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

合集下载

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共25页

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共25页
睡眠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第四章 睡眠与觉醒PPT课件

第四章 睡眠与觉醒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48
一、睡眠障碍
1、失眠症 2、发作性嗜睡病 3、睡眠异常现象
可编辑课件PPT
49
失眠症
诊断失眠的主要标准是:入睡困难,睡 眠过程中睡眠时间短,觉醒次数多并且多梦。
失眠者的REM睡眠期缩短,SWS睡眠期 较长,4期提前结束。
失眠者生理性警觉水平提高,睡眠过程 中心率、体温都较睡眠良好者高。失眠2- 3日后,记忆思维能力下降、易怒等。
可编辑课件PPT
45
睡眠-觉醒关系失调
睡眠是临床上衡量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标之一。
可编辑课件PPT
46
良好睡眠的标准
1、 入睡顺利 2、整个睡眠过程中从不觉醒; 3、觉醒后有清爽舒服的感觉。
可编辑课件PPT
47
睡眠不良
1、 入睡困难 2、睡眠过程中至少觉醒一次; 3、清醒后仍有疲怠不快、头脑昏沉的感觉。
睡眠的时间随年龄、个体和工作情况而 不同: 新生儿(16h/d) >儿童(9~ 12h/d) 、青年人>成年人(6~9h/d)> 老年(5~7h/d)。
异相睡眠约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新生 儿1/2,成年人1/4,老年人1/5。
每天睡眠的次数:新生儿5~6次,儿童 1~2,老年人3~5。
可编辑课件PPT
开始为睡眠的潜伏期,接着进入慢波睡眠状 态,由第一期依次进入到第四期并持续一段时间。 然后在入睡60-90分钟后进入第一次REM睡眠; 再进入下一个慢波睡眠。整晚约4各SWS-REM 周期,每个周期持续约2小时,后期的REM睡眠 依次延长。
觉醒-1-2-3-4-3-2-REM-2-3- 4-3-2-REM-2-3-2-REM-2-REM-2。
组胺能神经元活动在觉醒期间高,在慢波 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低。

19-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文档资料

19-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文档资料

④唤醒阈低,且主诉做梦 ③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者少。
④唤醒阈高,且主诉做梦
者多。
第二节 睡眠时相和周期
睡眠过程中,脑反复循环于非REM睡眠相 和REM睡眠相两种状态。非REM睡眠时 间占睡眠总时间的75%左右,REM睡眠占 睡眠总时间的25%。
健康成年人的典型睡眠过程:
第三节 睡眠与觉醒的机制
在REM睡眠期为何四肢不能运动?
四、促睡因子
胞壁酰二肽 白介素-1
第四节 快速眼动睡眠和梦
梦多数发生在REM睡眠期间,对梦的解释 极大地依赖于对REM睡眠的研究。
睡眠剥夺实验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
“激活-合成”假说
名词解释: 精神分裂症
作业
快速眼动睡眠
简答:
试述Klüver-Bucy综合征的特点
睡眠的机制: 睡眠不是脑活动的简单抑制,而是一
个主动过程。目前认为脑干尾端存在能引 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其上行通 路(上行抑制系统)作用于大脑皮层,与 脑干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 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调制系统工作的几条基本原则:
一、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与觉醒
损毁动物脑干网状结构导致类似于非REM睡 眠的状态,提示这一部位的神经元活动是保 持觉醒所必需的
第一节 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人正常的一天包括两种状态:觉醒和 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一、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
P409
非REM睡眠的特征可表述为“休闲的大脑, 可动的躯体”
二、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
P409
REM睡眠的特征可表述为“活跃的大脑,瘫 痪的躯体”
19-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文档资料

睡眠与觉醒(神经生物学)

睡眠与觉醒(神经生物学)


睡眠稳态调节
促睡眠物质积累:

生长激素:增加NREM 细胞因子:IL-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增加NREM 促眠因子:

