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汇编
走向海洋读后感

走向海洋读后感走向海洋读后感15篇走向海洋读后感1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走向海洋》。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章《海洋与人类》。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人类是如何诞生的故事。
刚开始我们还是无机物的胚胎,经过在海洋中的孕育演变,终于诞生了原始生命,再次经过长期变化,渐渐演变成原始生物,通过长期进化,划分成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
原始动物再进化到多细胞动物,最后人类就诞生了。
看,生命是多么宝贵,原始生命是经过多么漫长的变化才诞生的。
我们现在拥有了生命,但可曾想过生命有多么来之不易?有可曾想过自己能拥有几次生命?那你又有没有想过要珍惜它?如果没有,那你要开始行动,增强注意安全的意识,一定要保护生命这个无价之宝。
世上哪里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没有生命,你失去了一切的'一切,失去了财富、朋友、亲人……现在,有许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困难,有的因为一次考试的失误,竟选择了自杀!有的人在生活中失利出丑,也选择了轻生!无论你遇到了什么挫折都应选择生而不是死。
珍惜生命吧!就是珍惜这世上最珍贵的东西。
走向海洋读后感2《走向海洋》这本书只要写了海洋与人类、海洋与中华民族、海洋与未来,有40多个介绍。
海洋,为地球球面面积的70.8%,占地球土地面积约3.61亿平方千米,平均深度为3729米,总体积为13.75亿立方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
打个比方,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大海,会立即消失的无影无踪。
由此可见,海洋是特别大的。
那么,从宇宙往地球上看是什么样子的呢?是一个土黄色的星球?不,恰恰相反,那是一个湛蓝的'球体。
因此,有好多人怀疑“地球”这个名字起错了,应该叫“水球”。
但是问题又来了,即然叫“水”,那我们又是怎么来的呢?有的人会说:是猴吧。
想起“海”这个字,我们会联想到“五湖四海”这个成语。
那么“四海”到底是什么海呢?那就是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六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大家知道吗?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际等词语,别看“海洋”,只有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但是其中蕴藏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不信?那就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人从浩瀚的海洋中捕鱼,靠海洋为生。
海洋还是国家之间联系“电线”,麦哲伦环球航行靠的不是海洋吗?哥伦布不是因为海洋才发现了美洲大陆的吗?中国航海事业更是历史久远:郑和、郑成功、魏源、……海洋与人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中国秦始皇到唐宋的海上丝绸之路,再到“海上事业发达的明朝”近万吨的船队出海,这些事说起来,真令我自豪!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几次战争——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是因为的清政府,所以失败了。
不仅这样清政府还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这三条著名的不平等条约,正在时时刻刻的提醒我们,要记得这耻辱,要努力学习再也不要被别人欺负!历史的车轮已经滚到了新中国,中华巨龙腾飞海洋,老旧的书页已经翻了过去,重新书写历史篇章的日子已经到来了!正如书的结尾所说:“全球的海洋是相通的,人类的利益是共同的。
当海洋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让我们携手高歌,于海洋通行……”对呀,为了地球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与海洋为友吧!《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二)“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是我故乡……”每每听到这动人心弦的歌曲,我的心便会泛起一阵阵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的确,大海是我们的故乡,所有的生命都是起源于这片蔚蓝色的海洋,可以说海洋是我们的母亲,而我们都是她的孩子,没有她也就没有我们海洋美不胜收,宛如一块通体透亮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大海,水如平静,好像一位深沉的作家;浪花飞溅,像一条巨龙在海中翻腾;一望无际,好像永远也到不了尽头。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跳跃不定。
