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 简介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是为了确保软件项目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能够按照既定的质量标准和流程进行,并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本文将介绍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目的、参与人员、评审内容和评审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2. 目的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设计是否满足需求,并进行合理化和优化;确保开发符合规范和准则,避免低质量代码和潜在问题;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设计和开发团队改进工作质量;减少后期修复成本和项目延期的风险。
3. 参与人员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参与人员包括:项目经理:负责协调和组织评审过程,并推动问题的解决;设计师:负责设计方案的制定和优化;开发人员:负责实现设计方案和编写代码;质量保证人员:负责评审各个阶段的质量,并提供反馈意见;客户代表:在必要时参与评审过程,以确保设计和开发符合需求。
4. 评审内容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4.1. 设计评审设计评审主要关注设计方案是否满足需求,并进行合理化和优化。
具体评审内容包括:用户界面设计:包括布局、颜色、图标等方面的评审;功能设计:评估功能是否符合需求,并提出改进建议;数据库设计:评估数据库模型的合理性和性能等因素;系统架构设计:评估系统架构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等因素。
4.2. 开发评审开发评审主要关注开发过程中产出的代码质量和潜在问题。
具体评审内容包括:编码规范:评估代码是否符合规范,并提出改进建议;代码质量:评估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等方面;性能优化:评估代码的性能,并进行优化建议;安全性评估:评估代码的安全性,并提出改善建议。
5. 评审流程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典型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5.1. 确定评审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经理和设计师等相关人员确定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的内容、参与人员和时间安排等。
5.2. 进行评审根据评审计划,评审小组进行设计和开发评审,并记录评审意见和建议。
5.3. 提供反馈评审小组将评审意见和建议提供给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并与他们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东莞市智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版次:A/0审定:周崇文批准:刘虎东莞市智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目的、要求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3.1 设计评审为确定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 职责4.1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评审意见的落实或实施。
4.2 质量管理部门、顾客代表和有关部门参与设计和开发评审。
4.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跟踪评审结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解决措施的落实情况。
5 工作程序5.1 评审目的开展设计评审的目的: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设计和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
5.2 评审要求5.2.1 设计和开发的评审按设计评审的规定执行。
5.2.2 设计评审是在研制过程中按节点要求全面、系统地检查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加速设计成熟,降低决策风险。
5.2.3 设计和开发评审应根据设计和开发策划中所确定的时间或节点进行,实施分级(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或整机级)、分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定型阶段)的设计评审。
5.2.4 根据研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组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软件设计、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其内容和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国家军用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5.2.5 设计评审的结论是产品研制决策的重要依据。
未按规定进行设计评审或评审未通过,不允许转入下阶段工作。
5.2.6 设计评审由承担设计和开发研制任务的设计部门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并邀请使用方参加。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简介1.1 目的本文档旨在定义和说明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以确保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达到预期的质量和效果。
1.2 背景设计和开发评审是软件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评审程序,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可交付物的质量。
2.设计和开发评审流程2.1 规划阶段2.1.1 制定评审计划在项目启动阶段,项目负责人应制定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的时间、参与人员和评审内容。
2.1.2 评审范围确定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确定需要评审的设计和开发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文档、源代码、系统框架等。
2.1.3 确定评审标准明确评审所依据的标准和要求,包括技术规范、系统性能、用户体验等。
