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颈丛神经阻滞及并发症处理预案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之阿布丰王创作[1] 适应证与禁忌证: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 适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年夜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坚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精神极度紧张分歧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年夜者(﹥75岁)也不宜选用.[2] 把持惯例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宁10mg肌注.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础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 开放静脉通道.④确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 头偏向对侧, 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 嘱患者作抬头运动, 显露胸锁乳突肌, 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 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 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 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 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 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 注药8~10ml.⑥改良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 有骨质感停进针, 即为C4横突, 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 到达同样效果.[3] 意外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置①局麻药中毒反应:多因误入血管所致, 严格掌握浓度、容量、注药速度, 因颈部血管丰富, 药物吸收迅速.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呈现症状, 立即停止注药, 吸02, 需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 危重病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抽搐者安宁或者咪达唑仑静脉注射, 需要时用肌松药, 直至惊厥、抽搐停止;支持循环, 加快输液, 合并低血压给予血管收缩药.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 若针深已超越3~3.5cm仍未触及横突, 不应冒然继续进针, 应重新判定穿刺点的位置, 进针方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更.一旦发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即支持呼吸与循环, 面罩下加压供氧, 呼吸停止者立即气管插管, 人工呼吸;合并低血压则加快输液及应用血管收缩药.③霍纳氏综合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 无需特殊处置.④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前者呈现声音嘶哑或失音, 轻度呼吸困难, 短时间可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呈现胸闷呼吸困难, 吸氧可缓解, 行双侧深、浅丛阻滞, 容易呈现以上并发症, 因此, 原则上应防止同时行双侧深、浅丛阻滞, 尤其是三点法(C2、C3、C4阻滞).⑥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年夜大都。
