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南京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南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热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过程;2. 使学生了解南京地区的气候特点及供热需求,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3. 帮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及管道布局。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供热工程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案例、团队协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供热系统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技术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为人类创造舒适生活环境的意义。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南京地区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学生特点: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对实际工程问题感兴趣,但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能量转换与传输、热能利用等,参照教材第一章内容;2. 南京地区气候特点与供热需求:分析南京冬季气候特征,探讨供热需求及现状,结合教材第二章案例;3. 供热系统设计方法:a. 热负荷计算:介绍热负荷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参照教材第三章;b. 设备选型:学习供热设备类型、性能参数及选型原则,参照教材第四章;c. 管道布局:探讨管道布局设计原则、计算方法及施工要求,参照教材第五章;4. 计算机软件在供热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学习常用软件的功能、操作方法及实例分析,参照教材第六章;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实际供热工程,进行案例分析和模拟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安排与进度:1. 基本原理(2课时):热力学基础、能量转换与传输、热能利用;2. 南京地区气候特点与供热需求(1课时):分析气候特征、供热需求及现状;3. 供热系统设计方法(6课时):a. 热负荷计算(2课时);b. 设备选型(2课时);c. 管道布局(2课时);4. 计算机软件应用(3课时):软件介绍、操作方法及实例分析;5. 实践教学(2课时):参观实际工程、案例分析及模拟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带图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问题,具备一定的供热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包括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等基本热传递方式,供热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以及相关的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供热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包括热负荷计算、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等,并能够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工程对于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对于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方式、热负荷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等。
2.供热系统的设计和运行:管道布局设计、散热器选择、泵和阀门的设计和应用、热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等。
3.能源转化和利用技术:锅炉和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太阳能供热技术、地热能供热技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系统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法,使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于供热工程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掌握供热系统的组成、运行方式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供热工程的设计、计算和分析,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供热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供热工程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包括供热系统的定义、分类和组成,供热工程的运行方式和优化方法。
2.供热设备及其选用,包括锅炉、热交换器、泵和阀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选用原则。
3.供热管道系统设计,包括管道布置、计算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内容。
4.供热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供热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供热工程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供热工程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课堂表现。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哈密市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哈密市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和运行管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和应用;理解哈密市的气候特点和供热需求;掌握供热工程的设计原则、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了解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进行供热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能源、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哈密市的供热需求分析、供热工程的设计与运行管理等方面。
1.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基本概念,热能的传输和转换原理,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等。
