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与聂耳的介绍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作者简介《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革命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曲作者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
1918年入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开始接受正规教育。
在校学业成绩出众,又喜爱音乐,课余从民间音乐家学习演奏笛子、胡琴、三弦、月琴等民族乐器,熟悉传统乐曲。
1922年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为该校“学生音乐团”的活跃成员。
1925年考取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插班生。
时值第一次国内革命风暴在中国南方兴起,他开始受到进步书刊和《国际歌》等革命歌曲的影响。
1927年考入云南第一师范高级部英文组,参与该校学生进步组织“读书会”的活动,与友人组织“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戏剧演出活动,并开始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928年后,更加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
为逃避搜捕,于1930年7月潜离昆明,经越南转赴上海。
1930年11月,聂耳在上海加入“反帝大同盟”。
1931年3月,任明月歌剧社小提琴手,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
1932年4月,他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建立了与左翼文艺界的联系,进一步坚定了走革命音乐道路的信心。
和田汉的友谊与合作,对聂耳的艺术成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32年8月前往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和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
11月重返上海。
聂耳回上海不久即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
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
同时还参加“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随后又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
1934年4月,聂耳进入百代唱片公司,与任光共同主持音乐部,组织录制了一些进步歌曲唱片。
1935年1月,他转入联华影业公司二厂任音乐部主任。
聂耳简介

《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 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 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年代,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国歌,象征着在任何 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
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 会被磨灭。《义勇军进行曲》原是聂耳于1935年,为 “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 主题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 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中华人 有两年,却创作出许多影响几 十年的歌曲。
聂耳的音乐创作生涯虽然只有1933年至1935 年这短短的两年,却创作出《大路歌》、《码头工 人歌》、《开路先锋》、《新的女性》、《毕业 歌》、《卖报歌》、《铁蹄下的歌女》等几十年来 一直脍炙人口的歌曲。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除了 他个人的天才,最主要的是他深入社会生活的最底 层。他在1933年6月3日的日记中总结说:“音乐 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 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 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主要作品
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所写的,其中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歌曲占有较大比重。他经 常与田汉合作。除《义勇军进行曲》外,聂耳的代表作品还有:
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 (歌舞曲)。 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 歌》。 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花飞》, 《翠湖春晓》,《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 《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 《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 1935年:《告别南 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 《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 《义勇军进行曲》,《无题(雷)》,《小工人》,《伤兵歌》,
聂耳―――短暂而卓绝的一生

聂耳―――短暂而卓绝的一生一、聂耳其人聂耳,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
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二、代表性作品在聂耳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
