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每日一练第1-2讲

合集下载

通用版八年级压强经典大题例题

通用版八年级压强经典大题例题

(每日一练)通用版八年级压强经典大题例题单选题1、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部分,使剩余部分高度相同,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甲=F乙,ρ甲>ρ乙B.F甲<F乙,ρ甲<ρ乙C.F甲>F乙,ρ甲<ρ乙D.F甲>F乙,ρ甲>ρ乙答案:C解析:AD.根据p=FS可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FS=mgS=ρVgS=ρgℎ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没有截取前,压强等式为p 甲=ρ甲gℎ甲=ρ乙gℎ乙=p乙由图可知,高度关系为ℎ甲>ℎ乙则密度关系为ρ甲<ρ乙故AD错误;B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部分,使剩余部分高度相同,设剩余部分高度相同为h,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 甲'=ρ甲gℎp 乙'=ρ乙gℎ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 甲=p甲'S甲=ρ甲gℎℎ甲2F 乙=p乙'S乙=ρ乙gℎℎ乙2则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F 甲F 乙=ρ甲gℎℎ甲2ρ乙gℎℎ乙2=ℎ甲ℎ乙>1故F 甲>F乙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2、“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趋于常态化,“一盔”是指戴头盔,头盔的设计是外部材料坚硬,内部材料松软。

“一带”是指车内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戴头盔会减小头部的惯性B.戴头盔会增大撞击时头部所受压强C.安全带设计较宽,这样可以减小对人体的压力,使人体感觉舒适D.系安全带时可以防止汽车前方受撞时由于惯性带来的危害答案:D解析:A.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头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所以头盔只能减少人受到的伤害,不能减小惯性,故A错误;B.头盔的作用是在人的头部受到撞击时,通过头盔坚硬的外壳和里面的缓冲材料减小对头部的压强,对驾驶员起一个保护作用;故B错误;C..安全带设计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人体的压强,使人体感觉舒适,故C错误;D.汽车在紧急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容易撞上挡风玻璃而受到伤害,系安全带可以避免人由于惯性受到伤害,故D正确。

初三物理比热容及其计算

初三物理比热容及其计算

初三物理比热容及其计算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用符号c 表示。

比热容单位:焦/(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 /(kg ·℃),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l ℃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是多少焦。

典型例题1“探究水和砂子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酒精灯、两个金属杯、两个温度计.对质量相等的水和砂子进行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使水和干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2)质量相等的水和干砂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_____的温度升高较快,若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吸收的热量较多.(3)这个实验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的.答案:相同火焰加热相同时间 沙子 水 不同解析: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由吸收热量公式Q=Cm △t 可判断.解:(1)使水和干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就需要用相同的火焰加热相同的时间. (2)质量相等的水和干砂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沙子比水的比热容小,由吸收热量公式Q=Cm △t 知:沙子的温度升高较快,若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较多. (3)这个实验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故答案是:(1)相同火焰加热相同时间;(2)沙子;水.(3)不同.2利用热量公式计算在冬天为使房间里保持一定的温度,每小时要供给4.2×106焦的热量,若进入散热器中水的温度是80℃,从散热器流出的水的温度是72℃,问每小时要供给散热器多少80℃的水? 【分析与解答】可利用公式Q 放=Cm(t 0-t)变形为:)(0t t C Q m -=放求出m 。

解:Q 放=Cm( t 0-t))kg ()(..)t t (C Q m 125728010241024360=-⨯⨯⨯=-=放练习1:利用热量公式计算(变式1)质量为0.5千克的铝壶里装了2千克的水。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每日一练试卷A卷含答案单选题(共30题)1、(2022上半年真题)李红看到王强经常帮助同学而受老师的表扬,因此他也愿意帮助同学,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哪种强化方式()。

A.负向强化B.间隔强化C.自我强化D.替代强化【答案】 D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特尔巴特C.赞可夫D.布鲁纳【答案】 A3、下列属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A.命题B.命题网络C.产生式D.概念【答案】 C4、中学生小阳总认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任何事情都会按自己的意愿发展,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让他非常苦恼,希望得到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如果对小阳进行心理辅导,最可行的办法是()A.放松训练法B.系统脱敏法C.理性情绪法D.代币强化法【答案】 C5、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答案】 D6、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 )A.行为倾向B.心理体验C.认知反应D.道德规范【答案】 B7、()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劳动技术教育B.劳动教育C.社会公益劳动D.美育【答案】 A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答案】 D9、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的,侧重于过程的评价是()A.终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持续性评价【答案】 B10、“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说明了情绪具有( )功能。

