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

合集下载

清洁高效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铅的新工艺

清洁高效处理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铅的新工艺
中国对 废 铅酸 蓄 电池 的分 选处 理 主要方 法 为手 工破 碎分选 ,即采用 手 工拆卸 废 旧蓄 电池壳 ,取 出 铅 片 和铅灰 。在拆卸 过程 中 ,废铅 酸 蓄 电池 残液 外 流 ,渗入 土壤 ,铅灰 弥 漫于空 气 ,沉 降于地 面 。废 铅 酸 蓄 电池 分 选 处 理 整 体 还 处 于手 工 作 业 、耗 能 高 、污染重 、回收率 低 的阶段 。分选 处 理工 艺如 图
清 ; 高 处 理 废 旧铅 酸 蓄 屯 池 吉 = 回收 再 生 铅 的 新 工艺
赵振 波
( 豫光 金铅 股份 有 限公 司科 技发 展部 ,河南 济 源 44 0) 河南 5 60
摘 要 :针 对 国 内废 旧铅 酸 蓄 电 池 处理 工 艺 的缺 点 ,开 发 出与原 生铅 冶 炼相 结合 的 处理 新 工 艺 ,
ZHA0 e — Zh n b0
( nn Y g a gG l& edS etr o Ld J u nHe a 5 6 0 C ia He a u u n od L a m l yC . t. i a n 4 4 0 , hn ) e , ,y n
Ab tac :Ai nga h ee t fd me tcu e e d c d b te y te t n r c s , e eo e e sr t mi tt e d f cso o si s d la —a i at r r ame tp o e s we d v l p d an w t c oo y c mb n d wi i r e d s li r c s ,wh c ov d t e pr b e fe vr n ntl e hn l g o i e t prma y l a me t h ng p o e s ih s l e h o lms o n io me a

浅析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政策探讨

浅析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政策探讨

浅析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及政策探讨摘要目前,铅酸电池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

20世纪80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铅酸蓄电池销售市场不断扩大,使用领域扩展到汽车、电力、通讯等行业。

如果不有效回收废旧铅酸电池,就会出现甚至耗尽资源的现象。

因此,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回收方面都很重要。

以我国再生铅生产技术为基础,分析目前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现状及污染源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情况、污染控制及污染防治措施,以及目前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利用政策及监管要求。

关键词:废铅酸蓄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1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铅电池在效能、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随着铅蓄电池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铅的电池寿命结束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废铅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回收利用成为蓄电池行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了能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的,我国积极发展再生铅工业。

2中国铅蓄电池生产行业现状2008年起,国家全面开展铅污染重点整治工作,全国原有3000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经逐年淘汰关闭,减少至300余家,减少率达到85%以上。

根据2016年铅蓄电池行业的统计,40家大型铅蓄电池制造商的总产量约占整个行业产量的90%。

3废铅蓄电池回收行业现状3.1废铅蓄电池产生总量铅蓄电池主要用于备用电源、电动道路车辆和拖拉机等电池市场。

2015年,全国铅蓄电池产量约21000万千伏安时,国内消费总量约18189万千伏安时,折合重量约364万吨。

铅蓄电池平均使用寿命周期如按四年测算,即2018年转为废铅蓄电池产生量约364万吨,预计产出再生铅约240万吨,接近与2018年统计的再生铅产量225万吨;由以上方式推算,预计2019年再生铅产量约为222.5万吨。

根据2019年全国各省市废铅电池回收企业环境评估通报,截至2019年5月,全国123家回收铅企业的废铅电池项目申报产能合计1691万吨,其中超过50%的产能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江苏、江西、贵州等地。

废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报告书

废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项目报告书

目录前言 (1)1总论 (3)1.1项目概况 (3)1.2编制依据 (3)1.3评价因子与评价重点 (6)1.4采用的评价标准 (6)1.5评价工作等级与评价范围 (9)1.6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18)2现有工程 (19)2.1现有工程概况 (19)2.2现有工程主要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19)2.3现有工程项目组成 (19)2.4现有工程环评批复情况 (21)2.5现有工程污染物排放情况 (21)3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25)3.1项目概况 (25)3.2主体工程分析 (29)3.3公用工程 (46)3.4储存工程 (50)3.5非正常工况 (50)3.6污染源汇总及达标分析 (50)3.7污染源排放情况汇总 (57)3.8“三本帐”分析 (58)4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概况 (60)4.1自然环境概况 (60)4.2社会环境概况 (63)5. 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6)5.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66)5.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2)5.3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76)5.5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80)5.6小结 (82)6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86)6.1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 (86)6.2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89)6.3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107)6.4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07)6.5运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110)6.6运营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112)6.7项目对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影响分析 (114)7风险评价 (116)7.1环境风险评价等级及评价范围 (116)7.2风险识别 (117)7.3源项分析 (118)7.4最大可信事故确定 (121)7.5风险管理 (121)7.6风险评价结论 (127)8 规划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及厂址选择合理性分析 (128)8.1规划的符合性分析 (128)8.2厂址选择合理性 (130)8.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131)9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 (141)9.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 (141)9.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 (143)10清洁生产 (156)10.1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156)10.2产品指标 (156)10.3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56)10.4污染物产生指标 (158)10.5回收利用指标 (159)10.6环境管理要求 (159)10.7指标要求 (159)10.8清洁生产结论 (161)10.9清洁生产改进建议 (161)11 总量控制 (162)11.1污染物达标排放分析 (162)11.2污染物排放量 (163)11.3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164)12.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65)12.4综合评价 (167)13 公众参与 (168)13.1公众参与的要求和目的 (168)13.2公众参与的意义 (169)13.3公众参与方式 (169)13.4第一次环境信息公示 (169)13.5第二次环境信息公示 (170)13.6公众参与问卷调查 (170)14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178)14.1环境管理与监测的目的 (178)14.2环境管理 (178)14.3环境监测计划 (180)14.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 (182)14.5建设项目环保措施“三同时”工程 (184)15 结论与建议 (185)15.1评价结论 (185)15.2建议 (197)前言随着铅消费结构的变化,蓄电池的用量在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是报废蓄电池的数量也在剧增,其资源量十分庞大且在逐年增加,废旧电池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废电池无论裸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其重金属成分都会随渗液溢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日积月累,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流程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流程

