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心理应激反应

合集下载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种在遭受创伤事件后出现的心理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包括焦虑、恐惧、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回忆创伤事件的噩梦和持续性压力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轻。

创伤后应激反应可以由多种创伤事件引起,例如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家庭暴力、虐待或亲密关系的损失等等。

对于创伤事件的直接经历者来说,创伤后应激反应可能更为严重和持久。

然而,即使是作为目击者或得知创伤事件的亲友,也可能经历这种心理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回忆、避免、负性情绪和高度敏感性。

回忆方面,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常常会无法控制地回忆起创伤事件。

这些回忆可能是闪回或噩梦的形式,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扰和痛苦。

这种回忆可以被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触发,例如特定的声音、图像或情境。

在避免方面,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会努力回避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

他们可能会避免与其他人讨论创伤事件,避免进入与事件相关的地点或场合,甚至避免去回忆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避免行为旨在减轻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但实际上会导致他们与外界的隔离。

负性情绪在创伤后应激反应中也是常见的症状。

焦虑、恐惧、愤怒、沮丧和无助感经常困扰着受创伤者。

这些情绪常常难以控制,导致他们情绪波动剧烈,无法从创伤事件中解脱出来。

高度敏感性是另一个常见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对于创伤事件之外的外界刺激变得异常敏感。

他们可能容易受到惊吓,对噪音、光线和触觉更加敏感。

这种敏感性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和痛苦。

那么,如何应对和处理创伤后应激反应呢?首先,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是很重要的。

不要试图压抑或避免这些情绪,而是要与之相处并逐渐接受。

对自己的感受保持正面的态度,并尝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例如与亲友倾诉或写日记。

其次,积极地寻求支持和帮助也是关键。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减轻内心的困扰。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在经历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闪回、避免、负性情绪和高度警觉。

同时,心理创伤也会给个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和心理压力。

一、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典型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闪回:患者会因为某些触发因素,如声音、图像、气味等,突然回到创伤事件发生时的情境中。

这种闪回会让患者感受到与当时相似的强烈情感,仿佛再次经历创伤事件。

2. 避免:由于对创伤事件的回忆过于痛苦,患者会试图避免与事件相关的讨论、活动或人员。

他们可能会回避与事件有关的地点、节日、电影等。

这种避免行为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3. 负性情绪: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愤怒、悲伤等负性情绪。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恐惧、绝望,情绪波动较大,甚至出现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想法。

4. 高度警觉:患者对潜在的危险和威胁过度敏感,常感到紧张、易激怒、难以入睡等。

他们对于一些平常的声音、光线等刺激可能过度反应,产生明显的身心不适。

以上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社交隔离和自杀倾向。

二、心理创伤后的心理压力心理创伤带来的心理压力是与症状密切相关的。

以下是心理创伤后可能引发的心理压力:1. 恐惧和焦虑:创伤事件往往会造成对人身安全的威胁,给个体带来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患者对未来感到担忧,对各种可能再次发生的创伤事件产生畏惧,从而增加心理压力。

2. 无助和绝望:心理创伤可能造成患者对个人能力和控制力的丧失感。

他们可能感到无法改变或逃避现状,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绝望,进而导致心理压力的增加。

3. 内疚和自责:患者常常将创伤事件归咎于自己,觉得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或做到最好,产生内疚和自责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导致患者对自身抱有负面评价,增加心理压力。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是正常的、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并且可能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定义、分类、症状、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并提醒人们在面对创伤时应如何寻求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一、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定义创伤后应激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简称PTSR)是指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创伤体验进行的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焦虑、恐惧、回忆、噩梦、闪回、避免、警觉亢奋等。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过于强烈,则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功能。

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分类根据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和复杂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几种类型。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在创伤事件后的几小时至几周内出现,然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渐缓解。

PTSD是指创伤事件后持续出现症状超过一个月的情况,症状可能包括回忆、噩梦、闪回、避免刺激等。

而复杂创伤后应激反应则是指因多次或长期创伤而导致的反应,症状相对较为复杂。

三、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种:1. 焦虑和恐惧:个体可能会感到不安、担心和害怕,甚至可能出现恐慌发作。

2. 回忆和噩梦:个体可能会反复回忆创伤事件,或者在睡眠中出现与创伤相关的噩梦。

3. 闪回:个体可能会出现与创伤相关的强烈记忆和体验,如感觉、图像和声音等。

4. 避免刺激:个体可能会试图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场景和活动。

5. 精神和情绪症状:个体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烦躁、情绪波动等问题。

6. 生理症状:个体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失眠、食欲改变等生理上的反应。

四、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原因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个体的个人因素、事件的性质和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何处理创伤后的心理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何处理创伤后的心理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如何处理创伤后的心理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方法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由于经历或目睹创伤性事件,例如战争、自然灾害、暴力犯罪等引起。

