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习题全部收录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含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是A:别人不知道我,我却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正确答案:B2.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 (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首好曲正确答案:B3.在《西游记》中,石卵遇见()化作一个石猴。
A:阳光 B:月光 C:雨水 D:大风正确答案:D4.三圣母被()逼迫,交出了宝莲灯。
A:杨戬 B:孙悟空 C:岳飞 D:神农氏正确答案:A5.()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 B:大禹 C:尧 D:舜正确答案:B6.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A:牛——马 B:犬——猫 C:作酒固难忘曲蘖——飘扬竞把秋千舞 D:虎兕——猿猱正确答案:C7.()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
A:黄帝 B:燧人氏 C:仓颉 D:神农氏正确答案:D8.西湖的白堤的得名与哪位诗人有关?()A:白居易 B:李白正确答案:A9.“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骚首踟蹰。
”这是一首()诗A:爱情 B:团聚 C:思亲正确答案:A10.柳永的《雨霖铃》这首词的线索是()A:思亲 B:欢聚 C:离别正确答案:C11.以下最能表达诗人和老朋友依依惜别的诗句是()A:落花时节又逢君 B:朝辞白帝彩云间 C:闻郎江上唱歌声 D:劝君更尽一杯酒正确答案:D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正确答案:B13.商朝的最后一个国君是()A: 舜 B:禹 C:纣正确答案:C14.下面的上下连接不对的是?()A:好友——嘉宾 B:弹冠——结绶 C:蝉鸣哀暮夏——野烧焰腾红烁烁D:哀——乐正确答案:C15.九十年,国祚废。
中的“祚”读作()A: zhà B: zhá C: zuò正确答案:C16.头悬梁,锥刺股。
中的“头悬梁”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位名人?()A: 孟子 B:苏秦 C:孙敬正确答案:C17.“楚河”和“汉界”在今天的哪个省?A: 湖北 B:河南 C:河北 D:湖南正确答案:B18.一部着作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请问下列哪部着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正确答案:A19.出自岳飞《满江红》的词句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国学总题库及答案word版

成语类2.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A、文章B、画作C、乐曲答案:C3.“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A、齐桓公B、蔡桓公答案:B4.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A、画饼充饥三国时期,有一个人叫卢毓,在魏国做官,由于他为魏文帝曹丕出了许多好主意,原指推荐人才B 、望梅止渴答案:B5.成语“白驹过隙”比喻: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答案:B6下列选项中与“亡羊补牢”意思最接近的是:A、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祝之所伏C、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答案:C8下面哪个成语与秦始皇有关?A指鹿为马赵高二世B奇货可居吕不韦异人 C、图穷匕见答案:C11.成语“一衣带水”中的“水”原指:A、黄河B、长江C、淮河答案:B故事:公元581年杨坚(隋文帝)取代北周称帝,建立了隋朝。
杨坚有志于统一中国,在北方实行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政策,国力大增。
而当时长江南岸的陈朝后主陈叔宝却十分荒淫,不理朝政;他虽知道隋杨坚有意征伐,却依恃长江天险,并不把这事放在心上……589年,隋军挥戈渡江南下,灭亡了长期割据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全国。
《南史·陈后主纪》的“一衣带水”就是指长江——好比“一条衣带”那样宽窄的河流。
“一衣带水”比喻狭小的江面间隔;后来泛指地域相近,仅隔一条河道。
12.成语“请君入瓮”,“请”的是谁?A、来俊臣B、周兴答案:B有人告密文昌右丞周兴和邱神勣串通谋反,太后(武则天)便命令来俊臣审这个案子。
(一天)来俊臣请周兴到家里作客,他们一边议论一些案子,一边相对饮酒。
来俊臣对周兴说:“有些囚犯再三审问都不肯承认(罪行),有什么办法使他们招供呢?”周兴说:“这很容易!(只要)拿一个瓮,用炭火在周围烧(这个瓮),然后让囚犯进入瓮里去,什么罪他敢不认?”来俊臣就(吩咐侍从)找来一个瓮,按照周兴的办法用炭在周围烧着,于是来俊臣站起来对周兴说:“有人告密你谋反,(太后命令我审问你)请老兄自己钻进这个瓮里去吧!”周兴非常惊慌,当即磕头认罪.13.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出自哪部书?A、《山海经》B、《世说新语》答案:A14.“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淮南子》B、《庄子》答案:A16.“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答案:B1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道听途说,街谈巷议,都有“无根据的传说”的意思。
经典国学词句知识竞赛500题(附答案)

经典国学词句知识竞赛500题(附答案)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
