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省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浙江省境内有许多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古镇,这些古镇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古镇保护与开发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本文将对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
一、古镇保护现状1. 文物保护成就浙江省境内的古镇众多,其中不乏著名的古镇如乌镇、西塘、南浔等,这些古镇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古街巷和古遗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文物保护方面,浙江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通过对古镇进行修缮和保护,保留了大量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特别是在乌镇、西塘等著名古镇,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保护性修缮,保护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建筑和文物。
浙江省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古镇文物的保护力度,确保了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2. 旅游开发成果古镇作为中国独特的旅游资源,一直备受游客的青睐。
浙江省政府也加大了对古镇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通过全面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提升了古镇的旅游价值。
在古镇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古镇旅游景点的建设和改造,打造了一批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如乌镇水乡、西塘古镇、南浔古镇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古镇旅游业也成为了浙江省的一大支柱产业,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居民的收入。
二、古镇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 商业化过度问题在古镇旅游开发中,商业化过度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些古镇在旅游开发中过分追求商业利益,在维护古镇原有风貌的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古镇的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
如一些古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商业化开发过度造成的传统文化消失、原住民外迁等问题,使古镇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韵味,变得失去了自己特有的魅力。
商业化过度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 缺乏统一规划在古镇保护与开发中,统一规划缺乏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西塘策划方案

西塘策划方案1. 背景介绍西塘是中国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之一。
其独特的水乡风貌、精美的民居建筑以及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资源,提升西塘的旅游吸引力和经济效益,本文将提出西塘策划方案。
2. 目标和目的本策划方案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化的规划和落地实施,提升西塘的旅游吸引力和经济效益。
具体目的包括:•提升游客体验:改善游客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增加游客满意度。
•丰富旅游产品:开发更多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提高品牌知名度:通过市场推广和宣传,提高西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
•增加旅游收入:提高游客数量和旅游消费水平,增加旅游业的经济收入。
3. 策划内容3.1 旅游产品的开发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游客,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消费水平。
具体开发内容包括:•水上项目:开发水上观光游船、水上娱乐项目等,给游客带来独特的水乡体验。
•文化体验项目:举办传统民俗节日活动、展览和表演,让游客深入了解西塘的文化。
•特色美食推广:将当地的特色美食推向游客,增加旅游消费水平。
•生态旅游项目:开发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路线,提供生态旅游产品,吸引生态旅游爱好者。
3.2 旅游接待设施改善为了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服务质量,需要改善旅游接待设施。
具体改善内容包括:•改善交通便利性:提供更多公共交通工具,改善交通路线和指示牌设置。
•升级住宿设施:建设更多高品质的酒店和民宿,提高住宿设施的舒适度和服务质量。
•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增加餐饮、购物、厕所等配套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3.3 市场推广和宣传为了提高西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需要进行市场推广和宣传活动。
具体推广宣传内容包括:•建立品牌形象:设计和推广西塘的品牌形象,强调其独特性和历史文化背景。
•利用新媒体:通过社交媒体、旅游网站等渠道,进行线上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关注。
西塘详细考察调研报告

