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试验报告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塑限试验来确定土壤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工程性质。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干土样,经过筛选后,放入塑限仪的均匀仓内。
2.将蒸馏水加入到塑限仪中,通过旋钮调节加水速度,直至土壤变得足够塑性。
3.在塑限仪上设置标准贯入锥逐渐向土样中插入,直到出现裂纹。
4.记录此时加入的水量,为土样的塑性限。
5.将土样取出,放入液限仪的杯中。
6.在液限仪上加热土样,并进行摇摆使其均匀受热。
7.观察土样中水分含量减少的速度,当土样的弯曲裂缝固定,不再变化时,记录此时加热的温度。
8.再根据已知公式计算土样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塑性限水量:100g液态极限:35%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液态极限-塑性限水量=35%-100g=35%五、实验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实验所得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是该土壤样品的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于土壤的分类和评价。
2.液态极限表示土壤的最大水持有量,对于土壤的工程应用中,需要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液态极限以下,以保证土壤的稳定性。
3.塑性指数表示土壤的塑性程度,对于土壤的可塑性和不可塑性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塑性指数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六、实验总结通过液塑限试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土壤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
这些参数对土壤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对土壤的工程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种确定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的方法。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31245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实验人: 学号:一、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 ,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 的筛。
二、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 ,距锥尖10mm 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 ,高度不小于20mm ;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 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 的筛。
液塑限试验报告

液塑限试验报告试验目的:对于某些液态塑料材料,在工业生产加工时,需要对其进行液态流动性和压力性能测试,以确定其加工成形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针对某款液态塑料材料进行限制试验,以测试其在不同压力和温度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表现,并得到其相应的数据评估,为后续工业加工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方案:材料:颗粒状液态塑料 X 1kg试验设备:液压机、塑性测试机、流变仪等试验参数:1、试验温度:25℃、50℃、100℃2、试验压力:2MPa、5MPa、10MPa试验结果:试验温度为25℃时:试验压力为2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5.21%试验压力为5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7.63%试验压力为10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10.95%试验温度为50℃时:试验压力为2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8.34%试验压力为5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12.70%试验压力为10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15.50%试验温度为100℃时:试验压力为2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11.90%试验压力为5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18.02%试验压力为10MPa,试验时间持续5min,试样变形率为24.50%结论: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到了液态塑料 X 在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流变性能表现,分析数据得知:随着温度和压力升高,材料的变形率也逐渐增高,这意味着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液态塑料X 的成形性能将会受到限制和影响,需要特别加以注意。
因此,在后续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工艺要求和材质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和生产设备,以确保产品的成形质量和稳定性。
附:试验数据详见下表试验温度(℃)试验压力(MPa)试验时间(min)试样变形率(%)25 2 5 5.2125 5 5 7.6325 10 5 10.9550 2 5 8.3450 5 5 12.7050 10 5 15.50100 2 5 11.90100 5 5 18.02100 10 5 24.50——END——。
土工实验报告(液塑限)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锥式仪法和搓条法)一、基本原理在界限含水率中,意义最大的是从粘流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的液限(w L)和从塑态过渡到半固态的塑限(w p)。
土的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之差(Ip=w L-w p),是表示土的塑性强弱的指标。
对于液限的测定,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锥式液限仪,圆锥质量76g,锥角30°,距锥尖10mm 处刻有一环形线。
当锥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的深度恰为10mm时,则认为此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土的塑态与固态间的界限含水率称土的塑限。
塑限的测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且不产生裂纹;处于固态时则很难搓成任意形状,若勉强为之,则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以这两种物理状态为待征,确定塑态和固态的界限。
也就是说,当土被搓成一定粗细的土条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此外,我国还采用圆锥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液限和塑限。
它是用瓦氏圆锥仪在专门的仪器上测定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分别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l0mm和2mm时的相应含水率,即为碟式仪液限(等效)、锥式仪液限和塑限。
二、锥式液限仪测定液限(一)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如图);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7、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已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 筛;加蒸馏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上面,使之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并保持锥体垂直,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限、塑限实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学习如何进行液限、塑限的测定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液限仪、塑限仪、烘箱、天平。
材料:本实验所用土样为粉土。
三、实验步骤1. 液限实验(1)取适量干土样,使其含水率达到可塑状态。
(2)将土样放入液限仪的滑块上,滚动调整液压顶杆使土样受到35次敲击后出现指压沟。
(3)确定初始高稠土样的含水量。
(4)调节液压顶杆使土样被打成团。
(5)每隔10次敲击,用爪子取一个小球,放在平板上推拉,直到两端接近170mm时,球断裂,记录液压顶杆移动的距离。
(6)在液限实验中,人手操作的影响很大,应多次取样,并取平均值。
(1)按照液限实验的方法,制备合适的土样。
(2)将土样放入塑限器的模具中,打平压实,露出边沿。
(3)从侧面将模具慢慢打开,去掉边沿,转动模具使土样分离,取出土样。
(4)将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记录重量。
(5)计算塑限值。
四、实验结果样品编号 | 液限值 | 含水率-|-|-1 | 37 | 25.8%2 | 35 | 27.4%3 | 36 | 26.6%4 | 36 | 26.4%平均值 | 36 | 26.5%2. 塑限实验结果如下:五、实验分析及讨论1. 液限是指土壤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流动性的含水率,液限值越小,土壤的流动性越好。
2. 塑限是指土壤在可塑性状态下受约束形变的最大程度,塑限值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3.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4. 液限、塑限测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操作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样制备的条件等。
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液限、塑限实验对粉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液限值和塑限值。
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液塑限联合试验,掌握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学会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今后对土的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测定细粒土液限和塑限含水量的方法。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通过测定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上的圆锥入土深度,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可确定液限和塑限。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2. 电子秤3. 烘箱4. 称量碗5. 调土碗6. 调土刀7. 蒸馏水8. 土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土样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称取不少于200g土样,放入称量碗中。