促眠毒素(hypnotoxin):从剥夺睡眠150-293h的狗脑 积液中提取的一种内源性促眠因子 S因子(s factor):从剥夺睡眠的山羊脑积液中提取 的一种内源性促眠因子,注入大鼠,大鼠入眠 δ促眠肽(δ sleep inducing peptide): 从刺激家 兔丘脑髓板内核群而致眠的家兔静脉血中提取,可促 进NREM睡眠并使脑电图出现δ波
非快眼动睡眠和快眼动睡眠生理表现比较
非快眼动睡眠 心率规则,血压平稳 呼吸频率慢而有规律 呼吸道阻力增加 血液中CO2分压增加 快眼动睡眠 心率不平稳 呼吸频率不平稳 -
体温和脑温降低
主动体温调节功能消失,脑温 升高
脑组织血流量、氧耗量、葡萄糖耗量降 脑组织血流量、氧耗量、葡萄 低 糖耗量增加 性激素分泌高峰,生长激素分泌增加 肢体远端的肌肉和面部肌肉短 暂抽动,肌张力消失 -
睡眠稳态调节
促睡眠物质积累: 前列腺素D2(PGD2):

是目前已知的重要内源性促眠物资 由前列腺素H2在前列腺素D合成酶的作用下 形成,抑制前列腺素D合成酶可以导致睡眠 减少

PGD2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呈日节律变化,与 睡眠-觉醒周期一致,并可以随剥夺睡眠的 时间延长而增高 PGD2可以通过影响腺苷的释放而促进睡眠
眼动电图:
1. 非快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Non-REM)
睡眠一期(stage 睡眠二期(stage 睡眠三期(stage 睡眠四期(stage 1) 2) 3) 4)

睡眠与觉醒脑机制

睡眠与觉醒脑机制
演讲人
睡眠与觉醒脑机制
目录
01. 睡眠与觉醒的生理机制 02. 睡眠与觉醒的神经机制 03. 睡眠与觉醒的基因机制
睡眠与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 快速眼动睡眠两个阶段
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浅睡眠和深睡 眠,其中深睡眠是恢复精力的主要阶 段
快速眼动睡眠:大脑活动与清醒时 相似,有助于记忆巩固和情绪调节
睡眠调节:主要由大脑中的睡眠中枢 和觉醒中枢控制,受多种因素影响, 如光照、温度、饮食等。
觉醒的生理过程
01
01
觉醒过程:从睡眠状态逐渐过 渡到清醒状态
02
02
觉醒信号:大脑接收到觉醒信 号,如光线、声音等
03
03
觉醒反应:大脑开始活跃,神 经活动增强,肌肉紧张度增加
04
04
觉醒后反应:身体逐渐适应清 醒状态,开始正常活动
睡眠与觉醒的神经递质
01
神经递质:如 乙酰胆碱、去 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等
02
作用:调节睡 眠与觉醒状态
03
睡眠阶段:不 同阶段有不同 的神经递质参

04
觉醒阶段:神 经递质参与觉 醒和警觉状态
睡眠与觉醒的神经调控
神经递质:如褪黑素、 5-羟色胺等,调节睡 眠与觉醒
睡眠周期:如快速眼 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 睡眠,交替进行
睡眠与觉醒的神经机 制
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网络
01
神经递质:如GABA、谷氨酸等,在睡
眠与觉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2
神经环路:如REM睡眠、非REM睡眠
等,不同睡眠阶段有不同的神经环路
03
神经细胞:如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
在睡眠与觉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4
神经调节:如昼夜节律、睡眠压力等,