西塘详细考察调研报告西塘是地处中国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个古镇,以其独特的水乡风情和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本次考察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西塘的发展情况、文化传承以及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并结合具体实地调研和访谈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
以下是对西塘进行详细考察调研的报告。
一、西塘概况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西南,距离杭州约100公里,面积约为1.52平方公里。
西塘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中国江南地区最早的商业集镇之一。
西塘以其水网纵横、石桥古朴、民居园林等特点,被誉为“小桂林”和“东方威尼斯”。
二、西塘旅游资源1. 历史古迹:西塘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如明清古街、祠堂、庙宇等等。
这些古迹体现了中国水乡特有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2. 水乡景观:西塘的河流纵横交错,如绣花河、后门河等,这些水道与古建筑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水乡景观。
3. 传统手工艺:西塘盛产苏绣、蜡染、木雕等传统手工艺品,这些独特的产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和体验。
三、西塘旅游发展现状1. 旅游规模:近年来,西塘旅游业持续增长,每年接待游客数量超过100万人次。
2. 旅游商品:西塘的旅游商品种类繁多,包括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纪念品等,丰富了游客的购物选择。
3. 乡村旅游:西塘已经开始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了农家乐、民宿等农业旅游产品,丰富了游客在西塘的住宿和饮食选择。
4. 旅游服务:西塘的旅游服务较为完善,有专门的旅游咨询中心、导游服务和保洁队伍等,使游客的旅行更加便利舒适。
四、西塘旅游存在的问题1. 人流过于拥挤:尤其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西塘的游客数量过多,人流拥挤导致游客体验欠佳。
2. 建筑修复和保护:虽然许多古建筑得到了保护,但仍有一部分受到了破坏和损失,需要更加重视建筑修复和保护工作。
3. 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平衡:西塘面临旅游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如何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成为考验。
五、西塘旅游发展的建议1. 控制游客数量:通过限制游客数量、优化游览线路等方式,减少人流拥堵,提升游客体验。
古镇旅游发展探析——以浙江西塘为例

古镇旅游发展探析——以浙江西塘为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旅游休闲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需求,古镇旅游作为旅游休闲的一个热门目的地也备受关注。
西塘作为最早开发古镇旅游的地区之一,以“活着的千年古镇”为口号,利用旅游产业的发展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最终来提升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出现了历史文化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本文以古镇旅游发展探析为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旅游学知识为基础,管理学和营销学等知识为辅,分析和借鉴了国内外历史文化古镇发展和保护的经验,对西塘古镇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分析,既从不同的角度对古镇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共同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又从多方面入手对其提出了合理、有效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希望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科学的融合发展,提升古镇旅游的综合竞争力、开拓更大市场、促进古镇旅游更好更快发展提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古镇旅游;西塘;科学发展;文化产业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Tourism,a case study of Xitang, ZhejiangAbstract:Alo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quality, tourism leisure has become an essential part of people's life, and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as a popular destination for tourism and leisur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Xitang, as one of the earliest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makes the "a living ancient town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one thousand years" as the slogan, the us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 and ultimately to enhance th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re is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 and cultural towns in Xitang. It analy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culture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gives