2.2.设计阶段2.2.1 设计评审设计评审应在设计阶段进行,旨在确保设计方案满足项目需求和目标。
评审内容包括系统结构、模块设计、数据流程等。
2.2.2 评审记录和反馈评审人员应记录评审过程和结果,以及提出的问题和建议。
评审负责人应及时整理并向设计团队提供反馈。
2.3.开发阶段2.3.1 代码评审代码评审应在开发过程中进行,旨在发现和纠正潜在的问题和bug。
评审内容包括代码逻辑、代码风格、注释等。
2.3.2 审查测试结果评审人员应审查测试结果,确保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用例的质量。
对于发现的问题,评审负责人应与开发团队进行沟通,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2.4.完成和审查2.4.1 完成评审评审负责人应对评审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确保评审记录完整、准确,并向项目负责人提供评审结果。
2.4.2 跟踪问题解决评审负责人应跟踪评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并在下一阶段的评审中进行追踪。
3.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 评审问题跟踪表4.法律名词及注释4.1 合同在本文档中,合同指代项目委托方和承包方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或合同。
4.2 法律责任在本文档中,法律责任指项目参与方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对错误和违反所需求的设计和开发行为承担的法律责任。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组织管理和评审程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产品的研制设计、仿制设计、改型和改进设计的设计评审。
2规范性引用文件GJB1310A-2004 设计评审GJB9001B-2009质量体系管理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设计评审为确定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职责4.1科技质量部负责系统、分系统级设计评审的组织,系统、分系统、配套设备和部件级评审意见落实及跟踪管理工作;4.2设计所负责配套设备、部件级的组织及评审样机、资料的准备工作。
5程序5.1设计评审流程图见附录A:5.2 一般要求5.2.1设计评审是在研制过程决策的关键时刻,全面、系统的检查设计输出是否满足实际输入的要求,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加速设计成熟,降低决策风险。
设计评审能影响设计决策,但不代替设计决策,不改变规定的技术责任制。
5.2.2工厂应根据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协议书、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要求,严格按照产品研制程序所划分的研制阶段及产品功能级别实行分文档大全级、分阶段的设计评审。
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5.2.3设计评审的结论是产品研制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产品研制未按研制计划规定进行设计评审或设计评审未通过不允许转入下阶段工作。
5.2.4厂级设计评审系统、分系统由科技质量部组织实施,配套设备、部件级由设计所组织实施,科技质量部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
设计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产品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非直接参与设计工作的同行专家。
合同要求时,应邀请顾客代表参加。
5.2.5设计评审作为产品研制程序中的组成部分,应纳入研制计划,从时间、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保证。
5.2.6设计评审应有完整的记录,评审结论应形成文件。
设计方案和开发评审程序

东莞市智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受控文件版次:A/0编号:ZH-QEP-18编制:周孝堂校对:周孝堂审定:周崇文批准:刘虎东莞市智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 范围本程序规定了产品设计和开发评审的目的、要求等内容。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3 术语和定义3.1 设计评审为确定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 职责4.1 设计部门负责设计评审资料的准备及评审意见的落实或实施。
4.2 质量管理部门、顾客代表和有关部门参与设计和开发评审。
4.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跟踪评审结论中提出的问题和必要解决措施的落实情况。
5 工作程序5.1 评审目的开展设计评审的目的:a)评价设计和开发的结果满足要求的能力;b)识别设计和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必要的解决措施。
5.2 评审要求5.2.1 设计和开发的评审按设计评审的规定执行。
5.2.2 设计评审是在研制过程中按节点要求全面、系统地检查设计输出是否满足设计输入的要求,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加速设计成熟,降低决策风险。
5.2.3 设计和开发评审应根据设计和开发策划中所确定的时间或节点进行,实施分级(系统级、分系统级、设备或整机级)、分阶段(方案阶段、工程研制阶段、定型阶段)的设计评审。
5.2.4 根据研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组织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0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和电磁兼容性、软件设计、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其内容和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国家军用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5.2.5 设计评审的结论是产品研制决策的重要依据。
未按规定进行设计评审或评审未通过,不允许转入下阶段工作。
5.2.6 设计评审由承担设计和开发研制任务的设计部门组织,质量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并邀请使用方参加。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定义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以确保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准确性、一致性和高质量。