废旧铅酸电池回收流程废旧铅酸电池回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保工作。

废旧铅酸电池如果不经过专业的回收处理,就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废旧铅酸电池回收的流程和相关知识。

一、废旧铅酸电池的分类铅酸电池分为蓄电池和干电池两大类。

其中,干电池主要包括碳性电池、碱性电池和锂电池等,其回收流程与铅酸电池有所不同。

本文主要介绍铅酸电池回收的流程。

二、废旧铅酸电池回收流程1.收集: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专业的机构进行收集。

收集点主要分为三类:旧电池回收点、新旧电池同时回收点和废旧电池回收点。

在收集阶段,必须将不同类别的废旧铅酸电池进行分类和处理,并在传输和搬运时尽量避免损坏电池外壳,以减少铅污染。

2.分类:废旧铅酸电池在正确分类后,将送至处理生产线。

3.处理:废旧铅酸电池的处理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分解、提取和再生。

(1)分解:在分解阶段,需要将铅酸电池中的铅芯、铅板、聚乙烯外壳等分开处理(2)提取:在提取阶段,利用化学还原法将铅芯和铅板中的铅物质分离出来。

(3)再生:再生阶段是将提取出的铅在高温环境下合成纯净的铅板或铅块。

分解、提取和再生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必须严格控制铅的回收率,以减少铅污染和资源浪费。

4.销售:处理后的废旧铅酸电池会通过邮购或上门回收方式被回收厂直接收购收回。

企业也可以选择将其出售给再生生产厂家。

三、废旧铅酸电池的危害废旧铅酸电池不经过专业处理就大量堆放在自然环境中,铅等有毒金属会逐渐渗出到土壤和地下水中,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伤害人体健康。

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各地应加强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利用的宣传和管理,确保回收体系健全,并对违规处置作出严格的监管与处罚。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调研报告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调研报告

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调研报告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置现状调研报告范文一、前言汽车、助动车、轨道交通车辆不间断电源均来自铅酸蓄电池,而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既是一个资源再生利用的节约能源问题,更是一个遏制废铅、硫酸污染环境的大事。

上海年产废铅酸蓄电池占全国总量50万吨的10%,如何处置数以万吨的废铅酸蓄电池及其中的废硫酸,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从率先建成“环境友好型城市”的要求出发,我们要更好的对废铅酸电池实行全过程的控制和循环再生利用。

近期,我们对上海废铅酸蓄电池状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及提出的相关意见,仅供参考。

二、上海废铅酸蓄电池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上海是我国汽车、电动助动车、轨道交通车辆等铅酸蓄电池耗用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截至2006年中旬,上海拥有汽车120万辆,电动自行车80万辆,每年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约250万只,计3.5万吨;未来五年预计汽车保有量将增至160万辆,电动自行车为120万辆,估计每年将产生废铅酸蓄电池300万只,总计4.2万吨。

另外,从20世纪90年代起,不间断电源产业进入高速增长期,不间断电源的技术寿命约5~7年,而目前使用寿命在5年以上的不间断电源已有相当比例进入正常的报废更新期,全市每年报废量约0.5~1万吨。

由此推算,到2010年上海产生的废铅酸蓄电池将达到5.5~6万吨。

上海对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再生利用工作历来十分重视。

市环保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早将废铅酸蓄电池列入固体危险品目录,对回收处置等环节实行许可证管理。

但是,由于地方立法的滞后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等诸多因素,长期以来上海废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利用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为了做好废铅酸蓄电池的处置工作,早在1997年经市委批准,上海飞轮有色冶炼厂就从美国和澳大利亚引进关键设备和技术,建立了年处理3.5万吨废铅酸蓄电池的无害化处置装置。

该套装置的环保除尘设备自动化程度高、除尘效率高,消除了铅烟气对环境的污染,是国内外环保方面领先的装置。

睢宁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环评公示

睢宁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环评公示

睢宁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环评公示项目背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动车、UPS电源等需求的增加使铅酸蓄电池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长时间使用后,蓄电池会出现性能下降和寿命到期等问题。

这些废旧铅酸蓄电池如果不得当处理,将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项目介绍在这一背景下,睢宁工业园区计划开展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项目,旨在规范废旧铅酸电池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本文对该项目进行环评公示,旨在公开透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规范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系统,全面实现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储存和处理,确保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