2.哈密市的供热需求分析:分析哈密市的气候特点、建筑结构和供热需求,了解供热工程在哈密市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3.供热工程的设计原则:包括供热系统的规模确定、热源选择、管道布置和设备选型等设计原则。
4.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介绍热源设备、输送设备、换热设备等的主要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
5.供热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方法:包括运行参数的监测与控制、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事故处理和节能优化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供热工程在实际中的应用和运行管理。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供热工程的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4.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供热工程》、《城市热力工程》等。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学生将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内容:1. 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供热原理、热负荷计算、热力循环等方面的内容。
2. 供热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热源选择、管道设计、设备选型等方面的内容。
3. 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包括设备安装、管道连接、系统调试等方面的内容。
4. 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包括系统运行监测、故障排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参与课堂教学,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学生需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供热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设计步骤:1. 理论学习: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相关课堂教学,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要参与供热工程的实验操作,熟悉实际操作技能。
3. 设计任务: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包括热负荷计算、设备选型、管道设计等。
4. 安装调试:学生需要参与供热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熟悉系统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
5. 经验总结:学生需要结合实际操作和设计任务,总结经验并进行报告。
设计评价:1. 设计报告:学生需要按照要求编写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结果分析等。
2. 设计成果:学生需要完成供热系统的设计任务,并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工作,取得可行的设计成果。
3. 学习效果:学生需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备注:该课程设计说明书仅为参考,具体的设计内容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办公南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办公南京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南京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供热系统的构成及各部分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掌握相关法规知识。
3. 帮助学生掌握能源转换与传递的基本规律,了解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供热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优化供热系统的技能,能够针对特定需求制定合理的供热方案。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能够就供热工程问题进行有效讨论与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民生,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增强学生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的认同,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课程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结合供热工程学科特点,明确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供热工程的基本知识,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环保意识,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南京供热工程概述:介绍供热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供热系统分类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教材章节:第一章《供热工程概述》内容安排:2学时2. 供热系统原理与设备:讲解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及其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二章《供热系统原理与设备》内容安排:4学时3. 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分析供热系统设计方法、优化策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教材章节:第三章《供热系统设计与优化》内容安排:6学时4. 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介绍节能减排技术及其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内容安排:4学时5. 供热政策与法规:解读我国供热政策、行业标准及法规。
教材章节:第五章《供热政策与法规》内容安排:2学时6.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南京供热工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某小区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供热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区供热系统的构成及功能。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认识到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掌握供热系统中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小区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计算工具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供热事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树立节能减排意识。
