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种在遭受创伤事件后出现的心理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包括焦虑、恐惧、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回忆创伤事件的噩梦和持续性压力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内逐渐减轻。
创伤后应激反应可以由多种创伤事件引起,例如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家庭暴力、虐待或亲密关系的损失等等。
对于创伤事件的直接经历者来说,创伤后应激反应可能更为严重和持久。
然而,即使是作为目击者或得知创伤事件的亲友,也可能经历这种心理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回忆、避免、负性情绪和高度敏感性。
回忆方面,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常常会无法控制地回忆起创伤事件。
这些回忆可能是闪回或噩梦的形式,让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到困扰和痛苦。
这种回忆可以被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触发,例如特定的声音、图像或情境。
在避免方面,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会努力回避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
他们可能会避免与其他人讨论创伤事件,避免进入与事件相关的地点或场合,甚至避免去回忆内心的情感和感受。
这种避免行为旨在减轻创伤事件带来的痛苦,但实际上会导致他们与外界的隔离。
负性情绪在创伤后应激反应中也是常见的症状。
焦虑、恐惧、愤怒、沮丧和无助感经常困扰着受创伤者。
这些情绪常常难以控制,导致他们情绪波动剧烈,无法从创伤事件中解脱出来。
高度敏感性是另一个常见的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
创伤后应激反应的人对于创伤事件之外的外界刺激变得异常敏感。
他们可能容易受到惊吓,对噪音、光线和触觉更加敏感。
这种敏感性进一步加重了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和痛苦。
那么,如何应对和处理创伤后应激反应呢?首先,接受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是很重要的。
不要试图压抑或避免这些情绪,而是要与之相处并逐渐接受。
对自己的感受保持正面的态度,并尝试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例如与亲友倾诉或写日记。
其次,积极地寻求支持和帮助也是关键。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减轻内心的困扰。
心血管科的创伤后应激

③回避与创伤相关刺激和情感麻木 防止相关创伤性经历人与事 不能回想创伤性事件一些方面( 选择性遗忘) 不愿与人交往, 兴趣范围变窄, 对未来失去信心( 最少2 项)
上述症状在创伤后延迟出现, 即经数日甚至数月后出现
症状连续3 月以上才能作出PTSD 诊疗
李爱萍,胡大一.双心医学.; 107-113.
王青.双心医学.;101-106. 黄若文.双心医学第.;88页9-93.
去甲肾上腺素
PTSD警觉性增高、焦虑、惊跳反应可能与去 甲肾上腺素活性增高相关。
PTSD患者服用α2-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育亨 宾(yohimbine)后经过增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而激发PTSD患者闪回和惊慌发作。α2-肾上 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定经过降低去甲肾上腺素 释放, 而减轻患者激惹性和警觉性。
心血管科的创伤后应激
第10页
共通发病机制
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共通病理生理学机制, 有相 同神经生化、内分泌和神经解剖改变。
共同路径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即HPA轴 兴奋性增加, 交感神经和肾上腺过分兴奋。
心率变异性降低, 血小板受体改变, 炎性介质分 泌增加, 心肌电活动不稳定和心肌缺血加重。
心血管科的创伤后应激
第9页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
正常人 应激→糖皮质激素↑ → 激活海马上糖皮质
激素受体→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F)释放。 PTSD患者 应激障碍→CRF脱抑制→ CRF升高。 CRF激活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 增加交感神经 系统活性, 由此推测CRF拮抗剂可能治疗PTSD 高警觉性症状群。
心血管科的创伤后应激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避免触发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避免触发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剧烈创伤事件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这些创伤事件通常包括战争、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暴力犯罪等。
本文将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常见症状以及避免触发PTSD的方法。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 闪回和噩梦:PTSD患者常常体验到创伤事件的闪回和噩梦。
他们回忆起创伤事件的细节并感受到相同的恐怖和无助感,这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困扰和压力。
2. 回避:PTSD患者会试图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或事物。
他们可能避免谈论创伤经历,拒绝回忆相关细节,甚至远离与事件相关的地方。
3. 恐惧和焦虑:PTSD患者常常伴随着过度的恐惧和焦虑。
他们可能对一些普通的日常情景产生过度的恐惧反应,比如恐高、恐狭小空间等。
4. 难以集中注意力:PTSD患者常常感到难以集中注意力。
他们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健忘或者尽管努力却无法专注于某项任务之中。
5. 睡眠问题:很多PTSD患者会遭受失眠、噩梦和恶劣的睡眠质量。
他们在夜间容易醒来并且难以再次入睡。