项目方案1.建设回收点网络:按照睢宁市的行政区域划分,建设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点,并设置合理的区位,以便于市民能够方便地将废旧铅酸电池送至回收点。

2.回收流程规范:建立回收流程标准,明确回收点的职责和操作规范,确保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安全回收和储存。

3.环保设施建设:在回收点设置专门的储存设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废旧铅酸蓄电池泄露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落实废旧铅酸电池的安全运输和处理措施,确保其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危害。

4.资源再利用:对回收的废旧铅酸蓄电池进行处理,将其中的有价值物质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

环评公示内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下为本次环评公示的内容: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睢宁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所在地:睢宁工业园区•项目投资额:XX万元•项目建设周期:XX年2. 环境风险评估在本次环评中,我们对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该项目在科学合理规划和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对环境的影响可降至最低。

3. 社会影响评估本次环评还对项目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评估。

评估结果显示,该项目对当地经济发展、就业创造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将产生积极作用。

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案例

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案例

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案例一、项目背景和目的废旧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的资源,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旨在有效利用这种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并实现资源再利用。

本报告对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以提供决策依据。

二、项目概述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是一项绿色环保的产业,通过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可以实现对其中的铅、铜、塑料等资源的再利用,兼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效益。

项目主要包括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拆解、分类处理、资源回收等环节。

三、市场需求废旧铅酸蓄电池的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政府对于废旧电池回收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已陆续出台。

据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的需求量仍然大于供应量,存在一定的市场缺口。

因此,开展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四、技术可行性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主要包括回收工艺和资源回收技术。

目前,国内外对于废旧铅酸蓄电池的回收利用技术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相关技术可以实现对废旧铅酸蓄电池的高效回收和资源再利用。

五、经济可行性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主要包括投资成本和盈利能力。

投资成本包括场地建设、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

根据初步估算,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的投资成本约为XXX万元。

而盈利能力则取决于回收量和废旧铅酸蓄电池中资源的回收率。

据市场调研,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项目的盈利能力较高。

预计项目投资回收期为X年,具有可观的利润空间。

六、环境可行性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符合环保法规政策,对于降低废弃电池的环境污染具有积极作用。

项目的环境风险主要来自废旧铅酸蓄电池中的有害物质处理,但通过合理的处理工艺和设施,可以有效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七、风险评估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技术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是供求关系的波动和竞争压力的增加;政策风险主要是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调整和变化;技术风险主要是技术创新和更新的压力。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处理控制技术规范doc版全文