这些事件可能导致个体出现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回忆、噩梦、情感失控等。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处理方法,帮助受创伤影响的人们恢复正常生活。

1. 寻求专业帮助首先,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心理专家能够帮助个体诊断和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并提供适宜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心理疗法、药物治疗以及其他综合干预措施。

专业的帮助能够帮助个体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创伤经历,减轻心理痛苦,恢复平衡和信心。

2. 心理疗法心理疗法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是其中常用的一种。

CBT可以帮助个体改变对创伤的看法和回忆,降低由此引发的负面情绪和焦虑。

通过与治疗师的合作,个体可以学会应对焦虑的技巧,逐渐恢复对创伤事件的适应能力。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缓解。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这些药物能够调节个体的情绪反应,减轻焦虑和恐惧感。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由医生监督和控制,避免滥用和依赖。

4. 支持系统和社会支持个体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时,社会支持和良好的支持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朋友、家人、同事以及专业支持团队可以给予个体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参加支持小组或加入社交活动可以让个体感到被接纳和理解,减轻孤独感和焦虑。

5. 自我疗愈和自我关怀在处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时,个体还需要关注自我疗愈和自我关怀。

这包括改善睡眠质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参与积极的活动,如运动、艺术创作等。

此外,个体应该学会放松和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缩写为PTSD)是一种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持续性精神障碍,其症状和后果经常给患者和其家人带来持久的痛苦和负担。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和潜在的后果。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闪回和回忆:患者会经历强烈的闪回和回忆,感觉仿佛重新经历那个创伤事件。

这可能是通过噩梦、日间妄想或精神映像的方式出现,并会持续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

2.避免刺激:患者试图避免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包括地点、人群、对话或活动。

他们可能会变得情感麻木,拒绝谈论事件,或回避可能触发症状的情境。

这种避免行为常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社交隔离。

3.情绪问题:患者经常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愤怒、沮丧和恐惧。

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情绪波动大,且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

4.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患者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专注于日常任务,容易分心或忘记事情。

这可能会导致工作和学习困难,甚至危及个人安全。

5.睡眠问题:患者经常遭受失眠、噩梦和睡眠障碍的困扰。

他们可能难以入睡,或在夜间频繁醒来,导致疲劳和身体不适。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后果1.身体健康问题:长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存在患病风险增加的问题。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PTSD引起的长期应激反应和身体代谢紊乱相关。

2.心理健康问题:创伤经历可能引发慢性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常会受到严重负面影响,社交和人际关系也可能疲弱。

3.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和冷漠等行为,家庭成员和朋友可能因此感到困惑和受伤。

4.职业问题: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面临职业问题。

他们可能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紧迫感和决策困难而表现出效率下降。

这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增加、工作场所冲突增多,最终甚至导致失业。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在遭受重大创伤或严重威胁后产生的心理疾病。

该疾病表现为一系列与创伤经历相关的症状和情绪反应。

本文将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该疾病。

一、回忆和闪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回忆和闪回的情况。

他们会反复回想起创伤事件的细节,并且感觉就像是正在经历那个时刻一样。

这种回忆和闪回可能是日间的意识形态思维,也可能是夜间的噩梦。

患者往往无法摆脱这些回忆,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迷茫和不安。

二、避免刺激源由于创伤事件的刺激性质,患者可能会尝试避免与这些刺激相关的场景、人物或活动。

他们常常回避任何可能使他们想起创伤事件的地方,并且对那些与事件相关的话题或情感避而远之。

此外,他们还可能变得不愿分享自己的经历,以避免触动那些令人不安的回忆。

三、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通常会经历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他们会变得容易激动、易怒,并且难以安抚。

这些情绪反应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惊恐和威胁感有关,导致他们处于一种持续的警戒状态。

四、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感到紧张和焦虑,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常常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集中精力从事任务,思维容易分散,并且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产生困扰。

这种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和焦虑感。

五、睡眠困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

他们可能会经历入睡困难、多梦、频繁惊醒和夜惊等问题。

睡眠质量的下降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身体健康。

六、自卑和自责许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会对自己的创伤事件产生自卑感和自责感。

他们常常责怪自己没有采取更好的行动来避免或减轻创伤的发生。

这种自卑和自责的情绪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怀疑。

七、情感麻木和冷漠有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情感麻木和冷漠的症状。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噩梦和警觉反应症状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噩梦和警觉反应症状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噩梦和警觉反应症状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在遭受重大创伤后出现的心理疾病。

这些创伤可能是战争、暴力犯罪、自然灾害等等。

在遭受创伤后,人们可能会经历噩梦和警觉反应症状,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一、噩梦症状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常会在睡眠中出现噩梦。

这些噩梦可能与他们所经历的创伤有关,反复出现,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这些噩梦不仅内容可怕,而且还会引发患者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恐惧、愤怒、绝望等。

