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陶器鉴赏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原始陶器鉴赏

原始陶器鉴赏

彩绘一般都在器物的外部。有一部分彩绘是陶器烧成后再绘声绘色上 去的,所以彩色较易剥落。有的彩绘前先在陶器表面施工一层白色或红 色陶衣。彩绘丰富且别具风格,有圆点纹、圆圈纹、窄条纹、三角纹、 水波纹、菱形纹、漩涡纹、弧线纹、连弧纹、花瓣纹、八角星纹、平行 折线纹、回旋勾连纹、带状网纹等。器形也多有特色, 主要有鼎、豆、 尊、单耳杯、高柄杯、觚形杯(三足高柄杯)、高岭罐等。早期以红陶 为主,晚期灰黑陶的比例上升,红陶烧成温度达1000℃,白陶约为900℃。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以三足器、平底器、圈足器为多,这也是一个重要特 征。

❖ 甑(汉语拼音zēng)是 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 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 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 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 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 甗(汉语拼音:yǎn, 粤音“演”)是中国 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 可分为两部分,下半 部是鬲,用于煮水, 上半部是甑,两者之 间有镂空的箅,用来 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2.陶器起源时间及制陶技术
1)时间: 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 遗址中,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9000—10000年左右。
2)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与贴敷法。
泥条盘筑法:将拌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 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沟 缝;或进一步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 打,使器壁均匀结实,然后入窑烧制。
半坡文化变体鸟纹盆
彩陶几何纹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半坡类型,高16.4cm,口径37.4cm。
盆折沿,深直腹,圜底。泥质红陶。 口沿及外腹部均以黑彩描绘纹饰,口沿 上描绘以点定位的水波纹,腹部描绘两 层三角形几何纹,两层三角形纹饰的大 小及形状相同,但方向相反。可能是由 鱼纹逐渐抽象演变而来。此彩陶盆的造 型和纹饰具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半坡 类型(约公元前4800~前3900年)彩陶 的典型特征。

陶器介绍课件 PPT

陶器介绍课件 PPT
目前德州黑陶已远销远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日本、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及香港和台湾地区。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灰陶
用较纯的陶土作原料烧制而成的泥质陶器和在 陶土中羼入一定比例的砂粒或蚌末、植物茎叶灰屑作 原料烧制而成的夹砂的颜色为灰色或灰黑色的陶器。
它的烧制原理是:坯体入窑以后,用还原焰焙烧, 陶胎的铁氧化物还原为二价铁,使陶胎现出灰色。烧成 温度一般在840-900摄氏度左右。最高可达1100摄氏度。 依照胎质的粗细及含砂与否,可分为泥质灰陶和夹砂灰 陶。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后期等都以灰陶为主。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釉陶图展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 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 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 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 胎质牢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 金属声响。
因印纹硬陶所用原料为一般黏土,含铁量较高,胎色较深, 而多呈紫褐、红褐、黄褐和灰褐色。印纹硬陶牢固耐用,绝大 多数是贮盛器。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硬陶的用途
印纹硬陶牢固耐用,绝大多数是贮盛器。
陶器的各种类及特征
釉陶
釉陶是表面施釉的陶器。低温铅釉表面有釉的陶器,胎质 较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高 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被称之为 原始瓷器。釉陶出现于西汉时期,经历了从汉代的单色釉陶,到 北朝时的双色釉陶,再发展成唐、宋、辽时的三彩釉陶的过程。 其釉以铁、铜、钴的氧化物作着色剂,以氧化铅作助熔剂,烧成 后呈现黄、绿、蓝等色,釉层透明,釉面光亮,但化学稳定性较差, 不适合作实用器皿,多用作冥器。此外,新出现了黑色釉。