废铅酸蓄电池污染处理控制技术规范doc版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1 适用范围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3.1 铅酸蓄电池 (2)3.2 废铅酸蓄电池 (2)3.3 电极板 (2)3.4 电解液 (3)3.5 收集 (3)3.6 运输 (3)3.7 贮存 (3)3.8 铅回收 (3)3.9 火法冶金 (3)3.10 湿法冶炼 (3)3.11 清洁生产 (3)3.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企业 (3)4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3)4.1 总体要求 (3)4.2 收集 (3)4.3 运输 (4)4.4 贮存 (4)5 铅回收企业建设及清洁生产要求 (4)5.1 一般要求 (4)5.2 铅回收企业选址要求 (5)5.3 铅回收企业设施建设要求 (5)5.4 铅回收企业清洁生产要求 (5)6.1 工艺过程污染控制要求 (5)6.2 末端污染控制要求 (7)7 运行管理要求 (7)7.1 运行基本条件 (7)7.2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 (8)7.3 人员培训 (8)7.4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 (8)7.5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 (8)7.6 监测及评估制度 (9)7.7 应急预案 (9)附录A(资料性附录)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要求 (10)附录B(资料性附录)废蓄电池再生铅回收企业环境监测要求 (10)废铅酸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废铅酸蓄电池收集, 贮存, 运输和资源再生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防治以及铅回收企业运行管理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 贮存, 运输, 处理等资源再生利用全过程的污染控制, 并可用于指导资源再生企业建厂选址,工程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污染控制管理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234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3392 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15562.2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HJ/T364 废塑料回收与再生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试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5 号)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408 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铅酸蓄电池指由电解液, 元件以及盛装它们的容器组成的, 能够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接收的电能并能在接入用电回路后释放能量的装置.3.2 废铅酸蓄电池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铅酸蓄电池.3.3 电极板指电池中的正负两极,由铅制成格栅,正极表面涂有二氧化铅,负极表面涂有多孔具有可渗透性的金属铅.通常还含有锑,砷,铋,镉,铜,钙和锡等化学物质,以及硫酸钡,碳黑和木质素等膨胀材料.3.4 电解液指电极板浸入其中的离子导体.3.5 收集指废铅蓄电池回收经营单位将分散的废铅酸蓄电池进行集中的活动.3.6 运输指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者使用专用车辆,将铅酸蓄电池送至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单位的过程.3.7 贮存指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运输,资源再生过程中和处理前临时贮存和长期贮存.3.8 铅回收指通过各种方法,技术和工艺,把铅从废铅酸蓄电池中提取出来,以便于利用.3.9 火法冶金指通过高温的方法在熔融状态将金属从中提炼出来的技术工艺.3.10 湿法冶炼指通过采用某种溶剂,在溶液中借助化学作用,将金属从中提炼出来的技术工艺.3.11 清洁生产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 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12 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企业指对废铅酸蓄电池中以铅为主的有用资源进行回收利用的企业(以下简称"铅回收企业").4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运输和贮存4.1 总体要求4.1.1 废铅酸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的单位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规定获得经营许可证. 禁止无经营许可证或者不按照经营许可证规定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贮存,利用的经营活动.4.1.2 收集, 运输, 贮存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应根据废铅酸蓄电池的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 变形,其所用材料能有效地防止渗漏,扩散,并耐酸腐蚀.装有废铅酸蓄电池的容器必须粘贴符合GB18597 中附录A 所要求的危险废物标签.4.1.3 转移废铅酸蓄电池的,应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禁止在转移过程中擅自拆解,破碎,丢弃废铅酸蓄电池.4.2 收集4.2.1从事废铅酸蓄电池收集的单位应向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进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者备案登记.4.2.2 鼓励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利用其销售渠道,推进生产者责任延伸,对废铅酸蓄电池统一集中回收,暂存后送有资质的铅回收企业进行处置.对铅酸蓄电池生产单位,其产品应有回收,再利用标志说明,以确保使用后能够采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利用或处置.4.2.3 鼓励由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及再生铅生产企业共同建立国内跨行政区域废铅酸蓄电池的回收体系,推进废铅酸蓄电池的合理收集和处理.4.2.4 收集者可在收集区域内设置再生资源社会回收亭,建设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以利于中转.4.2.5 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和运输人员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酸工作服,专用眼镜,耐酸手套等,防止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潜在影响.4.2.6 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过程应以环境无害化的方式运行,应在收集过程中采取以下防范措施,避免可能引起人身和环境危害的事故发生.(1)废铅酸蓄电池运输前,产生者应当自行或者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合理包装,防止运输过程出现泄漏.不得擅自倾倒,丢弃废铅酸蓄电池中的电解液.(2)废铅酸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其渗漏液应贮存在耐酸容器中.(3)拆装后的铅材料应包装后收集.4.2.7 收集者不应大量贮存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贮存废铅酸蓄电池量不应大于30 吨.4.3 运输4.3.1 废铅酸蓄电池公路运输车辆应按GB13392 的规定悬挂相应标志.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危险废物时,均应在集装箱外按GB190 的规定悬挂相应的危险货物标志.4.3.2 运输单位应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和对危险废物包装发生破裂,泄露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的能力.4.3.3 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应持有通行证.其上应证明废物的来源,性质,运往地点,必要时须有单位人员负责押运工作.4.3.4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运输方案及路线,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事故应急及个人防护设备, 以保证在收集, 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能有效地减少以至防止对环境的污染.4.3.5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时应采取有效的包装措施,以防止电池中有害成分的泄漏污染,不得继续将废铅酸蓄电池破碎,粉碎,以防止电池中有害成分的泄漏污染.4.3.6 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车辆驾驶员和押运人员等必须经过危险废物和应急救援方面的培训,包括防火,防泄漏以及应急联络等.4.4 贮存4.4.1 废铅酸蓄电池的贮存设施应参照GB18597 的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基于废铅酸蓄电池收集和回收的特殊性,可以分为长期贮存和暂时贮存两种方式.4.4.2 废铅酸蓄电池的长期贮存设施还应符合以下要求:(1)贮存点应防雨,必须远离其他水源和热源.