二、避免触发PTSD的方法1. 接受心理治疗:选择接受心理治疗是处理PTSD的关键步骤。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简称CBT)和眼动脱敏再加工(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简称EMDR)是常用的治疗方式。
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合作,患者可以逐渐消除与创伤事件相关的负面媒介和思维。
2. 寻找社会支持:与支持性的家人、朋友或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减轻PTSD患者的负担。
他们的陪伴和理解可以帮助患者感到安全和受到关爱。
3.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PTSD的症状。
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饮食和适度的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4. 避免药物滥用:对于一些PTSD患者,他们可能倾向于滥用药物或酒精来抑制内心的痛苦。
创伤后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人们产生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反应。
这种反应可能是正常的、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并且可能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定义、分类、症状、原因以及处理方法,并提醒人们在面对创伤时应如何寻求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一、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定义创伤后应激反应(Post-Traumatic Stress Reaction,简称PTSR)是指在经历创伤事件后,个体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创伤体验进行的一系列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包括焦虑、恐惧、回忆、噩梦、闪回、避免、警觉亢奋等。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如果持续时间过长或过于强烈,则可能影响个体的日常功能。
二、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分类根据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可以将其分为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和复杂创伤后应激反应等几种类型。
急性应激反应通常在创伤事件后的几小时至几周内出现,然后随时间的推移逐渐缓解。
PTSD是指创伤事件后持续出现症状超过一个月的情况,症状可能包括回忆、噩梦、闪回、避免刺激等。
而复杂创伤后应激反应则是指因多次或长期创伤而导致的反应,症状相对较为复杂。
三、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种:1. 焦虑和恐惧:个体可能会感到不安、担心和害怕,甚至可能出现恐慌发作。
2. 回忆和噩梦:个体可能会反复回忆创伤事件,或者在睡眠中出现与创伤相关的噩梦。
3. 闪回:个体可能会出现与创伤相关的强烈记忆和体验,如感觉、图像和声音等。
4. 避免刺激:个体可能会试图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场景和活动。
5. 精神和情绪症状:个体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易怒、烦躁、情绪波动等问题。
6. 生理症状:个体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失眠、食欲改变等生理上的反应。
四、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原因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发生与个体的个人因素、事件的性质和创伤事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

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与治疗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创伤事件,如虐待、事故、丧失亲人等。
这些创伤事件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他们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 闹噩梦和噩梦重现:儿童可能在梦中或意识重现中不断回想起创伤事件的细节,造成他们的睡眠质量下降。
2. 恐惧和回避:儿童可能对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或活动产生极度的恐惧,并因此避免与之有关的一切。
3. 强迫症状:儿童可能会表现出频繁反复的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整理物品等,以减少内心的不安和恐惧感。
4. 感情困扰:儿童的情绪可能变得异常疲劳和不稳定,容易激动、愤怒或沮丧,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5. 认知和心理反应:儿童在面对创伤事件时可能出现认知上的失调,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缺乏思考和判断力。
二、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法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与专业心理治疗师的面对面交流,儿童能够逐渐理解和解释创伤事件,改变消极的思考方式,并学习适应性的应对策略。
2. 环境支持: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家庭和校园环境,以及亲密的人际关系,对于减轻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十分重要。
亲人和老师的支持、理解和关爱能够为儿童提供安全感,加速康复过程。
3. 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例中,医生可能会建议儿童使用一些特定的药物来减轻症状。
这些药物通常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如舍曲林或氟西汀,以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4. 家庭参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治疗中,家庭成员的参与至关重要。