(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国学知识200题及答案

国学知识200题(含答案)国学知识200题(含答案)儒家儒教孔子孟子国学传统文化 rujiachuantongwenhua读国学,意在达“腹有诗书气自华”之境界;品国学,取在为“悟中华传统文化人生哲理”。
体味、领悟、汲取国学精华尽在”儒家传统文化“!传播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精神!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 B、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A、新婚 B、搬家 C、妻子生了个男孩 D、考试通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 B、房屋 C、酒 D、庄稼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 (A)A、左手在外 B、右手在外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A)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 B、卧具 C、井上的围栏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 (A)A、胡适之 B、周作人 C、郁达夫 D、唐三藏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 (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 (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 (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 (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 (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 (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 (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 B、《庄子》22、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 B、欧阳洵23、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 B、李商隐2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2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 B、左雌右雄2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 B、盛产羊毛的地方 C 、众多宫殿 D、美丽的地方28、《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 B、鉴真2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小学经典国学120题及答案

小学国学复习题一、填空题(60道)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独怆然而涕下2、众里寻他千百度,,。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3、茶对,赋对,燕子对。
《声律启蒙》酒诗莺儿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5、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就像梅花和雪花一样,“,”。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6、玉不琢,。
人不学,。
《礼记》不成器。
不知道。
7、水变动不居,随岸赋形,与智慧相似。
山形巍然,屹立动摇,与仁相似。
故有《论语》有“,。
”的说法。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8、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这样的句子来渲染蜀道的雄伟、奇险和神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9、长幼序,。
,。
《三字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10、《五代史伶官传序》引用的“满招损,谦得益”出自《》。
《尚书》11、凡事当留余地,。
《朱子家训》得意不宜再往12、易涨易退山溪水,。
《增广贤文》易反易覆小人心《增广贤文》13、凡出言,。
,。
《弟子规》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弟子规》14、是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你认为诗中能表达诗人高兴心情的诗句是“,。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5、老师,您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
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发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
“,。
”这诗句不就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6、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从中领悟了许多道理,“,”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则感叹如果不珍惜今天的时光,将会一无所获,一事无成。