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颈丛神经阻滞及并发症处理预案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1] 顺应证与禁忌证:于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实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原发性甲亢.颈部伟大肿块且有气管榨取.气管移位者.呼吸道难以保持通行或颈椎病伴呼吸功效不全者视为禁忌.精力极端重要不合作者.小儿及年纪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2] 操纵通例①麻醉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或安定10mg肌注.②备齐麻醉机.氧气.气管插管器具及急救药品.③测定基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凋谢静脉通道.④肯定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倾向对侧,双上肢天然平放于身材两侧.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昂首活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厥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 C4穿刺点;乳突尖下方1.5cm,胸锁乳突肌后缘定为 C2穿刺点;C2与C4连线中点即为C3穿刺点.每点注药3~4ml.⑤颈浅丛阻滞:左手食指或拇.食指固定皮肤,右手持7G针头在C4点垂直皮肤进针,遇有轻度筋膜脱空感即达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⑥改进一点法颈深丛阻滞:即在C4穿刺,有骨质感停进针,即为C4横突,回抽无血或液体注药6~8ml,达到同样后果.[3] 不测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①局麻药中毒反响:多因误入血管所致,严厉控制浓度.容量.注药速度,因颈部血管丰硕,药物接收敏捷.注药前.中.后应回抽.一旦消失症状,立刻停滞注药,吸02,须要时面罩下加压供氧,危宿疾人行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烦燥抽搐者安定或者咪达唑仑静脉打针,须要时用肌松药,直至惊厥.抽搐停滞;支撑轮回,加速输液,归并低血压赐与血管压缩药.②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可因局麻药液误入蛛网膜下腔或硬脊膜外腔所致.深丛阻滞时,若针深已超出3~3.5cm仍未触及横突,不该冒然持续进针,应从新剖断穿刺点的地位,进针倾向角度是否有误或体位变动.一旦产生全脊麻或高位硬膜外阻滞症状立刻支撑呼吸与轮回,面罩下加压供氧,呼吸停滞者立刻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归并低血压则加速输液及运用血管压缩药.③霍纳氏分解征:因颈交感神经阻滞所致,无需特别处理.④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木:前者消失声音嘶哑或掉音,轻度呼吸艰苦,短时光可自行恢复.后者系膈神经累及消失胸闷呼吸艰苦,吸氧可缓解,行双侧深.浅丛阻滞,轻易消失以上并发症,是以,原则上应防止同时行双侧深.浅丛阻滞,尤其是三点法(C2.C3.C4阻滞).⑥椎动脉毁伤引起血肿:大多半。
神经丛阻滞麻醉诊疗常规

神经丛阻滞麻醉诊疗常规一、颈神经丛阻滞(由Cl一4脊神经组成)(一)解剖标志:乳突下15cm:定点为第二颈椎横突,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为第四颈椎横突。
(二)药物:1%一2%普鲁卡因,1%-15%利多卡因,l%利多卡因+0375%布比卡因等。
(三)操作步骤(一针法):病人仰卧,头偏向对侧,操作者戴手套消毒。
用22G长3scm穿刺针一,垂直刺入深约2一3c垃,可触及第四颈椎横突,此时病人有酸胀的异感,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药3–4ml阻滞颈深丛,然后退针至颈阔肌和皮下之间注药6一7ml 阻滞颈浅丛。
二、臂神经丛阻滞(由C4-8,及TI一2青神经组成)(一)斜角肌肌间沟穿刺法1.患者仰卧,头向对侧,肩部下垂。
消毒后,确定穿刺点,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触摸前斜角肌和中斜角肌,其间即为肌腱沟。
2.第六颈椎横突与环状软骨处于同一水平,从环状软骨向后作一水平线,与肌间沟的交点即为穿刺点。
3.穿刺点作皮丘,右手持22G长3-4cm的穿刺钊一垂直刺进皮肤,略向脚侧推进,直到出现异感或触到横突为止,固定针头,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后,注药20-25耐。
(二)锁骨上臂丛阻滞法l,患者仰卧,头向对侧,肩部下垂。
2.锁骨中点上方1一2cm,较瘦的病人在此处可触到锁骨下动脉,而臂丛神经就位于动脉的后上方。
3.垂直于皮肤进针,直到上肢出现异感或针尖触及第一肋骨表面、前后,寻找异感,注入局麻药20一25而。
(三)腋路臂丛阻滞法1.患者仰卧,头向对侧,被阻滞的上肢外展90度,肘屈曲,前臂外旋,暴露腋窝。
2.摸到腋动脉搏动,取动脉搏动最高点为穿刺点。
3.取22G短斜面针,与动脉呈10一20度夹角刺入皮肤,缓慢进针直到出现刺破鞘膜的落空感,此时,针随动脉搏动而摆动。
回抽无血,即可注药30一35ml。
(四)臂丛阻滞常用药量:利多卡因4–8ml/kg,的卡因1一2ml/kgml/kg,布比卡因1-2ml/kg。
三、神经丛阻滞麻醉注意事项(一)不同的神经丛阻滞可以有不同的并发症,常见的有局麻药毒性反应,穿刺部位血肿,气胸,高位脊麻等,故应备好急救插管设备、氧气和麻醉机。
06颈丛麻醉技术操作规范-简化版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操作规范(简记版)一适应证与禁忌证适宜于颈部中小手术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舌骨囊肿等颈部浅表手术,适用于锁骨内侧段骨折内固定术。