家长要主动支持和参与儿童的治疗过程,与专业人士密切合作,提供儿童所需的情感支持和安全保护。
5. 教育与预防:在儿童创伤事件发生之前,教育和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创伤事件的预警教育,教导儿童掌握一些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策略,如寻求帮助、报警等,以减少创伤事件对儿童的伤害程度。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缩写为PTSD)是一种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持续性精神障碍,其症状和后果经常给患者和其家人带来持久的痛苦和负担。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和潜在的后果。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闪回和回忆:患者会经历强烈的闪回和回忆,感觉仿佛重新经历那个创伤事件。
这可能是通过噩梦、日间妄想或精神映像的方式出现,并会持续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
2.避免刺激:患者试图避免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包括地点、人群、对话或活动。
他们可能会变得情感麻木,拒绝谈论事件,或回避可能触发症状的情境。
这种避免行为常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社交隔离。
3.情绪问题:患者经常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愤怒、沮丧和恐惧。
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情绪波动大,且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
4.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患者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专注于日常任务,容易分心或忘记事情。
这可能会导致工作和学习困难,甚至危及个人安全。
5.睡眠问题:患者经常遭受失眠、噩梦和睡眠障碍的困扰。
他们可能难以入睡,或在夜间频繁醒来,导致疲劳和身体不适。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后果1.身体健康问题:长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存在患病风险增加的问题。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PTSD引起的长期应激反应和身体代谢紊乱相关。
2.心理健康问题:创伤经历可能引发慢性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常会受到严重负面影响,社交和人际关系也可能疲弱。
3.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和冷漠等行为,家庭成员和朋友可能因此感到困惑和受伤。
4.职业问题: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面临职业问题。
他们可能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紧迫感和决策困难而表现出效率下降。
这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增加、工作场所冲突增多,最终甚至导致失业。
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如何缓解

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如何缓解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一次重大的身体和心理挑战。
尽管手术的目的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但在术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创伤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不仅会影响身体的康复,还可能对心理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那么,当手术后出现创伤应激反应时,我们应该如何缓解呢?首先,了解什么是创伤应激反应至关重要。
创伤应激反应是指个体在经历或目睹严重的创伤事件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反应。
在手术后,常见的创伤应激反应包括焦虑、恐惧、失眠、噩梦、闪回、过度警觉等。
这些反应可能源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对手术结果的担忧、身体形象的改变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
对于患者自身来说,积极的心态调整是缓解创伤应激反应的关键。
要尝试接受手术已经完成的事实,相信身体有自我修复和恢复的能力。
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来减轻身体的紧张感。
例如,每天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慢慢地吸气、呼气,感受气息进出身体的感觉,每次持续 10-15 分钟。
这种简单的练习有助于平静身心,缓解焦虑。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缓解创伤应激反应有帮助。
确保充足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
创建一个有利于睡眠的环境,保持房间安静、黑暗和凉爽。
避免在睡前使用电子设备,以免蓝光干扰睡眠。
规律的饮食同样不可忽视,摄入均衡的营养有助于身体的恢复和情绪的稳定。
适当的运动在康复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一开始可以选择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简单的伸展运动等。
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释放内啡肽等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从而改善心情。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式。
可以和家人、朋友倾诉手术的经历和内心的困扰,他们的理解、支持和鼓励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安慰。