A.适应B.信号C.组织D.健康【答案】 D11、不同时期、地域、民族和阶层中生活的人的思想、品行、才能和习性,无不打上历史、地域、民族和阶层的烙印,表现出很大的差别,这种现象表明的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素质B.社会环境C.教育影响D.个体实践【答案】 B12、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

初三逆袭每日计划表30天

初三逆袭每日计划表30天

初三逆袭每日计划表30天以下是一个初三逆袭的每日计划表,持续30天:第一天:1. 早晨起床后进行一段轻松的晨间运动,如散步或简单的拉伸。

2. 早餐后,进行30分钟的集中学习,主要针对数学或语文科目。

3. 上午课间休息时进行10分钟的眼保健操。

4. 下午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同时进行30分钟的英语自习。

5. 晚餐后进行40分钟的锻炼,如跑步、游泳或瑜伽。

6. 晚上进行1小时的显微镜实验或阅读科普书籍。

第二天:1. 早晨进行晨间运动,并进行10分钟的大脑启动训练。

2. 在学校上课期间集中精力听讲,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3. 下午完成作业后,进行40分钟的物理或化学实验。

4. 晚餐后进行一个小时的文学阅读。

5. 晚间进行30分钟的写作练习,如写日记或作文。

6. 在睡前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或听轻音乐。

第三天:1. 早晨进行晨间运动,重点放在提高身体柔韧度上,如瑜伽或普拉提。

2. 上午进行30分钟的创造性思维训练,如解谜题或思维导图。

3. 下午完成数学和语文的作业,同时进行30分钟的英语阅读。

4. 晚餐后进行一个小时的艺术练习,如绘画或音乐演奏。

5. 晚间进行30分钟的数学练习,如做题或复习知识点。

6. 在睡前进行10分钟的冥想或放松呼吸练习。

第四天:1. 早晨进行晨间运动,重点放在提高心肺功能上,如快走或骑自行车。

2. 上午进行30分钟的逻辑思考训练,如数独或棋类游戏。

3. 下午完成学校的作业,同时进行30分钟的英语口语练习。

4. 晚餐后进行一个小时的社交活动,如参加学术讨论或与同学交流。

5. 晚间进行20分钟的写作练习,如写信或诗歌创作。

6. 在睡前进行放松练习,如冥想或静心阅读。

以此类推,根据需要和兴趣的不同,可以适当调整每日计划表中的内容。

关键是保持坚持并积极主动地进行各种学习和锻炼活动,使自己在初三阶段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2024年初二新学期学习计划例文(四篇)

2024年初二新学期学习计划例文(四篇)

2024年初二新学期学习计划例文学习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它能确保学习活动有序进行。

对于一些学生缺乏计划性的现象,“脚踩西瓜皮,随波逐流”是不可取的。

正如高尔基所言:“对明日无所规划者,其人生是充满不确定的。

”部分学生依赖教育计划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但这种观念并不正确。

尽管这些计划提供了整体指导,但每个学生仍需依据自身学习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在课后的自主学习阶段,更应有自我规划。

一、明确学习目标,为实现目标提供保障。

二、合理规划各项学习任务,确保学习有序进行。

三、制定学习计划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升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由于学习计划的必要性和益处,有计划的学习成为优秀学生的共同特质。

这种差异将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显现。

我的学习计划如下:一、自我评估:我们每天都投入学习,因此首要任务是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分析。

1、审视个人学习风格,通过反思个人学习行为,找出独特之处。

2、评估当前学习状态,一方面与他人比较,另一方面与自己过去的进步进行对比。

二、设定学习目标:每天每门学科完成10道练习题,并阅读____分钟。

三、优化时间管理:1、设定早上____点起床,迅速预习即将讲解的课程内容;2、在学校的早、午读时间前,确保阅读、预习和学习;3、课间休息时,及时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内容;4、放学后迅速回家,尽量在晚餐前完成适量的作业;5、晚餐后稍作休息,立即重新投入学习;6、睡前进行一次数学复习或背诵一次书本内容。

2024年初二新学期学习计划例文(二)学习目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方向,其正确性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使他们为实现既定目标而不懈努力。