原发性甲亢、颈部巨大肿块且有气管压迫、气管移位、呼吸道难以保持通畅或颈椎病伴呼吸功能不全者视为禁忌。
精神极度紧张不合作者、小儿及年龄过大者(﹥75岁)也不宜选用。
二麻醉前准备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术前准备务必同插管全麻一样引起足够的重视。
1.适宜的术前用药;2.与插管全麻一样必须准备有效的、完备的气道管理用具;3.麻醉机功能正常,可随时进行面罩加压辅助呼吸;4.吸引器正常可用;5.神经刺激仪功能正常。
三麻醉监测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可选择初级或中级监测项目:1.初级监测,7项以内:BP、EKG、HR、RR、SPO2,每小时出入量;2.中级监测,13项以内:BP、EKG、HR、RR、SPO2、PETCO2、T、FiO2,每小时出入量。
四操作常规1穿刺体位及穿刺点: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双上肢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
麻醉医师站在患侧,嘱患者作抬头运动,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或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为C4穿刺点。
使用神经刺激仪探测笔探测最佳穿刺部位;2使用神经刺激仪以无菌操作方式在穿刺点进针,探测颈丛神经,以刺激电流<0.4mV 能引导出典型的神经刺激征象为穿刺有效的标志;3颈深丛阻滞:在C4穿刺,有骨质感或神经刺激征象停止进针,回抽无血或液体注射局麻药6~8ml;4颈浅丛阻滞:退针至胸锁乳突肌的肌膜下,注药8~10ml;五常用局麻药(多采用长效与短效药、快效与慢效混合使用以发挥互补作用):12%利多卡因+0.75%布比卡因混合液(1:1);23%氯普鲁卡因+0.7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1:1);30.75%罗哌卡因+2%利多卡因(注:两种药物混合应该用原有药物的最大浓度,因为混合原两种药物被相互稀释,否则不应用“+”号);4局麻药内可不加肾上腺素。
六注意事项及主要意外和并发症1局麻药中毒反应;2霍纳氏综合征;3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麻痹;4气胸;5全脊麻与高位硬膜外腔阻滞;6避免同时做双侧颈深丛神经阻滞,以防膈神经和喉返神经阻滞造成呼吸抑制,需做双侧颈丛阻滞麻醉时,应严格控制单位时间内的用药剂量,二者用药时间需间隔15~40min以上,以防局麻药中毒;7椎动脉损伤引起血肿。
颈丛神经阻滞

颈丛神经阻滞将局麻药注射到颈椎横突附近,使药液达到颈椎间孔旁,使颈脊神经深丛阻滞复合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的颈浅丛神经阻滞,称为颈丛神经阻滞。
第一节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颈部手术,尤其适宜于甲状腺手术。
2.禁忌证(1)病人拒绝接受或完全不能合作者。
(2)注射部位感染或严重全身感染性疾患者。
(3)颈部巨大肿块压迫气管,或伴有气管移位者。
(4)难以保证上呼吸道通畅者(相对禁忌)。
(5)精神极度紧张及小儿患者。
第二节术前准备(1)向病人解释麻醉有关问题及试行肩下垫枕,头后仰位,以取得病人术中合作。
(2)应用适量镇痛剂或镇静剂。
(3)准备好供氧、气管插管器具。
第三节实施方法体位:病人仰卧去枕,头偏向对侧,后仰,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操作者立于患侧。
定位:病人抬头转向健侧,显露胸锁乳突肌,定其后缘中点,即相当于C4横突。
3.常规消毒4.穿刺与注药(1)颈浅丛阻滞: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作皮丘,以3~4cm之针头垂直刺入,当穿刺针遇有轻微阻力时,即相当于颈前肌筋膜,亦即颈浅丛神经穿出处(回抽无血或液体),注射局麻药5~10ml,便可完成该侧颈浅丛神经的阻滞。
(2)颈深丛阻滞:在乳突尖下1cm~1.5cm处为C2横突尖,作皮丘后经皮丘垂直刺入,触到骨质感为C2横突,稍许后退回抽无异后注药3~4ml。
在胸锁乳突肌及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用手指按压可摸到C4横突。
在上述二点之间作皮丘后垂直进针,刺到骨质,即为C3横突,各注药3-4ml,即完成一侧颈深丛神经阻滞。
(3)改良颈深丛阻滞法(一针法):依前述定位方法,在C4或C3点穿刺,当针尖到达横突,抽吸无异常情况后,即将一次量局麻药注入6~8ml,同时压迫C5横突处,以防局麻药向骶侧扩散,同样可以获得整个颈神经深丛的阻滞。
(4)常用局麻药1%利多卡因与0.1%~0.15%丁卡因混合液;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
0.25%罗哌卡因5.注意事项(1)操作者必须熟悉颈丛神经及邻近组织解剖关系,防止误伤和误入硬膜外腔及蛛网膜下腔。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丛和颈深丛之分。
