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物理专题试题训练二: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合集下载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物理声音的特性试题答案及解析1.“轻声关门”是一种文明行为,这里的“轻声”指的是声音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答案】A【解析】判断生活用语是描述声音的哪个特性。

“轻声”指声音的响度小。

其它词语如:低声细语,震耳欲聋也是指的声音的响度。

【考点】声音的特性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

这种声纹锁能辨别主人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答案】B【解析】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征,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的方式有关;即使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音调和响度相同,但所发出声音色也不相同,声纹锁就是依据音色的不同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声音的特征.3.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区别是不同;“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大;“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好。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解析】音调、响度与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由组成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决定,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一般不同。

本题中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区别是音调不同;“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音色好。

【考点】声音的特性4.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正手持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无法为人耳所见,原因是超声波的()A.传播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频率太高D.频率太低【答案】C【解析】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的频率有高有低,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 000Hz,低于20Hz的声音,称之为次声波,高于20 000Hz的声音,称之为超声波,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是听不到的,因此本题答案选C.【考点】超声和次声;声音的特征.5.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答案】 C【解析】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每个人心跳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科学家提出可据此区分不同的人.这主要利用声音的音色。

2019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2019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2019中考物理专题练习-声音的特性(含解析)一、单选题1.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 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 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2.“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3.“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针对这一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 手机发出声音时,是由于手机中的猫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B. “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C. 当对着手机用很小的音量说话时,“汤姆猫”没有反应.说明需要发出足够高的频率才能使手机接收到声音信号D. 你发出的和手机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中,但传播速度各不相同4.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和女低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A.音调B.振幅C.响度D.音色5.“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6.医生用的听诊器是因为()A.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大,响度增大B. 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7.“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包含着不少物理知识,其中,诗人判断是“猿声”的主要依据是A. 声音的响度B. 声音的音调C. 声音的音色D. 声音的速度8.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9.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A. 音调B. 音色C. 响度D. 音色和音调10.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存放者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领走,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三者都有1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音调会逐渐降低B.响度想都会逐渐变小C.音色会逐渐变差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12.如图所示,图中描述的各实验,用来说明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的是()A. 发生的音叉激起水花B. 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C. 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D. 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音乐声减二、多选题13.“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A. 音调高B. 音调低C. 响度大D. 响度小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街头设置噪声检测仪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三、填空题17.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他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是指响度的是________;指音调的是________.(填序号)18.如图甲所示,在医院里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性质;另外,在医院里我们还经常看到如图乙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以免影响他人.19.如图所示,在医院里我们经常看到如图所示的“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的________ (音调/响度/音色),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________ 处减弱噪声.20.当把电视机的音量调大时,发现扬声器纸盆振动的幅度也加大,表明声音的响度大小与声源的________有关.当逐渐远离电视机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这又表明声音的响度还跟________有关.四、解答题2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梳子齿上划过,如图所示,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你发现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22.阅读下面材料:夜幕降临了,夜蛾飞了出来,它身体比蝴蝶粗壮,喜欢绕火光飞舞.因为夜蛾的幼虫是农业害虫.消灭它!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图).那夜蛾也发现了蝙蝠,它好象已经知道自己危在旦夕,马上变换了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最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的蝙蝠扑空了.夜蛾是怎么逃避蝙蝠追击的呢?它怎么会感觉出蝙蝠来临的呢?一些科学家研究了这场有趣的搏斗.多伦多大学的生物学家J.H.富勒特发现,蝙蝠在捕食时,要同时发出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去搜索猎物.蝙蝠一但探索到猎物,它的发声频率便会骤然升高.蛾的胸部有一个像气泡一样的隆起物,当蝙蝠的超声信号传来时,那隆起物在飞行肌的压力下,会起伏不平,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波,就如同蝙蝠要碰墙壁一样.要是蝙蝠有时间仔细去“想”一下,也许它会判断出那是假信号,不是自己的回声,但是,蝙蝠飞行速度大约是5m/s,它只有千分之一秒的时间来决定自己下一步的飞行方向.为了避免碰壁,它只好转向而飞,受了夜蛾的欺骗;有些蛾还有自己的“超声雷达”,它们主动发射极高频的超声波,一旦发现蝙蝠便逃之夭夭;有的夜蛾身上长着一种奇特的绒毛,它能吸收超声波,使蝙蝠得不到一定的回声,自己好蒙混过关.看来,能吸收雷达的现代最新式的隐形飞机,不过是夜蛾的祖传技术的仿效而已.请回答: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五、实验探究题23.刘莉同学要探究生活中的声现象,李雯同学告诉她可以利用下面三个实验来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①中的表格填写完整①②:使一张硬纸片以不同的速度划过锯的齿刃,听它的发声情况.③:在音响上面放一些碎纸屑,调节音响发出声音的大小,观察碎纸屑的跳动情况.(2)观察②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3)③说明了发声物体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时,它振动的________也不同.六、综合题24.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较厚、较长的铜片发声时振动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振动________(选填“快”或“慢”),图中A区是________音区(选填“高”“中”或“低”).(2)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3)在它演奏时,人能听是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辨别的.25.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耳最高只能感觉到大约20000Hz的声波,频率更高的声波就是超声波了.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体的表面,使物体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体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 ,人耳________ 听到超声波(填“能”或“不能”).(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体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 .医院里用的“B超”也是超声波的应用,说明声波还可以传递________(3)超声波传播中遇到障碍物时________ (填“会”或“不会”)有一部分被反射回来形成回音.超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狗、猫能听到人不能听到的声音,原因是()A. 狗、猫的耳朵比人更灵敏B. 狗、猫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小C. 狗、猫的听觉范围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D. 狗、猫的耳廓能转动【答案】C【解析】【解答】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听力范围有限,动物与人的听觉范围不同,动物能听到的人不一定能够听到;故选C.【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动物的听力范围与人不同.2.“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答案】B【解析】【分析】“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音调,故A错;所有的声音的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超声波与次声波人都是听不到的,故C错;“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等的,故D错;应选B。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二章 声现象(精品资料:有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二章 声现象(精品资料:有答案)