中国古代陶艺术鉴赏(PPT)4-3

中国古代陶艺术鉴赏(PPT)4-3
陶器
瓷器
胎料 普通的粘土 瓷土(高岭土)
温度
一般在1000度以 下
一般在1100度以 上
表层
不施釉或施低温 釉
多施釉
胎体坚固致密,
吸水 胎质粗松,断面 断面基本不吸水,
性 吸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敲之发出清脆的
金属声响
得到一种沸点为.℃的无色发烟液体,即四氯化锗(GeCl4):无色液体,在湿空气中因水解而产生烟雾,易挥发,其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克/厘米, 溶于乙醇和乙醚,遇水发生水解。 [] Ge+Cl→△GeCl4 GeCl4+4HO→Ge(OH)4+4HCl 锗的所有四卤化物都能很容易地被水解,生成含水二氧化锗。四氯化锗 用于制备有机锗化合物。跟;整形美容网,整形美容,整形,美容,整容,说整容:/ ; 四卤化物相反的是,全部四种已知的二卤 化物,皆为聚合固体。另外已知的卤化物还包括GeCl及GenCln+。还有一种奇特的化合物GeCl,里面含有新戊烷结构的GeCl。 有机锗化合物 温克勒于7年合 成出第一种有机锗化合物(organogermanium compound),四氯化锗与二乙基锌反应生成四乙基锗(Ge(CH)4)。R4Ge型(其中R为烃基)的有机锗烷, 如四甲基锗(Ge(CH)4)及四乙基锗,是由最便宜的锗前驱物四氯化锗及甲基亲核剂反应而成。有机锗氢化物,如异丁基锗烷((CH)CHCHGeH)的危险性比 较低,因此半导体工业会用液体的氢化物来取代气体的甲锗烷。有机锗化合物-羧乙基锗倍半氧烷(-carboxyethylgermasesquioxane),于 7年被发现,曾经 有一段时间被用作膳食补充剂,当时认为它可能对肿瘤有疗效。 [] 甲锗烷(GeH4)是一种结构与甲烷相近的化合物。多锗烷(即与烷相似的锗化合物)的 化学式为GenHn+,现时仍没有发现n大于五的多锗烷。相对于硅烷,锗烷的挥发性和活性都较低。GeH4在液态氨中与碱金属反应后,会产生白色的MGeH晶 体,当中含有GeH阴离子。含一、二、三个卤素原子的氢卤化锗,皆为无色的活性液体。 制取方法编辑 锗的提取方法是首先将锗的富集物用浓盐酸氯化,制

陶器PPT教学课件

陶器PPT教学课件

鸟形陶壶
双耳瓮
白陶gui
叶 纹 陶 钵
人面鱼纹盆
漩涡纹尖底瓶
舞蹈纹彩陶盆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1.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2.炊器,有罐、鼎、鬲等; 3.饮器,杯、角、觚(gu)、
(gui)等; 4. 食器,有碗、钵盘等; 5.盛贮器,有壶、罐、瓮、瓶、
尊、盆、缸等。
彩陶艺术
对于有限论域 X = {x1, x2, … , xm}和Y = { y1, y2, … , yn},则X 到Y 模糊关系R可用m×n 阶模糊 矩阵表示,即
R = (rij)m×n, 其中rij = R (xi , yj )∈[0, 1]表示(xi , yj )关于模糊关 系R 的相关程度.
0-1律:
A∪O = A,A∩O = O; A∪E = E,A∩E = A; E
1
...
1
还原律:(Ac)c = A;
1 ... 1
对偶律: (A∪B)c =Ac∩Bc, (A∩B)c =Ac∪Bc.
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与模糊方阵的幂
设A = (aik)m×s,B = (bkj)s×n,定义模糊矩阵A 与B 的合成为:
定义2 设A=(aij)m×n,B=(bij)m×n都是模糊矩阵, 相等:A = B aij = bij; 包含:A≤B aij≤bij; 并:A∪B = (aij∨bij)m×n; 交:A∩B = (aij∧bij)m×n; 余:Ac = (1- aij)m×n.
模糊矩阵的并、交、余运算性质
(R1∪R2 )(x, y) = R1(x, y)∨R2(x, y); 交: R1∩R2 的隶属函数为
(R1∩R2 )(x, y) = R1(x, y)∧R2(x, y); 余:Rc 的隶属函数为Rc (x, y) = 1- R(x, y).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中国陶瓷艺术PPT课件
中国工艺美术史
陶瓷篇
1
前言
一、什么是美术 二、什么是工艺美术 三、工艺美术的门类
2
第一章 原始陶器
——陶器的起源 背景分析 中国美术的历史源头——史前社会 旧石器时代 已经有意识的装饰自己,表达原始的思维活动
新石器时期 史前美术清晰印象的主要来源
3
要了解造型艺术历史, 就必须研究打制石器 的造型和发展。旧石 器时代早期的先人们 还是从实用生产的要 求出发,对造型样式 有了一定的认识,初 步掌握了一定的造型 艺术。
33
商后期白陶雷纹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盛水器
殷 人 尚 白 , 白 色 在 商 代 礼 制 中 地 位 较 高
34
商代几何纹白陶瓿

