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的“应激”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23
提高个体应对能力方法论述
2024/1/25
认知重构
01
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个体改变对应激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从
而减少负面情绪和压力。
情绪调节
02
教授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以缓
解紧张和焦虑。
问题解决技能
03
培养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采
取行动,以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健康习惯
倡导良好的健康习惯,如不吸 烟、限制饮酒、避免过度使用 药物等,以减少对应激反应的
负面影响。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5
27
2024/1/25
5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
应激源
指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内 外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应激源(如疾 病、感染等)、心理性应激源(如工作 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和社会性应激 源(如自然灾害、战争等)。
VS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
不同性质的应激源可引起不同的应激反应 。一般来说,生理性应激源主要引起生理 反应,心理性应激源主要引起心理反应, 而社会性应激源则可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双 重反应。同时,个体的应对方式、社会支 持和个性特点等因素也会影响应激反应的 性质和程度。
25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和实践
均衡饮食
推广均衡的饮食习惯,包括摄 入足够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以
维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平衡。
2024/1/25
规律运动
鼓励个体进行适量的运动,如 散步、慢跑、瑜伽等,以缓解 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 康。
充足睡眠
强调充足睡眠的重要性,提供 改善睡眠质量的建议和方法, 以帮助个体恢复体力和精力。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临床心理学应激

04
临床心理学应激管理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重构
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消极 的思维模式,通过重新评 估情境和自我对话来建立 更健康的思维模式。
行为实验
鼓励个体通过实际的行为 改变来挑战和验证自己的 消极预期。
情绪调节技巧
教授个体如何识别、接纳 和管理情绪,以提高情绪 调节能力。
放松训练
渐进性肌肉放松
通过系统地紧张和松弛肌肉群来减轻全身紧张 和压力。
THANKS
感谢观看
临床心理学应激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临床心理学应激概述 • 应激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 应激对个体生理的影响 • 临床心理学应激管理 • 临床心理学应激研究展望
01
临床心理学应激概述
应激的定义
01
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变化或挑战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和 生理反应。
02
它通常是由外部刺激引发,导致个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心理和
等。
应激的分类
急性应激
突然发生的、强烈的应激事件,如车祸、自 然灾害等。
适应性应激
个体通过应对和适应压力情境,获得成长和 发展的机会。
慢性应激
长期存在的、低水平的压力状态,如长期工 作压力、慢性疾病等。
障碍性应激
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导致个体出现心理和 生理上的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等。
02
应激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应激的心理社会学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探讨应激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心理社会因素在应激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不同应对 方式对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对应激的缓解作用 ,有助于提高对应激的管理和干预效果。此外,对应激的 心理社会预测因素的研究,如生活事件和童年创伤,可以 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
2024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的情绪性应激反应contents •情绪性应激反应概述•焦虑情绪应激反应•抑郁情绪应激反应•愤怒情绪应激反应•恐惧情绪应激反应•综合干预策略与实践目录情绪性应激反应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发生原因及机制原因机制应激源作用于个体后,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情绪性应激反应。
影响因素分析01020304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既往经历临床表现与分类临床表现分类焦虑情绪应激反应焦虑定义及表现形式定义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表现形式精神上表现为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害怕、忧虑等;躯体上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
焦虑产生原因分析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事件等。
如自卑、过于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等。
如疾病、药物使用不当等。
如认知偏差、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等。
环境因素个性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心理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社会功能影响焦虑对身心健康影响缓解焦虑方法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治疗抑郁情绪应激反应抑郁定义及表现形式定义表现形式抑郁产生原因分析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抑郁对身心健康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精神萎靡。
心理健康降低自尊和自信心,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念头和行为。
使用抗抑郁药物,如SSRI 类药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自我调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参加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积极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态度。