(《登鹳雀楼》《明日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17、往者不可谏,。
《论语》来者犹可追18、《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作者直抒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这首诗的作者是。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一)

国学经典测试100题(一)1.《千字文》中,岳宗泰岱,禅主云亭。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
在描写()a:历史人物B:制度文化C:文化景观正确答案:C2.据《论语》记载,孔门弟子各有所长。
其中,熟悉文学的是()a:子贡b:子张c:子夏d:颜回正确答案:c3.宝土皮革、木材、石头和黄金。
丝绸雨和竹子是八种色调。
a:弦乐器B:管乐器C:丝瓜正确答案:A4:黄蜂怪物手下的老虎先锋用什么策略来抓唐僧?a:螳螂捉蝉B:等兔子C:金蝉脱壳正确答案:C5 \“无疑年”指()岁?a:25B:30C:40d:50正确答案:C6.下列哪部作品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a:《自治通鉴》b:《世说新语》c:《诗经》d:《史记》正确答案:d7.成语“机不可失”是张九龄写的。
它的下一句话是:时间一去不复返。
正确答案:B8岳飞《红河》中的单词是()a:“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b:“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正确答案:c9.舜是什么样的人?()a:贪心之人b:心胸狭窄之人c:德行出众之人d:凶之人正确答案:c10.人们称交朋友的朋友为朋友,而不管年龄差距有多大()。
a:忘记朋友B:好朋友C:在桌子前扬起眉毛正确答案:a11今天的“楚河”和“汉界”是哪个省?a:湖北B:河南C:河北D:湖南正确答案:B12.“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中的“豕”指的是()a:猪B:鸭C:鸽子D:狗正确答案:a13.中秋节、端午节和()并称中国传统三大节日。
a:清明节b:重阳节c:春节d:元宵节正确答案:c14.()在中国民居中,它的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
它是汉族民居的典型形式。
a:四合院b:窑洞c:土楼正确答案:a15.唐僧在哪收八戒为徒?a:高老庄B:刘沙河C:五指山正确答案:a16以下哪项是道家的()a: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正确答案:b17.谁说“蓝天是瓦,日月是窗边,四山五山是梁柱,天地如空旷”?a:孙悟空b:观音菩萨c:唐僧正确答案:a18.“一万册书是给闲人的,一瓶酒是给老朋友的。
国学经典考试题库和答案 考试用

用word中的查找功能或者用快捷键ctrl+F输入你要找的题目,如不是就点“查找下一处”只到找到为止。
一般及格没有问题。
国学经典考试题一一、单选题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A.官府B.学校C.家庭D.社会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A.《论语》B.《师说》C.《学记》D.《孟子》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体现了孟子的( D )A.教育思想B.学术思想C.等级观念D.民本思想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A )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
”这句话体现了( A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是用反面事例来强调学习要( C )A.专心致志B.磨练意志C.持之以恒D.深造自得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D )A.朱熹B.孟子C.董仲舒D.孔子9.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C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0.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他的言论集( B )中有充分反映。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1.《学记》要求“学不躐等”属于( A )教学原则A.循序渐进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12.下列名言属于孟子说的是( D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B.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C.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国学经典习题【总】国学竞赛200题课件

(C)
160 、 "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几 点?
A、21点至23点 B、23点至凌晨1点 C、凌晨1点至3点
161 、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 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
我们所知的:
A、狮子
B、金钱豹
C、河马
D、长颈鹿
162、 下列古代名曲哪一首是琵琶曲? A、 十面埋伏 B、 高山流水
(A)
16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 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
A、孔子 B、 孟子
(B)
164 、成语“咫尺天涯”中"咫”、 “尺
”都是古代计量单位,其中“咫”和“尺
" 哪个更长?
A、 咫
B、尺
(B)
165 、草书、行书、楷书、隶书四种字体当中
哪一种是其余三种的起源?