反之,若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则如同在茫茫人海中迷失方向的行者,对学习时间的宝贵资源构成极大浪费。

一、自我分析鉴于我们每日均在进行学习活动,部分学生可能未曾深入反思自身学习模式。

因此,在制定学习计划之前,首要任务是进行彻底的自我分析。

1. 学习特点剖析:学生应细致回顾自身学习历程,识别并归纳出个人学习特点。

初三物理第一课

初三物理第一课

初三物理第一课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

初中物理作为学生接触物理学的第一门学科,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介绍初三物理第一课的内容,包括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和测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在初三物理的第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或运动。

我们常常用力来推动物体、拉动物体、阻止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作用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停止运动,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

力的计算和测量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内容。

在初三物理的第一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力的大小。

力的大小可以用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来计算。

力的计算公式为:力 = 质量 ×加速度。

在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力工具,它可以通过弹簧的伸缩程度来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合成和分解也是初三物理第一课的重要内容。

力的合成是指当两个或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

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矢量相加来计算。

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运用。

力的分解可以使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进行计算。

初三物理第一课的内容涵盖了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和测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学习力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通过力的计算和测量,我们可以量化力的大小。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初三物理的第一课是我们学习物理学的第一步,它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初三物理的第一课是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和测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运用。

物理学的知识将伴随我们一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和解决实际问题。

初三物理的第一课是我们学习物理学的第一步,它为我们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第二次月考总结范文7篇

初三第二次月考总结范文7篇

初三第二次月考总结范文7篇篇1一、引言本次月考是对初三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检测,通过对考试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目的在于查漏补缺,找出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本次月考的各个科目进行总结,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二、考试概况本次月考涉及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等五门学科。

考试时间为三天,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本次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初三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三、成绩分析本次月考成绩整体呈现平稳态势,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高分或低分现象。

具体来说,语文学科成绩相对稳定,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表现较好;数学学科在基础题方面失分较少,但在应用题和难题方面还有提升空间;英语学科听力部分得分率较高,但在写作和翻译方面还需加强;物理和化学学科基础题得分较高,但在实验题和难题方面存在不足。

四、问题诊断经过分析,我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 学习方法不当:部分同学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缺乏理解和应用。

2. 知识体系不完整:部分同学在某些知识点上存在漏洞,导致应用时无法灵活运用。

3. 解题能力不足:部分同学在解题时缺乏思维深度和广度,无法找到突破口。

4. 心态不稳定:部分同学在考试时心态紧张,影响正常发挥。

五、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 学习方法:倡导理解和应用为主的学习方式,避免死记硬背。

2. 知识体系:针对个人知识体系中的漏洞进行查漏补缺,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 解题能力:加强解题训练,提高思维深度和广度,培养解题技巧。

4. 心态调整: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同学调整心态,保持平常心面对考试。

六、具体行动方案1. 制定学习计划:根据各科目的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2. 加强练习:针对薄弱科目和知识点进行加强练习,提高掌握程度。

3. 请教老师: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及时解决疑惑。

4. 调整心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考试。

七、反思和总结本次月考总结是一个重要的过程,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找到了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具体行动方案。

初三物理每日一练习题

初三物理每日一练习题

初三物理每日一练习题1. 弹簧恢复力张同学拿到一只新买的弹簧秤,他想验证一下弹簧的恢复力与它的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他做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1)将弹簧挂在支架上,使其垂直向下。

2)将不同的质量挂在弹簧下端,记录下伸长量 x。

3)根据弹簧下端的质量计算压强 P = m*g/A,其中 m 为挂在弹簧下端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取10m/s^2),A 为弹簧下端的承受面积。

4)绘制伸长量 x 与压强 P 的关系图。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在张同学的实验中,弹簧的恢复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你能解释这个规律吗?(2)画出伸长量x 与压强P 的关系图,并解释这个图有什么意义?2. 物体的密度小明拿着一个未知物体到物理实验室,请你帮他确定该物体的密度。

你能告诉他应该如何进行实验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物体的密度怎么计算?列出计算密度的公式。

(2)请描述一下你会如何进行实验来确定物体的密度?包括实验步骤和所需器材。

3. 光的反射小红站在一面光滑的镜子前,她注意到自己的镜像是倒立的。

她对此很迷惑,请你解释一下这个现象的原理。

请你解释以下问题:(1)镜子中的光线是如何发生反射的?(2)为什么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镜像是倒立的?4. 平均速度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他发现自己用了10分钟骑行了5千米。

