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五大特性与生物科学的关系
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及举例

简述微生物的五大特点及举例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微生物,那个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小家伙。
说到微生物,真是个神奇的存在,它们个头小得几乎让人看不见,但它们的影响可大得很。
好了,废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看看微生物有哪些有趣的特点。
1. 微小身材,庞大作用1.1 微生物的尺寸说到微生物,大家一定知道它们的个头小得像点儿沙子,甚至更小!这可是个大特点。
想象一下,在你的一滴水里,可能就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在开派对,热闹得很呢!它们的身材小到什么程度?连显微镜都得出马,才能看得见。
1.2 隐藏的力量虽然微生物的个头小,但它们可是一群不简单的角色。
它们不仅参与我们的消化,还帮助土壤保持肥力,甚至在污水处理中也能发挥巨大作用。
就像那些默默无闻的英雄,总是在关键时刻站出来,助我们一臂之力!2. 适应能力超强2.1 极端环境生存微生物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适应能力特别强。
无论是炎热的沙漠,还是深邃的海底,甚至是那些高辐射的地方,微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小家。
它们就像是无畏无惧的小战士,在哪里都能安然生存。
这让科学家们非常惊讶,因为我们人类可不一定能在那种地方待得住啊。
2.2 进化速度快另外,微生物的进化速度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只要环境一变,它们就能迅速调整自己,适应新环境。
科学家们发现,有些细菌能在短短几天内,就发生基因突变,这让它们逃过一些药物的攻击。
简直就是变形金刚,变化得那叫一个迅速!3. 繁殖能力惊人3.1 一夜之间繁殖说到微生物的繁殖,哎呀,那真是个“无底洞”啊!它们的繁殖速度可谓是飞快,某些细菌在适宜的环境下,短短几个小时就能翻一番。
想象一下,如果把这速度换成人类,那就是“一天生十个”的节奏!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你感觉肚子不舒服,就是因为那些小家伙们繁殖得太快了。
3.2 多样的繁殖方式微生物的繁殖方式也五花八门,有的通过分裂,有的通过孢子,甚至还有的会进行有性繁殖。
每种方式都有它的独特之处,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就像一场繁忙的“家族聚会”,每个微生物都有自己的角色,默契得不得了。
微生物学考试资料

微生物学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微生物五大共性分别是: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最基本的特性是体积小,面积大。
微生物是一个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具有不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故而产生了其余四个共性。
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和代谢废物的排泄面使微生物具有了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的特点。
环境信息的交换面使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
而正是因为微生物具有适应强,易变异的特点,才能使其分布广,种类多。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路易·巴斯德,主要贡献:①否认了“自生说”;②初步应用免疫学,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给人类带来幸福;③证实了发酵作用与微生物活动有关;④发明了巴氏灭菌法。
④分离鉴定了引起家蚕蚕病杆菌并提出预防措施,被誊为微生物的奠基人。
罗伯特·柯赫,专门研究细菌,特别是病原菌,对微生物学有卓越贡献:①建立微生物学研究基本技术,被誉为细菌学技术之父。
②证实病害的病原菌学说(柯赫法则)。
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
他们将微生物大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揭露了微生物是造成腐败发酵和人畜疾病的原因,并建立了分离、培养、接种和灭菌等一系列独特的微生物技术,从而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开辟了医学和工业微生物等分支学科。
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3.微生物包括哪几大类群?真核: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原核:真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蓝细菌)、古细菌非细胞结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4.名词解释:微生物、种、菌株、型。
举例说明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作用

