壮医药学的形成 壮医药学的发展
是人体的窗口,是天地人三 精华所在,人体脏腑及三道 之精气上注于目,目得天地 气之养而能视,所以眼睛能 一切、洞察一切,在病理状 ,目也能反映百病。 个部位、器官和组织,在眼睛上都有 反应区域,当其发生病理改变时,大 反映到眼睛相应部位的巩膜上而出现 号;同一器官、组织的不同疾病,在 相应反映区可有不同的异变讯号。
三气同步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物之灵。 期,受天地之气制约,人气与天地气息息相通。 生存和健康的一定“常度”,但天地之气又在不断变化。 功能应一致,大体上天气主降,地气主升,人气主和。升降适宜, 腑自安,并能适应大宇宙的变化。 之气与后天之气,共同形成了人体的适应与防卫能力,从而达到天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壮医药学的发展 第二节 壮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壮药选介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传统诊断方法
中中国国少少数数民民族族传传 统统医医学学概概论论
• 壮医在汉魏以后诊断方法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且许多方法独具 特色。
• 20余种壮医诊疗方法:目诊、问诊、望诊、脉诊、腹诊、甲诊、指诊、 耳诊、舌诊、按诊、闻诊等。
“微针”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范围内唯一见诸报道的、年
时期壮医除了针刺疗疾,舞蹈导引、按矫治病外,对药 认识,如:紫苏解毒去鱼腥味、佩戴草药可防病
瑶族医药发展史课件

瑶族地区流传着许多关于草药的 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中草药被赋 予了神奇的功效,通过故事传承 了瑶族医药的知识和智慧。
瑶族医药的起源历史记录
文献记载
古代瑶族文献中已有关于医药的记载,如《过山榜》、《评 皇券牒》等,这些文献记录了瑶族医药的历史发展和实践经 验。
历史事件
瑶族医药在历史上曾为瑶族人民抵抗疾病、维护健康发挥了 重要作用。例如在明清时期,瑶族医药在瑶民起义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为瑶族人民的生存和繁衍做出了贡献。
瑶族医药也善于利用动物和矿物 资源作为药材。常见的瑶药动物 药材包括穿山甲、蛇类、鹿茸等 ,矿物药材则包括石膏、滑石等
。
民族特色药材
瑶族医药还拥有一些具有民族特 色的药材,如瑶山特有的瑶王茶 、瑶山香薰等,这些药材在瑶族 传统医药中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
和民俗文化意义。
04
瑶族医药的传承与创新
瑶族医药的传承方式
气候条件
瑶族地区气候多变,潮湿多雨, 疾病多发,瑶族人民在长期与疾 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 。
文化传统
瑶族文化中崇尚自然、尊重生命 ,瑶族医药的理念源于对自然的 敬畏和生命的关爱,体现了瑶族 人民独特的哲学思想。
瑶族医药的起源传说
神话传说
瑶族医药的起源传说中,有神农 氏、伏羲氏等神话人物对瑶族医 药的贡献,这些传说反映了瑶族 人民对医药的崇敬和感恩。
脏腑理论
瑶族医药认为人体内部脏腑器官的功能和相互关系对疾病的发生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瑶医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 的生理病理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瑶族医药的治疗方法
内治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草药、食 物、酒水等内服方式进行治疗。瑶族 医药的内治法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 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瑶医药沿革

瑶医药沿革一、自然存在时期(远古~1949年)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
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
对于医药的认识,就是人们对疾病和治病的认识过程,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瑶族人民对医药的认识过程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从以迷信鬼神开始到医药鬼神共存即巫医结合,进而到医药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即是由形成雏形信一、自然存在时期(远古~1949年)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传统文化的民族。
巴甫洛夫指出:“有了人类,就有医疗活动”。
对于医药的认识,就是人们对疾病和治病的认识过程,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形成,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瑶族人民对医药的认识过程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是从以迷信鬼神开始到医药鬼神共存即巫医结合,进而到医药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
即是由形成雏形信仰疗法、医巫结合到形成体系的经验医药及实验医药的逐步发展过程。
几千年来,瑶族医药的演变发展也是遵循这一规律。
只是由于过去种种历史原因,瑶族先民长期居住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和繁衍,“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形成了封闭自守,自给自足的经济集团。
由于这样的经济集团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条件极差,加上交通不便,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甚少,整个瑶族社会发展的速度就比汉族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
直至解放初期,在社会生活中还带有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色彩。
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不能对本民族的文明发展如实地记载,更不用说医药卫生了。
而另一方面,人类生存不免患病,为了本民族的生存繁衍,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探索治疗伤病的方法。
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瑶族先民逐步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掌握治疗疾病的方法和经验的人,被人们称之为瑶医,所用的药物称为瑶药,并以师传徒,父传子,母传女的口传方式代代相传,同时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医术,这就逐步形成了如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一套医药理论,为本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
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复习题..