some reasonable, effective and targeted suggestions. This paperhopes to combin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to develop a greater marke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own tourism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basis.Keywords:Ancient town tourism; Xitang;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ultural industry一、引言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休闲渐渐成为了一种高品质生活的代表,同时休闲方式也因为需求变得五花八门,而旅游因其积极健康的形象被认为是最能够代表休闲的一种方式。
西塘古镇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标题】西塘古镇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夏小红【关键词】古镇旅游旅游开发旅游发展战略【指导老师】刘军林【专业】旅游管理【正文】田喜洲强调了古村古镇的文化内涵他认为古镇是古代依水而建或依山而造在当时成为重要的物质集散和军事要害之地历经风雨饱经沧桑后留存下独特淳朴的古建筑古民风蕴涵着很强的旅游功能体现出浓浓古韵的村落田喜洲2003。
余丹主要从建筑学角度来定义中国古镇她认为中国古镇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与文化形象逐步形成的众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建筑群与村落即它们所构成的中国古代风格的建筑流派的建筑群与村落余丹2005。
1984年陈逸飞先生一幅《故乡的回忆》使得苏州周庄享誉海内外不仅成功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的品牌更使周庄成为中国古镇旅游发展的开拓者。
继周庄之后苏州同里古镇于1986年开展旅游事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周庄的示范效应下江浙一带的古镇相继走上“旅游兴镇”之路。
浙江乌镇于1999年开始旅游的开发工作由于在开展旅游的同时又较好地保护了历史故被喻为“最具文化气息的水乡古镇”。
与此同时西部的丽江大研古镇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逐渐为游客所关注1997年申遗的成功更使其迅速跻身古镇旅游开发的前列。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古镇旅游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
随着古镇旅游热的迅速升温所呈现出的一些问题也逐渐受到学者的关注。
熊侠仙张松周俭对“旅游公害问题”进行了研究。
针对同里、周庄和甪直进行了实地考察采集了相关数据通过对三个古镇近几年的年度游客总量的对比分析得知三古镇平日游客相对较少周末游客量居中而在黄金周期间的游客量比平日有大幅度的增加为平时的2-4倍年增长率更是突破了百分之三十超过了目前古镇旅游容量允许的限度。
旅游容量过度饱和使古镇内经常处于拥挤混乱的场面幽静的水乡环境氛围被破坏不仅无法正常游览甚至对古迹、建筑等造成了破坏熊侠仙张松周俭2002。
田喜洲针对“旅游主题十分相似”深入研究调查了江浙沪两省一市方圆200公里范围内散落的十几个古镇发现他们都打着“小桥、流水、人家”的牌子田喜洲2003。
浅析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

浅析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摘要:对民族传统、民间民俗习惯等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较少,切入点还有待探讨。
目前古镇的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观光的低层次上,还没有达到产品设计阶段,对游客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另外,在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上建议要抓住自身特色,突出展品。
关键词:西塘;水乡;古镇;民俗;旅游Abstra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habits, folk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relatively les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mains to be discussed. At present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only stay in sightseeing of the low level, have not reached the product design phase, and create a strong appeal to visitors. In addition, in the outstanding product exhibition will seize their own proposals to features, outstanding exhibits.Keywords: xitang; Water; The ancient town; Folk; tourism1.历史背景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同为申请世界遗产的六个江南古镇之一,西塘虽远没有周庄、同里出名,甚至比不上近在咫尺的乌镇,但西塘现有一千多户居民,是江南古镇中最多的,也因此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
2.水乡古镇特色西塘在全国同列的古镇中颇具特色,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于世。
西塘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中外游客。
西塘古镇休闲旅游开发研究

2013年01月下半月刊旅游管理研究一.西塘古镇概况(一)地理区位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以北,东临姚庄镇,西靠天凝镇、陶庄镇,南接干窑镇,北与芦墟镇毗邻,距嘉善县城11公里。
(二)交通区位西塘古镇地处上海、苏州、嘉兴城市三角的内心地带,到三个城市的距离相当,均在2小时车程以内。
另外,318国道穿西塘古镇而过,古镇内河流纵横,水上运输十分便利。
