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应对
3、转移/替代(displacement):改变冲动的方向, 用另外一个目标替代原来的目标。
4、否认(denial):拒绝某些事实的存在。
防御机制(4)
5、反向/反应生成(reaction formation):自我为了控制或防 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由意识地作出相反的举动。分 两步进行,首先,压抑不得体的冲动,其次,把这种冲 动的反面表露于意识水平。
与应激相关的心理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为一种在强 烈的应激源作用下而发生的精神障碍.
应激源常为突如其来,且个体难以承受的创伤性体 验,或对生命具有严重威胁的事件和灾难.如严重的 交通事故、配偶或子女突然亡故、突发的自然灾害、 战争等。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第五章 压力与健康 psychological stress and health
人文社科院·心理学教研室 康燕
学习目标 了解心理应激的概念 熟悉各种心理应激源 掌握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学会应对心理应激
股市狂跌
金融危机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心理应激的定义
心理应激(也称心理压力):
强调个体的认知因素
学会宽恕别人
要和别人一起分享喜悦
灾难性事件
南方雪灾
拉萨暴力事件
地震
慢性应激原
人口过剩
艾滋病经济困难Fra bibliotek 个体日常生活事件
夫妻吵架
失业
挫折
心理应激的研究者注意到“认知”在应激 反应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不存在对每一个人都可作为应激源的生活事件。 如离婚可能被一个人察觉为极度应激,而另一个人 可能高兴。
只有他们被察觉为威胁或可以引起伤害或丧失时, 才属于应激源。换句话说,良好应激归根到底不是 应激,因为它引起的是良好情感。

定-吴珺-第三章 心理应激及心身疾病

定-吴珺-第三章 心理应激及心身疾病

第三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第一节心理应激一、心理应激的概念当一个人面对心理冲突、挫折、烦恼等心理压力时,会体验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还会出现相应的生理及行为反应。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面临的心理压力和困惑更多,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受到挑战。

应激(stress)一词原意是一个系统在外力的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从医学的角度,一般把心理应激定义为:当个体觉察到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心理应激在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它是人们维持正常生理和心理功能的必要条件,是人们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如果应激水平超出个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则有损于身心健康。

二、心理应激的过程心理应激是一个外界环境与机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机制、应激反应和应激结果四个部分。

(一)应激源应激源是指来自环境或机体内的,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物的统称,是引发心理应激的原因。

根据应激源的不同性质,可分为:1、躯体性应激源指作用于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理化和生物学刺激物。

如高温、低温、噪音、疼痛、损伤、病原微生物和疾病等。

2、心理性应激源指来自人们头脑的,能引起机体心理失调的某些事件。

包括不良的预感、工作压力、人际矛盾、心理冲突和挫折等。

3、文化性应激源指因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改变所造成的刺激。

如迁移异国他乡、留学、南北迁移、名族文化不同所产生的不适应等。

4、社会性应激源指来自社会方面的刺激因素,如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动、天灾人祸、战争、婚姻家庭危机、重大生活事件等。

(二)中介机制应激源可以是客观事件,如疾病,也可以是个体的主观产物,如不良的预感。

刺激物是否会使个体产生心理的失衡或不适应的反应,取决于中介机制的作用。

中介机制指介于应激源与反应之间起调节作用的中间环节,其中察觉、认知与评价是关键因素。

1、觉察个体是否觉察到来自环境或机体内的威胁叫做觉察。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理应激概念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理应激概念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理应激概念心理应激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对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首先我们一起看这个题目!【单选题】关于目前心理应激概念,以下叙述不确切( )。

A.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应激反应等主要应激因素之间界限清晰B.包含了应激是刺激物、是有害刺激的反应以及是多种中间变量的综合认识C.应激刺激和应激反应均涉及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内容D.应激是应激源、应激中间(介)因素和应激反应多因素的作用过程【答案】A。

本题考查心理应激概念,总结相关知识点如下。

1.心理应激:(1) 过程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个体在应激源的作用下,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2) 系统模型对心理应激的定义: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就是心理应激。