35
原始青瓷鸟盖罐(西周)
所谓“原始青 瓷”,因当时制 瓷处于初创阶段, 产品还带有原始 性故名。在制作 上虽已用高岭土 为胎,但胎泥不 纯,淘洗不精, 施釉不匀,造型 纹饰单一,存在 诸多缺陷,看上 去古朴而又不精, 原始状特明显。
在南方盛产青釉陶,火度高,釉质较硬,是後 来发展青瓷的开端。
北方釉陶——铅釉——软釉 南方釉陶——青釉——硬釉
63
第四节 制瓷技术的成熟
东汉时,完成了由原始瓷向成熟瓷器的过渡,出现 了真正的瓷器。所谓瓷器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几个条 件: 1、用瓷石或高岭土作胎体坯料。 2、在1300或以上的温度烧成。 3、在器物胎体上施釉,釉胎结合紧密。
7

陶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具有重要的位置,是原
始时期的主要标志。因为它的出现,标明了新石器
时代的开始,是人类生产能力的一大进步。
8
第一节、彩陶 一、制作方法
将陶土过滤清洗,加以细砂与石粉末.因陶土含 铁,烧成后呈黄色或红色,再涂上天然的原料, 最后把表面呀磨亮.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 ppt课件

第二讲原始陶器鉴赏 ppt课件
37
彩陶漩涡纹双耳罐, 高37cm,口径10cm。
罐小口,圆腹,腹侧 安双环耳,平底。胎呈 暗红色。肩及上腹部以 宽肥的黑彩条带和细窄 的锯齿状条带构成漩涡 纹,利用弧线的起伏旋 转表现河水奔腾向前的 韵律感。这种将柔和的 弧线和醒目的圆点相结 合构成二方连续的装饰 带,是马家窑文化的典 型构图方式。
38
❖ 彩陶蛙纹壶,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 化马厂类型,高42cm,口径 13.1cm。 壶泥质红陶,口外侈,薄唇, 球形腹,小平底,腹部两侧对称置 双系。于橙红色陶衣上以黑彩描绘 变形蛙纹。图案线条流畅,富于变 化,与造型协调一致。据科学测试,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的年代约 为公元前2200~前2000年。 变形蛙纹作为马家窑文化马厂 类型彩陶上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 体现了远古人们对于繁衍生殖的渴 望。青蛙产下许多卵,孵出许多蝌 蚪,正是繁衍旺盛的象征。
体物的储存器,有一些则为酒、水之类液体物的储存器。
14

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 沿外倾),有三个中空 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15

❖ 甑(汉语拼音zēng)是 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 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 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 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 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16

❖ 甗(汉语拼音:yǎn, 粤音“演”)是中国 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 可分为两部分,下半 部是鬲,用于煮水, 上半部是甑,两者之 间有镂空的箅,用来 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鱼纹是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彩陶中的常 见纹饰,著名的西安半坡人面鱼纹彩陶 盆描绘的就是一个人脸口衔鱼的形象, 可见鱼和半坡人们生活的联系。
32
庙底沟类型彩陶花瓣纹盆
33
3.马家窑文化陶器 马家窑文化,以1924年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而得名,距今约5

