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创伤后应激障碍演示ppt课件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轻症 状,包括认知重构、暴露疗法和应对技能 训练等。
通过引导患者的眼球运动来处理和整合创 伤记忆,减轻症状并提高应对能力。
心理动力学治疗
团体治疗
通过探索患者的内心世界和潜意识过程, 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创伤经历对情感和行 为的影响。
将具有相似经历的患者聚集在一起,通过 团体互动和支持来减轻症状并提高应对能 力。
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针对性评估
对患者的症状、经历和需求进 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整合性治疗
将不同心理治疗流派和方法进 行整合,以最适合患者的方式 进行治疗。
目标导向
明确治疗目标,帮助患者缓解 症状、提高应对能力和改善生
活质量。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介绍
认知行为疗法(CBT)
眼动脱敏和再处理(EMDR)
预防复发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应 对机制,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复发 风险。
04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原则与目标
01
02
03
缓解症状
通过药物治疗,缓解患者 的焦虑、抑郁、失眠等症 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预防复发
长期药物治疗有助于减少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复发风 险。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严 重程度和身体状况,制定 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分型
根据症状表现和病程,PTSD可分为急性应激障碍、慢性PTSD和延迟性PTSD。其中,急性应激障碍 在创伤事件后立即出现,症状持续时间较短;慢性PTSD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延迟性PTSD则在创伤事件后数月或数年内出现症状。
02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及治疗

心理的剥夺感
一旦发现发病并且被隔离,患者就失去了行动的自由,与人 交往的自由,获取信息的自由。每天面对的就是四面白墙, 与医护人员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等。这种信息剥夺和信息不 对等,会使人感到空去、愤怒,甚至出现攻击行为。
负罪感
和许多突发性灾难不同,SARS危机中的许多受害者都有 强烈的负罪感,因为他们又感染了自己的亲人、同事和 周围的人。即使一些没有感染其他人的患者,也会对亲 人、邻里、单位被因此隔离而感到极其的内疚。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险因素
精神障碍的家族 史与既往史
家境不好
性格内向及有神 经质倾向
躯体健康状态欠佳
童年时代的心理创伤
3
案例分析
1 战后心理综合征 ——电影《美国狙击手》
“你虽然身体回来美国了,但 你的灵魂和心仍留在那里, 那个残破不堪的战场”
美军海豹部队狙击手克里斯·凯尔,四次前往伊拉克参战,期间 他战绩显赫。当凯尔成为美军的“传奇”时,也深受道德和良心 的谴责。回到美国后,他无法忘记战争带来的恐惧和伤痛,呆 坐在沙发上脑袋里全是战争的画面,也无法完全融入家庭去尽 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开始变得情绪沮丧、过分敏感、失 眠、焦虑、易怒、有攻击行为,深陷挣扎之中濒临崩溃。在得 到心理医生的治疗后,凯尔开始有好转,并且通过教退伍老兵 打靶的形式,缓解战争在他们心中的伤痛。可就是这么一位传 奇的人物,却在射击场被枪杀身亡,凶手是一名同样患有战后 心理综合征的退役军人。
应激源
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 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 感。
症状形成 与发展
常规性PTSD
通常在创伤事件发生一个月后出现,也可能在事发后数个月至数年间延迟发 作
急性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名词解释

创伤后应激障碍名词解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於1980年被列入《美国精神病学会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并被认为是一种褶皱性心理病态,也可以称之为“创伤后综合征”或“精神创伤后障碍”。
PTSD是由某一发生于过去的灾难导致的精神病态。
这类情况包括:遭受战争、被拘禁、受到不公正的控制、遭受性暴力或车祸等,以及心理上的威胁,或见证某种系列恐怖事件等等。
然而,每个人的精神病性的发展,都可能因其生活经历等因素而异。
PTSD可以分为四大类患者:1.觉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对过去发生的事件的过度情绪反应、记忆行为、以及不断重温、企图回避或抗拒过去可怕经历的行为;还可能出现一些特有的情感调节问题,如严重的负面情绪、沮丧、以及易怒。
2.惧症状:患者在记忆或思考那些可怕的经历时可能会出现恐惧的情绪,这种恐惧可能会在与触发事件相关的任何行为、概念或情境中被触发。
患者也可能出现比正常更多的害怕,常常也会出现不合理的恐惧反应。
3.除症状:这种症状是一种情绪停滞,可能会使患者变得冷淡,对与他们曾经热衷的爱好变得漠不关心。
另外,患者也可能出现抑郁的症状,以及可能会持续数月出现的认知问题,如做出决定、记忆等问题。
4.动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强烈的愤怒感、不安、失眠以及精力不足等症状。
患者也可能出现一些可怕的想象,如想象自己或其他人正在遭受灾难,以及施加暴力等。
虽然PTSD可能会有多种可能形式,但症状都可以被分类为那些上述四大类。
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四大类中的多个症状,或只有一两种,也可能没有任何特有的症状。
此外,有些人的PTSD症状可能会有明显的表现,而有些则不明显。
但无论是何种程度,都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后果,如心理、情绪、行为上的问题。