请你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1)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根据给定的信息,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5. 功率小华比较了使用不同功率的电灯泡所消耗的电能,结果发现功率越低,耗电量越少。

请你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请你解释以下问题:(1)什么是功率?列出计算功率的公式。

(2)为什么功率越低,耗电量越少?结论:通过每日一练习题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弹簧恢复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物体密度的计算方法、光的反射现象、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功率与耗电量的关系。

这些物理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学习物理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秋初三物理每日一练第1讲1.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杠杆,下列杠杆的使用能够省距离的是()A.开瓶器B.钓鱼竿C.铡刀D.自行车车闸2.如图所示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A.瓶起子B.扳手C.筷子D.羊角锤3.在我国古代,简单机械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装置就是一个例子,如图所示。

在拉起吊桥过程中()A.滑轮起到省力的作用B.A点是吊桥的支点C.AB是吊桥的阻力臂D.吊桥是省力杠杆4.刚会走路的孩子常常因为好奇而去攀爬柜子,容易使柜子翻倒造成伤害事件,其侧视示意图如图所示。

柜子可简化成一个杠杆模型,标有A、B、C、D四个点,当它翻倒时,是以点为支点的。

为将柜子固定,可在点处加装固定装置,使该装置起作用时受力最小。

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在杠杆的A点(:1:2)OA OB 挂一重为60N的物体,为使杠杆水平平衡,在B端施加一个作用力F.则作用力F的最小值为N.现将重物从图示位置缓慢提升一定的高度,若保持该作用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则此过程中拉力F将;若保持该动力F方向始终垂直于OB向上,则此过程中拉力F将(以上两空均选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6.如图所示,在已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的杠杆上A点,悬挂四个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0.5)N,为使杠杆仍处于水平平衡状态,可通过下列两种方式来实现:(1)在B点悬挂个钩码;(2)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N,若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右上方拉,则与竖直向上拉相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20秋初二物理每日一练第2讲1.小军学习了杠杆的知识后,想用公园的翘翘板来估测一块石头的重。

如图所示,他将石头放在翘翘板A 位置,自己坐在B 位置上,翘翘板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小军体重500N 可估测出石头的重力为( )A .100NB .200NC .500ND .1000N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O 为拉杆式旅行箱的轮轴,OA 为拉杆。

现在拉杆端点A 处施加力F ,使箱体从图中位置绕O 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

若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则力F 的方向应( )A .垂直于OAB .水平向左C .沿OA 向上D .竖直向上3.如图所示,小明将长为0.6m ,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 挂一个40N 的物体,肩上支点O 离后端A 为0.2m ,他用手竖直向下施力于B 端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则手对B 端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为 N ,木棒对肩的压力大小为 N 。

第3题图 第4题图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的重力均为1N ,杠杆上每格长度均为10)cm 。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则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如果张三同学面对甲图状况,没有调水平平衡就匆忙进行乙图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4格处),杠杆虽然此时水平平衡,但可以判断:1F 1.5N (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1)(F 是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李四同学按正确的操作将杠杆调至水平平衡后,进行丙图实验,他将弹簧测力计的圆环用细线系在杠杆上的4格处,向下拉钩,杠杆水平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5N ,已知弹簧测力计圆环连同金属外壳的重力为0.2N ,则他左端所挂物体的重力G = N 。

(4)王五同学将甲图状况调节成水平平衡后,进行丁图实验(两弹簧测力计不同时使用,测力计挂钩钩在4格处):①将弹簧测力计向右下方向拉,示数为3F ,力与水平方向成α角,杠杆水平平衡;②将该弹簧测力计的方向改为向左下方拉,示数为4F ,力与水平方向成β角,杠杆水平平衡。

若34F F >,则α (选填“>”“=”或“<”)β。

20秋-姑苏学堂-初三物理每天一练 1-2讲初三物理 每天一练第1讲(共6小题)1.A 、开瓶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A 错误。

B 、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是费力杠杆,但可以省距离,故B 正确。

C 、铡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C 错误;D 、自行车手闸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故D 错误。