颈浅丛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C2)、耳大神经(C2,C3)、颈皮神经(C2,C3)和锁骨上神经(C3,C4)。
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C2-C4),其鞘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去枕平卧,头稍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应消毒。
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突肌肌膜时,由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
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3ml;维持穿刺针深度不变,再沿枕后、耳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各注药2ml,退针。
局部按摩片刻。
此即颈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阻滞,方法有三针法和一针法。
①三针法:2、3、4颈椎(C2、C3、C4)横突处为穿刺点;C4正处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2位于乳突尖后下处,C3则处于C2、C4连线中点。
在C2、C3、C4横突处依次注射局麻药2ml、3ml、4ml(注药前一定要回抽,确无血液或脑脊液)局部稍加按摩即可。
亦可在阻滞C4后稍微退针,改变针的方向,使其指向并抵达C3行阻滞,称为两针法。
②一针法:根据椎旁颈神经鞘的解剖,在C4横突部位注射局麻药8-10ml,注药同时,一手指压迫远端,以封闭颈丛鞘防止药液向C5方向流动,达到充分阻滞效果。
3、选用局麻药1)1%%利多卡因(如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2)%%布比卡因3)%%罗哌卡因4、注意事项不可同时进行双侧颈深丛阻滞,以免阻滞双侧膈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确须双侧阻滞时,注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
为避免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和局麻药中毒,进针不宜过深,而且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穿刺针有可能刺入动脉或将局麻药注入动脉内;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不宜过大(在上述浓度下,一侧用量勿超过15ml)。
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发生与否,均需给氧,以策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丛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一般认为,颈丛有颈浅丛和颈深丛之分。
颈浅丛为皮支或感觉支,行走于颈深筋膜,约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至浅面;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C2)、耳大神经(C2,C3)、颈皮神经(C2,C3)和锁骨上神经(C3,C4)。
颈深丛实际上为椎旁颈神经(C2-C4),其鞘于臂丛鞘相连。
1、病人体位及穿刺点
去枕平卧,头稍偏向对侧,暴露胸锁乳突肌,其后缘中点即穿刺进针点。
2、阻滞方法
常规皮肤消毒,拟探摸穿刺点的手指亦应消毒。
由进针点垂直颈侧皮肤刺入,针尖透过胸锁乳突肌肌膜时,由针尖刺破纸张样落空感,停止进针。
在此处注入局麻药2-3ml;维持穿刺针深度不变,再沿枕后、耳后、颈前、锁骨上等方向各注药2ml,退针。
局部按摩片刻。
此即颈浅丛阻滞。
颈深丛阻滞体位同浅丛阻滞,方法有三针法和一针法。
①三针法:2、3、4颈椎(C2、C3、C4)横突处为穿刺点;C4正处
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C2位于乳突尖后下处,C3则处于C2、C4连线中点。
在C2、C3、C4横突处依次注射局麻药2ml、3ml、4ml (注药前一定要回抽,确无血液或脑脊液)局部稍加按摩即可。
亦可在阻滞C4后稍微退针,改变针的方向,使其指向并抵达C3
行阻滞,称为两针法。
②一针法:根据椎旁颈神经鞘的解剖,在C4横突部位注射局麻药8-10ml,注药同时,一手指压迫远端,以封闭颈丛鞘防止药液向C5方向流动,达到充分阻滞效果。
3、选用局麻药
1)1%%利多卡因(如无禁忌,可加1:20万肾上腺素)。
2)%%布比卡因
3)%%罗哌卡因
4、注意事项
不可同时进行双侧颈深丛阻滞,以免阻滞双侧膈神经,导致呼吸困难;确须双侧阻滞时,注药后应严密观察病人呼吸。
为避免局麻药误入蛛网膜下腔和局麻药中毒,进针不宜过深,而且注药前一定要回抽注射器;椎动脉穿过颈椎横突孔,穿刺针有可能刺入动脉或将局麻药注入动脉内;局麻药浓度和剂量不宜过大(在上述浓度下,一侧用量勿超过15ml)。
呼吸困难、局麻药中毒发生与否,均需给氧,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