A、 草书
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A、 是
B、不是
…排子房之水而案者 ;
;
6
声
具 像 其 弥 、 和 业 视
我重出你透 通
指 毒中其之成将
比
快
之
的
揽 着 人 具 水 之 由人 昆 之 工 大 美情 况 储 排 鼠 化 终用 考 像 盛 猪 不楼 体 之 美 色壹 及 的 行 之 既 情 性
色穿花花收泉和账不成取传像挖修言意是煤信门学心夫人《里事进口分橡之冬视慈和学有之大位坚行期之之也天就中起展的中一籍一议上格叙的利坐其次我著该化山满清作居右的海法物者下交领美长慢人集被的贡中的力教地籍成 称内信之多待长之米表地
C、庞统
D、宋玉
168、甲骨文最早是在哪种物品上发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经典多项选择1 (B)和(C)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A.王夫之B.顾炎武C.黄宗羲D.康有为2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韩愈《进学解》)也就是说“勤”要做到(BCD)A.善于思考B.手勤C.口勤D.脑勤3 《传习录》记录了王守仁精湛的教学艺术,正确的是(ABD)。
A.量力而精B.因材施教C.知行合一D.学贵自得4 《大学》强调的是(ABCD)的统一。
A.知B.情C.意D.行5 《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后概括出的“豫时孙摩”原则包括(ABCD)A.预防B.适时C.顺序D.观摩6 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ABCD).A.审问之B.慎思之C.明辨之D.笃行之7 关于家庭教育,颜之推的主张是(ABCD)A.尽早施教,严格教育B.注重环境习染C.处理好家庭关系D.重视家庭的语言教育和注重道德教育8 关于师德师风,黄宗羲对老师提出了哪些要求(ABC)A.真才实学B.品行端正C.身体力行D.不干预政治9 关于学习态度和方法,颜之推提倡(ABCD)A.虚心务实B.博习广见C.勤勉惜时D.相互切磋10 韩愈不仅是一位着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育实践家。
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ACD)等着作中。
A.《师说》B.《张中丞传后叙》C.《进学解》D.《原毁》11 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ABC)A.勤学致知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D.讨论辩难12 君王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的根本明显?(ABCD)A.很谨慎地对待奉承天意之事B.用修明的教育感化人民C.辨证法度是否适宜,区别上下使有秩序D.以上都正确13 孔子的教学内容包括(BCD)三个部分。
A.生产劳动B.道德教育C.文化知识D.技能技巧培养14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15 乐得到推行了,有什么样的作用?(ABC)A.耳聪目明B.血气和平C.移风易俗D.以欲忘道16 梁启超主办过的刊物有(ABCD)A.《时务报》B.《清议报》C.《新民报》D.《新小说》17 伦理道德是(AB)A.政治的核心B.教育的根本C.社会的风气D.教育的过程18 孟子的教育内容是(AB)A.人伦教育B.道德教育C.权术教育D.法律教育19 孟子施教的目标是培养(ABCD)的君子。
A.明人伦B.修身齐家C.治国D.平天下20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21 明清三大学者是(ABC)A.黄宗羲B.顾炎武C.王夫之D.张之洞22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23 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AB)A.《孟子》B.《论语》C.《学记》D.《荀子》24 天下的道理除了君臣关系之理,还有(ABCD)。
A.父子关系之理B.夫妇关系之理B.兄弟关系之理C.朋友交往之理25 王夫之的教育思想主要有(ABCD)A.论性与习B.论学与思C.论知与行D.论教与学26 王夫之的着作有(AB)A.《习性诸论》B.《书院》C.《学校》D.《取士上》27 下列话语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有(BC)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28 下列话语体现了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有(AD)A.不陵节而施B.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不躐等29 下列哪些是对王夫之的称呼(AC)A.船山先生B.梨洲先生C.一壶道人D.饮冰室主人30 下列语句出自《习性诸论》的有(ABCD)A.习成而性与成也B.学非有碍于思C.行可兼知D.善教者必有善学者31 下面哪些表现音乐的道理与政治相通(ABCD)A.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B.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C.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D.以上都对32 荀子把教师提高到与(ABCE)同等的地位。
A.天B.地C.君D.神E.亲33 荀子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ABCD)A.注重“积”“渐”B.闻、见、知、行结合C.“虚壹而静”,专心有恒D.解蔽救偏,兼陈中衡34 研究乐可以提高内心修养,可以产生(ABCD)之心A.平易B.正直C.慈爱D.诚信35 以下哪些是黄宗羲的教育思想(ABCD)A.力学致知B.学贵适用C.学贵独创D.穷经经士36 以下哪些言论是孔子讲学的内容(ABC)A.为政以德B.以礼治国C.有教无类D.事异则备变37 以下属于黄宗羲的着作有(ABC)A.《学校》B.《取士上》C.《广师说》D.《书院》38 用来实行天下通理的天下通德有(ABC)。
A.智慧B.仁爱C.勇敢D.道义39 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ABC)A.罢百家以尊儒;B.立大学以养士;C.行贡举以选士;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40 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宣扬性三品说,“三品”指(BCD)A.上中下三等人B.上智之人C.下愚之人D.中庸之人41 朱熹把一个人的教育分为(AD)A.小学B.中学C.幼稚园D.大学42 朱熹在长期的大学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教学原则(ABCD)。