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其主要作品如下:1932年《进行曲》(口琴曲),《圆舞曲》,《天伦之爱》(歌舞曲)1933年《开矿歌》,《饥寒交迫之歌》,《卖报歌》1934年《走出摄影场》,《一个女明星》,《雪飞花》,《翠湖春晓》,《雪花飞》,《金蛇狂舞》,《昭君和番》,《卖报之声》,《小野猫》,《打砖歌》,《码头工人》,《苦力歌》,《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飞花歌》1935年《告别南洋》,《春回来了》,《慰劳歌》,《梅娘曲》,《逃亡曲》,《塞外村女》,《打长江》,《采菱歌》,《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小工人》,《伤兵歌》,《白雪歌》,《采茶歌》,《茶山情歌》代表性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卖报歌》等。
三,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的故事1935年初,聂耳听说电通影片公司正在筹备拍摄影片“风云儿女”,影片内容是号召文艺青年起来抗战,走与民众结合的路。
故事梗概是田汉写的,后因田汉被捕入狱,由夏衍写成电影剧本。
田汉被捕前危急仓促,主题歌的歌词没有用稿纸或其它书写用纸来写,而是写在一张包香烟锡纸的衬底上。
聂耳知道此事,立即跑去找夏衍,主动要求为主题歌谱曲。
聂耳与国歌

词语
世纪 抗日救亡 浴血奋战 生死存亡 怒潮 侵略 英勇 占领 燃烧 爆发 怒潮 挥动
奔涌而出
山呼海啸
不屈不挠
鼓舞
前赴后继
奋勇前进
二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脉络。 1.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个“镜头”。
三读课文
第 一 段
思考:《义勇军进行曲》 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 下创作出来字的?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 领了我国东北三省,中华民族处于 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掀 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怒潮。
……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各地工人、 学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纷纷举行罢 工、罢课,向国民党请愿和游行示威, 反对不抵抗政策。各地人民还组织“抗 日救国会”,支援抗日军队和开展抵制 日货等活动,不久就发展成为全国规模 的群众运动。
学习生字
ji sheng 纪 省
纪律 年纪
zu 族 nie 聂
wang wei yong 亡 危 勇 shao 烧 hui 挥
勇敢 英勇
jing shou 景 首
省长 湖南省
民族 逃亡 危险 族长 亡命之徒 危机
fu 赴
景物 首领 幻景 昂首挺胸
姓聂 聂耳
烧火 指挥 奔赴 燃烧 挥手致意 前赴后继
六 聂 耳 与 国 歌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者占领了我国东北 三省,进而想侵吞整个中国。中华民族处于生死 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 的怒潮。东北抗日义勇军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情景, 深深感动了剧作家、诗人田汉。他创作了一部叫 《风云儿女》的电影剧本,还写了一首叫《义勇 军进行曲》的歌词,作为电影的主题歌。年轻的 音乐家聂耳看到了这首歌词,非常激动,为歌词 谱了曲。
关于聂耳的资料简介(聂耳简介生平经历

关于聂耳的资料简介(聂耳简介生平经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关于聂耳的资料简介(聂耳简介生平经历聂耳老家是云南昆明。
《卖报歌》

《卖报歌》歌词 节拍 节奏
欣赏聂耳其他作品《金蛇狂舞》《铁蹄下的歌女》
《金蛇狂舞》是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整理改编的 一首民族管弦乐曲。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锣鼓铿锵有力, 渲染了节日的欢腾气氛。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上就是使用的 该曲作为背景音乐来烘托奥运会这一全世界人民的节日的欢腾气氛 和浓郁的中国特色。
聂耳与《卖报歌》的故事
《卖报歌》
1933年聂耳在上海联华影片公司工作时,结识了一位名叫"小毛头"的卖报 女孩。这名小女孩姓杨,十岁,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学名,人们都叫他"小毛头" 。 有一天"小毛头"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晃晃的时候,一辆电车靠站,一批人从电 车上涌下来,"小毛头"被撞倒在地,头上起了血泡,手上的报纸散乱一地,"小 毛头"坐在地上大哭起来。这时一个陌生的叔叔帮她拾起了报纸,还扶她起来, 把弄脏的报纸都买走了--这人就是聂耳。 聂耳在创作上最注重生活的体验和感受,大家都会唱的《卖报歌》就足以 证明了这一点。那是在1933年的秋天的一个傍晚,他约朋友周伯勋出去走走, 他边走边对朋友说:这条路上有一位卖报的小姑娘("小毛头"),卖报时喊的名字 很动听,想让周伯勋也听一听。当他们走到路口 时(上海重庆南路),果然看到 了一位小姑娘走来走去,匆忙地卖着晚报,她的声音清脆响亮、有序地叫卖着 报名和价钱。聂耳走过去买了几份报,同时跟她聊了起来,得知小姑娘父亲有 病,家庭生活困难。在回家的路上聂耳沉重地说:"很想把卖报儿童的悲惨生活 写出来,要请田汉或者安娥写词"。过了几天,安娥把词写好了,聂耳找到了 那位小姑娘,把歌词念给她听,然后问她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小姑娘想了一 下说:"都挺好,但如果能把铜板儿能买几份报的话也写在里边,我就可以边唱 边卖了。"聂耳回去立即和安娥商量,在歌词中添上了"七个铜板能买两份报"的 句子。后来那位小姑娘真的一边唱一边卖,她的歌声使她的生意也好了起来。
聂耳的感人事迹多篇800字

聂耳的感人事迹多篇800字聂耳的感人事迹1聂耳是我家乡的名人。
聂耳192022年2月14日出生于云南昆明人,汉族。
聂耳从小喜爱音乐,原名聂守信,因为他的耳朵特别灵,所以改名为聂耳。
192022年7月17日聂耳的父亲病故,家庭经济立即陷入困境。
192022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了共产党,在这段时间里他还创作了大量歌曲:有《圆舞曲》、《天伦之爱》、《雪飞花》、《卖报歌》。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现在还被称为了国歌呢!他不仅在昆明有名,而且在全国也有名。