虽然PTSD的主要症状是对一次令人恐惧的事件或系列事件的回忆,但它绝不仅仅是一种记忆障碍,而是一种渗透性心理病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和后果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缩写为PTSD)是一种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出现的持续性精神障碍,其症状和后果经常给患者和其家人带来持久的痛苦和负担。
本文将介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和潜在的后果。
一、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1.闪回和回忆:患者会经历强烈的闪回和回忆,感觉仿佛重新经历那个创伤事件。
这可能是通过噩梦、日间妄想或精神映像的方式出现,并会持续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
2.避免刺激:患者试图避免任何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事物,包括地点、人群、对话或活动。
他们可能会变得情感麻木,拒绝谈论事件,或回避可能触发症状的情境。
这种避免行为常常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和社交隔离。
3.情绪问题:患者经常体验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愤怒、沮丧和恐惧。
他们可能变得易怒、情绪波动大,且对外界刺激过度敏感。
4.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患者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很难专注于日常任务,容易分心或忘记事情。
这可能会导致工作和学习困难,甚至危及个人安全。
5.睡眠问题:患者经常遭受失眠、噩梦和睡眠障碍的困扰。
他们可能难以入睡,或在夜间频繁醒来,导致疲劳和身体不适。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后果1.身体健康问题:长期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存在患病风险增加的问题。
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可能与PTSD引起的长期应激反应和身体代谢紊乱相关。
2.心理健康问题:创伤经历可能引发慢性焦虑和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患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常会受到严重负面影响,社交和人际关系也可能疲弱。
3.家庭和人际关系问题:创伤后应激障碍对患者的家庭和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和冷漠等行为,家庭成员和朋友可能因此感到困惑和受伤。
4.职业问题: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常常面临职业问题。
他们可能因难以集中注意力、缺乏紧迫感和决策困难而表现出效率下降。
这可能导致工作压力增加、工作场所冲突增多,最终甚至导致失业。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与特定事件直接相关的心理健康疾病。
患者通常在经历严重创伤后,如战争、自然灾害、性侵犯、重大事故等,表现出长时间的心理痛苦和情绪困扰。
PTSD的症状可能会在事件发生后几个月或几年之内逐渐显现,影响个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
本文将从PTSD的定义、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及其对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概述。
定义PTSD是一种通过经历或目睹极端创伤事件引发的心理障碍。
这些事件常常让人感到恐惧、无助或絶望,并可能对个体造成长期影响。
与普通的压力反应有所不同,PTSD的症状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并且不仅仅是情绪上的反应,还涉及到生理、认知等多个方面。
病因PTSD的主要原因是经历了极度痛苦的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经历过这些事件的人都必然会发展为PTSD。
目前研究已发现,以下几个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创伤事件的反应:生物学因素:某些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可能由于遗传和大脑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导致更容易产生PTSD。
心理因素:个体的性格特征、应对机制以及以往的创伤经历都可能影响其面对新创伤时的反应。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支持系统的强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缺乏社会支持的人更容易发展为PTSD。
创伤事件的性质: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创伤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比如自然灾害之后幸存者所遭受焦虑和恐惧,而战争士兵则可能面临更严重的人际关系问题与情感冷漠。
症状PTSD主要有四类症状,这些症状可以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常见症状包括:闪回与噩梦:患者常常重温创伤经历,包括在日常生活中突然出现的闪回和夜间噩梦,使其无法脱离痛苦记忆。
避免回避:为了逃避再次遭遇创伤,患者可能会避免与事件相关的人事物,比如避免与曾经一起经历过创伤的人接触,甚至是回避某些地方或活动。
负面情绪变化:患者可能会感到情绪麻木、愤怒、沮丧、自责或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科普知识PPT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症状
PTSD的主要症状包括闪回、噩梦、避开相关事物 、情绪麻木和过度警觉。
这些症状可能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什么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流行病学
PTSD的发生率在不同人群中有所不同,约7-8%的 成年人会在其一生中经历PTSD。
通过教育与宣传,社会对PTSD患者的理解和 支持将更为充分。
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和适 应。
如何预防PTSD?