2.生活事件: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又称应激源。

3.认知评价:评价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

对事件的认知评价直接影响个体的应对活动和心身反应,因而是生活事件是否会造成个体应激反应的关键中间因素之一。

4.应对方式:应对又称应付,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5.社会支持:又称社会网络,是指个体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等组织所给予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和质量,具有减轻应激的作用,是应激作用过程中个体可利用的外部资源。

6. 应激易感模型: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如对生理指标的客观测量、各种心理测量量表等)在人群中筛选出应激易感者(或者叫做脆弱的个体)并进行多种途径的干预。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三)应激的“过程”模型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的名词解释心理应激是指个体面临各种压力和困境时,身心产生的各种反应和适应机制。

在现代社会中,个体面临的压力源广泛,可能是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困难等等,当这些压力超过个体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引发心理应激的反应。

心理应激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焦虑:焦虑是指个体感到紧张、担忧、不安和恐惧等负面情绪的状态。

面对压力和困境时,个体可能会感到焦虑,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加速、出汗、易怒等身体症状,同时也会感到内心的痛苦和不安。

2. 抑郁:抑郁是指个体感到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乐趣,常常伴随着自卑、自责、无助等消极情绪。

在面临长期的压力和困境时,个体可能会感到情绪沮丧,无法从中找到快乐和希望,容易出现消极的思维和行为。

3. 焦躁:焦躁是一种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个体常常表现出不安定、易怒、难以集中注意力的特征。

当个体承受一定压力或处于紧张的环境中时,可能会感到焦躁不安,情绪波动较大,难以平静下来。

4.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境时,身体和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和反应。

这些变化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深等身体反应,以及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下降、决策能力受损等认知和情绪方面的变化。

5. 生理反应:生理反应是指个体在心理应激状态下,身体各个系统出现的一系列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激素分泌的变化、消化系统的紊乱等。

生理反应是身体对于应激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危险。

心理应激的产生和发展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个体对于应激的反应和应对机制可能因人而异,有些人在面对压力时可能表现得更为脆弱,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行为,而有些人则能够更好地应对和适应压力。

因此,了解和理解心理应激的概念,并学习适当的应对策略,对于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心理应激

5 心理应激

第六章心理应激·应激(stress):是指个体面临或觉察到环境变化对机体有威胁或挑战时作出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的概念与发展:1、伯纳德:对机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挑战或刺激会诱发机体的反应以抗衡其所造成的危害——现代应激概念的基础。

2、坎农:提出“内稳态”的概念;关心有心理意义的刺激对人的影响。

3、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提出“应激”、“应激源”、一般适应综合症(GAS,分为警觉期、抵抗期或耐受期、衰竭期3期)的概念。

·应激的概念模型:1、应激的认知评价模型:由拉泽鲁斯(Richardson S. Lazarus)和Folkman.S提出。

指明了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应对方式在应激中的作用。

该模型认为心理应激是个体对外界环境有害物、威胁、挑战经认知、评价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

2、应激的系统模型:其基本特征(法则)包括:①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②各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③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健康或疾病;④认知因素在平衡和失衡中起关键作用;⑤人格因素起核心作用。

在系统模型中,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个体的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和心身反应等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构成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系统失衡,这就是心理应激。

3、应激的“过程”模型:在过程模型中,心理应激的定义是——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心理应激理论的意义:1、对医学认识论的影响:改变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的健康工作决策和医学模式转变。

2、对心理病因学的影响:有助于清晰理解心理疾病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对疾病治疗学的影响4、在预防医学和健康促进领域的意义:有助于认识和指导合理调整应激各有关因素的动态平衡,促进心理卫生工作的进行。

第5章心理应激

第5章心理应激

社会性应激源
心理性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
文化性应激源
1、生理性应激源 (physiological stressor)
直接作用于躯体而产生 应激反应的刺激物。
物理刺激 冷、热、辐射 化学刺激 酸腐蚀等
生物刺激 病毒、细菌
医学心理学
SARS
医学心理学
2、社会性应激源 (social stressor)
医学心理学
四、应激反应
应激源
应激中介变量
应激反 应
心理反应
生 认知评价 应对方式
健康