2. 增强学生对我国供热行业发展的信心,激发为我国供热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供热工程基本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热量传递方式、流体力学基础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小区供热系统构成及功能:介绍供热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主要设备,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我国供热政策及行业标准:解读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分析节能减排在供热工程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及设备选型:包括热量计算方法、管道设计原则、设备选型依据等,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供热系统优化与改进:分析现有供热系统存在的问题,探讨优化措施,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6.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进行热量计算、管道设计和设备选型实践操作,对应教材第六章内容。
某宿舍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某宿舍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宿舍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供热工程的基础知识。
2. 学生能够描述宿舍供热系统的构成,包括热源、传输系统和散热设备。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分析宿舍供热系统的能耗和效率。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绘制简单的供热系统示意图,展示系统结构。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宿舍供热系统方案。
3. 学生能够运用专业软件对宿舍供热系统进行模拟,评估系统性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供热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节能减排技术的热情。
2.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使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沟通和解决问题。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结合物理、数学和工程技术知识,以实际工程案例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喜欢探索新事物。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引导他们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主动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未来的工程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宿舍供热系统原理:包括热力学基础、能量转换与传递、热效率计算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 热源设备选择与评价- 传输系统的设计原理- 散热设备的工作原理及选型2. 宿舍供热系统设计:结合CAD软件应用,学习系统布局设计,对应教材第四章。
- CAD软件操作基础- 系统示意图绘制- 设计方案优化3. 节能环保与系统评估:利用专业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对应教材第五章。
- 节能技术介绍- 环保要求与标准- 系统性能评估方法4.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开展小组合作设计,对应教材第六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Jilin Jianzhu University课程设计计算书设计名称供热工程课程设计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城市燃气工程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时间2015.7.03吉林建筑大学本科毕业设计摘要本次设计的是拉萨市某六层两单元住宅区的热水供暖系统。
针对该住宅楼的功能要求和特点,以及该地区气象条件和供暖要求,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该楼的热水供暖系统进行了概况分析、设计计算和方案布置。
本系统为单户循环采暖系统。
采暖方案是采暖系统采用室外同程式,室内异程式,室内为单管跨越式。
关键词住宅;采暖;设计目录目录摘要 (1)第1章设计概况 (3)第2章设计负荷 (4)2.1计算参数 (4)2.2室外气象参数 (4)2.3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4)2.4房间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计算 (4)2.5冷风渗透耗热量 (4)2.6冷风侵入耗热量 (5)2.7整个建筑或房间总耗热量 (5)2.8附加修正耗热量 (5)2.8.1朝向修正 (6)2.8.2风力附加修正 (6)2.8.3房高附加修正 (6)2.8.4通过维护结构的总传热耗热 (6)2.9地面传热带的划分 (7)2.10散热器计算 (8)2.10.1散热器面积的计算 (8)2.10.2散热器内热媒的平均温度 (8)2.10.3散热器的传热系数 (8)2.10.4散热器片数的计算 (9)第3章方案布置 (10)3.1方案选择 (10)第4章水力计算 (11)4.1系统原理图 (11)4.2系统水力计算 (12)4.2.1选择最不利环路 (12)4.2.2最不利环路的作用压力 (12)4.2.3确定最不利环路管段管径 (12)参考文献 (14)附录 (15)吉林建筑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第1章设计概况本次设计的任务是拉萨市某住宅楼的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每层两个单元,每单元两个住户。
具体设计的步骤有:冷、热负荷的计算,散热器的选择,散热器片数的计算,系统的设计方案,水力计算,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平衡计算等。
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该工程采用接外热网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单管跨越式。
第2章设计参数第2章负荷计算2.1计算参数西藏拉萨(北纬29°39′,东经91°07′;海拔3658m)2.2室外气象参数1冬季室外温度:-6℃;大气压力:101.99kPa。
冬季平均风速:2.2m/s。
2.3室内空气计算参数1.冬季[2]:室内温度:18℃。