海面上一片金光。
数只白帆,在这金光闪闪的海面上,就像许多雪白的羽毛在冰面上荡漾。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走向海洋》读后感1提到海洋,我的脑海里就想到了浩瀚,辽阔等词语,别看“海洋”这两个字,它可蕴含了许多知识。
通过读《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对向往已久的蓝色王国——海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一起走向海洋吧!海洋是一个丰富的大宝库,里面有着丰富多彩的生物资源,富饶的石油天然气,金银珠宝,有着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等物产,这本书主要讲了五个方面:1海国图志2海的居民3蓝色宝库4海洋灾害5保护家园,其中让我难以忘记的是第五个方面,保护家园。
本来充满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残杀,以留下了许多“伤痕”。
许多生物也在慢慢的面临灭绝。
如果我问你凶手是谁?我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本书会说是化工厂中的废水,而对我来说是人类,我常常在想:为什么人类这么的自私?记得有一次,我看到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快乐大本营》曾经播出过一段短片,有一些人类把捕捉到的一条非常稀有的鲨鱼,活生生的就把鲨鱼的鱼翅给切了,然后就把断翅了的鲨鱼扔到了海里,顿时,碧蓝的海水立即变成了鲜红色,而那条鲨鱼就在挣扎中慢慢的死掉了。
看到这里我哭了,为什么人类会如此的自私,如此的残忍,为了自己的一点好处,而去残杀,不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感到后悔,那已经来不及了。
我们一直说:“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库,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
看了这本书后才知道没有了水,人类是活不下去的。
他不仅孕育了我们,还是文化的摇篮。
小时候,音乐老师曾教过我们一首歌——“小时候,妈妈对我说,大海是我故乡......"这一切都说明了我们人类离不开大海,我们要爱护它,保护它。
《走向海洋》读后感2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为《走向海洋》,里面讲了地球故事、文明星火、科技之光、万物之理、星字迷尘、生命奥秘......里面有许多科学知识和许多在电视上或连科学家都没见过的图片。
里面让我最喜欢的便是地球故事了。
里面讲了南海油气资源被邻国国家疯狂盗采,那是为什呢?因为里有丰富的物产——油气。
《走向海洋》读后感优秀范文四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优秀范文四篇《走向海洋》读后感优秀范文1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海洋的形成。
在39亿年前,地球是一个火球。
由于来自太空的陨星撞击和地球自身的运动,引起火山爆发、岩浆喷溢,原始时期的地球遍地烽火。
在此之前,外层空间既没有大气圈,地球表面也没有一滴液态的水。
然而,当溢出地壳的一氧化氮、一氧化硫、氢气和氧气形成包围地球外层空间的大气层之后,天穹不断降水,使地表不断降温,直到地表的温度允许液态水存在时,水才被陨星撞击成坑坑洼洼的地表中积聚起来,于是形成了海洋的雏形。
再告知你们一个惊人的事情,其实海洋是人类的父母!当海洋世界雏形形成之时,也就是地球上的生命取得生长发育的摇篮之日。
最早的生命正是借助于海水的屏蔽,躲避了紫外线的杀伤,得以进化、进展。
所以说水是生命之源。
今日,地球上有100多万种动物、40多万种植物和10多万种微生物。
假如没有海洋,地球就不行能像今日那么漂亮。
在陆生动物的进展进化中,人类消失是距今大约300万年前的事,大海也是人类祖先的家。
我给大家介绍的其次单元就是灯光捕鱼法。
回想以前人们要么孤撒网;要么江边垂钓,把更多的盼望寄予在一种偶然上。
而在今日,人们再也不是苦苦等待,而是利用科技的进展,并且还能得到巨大的收益。
很多渔船到了晚上就亮起了灯。
为什么要亮灯呢?其实理由很简洁,就犹如夜晚飞蛾扑灯一样,大多数海洋生物都有喜光的习性,例如螃蟹一见到光就会渐渐爬到光的四周去。
好了,我今日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吧。
假如你也感爱好,那就也请走进《走向海洋》吧。
再见!《走向海洋》读后感优秀范文2寒假前,老师给我们推举了一本科普书《走向海洋》。
一拿到手,我就看得津津有味,越看越有劲。
由于,《走向海洋》这本书把我带进了宽阔无垠的海洋学问。
比如说,我国国土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蓝色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729平方千米。
我还知道,地球最早的生物是什么,那就是海洋里一种叫蓝藻的生物。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10篇

《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10篇1.《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篇一海洋,它到底是什么呢,通过学习我只了解到它是蔚蓝的,广阔的,是无垠的……但读完《走向海洋》这本书后,我对海洋有了深入地了解。
