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十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粽》的故事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情节。

4.能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演活动。

5.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创作和表演活动的引导和指导。

难点1.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运用。

2.表达课文内容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音响设备、教案、活动道具等。

2.学生准备:课文复述或朗读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问答或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入课文《端午粽》,唤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解释生字生词,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理安排提问,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活动一:《端午粽》简短表演(20分钟)1.组织学生分组,每组表演课文中的一个片段。

2.引导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课文情节,提升情感表达能力。

4. 活动二:自由创作(20分钟)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由创作,可以是续写故事、画画或做手工等形式。

2.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创作,增加表达机会。

5. 总结(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五、作业布置1.复述《端午粽》故事。

2.完成课文中的习题。

3.完成创作任务,并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对《端午粽》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次教学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 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第一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二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三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了“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熟练运用汉语拼音进行的拼读,可以借助拼音自主识字,能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独立识字。

大部分学生会观察汉字的结构,能够找到关键笔,在教师的指导下规范地书写汉字。

对于粽子,他们也比较熟悉,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课文。

但读好长句子对于学生来说不容易,有一定困难。

因此,教师要对长句子的朗读做重点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后,能够运用词语连读、正确停顿等方法把长句子读好。

【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 13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会写“午、节”等 7 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PPT 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读准“端、粽”等 13 个生字的字音,认识“端、粽、米、间、豆、肉、”6 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 2 个偏旁。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0《彩虹》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0《彩虹》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0《彩虹》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彩虹》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第十课,主要内容是描述彩虹的颜色、造型及美丽的情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词汇知识。

二、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表达对彩虹的喜爱之情。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彩虹的颜色、形状和美丽。

3.能够体验并理解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情感的表达和彩虹的描述。

•教学难点:完整表达对彩虹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彩虹图片或展示物品。

2.彩虹的颜色画板。

3.《彩虹》课文课件或手稿。

4.学生制作的彩虹手工作品(可选)。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利用图片或展示物品引出本课话题,让学生了解彩虹是什么。

2.谈论彩虹的颜色以及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

第二步:学习课文(10分钟)1.带领学生共同朗读《彩虹》课文。

2.解释生词和句子,并让学生跟读。

第三步:分组活动(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制作彩虹的颜色画板,展示给全班。

2.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对彩虹的理解和喜爱之情。

第四步:情感表达(10分钟)1.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彩虹的喜爱之情。

2.学生互相交流感受,鼓励多样的表达方式。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彩虹的美丽和奇妙。

2.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观察大自然。

六、课后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2.学生对彩虹的理解和表达是否清晰准确?3.如何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七、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外出观察彩虹,写下感受和心得。

2.制作彩虹手工作品,展示在校园内。

3.赏析彩虹相关的诗歌或小故事,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

以上是本课的详细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教师们开展一堂生动有趣的《彩虹》公开课。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端午粽》课文条理清楚,环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篇一】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原文端duān午wǔ粽zònɡ一yì到dào端duān午wǔ节jié,外wài婆pó总zǒnɡ会huì煮zhǔ好hǎo一yì锅ɡuō粽zònɡ子zǐ,盼pàn着zhe我wǒ们mén回huí去qù。

粽zònɡ子zǐ是shì用yònɡ青qīnɡ青qīnɡ的de箬ruò竹zhú叶yè包bāo的de,里lǐ面miàn裹ɡuǒ着zhe白bái白bái的de糯nuò米mǐ,中zhōnɡ间jiān有yǒu一yì颗kē红hónɡ红hónɡ的de枣zǎo。

外wài婆pó一yì掀xiān锅ɡuō盖ɡài,煮zhǔ熟shú的de粽zònɡ子zǐ就jiù飘piāo出chū一yì股ɡǔ清qīnɡ香xiānɡ来lái。

剥bō开kāi粽zònɡ叶yè,咬yǎo一yì口kǒu粽zònɡ子zǐ,真zhēn是shì又yòu黏nián又yòu甜tián。

外wài婆pó包bāo的de粽zònɡ子zǐ十shí分fēn好hǎo吃chī,花huā样yànɡ也yě多duō。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彩虹》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彩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形声字特点识字等方法,认识“虹、座、浇、提、洒、挑、兴”7个生字、会写“那到兴”3个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读好第2自然段中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读好分句间的停顿,读好问句。