如果觉得难以向身边的人开口,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心理咨询师能够运用专业的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帮助患者处理创伤应激反应,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应对方式。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在遭受重大创伤或严重威胁后产生的心理疾病。
该疾病表现为一系列与创伤经历相关的症状和情绪反应。
本文将讨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各种症状与表现,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该疾病。
一、回忆和闪回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经常会出现回忆和闪回的情况。
他们会反复回想起创伤事件的细节,并且感觉就像是正在经历那个时刻一样。
这种回忆和闪回可能是日间的意识形态思维,也可能是夜间的噩梦。
患者往往无法摆脱这些回忆,导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到迷茫和不安。
二、避免刺激源由于创伤事件的刺激性质,患者可能会尝试避免与这些刺激相关的场景、人物或活动。
他们常常回避任何可能使他们想起创伤事件的地方,并且对那些与事件相关的话题或情感避而远之。
此外,他们还可能变得不愿分享自己的经历,以避免触动那些令人不安的回忆。
三、持续的焦虑和紧张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通常会经历持续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他们会变得容易激动、易怒,并且难以安抚。
这些情绪反应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惊恐和威胁感有关,导致他们处于一种持续的警戒状态。
四、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感到紧张和焦虑,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常常受到影响。
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集中精力从事任务,思维容易分散,并且对日常工作和学习产生困扰。
这种问题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和焦虑感。
五、睡眠困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
他们可能会经历入睡困难、多梦、频繁惊醒和夜惊等问题。
睡眠质量的下降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身体健康。
六、自卑和自责许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会对自己的创伤事件产生自卑感和自责感。
他们常常责怪自己没有采取更好的行动来避免或减轻创伤的发生。
这种自卑和自责的情绪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形象和自我怀疑。
七、情感麻木和冷漠有些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情感麻木和冷漠的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 肌 血 流
系
统
冠血 状栓
动形
脉成
血 压 、 心 率
心 肌 氧 需
缺 血 程 度
应激反应对器官血流影响
各 脏 器 血
手 术 应 激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皮肾 肤脏 、等 胃血 肠流
维血 初期 持 流
心灌 脑注 缺
肾小球肾 小管坏死
流 灌
肾
脏
过久过强
、 胃
肠
等
血 缺 氧 性 损
胃粘膜受 损+胃酸
急性 肾衰
早期的高凝状态 外源性凝血系统 内源性凝血系统 激肽系统
后期的低凝状态 纤溶酶系统 高凝状态导致的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消耗
大量输血和输液的影响
应激反应对机体影响
全麻大手术应激反应
凝
炎性介质激活凝血系统
血
凝血因子激活
系
血小板活力
纤溶受损
统
血液凝固性
早期高凝状态
微血管内血栓形成
局部组织器官缺血缺氧
四、应激反应循环系统影响
五、应激反应对呼吸的影响
呼儿麻 醉 大 Nhomakorabea茶 酚 胺
肺 动 脉 压
血 管 通 透 性
吸
手 术
ARDS
应
系 统
激
血
反
液
应
凝
固
性
第二章 创伤后应激反应
概述
创伤后应激反应是指机体受创伤后出现以神经内分泌系统 反应为主,多个系统参与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全身反应。
特点: 1. 应激反应是生物体的特性。 2. 它是由对创伤等刺激的感受所引起,这种感受可能
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3. 所引起的反应是级链式的,涉及到行为、神经、神
经内分泌、心血管、免疫和代谢等方面,范围广泛。 4. 反应的程度与创伤范围和程度成比例。 5. 应激反应对机体恢复和生存是必要的,损伤严重时
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 免疫系统反应和炎症 凝血系统的改变 循环系统的改变 呼吸系统的改变 消化系统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改变 中枢神经系统的改变 代谢的改变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反应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其他激素
生长激素 抗利尿激素 B-内啡呔 甲状腺素 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应激性 溃疡
注
害
肠屏障损害 MODS
细菌毒素入血 病生基础
心血管系统
HR、CO、BP、 心肌收缩力、总外周阻力
1.良性应激: 心血管防御反
2.劣性应激:心血管疾病 (1) 原发性高血压 — CA、HPA、
RAAS激活;GC 血脂 钠水 ; 遗传易感性激活 (2) 冠心病— 同上 (3) 心律失常— 受体兴奋室颤阈 ; 受体兴奋冠脉收缩;冠脉血栓
上行与边缘系统相连; 下行至脊髓侧角,调控
Spinal cord
交感与肾上腺髓质
adrenal
蓝斑——locus
kidney
ceruleus, LC
LC
应激时基本效应
中枢效应 ——
兴奋、警觉 ;
①
紧张、焦虑
大脑
CRH
室旁核
Adr-N
② 启动HPA axis
外周效应: CA 防御意义
1 促进糖原脂肪分解,增加供能 2 心血管功能,BP ,血供 3 血液重分布,保证心脑血供 4 扩张支气管,增加氧供 5 促进其他激素分泌,参与代偿
免疫系统
免疫细胞增殖、转化抗体、细胞因子生 成、感知NS非识别性刺激
1.良性应激:免疫功能增强 2.劣性应激:免疫功能的抑制和紊乱
(1) 自身免疫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性狼疮、 哮喘 (2) 免疫抑制病:感冒、结核、肿瘤?
