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三单元《3.2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教案

第3课时队列表演(二)课时目标导航教学导航一、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材第34~35页)二、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过程,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3.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队列表演”,探索了14×12的口算方法,大家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做的吗?(教师指名学生汇报,集体评议)师:大家都表现得不错。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用竖式又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自由讨论)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队列表演(二)]二、学习新课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4×12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问题1)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检,教师指名学生汇报。
学生汇报1:先算14×2=28,但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算。
学生汇报2:先算14×2=28,再算10×14=140,最后相加。
列出竖式是这样的:师:我们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不仅要看结果,计算过程也很重要,那大家想知道这位同学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吗?(生:想)师:那我们就让这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大家掌声欢迎。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在算式上进行补充)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将结果加起来等于168。
师:你们都听懂了吗?(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问题2)师:根据竖式旁边的点子图,你们能把这个竖式计算简化一下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学生板演:师:这位同学是怎样简化的?(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生:简化后的竖式中,140的0没有写出来。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乘法《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课时主题队列表演(二)课型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问题情境,能结合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2、能说出乘法竖式中的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会用竖式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课时评价任务(1)学生通过圈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竖式的算理,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练一练,检验目标1、2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会用点子图说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理,并会用点子图计算的抽象形式列表计算,进行横式记录,本课则是让学生结合点子图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计算的意思,促进对竖式的理解,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笔算的程序,理解其计算的道理;特别要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与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从内容到形式之间的实质性的联系。
这样就为四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打好了基础,即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乘法的计算程序迁移到两位数乘三位数的情形。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学生在上节课已经会利用点子图、表格法探索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有了一定的计算基础,但是对于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的方式比较陌生,对于计算程序陌生。
并且班上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
5.学习过程设计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环节一:自主探究(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1.回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知识?2.我会列竖式。
14×12 =教师活动11、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揭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算理,尝试自己列出乘法算式,解决新问题。
活动意图说明:学生已有列竖式的经验,结合教材与学生现有经验适当引导学生尝试列竖式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环节二:探究问题(指向目标2)学生活动21、完成的同学将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中说一说。
队列表演(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二)板书设计:队列表演(二)——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不进位)③140+28对应点子图的哪部分?【设计意图】理解竖式笔算的算理和掌握竖式计算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本环节利用学生试一试算法,联合点子图,直观理解,深度解析,让学生理解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以求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2.交流其他竖式计算的方法(3分钟)①师:这位同学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你理解了吗?我们继续看看其他同学的方法。
这是两位同学的计算,结果都是168,我们看看哪里不一样?预设:省略了“0”和“+”号。
若学生无此种做法,师可用电子教材指导生看书比较。
②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小微课吧!【设计意图】经过了解不一样的学生算法,比较出简短方便的标准竖式计算方法,同时展现错例,加深学生印象,加固正确方法。
3.算一算(5分钟)完成课本P34 算一算(问题串3)生独立完成,个别展示,全班交流。
利用八桂教学通中的电子教材进行题目展示及教学【设计意图】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后,通过算一算练习,使学生普遍学会竖式计算。
4.总结算法及重点:(1分钟)看来大家都会了,那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用班优抽选一名同学上台完成填空,台下同学判断并举手补充。
确定正确后全班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学生普遍学会竖式计算后,进行一次总结归纳算法,突出要点,加深印象。
四、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5分钟)师:瞧,狮子队来了!它们的队列和老虎队列一样吗?生:不一样。
