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气瓶(液氨)安全风险点告知牌
风险等应急电话:
火警电话:119 急救电话:120 事故原因安全防范措施、要求危险因素名称:气瓶(液氨)管理责任人:风险等级:重大风险?较大风险? 一般风险? 低风险? 1、火灾爆炸 2、中毒窒息 3、强刺激性 1.气瓶未定位放置,且无防倾倒装置;2.气瓶安全符件缺少;3.介质为具有可燃性、中毒与窒息刺激性气体;4.气瓶未进行定期检验或检查时间超出规定期限;5.由于人员误操作、设备缺陷、外力因素等导致液氨泄漏,遇明火或静电火花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6.连接管道老化,破损导致氨气泄漏。
1、工业气瓶用支架或铁链固定, 2、操作人员局熟悉该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按规3、定期检验维修保养工业气瓶 4、现场消防设施到位,并检查到位确保亮好 5、设置应急吸收池,仓库安装检漏探头。
重要提示向上风侧疏散人员!。
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危险性标志有毒!腐蚀!氨Ammonia分子式:NH3 CAS号:7664-41-7危险性理化数据危险特性外观与性状:液化气体;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熔点/凝固点(℃):-78;初沸点和沸程(℃):-33;易燃性:易燃;爆炸上限/下限[%(v/v)]:上限:28;下限:15;溶解性(mg/L):与水混溶;自燃温度(℃):651。
气体。
易燃,有爆炸危险。
高压,遇热有爆炸危险。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吸入有毒。
对水生物有剧毒,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与卤素或强氧化剂接触引起燃烧或爆炸。
健康危害现场急救措施灼烧感,咳嗽,呼吸困难,气促,咽喉痛。
症状可能推迟显现。
由于本品的物理状态,在商业/工业场合中,认为本品不太可能进入体内。
发红,皮肤烧伤,疼痛,水疱。
与液体接触:冻伤。
发红,疼痛,严重深度烧伤。
皮肤接触:冻伤时,用大量水冲洗,不要脱掉衣服,给予医疗护理。
眼睛接触: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可能易行,摘除隐形眼镜),然后就医。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半直立体位,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予医疗护理。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身体防护措施消防灭火介质可用:小火:干式化学灭火剂或二氧化碳;大火:喷洒水、水雾或普通泡沫。
禁用:不要在泄漏点或安全设备上用水直接喷洒,否则可能会导致结冰。
泄漏处理措施浓度(mg/m3)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MAC:—PC-TWA:20 PC-STEL:30 消防中心人民医院火警:119急救:110。
氨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样本

氨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样本介绍本周知卡用于提醒和教育工作人员有关氨气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注意事项。
氨气是一种常见的工业化学品,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了解并遵守氨气的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危险性氨气具有以下危险性:- 爆炸性:氨气能够与空气形成可爆炸的混合物,在火焰或高温条件下容易爆炸。
- 毒性:高浓度的氨气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眼睛造成损害,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
- 腐蚀性:氨气具有腐蚀性,可能对金属和其他材料造成损害。
安全操作规程在使用氨气危险化学品时,应遵守以下安全操作规程: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确保个人防护装备符合相关标准。
2. 严禁吸烟:在使用或储存氨气时,禁止吸烟或使用明火。
3. 充分通风: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氨气积聚。
4. 防止泄漏:定期检查和维护氨气,确保无泄漏。
发现泄漏应及时采取紧急措施并报告。
5. 存储和运输:按照相关规定正确存储和运输氨气,避免与其他危险物质混合。
紧急应对措施在意外情况下,应采取以下紧急应对措施:1. 立即撤离:发生泄漏、火灾或爆炸时,立即撤离危险区域。
2. 报警:拨打紧急电话,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3. 紧急处理:根据安全培训内容采取适当的紧急处理措施,如使用安全喷淋系统、紧急洗眼器等。
培训和宣传为了增强工作人员对氨气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认识,应定期进行培训和宣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 安全操作培训:培训工作人员正确使用和处理氨气。
- 紧急应对演练:组织紧急情况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
- 安全标志和标识:在场所内合理设置安全标志和标识,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事项。
总结氨气是一种危险化学品,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通过了解氨气的危险性、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以及进行培训和宣传,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并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
液氨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易燃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液氨ammoniaNH3CAS号:7664-41-7 CNN:23003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77.7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饱和蒸气压(kPa):506.62(4.7℃)危险特性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接触后表现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浓度MAC(mg/m3):30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县消防队:119县人民医院:120。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