缓解抑郁方法探讨愤怒情绪应激反应愤怒定义及表现形式愤怒定义表现形式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030201愤怒产生原因分析愤怒对身心健康影响心理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缓解愤怒方法探讨认知重构情绪调节社会支持专业治疗恐惧情绪应激反应恐惧定义及表现形式定义表现形式心理学因素个体的认知评价、过往经历、性格特点等心理因素也可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
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1.焦虑:最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当个体预感危机来临或是预期事物的不良后果时出现紧张不安,急躁、担忧的情绪状态,这里指的是“状态焦虑”,由应激源刺激引发的。
还有一种为特质焦虑,指无明确原因的焦虑,与焦虑性人格有关。
适当的反应性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是一种保护反应;而过度和慢性的焦虑则会削弱个体的应对能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抑郁: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兴趣活动减弱,言语活动减少,无助感、无望感强烈,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常由丧失亲人、离婚、失恋、失业、遭受重大挫折和长期慢性躯体疾病引发,属外源性抑郁。
还有一种为内源性抑郁,与人大脑自主调节心境情绪功能下降和遗传变异生物信号传递紊乱等内在素质有关。
3.恐惧:企图摆脱有特定危险的情景或对象时的情绪状态。
适度的恐惧有助于激活警觉期动员途径,使注意力集中而防御危险,但常常缺乏应对的信心,表现为逃跑或回避,严重时出现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的损失。
4.愤怒: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绪反应。
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实际上应激能唤起焦虑、恐惧、愤怒、受挫感、冲突、压力、伤害、悲伤、迷惑、力不从心、内疚、羞耻、孤独、抑郁等几乎所有种类的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还可与其他心理行为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使自我意识变狭窄、注意力下降、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
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干中针对的特点去解答。
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
心理学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学应激名词解释心理学中的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环境刺激时,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过程。
应激反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诱发应激的刺激、个体对刺激的感知、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等。
1. 应激刺激(Stressors):应激刺激是引发应激反应的各种外部或内部刺激,可以是物理的、生物的、心理的或社会的刺激。
常见的应激刺激包括考试、工作压力、社交压力、失业等。
2. 个体差异(Individual Differences):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应对应激刺激时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
个体差异包括个体的性格特点、认知方式、应对策略等因素。
例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会变得焦虑,而另一些人则能够保持冷静。
3. 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对应激刺激作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
应激反应可以表现为情绪上的变化,如焦虑、沮丧;生理上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出汗增多;以及行为上的变化,如逃避、攻击等。
4. 紧急应激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紧急应激反应是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当个体感到威胁时,身体会迅速释放激素,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以应对潜在的威胁。
这种反应通常伴随着生理活动的改变,如血液流向肌肉,而不是消化系统,以便更好地应对危险情境。
5. 应激反应症状(Stress Reaction Symptoms):应激反应症状是指个体在长期或强烈的应激刺激下所表现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症状。
常见的应激反应症状包括焦虑、睡眠障碍、头痛、胃痛、疲劳等。
6. 焦虑(Anxiety):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应激反应情绪,个体在面对威胁、不确定性或挑战时会感到不安和紧张。
焦虑可以表现为心理上的担忧、紧张情绪和生理上的不适症状。
当焦虑过于严重或持续较长时间时,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日常功能和生活质量。
7. 抑郁(Depression):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应激反应情绪,个体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或长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可能会出现心境低落、兴趣丧失、失眠或睡眠过多等抑郁症状。
医学心理学第四章心理应激

不同文化对压力的看法和处理方式可能不同。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个人的独立 和自我实现,而其他文化可能更注重集体主义和相互支持。
社会地位
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可能更容易面临经济和生活的压力,从而增加心理应激的 风险。
04
心理应激的应对策略
应对方式的分类
积极应对
面对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寻找解 决问题的办法。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概述
身心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 糖尿病等。
心理应激与身心疾病的关系
心理应激是身心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长期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 绪可能导致身体疾病的发生。
身心疾病的治疗
治疗身心疾病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等 措施。
06
心理应激的干预措施
心理应激会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如焦虑、抑郁、愤怒等,这些情 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和行为。
认知评价
个体对应激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其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性质,消 极的认知评价可能加重应激反应。
人格特质
个体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其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方式,如易焦虑、易 怒或过于敏感等。
应激反应的认知过程
注意过程
心理应激会影响个体的注意过程,使其更容易关注负 性信息或忽视正性信息。