(2)贮存点应有耐酸地面隔离层,以便于截留和收集废酸电解液.(3)应有足够的废水收集系统,以便溢出的溶液送到酸性电解液的处理站;(4)应只有一个入口,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应关闭此入口以避免灰尘的扩散;(5)应具有空气收集,排气系统,用以过滤空气中的含铅灰尘和更新空气;(6)应设有适当的防火装置.(7)作为危险品贮存点,必须设立警示标志,只允许专门人员进入贮存设施.(8)应设立负压排气系统.4.4.3 废铅酸蓄电池的暂时贮存设施可以以销售单位库房作为暂存库,但暂存库的设计应符合上述安全防护要求,并防止电解液泄漏,严格控制环境污染.禁止将废铅酸蓄电池堆放在露天场地,避免废蓄电池遭受雨淋水浸.4.4.4 应避免贮存大量的废铅酸蓄电池或贮存时间过长, 贮存点应有足够的空间, 暂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0 天,长期贮存时间最长不得超过 1 年.5 铅回收企业建设及清洁生产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应经过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并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风险评价.5.1.2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工程规模的确定和详细技术路线的选择,应根据服务区域废铅酸蓄电池的产生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总体规划,技术的先进合理性等合理确定.并应保证现有再生铅的生产规模大于1 万吨铅/年,改扩建企业再生铅的生产规模大于2万吨铅/年,新建企业生产规模应大于5 万吨铅/年.5.1.3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利用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做到运行稳定,维修方便,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安全卫生.5.2 铅回收企业选址要求5.2.1 厂址选择应符合当地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环保规划,符合当地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的要求.5.2.2 铅回收企业不得建设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和GB3095 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Ⅰ类功能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5.2.3 厂址选择还应符合以下条件:(1)厂址应满足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气象条件,不应选在地震断层,滑坡,泥石流,沼泽,流砂,采矿隐落区以及居民区上风向地区.(2)选址应综合考虑交通,运输距离,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等因素,并应进行公众调查.(3)厂址不应受洪水,潮水或内涝的威胁,或有可靠的防洪,排涝措施.(4)厂址附近应有满足生产,生活的供水水源.(5)厂址附近应保障电力供应.5.3 铅回收企业设施建设要求5.3.1 铅回收企业设施应包括预处理系统,铅冶炼系统,环境保护设施以及相应配套工程和生产管理等设施.5.3.2 铅回收企业出入口,暂时贮存设施,处置场所等,应按GB15562.2的要求设置警示标志.5.3.3 应在法定边界设置隔离围护结构,防止无关人员和家禽,宠物进入.5.3.4 废铅酸蓄电池贮存库房,车间应采用全封闭,微负压设计,室内换出的空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5.3.5 现有铅回收企业铅回收率应大于95%,新建铅回收企业铅回收率应大于97%.5.3.6 再生铅工艺过程应采用密闭的熔炼设备或湿法冶金工艺设备,并在负压条件下生产, 防止废气逸出.5.3.7 应具有完整废水,废气的净化设施,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确保废水,废气达标排放.5.3.8 再生铅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污泥应配备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处置设施, 以确保其得到妥善,安全处置.5.4 铅回收企业清洁生产要求5.4.1 新建铅回收企业应严格执行清洁生产工艺, 严格按照国家清洁生产相关法规, 标准和技术规范等管理性文件所确定的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进行建设和生产.现有企业应限期达到清洁生产要求,逐步淘汰工艺技术落后,能耗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工艺和设备.5.4.2 铅回收企业应积极推进工艺, 技术和设备更新改造, 积极推进更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6 污染控制要求6.1 工艺过程污染控制要求6.1.1 预处理6.1.1.1 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再生应先经过预处理后,再采用冶金的方法处理电极板填料等含铅物料.6.1.1.2 废铅酸蓄电池的预处理一般包括机械打孔, 破碎, 分离等, 其过程应符合以下要求:(1)废铅酸蓄电池的机械打孔应采取妥善措施避免二次污染产生.(2)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工艺应保证电池中的铅板,连接器,塑料盒和酸性电解液等成分在后续步骤中易被分离.(3)破碎后的铅的氧化物和硫酸盐可通过筛分,水力分选,过滤等方式使其从其他的原料中分离出来.(4)应对废塑料进行清洗,并应清洗至无污染,基本不含铅后方可进一步回收利用.(5)预处理过程应积极推进采用自动破碎分选设备进行.6.1.1.3 废铅酸蓄电池预处理过程应在封闭式的构筑物中进行,对于新建 5 万吨/年的再生铅企业,应采取封闭式预处理措施;对于现有企业,应做到车间局部抽风,保证车间环境清洁.不得对废铅酸蓄电池进行人工破碎和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破碎作业.6.1.1.4 在回收拆解过程中应将塑料,铅电极板,含铅物料,废酸液分别回收,处理.对于隔板,废硫酸电解液等废物应分类计量且对各自的去向有明确的记录.6.1.1.5 废铅酸蓄电池中的废酸液应收集处理,不得将其排入下水道或排入环境中.6.1.2 铅回收6.1.2.1 经预处理后的含有金属铅,铅的氧化物,铅的硫酸盐以及其他金属如钙,铜,银,锑,砷及锡等物质的电池碎片可采取火法冶金法或湿法冶金法把金属铅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6.1.2.2 铅回收过程应采用技术装备先进,设备产能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环境保护好的先进工艺,不得采用设备单产能低,处理能力小,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能耗高的落后工艺.6.1.2.3 火法冶金法(1)火法冶金法一般包括两种方式,即一种是先预脱硫后高温冶炼还原铅;另一种方法为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同时进行硫的回收处理工艺.(2)预脱硫过程可通过与碳酸铵或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或三氧化二铁和碳酸钙混合物等反应来脱硫,脱硫产生的硫酸钠溶液可进一步纯化生产高纯度的盐.(3)利用直接熔炼还原回收铅,其冶炼过程应对含二氧化硫烟气进行收集制酸,其尾气应经净化处理后实现达标排放.(4)火法冶金可采用回转窑,鼓风炉,电炉,旋转窑,反射炉(不含直接燃煤的反射炉) 等.应严格控制熔炼介质和还原介质的加入数量, 以保证去除电池碎片中所有的硫和其他杂质以及还原所有的铅氧化物.(5)利用火法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其冶炼过程应在密闭负压条件下进行,以免有害气体和粉尘逸出,收集的气体应进行净化处理,达标后排放.6.1.2.4 湿式冶金法(1)湿法冶金一般包括两种工艺方法, 一种是预脱硫-电解沉积工艺, 另一种是固相电还原铅工艺.(2)预脱硫-电解沉积工艺浸出前应采用(NH4)2CO3或碱金属碳酸盐等脱硫剂, 把铅膏中的硫酸铅脱硫和二氧化铅还原, 转化为易溶于H2SiF6 或HBF4 的铅化合物; 脱硫料可采用硅氟酸或硼氟酸电解液浸出得到电解液,电解液应进行电解沉积进而得到产品电铅,贫电解液返回浸出,然后将脱硫液蒸发回收副产品.(3)固相电解还原铅工艺可采用NaOH 作为电解液,采用不锈钢板作为阴,阳电极板,但阴极板两面附设不锈钢隔板.经过NaOH 浆化的铅膏填装于阴极板两面的框架中,电解时铅膏中的固相铅化物质从阴极表面获得电子而直接还原为金属铅.(4)湿式冶金过程中应将铅的结晶状或者海绵状的电解沉积物收集起来后,压成纯度高的铅饼,然后送到炉中浇铸成锭.(5)利用湿式冶金工艺进行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其工艺过程应在封闭式构筑物内进行,排出气体须进行除湿净化,达标后排放.6.2 末端污染控制要求6.2.1 大气污染控制(1)对于铅回收企业的所有工序排放出来的粉尘,应经过收集和处理后排放.(2)对于粉尘,可根据污染治理程度的要求,采用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旋风除尘器,陶瓷过滤器或湿式除尘器.收集好的粉尘可以直接返回铅回收生产系统.(3)对于SO2,其消除可采用干式,半干式,半湿和湿式等方法.采用先进成熟的脱硫技术和设备进行.(4)铅回收企业的废气排放应按照GB16297,GB9078 的排放限值执行.6.2.2 酸性电解液和溢出液污染控制(1)若采用中和处理,应达到中和渣无害化.(2)铅回收企业应有污水处理站,用以处理流出回收厂的污水,雨水,废铅酸蓄电池仓库储存时的溢出液等.未经处理的电解液不得直接排放.再生厂排放废水应当满足GB8978 和其他相应标准的要求.6.2.3 残渣污染控制(1)铅回收企业产生的冶炼残渣,废气净化灰渣,废水处理污泥,分选残余物应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可送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进行处置.