故选:B 。

2.解:A 、瓶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A 不符合题意;B 、扳手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 不符合题意;C 、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 符合题意;D 、羊角锤在使用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3.解:A 、滑轮组C 的轴固定不动,为定滑轮,定滑轮的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而不能省力,故A 错; B 、由图可知吊桥绕着B 点转动,所以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的支点是B 点,故B 错;CD 、如图,支点B 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BD 为动力臂1L ,在匀速拉起吊桥时,拉力的作用点是A 点,阻力的作用点是桥AB 的中点,过支点B 做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得到的线段,即为阻力臂2L ,比较两力臂的大小可知,它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属于一个省力杠杆;故C 错、D 正确。

故选:D 。

4.解:根据图示可知,当柜子翻倒时,柜子将绕D 点运动,所以此时D 点为支点;为了固定柜子,并使该装置起作用时受力最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臂应最长,由于图中DA 为最长的动力臂,所以需在A 点固定该装置,并使该装置起作用时受力最小。

故答案为:D ;A 。

5.解:(1)O 为支点,F 为动力,物体的重力为阻力,OB 为动力臂,OA 为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 OBG OA ⨯=⨯,为使杠杆水平平衡,作用在B 端的力:160302OA F G N N OB =⨯=⨯=; (2)杠杆被拉起后,如图所示,OA '为动力臂,OC '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ODC ∆'∽△OA D '',::1:2OC OA OD OD ''='=,杠杆平衡,所以OA OC F L GL ''=',11603022OC OA GL F G N N L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 位置 匀速提到B 位置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不变。

(3)保持拉力F 方向始终垂直于OB 向上,将杠杆缓慢提升一段距离,动力臂1L 大小为OB 不变,在提升过程中,重力的力臂2L 逐渐变小,根据112F L GL =,拉力F 将变小。

故答案为:30;不变;变小。

6.解:(1)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40.524N L G L ⨯⨯=⨯,故1G N =,两个钩码;(2)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22F L N L ⨯=⨯,解得0.8F N =;弹簧测力计在C 处竖直向上拉时,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与杠杆垂直,动力臂等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拉力的方向不再与杠杆垂直,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变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

故答案为:(1)2;(2)0.8;变大。

20秋-姑苏学堂-初三物理每天一练 1-2讲初三物理 每天一练第2讲(共6小题)1.解:设石头所在一端为动力1F ,则小军所在一端为阻力2F ,读图可知,杠杆水平平衡,石头的力臂约为小军力臂的 2.5倍,即122.5L 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1122F L F L =得:1222.5500F L N L ⨯=⨯,解得,1200F N =。

故选:B 。

2.解:使箱体从图中位置绕O 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时,箱子的重力不变,即阻力不变,由下面的示意图可知阻力臂会逐渐减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122F L F L =知,要使力F 的大小保持不变,则动力臂也应该减小;A 、当F 垂直于OA 时,动力臂大小不变,故A 不符合题意;B 、若F 水平向左时,在逆时针转动过程中动力臂增大,故B 不符合题意;C 、若F 沿OA 向上时,动力F 的力臂为零,不能将箱体从图中位置绕O 点缓慢逆时针转至竖直位置,故C 不符合题意;D 、若F 竖直向上时,阻力臂减小时,动力臂也减小,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3.解:(1)以O 为支点,动力为手对木棒B 端的拉力F ,阻力为物体对木棒A 端的拉力,大小等于G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F OB G OA ⨯=⨯,即:(0.60.2)400.2F m m N m ⨯-=⨯,解得:20F N =;(2)木棒对肩的压力:204060F F G N N N =+=+=压。

故答案为:20;60。

4.解:(1)杠杆的左端上翘,则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右侧,故平衡螺母左端移动;(2)若在调节平衡的条件实验,则有1234N a F a ⨯=⨯;123 1.54N a F N a⨯==;-----① 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重心在右侧,没有调水平平衡就匆忙进行乙图实验(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4格处),杠杆虽然此时水平平衡,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1234N a G L F a ⨯='⨯'+⨯;(G '为杠杆的自重,L '为其自重的力臂),1234N a G L F a⨯-''=-----② 由①②得:1F 小于1.5N ;(3)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已知弹簧测力计“圆环连同金属外壳”的重力为0G ,则203()4G a F G a =+;故24(2.50.2) 3.63F N N N =⨯+=; (4)根据已知条件,杠杆水平平衡,根据阻力、阻力臂不变,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在杠杆上的长度相同,角度越大,力臂越大(90︒以下),力越小,若34F F >,则θβ<。

故答案为:(1)左;(2)小于;(3)3.6;(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