患者常常在半夜惊醒,出汗、心跳加速,难以再入睡。

噩梦症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和睡眠质量,使得他们在白天很难保持充足的精力。

二、警觉反应症状除了噩梦外,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还经常表现出警觉反应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持续的恐惧和紧张感、易怒和暴躁、过于警觉以及难以入睡等等。

患者可能会过度警觉,对周围环境产生过度的反应,如突然的声音、闪光灯等,会让他们感到恐慌和不安。

这种过度的警觉反应使得患者频繁处于紧张状态,非常耗费精力,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三、治疗方法对于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来说,及早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治疗方法: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曝光疗法等技术手段,帮助患者重新构建对创伤事件的认知,减少相关的症状。

心理治疗可以提供安全的环境,帮助患者面对和处理创伤所导致的情绪和记忆。

2.药物治疗:在一些重度的病例中,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提高他们的心理状态。

3.支持和理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理解。

这种支持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安全和被接纳的感觉,促进康复的过程。

四、生活方式建议除了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生活方式的改变来缓解症状:1.确保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对于康复非常重要。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的影响和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的影响和后果引言: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是由于经历或目睹严重创伤事件而引起的持久性应激反应。

PTSD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对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本文将探讨PTSD可能的影响和后果,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心理障碍。

1. 生理影响:PTSD可能导致一系列生理影响,包括慢性疼痛、睡眠障碍、免疫系统异常和心血管疾病。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的人往往会出现肌肉紧张、头痛、胃痛等疼痛症状。

睡眠障碍是PTSD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他们可能经历噩梦、入睡困难和睡眠中断。

此外,PTSD还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增加患者患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2. 心理影响:PTSD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患者可能经历焦虑、抑郁、愤怒、自卑和自杀倾向等情绪问题。

他们常常感到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

此外,PTSD还可能导致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和工作能力。

患者往往对创伤事件产生持续的回忆和恐惧,这种持续的创伤记忆可能导致他们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产生回避行为。

3. 社交影响:PTSD对个体的社交功能和人际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患者可能对社交活动感到恐惧和回避,避免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他们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紧张、孤立和社交退缩等问题。

此外,PTSD还可能导致工作能力下降,增加失业和经济困难的风险。

患者可能由于心理困扰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甚至失去工作。

4. 家庭影响:PTSD不仅对患者本人产生影响,还对其家庭成员造成负担。

患者可能表现出易怒、冷漠和情绪不稳定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和冲突。

家庭成员可能感到无助和无法理解患者的行为,从而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此外,PTSD患者的症状可能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家庭功能产生负面影响,如家庭成员的工作和学习。

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对个体的身心健康、社交功能和家庭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悲观与悲哀是与丧失有关的情绪 反应。丧失所失去的是当事人所重 视或追求的东西,影响健康。
整理ppt
行为反应
➢ 逃避:远离应激原(包括回忆)
社交退缩
➢ 滞纳与木僵 ➢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失控、歇斯底里发

