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塑料橡胶制造业
工业机器人在塑料橡胶制造领 域的应用包括注塑、吹塑、挤
出等成型工艺。
其他制造业
工业机器人在其他制造业领域 的应用如食品包装、纺织印染
、木材加工等。
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趋势
市场现状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亚洲地区成为最大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 工业机器人市场之一。
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越来越智能化,具备更高的自主性 和学习能力;同时,协作机器人(Cobots)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 人机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导航技术
利用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结合 地图构建和定位技术,实现工业 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导航 和避障。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技术
机器视觉
通过图像传感器获取环境信息,利用 计算机视觉算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 析,提取出有用的特征和信息,为工 业机器人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
图像处理技术
包括图像增强、滤波、边缘检测、特 征提取等算法,用于提高图像质量、 减少噪声干扰、提取目标特征等。
及时更换磨损件
根据机器人的使用情况,定期更换易损件,如轴承、齿轮等,以 保证机器人的正常运行。
软件更新与备份
定期更新机器人软件,以修复潜在漏洞并提高性能;同时备份重 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维修工具及配件选择建议
专用维修工具
选择适用于工业机器人的专用维修工具,如专用螺丝刀、扳手、测 量仪表等,以确保维修质量和效率。
原厂配件
优先选用原厂生产的配件,以确保与机器人原有部件的兼容性和稳 定性。
高品质替代品
若无法获取原厂配件,可选用经过认证的高品质替代品,但需确保其 与机器人原有部件的匹配性和可靠性。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的定义美国国家标准局(NBS )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机器人是一种 能够进行编程并在自动控制下执行某些操作和移动作业任务的机械装置”。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机器人是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机械手,这种机械手具有几个轴,能够借助于可编程序操作来处理各种材料、零件、工具和专用装置,以执行种种任务。

”机器人具有以下特性:机器人具有以下特性:(1)一种机械电子装置;)一种机械电子装置;(2)动作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功能;)动作具有类似于人或其他生物体的功能;(3)可通过编程执行多种工作,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通过编程执行多种工作,有一定的通用性和灵活性;(4)有一定程度的智能,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操作。

)有一定程度的智能,能够自主地完成一些操作。

机器人的分类机器人的分类按照日本工业机器人学会(JIRA )的标准,可将机器人分为六类:)的标准,可将机器人分为六类:第一类:人工操作机器人。

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第一类:人工操作机器人。

由操作员操作的多自由度装置;第二类:固定顺序机器人。

按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此执行任务的设备,按预定的不变方法有步骤地依此执行任务的设备,其执行顺序难其执行顺序难以修改;以修改;第三类:可变顺序机器人。

同第二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第三类:可变顺序机器人。

同第二类,但其顺序易于修改。

第四类:示教再现(playback )机器人。

操作员引导机器人手动执行任务,记录下这些动作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并由机器人以后再现执行,即机器人按照记录下的信息重复执行同样的动作。

第五类:数控机器人。

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并不是手动示教执行任务。

第五类:数控机器人。

操作员为机器人提供运动程序,并不是手动示教执行任务。

第六类: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具有感知外部环境的能力,第六类:智能机器人。

学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学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学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自动完成各种生产任务的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

学习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分类、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知识。

一、工业机器人的基本概念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代替人类完成重复性、危险性或高精度工作的自动化设备。

它具有多关节、可编程、可重复执行任务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可以根据预设的程序和指令,完成各种生产任务,如搬运、装配、焊接、喷涂等。

二、工业机器人的分类根据机器人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固定式机器人:固定在工作台或生产线上,只能在固定区域内工作。

2. 移动式机器人:具有自主移动能力,可以在工厂内自由移动,完成各种任务。

3. 可重配置机器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结构和功能的重新配置,适应不同的生产任务。

4. 协作式机器人:与人类共同工作,能够感知人类的存在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实现人机协作。

三、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工业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包括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步骤。

1. 感知:工业机器人通过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如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等,以便正确地感知和理解工作环境。

2. 决策:根据感知到的信息,工业机器人通过内置的控制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规划工作路径。