它们每行几只,排成几行?师:有多少只在进行表演呢?你会列算计算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借助点子图说说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五、尝试练习,巩固提高;(7分钟)师:看了老虎和狮子的队列表演,让我们继续欣赏其它动物的队列表演吧!动物国王说他想考考我们,如果我们都能挑战成功,那就可以得到一个视觉盛宴!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第一关:送小猪归队(2分钟)(用知识配对做竖式计算步骤的配对游戏)第二关:火眼金睛(2分钟)(答对了才能把猴子送回队列中)(用趣味分类做对错竖式分析,并让学生说出原因)第三关:足球联赛(3分钟)动物王国杯足球赛开始了,有32支球队参加,每队23只小动物。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两步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好本课知识,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加减法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教学内容是选自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14—17页,练习四的第13——17题。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具体事物,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加、减法运算的实际意义,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会列出算式解决两步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正确列式解决两步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根据题意正确列出算式。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课采用直观操作和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展示队列表演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通过多媒体出示队列表演的情境图,并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到了一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队列表演等。
然后我接着问:“你们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的问题。
这时我引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来一起解决一些两步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这样就把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为三个小环节进行教学。
1.探究例题1我先出示例题1的情境图,并播放录音:“小明有40个蚕宝宝,吃了8个后还剩多少个蚕宝宝?”然后让学生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这时学生可能列不出正确的算式。
于是我让学生通过摆学具来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这样学生就能理解并正确列出算式解决问题了。
接着我再出示例题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队列表演(二)教案

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二)(课本第34—35 页.)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学列式为:列式为:列式为:14×12,能用竖式计算吗?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边写边想:这么写的道理二、探究新知、展示算理1.理解竖式写法2. (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的例2)看一看、想一想、给大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1)把12 分成10+2,用个位的 2 乘14,就是已经学过的一位数乘两位数。
十位数字 1 (也就是 1 个10 )乘14,所得的积是14 个10,因此“4”写在十位上。
(2)还可以简单写成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1.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位对齐,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2.完成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展示,互相评价。
四、拓展应用1.完成练一练第 1 、2、3题。
2123×3412×3313×2.改错:对的√,全家人×,并改正。
(小组合作完成)32×21=23×12=3632×12322×233619627662691142672改错:对的√,全家人×,并改正。
(小组合作完成)21×13=362×313624611264213×13=3611×333919931991()改正:()改正:()改正:()改正:3.完成练一练第 4、5 题4.完成应用题4题。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第六册第34-35页的内容。
1、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结构特点: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能用点子图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并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本节的教学内容,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就能掌握,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点子图上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与空间,使他们经历完整的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信心。
2.注重对算法的展示和理解。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多种计算方法,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自己想法和算法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14乘12的横式笔算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4乘12的竖式计算.他经历从直观运算到算法运算的过程,理解笔算.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3、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学生已经具有学习本节知识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形成了小组探究活动的学习习惯,同时也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学生有自主探究的能力。
(3)学生学习遇到的困难:学生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对位不准,容易出错。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继续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能正确计算。
(2)过程与方法: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5、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将计算步骤与点子图相对应,直观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竖式计算方法。
北师版数学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二)》教案

队列表演(二)教材分析: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34~35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2.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学习了14×12的横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14×12的竖式计算方法。
3.教材通过安排学生独立计算、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探究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初步了解乘法竖式计算的程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正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