《中国民族医药学概论》期末复习题及部分答案第一部分绪论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1.受佛教文化影响较深的医学是(A)A.藏医学B.维吾尔医药C.回族医药D哈萨克医药.E苗医药2.中国民族医药学的地域性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医药的产生和特点都和下列哪些因素相关?(A)A.生活的地理环境B文化.C.宗教信仰D.生活习俗E.气候3.中国民族医药学的民族性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医药的产生和特点都和下列哪些因素相关?(B)A.生活的地理环境B.文化C.生产方式D.生活条件E.疾病状况4.中国民族医药是指(B)A.中医药B.少数民族医药C.民间医药D.藏医药E.蒙医药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1.贝叶经:在一种棕榈树的叶子上书写佛经,最早见于傣文贝叶经。
贝叶经除小乘经典外,还记载了许多民间传说、医药故事等。
2.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
是中国佛教三大系统(南传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之一,自称“佛教”或“内道”,清代以来汉文文献中又称之为“喇嘛教”。
三、简答1.何谓中国民族医药学的地域性和民族性?(5分)(1)所谓地域性,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医药的产生和特点都和其生活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条件和疾病状况有密切相关。
(2.5分)(2)所谓民族性,是指中国少数民族医药的产生和特点与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2.5分)2.中国传统医药包括哪三个部分?(5分)中国的传统医学包括三部分:中医药、民族医药和民间医药。
其中,民族医药是指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
第二部分特色理论一、选择题1.藏族医学所谓的三因,就是指、、三种因素。
( B )A.隆、赤巴和巴达干B.隆、赤巴和培根C.隆、赫依和培根D.赫依、协日和巴达干;2.下列哪种因素相当于中医的气( D )A.赤巴;B.协日;C.巴达干;D.隆3.隆的分类中下列哪种是错误的( D )A.维命隆B.上行隆C.遍行隆D.下行隆 E.伴火隆4.隆的特性中哪种与人的性情急躁;舌苔明显,厚而粗;皮肤粗糙等有关( E )A.轻B.寒C.硬D.动E.粗5.三因中具有中医火或热性质的是( E )A.隆B.巴达干C.协日D.赫依E.赤巴6.分布在胃肠的是下列哪种赤巴( B )A.变色赤巴B.能消赤巴C.能作赤巴D.明色赤巴E.能视赤巴7.赤巴的特性中使人体分泌的汗液具有一些微臭,而尿液也都具有明显的腥臭味的是( C )A.腻B.锐C.臭D.轻E.热8.三因中( C )具有中医水和土的性质?A.赤巴;B 协日;C 培根;D 隆;E.巴达干9.藏医认为人的五脏是( A )A心、肝、脾、肺、肾; B 心、肝、脾、胰、肾;C心、肺、肝、脾、胰;D心、肺、肝、胰、肾;E心、肺、脾、胰、肾10.藏医的六腑包括( B )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姆休;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舍;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E.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11.蒙医把一切事物归属于以下哪五种物质?( B )A.木、火、土、金、水;B.土、水、火、气、空;C土、水、火、气、风;D木、水、火、气、空;E土、水、火、气、木12.蒙医的三素是指( C )A.赫依、隆、巴达干;B.隆、赤巴和培根;C.赫依、协日、巴达干;D.赫依、赤巴、协日;E.赫依、赤巴和巴达干13.蒙医的六腑包括( C )A.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姆休;C.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舍;D.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胰;E.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14.蒙医的病因学说当中,根本性的因素是指( C )A.饮食、起居和时令;B.血、黄水和虫;C.赫依、协日和巴达干;D.季节、气候和饮食;E.贪、嗔、痴15.蒙医疾病的分类中,按照病性可以分为( D )A.赫依病、协日病、巴达干病;B.血病、黄水病、虫病;C.急性病和慢性病D.热性病和寒性病;E.单纯病、合并病、聚合病16.维医的四大物质是指( A )A.火、气、水、土;B.木、火、水、土;C.土、水、气、空;D.木、火、气、空;E.火、水、气、空17.维医学把人的气质分为( A )四大单纯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瑶族依靠大规模的分散移动和适应性广泛迁徙游耕于华南及东南亚广