在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我国有着96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吗?有许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但有多少人知道中国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海洋,这两字的背后值得我们探索的有很多。
渤海,黄海,东海,南(nán)海也只是海洋这大家庭中的几个成员;殷人东渡,徐福出海,海上丝绸之路。
禁海锁国这些历史悠久的海洋历史又有几人知晓?中国海洋的重要海战:白江口海口,南宋,全,元三朝大海战,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些都发生在大海洋上,如果没有海洋,这些历史将会成为空白。
如果没有海洋,我们中国就没法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实力。
如果没有海洋,就没有我们人类……可是,由于人类的无知,海洋面正在上升,北极和南极在融化,到那时,我们美丽的家将会被淹没。
所有一切美好事物将会成为泡影。
“我亲爱的孩子们,快收手吧”!这是地球妈妈的呼吁。
也是自己的心声呀!读了这本书,我了解到海洋不仅是蔚蓝,广阔无垠的。
他还是生命的摇篮,是个大药房。
蕴含着巨大的清洁能源……让我们大家用行动来保护海洋,让它成为永恒的“美”。
2.《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篇二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叫《走向海洋》,读完这本书后,我有着深深地体会。
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我们离开了水那又会怎么样呢。
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吧。
水中有多少奥秘,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地球表面面积大约是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占3.61平方千米,为海洋面积的70.8%。
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729米,体积为13.75亿立方千米,水量大约占地球水圈中总水量的97.2%。
这样看来,我们的地球应该是一颗水球了。
就在我们中国就有世界上有名的大海,就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吧!渤海:中国的内海,在中国海域中面积最小,地理位置最北,三面环陆地,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三省一市之间。
走向海洋读后感(合集14篇)

走向海洋(合集14篇)走向海洋(合集14篇)走向海洋1 当我看完走向海洋的第一章中的第一篇——海洋——生命的摇篮后,我觉得我对“生命”这两个字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海洋是一滩又苦又咸的一大滩盐水,但在这其中,藏有许许多多的矿物质。
这些矿物质是使海水不能到达饮用的标准。
在这滩盐水中曾有许多无机物的胚胎。
这些胚胎在海洋中经过漫长的时间,孕育出了原始的生命,随后,这些原始生命渐渐演变,进化,就出现了原始植物和原始动物。
有无颈椎动物变成了有颈椎动物。
在这有颈椎动物的门类中,出现了颈椎动物中不断进化而变成的高等级腐乳动物——人类。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可有些人呢?谋杀,自杀·············什么都有。
因为一次考试考得不好而跳楼,因为情感问题而谋杀,自杀,这个样子很好吗?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比得上“生命”珍贵。
保护生命,保护自己。
走向海洋2 《走向海洋》这本书写得非常好,因为从这本书里我知道了中国除了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面积,还有大约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
通过阅读,让我理解到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
比方说,海洋动物有数十个门类,大约有20万种,蕴藏量有32。
5亿吨。
而物种的多样性和数量规模,远超过陆地动物物种,陆地动物资缺乏3万种,大约2亿吨。
海洋里大约有水生植物、藻类2。
5万种,有1。
7亿吨。
海底分布着富饶的油气田,还有许多珍稀的矿产。
如今探明的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约为3000亿吨;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将来能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约达10万亿千克以上,这足以供给我们地球上的二百多个国家用几千年了。
海底还有数以万计的沉船,沉船上有价值连城的宝藏,人们在想方设法把它们从那万丈深渊里打捞出来。