3. 执行:工业机器人根据决策结果,通过驱动机构执行具体的动作,如移动、抓取、装配等。

四、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如汽车制造、电子设备制造、食品加工等。

1. 汽车制造: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完成车身焊接、喷涂、装配等工作。

2. 电子设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可以完成电子设备的组装、质量检测、包装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食品加工:工业机器人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可以完成食品的分拣、烹饪、包装等工作。

五、工业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器人Unimate(见图1-1),使工业机器人的历史真正拉开了帷幕。
图1-1 Unimate 机器人
2)初级阶段(20世纪60—70年代) 1961年,德沃尔的Unimation公司为通用汽车生产线安装了第一台用于生产的工
业机器人,它主要用于生产门窗把手、换挡旋钮、灯具和其他汽车内饰用五金件。 1978年,日本山梨大学牧野洋发明SCARA机器人(见图1-2),该机器人具有
将串联机器人和并联机器人有机结合起来的工业机器人,称为混联机 器人。混联机器人既有并联机器人刚度好的优点,又有串联机器人工作范 围大的优点,进一步扩大了机器人的应用范围。
2.按操作机坐标形式分类
工业机器人按操作机坐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直角坐标机器人、圆柱坐标机器人、 球坐标机器人和多关节机器人等。
四个轴和四个运动自由度,特别适合于装配工作,如今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电 子产品工业、药品工业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图1-2 SCARA机器人
3)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
1981年,通用汽车公司第一次将CONSIGHT机器视觉系统成功地应用在了一个 恶劣的制造环境中,利用三台工业机器人以每小时1400个的速度分拣出六种不同的 铸件。
工业机器人基础
工业机器人的基础知识
1.1 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特点
用来进行搬运机械部件或工件的、可编程序的多功能操作器,或通过 改变程序可以完成各种工作的特殊机械装置。
工业机器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编程
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 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均衡、高效的柔性制 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高性能 2)机械结构向模块化、可重构化发展 3)本体结构更新加快 4)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 5)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 6)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技术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2.3 坐标系
2.3.1 简介
机器人是由运动轴和连杆组成的,而其运动方式是在不同的坐标系下进 行的,为了掌 握机器人的示教方法,应首先了解机器人的坐标系及各运动轴 在不同坐标系的运动。
主要有: 关节坐标系 绝对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圆柱坐标系 工具坐标系 用户坐标系
关节坐标系 机器人每个轴均可以独立地正向或反向转动,关节坐标系是机器人各关节 上固定的坐标系,用于确定机器人的关节角。
图4-17 工具坐标系及各轴的运动
主运动轴 腕运动轴
表4-4 工具坐标系下机器人的运动方式

运动方式
六轴联动
沿 X 轴方向运动 沿 Y 轴方向运动
沿 Z 轴方向运动
末端点位置不变, 机器人分别绕 X 、Y、Z 轴转动
5. 用户坐标系 用户坐标系是用户根据工作的需要,自行定义的坐标系,用户可根据需要
基坐标系 基坐标系是一个固定定义的直角坐标系,位于位于机器人基座。它是最便 于机器人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是固定定义的直角坐标系,默认世界坐标系与基坐标系重合。 世界坐标系可定义机器人单元,所有其他的坐标系均与世界坐标系直接或 间接相 关。它适用于微动控制、一般移动以及处理具有若干机器人或外轴 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站 和工作单元。
最大值
对于结构固定的机器人 ,其最大行程为定值,因此 额定速度越高,运动循环时 间越短,工作效率也越高。 而机器人每个关节的运动过 程一般包括启动加速、匀速 运动和减速制动三个阶段。 如果机器人负载过大,则会 产生较大的加速度,造成启 动、制动阶段时间增长,从 而影响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对此,就要根据实际工作周 期来平衡机器人的额定速度 。
2.2.3 额定速度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培训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培训

contents •工业机器人概述•工业机器人组成与原理•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工业机器人维护与保养•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与法规•工业机器人发展趋势及挑战目录01工业机器人概述定义与发展历程定义发展历程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行业塑料橡胶工业其他行业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市场现状及趋势市场现状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同时,工业机器人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发展趋势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化和自主化。