(三)自然环境西塘地势平坦,河流密布,自然环境十分幽静。
9条河道在镇区交汇,把镇区分划成8个板块,众多的桥梁又把水乡连成一体。
(四)社会经济西塘全镇总面积82.9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5平方公里,总人口5.79万人。
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强景区”名单上,西塘景区以年接待269万人次的成绩位列排行榜第38位。
(五)历史文化西塘是一座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视基地。
西塘历史悠久,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自古以来就有"吴根越角"之称。
二.休闲旅游的特点(一)休闲的概念“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
“人倚木而休。
”《诗·商颂·长发》中释“休”为吉庆、美善、福禄。
“何天之休”。
“闲”,通常引申为范围。
多指道德、法度。
《论语·子张》:“大德不逾闲。
”其次,有限制、约束之意。
《易·家人》:“闲有家。
”“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
从词意的组合上,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因而,它不同于“闲暇”、“空闲”、“消闲”。
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象喻,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
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活动得以充分的进行,使人与自然浑为一体,赋予生命以真、善、美,具有了价值意义。
(二)休闲旅游的概念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

浙江古镇保护与开发现状分析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闽南经济区之间,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浙江省既有发达的城市经济,也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中古镇是浙江省独特的文化景观之一。
古镇作为古代商业重镇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风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压力,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浙江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古镇保护与开发应该如何平衡。
一、古镇保护现状浙江省境内有众多古镇,其中以乌镇、西塘、南浔等最为著名。
这些古镇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存了大量传统建筑和古老的商业街区,成为了吸引游客和艺术家的热门景点。
古镇的保护形势并不容乐观。
古镇的建筑物多为青砖黑瓦的传统民居和古老的商业建筑,经过数百年的风吹雨打,许多建筑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损坏和老化。
古镇的人口流出也给古镇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年轻人纷纷外出求学和就业,古镇的人口老龄化严重,许多老宅和古迹面临被遗弃和毁坏的风险。
旅游开发也给古镇的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为了吸引游客和提升景区的知名度,一些古镇在保护工作中过度商业化,破坏了古镇原有的风貌和文化内涵。
古镇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古镇保护工作的投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古镇的监管和管理,同时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古镇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
企业和投资方应该在开发古镇的注重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环境保护,避免过度商业化和盲目追求经济利益。
公众应该提高对古镇保护的意识,积极参与到古镇保护和维护的过程中,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镇保护的良好氛围。
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齐抓共管,才能保护好古镇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镇的开发是为了实现其旅游价值和经济效益。
目前,许多古镇都进行了旅游开发,修缮了古建筑,修筑了景观大道,建设了度假酒店和文创产业园,打造了主题公园和文化节庆等,以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和消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
摘要:对民族传统、民间民俗习惯等文化遗产研究相对较少,切入点还有待探讨。
目前古镇的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观光的低层次上,还没有达到产品设计阶段,对游客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另外,在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上建议要抓住自身特色,突出展品。
关键词:西塘;水乡;古镇;民俗;旅游
abstrac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folk habits, folk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relatively les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remains to be discussed. at present the ancient town tourism development only stay in sightseeing of the low level, have not reached the product design phase, and create a strong appeal to visitors. in addition, in the outstanding product exhibition will seize their own proposals to features, outstanding exhibits.