记忆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导致记忆障碍,影响个体回忆和提取信 息的能力。
思维过程
心理应激可能影响个体的思维过程,使其判断和决策能力下降,容易做出冲动的决定。
03
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
个人因素
个性特征
不同的人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反应不 同,有些人更容易受到心理应激的影 响。例如,内向、敏感、自卑的人可 能更容易感到压力和紧张。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 应激 PPT课件

2021/4/1
医学心理学
生理反应
薛利,全身适应综合症(GAS,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三个 阶段:警戒期、阻抗期、衰竭期。
搏斗或逃跑——一种警戒反应 阻抗——长期应激的反应 耗竭期
2021/4/1
医学心理学
急性、高水平应激的影响
可以提供三种支持:信息、物质、情感
可以独立地直接效应
具有应激缓冲作用
2021/4/1
医学心理学
应对方式
应对(coping) 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 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 的认知和行为措施,是人的认知和行为的 综合体。
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 是指个体解 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的影响时所 采取的各种策略。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 应激 PPT课件
应激的概念 应激源 应激过程的影响变量 应激反应 应对压力
2021/4/1
医学心理学
一、应激的概念
定义:
应激(stress): 个体在事件或环境刺激下, 觉察自身的平衡状态和负荷能力受到威胁 时,出现的心理和生理的应对过程。
急性应激(acute stress) 慢性应激(chronic stress)
2021/4/1
医学心理学
五、应对压力
建立对自己的意识
无论在任何一种压力情境下,无论在和任何 人的关系中,有一个因素是不变的,那就是 你自己!
以问题为中心,积极行动,解决问题
以情绪为中心,缓解不良的情绪 善于运用我们的支持系统 避免不良应对方式造成的恶性循环
2021/4/1
医学心理学
2021/4/1
医学心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中的“应激”
展开全文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能够引起应激反应的事物叫应激源,他对个体来说是一种能引起高度紧张、具有巨大压力的刺激物,是个体必须适应和应对的环境要求。
应激源既有躯体性的,如高温或低温、强烈的噪声、辐射或疾病,也有心里社会性的,如重大的生活事件、难以适应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冲击,以及工作中的应急事件等。
个体对应急事件做出的反应叫做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包括身体各系统和器官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包括认知、情绪和自我防御反应,如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的情绪,或者采取某种行动以减轻应激给自己带来的紧张。
强烈和持久的应激反应会损害人的工作效能,还会造成对许多疾病或障碍的易感状态,在其他致病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使人患病。
应付应急可以调整自己的情绪,如重新评价应激源或采取某种行为(如饮酒、服用镇静剂、听音乐、从事体育活动、寻求亲友的安慰和帮助);也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面对的问题,或者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时采取回避的策略。
应激引起哪些心理反应?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是消极的心理反应。
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份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
这类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激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
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
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
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
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惊叫常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
否认则是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的时相。
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激情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个体活动范围变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
侵入是应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号性行为以及自发的观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现。
包括有关应激事件的梦魇、反复的自发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惊反应。
不断修正是机体动员应对机制适应的过程,若应对成功就进入结束,如受阻或未获成功则可能转入病态。
应激引起哪些生理反应呢?
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件而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fightofflight)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硷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
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Seyl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则偏重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
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
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到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应激常见的治疗方法:
1、环境治疗:这是应激相关障碍的主要治疗之一,应尽可能去除精神因素或脱离引起精神创伤的环境,转移或消除应激源。
通过疏泄、解释支持、鼓励、指导等,帮助病人摆脱痛苦,认识疾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提高适应能力。
2、药物治疗:对焦虑、恐惧不安者,可使用抗焦虑药;对抑郁症状突出者,可选用丙嗪,阿米替林塞乐特等抗抑郁药;对有妄想,幻觉,兴奋激动者可应用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维思通等,症状消失后可继续服药数周再停药。
3、支持治疗:通过集体宣传与个别谈心,针对病人的生活事件,心理冲突,性格特征与挫折带来的不良心理,倡导积极的应对方法,开展自救,互救的心理支持,共同寻找摆脱心理危机的出路。
达到重新适应生活,回归社会和促进精神健康的目的。
4、就地治疗:心理障碍不是重性精神疾病,一般主张现场救治,很快康复,后送治疗,效果较差,且可能会出现新的病员。
护肤推荐美容护肤-水月老师
护肤先排毒,脸上几种状况告诉你,应该排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