评审过程将确保项目满足发起方的要求,并提供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反馈机制。
二、评审目标评审程序的目标是:⒈确保设计和开发过程符合项目的目标和要求。
⒉识别和解决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问题。
⒊提供反馈和建议,以改进设计和开发过程。
⒋验证项目设计和开发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三、评审流程评审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⒈计划评审:⑴确定评审的目标和范围。
⑵确定评审参与人员和角色。
⑶确定评审的时间和地点。
⑷确定评审所需的文档和材料。
⒉准备评审:⑴分发评审文档和材料给参与人员。
⑵确保评审人员具备必要的培训和背景知识。
⑶预备评审会议的议程和形式。
⒊进行评审:⑴主持人介绍评审目的和过程。
⑵设计和开发团队展示设计和开发成果。
⑶评审人员提出问题、提供反馈和建议。
⑷记录评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和决策。
⒋总结评审:⑴评审团队汇总评审结果和建议。
⑵发布评审报告。
⑶追踪和解决评审中的问题和风险。
⑷更新设计和开发文档。
四、参与人员和角色评审过程中的各类参与人员和角色包括:⒈发起方:提出项目目标和要求,审查评审结果。
⒉设计和开发团队:负责设计和开发项目。
⒊评审主持人:组织评审流程,引导评审讨论。
⒋评审人员:提出问题和建议,检查设计和开发成果。
⒌记录员:记录评审过程和结果。
五、评审文档评审过程中需要的文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⒈项目需求文档。
⒉设计规范和标准。
⒊开发代码和文档。
⒋测试结果和报告。
⒌反馈和建议记录。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合同:指两个或多个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⒉保密协议:双方约定将某些具有商业价值的信息保持秘密的法律文件。
⒊知识产权:指人们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法律权益,如专利、商标、著作权等。
⒋数据隐私:个人或组织对于其数据的直接或间接控制能力和对数据的保护的权利。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一)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一)引言概述: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是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评审可以提供有关设计和开发决策的反馈,并帮助确保项目按照规范和标准进行。
本文将介绍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的目的、参与者和步骤。
通过全面的评审程序,可以提高项目的质量,并保证项目的成功交付。
正文:一、评审程序的目的1. 确保设计和开发的符合需求:评审程序可以帮助团队确认设计和开发是否符合项目需求,以及是否满足客户的期望。
2. 发现潜在问题和风险:评审过程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避免后期项目出现大的偏差和延误。
3. 提供反馈和改进机会:评审过程可以提供给设计和开发团队有关设计和开发方案的反馈和改进机会,促进团队的学习和进步。
二、评审程序的参与者1. 项目经理: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评审过程,确保评审的顺利进行。
2. 设计师和开发人员:负责介绍设计和开发方案,并回答评审人员的问题。
3. 评审人员: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专家和利益相关者,具有相关经验和知识,可以对设计和开发方案进行独立的评估和审查。
三、评审程序的步骤1. 确定评审内容和标准:明确评审的内容和标准,确保评审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安排评审会议:根据项目进度和需要,安排评审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并邀请评审人员参加。
3. 介绍设计和开发方案:由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向评审人员介绍设计和开发方案的背景、目标和关键要素。
4. 进行评审和讨论:评审人员对设计和开发方案进行评估和讨论,提出问题和建议。
5. 总结评审结果:评审人员总结评审结果,并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四、评审程序的注意事项1. 评审过程要公正、透明:评审过程中要确保评审人员的公正和透明,避免个人偏见和利益冲突影响评审结果。
2. 评审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经验:评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对设计和开发方案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审查。
3. 评审结果要及时反馈和处理:评审结果应及时反馈给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发现的问题和风险。
设计开发评审程序

设计开发评审程序一、背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确保软件质量和开发进度的可控性,评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评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软件的正确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二、目的评审程序的目的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评估和反馈,以确保软件在满足需求的同时,还能够符合规范,以及能够在预期时间内交付。
三、评审流程1.指定评审小组:根据项目规模和要求,确定评审小组成员。
评审小组由项目经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业务人员组成,以确保全方位的评审。
2.制定评审计划:在软件项目的早期阶段,制定评审计划。
评审计划包括评审时间、地点、评审人员的角色、评审内容和评审标准等。
3.文档评审:开发人员首先提交开发文档,例如需求文档、设计文档和代码文档等。
评审小组成员对这些文档进行评审,主要评估文档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理解性。
4.设计评审:开发人员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系统设计和模块设计。
评审小组成员对设计文档、界面设计和数据库设计等进行评审,主要评估设计的合理性和可扩展性。
5.编码评审:开发人员按照设计文档进行编码,生成可执行代码。
评审小组成员对代码进行评审,主要评估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6.测试评审:测试人员首先进行单元测试,然后进行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评审小组成员对测试用例和测试结果进行评审,主要评估测试的覆盖率和准确性。
