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2010上海世博会大幕拉开后,观众如潮拥入。一切是那么灿烂耀眼,那些巧夺天工的建筑,五光十色的未来世界,新技术勾勒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美丽图景,让参观者浮想联翩,热血沸腾。

当上海世博会大幕开启,全世界对城市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观照他国经验,对比中国现实,我们会发现,对于处于城市化起步阶段的中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美丽的梦想,也是艰难的跋涉。

炫目的新技术、新创造给人们以治理“城市病”的信心,但只有新技术被恰当地运用时,科技的魅力才能真正体现。徜徉在上海世博会这个融汇创新的竞技场,我们还应该将目光放得更远,思考得更深。

上海世博会3.28平方千米围栏区内,有一片独立的展区——城市最佳实践区。这里是世界未来城市的“实验室”,它通过模拟城市街区、中部展馆展示区和南部的未来馆、全球城市广场,将全球遴选出的55个城市展示案例集中展示,生动地再现了全球城市在可持续发展上的努力。

在这里,我们看见许多一如“沪上生态家”、宁波滕头村这样的城市与自然与乡村互动的案例,也看到英国利物浦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看到沙特阿拉伯为朝圣者建造的高密度、多功能宜居帐篷城……存在、、等问题,这不是单纯的环保问题,种种关系背后,其实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莎士比亚说过:“城市即人”,理解这一点,才能真正理解城市的科学精神和人道意义,才能精确地解读“城市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更有能力给予弱者平等的机会”这句话,理解城市和谐发展的要义。

科技的光芒总是因爱与平等而璀璨。在上海世博会最佳城市实践区,有一处堪称优秀公共住宅建筑露天博物馆的区域,那些美丽的“竹屋”建筑群落,是西班牙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创新实践。那些建筑通过太阳能集热器来供应热水和暖气,“栽培”具有生物气候调节作用的“空气树”,而所有这些技术创新,都是为了改变城市贫民的居住环境。

我们的城市是否真正读懂了那个大写的“人”?在经济速度理念至上、拆迁成为常态、土地财政难断的现实境况下,如何体现人的权利、人的利益、人的尊严?

有时科技会蒙蔽人们的双眼,以为技术可以解决一切,以为新产品和新材料可以让河流清澈、山峦青翠,让村庄重归安然宁静。其实不然,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有赖于理念的革新,只有找准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一切新技术和新创造才有造福现实的可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任重而道远。

(选自2010年5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阅读训练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认真阅读全文,请你对如何治理“城市病”提几条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选出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横线上。()

A.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历史

B.城市与乡村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历史

C.城市与自然城市与历史城市与乡村

D.城市与历史城市与自然城市与乡村

4.请找出文中能证实“城市的美好之处,在于它更有能力给予弱者平等的机会”这一理念的有关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末为什么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任重而道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使“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变为“现实”,发挥你的想象力,请你描述一下自己在未来城市的美好生活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月明设计)

《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1.写出了人们对世博会的热情以及未来城市的向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已经深入人心。

2.坚持以人为本,用“和谐”理念来指导,以科技为手段,并恰当地运用。

3.C

4.西班牙马德里公共廉租屋的创新实践。

5.理念的革新,发展方向的突破,理清发展思路,正确合理地利用新技术、新材料等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6.城市青山绿水,没有污染,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环境、人与城市融为一体,人们都过着舒适的低碳生活,闲适自然,平静而祥和的生活。(答案不唯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