阔山区,其居住特点为大分散、小集中,有“无山不有瑶”之说 瑶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没有专门的典籍记载关于瑶族医药的内容, 其流传方式全靠口耳相传、指药传授、指症传经而代代相承
《后汉书·南蛮传》 《梦溪笔谈》 《本草纲目》 《齐东野语》 宋 《肇庆府志》 清 《南中记闻》 《岑南记蛮》 《阮通志》
•
九牛包括白九牛、红九牛、花九牛、青九牛、黄九牛、黑九牛、紫九牛、蓝九 牛。
牛类药物性能强劲有力且持久,功能多为舒筋通络、强筋壮骨、补肾等。
如紫九牛即血风藤、翼核果,功效为养血固肾益精,舒筋活络,属风类药。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十八钻”类药物性能强劲攒透,功效多通达经脉,透利关节,多为 行气止痛、散瘀消肿类药物,用于治疗瘀阻、湿滞等病症。 十八钻包括:九龙钻、大钻、大红钻、小钻、小红钻、六方钻、四方 钻、白钻、黑钻、蓝钻、黄钻、黄红钻、铁钻、铜钻、葫芦钻、槟郎
熏剂、熏洗剂、沐浴剂、食疗剂、佩挂剂等应用形式。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鼻关总窍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鼻关总窍,即鼻是人体最重要的孔窍,是各个孔窍的总领。 • 瑶医学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要道,鼻位居面部之正中,专司呼吸和嗅 觉之功能,与肺、脑的关系最为密切,即鼻与脑、肺等器官直接相通。
瑶医重视病从鼻入。 鼻是呼吸的第一关并且是最重要的器官,鼻有过滤、消毒和杀菌的特殊 功能和作用。鼻若患病,就容易失去其过滤、消毒和杀菌的功能。容易把那 些不清洁的气体吸入到人体中去,久而久之便会出现病灶。 瑶医据此鼻关总窍理论发展而来的各种鼻疗方法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治 疗,在临床实践中发展了鼻吸、鼻嗅、塞鼻、取嚏、烟熏等诸多治疗方法,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据统计,广西瑶药品种达1392种,湖南瑶药品种达833种。 • 各地区各族系瑶医所用瑶药品种及名称并不完全一致, • 但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瑶医较为系统普遍应用的瑶药约有104种, 将这些药物称为老班药,即前辈祖传之意,
• 并依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特点将其分为
第二节 瑶医学理论
1
2 3 4 盈亏平衡论 气一万化论 心肾生死论 诸病入脉论 鼻关总窍论 6 7 8 百体相寓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5
三元和谐论
症同疾异论
9
病因学说
盈亏平衡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瑶医认为人体内脏之间、人体内脏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 从而维持相对盈亏平衡和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盈亏平衡因外 界或人体内部某些原因遭到破坏而又不能完全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 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 盈亏是人体对一切疾病的表现状态反映的一种病理说明,是一种相对 的概念,盈亏不仅包括虚实,还包括寒热、表里,瑶医用盈亏来概括 地表示人体的虚实、寒热、表里等不同的病理表现。
• 药物资源 与 习用药物
• 药物应用
药性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药物八性 瑶医将药味分为甜、酸、苦、辣、麻、涩、锥、
淡等八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功效。
• 风打药性论
♣ 瑶医经过长期的实践对药物的性能和功效特点概括分为:
风药、打药和风打相兼三类,