未来,工业机器人将与人类更加紧密地协作,共同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同时,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资源的日益紧缺,工业机器人的绿色化、节能化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02工业机器人组成与原理机械结构工业机器人机械结构主要包括基座、腰部、大臂、小臂、腕部和手部等部分,构成一个多自由度的机械系统。

机械结构的设计需考虑机器人的工作范围、负载能力、精度和稳定性等要求。

常用的机械结构类型包括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极坐标型和关节型等。

传感器与感知系统工业机器人配备多种传感器,如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力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等,用于感知自身状态和外部环境。

感知系统对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和融合,为机器人提供准确的环境信息和自身状态信息。

先进的感知技术如深度学习、机器视觉等,可提高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执行器是机器人驱动系统的核心部件,根据控制指令驱动机器人各关节运动,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

控制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机器人的运动精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等关键指标。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负责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控制算法实现和任务调度等功能。

控制系统与执行器工业机器人通过通讯接口与上位机或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

常用的通讯协议包括EtherCAT、Profinet、Modbus等,可实现实时、高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一章-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第一章-机器人基础知识

任务一 认识工业机器人
图1-1-1 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
任务一
2.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现状
认识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从简单机
器人发展到智能机器人,意味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
2005年,日本安川(YASKAWA)公司推出能够从事此前由人类完成的组装及搬运作业 的产业机器人MOTOMAN-DA20和MO-TOMAN-IA20,如图1-1-2所示。MOTOMAN-DA20 机器人是一款在仿造人类上半身的构造物上配备2个六轴驱动臂型的双臂机器人,其上半身 构造物本身具有绕垂直轴旋转的关节,尺寸与成年男性大体相同,可直接配置在此前人类进 行作业的场所。因为可实现接近人类两臂的动作,因此MOTOMAN-DA20机器人可以稳定 地搬运工件,还可以从事紧固螺母以及部件的组装和插入等作业。另外,它与协调控制2个臂 型机器人相比,占地面积更小。其单臂负重能力为20kg,双臂最多可搬运40kg的工件。
任务一 认识工业机器人
(1)第一代机器人——示教再现机器人 示教再现机器人能够按照人类预先示教的轨迹、 行为、顺序和速度重复作业。示教可以由操作人员手把手地进行。例如操作人员握住机器 人上的喷枪,沿喷漆路线示教一遍,机器人会记住这一连串运动,工作时,自动重复这些运动, 从而完成给定位置的涂装工作。这种手把手示教方式即所谓的直接示教, 如图1-1-6a所示。 但是,比较普遍的方式是通过示教器示教,如图1-1-6b所示。操作人员利用示教器上的开关或 按键来控制机器人一步一步运动,机器人自动记录,然后重复。目前在工业现场应用的机器 人大多属于第一代机器人。
管组件受到机械性损伤,而且可以防止软管在机器人改变方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工业机器人基础知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 认识工业机器人
• 四轴并联机器人又名蜘蛛手机器人、DELTA 机器人, 四个关节呈并联 结构, 运行速度快, 用于食品、药品分拣等应用领域, 如图1-8 所示。
• 3. 按机器人应用分类 • “中国制造2025” 战略规划的提出, 使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
能化方向发展,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重要载体, 已广泛应用 于汽车及其零部件制造业、机械加工行业、3C 行业、橡胶及塑料工 业、食品、医药、陶瓷卫浴、木材与家具制造业等领域, 见表1-1。机 器人产品也已涉及焊接、装配、搬运、上下料、冲压、铸锻、注塑、 折弯、码垛、喷涂等应用。短短40 年内, 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 。
• 1. 1. 3 工业机器人的组成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 认识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由机械系统、驱动系统、控制系统和感知系统组成, 如图 1-1 所示。
• 机械系统即机器人的身体, 包括机座、臂部、手腕、末端执行器、行 走机构等; 驱动系统即机器人的肌肉, 主要有电气驱动、液压驱动和气 压驱动三种类型; 控制系统即机器人的大脑, 由计算机控制软件和硬件 组成; 感知系统即机器人神经系统, 由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组成。
• 1. 1. 4 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 关于工业机器人的分类, 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 一般按照应用领 域、机械结构特征、自由度数等进行分类。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 认识工业机器人
• 工业机器人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 需要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书主要 介绍如下几种分类方法。
• 1. 按机器人的技术等级分类 • (1) 示教再现机器人(第一代工业机器人) • 能够按照人类预先示教的轨迹、行为、顺序和速度重复作业, 操作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关键基础部件
(1)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定义、分类及市场占有率;
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是指构成机器人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对机器人性能起到关键影响作用,并具有通用性和模块化的部件单元。