举例说明微生物的生物学特点和作用
微生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以下生物学特点:
1. 微小:微生物的大小通常只有数微米至几十微米。
2. 繁殖能力强:微生物繁殖能力很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繁殖出大量的后代。
3. 适应性强: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可以生存在各种不同的极端环境中,比如高温、低温、高压、低压、高盐度、低盐度等。
4. 遗传变异:微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能力,能够快速适应环境变化,并产生新的品种和种类。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分解有机物: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将其转化成更小分子量的物质,为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
2. 合成营养物质:微生物具有合成营养物质的能力,可以合成氨、硝酸盐、磷酸盐等化合物,用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3. 生物循环:微生物可以进行废物的生物循环,将有害物质转化成无害的物质,保护环境健康。
4. 化学反应:微生物参与化学反应,如硝化作用、脱氮作用、
脱硫作用等,对环境产生积极影响。
5. 治疗疾病:微生物可以用于制造抗生素,治疗和预防疾病。
第一节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微生物的适应性强,更突出的表现在“极
端环境”℃,甚至300℃有耐热的硫细菌,在 0―-196℃(液氮)甚至-25 3℃(液氢)它们 可以保持生命;在32%的饱和盐水中有嗜盐菌;
在干燥条件下,芽孢可存在几十到上百上千年; 在5-10%(0.5~1.0mol/L pH0.5)的H2SO4中 有氧化硫杆菌;脱氧硫杆菌在pH10.7可生长; 青霉和曲霉也能在pH9~11条件下生长。
第一章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第一节 体积小 面积大 第二节 吸收多 转化快 第三节 生长旺 繁殖快 第四节 适应强 易变异 第五节 分布广 种类多
第一节 体积小 面积大
生物体的体积愈小,其单位体积内面积即 比表面积值就愈大,正是由于微生物的比 表面积大的这一特性,才决定了其它所具 有的特性(另四个特性)。
人、哺乳动物辐射半致死量低于1000R (伦琴),E.coli为10000R,酵母菌30000R, 原生动物100000R,耐辐射微球菌高达 750000R,酵母抗500个大气压,某些细菌、 霉菌为3000个大气压,植物病毒5000个大气 压,地球大洋最深处的关岛附近的马里亚纳海 沟,深11034m,压力为1103.4个大气压,但 仍有细菌生存。此外耐缺氧、耐毒物的微生物 也较为常见。
二、变异性 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繁殖快, 个体多,即使按10-5-10-10的变异几率, 在短期的大量繁殖后,其变异绝对数也 是相当惊人的,变异主要是因其突变可 涉及到各种性状,有有益的,如生产青 霉素的菌种;也有有害的,如抗药性菌株。
返回目录
第五节 分布广 种类多
一、分布广 因其体积小,易传播,适应性 强,哪都有它们的成员。人、动物体内外, 宇宙自然环境的万米深海、万米高空、地 层深处到处分布。
微生物课后练习题

古菌域Archaea细菌域Bacteria真核生物域Eukarya1.试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历史上自然发生说的否定,糖酵解机制的认识,基因与酶关系的发现,突变本质的阐明,核酸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的证实,操纵子学说的提出,遗传密码的揭示,基因工程的开创,PCR技术的建立,真核细胞内共生学说的提出,以及近年来生物三域理论的创建等,都是因选用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而结出的硕果。
为此,大量研究者还获得了诺贝尔奖的殊荣。
微生物还是代表当代生物学最高峰的分子生物学三大来源之一。
2.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菌毛fimbria性丝sexpilus pili芽孢spore endospore孢子丝 sporophore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程度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蓝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这时,在番红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淡红色,而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蓝紫色。
2.试述几种细菌细胞壁缺损型的名称及其应用价值。
L型细菌:可能与针对细胞壁的抗菌治疗有关。
原生质体: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球状体:与原生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支原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即使缺乏细胞壁,其细胞膜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微生物特点

1.微生物特点: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2.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3.真核生物酵母菌,霉菌和原生生物和显微藻类4.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奠基人,科赫是细菌学奠基人给微生物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5.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
吸收多,转换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6.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7.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外膜中的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
8.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磺胺过敏并且没有脂多糖,革兰氏阴性菌对其不敏感,有脂多糖9.L型细菌: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10.革兰氏染色机制: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房子G-遇乙醇后,以成无色。
11.荚膜的糖被起到保护作用12.鞭毛与细菌的运动有关13.芽孢:某些生物在生长发育后期,由细菌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原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由于抗逆性强其抗热抗化学药物和抗辐射十分突出。
14.芽孢的耐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芽孢衣对多价阳离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皮层的离子强度很高,产生极高的渗透压夺取芽孢核心的水分,结果造成皮层的充分膨胀。
核心部分的细胞质却变得高度失水,因此,具极强的耐热性。
15. 伴胞晶体:δ内毒素,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6.裂殖: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而形成两个细胞的过程17.放线菌的形态于与功能:放线菌的形态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
功能:基内菌丝吸收营养,排代谢产物。
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可分化出孢子丝。
孢子丝繁殖产生孢子18.真核生物中细胞其有液泡(酵母菌)19.营养菌丝体的特化型态:1.假根2.匍匐菌丝3.吸器4.附着根5.附着枝6.菌核7.菌束20.根霉菌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分化出来的根装结构具有固着和吸收养料功能21.分生孢子,外形极其多样数量多,外生少数为多细胞(曲霉青素)22.病毒的细胞结构为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成分组成的操显微非细胞生物。
微生物的5大共性