♣ 瑶医“风”和“打”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反映了药物的功效特点,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五虎即入山虎、上山虎、下山虎、毛老虎、猛老虎。 五虎在功用方面均为打药,如入山虎其药生长有刺,为正钩生长,方向朝向山 川,如猛虎爪样,其药性为攻剂,作用有如猛虎一样,故而命名为入山虎。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散结杀虫,在临床上常用于跌打、风湿骨痛、 胃痛、牙痛等症。
• 瑶医“鼻关总窍论”认为,鼻为气体出入之要道,也是外邪易入侵之
道,天地间的一些致病因素可通过鼻窍进入人体从而导致疾病。
• 鼻药疗法是以药物作用于鼻腔以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 鼻药疗法又可分为塞鼻法、鼻吸和鼻嗅法等。
瑶药
• 风打药性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瑶医用药的重要依据。 风,即柔弱、柔软;风者纯而缓;具有和缓、平调脏腑机能作用 打,即坚硬、坚强;打者燥且急;作用峻急,取效速捷 药物的风打之性、刚柔之力是相对的,亦有许多药物兼具风打之性。如 血三七、血见愁、开刀见血等,禀刚之气、得柔之性,既能攻坚软坚、活血 化瘀,又能滋阴而潜阳,一药而数用
瑶药资源与习用药物
• 三十余种治疗手段,如: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药浴疗法、鼻药疗法、针挑疗法、点刺疗法、杉刺疗法、针竹
罐疗法、火灸疗法、药推疗法、发泡药罐疗法、熏洗疗法、竹 筒梅花针疗法、磨药疗法、滚蛋疗法、火油灯疗法、火堆疗法、 打火罐疗法、按摩疗法和刮痧疗法等
瑶族庞桶药浴疗法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第八章 瑶族医药学选论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瑶医药学的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第二节 瑶医学理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第四节 瑶药选介
瑶医药学的发展
• 瑶族是我国南方分布最广的山地民族,支系众多复杂,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五虎”、“九牛”、“十八钻”和“七十二风”。
“五虎”、“九牛”、“十八钻”和“七十二风”
• 是瑶医对临床常用的104种老班药的概括,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依据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特点将其分为“虎”、“牛”、“钻”和“风” 四类。 五虎药力猛烈,起效迅速; 九牛药力绵长,药效持久; 十八钻药力劲透,常用于重大疾病; 七十二风针对各种风症起效。
主要内容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第三节 传统诊疗技法
诊断方法
• 常用诊断方法有望、问、闻、触等诊法,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此外,瑶医诊断还包括目诊、甲诊、掌诊、舌诊和耳诊等。
• 在临床运用时,各种诊查方法各有侧重,互相结合。
特色治疗方法
钻、双钩钻和麻骨钻。
• 七十二风功效和用途极广,包括有寒热、温平、降泻、扶补等作用。
瑶药应用
• 瑶医用药大多就地取材,药物多为鲜用。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瑶医用药常用的药物剂型包括:煎剂、内服膏剂、散剂、药汁丸剂、 酒剂、鲜药捣汁内服、鲜药含服、搽剂、外敷剂、滴耳(眼)剂、烟
发泡药罐疗法
• 《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记载 • 罐具为金竹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煮罐药用地道药材为主,主要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消 肿止痛等药组成 • 发泡药罐疗法具有祛风祛湿、活血舒筋、 散寒止痛、消肿散结、疏通经络等功效。
鼻药疗法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中国少数民族传 中国少数民族传 统医学概论 统医学概论
• 瑶族庞桶药浴是瑶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医疗保健方式和药浴文化。 • 集防病、治病、健身于一体的医疗保健方法 瑶医认为,通过庞桶药浴可以祛风除湿,舒筋活血,解毒通络,
调整机体盈亏平衡状态,
使人体各部恢复 正常功能,
收到解除疲劳、
防治疾病和 强身健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