1935年7月17日年仅23岁的聂耳在日本藤泽市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也有人说是被鲨鱼吃掉,也有人说是被日本机关暗杀的。
聂耳创作了大量歌曲,有一首歌曲还被称为了国歌。
聂耳因此在全国而出名,我生在昆明为聂耳而感到骄傲。
聂耳的感人事迹2聂守信年轻的时候,对音乐特别敏感。
大家都说,只要能从耳朵进去的,都能从他嘴里唱出来。
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
一次联欢会上,聂守信不但能表演舞蹈,模仿各种人说话,而且还能让两只耳朵一前一后地动,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大伙儿都被逗得大笑起来。
总经理给聂守信送礼物,并称他为“聂耳博士”。
聂守信笑着对大家说:“你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四只耳朵(“聂”的繁体字“聂”)连成一串,不像一个炮弹吗?”从此,聂守信改名为聂耳。
热爱音乐聂耳在北平时穷得买不起棉衣,却在秋末深入到贫民区天桥等地,用有限的几个钱来收集北方民间音乐素材,并在“充满了工人们、车夫、流氓无产阶级的汗臭”环境中聆听卖嗓子、卖武功的吼声,从中知道了他们“生命的挣扎”的心曲;他在上海一年的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在上海,他经常踏着晨霜夜路体验女工上班的辛苦,从而创作出《新的女性》。
聂耳还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那首着名的《卖报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吟诵出来的。
聂耳没有像样的创作条件,到上海一年后经过苦苦积攒,才买到一把多年梦寐以求的廉价小提琴。
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祖籍云南玉溪,1912年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一个贫苦的中医家庭。
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刻苦学习小提琴,积极参加文艺演出,并开始阅读进步书刊。
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后经常参加中共领导的革命活动。
1930年7月,因躲避反动当局的追捕来到上海,不久参加反帝大同盟,并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活动。
1931年4月,聂耳考入明月歌剧社,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1932年上海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全国人民抗日救亡风起云涌,此时,聂耳结识了共产党员、戏剧家田汉。
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
1932年赴北平参加革命音乐活动,不久回到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
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聂耳不仅获得了新的政治生命,艺术才华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成为中国新音乐的开路先锋和反法西斯的勇士。
在此后的两年中,聂耳为歌剧、话剧和电影谱写了《新女性》《开路先锋》《大路歌》《前进歌》《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等主题歌和插曲30多首,在全国广为传唱,对激发民众的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作用。
他所编写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山国情侣》等乐曲,深受人们喜爱。
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为影片写了主题歌词《义勇军进行曲》,聂耳承担了为之谱曲的任务。
他于3月中旬开始创作,几经修改,4月下旬将定稿交给电通公司。
《义勇军进行曲》就这样诞生了。
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词谱;9日,百代公司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唱片;24日,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风云儿女》。
随着唱片和电影的宣传,上海各个角落都响起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歌声。
这首歌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鼓舞人心的歌词,反映了在民族危亡时,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团结御侮、奋勇抗争、一往无前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汉与聂耳的介绍
100年前的2月14日,国歌曲作者聂耳在云南玉溪出生。
今年适逢人民音乐家聂耳百年诞辰,全国各地以不同形式的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曲家。
聂耳最为中国人熟知的便是由他作曲、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其实,早在成为国歌之前,这首“国之歌”就已作为最著名的抗战歌曲响彻大江南北,是当之无愧的最“红”的歌。
《义勇军进行曲》:
铁蹄下最红的抗战之歌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手稿影印。
聂耳1932年留影。
聂耳(左)和田汉合影。
出生于1912年2月14日的聂耳,23岁英年早逝,正是他的才华开始放射出夺目光辉的年华。
就在遇难前不久,他完成了最后一首作品《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
这一不朽绝唱,让他的艺术生命获得了永生。
1949年9月28日的《人民日报》发布了“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消息,从此这首歌响彻新中国。
当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以“新华社答读者问”的方式回答为什么采用这首歌为国歌时,用了个简洁的说法:“《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
成为国歌前,聂耳的这最后一首作品就已是中国最流行的歌曲了吗?