2019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第二章声现象(更适合人教版教材)(用68套中考真题汇编成的精品资料)一、选择题。

1.(2019,青岛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2.(2019,长沙1)鸟鸣清脆如玉,琴声婉转悠扬,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声的琴弦在振动B.长而粗的琴弦与短而细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C.悠扬的琴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属于乐音D.布谷鸟的叫声让我们感知季节的更替,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2019,北京6)如图2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B. 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C. 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D. 听到那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4.(2019,福建4)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A.响度B.音调C. 音色D.频率5.(2019,甘肃武威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B.地震产生次声波的频率高于20HzC.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减弱噪声的6.(2019,广东5)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7.(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声如洪钟”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很高B.“击鼓鸣金”的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C.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D.嘈杂环境里戴耳塞,是防止噪声的产生8.(2019,广州1)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 专练01 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 专练01 声音的特性(含解析)

学习资料专项一声、光学重难点01声音的特性【知识梳理】1.声音的三个特性1.人的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

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大.2.人们将人类能够听得到的声叫声音,将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统称声。

3.声波波形中,疏密程度反映音调高低,越密,音调越高;振幅大小反映响度大小,越大,响度越大;有规律的重复的是乐音,杂乱无章的是噪声。

【易混淆点】1.音调的高低与响度大小无必然联系,音调高,响度不一定大。

2.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与音调、音色无关.3.声速与音调无关,与介质的种类与温度有关。

【典例分析】(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甲乙相比()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甲70 1100乙110 700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答案】D【分析】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AB错。

C.响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小,C错。

D.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说明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D正确。

选:D。

【思路小结】考题主要围绕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区分展开。

解题时要抓住:振动快慢反映频率高低,用音调描述;振动力度大小反映振幅大小,用响度(又叫音量)描述;能区别不同发声体的是音色。

同时注意生活中对音调、响度的描述用语与物理学中的描述有一定的差别。

【真题操练】1.(2020北京7)古诗《春夜洛阳城闻笛》中有“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诗人辨别出是玉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 D. 速度【答案】C【解析】A。

音调是反映的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无法分辨发声体是什么,A错。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
6.
解: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音调最高的水少的.
故选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首先应该判断出是瓶子和水在振动还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然后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来进行解答.
(2)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几次实验中,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
20.答: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600次,即蝴蝶的翅膀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n= =10次,所以蝴蝶翅膀1秒钟振动10次,即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是10Hz.
【解析】
1.
解: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所以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
数据记录表格
器材
钢尺,刻度尺
实验
步骤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20.经过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每分钟振动大约600次,算一算,蝴蝶的振动频率.
声音的特性习题(含答案)
【答案】
1.D2.A3.B4.A5.D
6.B7.C8.BC9.A
10.音色;频率
11.慢;低;10Hz;不能
12.乙;蓝鲸
11. 一把钢尺可以做物理实验.如图10用钢尺作器材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听振动发出的声音.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选填“快”或“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若某次实验中,钢尺每分钟振动了600次,则钢尺振动的频率为______,人耳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基础训练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基础训练

2019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2声音的特性》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2019·江西)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主要特征。

演奏二胡时,手指上下移动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改变二胡发声的____特征;其下方有一个共鸣箱,可用来增大二胡发声的__________特征。

2.(2019·云南)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竹管上端,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