睡眠与觉醒PPT课件

睡眠与觉醒PPT课件

乙酰胆碱
脑内存在两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一组位 于脑桥内,一组位于基底前脑内。当两组 乙酰胆碱能神经元被刺激时,会产生激活 和皮层的去同步化。
位于基底前脑的一组乙酰胆碱能神经元是 脑桥北侧与大脑皮层通路之间必不可少的 一部分。
去甲肾上腺素
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能够调和儿茶酚胺激动剂从 而引发唤醒和失眠。
VLPA从其抑制的大脑区域(如:结节乳头核、中缝核 和蓝斑)接收抑制输入,为睡眠和觉醒奠定基础VLPA 与其抑制的大脑区域相互抑制,具有触发器电回路的 特征。
But 触发器不稳定,无意识的开或者关。如果没有有趣的事 情发生,他们很难维持觉醒状态,如果觉醒超过一段时间, 他们继续睡觉就会出现麻烦。
第二阶段(浅睡期)
少量δ波,梭形波(σ),K 复合波 (δ+睡眠梭形波, 在后或在上)。
第三阶段(中度睡眠)
高振幅δ波(75μv),1.52Hz,不少于20%。
第四阶段(深度睡眠)
连续高振幅δ波,多于50%。
慢波睡眠
快波睡眠
快波睡眠时常伴随出现眼球快速运 动,故也称为快速眼动(rapid eye movement,REM)睡眠,而慢波睡眠 也称为非快速眼动( NREM)睡眠。
一、两种睡眠时相
睡眠过程具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 脑电波呈同步化慢波时相,称为慢波睡眠 (slow wave sleep,SWS);另一种脑电波 呈去同步化快波时相,称为快波睡眠(fast wave sleep,FWS),也称异相睡眠 。
第一阶(入睡期)
从觉醒到脑电出现睡眠梭形 波的阶段。此时α波逐渐减 少,脑电波趋向平坦化,低 振幅的θ波β波不规则地混 在一起。
蓝斑位于脑桥背侧,蓝斑内神经元能引起唤醒, 可以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至新皮层、海马、丘脑、 小脑皮质、脑桥和延髓。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

增高
快、协调 鲜明的梦,有组织的 低 放电频率增加,紧张性活动 降低
盲人做梦吗?
古人云:“盲人无梦,愚夫寡梦”。 天生盲者的梦境缺乏影像和场景,
但有声音触觉和情绪的经验。 后天盲者睡眠时眼球运动的次数养 活,并与失明的时间呈负相关。 提示梦境的内容特别显示其所依赖 的感觉。
眼球的运动与资讯的撷取有关
纹状体 黑质ຫໍສະໝຸດ 帕金森症患者,特别是老 年患者整天处于困倦状态
(—)
震颤麻痹 (Parkinson病) 舞蹈病 亨廷顿
去甲基肾上腺素(NE):1970年Petijean
电刺激中脑蓝斑核头部或背侧NE系统上行 纤维,引起脑电觉醒。 破坏该部位后,动物脑电的快波明显减少, 出现类似睡眠样的同步化慢波,但行为上 可以行走,不表现为睡眠。可唤醒,刺激 停止,脑电觉醒也停止。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统的ACh起持续作用, 中脑蓝斑的NE系统起暂时的作用,即时相 性作用。 中脑蓝斑NE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系 统和皮质内的ACh系统与脑电觉醒的维持 有关,行为觉醒状态的维持与中脑黑质纹状体的DA系统功能的关。 Orexin


( 三 ) 睡 眠 过 程 中 运 动 神 经 元 的 变 化
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
前庭核 小脑前叶 两侧部 脑干网状 网 狀 运动⊕ 梭内肌 收缩 结构易化区 脊髓束 神经元 肌梭敏 感性↑ 脑干网状 网 狀 运动㈠ 结构抑制区 脊髓束 神经元 肌梭敏 感性↓ 肌紧张↑ 肌活动↑
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
睡眠生理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
觉醒和睡眠的基本机制
觉醒的基本机制 1. 觉醒状态的维持 2. 与觉醒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 睡眠的基本机制 1. 对睡眠的认识阶段 2. 与睡眠有关的中枢神经递质 3. 睡眠期中枢对运动神经元的调控

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

睡眠与觉醒的脑机制..

异相睡眠的特点
肌肉呈完全松弛状态,甚至肌肉电活动完全消失 睡眠深度比慢波四期更深,体温仍较低,对外部 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难以将睡眠者从此 期立即唤醒
脑电活动为极不规律的低幅快波,类似清醒期和 慢波睡眠一期的脑电变化。脑的温度、脑血流量、 脑耗氧量迅速增加 呼吸心率也时而突然加快,甚至一些支气管哮喘 病在此期睡眠中可突然发作哮喘;心脏病人也可 能发作心绞痛