7.问题整改:评审小组成员对评审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改善建议和问题整改要求。
开发人员进行问题整改后,再次进行评审,直至达到评审要求为止。
四、评审标准1.文档评审标准:-文档完整:文档中包含了项目需求的全部信息。
-文档正确:文档中的信息与项目要求一致。
-文档可理解:文档中的信息可以被开发人员和业务人员理解。
2.设计评审标准:-设计合理:设计满足项目需求和功能要求。
-设计可扩展:设计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以便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
-设计可重用:设计可以被其他项目或模块复用。
3.编码评审标准:-代码可读:代码具有良好的可读性,便于他人理解和维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设计和开发评审程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产品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组织管理和评审程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厂产品的研制设计、仿制设计、改型和改进设计的设计评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JB1310A-2004 设计评审GJB9001B-2009 质量体系管理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程序设计评审为确定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 职责科技质量部负责系统、分系统级设计评审的组织,系统、分系统、配套设备和部件级评审意见落实及跟踪管理工作;设计所负责配套设备、部件级的组织及评审样机、资料的准备工作。
5 程序设计评审流程图见附录A:一般要求5.2.1 设计评审是在研制过程决策的关键时刻,全面、系统的检查设计输出是否满足实际输入的要求,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加速设计成熟,降低决策风险。
设计评审能影响设计决策,但不代替设计决策,不改变规定的技术责任制。
5.2.2 工厂应根据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协议书、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要求,严格按照产品研制程序所划分的研制阶段及产品功能级别实行分级、分阶段的设计评审。
必要时,进行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环境适应性以及计算机软件、元器件、原材料等专题评审。
5.2.3 设计评审的结论是产品研制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产品研制未按研制计划规定进行设计评审或设计评审未通过不允许转入下阶段工作。
5.2.4 厂级设计评审系统、分系统由科技质量部组织实施,配套设备、部件级由设计所组织实施,科技质量部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
设计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产品设计阶段有关的职能部门的代表,非直接参与设计工作的同行专家。
合同要求时,应邀请顾客代表参加。
5.2.5 设计评审作为产品研制程序中的组成部分,应纳入研制计划,从时间、经费、工作条件等方面予以保证。
5.2.6 设计评审应有完整的记录,评审结论应形成文件。
设计评审的有关文件及评审结论应及时归档。
5.2.7 设计评审中应充分发扬技术民主,保护不同意见。
评审中确认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建议,应作为待办事项,制定改进计划,由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分析处理,实行跟踪管理;对没有采取措施的问题,应进行分析、论证,在下一阶段评审时用书面文件说明。
合同要求时,应将设计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或其代表通报。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与所评审的设计和开发阶段有关的职能代表,评审结果及任何必要措施的记录应予保持,顾客要求时,应邀请顾客参加评审。
6 详细要求设计评审类型6.1.1 按产品研制阶段,设计评审可分为:a) 方案阶段的设计评审;b) 工程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c) 定型阶段的设计评审;6.1.2 按产品的功能级别或管理级别,设计评审可分为:a) 系统级设计评审;b) 分系统级设计评审;c) 设备或部件级设计评审;不同级别的设计评审,由于产品特点不同,评审的具体内容也不同。
6.1.3 专题设计评审根据研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组织专题设计评审。
专题设计评审是为了降低风险,对产品质量、研制进度和经费有重大影响的专业技术进行的评审。
如: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设计评审,系统试验评审,设计复核评审和软件、标准化、元器件、原材料选用及电磁兼容性设计评审等。
专题评审的内容和要求可参照相应的国家军用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
设计评审主要内容6.2.1 方案阶段的设计评审方案阶段的设计评审应根据批准的武器系统研制总要求,协议书和(或)合同的要求,对设计所优选的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进行评审。
方案阶段的设计评审一般应在完成方案论证和方案设计工作后转工程研制阶段前进行。
方案阶段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a) 不同方案优选的依据和优选结果;b) 所选方案的正确性、先进性、实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c) 方案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和要求(包括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等)满足协议书或合同的情况;d) 系统分解结构和功能原理图;e) 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和环境适应性大纲和质量保证大纲及标准化大纲;f) 重大技术、关键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攻关项目进展和采用情况;g) 元器件的选用情况;h) 设计的继承性及所采用的新技术比例;i) 可生产性分析;j) 系统验证试验方案;k) 系统对分系统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及耐久性分析试验要求;l)研制程序和计划;m) 全寿命周期费用预算及技术风险分析;n) 工程研制技术状态或初步设计任务书。
6.2.2 工程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工程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应根据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要求对产品的社你及试制及鉴定试验是否满足产品技术要求进行评审。