如何预防PTSD?
心理教育
了解创伤的影响及其后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 对潜在的创伤事件。
心理教育课程可以为社区提供支持。
如何预防PTSD?
建立支持网络
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系统,增强个体在面临压力 时的应对能力。
为什么了解PTSD很重要? 减少污名化
了解PTSD有助于消除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偏见 ,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理解。
这能够鼓励更多人寻求帮助。
为什么了解PTSD很重要? 促进早期干预
提高对PTSD的认识能够促使人们及时识别症 状并寻求专业帮助。
早期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为什么了解PTSD很重要? 提高社会支持
早期干预对儿童的恢复至关重要。
谁会受到影响?
文化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应对机制和 对创伤的理解,从而影响PTSD的表现和治疗 。
文化敏感的干预措施可能更有效。
何时寻求帮助?
何时寻求帮助?
早期识别
如果经历创伤后出现持续的焦虑、抑郁或回避行 为,应尽早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
越早干预,恢复的可能性越高。
家庭、朋友和社区的支持都是重要的保护因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1. 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是一种由于经历了严重创伤事件或持续暴力、恐怖等极端压力的人在事件发生后长时间内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回忆、噩梦、闪回、情感麻木、避免提及相关话题、睡眠问题等。
2. 重要性PTS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对个体和社会都有重要影响。
•对个体来说,PTSD会严重干扰其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导致情感困扰、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身体健康方面的负面影响。
•对社会来说,PTSD可能导致人们无法正常工作和参与社交活动,增加医疗资源的需求,并对家庭和社区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对PTSD进行深入了解和有效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3. 应用3.1 诊断与评估诊断PTSD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关键标准:1.经历了一个或多个严重创伤事件,如战争、性侵犯、自然灾害等。
2.出现至少一个月的特征性症状,包括持续回忆、噩梦、闪回、情感麻木等。
3.这些症状对个体的社交、职业和日常生活产生明显影响。
评估PTSD可以通过临床面谈、心理测量工具(如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测量量表)和生理指标(如心率变异性)来进行。
3.2 治疗与干预治疗PTSD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可以缓解PTSD的症状,但并不能完全治愈。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和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BT)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重新评估和调整与创伤事件相关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眼动脱敏与再处理(EMDR)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引导患者回忆创伤事件并进行眼动运动来减轻症状。
3.3 预防与干预由于PTSD对个体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预防和干预非常重要。
•预防:对于高风险群体,如前线工作人员、战争退役军人等,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应激管理培训等可以减少PTSD发生的可能。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PTSD 流行病学:暴露群体退伍军人:6.3~30.9%受灾群体:4~59%交通事故:29~100%难民: 21.5~31.3%
PTSD 流行病学:国际数据
PTSD 流行病学:中国数据
车祸:41%(3个月)36%(4年)滑坡:43%地震:24.2%(9个月内)洪水:3.7%(3个月)
根据对国际国内52项相关研究的总结,普通人群经历灾害后各种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平均增加17%。 中国灾后PTSD发病率与持续时间与在其他地区研究的结果一致,如汶川地震受灾群体3个月和9个月内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19.8%和25.2%。 除PTSD外,最常发生的还有心境障碍和其他焦虑障碍,灾难性事件后报道的患病率在20%左右的居多。 据估计,受灾人群中,发生酒精依赖的占35.5%(3%-55%),发生药物依赖的占22.9%。 灾害还使受灾地区的自杀率明显上升。
(3)人格
PTSD的易感因素
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健康状态欠佳羞愧和内疚的情绪可预测PTSD的存在