A.自动和适时的启发B.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C.教人有序不可说等D.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43 朱熹总结出六条“朱子读书法”。
分别是(ABCD)A.循序渐进,熟读深思B.虚心涵咏,切己体察C.着紧用力D.居敬持志国学经典单项选择1“人有坎壈(l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与今天提倡的(C)观点相符。
A.从小学习B.晚年学习比年轻学习更重要C.终身学习D.中年更要注重学习2、“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的正确解释是(B)B.人们爱孩子,很少能做到平等对待,从古到今,这种弊病一直都很多。
3(A)别号饮冰室主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A梁启超4(A)倡导了“诗界”和“小说界”革命A梁启超5(A)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A.纪B.记C.计D.既6(A)的精神贯穿在《大学》始终。
A.伦理道德教育7 (B)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8(C)的实现需要有人性的依据,故要尊重德性,发扬自己的先天的善性。
C.学习和教育9(C)不是黄宗羲的代表作A《学校》B《取士下》C《习性诸论》D《取士上》10 (C)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A.《大学》B.《论语》C.《学记》D.《中庸》11 (C)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 (D)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发说”截然相反的教育“外铄论”。
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13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A)的治国思想。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14 A.取信于民.B.为政以德C.讲究礼节D、.因材施教1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A.《论语》B.《学记》C.《四书集注》D.《孟子》16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C)的关系。
A.教与学B.师与生C.学与思、学与行D.行与知17 “诚者何?不自欺、不妄之谓也”对“诚”的正确理解是(C)A.不自己欺骗自己B.不做不该做的事情C.不自己欺骗自己,不做不该做的事情D.讲信誉18 “传道、受业、解惑也”的“业”指(C)A.事业B.学业C.古人“六艺”之业D.专业知识19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此句说明读书的方法是(C)A.熟读B.精思C.熟读与精思D.泛观博取20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选读)其中“修”的正确解释是(D)A.修养B.修身C.养性情D.进修,求上进21 “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朱子语类》)提倡读书比较好的方法是(B)A.广闻博览B.熟读而精思C.多方汲取D.反复思考22 “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父母及长姑,皆加尊字,自叔父母已下,则加贤字,尊卑之差也。
”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B)B.分长幼和辈行对待23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说明“风俗”传承中,卑者、幼者与尊者、长者之间的关系是(D)D.尊者长者影响卑者幼者24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从教育的角度说明(D)A.言教的重要性B.身教的重要性C.身教胜于言教D.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25 “夫养生者先须虑祸,全身保性,有此生然后养之,勿徒养其无生也。
”与当今学校德育强调的(C)一致。
C.安全教育26 “夫虞氏之不为政久矣”中的“虞氏”指:(A)A.虞舜B.虞姬C.虞美人D.其他27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说明孩子的教育(C)A.应该严格B.应该慈爱C.应该严格与慈爱结合D.应该因人而异。
28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A)A.声音B.声乐C.歌曲D.名声29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原毁》选读)其中“重”的正确解释是(B)A.重要B.严格C.以……为重D.重视30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此话意在强调成大事者,应该(B)B.磨练意志31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进学解》)最正确的大意是(C) C.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32 “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译文正确的是(B)A.对记事之的人提取它的要点,对造谣者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B.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勾划出它深奥的意义。
C.记事情要抓主要的内容,说话要抓住玄机。
D.记事情抓要点,说话抓重点。
33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
A.经济B.政治C.军事D.文化34 “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的最正确的解释是(C)C.当今常有讲施舍就成为奢侈,讲节俭就变成吝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