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声称正在做 梦,尚可陈述梦境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以视觉 变幻为主
眼球快 速运动
出现眼球快速运动,约每分钟60次左右。眼电现 象显著加强,在桥脑、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层中 可记录到周期性的高幅放电现象,称之为PGO波
(二)成人的睡眠-觉醒周期:
(二)成人的睡眠-觉醒周期:
已经睡熟,但尚 易叫醒
4期 50%以上为高幅 (深睡期) δ波
不但睡熟还难以 叫醒
梦魇或恶梦惊醒者多发生在慢 波睡眠第4期。梦醒后只能陈 述恐惧感,被追捕或掉入深渊 等危险境界,不能陈述梦境的 全部故事情节。
指标
肌张力 心率 呼吸 体温 脑温
慢波睡眠的特点
颈部肌肉和四肢肌肉张力逐渐降低, 心率和呼吸逐渐变慢,体温、脑温降 低,闭眼、缩瞳,脑血流量较清醒安 静时为多
猝倒:
发作时全身肌肉张力突 然消失,病人摔倒好像是 从清醒状态突然进入异相 睡眠阶段,持续几秒钟至 几分钟。 猝倒不同于发作性睡 病,一般不会自发地发作。 情绪波动是最常见的诱发 因素,生气、大笑或紧张 地完成某一动作如试图抓 住从身边飞过的物体等均 可引起猝倒。
异相睡眠中的常见障碍
入眠前幻觉:
内分泌 活动
脑下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 皮质激素以及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皮 质激素在慢波睡眠中比在白天清醒时 增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REM睡眠的特征可表述为“休闲的大脑, 可动的躯体”
二、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

P409

REM睡眠的特征可表述为“活跃的大脑,瘫 痪的躯体”
睡眠的两种时相
非REM
兴奋部位 相关递质 脑干中缝核 5-HT
REM
脑干中缝核尾端-蓝斑中、后部 5-HT、NE、ACh
睡眠特点 ①脑电波为高振幅快波; ①脑电波为低振幅快波; ②感觉、呼吸、Bp、心率、 ②感觉和肌紧张,阵发性 代谢率↓,肌紧张减退; 呼吸不规则和肢体抽动, ③不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骨骼肌张力丧失; ④唤醒阈低,且主诉做梦 ③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者少。 ④唤醒阈高,且主诉做梦 者多。
第二节 睡眠时相和周期

睡眠过程中,脑反复循环于非REM睡眠相 和REM睡眠相两种状态。非REM睡眠时 间占睡眠总时间的75%左右,REM睡眠占 睡眠总时间的25%。

健康成年人的典型睡眠过程:
第三节 睡眠与觉醒的机制
睡眠的机制: 睡眠不是脑活动的简单抑制,而是一 个主动过程。目前认为脑干尾端存在能引 起睡眠和脑电波同步化的中枢,其上行通 路(上行抑制系统)作用于大脑皮层,与 脑干上行激动系统的作用相对抗,从而调 节睡眠与觉醒的相互转化。

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 度过,其中四分之一的睡眠时间处于活跃 做梦状态。
睡眠功能的理论: 恢复理论 适应理论



第一节 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人正常的一天包括两种状态:觉醒和
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REM)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一、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特征

P409
第四节 快速眼动睡眠和梦

梦多数发生在REM睡眠期间,对梦的解释 极大地依赖于对REM睡眠的研究。
睡眠剥夺实验 弗洛伊德关于梦的理论



“激活-合成”假说
作业
名词解释: 精神分裂症

快速眼动睡眠
简答:

试述Klü ver-Bucy综合征的特点
三、快速眼动睡眠

REM睡眠的神经控制来自脑干深部,特别是 位于脑桥的弥散性调制系统。 蓝斑的NE能系统和中缝核群的5-HT能系统的 神经元放电频率随着REM睡眠几乎降为零; 而脑桥Ach能系统的神经元放电频率则急剧上 升。 在REM睡眠期为何四肢不能运动?


四、促睡因子

胞壁酰二肽

白介素-1

调制系统工作的几条基本原则:
一、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与觉醒

损毁动物脑干网状结构导致类似于非REM睡 眠的状态,提示这一部位的神经元活动是保 持觉醒所必需的 反之:

二、入睡与非快改变, 然后进入非REM睡眠状态。

大多数弥散调制性系统的神经元(例如,蓝 斑、中缝核群以及基底前脑的神经元)放电 频率普遍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