总之,海洋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都在等待我们去开掘。
《走向海洋》个人读后感范文四篇

《走向海洋》个人读后感范文四篇《走向海洋》个人读后感范文1提起海洋,会使人联想到波澜壮阔、浩瀚无边这些词语,别看“海洋”就这么简简洁单两个字,但是它蕴含了许很多多的故事。
海洋,是文明的起源,它诞生了很多海洋的神话;海洋,是蓝色的宝藏,它隐藏着很多丰富的资源;海洋,是美妙的将来,人类的生活与海洋密不行分,息息相关。
海洋,文明的起源。
在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中,存在着一位海神,他是科洛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名字叫波塞冬。
他就是当时大海和湖泊的君主。
他掌管环绕大陆的全部水域,当他的战车在大海上奔驰时,波浪会安静,四周跟随着海豚。
这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海洋。
海洋,蓝色的宝藏。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进展,一个开发海洋的新时代己经来临。
在开发海洋中,人们将更有效地从海洋中取得更多财宝。
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矿产资源中的石油、自然气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
海洋中的资源如此之多,海洋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
海洋,美妙的将来。
进入21世纪,随着时代的进展,科学的进步,人类对海洋意识也越来越剧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活动,而是把海洋当成人类生存和可持续进展的最好空间。
杭州湾跨海大桥就是中华民族海洋崛起的划时代的象征,它雄伟矗立在滔滔海水之上,宏伟壮丽,令人望而生畏。
它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就在杭州跨海大桥通车不久,陆地上连通舟山群岛海上桥梁也胜利畅通。
在中国的胶东半岛,另一座比杭州跨海大桥还要长的海上桥梁也初具规模。
最近媒体又传来消息,由海峡两岸炎黄所倡议,厦门与金门之间的东海海面将架起一座更为壮丽、更加漫长的海上大桥。
作为新时代的小仆人,我们为此感到傲慢与骄傲!海洋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是既生疏又熟识,虽然常常听到这个名字,但对它却不甚了解。
现在《走向海洋》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祖国的海洋史,也让我们对祖国更增加了一份鄙视和爱戴。
通用版《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四篇

通用版《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四篇通用版《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1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是蓝色的宝库.海洋有悠久的历史,海洋有着建军以来战斗的烙印.让我们走向海洋,探究将来海洋大世界.阅读走向海洋让我们走向海洋.了解大海海洋是什么?海洋是宽阔深邃紧密相联的咸水水体的总称.在这片浩无边际的海面上.曾有着麦哲伦远航的宏大功绩.那儿有后来被命名的麦哲伦海峡.当你了解了十界第一大洋的太平洋时,确定会被它的数字所震撼,厦航渡约15900千米,宽度约19900千米,总面积可达到17968万平方千米,深度4028米,听着这样震撼的数字我也不由感觉到我所在的各地是多么渺少。
让我们走向海洋开采那蓝色的宝藏。
早在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就颁布了就可以得到一万英镑的奖赏,她之所以要这样缘由很简洁,就是为了解除日后的干旱做预备。
可至今那一万英镑丝毫分文未动,而这海洋中所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等待着人类去发觉,去拥有的,或许在将来的不久,一粒沙子都会被人类去运用。
可见海洋与将来的关系非常紧密。
大海不仅有蓝色的宝库。
还有悠久的历史,周期有殷人东渡,秦朝有着徐福出海,还有者与外国开展贸易和交往的海上丝绸之路,直到清朝有了禁海锁国的“禁海令”,在这段时期中,有着建国以来的解放江山岛战役。
有我军唯一一次的陆海军三军与美军空军数次较量作战时,美国F104c型战斗机参与了战斗直到现在浮岛都还有着被轰炸的迹象,大海亲眼记录下了这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让我们《走向海洋》,了解更多的历史,让我们《走向海洋》开采更多的财宝,让我们《走向海洋》共创美妙将来。
通用版《走向海洋》读后感范文2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叫《走向海洋》。
顾名思义,这本书是关于海洋的。
这本书的是崔京生,这个人确定很喜爱海洋。
你知道吗?海洋是个大“药房”,海带可以治疗高血压;珊瑚可以修复人骨;沙丁鱼可以降低胆固醇、血压、血液粘度,防治动脉硬化和心肌梗死等生理作用……海底分布着富裕的油气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