【教学重难点】1、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长句子,读出问句的语气。

2、写好“兴”字,注意写好“点”的组合。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图画导入,引出课题1.出示彩虹图片:你能用几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看到的彩虹吗?预设:一道彩虹、美丽的彩虹、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一道美丽的彩虹。

2、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叫彩虹。

一起读一读课题。

(1)提醒“彩”平舌音。

“虹”后鼻音。

3、指导生字“虹”(1)记住字形,加一加、换一换(虫+工红—虹)(2)为什么“虹”是虫字旁?小故事:“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古代的人就以为“虹”是能呼风唤雨的“大虫”,在雨后下来喝水。

就像一条大虫挂在天上,弓着身体,头伸进黄河里喝水,所以在造“虹”字时用了“虫字旁”。

4、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第一自然段:“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2)课文里也有一句话描写了彩虹,抽生读。

(谁愿意来读一读这句话?)(3)指导生字“座”A 座指导读好平舌音B 记一记:广+坐C 坐—座:坐和座就像两兄弟,读音相同,样子相似,选字填空(坐和座调皮地藏在了括号后面和孩子们捉迷藏呢,你能正确地把它们找出来吗?坐下坐车座位一座桥D: 通过游戏,你发现了这两兄弟的区别了吗?你还会说“一座()”E:小结:咱们组词填空的时候,多想想它们的意思一定就能区分清楚了。

2、彩虹弯弯地挂在天上,看起来就像一座桥,多美呀!读好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雨停了,轻声。

(2)全班齐读。

3、自由读文:(1)(出示插图:文中的小姑娘“我”)“我”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小脑袋里冒出了很多奇妙的想法,请你们自由朗读课文。

10彩虹(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0彩虹(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10彩虹(教案)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教学内容《10彩虹》是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的一篇课文,以彩虹为主题,通过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彩虹的美丽,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彩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彩虹,了解彩虹的成因和特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难点1. 彩虹的成因和特点的理解。

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彩虹图片、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教师与学生谈论天气现象,引出彩虹,激发学生的兴趣。

- 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特点。

2.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精讲点拨- 教师讲解彩虹的成因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合作学习-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彩虹的认识和感受。

-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全班交流。

5.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彩虹绘画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6. 总结提升- 教师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彩虹的美丽和自然现象的奥秘。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1. 彩虹的成因和特点2.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2. 拓展作业:收集关于彩虹的资料,进行手抄报制作。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彩虹的成因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情感体验,引导他们主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2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含义。

3.学习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能力。

教具准备绘本《端午粽》、绘画纸、彩色笔、粘土。

教学内容一、导入(五分钟)1.播放端午节的视频,向学生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

2.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问学生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是什么。

二、讲授(十分钟)1.向学生介绍绘本《端午粽》的情节。

2.让学生一起阅读绘本,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三、讨论(十五分钟)1.根据绘本的情节,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她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怎么包粽子的?她为什么喜欢包粽子?2.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节日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个节日。

四、绘画活动(二十分钟)1.给每个学生发放绘画纸和彩色笔。

2.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想象进行绘画。

3.鼓励学生用彩色笔勾勒出粽子的形状和细节。

五、总结(五分钟)1.向学生复述绘本《端午粽》中的故事情节。

2.总结学习内容,强调端午节吃粽子的意义。

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学生可能对绘本的故事情节理解不深入。

解决方案: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绘画能力参差不齐。

解决方案:通过鼓励和引导,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尽量展示每个学生的作品。

评价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绘本《端午粽》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掌握了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通过绘画活动,学生能够进行想象,表达自己对端午节粽子的理解和喜爱。