三、血液系统
白细胞、血小板、凝血物质、AT-III; RBC
凝血系统的改变
心率
心
T1~T4(心)
血压
血
交
心肌收缩力
管
手 术
感 神
T5~Tn(肾上腺)
应
经
系
激
兴 奋
儿茶酚胺
统
心肌氧需
氧供
围术期心肌缺血(梗塞)
应激反应对循环系统影响
心
手
血术
应
管激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冠 状 血 管 收 缩
心 肌 氧 供
心 肌 缺 血
交 感 神 经 兴 奋
狭 窄 远 端 冠 状
小 动 脉 收 缩
不利影响
1.器官缺血 2.促进高血压发生 3.增加血黏度,血栓形成 4.耗氧过多 5.促进脂质过氧化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1.轴构成:
应激原
大脑皮层与边缘系统、 杏仁体、海马
下丘脑分泌 CRH↑
腺垂体分泌 ACTH↑
肾上腺皮质分泌
GC↑
2.基本效应
(1)中枢效应
调控情绪行为—— 适量↑适应,愉 悦感;大量↑焦虑、抑郁
神经-内分泌反应
20世纪 ——20年代 Cannon: emergency theory ——30年代 Selye: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
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cerebrum
1.轴构成:蓝斑为本系统的 中枢,
LC brainstem
机体反应严重和持久,此时这些反应具有损伤性,成为 危重病的发生、发展和死亡的原因。
应激反应的刺激
损伤、血液丢失、休克、缺氧、酸中毒、高 碳酸血症、低温、心理因素、疼痛、出血 和低血容量、伤口本身。
这些反应互相协调构成信号系统,以定量方 式在全身传播,因此生理反应与受伤的程 度成比例。
第一节病理生理
杏仁体
LC-NE axis
室旁核
PVN
hypoxia
CRH↑
ACTH↑ endophin ↑
(2)HPA轴外周效应: GC↑>25~37mg/d意义
1.促使血糖水平↑ 2.维持循环系统对CA反应性 3.抗炎、抗过敏、稳定溶酶体膜
GC分泌↑不利影响
1、抑制免疫功能 2、抑制生长发育 3、行为异常 4、抑制性腺轴、甲状腺轴等 5、代谢改变
微循环改变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创伤早期循环改变的代偿作用 1. 自身输血 2. 自身输液 3. 维持血压
创伤过于严重或致应激因素持续时间过长超过机体代偿水平 1. 微循环血流灌注减少 2. 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 3. 微血管通透性增加 4. 机体氧供障碍,组织缺氧
缺血-再灌注损伤 1. 以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酸中毒为始动 2. 以细胞内钙超载、氧自由基增多、兴奋性氨基酸积聚、 中性粒细胞激活黏附于血管内皮细胞等为主要环节 3. 以细胞结构破坏和功能障碍为结果
其他激素
1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2 ADH、ADS均↑ 3 -内啡肽分泌↑ 4 性激素、甲状腺素↓
二、免疫系统反应和炎症
(一)非特异性防御反应与炎症
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1. 激活补体系统 2. 激活磷脂酶A2 3. 激活单核-巨噬细胞
机体对炎症反应的调控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二)特异性防御反应 (三)创伤对免疫功能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