2.4房间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计算Q'₁=KF(tn—t'w)a式中:Q'₁﹣﹣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K——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 tn——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α——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2.5冷风渗透耗热量Q'₂=0.278Cp*ρ'w*L(tn—t'w)式中:Q'₂﹣﹣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0.278——单位换算系数;1kJ/h=0.278wCp——冷空气的定压比热;kJ/(㎏*℃)ρ'w﹣﹣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密度,kg/m³L﹣﹣渗透冷空气量;m³/h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t'w﹣﹣供暖室外计算温度;℃L=kV式中:K﹣﹣房间换气次数,次/h,当无实测数据时,可按下表计算V﹣﹣房间内部体积,m³吉林建筑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表2-1换气次数单位:次/h房间类型一面有外窗房间两面有外窗房间三面有外窗房间门厅k0.25~0.670.5~1.0 1.0~1.522.6冷风侵入耗热量Q'₃=N*Q'₁式中:Q'₁--总——外门的基本耗热量;WN——考虑冷风侵入的外门附加率,对开启一般的外门(如住宅、宿舍、托幼),当外门所在层以上的楼层数为n时,一道门附加65n%,两道门(有门斗)附加80n%,三道门(有两个门斗)附加60n%;对开启频繁的外门(如办公楼,商店,门诊部,学校等)应乘以1.5~2.0的系数。
外门开启附加率最大不得大于500%。
外门布置情况:一道门,附加率65n%;2.7整个建筑物或房间的总耗热量总Q'=Q'₁+Q'₂+Q'₃2.8附加修正耗热量2.8.1朝向修正Xch——建筑物的楼层数朝向修正耗热量。
《暖通规范手册》规定:宜按下列规定的数值,选定不同朝向的修正率:东、西5%南—15%~—30%北、东北、西北0~10%东南、西南—10%~—15%拉萨市的渗透空气的朝向修正系数Xch值方向朝向修正系数东-0.05西-0.05南-0.15北02.8.2风力附加修正Xf﹣﹣风力附加是考虑室外风速变化而对基本耗热量的修正。
其中主要考虑室外风速对维护结构外表面换热系数aw的影响。
我国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规定,建第3章设计负荷筑在不避风的高地,河边,海岸,旷野上,以及建在厂区,城区特别高出的建筑物,起垂直的外围护结构风力附加率取5%~10%。
以上规定是考虑:我国各主要城市的冬季室外平均风速约在4m/s以下,绝大多数是2~3m/s,因此,不需要考虑外表面换热系数的增加。
拉萨市冬季平均室外风速是2.2m/s,因此不需要考虑修正。
2.8.3房高附加修正Xg--房高附加是考虑室内空气温度的垂直温度梯度的影响而对基本耗热量的修正,此项附加应加在基本耗热量和其它附加耗热量的总和上。
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辅助建筑(楼梯间除外)的高度附加率为:当房间净高大于4m时,每高出1m,附加2%,但总的附加率不应大于15%。
此住宅楼的层高为2.9m,因此不需考虑房高附加修正2.8.4通过维护结构的总传热耗热量Q'₁=(1+Xg)*∑aKF(tn-t'w)*(1+Xch+Xf)式中:Xch﹣﹣朝向修正率,%;Xf﹣﹣风力附加率,%。
;Xg﹣﹣房高附加率,%。
2.9地面传热地带的划分每个地带的划分宽度为2m表2-2非保温地面的传热系数K地带ⅠⅡⅢⅣK/W(m²*℃)0.470.230.120.07例:一单元一层左侧用户阳台(2)房间为例阳台(2)吉林建筑大学本科课程设计北外墙面积4.32m²、北外窗面积1.92m²、西外墙面积3.92m²、地面面积1.53m²维护结构耗热量Q'₁=∑KF(tn-t'w)a*(1+Xch+Xf)=2.5*4.32*24*1*1+0.5*1.92*24*1*1+0.5*3.92*24*1*0.95+0.47*1.53*2*24*1*1 =246.52WQ=Q'₁j*(1+Xg)=246.52W冷风渗透耗热量L=kV=0.46*1.7*0.9*2.9=2.04(次*m³/h)Q'₂=0.278Cp*ρ'w*L(tn—t'w)=0.278*1*1.332*2.04*24=18.00W冷风侵入耗热量Q'₃=N*Q'₁=0总耗热量Q'=Q'₁+Q'₂+Q'₃=264.25W其余房间的热负荷见热负荷计算表2.10散热器片数的确定2.10.1散热器面积的计算F=Qβ₁β₂β₃/K/(tpj-tn)第3章设计负荷式中:F﹣-散热器的散热面积,m²;Q﹣-散热器的散热量,W;K﹣﹣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²*℃);tpj﹣﹣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β₁﹣﹣散热器组装片数修正系数;β₂﹣﹣散热器连接形式修正系数;β₃﹣﹣散热器安装形式修正系数。
2.10.2散热器热媒平均温度tpj=(tj-tc)/2式中:tj﹣﹣散热器进水温度,℃;tc﹣﹣散热器的出水温度,℃;2.10.3散热器传热系数K=a(tpj-tn)^b式中:K—在实验条件下,散热器的传热系数,W/(m²*℃);a、b—又实验确定的系数,取决于散热器的类型和安装方式;tpj—散热器内热媒平均温度;℃tn--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2.10.4散热器片数的确定n=F/fn—散热器的片数,片F—散热器所需的面积,m²F—每片散热器的面积,m²/片。
例:一单元一层左侧用户阳台(2)房间为例选M-132型散热器吉林建筑大学本科课程设计tc=tg-∑Qi(tg-tc)/∑Q=60-264.25*(60-50)/2981.76=59.12℃tpj=(tj+tc)/2=(60+59.12)/2=59.56℃∆t=(tpj-tn)=41.56℃K=a*∆t^b=2.426*41.56^0.286=7.04W/(m²*℃)F=Qβ₁β₂β₃/K/(tpj-tn)=264.25*1*1*1.03/7.04/41.26=1.16m²n=F/f=1.16/0.24=4.85片﹤6片所以β₁=0.964.85*0.96=4.656m²00.656*0.24=0.157m²﹥0.1m²因此n=5第3章设计负荷第3章方案布置3.1方案选择1.采暖系统采用室外同程式,室内异程式,室内为单管跨越式。
2.采暖系统采用下供下回式,系统用补给水泵定压。
3.各立管均靠墙角布置,主立管走管道井。
4.管径的选择见水力计算和附表,且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尽量选择偏大些。
(比摩阻的选择为60~120Pa/m)第11页吉林建筑大学本科课程设计第4章水力计算根据设计资料热力接口位置及设计方案,本设计热水供暖系统为下供下回双管垂直式系统。
4.1确定系统原理图根据以上分析,可画出系统图,该系统有四组立管。
本设以最远和最近的环路计算为例,因该环路为最不利环路。
图上圆圈内带数字表示管段号,散热器上的数字表示其片数。
圆圈里既带字母又带数字的表示立管编号。
4.2系统水力计算设计供回水温度为60/50℃。
(1).选择供水管最远环路,在供水管最远环路上确定最不利点,即最远的一组散热器。
(2)由通过流量的变化对最远环路的管段进行编号。
第5章空调系统冷热湿负荷的计算(3).确定最不利环路上的管径。
根据各管段的流量,由[2]可查出各管段的管径、流速、以及比摩阻。
其中比摩阻值由60---120之间选取管径。
=RL,即管段的长度与相应的比摩阻的乘积。
(4).确定沿程压力损失△PY(5).确定局部压力损失△P。
j(6).将动压损失与静压损失相加,可求出管段的压力损失。
(7).用同样的方法对供水最近环路进行水力计算。
(8).根据各支路的流量与经济比摩阻确定未确定的管径,在图纸上作相应的标注。
例.以1-2管段为例Q=54358W通过该用户的流量:G=0.86Q/Δt=0.86*54358/10=4675kg/h查《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设计资料大全》第17页,选DN50的管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