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主要分成以下三部分: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高性能交直流伺服电机和驱动器,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等。

目前在高精度机器人减速机方面,市场份额的75%均两家日本减速机公司垄断,分别为提供RV摆线针轮减速机的日本Nabtesco和提供高性能谐波减速机的日本Harmonic Drive.包括 ABB, FANUC, KUKA,MOTOMAN在内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的减速机均由以上两家公司提供,与国内机器人公司选择的通用机型有所不同的是,国际主流机器人厂商均与上述两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提供的产品大部分为在通用机型基础上根据各厂商的特殊要求进行改进后的专用型号。

国内在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方面研究起步较晚,仅在部分院校,研究所有过相关研究。

目前尚无成熟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

近年来国内部分厂商和院校开始致力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的国产化和产业化研究,如浙江恒丰泰,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减速机厂,秦川机床厂,大连铁道学院等。

在谐波减速机方面,国内已有可替代产品,如北京中技克美,北京谐波传动所,但是相应产品在输入转速,扭转高度,传动精度和效率方面与日本产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工业机器人上的成熟应用还刚刚起步。

在伺服电机和驱动方面,目前欧系机器人的驱动部分主要由伦茨,Lust,博世力士乐等公司提供,这些欧系电机及驱动部件过载能力,动态响应好,驱动器开放性强,且具有总线接口,但是价格昂贵。

而日系品牌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主要由安川,松下,三菱等公司提供,其价格相对降低,但是动态响应能力较差,开放性较差,且大部分只具备模拟量和脉冲控制方式。

国内近年来也开展了大功率交流永磁同步电机及驱动部分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和利时,广州
数控等单位,并且具备了一点的生产能力,但是其动态性能,开放性和可靠性还需要更多的实际机器人项目应用进行验证。

在机器人控制器方面,目前国外主流机器人厂商的控制器均为在通用的多轴运动控制器平台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

目前通用的多轴控制器平台主要分为以嵌入式处理器(DSP,POWER PC)为核心的运动控制卡和以工控机加实时系统为核心的软PLC系统,其代表分别是Delta Tau的PMAC卡和Beckhoff的TwinCAT系统。

国内的在运动控制卡方面,固高公司已经开发出相应成熟产品,但是在机器人上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2)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国内外发展趋势(技术、产业);
在机器人高精度谐波减速机方面, 在其齿轮传动中采用双圆弧齿廓,可以有效改善柔轮齿根的应力状况和传动啮合质量,提高承载能力、扭转刚度和柔轮疲劳寿命,并可降低最小传动比。

日本的IH齿形是基于余弦凸轮波发生器开发的双圆弧齿形,由于采用近似方法设计,应用初期出现了齿廓干涉等问题,但是到1990年代初期已经基本完善。

目前,日本谐波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的谐波产品有十几个类型,二十多个系列,最小传动比为30,型号中带有字母“S”的,其齿形为双圆弧齿形,产品垄断了主要国际市场。

其中超短杯型号CSD和SHD,其柔轮长度仅有常规谐波传动柔轮的1/3,既增加传动刚度,又大幅度减轻了谐波减速器重量。

此外,在谐波传动轻量化技术方面,采用铝等轻合金材料制造波发生器与减速器壳体等方式,减薄刚轮外缘以及改进连接结构等形式,使整机重量大幅度减
轻。

相比于谐波减速机,RV减速机具有更高的高度和回转精度,目前其发展方向是如何通过对内部轴承的配置,材料和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增加减速机的扭转刚度,最大抗弯弯矩,以及提高在频繁加减速等恶劣工况下的使用寿命。