微生物的5大共性微生物是一类极其细小的生物体,可以生活在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空气、人体以及其他生物体的体内。
这些微生物可以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等。
尽管在形态上它们具有极大的差异,但实际上它们也有着一些类型特定的共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包括生物学、遗传、生态学、生理学和发展。
生物学微生物往往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早和最基础的生物,这也解释了它们为什么在如此多样的环境中都能生存。
微生物利用不同的适应策略迅速适应环境变化。
在从单细胞向多细胞进化过程中,有些微生物一度发展出了更高的等级,例如菌落。
但大体上,微生物依然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比更高级生物更需要及时适应。
遗传微生物在遗传学上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们通常有极高的变异率。
细菌或者病毒的一些变异可能足以为其带来明显的生命力优势,例如改变毒性或不受治疗的性质。
因此审查这些微生物的基因和基因组对其研究非常重要。
生态学在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能量和物质循环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进行分解、锁定和转化,使元素在生态系统中迅速流动。
微生物在土壤中也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分解着腐烂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养分。
生理学微生物之所以被称作微生物是因为它们非常小。
微生物还有其他特殊的生理特点,例如在稀疏低氧条件下生存,并且通过使用非常复杂的机制进行代谢。
尽管现有很多研究都在探讨微生物如何适应生存环境,这个过程十分复杂而也有待了解。
发展微生物是生物上进化和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行星的进化和物质循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可以通过对不同的微生物进行统计和比较,了解有关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种类分化等领域的重要知识。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恢复等方面都极其重要。
总结作为可能最基础的生物类型之一,微生物具有极为重要的共性,可以从生物学、遗传、生态学、生理学和发展五个方面进行探究。
这些共性能够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料和指导,同时,揭示出这些共性也令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
微生物学ppt课件

进化地位低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
(二)微生物的种类
微生物类群十分庞杂,包括真核类、原核类及非细胞 类。
真核类:属于真核生物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 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原核类:属于原核生物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 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 非细胞类: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类病毒、拟病毒等。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1.细菌界(KingdomMycomonera) 2.蓝细菌界(KingdomPhycomonera) Ⅲ.真核总界(SuperkingdomEucaryota) 3.植物界(KingdomPlantae) 4.真菌界(KingdomFungi) 5.动物界(KingdomAnimalia)
2、命名
按照《国际细菌命名法规》,采用林奈氏双名法。 属名 + 种名 +命名人 属名:名词,斜体,首字母大写,一般描绘主要形 态或生理特征。 种名:形容词,斜体,小写,代表一个种次要特征。 如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Migula) Castellani & Chalmers 1919 E . coli(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菌,简称大肠杆菌) 未确定种名或不指特定的种时,可在属名后加sp.表示, 如:Penicillium sp.(青霉属)。
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 < 0.1mm)、构
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 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一)微生物的特点
1、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的五大特性与生物科学的关系
微生物的五大特性与生物科学的关系:微生物的五大特性为生物
科学提供了研究方向。
微生物:是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统称;微生物
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
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
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
于活细胞。
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
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的五大特性包括体积小、表面积大;分布广、种类多;吸
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
体积小、表面积大:微生物的大小以μm计,但表面积大,必然
有一个巨大的营养吸收,代谢废物排泄和环境信息接受面。
这一特
点也是微生物与一切大型生物相区别的关键所在。
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区域广,分布环境广。
生理代谢种类繁多,代谢产物种类繁多,代谢产物种类繁多。
更重要的是,微生物有多
种生理代谢和代谢产物。
微生物可以在其他有机体生存的任何环境
中发现,而微生物也可以存在于其他有机体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中。
吸收多、转化快:这一特性为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物提
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生长旺、繁殖快:生长繁殖率极高,如大肠杆菌在20-30分钟内
分裂一次,如果连续分裂,48小时内2.2x1043个细菌数量增加,
营养消耗、代谢积累和限制生长速度。
这种特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将
大量的基板转化为有用的产品,缩短研究周期。
还有一些缺点,如
疾病、粮食霉变。
适应强、易变异:极其灵活适应性,对极端环境具有惊人的适应力,遗传物质易变异。
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在紫外线辐射、生物
诱变剂和环境中的一些营养因子的变化中,微生物自觉地、强制性
地改变其遗传结构,导致变异。
据统计,在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个
体变异的概率是百万分之一。
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
有些微生物
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
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微生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生物学特性:个体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容易培养;繁殖速度快;菌落形态特征的可见性与多样性;代谢类型多样性;遗传物质类型多样性;易形成营养缺陷型;各种微生物一般都有相应病毒等。
由于微生物具有上述特性,才使它成为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等重要学科的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