(2)禁止将资源再生过程中产生的残渣等危险废物任意堆放或填埋.6.2.4 噪声污染控制(1)主要噪声设备,如破碎机,泵,风机等应采取基础减震和消声及隔声措施.(2)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 要求.6.2.5 废铅酸蓄电池的资源再生装置应设置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控制系统外,还应配置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置.6.2.6 无组织排放污染控制(1)废铅酸蓄电池的收集和运输过程中废铅酸电池有电解液渗漏的,其渗漏液应及时进行回收,采用烧碱,生石灰等碱性物质进行中和,中和后的物质进行集中回收,避免造成周围环境的污染.(2)在工艺设计,工程设计时,尽量避免造成无组织排放现象的出现.如物流运输尽量采用负压密封管道输送; 生产车间实行密闭微负压设计, 其产生的废气经过分支管道集中到总管道,最终进行净化,吸收,达标排放.(3)废铅酸蓄电池暂存库,贮存库应处于微负压状态,其产生硫酸雾,粉尘应进行集中净化回收处理,达标后排放.(4)废铅酸蓄电池破碎分选车间处于微负压状态,其中的硫酸雾和粉尘在出气口经过集中净化,回收后达标排放.(5)废铅蓄电池外壳应经过彻底清洗后,满足环保标准HJ/T364 的要求后方准再生使用.(6)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环保检查,发现无组织排放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无组织排放.(7)在无组织排放现场,采取应急措施,把有害排放物纳入有组织排放系统.7 运行管理要求7.1 运行基本条件7.1.1 铅回收企业应按照《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获得许可证后方可运营;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不得从事有关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处置活动.7.1.2 应具有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相应数量的操作人员.7.1.3 具有完备的保障废铅酸蓄电池安全回收处置的规章制度和劳动保护措施.7.1.4 具有保证铅回收企业正常运行的周转资金和辅助原料.7.1.5 具备主要污染物监测能力和监测设备.7.1.6 具备再生铅产品质量监测能力和设备.7.2 机构设置与劳动定员7.2.1 铅回收企业运营机构设置应以精干高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有利于生产经营为原则, 做到分工合理,职责分明.7.2.2 铅回收企业劳动定员可分为生产人员,辅助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劳动定员应按岗定人的原则, 根据项目的工艺特点,技术水平,自动控制水平,投资体制,当地社会化服务水平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合理确定.7.3 人员培训7.3.1 铅回收企业应对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应急处理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7.3.2 培训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一般要求①熟悉有关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管理的法律和规章制度;②了解废铅酸蓄电池铅回收过程危险性方面的知识;③明确铅回收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④熟悉铅回收企业运作的工艺流程;⑤掌握劳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使用的知识和个人卫生措施;⑥熟悉处理泄漏和其他事故的应急操作程序.(2)资源再生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还应包括:①在不同岗位的人员应懂得如何使用以及学会如何分辨在回收厂不同岗位的员工的劳动保护装备的差别;②处置设备的正常运行,包括设备的启动和关闭;③控制,报警和指示系统的运行和检查,以及必要时的纠正操作;④铅回收过程产生的排放物应达到的排放标准;⑤设备运行故障的检查和排除;⑥事故或紧急情况下人工操作和事故处理;⑦设备日常和定期维护;⑧设备运行及维护记录,以及泄漏事故和其他事件的记录及报告;⑨技术人员应掌握铅回收利用相关理论知识和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7.4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7.4.1 废铅酸蓄电池接收应严格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7.4.2 铅回收企业有责任协助运输单位对废铅酸蓄电池包装发生破裂,泄漏或其他事故进行处理.7.4.3 现场交接时应认真核对废铅酸蓄电池的数量,种类等,并确认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是否相符.7.4.4 铅回收企业应对接收的废物及时登记.7.5 交接班及运行登记制度7.5.1 为保证铅回收企业生产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应建立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内容包括:(1)生产设施,设备,工具及生产辅助材料的交接;(2)运行记录的交接;(3)上下班交接人员应在现场进行实物交接;(4)运行记录交接前,交接班人员应共同巡视现场;(5)交接班程序未能顺利完成时,应及时向生产管理负责人报告;(6)交接班人员应对实物及运行记录核实确定后签字确认.7.5.2 铅回收企业应建立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薄,详细记载每日收集,贮存,利用或处置废铅酸蓄电池的类别,数量,有无事故或其他异常情况等,并按照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有关规定,保管需存档的转移联单.危险废物经营情况记录薄与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同期保存.7.5.3 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应依据这些准确信息建立数据库,为管理和处置废铅酸蓄电池提供可靠的依据.7.5.4 再生铅回收企业生产设施运行状况,设施维护和回收处置生产活动等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记录;(2)废铅酸蓄电池接收登记记录;(3)废铅酸蓄电池进厂运输车车牌号,来源,重量,进场时间,离场时间等记录;(4)生产设施运行工艺控制参数记录;(5)生产设施维修情况记录;(6)环境监测数据的记录;(7)生产事故及处置情况记录.7.6 监测及评估制度7.6.1 主要监测对象(1)废水:应对经废水处理站处理的出水进行监测,监测指标至少包括pH,含硫量(以SO4 计)和有代表性的重金属物质(如Pb,Cd,Hg 等) .(2)大气:应对污染物净化设施排放口进行监测.新建厂应安装连续监测设备,对粉尘(Pb) ,硫酸雾等进行在线监测,应对铅回收企业周围进行环境监测.(3)土壤和植物:应定期对厂内及厂区周边的土壤和植物进行监测.(4)地下水:应按照GB14848 定期对厂内及厂区周边的地下水质量进行监测.(5)无组织排放: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无组织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监测.(6)健康检查:对所有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过程主要污染物排放监测以及再生厂环境监测要求见附录A 和附录B.7.6.2 应定期对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必要时应采取改进措施.7.6.3 应定期对铅回收企业的设施,设备运行及安全状况进行检测和评估,消除安全隐患.7.6.4 应定期对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生产程序及人员操作进行安全评估,必要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7.7 应急预案7.7.1 铅回收企业应建立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可按照《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编制应急预案指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 年第48 号)的要求制定,并定期进行演练.7.7.2 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废铅酸蓄电池收集过程中的贮存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2)废铅酸蓄电池贮存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3)废铅酸蓄电池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时的应急预案;(4)废铅酸蓄电池资源再生设施,设备发生故障,事故时的应急预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00万吨废旧铅酸电池回收再生利用项目
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总论
项目名称:100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再生项目
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废旧铅酸蓄电池是一种危险废物,如将其随意抛置,其所分解出的重金属和有毒废液会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极度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集中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集中提炼成再生铅,循环利用,是解决其污染的根本出路。