空和大海相爱了,但他们的手无法相牵,爱也无法继续,天空哭了,海的双眼也湿了.因此她说:有一种界限永远无法跨越,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1 在茫茫的大海中,人类未解开的谜数不胜数。
在人类认识的海洋生物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这浩瀚的大海之中,但这也意味着它们离死亡接近一步。
在这本书中,让我记忆犹新的就属第五章:保护家园了。
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
生活在家中的许多生物们也跟随着死神去了另一个时空,还有的也是奄奄一息。
凶手是谁?看过这本书的同志可能会说是化工废水。
错!凶手是我们人类,那些化工废水都是我们人类制造出来的。
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呢《快乐大本营》曾播出过一则短片:“人类捕捉到了一条非常稀有,一般地方是看不到的鲨鱼。
它们把鲨鱼的鱼翅活生生的给切了,接着,管它死活,直接一扔,扔向了海洋。
顿时,鲜红的血立即染红了蓝幽幽的大海。
慢慢的,鲨鱼沉到了海底的一块石头上,它挣扎着·跳动着,慢慢的,悄然离去。
”我哭了。
为什么,我们人类这么残忍,这么自私?我知道,鲨鱼的翅可以赚大钱,但不至于为了钱而去伤害了一条稀有的鲨鱼吧!不要等到世界最后一只动物变成人类的眼泪时才后
悔,这正如俗话说的:“别等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印度教手稿中说的好:“何谓有道德的行为,就是绝不残害生命,因为杀生是所有罪恶的根源。
”残害动物的人算是有道德的吗?不,那是一种罪恶。
是给我们人类脸上抹黑……有位回教先知说:不要是你的胃成为动物的坟场。
什么意思?你果你有一颗爱动物的心,你就应该明白的。
地球只有一个,同样,海洋也只有一个。
保护海洋就是等于保护人类自己。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让全世界的人一起保护海洋生物与陆地动物,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地球!
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2 《走向海洋》这本书的作者崔京生,在书中他详细地叙述了海洋与人类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起源,是蓝色的宝藏,也是人类最终的归宿,他也讲述了海洋与中华民族的关系,讲述了中国悠远的海洋历史他呼吁全世界的人们与海洋同行。
读了这本书,感触很深。
海洋的未来向人们展示了辉煌的前景,广袤的海洋将给人类作出巨大的奉献!海洋中有大量的淡水资源、化学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空间资源等。
矿产资源中的石油、天然气由于需求量的不断增长和人类对这些资源的大量开采,陆地上的这些资源将日益枯竭。
海洋中存在着巨大的能量,人们称之为“蓝色的煤海”,它将转化为人类未来的能源。
未来的海洋热能转化厂,将设置在海中,在沿海可由电缆供给城市用电。
但是,人类要合理利用开发海洋,并注重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正是因为人们的自私,本来奇妙美丽的大海在人类的自私污染下已满是“伤痕”。
我常常会想:要是我们没有那种自私的心态,或许,那些生物们也不会这么早离开人世,而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
我们现在要立刻行动起来,以至于将来不导致海洋像陆地一样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严重污染,最终成为人类生存危机的杀手。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高歌,与海洋同行!
走向海洋读后感作文3 现在,有许多《走向海洋》这本书,这些都是关于人类的故事。
同学们也非常的喜欢这本书,我也在读这本书。
告诉我们了许多重要信息。
杨利伟是第一位中国人离开地球的人,从远远的宇宙俯目敢家园。
他看到的地球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土黄色、浑浊的星球,恰恰相反,那是一颗湛蓝色、晶莹剔透的球体,它不应该叫“地球”,叫“水球”更合适。
我们的国土越来越少,地球上的部分都是海水,我们现在应该得保护地球,让环境变得更好,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我还介绍一个我了解的信息。
喜马拉雅山最高峰,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一旦投入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会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因此可以说,覆盖的球表面的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土地,而是一望无际的海水。
叫“地球”,也许是个错误。
地球的海沟可真厉害,都能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给淹没,
地面的海水可真多!真是出人意料。
看来“地球”改名叫“水球”更合适。
书可真是个好东西,能让我们学到里面丰富多彩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