2.借助点子图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意思,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算理,从而保证正确地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紧密联系,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设置情境,引出问题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探究问题,分工合作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算式:14×12。
师:还记得这个算式吗?我们上节课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生自由回答)师:你们能用竖式计算这个算式吗?(生尝试独立计算)2.交流算法,初步了解竖式计算的程序。
师巡视,如果有写出正确的竖式的,就请这名同学说说算法,如果没有写正确的,则由教师边讲解边演示竖式的写法。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或讲解:(1)两个乘数分别应该写在什么位置?(2)先算谁乘谁?(14×2)(3)再算谁乘谁?(14×10)(4)在竖式中每次乘得的积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板书竖式如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竖式的写法,有利于发现学生的认知误区,使教师的指导更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3.请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北师版三年级数学教案-队列表演(二)

第3課時佇列表演(二)教學內容:佇列表演(二)教學目標:1.結合“佇列表演”的具體情境,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豎式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能結合點子圖說明乘法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教學重難點:理解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並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學(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的例1) 14×12,能用豎式計算嗎?學生獨立嘗試用豎式計算,邊寫邊想:這麼寫的道理二、探究新知、展示算理1.理解豎式寫法2.(課件出示教材第34頁的例2)看一看、想一想、給大家說一說豎式每一步的意思:(1)把 12 分成 10+2,用個位的 2 乘 14,就是已經學過的一位數乘兩位數。
十位元數字 1 (也就是 1 個 10 )乘 14,所得的積是 14 個 10,因此“4”寫在十位上。
(2)還可以簡單寫成 14 ×12 28 =14×2 140=14×10168 =28+140三、知識歸納、精講點撥1.列豎式計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個位上的數位對齊,再用第二個乘數十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乘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得數是多少個“十”,個位上的0可以省略不寫,所以得數的末位和第二個乘數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2.完成算一算學生獨立完成,集體展示,互相評價。
四、拓展應用1.完成練一練第 1 題。
2.完成練一練第 3 題:看圖,說說看懂了什麼?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
3.完成練一練第 2 題4.完成練一練第 4、5 題。
五、總結師:這節課,你們有什麼收穫?板書設計筆算乘法(不進位)14×12=168 14 ×12 28=14×2 140=14×10168=28+140教學反思: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對於學生而言是較難理解的,計算時需要進行三層計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队列表演二教学设计
0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课,课本34、35页。
02.教学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电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进一步理解算理。
0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算理,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书写位置问题。
0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活动单。
05.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大森林里热闹极了,发生什么事了呢?听,原来是森林动物会开幕了,小动物们都着急着去大显身手呢!
同学们想去吗?别急别急,大象伯伯说拿到入场券才能去哦!你们敢不敢接受他的考验。
口算比赛,领取入场券。
借助14×6=84,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先算4×6=24,再算10×6=60,60+24=84)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主题情境
师:动物运动员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上场了,每排有14只动物,有12排,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来参加比赛呢?
你想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列式,说乘法的意义。
(求12个14是多少?)
2.借助点子图圈一圈,算一算。
观察:同学们列出的算式是一个几位数乘法?
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之前,我们学过哪些乘法?你会计算14乘几呢?交流一下。
把你的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展示学生的多种方法,学生没有的补充展示。
3.对比多种方法,都是用了拆数的方法,不同的是一个是平均分,另一个是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
第二种方法更具有普遍性。
强调转化思想。
两种方法都是把新知转化为旧知,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
4.列竖式计算
(写法教学)教师示范。
借助刚才的学习经验,我们已经知道14×12要分成14×2和14×10两部分,那也就是乘两次,所以乘两位数的乘法竖式中需要写两行,第一次写14×2的积写在第一行,14×10的积就写在第二行,然后把两次的积相加。
(意义教学)对比点子图看一看,每一步算的是什么?28是怎么算出来的?在点子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呢?140呢?
(算法教学)跟着老师一起算一算吧!
第一步,先算14×2,用个位上的2去乘4,2乘4,得8,得8个一,写在个位上,再用2去乘十位的1,一二得二,是二个十,2写在十位上。
第二步,先算14×10,用十位上的1乘4,十位上的1乘个位上的4,得到4个十,4写在十位上,接着用十位上的1去乘十位上的1,得到1个百,把1写在百位上。
最后,我们就把刚才两位同学算出的积合在-起。
你看明白了吗?对比大屏幕有什么不同?先用个位去乘得几个一,末位和个位对齐,用十位去乘得几个十,末位就和十位对齐,0就可以省略不写。
5.对比点子图和表格,进一步理解竖式的算法。
点子图分为四部分,14个分为10和4,每列12个分为10和2,第一部分,就是2乘4得8,是8个一,2乘10是20,也就是2个十,4乘10得40,也就是4个十,10乘10得一百,就是一个百。
看到其实点子图表格和竖式的算法是一致的,相比数学写起来更简洁清晰。
6.试算12×14,订正结果后强调可以交换位置来验算。
7.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做对比。
相同之处,都是用第二个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
乘得的积要分别和每一位对齐。
不同之处,两位数乘一位数乘一层就是结果。
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层,还要把两次的积加起来。
8.小结算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小动物的比赛怎么样了,让我们先去跑道上看一看!
1.竖式计算,看谁跑的又对又快。
2.解决问题,青蛙跳远。
3.解决问题,鼹鼠钻洞。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今天,同学们表现得真棒!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评比。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44页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