在机器人伺服电机和驱动器方面,机器人专用化的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将成为发展趋势,即在普通通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的基础上,根据机器人的高速,重载,高精度等应用要求,增加驱动器和电机的瞬时过载能力,增加驱动器的动态响应能力,驱动增加相应的自定义算法接口单元,并且采用通用的高速通讯总线作为通讯
接口,摒弃原先的模拟量和脉冲方式,进一步提高控制品质(如安川,松下,伦茨等主流伺服厂商以将EtherCAt总线作为下一代产品的总线标准)。

同时,对于通用型的伺服驱动器删除冗余的通讯接口和功能模块,简化系统,提高系统可靠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机器人控制器和控制结构发展趋势方面,不仅要具有快速的响应特性,较高的跟踪精度,而且应该有良好的通用性和扩展性。

采用传统控制结构固有的缺点逐渐暴露出来,例如由于配线过多,对系统进行调试及维修比较困难;采用基于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方式,系统的抗噪声能力很差;由于控制器的模块繁多, 模块之间的连接复杂,而且相互制约,难以实现十几个轴以上的同步协调运动控制;机器人所采用的专用的封闭式体系结构阻碍了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满足不了现代工业柔性化发展的要求。

同时目前的机器人控制智能型,交互性较差,操作安全性还有待提高。

因此机器人控制器的发展趋势便现在两个方面:
①开放性的体系结构:
最早关于开放式控制器的研究源于美国。

早在 1981 年,美国国防部为了减少军备制造对日本控制系统的依赖性,开始了名为“下一代控制器(NGC,Next Generation Controller)”的计划,并成立了美国国家制造科学中心(NCMS,National Center of Manufacturing Sciences),其主要目的是拟订并推进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标准规范SOSAS(Specification for an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Standard)。

其后有许多相关的研究计划在世界各国相继启动,其中比较重要,影响较大的三项研究工作分别是美国的 OMAC(Open Modular Architecture Controller),欧洲的OSACA(Open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Controls within Automation Systems),以及日本的 OSEC(Open System Environment Controller)。

这些工程的目标是开发可以控制各种基于标准的自动化硬件平台和操作环境的机器人和工业自动化系统。

开发适用于机器人控制的通用软件包,其应
用范围从最底层的实时伺服控制、到智能传感器处理,到高层人机交互,涉及机器人控制的各个方面。

②总线控制方式:
在现场总线分布式结构中,各种开关量、模拟量就近转变成数字信号,所有总线设备间均采用数字信号进行通信,减小了传输误差,提高了测量和控制精度。

现场总线的应用使导线和连接附件大量减少,安装、调试及维护的开销大幅度下降,并且使系统具有优异的远程监控功能和故障诊断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现场总线还使系统硬件扩展更加方便,当控制轴数和IO点数增加时,对系统的硬件结构没有影响,便于系统的扩充和裁减。

由于现场总线的协议是公开的,不同厂商的设备只要符合相应的标准,就可以实现互联、互换。

目前国际上有60多种现场总线形式,常用的有Profibus、DeviceNet、CAN、CANOpen、 SyqNet、SERCOS 和EtherCAT等。

这点同时也是进行多机器人网络化控制的基础。

③智能化和网络化
控制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同样是发展趋势,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应该具有视觉,触觉,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需要控制器具有多传感器信息融合能力。

同时,机器人之间可以任意组成网络,完成多机器人协调控制,进一步提高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

(3)机器人关键基础部件(2~3个)技术指标的国内外对比(表格);
表1 主流交流伺服驱动驱动器技术指标与性能比较
表2-1 主流高精度谐波减速机性能比较
注:上表比较数据来自相近型号:
HD CSF-17-100
中技克美 XB1-40-100
传动效率测试工况:输入转速1000r/min,温度40°扭转刚度测试条件:20%额定扭矩内
表2-2 主流高精度摆线针轮减速机性能比较
注:上表比较数据来自相近型号:
RV 100C CYCLO F2CF-C35
传动效率测试工况:输出转速15r/min,额定扭矩
表3 主流多轴运动控制器性能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