keywords: xitang; water; the ancient town; folk; tourism
中图分类号:k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历史背景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同为申请世界遗产的六个江南古镇之一,西塘虽远没有周庄、同里出名,甚至比不上近在咫尺的乌镇,但西塘现有一千多户居民,是江南古镇中最多的,也因此被称为“生活着的千年古
镇”。
2.水乡古镇特色
西塘在全国同列的古镇中颇具特色,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于世。
西塘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以其独有的卓越风姿吸引中外游客。
廊棚是西塘区别于其他水乡古镇的最大看点,虽然江南古镇大多有廊棚,但以西塘的规模最大。
在廊棚上看着对岸的枕河人家,那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的水墨画。
廊棚多为木架瓦顶,一般宽2-2.5米,集中在北栅街、南栅街、朝南埭等商业区,总长1300多米,既可遮阳又可避雨,让西塘引以自傲。
步入廊棚,映入眼帘的是两岸水上人家和前呼后应的河埠。
如逢雨天,雨水在廊棚檐口滴滴嗒嗒形成一道长长的雨帘,就是不会做诗的人也会顿时诗意满腔。
西塘濒临运河与太湖,有九条河道将全镇分划成八块,走来走去几乎都是石桥、小弄、廊棚,当然还有老人、花猫、白鹅。
至1998年,全镇共建桥104座。
桥梁工艺精湛,至今保护完整,即具有观赏价值,自古誉为”卧龙凌波,彩虹飞架”。
处处碧波荡漾,家家临水入影,水一样柔软而美丽的生活,使西塘有了“东方威尼斯”的美誉。
宅弄为西塘的又一特色景观,极能反映出西塘人的性格。
宅弄深处,曲径通幽,不知深几许,行至尽头,豁然开朗,别有新洞天。
西塘有100多条宅弄,超过百米的就有5条,最狭的仅半米,两人很难擦肩而过。
这些姿态不一的宅弄,只有亲自走一走,才会有走进古
镇的真实感,不经意中你会感受到一种时光的轮回,恍如走进了一册尘封已久的历史线装书里。
3.古镇文化遗产的空间形态与环境氛围的整体和谐
古镇在明清时代曾是充满经济活力的工商业中心,一度引领时代潮流,带动社会变革。
商业活动是西塘人文资源中非常重要的,廊棚下的“老字号”,更能让游客体验什么叫“儒商”——体验西塘文化的精妙之处由此而达到高潮。
西塘现存的房屋多为明清建筑,左右对称,尺高门槛,大门成双,两侧风火墙超屋顶成曲线围置。
从大门到底,往往有五进、七进,而且都有宅弄相连,形成了“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象,反映了平和、含蓄、淡雅、实用的审美追求。
历经数百年的沧桑,除了临河房屋因河水长期浸泡,斑驳的墙壁略为破败外,保存仍然十分完好。
笔者2003年曾对此地留下很美好的印象,随便找个人家在露台吃饭、喝茶,味道也纯正。
傍晚时分,游人散去,居民们也回屋做饭去。
船夫们纷纷把游船拴在岸边,一字排开,一副悠然自得的生活场景。
09年再去时,名气虽大了很多,但餐厅茶社到处人满为患,铺天盖地是卖芡实糕的商店,感觉和周庄的猪蹄如出一辙。
而时尚元素侵入古镇,传统文化因子正逐步淡出,不再是居民传统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居民以七老爷庙会、散步、品茶等为主的传统休闲活动和节庆,转变成以卡拉ok、酒吧、上网、逛街、打牌、麻将等外来的消闲方式为主。
传统民俗只剩下七老爷庙会,而招揽、愉
悦游客的商业行为——西塘国际旅游文化节、国际旅游小姐赛事等商业行为成为主打产品。
再也享受不到当年散漫与宁静的感觉。
古镇发展旅游产业、传承民俗文化,是否应抓住自身的主题特色,准确定位、发挥创意呢?仅6年时间,它本身最大的特点——“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就要消失殆尽,现状堪忧。
4.结语
古镇对民族传统、民间民俗习惯等文化遗产,切入点还有待探讨,如周庄的猪蹄、西塘的芡实糕,体现出古镇何种特点?与古镇有什么关系?目前古镇的旅游开发只停留在观光的低层次上,还没有达到产品设计阶段,对游客难以形成强大的吸引力。
另外,应突出产品的展示重点,如纸雕、纽扣、黄酒展示,都是探索民俗文化好的开端,其中的纽扣博物馆很有自己的特色,是别的古镇不能比的,若是能让游客自己制作、带回去留念,更能加深印象。
在纸雕处虽有传人现场写字留念,但没有演示纸雕的工艺过程,使得游人理解不了这类艺术的价值所在,完全看不出它与剪纸的区别,导致旅游的产业链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西塘在江南六个古镇中的特色就是“生活化的”,但目前在西塘看到的生意人居多。
当地有关部门若在古镇的不同街区,推出几个院落,让游客可随意走进,和主人交谈,参观他们的饮食,参与劳作和活动,欣赏民间戏曲、民间手工艺,甚至和当地居民吃、住在一起。
使游客能感受到古镇的人文景观,和当地居民独特的生活情趣,
并在这种生活情趣中找到互动交流的乐趣。
这样才突的出“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这一特色主题。
古镇开发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节目,可以使得许多民间艺术、民间风俗得以保存和延续。
如可以再现一些跟生产有关的集会如春牛会的传统。
要是没有各种各样的民俗展示、民俗活动,古镇只有空荡荡的躯壳,而有了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活动,古镇就有蓬勃的生气和迷人的魅力。
保护古镇,不只是保护古建筑,而要设法保留与古建古貌相依存的民俗生活,以求尽量保存一个深厚历史积淀与现代生活交融的场镇。
总之,古镇保护与开展旅游的关系上,是可以互动双赢的。
我们既要防止发展旅游时急功近利,文化遗产缺失及不当的宣传,或管理不善,而对文物古迹带来损害和其它负面效应;更要充分发挥两者之间良性互动的作用,取得双赢的效果。
比起其他产业来,旅游产业对资源的耗用,对环境生态和文化遗存的负面影响,都要小得多。
如果引导得当,旅游者还会成为资源、环境、生态、文化遗存的保护者。
而旅游业有很强的带动性,捧着金碗的古镇居民通过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可以找到就业岗位和致富门路,就地提高生活质量,早日过上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乌镇、西塘、南浔三镇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
境,2007,16(6)
2. 阮仪三,袁菲.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j].城市规划学刊,2008,(5)
3. 刘德谦.古镇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j].旅游学刊,2005,(2)
4. 严国泰《遗产资源利用的准入系统研究》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