在现场观看表演的人听到的哨音是由________传入耳朵的: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度吹竹管上端时,吹出哨音的_____会发生变化(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3.(2019·邵阳)在音乐演奏会上,艺术家使用笛子、二胡、古筝、钢琴等乐器合奏传统名曲,听众能分辨出有哪些乐器正在演奏,是根据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不同。

4.(2019·广西)人站在北京天坛回音壁圆形围墙内说话,声音经过多次_______,可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

编钟是我国春秋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5.(2018·苏州)青春仪式上,同学们集体进行青春宣誓他们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声带_____而产生的,大声宣誓时声音的_____很大。

6.(2018·云南)云南是著名的茶马古道的源头,赶马人喜欢在马的脖子上系个铃铛,当马帮在山间行走时,叮叮当当的铃声传出山外,故有“山间铃响马帮来”的美谈。

铃声是铃芯击打铃壳使其_____而发声;人们是根据声音的_____来辨别出铃声而不是其它物体发出的声音。

7.如图所示,用吸管做成简易笛子可以吹奏出声音,吹吸管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产生的,用剪刀不断剪短吸管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我们能够很容易区分笛子和钢琴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它们_______不同。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2 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实验(解析版)

中考物理必考专题突破 实验2 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实验(解析版)

实验2 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实验反馈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描述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A.音叉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越远B.正在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C.钢尺伸出长度变短,音调变高D.抽取罩内的空气,铃声减小【解析】A、音叉响度越大,振幅越大,乒乓球被弹起的越远,探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在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音叉振动溅起水花,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不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的长度越短,钢尺越容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逐渐抽掉玻璃罩内的空气,空气越来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铃声越来越小,推知玻璃罩内被抽出真空时,就听不到铃声,可以探究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甲实验,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乙实验,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若在月球上分别做甲乙两个实验,能否看到对应的实验现象。

()A.甲实验能看到,乙实验不能看到B.甲实验不能看到,乙实能验看到C.甲乙两实验都能看到D.甲乙两实验都看不到【解析】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振动;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表明声音可以传播能量;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如果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图甲中,音叉振动,所以甲球能弹起;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图乙球不能弹起。

故选:A。

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整个过程都可以看见闹钟的小摆锤在不停摆动,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B.实验过程中闹铃声听不见是因为此时闹铃停止振动了C.闹铃放置在泡沫上是为了更好的观察闹铃的小摆锤是否在摆动D.如果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往里面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闹铃声也会逐渐变大【解析】A、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闹铃振动可以发声,但没有介质不能传播,也就不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B、实验过程中闹铃声听不见是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出,没有了传播声音的介质,故B错误;C、泡沫的传声效果差,可减弱固体对声音的传播,所以实验中闹铃放置在泡沫上,故C错误;D、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介质,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后,往里面充入二氧化碳气体,闹铃声也会逐渐变大,故D正确。

2019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第2章声现象

2019年全国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第2章声现象

20佃中考汇编——声现象、选择题1. (2019山东济宁10)小明对图中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了梳理,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解:A、声音的特性包括响度、音色、音调;响度与振幅有关,与频率无关,故A错误;B、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故B正确;C、光的传播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反射又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故确;D、物态变化包括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又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2.(2019山东德州确。

1)如图1所示,二胡是弓弦类最具中国民乐气质的乐器。

下列关二胡说法正确的是A .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B .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响度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D .二胡发出优美的声音一定是乐音答:A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胡发出的声音是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拉二胡时,手按压琴弦不同位置,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故误;C、拉弓弦时,用力越大,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错误;D、从环保角度来看,一切干扰人们学习、休息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在有些情况下,乐音也可以成为噪声,故D错误。

3. (2019包头市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不会产生声音B. 倒车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来探测车后障碍物的C. 滚摆在滚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 热机和电动机在能量的转化方式上是相同的答:C解:A.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会产生声音,但不能传播声音。

B.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车后障碍物的。

C. 滚摆在滚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所以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动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能量的转化方式上不相同。

4. (2019呼和浩特市3)下列数据较符合实际的是()A 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 1.5m2B. 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C.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D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答:D解:A,一张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 1.5dm2B,正常人耳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C,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D,初中生百米赛跑时间约为14s5. (2019上海2)听声能辨人,主要是依据不同人的讲话声具有不同的A. 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答:C解:本题考查声音的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试题训练二:声音的特性一、单选题1.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 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 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 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2.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3.小红同学为了参加班级举行的小型音乐会,制作了一个水瓶琴,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

敲击它们,就可以奏出乐曲,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 水振动,水的高度B. 水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C. 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D. 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的高度空气柱4.医疗器械“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A. 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B. 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C. 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D. 超声波的声音太弱,人耳感觉不到5.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6.如图所示。