陶器ppt

陶器ppt

含义:
用黏土烧制的器皿。质地比较粗糙,通常呈黄褐色,可以使用各别的颜色进行装饰。
二 陶器的分类
二、陶器的分类 红陶 黑陶 彩陶
白陶
灰陶 印纹硬陶
质 地
装 饰
彩绘陶
镂孔

代表作品欣赏(重点)
质地:用粘土烧制,质 地细腻,结构紧密,软, 吸水 造型:造型结构敦厚 装饰:人面和鱼 用途:盛放食物、水等
黑陶:《黑陶蛋壳杯》
质地:指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的一种
素胎陶器。它是用瓷土和高岭土为制陶 原料制作精致,胎质,纯净洁白而细腻
装饰:简单的点缀 造型:昂扬摇尾的动物。长流便于倒
物又有挺拔的气势。提梁向翘起的尾巴。 结构复杂,饱满有趣,给人以雄厚。
用途:煮食物的炊具
白陶:《白陶鬹guī》
讨 论
今天我们学了那些陶器的种类?
质地:用粘土烧制,
质地细腻,结构紧密, 软,吸水
装饰:口内测弧线纹、
口外侧锯齿纹、肩部菱 形格子纹。
造型:短颈、鼓腹、
丰肩,造型圆浑、饱满。
用途:储藏谷物的器

彩陶三:《彩陶瓮》
质地:黑色陶器,
材质细泥。
装饰:细柄中细密
的镂空、杯腹中凹弦 纹。
造型:造型严谨,
比例均称,显得高贵 典雅。
用途:生活用品
彩 陶黑 陶白 陶四自主欣赏作品质地:其结构为
红陶质地,质地坚 实。
装饰:周身绘有
黑色的旋涡纹图案。 以旋涡中心为点, 再画一组组弧线组 成涡纹。黑、白、 灰层次鲜明,具有 明朗、热烈、奔放 的美感。
《旋涡纹尖底瓶》
造型匀称、流畅,两侧有穿绳的耳。尖底可 造型: 直接插入松软的土,可防止水外溢。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未见得繁复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复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彩 陶:以赭、红、黑、白等颜料在陶器上绘画。 仰韶文化 因1921年 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它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 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而以关中、晋南和豫西一带为其中心地区。据碳 十四测定,仰韶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4515—2460年。
3、灰陶:灰色陶器。陶器的颜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 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它起着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烧成 温度,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能使陶器呈现各种色泽,灰陶即是在弱还 原气氛中烧成的。控制还原气氛,是烧成中比较进步的工艺技术,.因 此灰陶一般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才占主要地位,如中原龙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后期和东南地区的石峡文化及昙石山文化等。夏代的陶器, 已以灰陶为主。商、周时代,则占绝对统治地位。灰陶有泥质灰陶和夹 砂灰陶两大类,前者用作饮器、食器、盛储器和其它用器,后者用作炊 器和部分饮器。商代已用灰陶制作建筑用陶的陶水管。由于商周时期, 青铜文化发达,灰陶器仅作为一般日用器,其花纹装饰也就比较简单。 灰陶的日常使用一直延续至今。
型制品薄如蛋壳,有蛋壳陶之称。另一类则胎为红色或灰色,仅器物表 皮为黑色,习惯称为黑皮陶或黑衣陶。
5、白陶:古代的白色陶器,器物表面和胎质都呈白色。我国新石器时代已 经出现,以长江流域浙江桐乡罗家角遗址(距今约7000年左右)所出的刻 文白陶为最早,此外,大溪文化亦有发现,黄河流域在仰韶文化晚期遗 址、甘肃仰韶文化半山类型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 有出土。白陶一般均用瓷土和高岭土作为制陶原料,由于其烧成温度仅 为1000℃左右,器物并未烧结,因此不能成为瓷器。白陶胎质含铁量一 般在2%以下,部分学者认为,这是呈现白色的关键所在。
体物的储存器,有一些则为酒、水之类液体物的储存器。

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 沿外倾),有三个中空 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甑(汉语拼音zēng)是 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 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 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 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 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