➢ 拒食、自伤、要求赔偿、反复告状 ➢ 酗酒与成瘾
整理ppt
认知反应
➢ 侵入性思维 ➢ 认知歪曲与错误、自动负性思维 ➢ 危险判断、决策能力下降、时间感失真 ➢ 分离症状:梦境、漫游
➢ 人们在应激时对愤怒、焦虑、挫折的体验 多于对心跳、血压的感知
➢ 心理反应主要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 认知反应和心理防御反应
整理ppt
应激相关障碍——发病机制
精神创伤刺激
认知评估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精神障碍:情绪反应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素质—应激假说示意图
整理ppt
情绪反应
➢ 恐惧 ➢ 焦虑 ➢ 易激惹 ➢ 愤怒和敌意攻击:埋怨政府、责怪家人 ➢ 抑郁:悲伤、绝望、自责、丧失、无助和生存无意义感
创伤后心理应激
整理ppt
健康
➢ WHO:健康是身体、精神和社会功能良好的状态,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精神健康是经历灾难 者良好状态的一个必要组成成分 ,也是重要评判 标准。
➢ 精神健康是个体了解其自身能力、能够应对正常 的生活压力、能够富有成效地工作和能够为其社 区作出贡献的良好状态。
整理ppt
回),专注于创伤事件与创伤性情景和再体验威胁。 ➢ 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指向威胁,细察警觉 (如暴露于可提
示创伤事件的情境)惊弓之鸟,如临大敌 ➢ 持续的回避:回避可提示创伤事件的线索,谈体验不谈人 ➢ 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注意及记忆困难。 ➢ 对未来失去信心。
整理ppt
核心症状
➢ 反复出现创伤经历(闪回) ➢ 警觉性增高 ➢ 回避和情绪木讷
整理ppt
与PTSD有关问题
➢ 惊恐发作 ➢ 回避行为 ➢ 抑郁和消极观念 ➢ 愤怒、易激惹、烦躁不安 ➢ 怀疑和不信任感 ➢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 日常功能受损
整理ppt
居丧反应
➢ 不同于PTSD ➢ 与怀念与渴望有关,专注于逝者及美好画面 ➢ 怀念逝者 ➢ 分离痛苦、焦虑 ➢ 寻找有价值物品、熟悉场所(有时激越的搜寻行
为导致危险) ➢ 愤怒:指向逝者以及导致死亡有关的人 ➢ 谈论丧失 ➢ 回避亲人不再存在线索,否认
整理ppt
灾后心理急救
➢ 在生命救援之后,服从统一管理。 ➢ 不伤害是首要原则 ➢ 非侵扰、富于同情心 ➢ 要维护生命、增大安全感和生存机会、安
慰使放心,并提供保护、支持性环境 ➢ 帮助建立联系和家庭团聚 ➢ 适当提供实际信息
整理ppt
心理防御反应
➢ 又称心理防御机制,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基 本概念之一
➢ 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是由一定的动机 所发动,在心理上进行自我保护,犹如生 理上具有的免疫功能一样。
整理ppt
否认与遗忘
➢ 指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 由于不承认似乎就不会痛苦: 否认丧失
➢ 阶段性遗忘和选择性遗忘
➢ 愤怒的转移
整理ppt
隔离
➢ 有丧失的病人 ➢ 医护人员
整理ppt
利他与补偿
➢ 某些英雄行为 ➢ 耗竭产生
整理ppt
防御机制是正常人或精神病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动, 但正常人一般不会极端地或长期单独使用。
防御机制的适当应用,可以有效地减轻或消除心 理痛苦;
防御机制运用不当、过分,以致破坏了心理活动 的平衡原则,防碍了个人的社会适应,这视为病态。
灾难所致的创伤
➢ 遭遇毁灭、生命威胁和伤残破坏 ➢ 突然失去亲人 ➢ 丧失个人财物 ➢ 其他一些后果 :撤离和丧失社区、失去住所;与
家人离散;道德冲突和责任性创伤等。 ➢ 灾难引发心理危机和应激障碍,影响了健康
整理ppt
创伤带来的心理冲击
➢ 向心性错觉 ➢ 利他主义者 ➢ 休克麻木状态 ➢ 分离状态 ➢ 幸存者综合症 ➢ 居丧反应
整理ppt

应激
➢ 应激 是指当内外环境威胁到一个人的重要需求和 其应对能力时,个体所产生的一类 特殊心理、生 理反应
➢ 反应强度与反应持续时间仍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 由于机体具有适应、代偿和自我调整的能力,多
数人很快就可以恢复健康,少数人可以由于反应 过度而出现精神障碍或引发躯体疾病
整理ppt
正常的应激反应阶段
➢ 痛苦期 ➢ 否认期 ➢ 侵入期 ➢ 修复期 ➢ 结束期
整理ppt
应激反应
➢ 生理反应 ➢ 心理反应
整理ppt
生理反应
➢ “作战或逃跑”反应(fight or flight):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
➢ 全身适应综合征(GAS)
消耗 死亡
警戒期:动员 抵抗期:动员和
耗竭期:耗竭和
整理ppt
应激的心理反应
➢ 反应性偏执状态
➢ 妄想内容与精神创伤后情感体验有关,接近现实。因此,妄想较 固定,不泛化,不荒谬。
整理ppt
创伤后应激障碍
➢ 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 期持续(大于3月)的精神障碍,如美国9.11以及汶川地震 。
➢ 常在创伤事件后3-6个月内发生,有时更久。 ➢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情景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闪
由于建立在虚幻基础上,防御机制防碍准确地考 察现实和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整理ppt
灾难的精神应激
➢ 急性应激障碍 ➢ 创伤后应激障碍 ➢ 居丧反应 ➢ 重度抑郁 ➢ 广泛性焦虑 ➢ 物质滥用
整理ppt
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
➢ 反应性抑郁症
➢ 其忧伤的情感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在谈到伤心事时,则常哭泣、 叹息、悔恨,有时自责,但经安慰劝说、心理疏导后情绪好转。
整理ppt
早期心理干预
整理ppt
确定目标人群
➢ 第一级人群:为直接卷入地震灾难的人员,死难
者家属及伤员。
➢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
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 (地震灾 难幸存者 \现场救护人员 )
➢ 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
整理ppt
潜抑和压抑
➢ 潜意识层面: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
感或动机压抑下去
➢ 意识层面
整理ppt
退行
➢ 当遇到挫折时,心理活动退回到早年水平, 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去应付,以回避心理 上面临的困难。
➢ 表达忠诚与寻求保护
整理ppt
转换与转移
➢ 是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 状从而减轻心理紧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