储运须知
●必须放在密封的容器内,不准与人体直接接触。
●严禁明火,禁止无关人员靠近。
侵入途径
●呼吸道、皮肤黏膜、消化道。MAC:1g/m3
主要中毒表现
●吸入:鼻或咽喉灼烧感、咳嗽、恶心、痉挛
●皮肤:可被吸收,发红、皮肤烧伤、疼痛
●如尘粒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应戴用合适的呼吸器
●使用无渗透性的手套、工作服、工作鞋或其他防护服装,合适材料是氯丁橡胶。
●在直接工作的才场所应备有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事故应急处理
●应先用酸中和,再用黄沙或泥土吸除溅出的溶液,中和残余物并用水冲洗场地。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
次氯酸钠(NaClO)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
氢氧化钠(NaOH)
理化特性
●属于强碱,具有腐蚀和刺激作用。
●与强酸(如硫酸)产生强烈放应。与水反应产生热。
储运须知
●放置于干净、阴凉的地方
●储存地方应有单独的通风设备。
●戴口罩橡胶手套及长筒胶靴。
侵入:由于腐蚀作用,会对鼻、喉和肺产生刺激。
事故应急处理
●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导致氨泄漏,则抢救人员应戴正压式呼吸器,开启通风扇,降低室内氨浓度,用水喷淋设备泄漏处,关闭钢瓶出口阀门,防止进一步大量泄漏。
●无法关闭阀门时,应将氨瓶浸入水中或用大量水喷淋。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信息周知卡
联胺(N2H4)
理化特性
●物理状态:无色、发烟、吸湿性液体,有刺鼻气味。超过38℃时可形成爆炸气/空气混合物(按体积计联胺占4.7%)。
●若灼伤皮肤比较厉害,则应立即到医务室处理。
●尽快就医,急救电话2428120。
氨水毒性周知卡

禁异物: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毒性
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中等毒)
健康
危害
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操作注意事项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工具。防止物品包装破损,物品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影响操作。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搬运时轻装轻卸。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附件破损。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与周知卡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及相关安全周知卡目录1、乙酸2、盐酸3、乙醇4、甲醇5、甲苯6、纯苯7、液氨8、三乙胺9、甲醛10、氯乙醛11、氯化亚砜12、二甲基甲酰胺13、水杨醛14、氢氧化钠15、碳酸钠16、碳酸钾17、三氯化铝18、乙酸酐19、对甲苯磺酰氯20、对甲氧基苯甲酸21、碘22、焦亚硫酸钠23、乙酸钠24、双氧水非常全面,给需要的同行参考。
危险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消防措施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腐蚀品刺激性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醋酸(冰醋酸,乙酸)Acetic acidCH3COOHCAS号:64-19-7危险性标志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16.7沸点(℃):118.1相对密度(水=1):1.05饱和蒸气压(kPa):1.52(20℃)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
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
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吸入本品蒸气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
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
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
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常,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饮大量温水,催吐。
就医。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电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液氨危险源告知牌

液氨危险源告知牌
危险源告知牌
危害信息: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入液氨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
急性中毒:轻度者表现为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可有角膜及皮肤灼伤。
重度者出ammonia
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管阻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和肝损伤,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CN NO.23003 UN NO.1005 如溅入眼内,可使晶体混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
危险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可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应急处置:
泄漏: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
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切断气源,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然后排掉。
也可以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厨内,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
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储区(罐)最好设稀酸喷洒(雾)设施。
灭火:切断气源。
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
喷水冷却容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
. 碳灭火器等
有毒、强刺激性个人防护设备
报警电话: 119 企业应急电话:0735--858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