铅酸蓄电池是世界上各类电池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电池,它所消耗的铅占全球总耗铅量的82%。

但世界已探明的铅储量为亿吨,而每年的开采量为577万吨,由此推算全球铅矿的可开采年限仅为22年。

因此为了确保铅矿资源开采年限的延续,回收废旧铅酸电池实现铅资源的再生和循环使用是一个必然之举。

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左右,生产能耗仅为原生铅的%%,每生产1吨再生铅,可节约1360千克标煤,减排固废吨,节水208吨,减排二氧化硫吨。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再生铅的生产,将其所隶属的资源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程列入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2003年10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科学技术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废电池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环
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3]163号),明确规定:废铅酸蓄电池应当进行回收利用,禁止用其它办法进行处置;鼓励集中回收处理废铅酸蓄电池;电池制造商应当承担回收废充电电池的责任。

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3月6日颁发的《铅锌行业准入条件》中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支持铅锌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提高铅再生回收企业的技术和环保水平,走规模化、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

因此,我们决定实施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处理、循环利用项目。

项目投资概况
(1)项目拟建地点:
(2)项目建设规模:年处理废旧铅酸电池100万吨。

(3)项目投资估算:总投资:亿元。

其中:土建项目建设投资亿元,设备投资元,设备安装亿元,工位器具费亿元,土地使用费亿元,开办费亿元,预备费亿元,铺底流动资金亿元。

二、建设方案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年处理量为100万吨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回收生产线、生产车间、办公楼、动力、环保及其他配套生产生活设施。

产能规模
生产规模:年处理回收废旧铅酸蓄电池100万吨
产品方案:
(1)主导产品
Pb-Sb(Ca)合金30万吨/年
铅:30万吨/年
(2)副产品
再生颗粒塑料15万吨/年
硫酸锌6万吨/年(根据废旧铅酸蓄电池废液待定)
石膏万吨/年
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概述
本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废旧铅酸蓄电池处理工艺,其技术核心是:含铅物料的碱性转化沉淀脱硫预处理,使入炉物料为无害物料,在密闭的短窑中进行热风熔炼,工艺简洁,效率高,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