工程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要求、次数、评审点及内容等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及研制工作实际需要确定,必要时,应征得顾客或其代表的同意。
工程研制阶段的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a) 产品的设计功能、理化特性、生物特性满足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要求的程度;b) 产品功能、性能分析、计算的依据和结果;c) 系统与各分系统、与各分系统之间、分系统与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调性;d) 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大纲和质量保证及标准化大纲的执行情况;e) 采用的设计准则、设计规范和标准的合理性和执行情况;f)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确定的关键件(特性)和重要件(特性)清单;g) 安全性分析确定残余危险清单;h) 人机工程和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分析;i) 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设计情况;j) 设计验证情况及结果;k) 计算机软件的测试结果;l)前一次设计评审遗留问题的解决情况;m) 元器件、原材料、零部件控制情况及结果;n)设计的可生产性,工艺的合理性、稳定性;o) 多余物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执行情况;p) 环境适应性分析的依据及结果;q) 质量问题归零执行情况;r) 价值工程分析;s) 设计定型技术状态以及技术风险分析和采取的措施;t) 制定的定型试验方案;u) 其他需要评审的项目。
6.2.3 定型阶段的设计评审定型阶段的设计评审应根据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的要求,在经过定型鉴定试验后,对产品是否具备申请设计定型或设计鉴定的条件进行评审。
定型阶段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a) 产品设计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测试性和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等分析验证结果满足任务书或合同要求的程度;b) 产品技术性能指标和结构设计评定结果全面达到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要求的程度;c) 设计输出文件(含生产和使用)的成套性及实施标准的程度,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满足产品设计定型要求的程度;d) 多余物的预防和控制做事的有效性;e) 研制定型过程中质量问题归零处理的有效性;f) 产品的工艺稳定性分析;g) 最终鉴定设计、工艺文件;h) 鉴定专用工艺设备的定型情况;i) 质量评价;j) 鉴定试验的情况及结论;k) 遗留问题的结论及处理意见;l) 元器件、原材料、外协件、外购件的定点及定型情况;m) 包装、搬运、贮存及维护使用保障;n) 研制成本的核算及定型批生产成本的预算;o) 研制总结及定型申请报告;p) 其他需要评审的项目。
国家定型的军工产品按有关军工产品定型条例执行。
设计评审的组织与管理6.3.1 设计评审由科技质量部负责实施,科技质量部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监督。
6.3.2 根据评审级别,由科技质量部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评审组。
6.2.3 设计评审组设组长一人,视情况可设副组长1至2人,组长由有关技术负责人或专家担任,主持评审工作。
6.3.4 评审组成员的人数,应根据被评审项目的重要性、复杂程度、专业面、接口关系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并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6.3.5 评审组成员应由具有熟悉产品、能覆盖被评审项目技术要求的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
一般应包括:a) 同行技术专家;b) 下达研制任务的单位或顾客代表;c ) 质量管理、可靠性专家;d) 设计单位代表;e) 其他与设计有关的职能部门代表。
6.3.6 评审组的职责如下:a) 确定评审重点和检查内容;b) 审阅有关评审资料,检查上一次设计评审结论有关问题落实情况;c) 评价设计满足相关要求的情况;d) 发现设计破若环节和缺陷,提出改进措施建议;e) 做出设计评审的结论。
6.3.7 被评审产品的设计师应参加评审会议,汇报设计研制情况,提供评审所需资料和数据,参加讨论和答疑,单不能作为评审组成员。
设计评审程序6.4.1 设计评审包括评审准备、评审和评审的监督与管理三个阶段。
6.4.2 评审准备6.4.2.1 设计师应根据设计评审计划及研制工作实际进展情况,单具备设计评审条件时应向上一级设计师或相应的技术负责人提出设计评审申报文件,其中包括:a) 《设计评审申请报告》b) 《产品设计工作报告》,《产品设计工作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设计满足研制任务书和(或)合同的情况,逐一列出所有的指标要求、达到情况和验证方法或支持文件;——研制过程主要工作情况;——对研制过程中发生的问题的分析处理情况;——对设计的技术风险分析;——结论级建议。
c) 提供评审组备查的其他设计评审主要资料清单;d) 对设计评审计划安排的建议。
6.4.2.2 上一级设计师或相应的技术负责人审查或批准设计评审申请报告。
6.4.3 评审6.4.3.1 评审会议程如下:a) 宣布评审组的组成及组长;b) 评审组组长主持会议并宣布评审要求;c) 设计师作《产品设计工作报告》;d) 评审组审查《产品设计工作报告》及提供评审的有关资料,设计师对评审组提出的问题答疑;e) 评审组讨论和通过评审结论。
6.4.3.2 评审组组长负责填写《设计评审报告》,评审组长及成员签名。
6.4.3.3 根据研制任务书或合同及有关文件的规定,如果设计评审结论及有关资料需送顾客或任务提出单位,或者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或确认时,则应在设计评审结束后由科技质量部及时将《设计评审报告》及有关资料送有关部门审批或确认。
6.4.3.4 设计评审中被评审的文件、设计评审申请报告、设计评审报告等有关资料应由设计所整理归档。
6.4.3.5 设计所对设计评审中提出的问题及措施建议进行分析研究,对需要改进的应制订相应的措施,并就评审结论和跟踪的结果向顾客通报。
(见附录D)。
6.4.3.6 重点型号、关键的分系统或产品正式评审前应先进行预评审。
6.4.4 评审的监督管理科技质量部和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设计评审工作进行监督与跟踪,职责如下:a) 检查和监督按规定的标准、计划和程序进行设计评审;b) 检查和监督设计评审意见和建议的确认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