(4)其他危险因素
PTSD的易感因素
PTSD的病因学
遗传学有焦虑障碍家族史的人患PTSD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同卵双胞胎患病率明显高于异卵双胞胎(True et al., 1993)生物因素PTSD与处理情绪和记忆的脑系统有关,特别是杏仁核与海马
思考:
有统计数字显示,地震前有明确的宗教信仰的人,震后更多地表现出了PTSD的症状,且恢复缓慢,预后不良,试分析其原因。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化基
础及药物治疗
(1)γ-氨基丁酸系统
对灾难性事件记忆的建立与γ-氨基丁酸系统的下调有关。PTSD患者有时滥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乙醇,可能与他们能增强γ-氨基丁酸能,导致遗忘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03/2020
10
早期治疗甚为重要,创伤受害者如能及时得到支持 ,尤其是家庭的支持,则可能减缓PTSD的发生。
1、心理治疗: 比精神药物更为有效。采用复合式心理疗法(如
暴露疗法和认知重组相结合)。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是患者康复的重要基础。急性期不宜用让患者回忆 创伤事件的认知疗法和暴露疗法。
),并至少有下列1项:A、不由自主地回想 受打击的经历;B、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 恶梦;C、反复发生错觉、幻觉;
16/03/2020
6
D、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 者异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 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 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 A、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B、易激惹;C、 集中注意困难;D、过分地担惊受怕;
16/03/2020
2
二、 易感因素:
1 、创伤前因素:
(1)遗传因素:高于常人3倍。边缘系统功 能障碍是产生恐惧反应的基础,并能进一步影 响HPA轴功能;内啡肽直接参与应激反应,其 功能异常同样成为PTSD的易感因素。
(2)家庭及社会因素:童年期创伤;家庭暴 力;生活在相对隔绝并受歧视虐待的社会环境 中。
16/03/2020
Hale Waihona Puke 7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 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到
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 准至少已3个月。
16/03/2020
8
【排除标准】 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
体形式障碍等
16/03/2020
9
四、治疗:
对于高危个体尤其是对儿童采取预防性干预很 重要.一旦该病发生则不易治愈,虽然经过4 周住院治疗的患者2/3得到改善,但他们中的 55%在二年内需要再次住院.而且易感因素、 物质滥用和后来出现的应激因素均可能影响其 康复。
一、PTSD定义:
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 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 重现)、持续的警觉性增高、持续的回避、对 创伤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16/03/2020
1
PTSD最初仅被认为是由战场经历引起的,现在 已扩展为包括暴力袭击、强奸、虐待绑架、重 大交通事故等日常生活事件和自然灾害在内的 一切引起严重精神创伤的事件所引发的共同的 精神障碍。
16/03/2020
11
2、药物治疗 : 通常作为心理治疗的辅助措施,增加患者对
心理治疗的依从性。采用抗抑郁剂(5-羟色 胺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抗抑郁剂和单胺氧 化酶抑制剂)及其它药物对症治疗.
持续“闪电”体验---卡马西平 情感暴发---心得安
16/03/2020
12
警觉性过高和反复体验应激事件---丙咪 嗪或苯乙肼
16/03/2020
4
3 、创伤后因素:能找到适宜的应对方法;相应的 有效支持(家庭和社会);早期治疗干预可有助于 减少受害者PTSD发生率或减轻其症状。
16/03/2020
5
三、临床诊断:
【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
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
警醒症或惊吓反应---心得安 伴有惊恐性障碍或抑郁症---首选三环类 抗抗抑郁剂 伴有广泛性焦虑---丁螺环酮或苯二氮卓 类
16/03/2020
13
伴有难治性抑郁症---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伴有愤怒发作---加用锂盐
16/03/2020
14
谢谢 !
16/03/2020
15
16/03/2020
3
(3)病前精神状况:智商(IQ)与PTSD发病 率成反比;某些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焦 虑谱系的人;有创伤相似经历。
2、创伤因素:创伤事件要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使 人患PTSD,暴露于极为强烈的创伤中,如经历 肉搏战等,大多数受害者无论有无病前易感因 素,均可患PTS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