“海巡01”轮配备有强声设备,可遥控定向远距离发射高达150dB的警示音、语音等声波,主要用于对付海盗等人员。

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声波具有能量B. 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C.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7.如图所示,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

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

说明音叉振动的()A. 振幅变大B. 振幅变小C. 频率变大D. 频率变小8.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声速9.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下列关于这4个词语中“高”“低”描述的声音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女高音”“引吭高歌”中的“高”都是音调B. “男低音”“低声细语”中的“低”都是音调C. “女高音”中的“高”,“男低音”中的“低”都是响度D. “引吭高歌”中的“高”,“低声细语”中的“低”都是响度10.唐代诗人张继的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中包含着声学知识。

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B. 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C. 钟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不能在水中传播D. 发声的钟离船比较近,声音传播到船不需要时间二、多选题11.不能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是()A. 听不到真空罩中闹钟声B. 尺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C. 敲鼓的力越大,声音越大D. 击打纸筒,火焰熄灭12.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合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

下列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 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运动员耳朵中的B.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D. 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13.将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或计算机,可以观察到声音的波形图.下列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 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同一段时间内,其波的数目都是4个完整的波形,及其振动频率是一样的,说明其音调是一样的B. 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其波振动幅度是一样的,说明其响度是一样的C. 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其波形状不一样,说明其音色不一样,应该是不同的乐器D. 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波形振动都是不规则14.如图所示,小红自制了一个哨子,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月球上不能听到该哨声B. 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C. 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哨声的响度会改变D. 吹哨时,“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1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三、实验探究题16.小明在吉他演奏中发现,琴弦发出的音调与弦线的长度、粗细和张力有关。

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计做研究,如图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线的张力相同。

①若他选择b、d两弦线做实验,则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调与弦线______的关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调与弦线粗细的关系,则应选择______和______两弦线做实验。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弦线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弦线越粗,发出的音调越低。

(2)请你据图2判断,在张力相同的情况下,分别按住A点、B点、C点后拨动琴弦,发出的音调最高的是按住______点,最低的是按住______点。

17.小刚同学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1)他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细线悬挂一个轻质小球贴近闹钟上方的铃铛,小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______.(2)他又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3)小刚将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______,小刚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此时几乎听不到铃声,这一举措属于______(填减弱噪声的方法).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增大了声音的响度,不符合题意;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在声源处减弱了噪声,不符合题意;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振幅不一样,声音的响度不一样,不符合题意;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瓶子振动的快慢不一样,声音的音调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D【解析】解: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

只有D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答案】C【解析】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瓶和瓶内水的振动、水的高度。

故选C。

4.【答案】B【解析】解: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故选:B。

5.【答案】D【解析】解: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D.6.【答案】D【解析】解:A、声音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的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分散,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强声设备发出的声波高达150dB,是人耳能够听到的,而次声波人耳是听不到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7.【答案】A【解析】解: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30dB变为50dB,表明响度变大了,则振幅变大。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8.【答案】C【解析】解: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我们能区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选:C。

9.【答案】D【解析】解:(1)“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2)“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声音的响度不同;对照选项中的描述可知,只有D的说法完全正确.故选D.10.【答案】B【解析】解: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A选项说法错误,B选项说法正确,故A错误,B正确;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中传播,故C错误;D、声音有一定的速度,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故D错误;故选B。

11.【答案】BCD【解析】解:A、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维就是传声不能真空,即传声需要介质;B、尺子振动越快听到声音越高,说明音调和振动的快慢即频率有关;C、敲鼓的力越大听到声音越大,说明响度和振幅有关;D、纸筒振动发声的声波传递给蜡烛的火焰,使火焰摇动,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12.【答案】ABC【解析】解:A、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鼓声是通过空气传给岸上的观众的,故A 正确;B、鼓声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观众能够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D、运动员敲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动的振幅越大,鼓面的响度越大,故D 错误;故选:ABC。

13.【答案】AC【解析】解:A、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同一段时间内,其波的数目都是4个完整的波形,及其振动频率是一样的,说明其音调是一样的,故A正确;B、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甲、丙偏离原位置相同,振幅相同,而乙的振幅较小,故B错误;C、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其波形状不一样,说明其音色不一样,应该是不同的乐器,故C正确;D、从三种波形图中可以看出,这三种波形振动都是规则的,都属于乐音,故D错误.故选AC.14.【答案】AB【解析】解:A、月球周围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故A正确;B、哨声是由于哨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C、上下推拉活塞改变的是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用更大的力吹哨子,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AB.15.【答案】CD【解析】解:A、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故A错误;B、物体振动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只有频率在20~20000Hz之间,且达到一定响度人耳才能听到,故B错误;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正确;D、不同乐器的材料和结构不同,演奏同一乐曲,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