行为反应


社会支持 个性等等 生理反应
疾病
医学心理学
四、应激反应
? 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 物、心理、行为方面的变化。
医学心理学
四、应激反应
? 生理反应 ? 心理行为反应
? 情绪反应 ? 行为反应 ? 认知反应 ? 心理防御反应
医学心理学
严重的压力是猝死最潜在的危险因素
? 2004年4月8日晚,54岁的爱立信 中国总裁杨迈在健身房因心脏骤 停突然死亡
? 2004年4月19日的凌晨,60岁的麦 当劳公司首席执行官吉姆.坎塔卢 波因心脏病突发猝死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在压力阶段, 血流中的胆固醇水平升高。 长期的压力削弱免疫系统功能, 导致对疾病的易感性,
癌症 包括:
医学心理学
压力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胃病、消化不良、便秘等。 溃疡、间歇痉挛以及类似 肠胃疾病都直接与因压力 荷尔蒙皮质醇引起的酸度 的提高有关。
压力引起神经紧张和肌张力增强,肌肉疼痛、僵硬。 头疼也是与压力有关的症状。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

②恋爱、婚姻和家庭问题 恋爱、 ③人际关系问题 ④经济问题 ⑤个人健康问题
⑥自我实现和自尊方面问题 指个人在 事业和学业上的失败或挫折, 事业和学业上的失败或挫折,以及 涉及案件、被审查、被判罚等。 涉及案件、被审查、被判罚等。 指结婚、再婚、 ⑦喜庆事件 指结婚、再婚、立功受 晋升晋级等, 奖、晋升晋级等,也需要个体作出 相应的心理调整。 相应的心理调整。
2.影响应对方式的心理社会因素 影响应对方式的心理社会因素 1)应对受生活事件或情景的影响。 )应对受生活事件或情景的影响。
பைடு நூலகம்
2)社会支持程度会影响个体在事 ) 件中的应对策略的选择, 件中的应对策略的选择,而且 应对活动本身就包含寻求社会 支持的各种策略。 支持的各种策略。
3)不同人格类型的个体在面临应激 ) 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时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应对策略。 4)应对活动还与年龄有关,精神分 )应对活动还与年龄有关, 析理论就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 的自卫机制会逐渐成熟和完善。 的自卫机制会逐渐成熟和完善。 5)应对活动也存在性别差异。 )应对活动也存在性别差异。
2.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认知因素在应激中的作用 许多研究工作证明, 许多研究工作证明,对事件的认 知评价在生活事件与应激反应之 间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间确实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个体 的认知特征与某些心理疾病、 的认知特征与某些心理疾病、心 身疾病甚至躯体疾病的发生、 身疾病甚至躯体疾病的发生、发 展和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展和康复有密切的关系。
⑤物质滥用 某些人在心理冲突或应 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 激情况下会以习惯性的饮酒、吸 烟或服用某些药物的行为方式来 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转换自己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方式。
四、认知评价 (cognitive appraisal) 1. 概念 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的生活 事件的性质、 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 情况作出估计。 情况作出估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应激名词解释
心理应激:
心理应激是特殊环境、事件或活动引发的个人感受及行为的总称。

心理应激的种类繁多,可以是内在的,比如负罪感、焦虑感等;也可以是外在的,比如缺少协作者、工作压力等。

心理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是一种自然而有效的机制,可以让我们扭转局势、应对困境或把握机会。

一般来说,当遭受外部的刺激时,人体会产生两种心理应激反应——压力反应和适应反应,并与个人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有关。

压力反应:
压力反应是指在受到挑战或威胁时,人体迅速地释放出荷尔蒙,从而产生的集体反应。

它是一种自然的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的身体和心理有效地应对压力、环境或改变。

适应反应:
适应反应是指在受到环境刺激后,人体自身具备的适应机制,以调节身体和调整心理的反应,以面对新的环境、压力或改变。

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适应新的情况,增强应付压力的能力。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