甗(汉语拼音:yǎn, 粤音“演”)是中国 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 可分为两部分,下半 部是鬲,用于煮水, 上半部是甑,两者之 间有镂空的箅,用来 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4.黑陶:黑色陶器。陶器的颜色和陶土的成分以及烧成气氛有一定关系。陶 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多它起着助熔的作用,能降低陶器的烧成温
度,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能使陶器呈现各种色泽,黑陶即是在强还原
气氛中进行渗碳烧成的,和以氧化气氛烧制的红陶及以弱还原气氛烧制
的灰陶相比,黑陶标志着陶器烧成技术的更加进步。它有两类:一类是 胎和器物表皮都呈黑色,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汉口文化)山东龙山文 化、中原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浜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其典
原始陶器鉴赏PPT讲座
第二讲 原始陶器鉴赏
一、陶器的起源
1. 产生背景: 陶器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原始社会中由采拾经济向生产经济发展的
产物:首先,陶器不能在流动的生活中产生,人们学会建筑房屋、过定 居生活是前提条件。其次,粮食需要加工成熟食,这就需要加工的容器。 第三,人们在实践中已经掌握了使用和控制火的能力,了解了泥土的特 性。

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 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 大。

古代酒器,用青铜制成, 多为圆口,腹部较大, 三足或四足,用以温酒 或调和酒水的浓淡。
汲器——小口尖底瓶
炊器——鬶
饮器——杯
食器——钵
食器——豆

盛贮器——壶
四、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一)——黄河流域的陶器
1.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器
1)裴李岗文化,1962年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发现而得名,距今约8千年。 裴李岗文化的陶器以红陶为主,有泥质和夹砂两种,均为手制,器壁 厚薄不匀,烧成温度为900--960℃。器表多为素面,少数有划纹、篦 点纹、指甲纹、乳钉纹等。器形简单,仅有碗、钵、罐、壶、鼎等几 种。
2)磁山文化,1976年发现于河北武安县磁山。距今亦约8千年。磁山文化 的陶器绝大部分是夹砂红褐陶,其次为泥质红陶,也属于手制,烧成 温度与裴李岗陶器相近。器表多为素面或略加磨光,纹饰有划纹、篦 点、指甲纹、细绳纹、乳钉纹、席纹,等等。器形较多,有碗、钵、 盘、壶、罐、豆、盂、四足鼎等。磁山还发现了一片红彩曲折纹陶片, 这是我国迄今最早的彩陶。
裴李岗文化
(距今8000年)
磁山文化红陶盂
2.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仰韶文化陶器 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主要分布
三、陶器的器类与组合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主要是日用器皿,按用途可分以下几类: 1.汲器,如仰韶文化的小口尖底瓶,大汶口文化的背水壶 等。此
外,如陶双耳罐或小口瓶也可能用作汲器。 2.炊器,有罐、鼎、鬲、釜、甑、甗 、灶等。 3. 饮器,有鬹、 盉、爵、角、觚、杯等。 4.食器,有碗、钵、豆、簋、盘等。 5.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其中有些是粮谷等固
轮制法:是在盘筑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制陶技术,它借助于称为 陶车的简单机械对陶坯进行修整。
二、陶系
1.红陶:是陶土中含有一定量铁的化合物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红陶有 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手制陶器,以夹砂粗红陶 为主。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马家浜文化、甘肃仰韶文化的马家窑类 型、大溪文化以及东南地区的山背文化等都以红陶为主。在新石器时代 晚期文化中,红陶一般不占主要地位,如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石峡文化等。
2.陶器起源时间及制陶技术
1)时间: 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 遗址中,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约9000—10000年左右。
2)制陶技术:大致有捏塑法与贴敷法。
泥条盘筑法:将拌制好的粘土搓成泥条,从器底起依次将泥条盘筑 成器壁直至器口,再用泥浆胶合成全器,最后抹平器壁盘筑时留下的沟 缝;或进一步一手在器内持陶垫或卵石顶住器壁,一手在器外持陶拍拍 打,使器壁均匀结实,然后入窑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