到了全面抗战的第三个年头,1939年,国际著名记者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在当年写成的《人民之战》一书里以这样的言辞形容这首抗日歌曲的流行程度:
“东北人民为摆脱日本的枷锁而英勇斗争,在他们那勇敢精神鼓舞下,产生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使举国奋起,众志成城……《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历史,就是抵抗日本侵略的浪潮不断高涨的历史。
这首歌的曲和词深深扎根于中国人民之中。
从前线到大城市,从城市到最遥远的乡村,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这首歌,都会唱。
”
同样是在1939年,著名音乐家李抱忱先生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之约,主持编辑了英文版的《中国抗战歌曲集》。
他于次年写了《编辑英文版中国抗战歌曲集的经过》一文,发表于桂林版《新音乐》1940年4月1卷4期。
文中指出了编此歌集的目的是“使外人知道我们广大的民众都在唱些什么歌”,“选择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必须流行,第二必须
优良”。
那么,这本歌集选出的“广大的民众都在唱”的许多首歌里面,是否注明了哪首最流行呢?答案正是《义勇军进行曲》。
《义勇军进行曲》甚至还成为别的抗战歌曲流行程度的标杆,歌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的注解这样写道:“此歌的普及程度可能仅次于《义勇军进行曲》”如果套用时下的网络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已是最普及的歌曲,是“没有之一”的。
实际上,《人民之战》一书里说人人会唱《义勇军进行曲》,这并不是孤证,就在此前一年的1938年,著名的教育家丰子恺写出了《谈抗战歌曲》,可以成为一个佐证:
“连荒山中的三家村里,也有"起来,起来"、"前进,前进"的声音出于村夫牧童之口。
都市里自不必说,长沙的湖南婆婆,汉口的湖北车夫,都能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战时期也成为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歌。
曾在远征军担任上尉参谋的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曾回忆道:
“取用为国歌之前,早经国军选用为标准军歌之一;我们在成都草堂寺青羊宫做军官的年代也唱过不知多少次了。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其音节劲拔铿锵,至今听来还令人想念当日抗战时的气魄。
”
而根据远征军二百师师长戴安澜将军的作战秘书张家福少校的回忆,著名的二百师的军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抗战时期,《义勇军进行曲》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别国盟友心中,也成为代表中国军民抗战形象的歌曲。
1944年,美国好莱坞米高梅公司拍摄了一部反映中国抗日的故事片《龙种》(DragonSeed,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提名、最佳摄影奖提名)。
《龙种》根据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同名小说改编,得过4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凯瑟琳﹒赫本是影片的女主角。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到了1949年《义勇军进行曲》成为国歌时,国人欣喜地发现刚刚选出的新国歌,竟是人人能唱的歌曲。
1989年9月15日的《人民政协报》刊登了曾担任粤桂边纵队参谋长的杨应彬回忆开国庆典的文章,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1949年9月底,在深圳东南部大鹏半岛的王母圩,参加接管广州工作的近千名干部筹备开国的庆祝活动,“少不了国旗和国
歌”。
大家“头疼的是国旗样式”,9月30日新华社才发出样式,“由于没有传真照片,不知怎么设计,只能按新华社的电稿说明,仔细绘图,然后缝制”;而“《义勇军进行曲》大家都会唱”,庆祝活动上唱国歌是丝毫不成问题的。
即使是开国大典举行时尚未解放的地区,到了后来,人民也可以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迎接解放大军的到来。
另外,《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天安门前作为主旋律奏响,其实并不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此前7月7日晚8时,北平市二十万群众举行“七七”抗战12周年集会,大会就是在《义勇军进行曲》军乐声中开始的。
“巨大的礼炮声中,主席台上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每个人都激动紧张地回忆起十二年来的斗争……”只有当时国人心中最熟悉的歌曲,才能作为“抗战之声”的最杰出代表成为此仪式的主题曲。
而这首歌从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事迹中产生,成为国歌前已红遍大江南北,也将永远激励国人们从危难中“起来”,向胜利“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