然后,教师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和学生的口头表达,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绘画能力进行了评价。

整体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顺利,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

下一次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端午粽》教案(二)教案主题:《彩虹》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彩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端午粽》教学设计《端午粽》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叶、米、真”4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读好“一”字短语,读好长句。

2.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积累叠词,了解从外到里的顺序。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聊聊喜欢吃的粽子。

师:同学们,你吃过粽子吗?你最喜欢吃什么粽子?预设1:肉粽。

预设2:蛋黄粽。

预设3:红豆粽。

预设4:红枣粽。

师:是呀,我们都喜欢吃粽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端午节吃粽子的这篇课文吧!2.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读读课题。

(板书:端午粽)设计意图:通过聊学生们喜欢吃的粽子活跃气氛,拉进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1.自读任务(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完后给课文标上自然段。

(3)师相机巡视纠正学生坐姿和读音。

2.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诵读课文。

3.集中识字小朋友们读得真有感情!为了更好地了解端午棕,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生字学会吧。

(1)出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字。

① zòng mǐ dòu ròu粽子糯米红豆鲜肉② jiān zǒng fēn duān jié中间总会十分端午节③ dài zhī jù niàn带回知道据说纪念(2)请同学们借着拼音读一读这些字,想一想你们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方法吗?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预设:形声字识字、加一加识字、部首识字、看图识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个性化修 改
(出示投影4)小松鼠成功了吗? 齐读最后一句。 我们用欣喜的语气来读第五自然段!
(师范读,生自由读。)将来这里 写字
会怎样?(齐读最后一句) 讨论: 小松鼠在这松树林里生活得怎样? 画一画
五、写字指 导“主”、“意”、“总”。 1、注意“主”在田字格中笔画的位 置。 2、区别“意”与“总”心字底的不 同。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写字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小松鼠和其他的小动物们在松树林 里生活得怎么样?动手画一画未来的 森林。
呢?
3、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
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为了自己有吃的,有住
的,想出好主意了。 (出示投影3)你们看小松鼠在干什
么? 如果你是小松鼠,你还会怎么 做? 2、齐读第四自然段。
教学 教师活动
过程 学生活动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到了春天,小松鼠种下的松果怎
师范读,
样了?
生自由读。
来了,(出示投影)引读:如果光摘
松果,不栽松树,总有一天,一棵 朗读第三自然
松树也没有了!
(学习自由读句
子)
齐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读了这句话,大家知道
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这句话,注意读出担
心、惊讶的语气。
大家想一想,没有了松树,没
有了森林,到处是(读词)光秃秃
的,小松鼠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
茂密的松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之翼,感受松树林的美丽,以 及小动物们的快乐。
达 标 写字。 检 测 读课文。

教师活动
10、松鼠和松果
松鼠 ————吃————松果 (种) 长松树
学过程 学生活动
我的个性化修 改
一、复习引入 1、开火车读本课生字。 2、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开火车读本课生 字。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 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1、小松鼠一边玩一边吃香甜的果
子,忽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松鼠眨眨眼睛,想起 讨论
教学反思
地球只有一个!若人类只知索取不知爱护和回报,那么最 终将失去家园——地球。注重环保,是每个地球公民义不容辞 的责任。《松鼠和松果》这篇童话正是以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的 行为告诉孩子们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课文第 二、三、四自然段通过小松鼠的心理活动:困惑——担忧—— 想出好主意,渗透了植树造林回报自然的观念。行文细腻真 切,语气天真可爱,贴近童心,我在教学本课时注重引领学生 朗读感悟,情中悟理。尤其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时抓住松鼠担 心什么呢?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引领学生反复读文,深 入体会。结尾部分的两句话描述了美好的愿望:小松林长成了
临邑县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学校
实验小学
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李海燕
班级
四 备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
10、松鼠和松果(第2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 (学 1、认识11个生字,会字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习)目 2、书写“以、更”。 标


难 识字、写字。 点
方 法 课件
学与 手

板 书 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