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可以相互转化循环使用,做到工业“三废”的达标排放。

通过本工艺的两转两吸的尾气吸收转化工序可使废气中的SO2小于180mg/m3,尾气含尘50 mg/m3。

工艺流程
废旧铅酸蓄电池分类工艺流程图一
含铅物料分级转化工艺流程图二
密闭短窑热风熔炼工艺流程三
Pb-Sb和Sb-Ca合金配制工艺流程图四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五
设备选型
本项工程所选设备主要为国内先进的废旧铅酸电池处理设备、环保设备,具有节能、高效、环保、易于操作的特点。

生产设备明细表
土建方案
建筑投资明细表
建设进度
建设工期:本项目建设期为24个月。

进度安排(如下表所示):
1 项目立项:3个月
2 初步设计及审批、施工图设计及审查:1个月
4 施工及设备招标:1个月
5 土建施工:15个月
6 设备采购及安装:4个月(与土建工程重复2个月)
7 设备调试及试产1个月
8 竣工验收1个月
三、环境保护
工程环境概况
根据对该项目所要求的环境评价大纲作计和技术措施分析,企业排污情况为:
①废气:工程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烟气量134Mm3/a,烟尘量a,a。

②废水:工程排水量30m3/d为生活排水30m3/d,生产排水0m3,循环使用。

③废渣:本着提高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的精神,对短窑生产的窑渣和污水治理产生的废渣经过浮选富集后,均送往水泥厂生产水泥。

④噪声:工程中的噪声源主要是各风机产生的噪音,其声级都在
90dBA左右。

对于各类风机都建立专门的隔音机房和安装消音器,来消除和降低噪音,使其声级降到60dB以下。

工程项目主要污染源及环保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本工程的污染源就是密闭短窑生产中产生的SO2、SO3和Pb。

降低的措施就是加强原料入炉前的脱硫的预处理工艺,使入炉料含S2%,同时加强尾气的吸收转化工艺,严各控制尾气排放达标;Pb的粉尘控制就是完善脉冲收尘系统的密闭工作,减少尾气总量,降低漏风率,提高收尘效率,降低尾气含尘量。

(2)短窑放铅口和熔铅锅的扬尘点安装收尘罩,进行收尘系统。

(3)无组织排放含S物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是:废旧铅酸蓄电池裂解和铅膏碱性沉淀转化工序过程中散落的废酸液。

环评建议整个车间采用沥青防腐地面,定时清洗并集中收集处理。

粉尘无组织排放源主要是收尘系统尘料转运过程和上料系统的粉尘飞扬,环评建议采用撒水润湿物料,以减少粉尘的飞扬。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本项目生产中产生的废水,采用相互循环转化重复利用,整个项目污水零排放。

四、节能
节水措施
本项目设计时,充分考虑节水措施,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工艺设计中采用如下措施:根据工艺选择能够相互转化重复再生利
用的转化剂“Na2CO3”,用铅膏转化液治理工艺中生成的NaOH碱液吸收尾气和返回用于铅膏转化,尾气吸收转化液用CaOH2中和后生成的含NaOH废液返回。

吸收塔做吸收剂使用,作到废水循环利用,不排放。

废水循环利用流程如下:
Na2CO3和H2O PbSO4转化含Na2SO4液 CaOH2中和含NaOH 液尾气吸收返回利用NaOH液
节电措施本工程在设计是充分考虑节电措施,工业用主变压器采用节能型,所有厂区和车间照明均采用节能型光源。

节燃措施
本工程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节约燃料的措施,密闭短窑采用热风熔炼,职工洗澡热水和取暖用气均由密闭短窑高温烟气余热产生。

五、投资估算、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亿元。

其中:土建项目建设投资:8040万元,机械设备投资56199万元,设备安装2646万元,工位器具费800万元,其他工程费3798万元(含土地使用费3000万元),预备费用3597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980万元。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亿元,企业法人单位自筹6亿元,,银行贷款亿元。

六、效益分析
销售收入
成本估算
利润和税收估算
效益分析
1、正常投资利润率=95000=113%
正常投资利税率=(+)/95000=134%
2、投资回收期年(含建设期2年)。

社会效益分析
(1)本项目充分地利用废旧铅酸电池生产再生铅,可为社会减少原生铅矿石的开采量,延长其开采期限,有效地节约了有限而宝贵的天然资源。

(2)本项目可有效地节约能源。

生产再生铅从铅废料中直接回收,不需要像生产原生铅那样经过采矿、选矿等工序,生产成本较低,再生铅能耗仅为原生铅的36%,再生铅生产成本比原生铅低38%。

(3)本项目有利于环境保护。

铅是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金属,各种铅废料若不加以合理回收,都将成为环境的污染源,尤其是废铅酸蓄电池,只有充分回收利用,才能避免其中的铅和硫酸污染环境。

(4)本项目可为解决当地生产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步伐。

总之,本项目能使铅金属进入生产-消费-再生的良性循环,在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可高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是一个切实可行、有益社会的好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