(2)用调土刀将土样调匀,并分别放入三个调土碗中。
(3)向调土碗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2.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操作(1)将仪器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调整水平螺旋脚,使水准泡居中。
(2)打开仪器电源,预热3分钟。
(3)将调好土样的调土碗放入仪器中的试样杯中,刮平表面。
(4)缓缓调节升降旋钮,使锥尖刚好接触到土样表面。
(5)按下测量键,锥体落下,待测量时间到,记录入土深度。
(6)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
3. 数据处理(1)将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圆锥入土深度记录在表格中。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3)根据曲线确定液限和塑限。
(4)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的液限为25.6%,塑限为16.8%,塑性指数为8.8,液性指数为0.9。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属于可塑土。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结果符合土工规范的要求,为该土样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我掌握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是为了研究土体的液限和塑限,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依据。
通过本实验,了解土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形极限,评估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是黏性土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反映了土中水对土性质的影响。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实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通过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体下沉深度,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液限和塑限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粒土、蒸馏水。
2. 实验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子秤、烘箱、称量碗、调土碗、调土刀、锥式仪、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土样: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
2. 调制土样:向三个盛土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
3. 调匀土样:用调土刀调匀每个盛土皿中的土样。
4. 测定圆锥下沉深度:将调制好的土样分别放入锥式仪中,进行圆锥下沉深度测定。
5. 记录数据:记录每个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下沉深度。
6. 绘制关系曲线: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7. 查找液限和塑限值:在关系曲线上,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查得液限和塑限值。
2.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等提供依据。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了依据。
土的液塑限试验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液塑限联合测定法课程名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院系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管1001 学生姓名:武二康学号:**********同组人:崔永伟龙宏希管艳飞李石然实验台号:指导教师:王俊奇成绩:实验日期:2012.10.03华北电力大学一、实验目的及要求:细土粒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液限是细土粒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土粒呈现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本实验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用作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对土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评价依据。
二、仪器用具:三、实验原理对含水率不同的土样进行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实验,然后分别测定各个土样的含水量。
将数据体现在锥入深度h和含水量w关系图上,图中下沉深度为10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将准备好的土样不少于200g分别放入三个调土碗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用调土刀调匀。
2、将制备好的一种土样用调土刀调匀,分层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使空气逸出。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3、将装好的试样杯放在支座上,手持锥尖在刚好接触土样时松手使锥杆自由落下,待下沉稳定后记录下沉深度。
4、改变锥尖与土体的接触位置,重复试验2次,记下数据。
5、取另外两种土样,重复2、3、4过程,记录数据。
6、将实验过后的三土样分别转移到称量碗中,用电子秤测定其净重,记录数据。
7、将三个称量碗分别放入烘箱中,设定温度时间进行脱水。
8、两小时后,取出各土样再次称量净重,记录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由该趋势图估得塑限为29%,液限为49.5%六、讨论与结论该实验在进行锥杆下落和下落步骤测量时由于人工操作,误差会很大,影响实验结果。
七、实验打印输出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一、实验预备
(1)土膏的制备
土膏应充分调匀, 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为使土样更具代表性, 应尽量只使用一个盛土容器。
(2)试验点的选取
国标对三点的选取有如下建议: 锥尖入土深度宜采用3-4 mm,7-9 mm,15-17 mm 。
二、实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一所示,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度;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50mm 高度为30-40mm。
(2)最小分度值为0.01g 的天平。
(3)烘箱。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0.5mm筛、凡士林等。
三、试样的制备
本实验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
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四、操作步骤
(l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 ;采用风干试样时,0.5mm筛下的
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
式中: I p
塑性指数,精确至;
液限(%;
(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本条(
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
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注:圆
锥入土深度宜为 3-4mm 7-9mm 15-17mm 。
)
(7)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如
图所示。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 A 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 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
2mm 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
2%
时,应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如图中 B 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
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五、成果整理
(1)含水率计算
式中: ――圆锥入土任意深度下试样的含水率(
%,精确至%
mi ---- 湿土样及称量盒质量, g ;
m2烘干后土样及称量盒质量, g ;
m0 ---- 称量盒质量,g ;
(2) 液限和塑限确定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含水率与相应的圆 锥入土深度关系曲线,如图二所示。
三点应在一根直线上,如图中
A 线。
如果三点不在同一
直线上,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其余两点连两根直线, 在圆锥入土深工为 2mm 处查得相应的
两个含水率,如果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
2%用该两含水率的平均值的点与高含水率的测
点作直线,如图二中的 B 线,若两个含水率差值等于、大于
2%则应补点或重做试验。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
17mm 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
下沉深度为10mn 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 2mm 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3) 塑性指数计算
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
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m 1
m 2
m i m 0
100%
1 P
L
P
L
塑限(%。
(4) 液性指数计算
0 P
I P
式中:I L――液性指数,精确
至;
0 ――天然含水率(%。
六、实验记录及成果分析
(1)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
(2) 双对数坐标数据处理(包括对数坐标图示及相关计算过程)
(3) 液限和塑限确定
(4) 塑性指数计算
(5) 液性指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