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杰出校友排名
吉林大学45名博士生导师下岗记

吉林大学45名博士生导师下岗记(组图) 2005年12月16日03:19 新京报科研项目、论文数量未达标者“一刀切”,学术腐败者被“拿下”;校内对于量化指标考评博导有赞有弹。
■核心提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在新一轮选聘中失去了下一届的招生资格。
吉大试图借此契机整饬学术队伍,打破“终身制”。
该举措被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
改革制定了具体的博导量化指标,在激励年轻教员的同时也让校内部分研究人员有了些许担忧,此后将不得不考虑指标和标准而不是按照兴趣去做学术研究。
学生们走入吉林大学校园。
该校博士生导师选聘改革近日完成,45名“博导”下岗。
该举措被国内一些高校教师形容为一场“深源地震”。
(央视截屏图)36岁的博导黄文艺给学生们上课。
他是这次改革最直接的受益者,200多名新博导中最年轻的之一。
目前吉林大学总共有1500名博士生。
该校博士点达130多个,博导人数有800余名。
(央视截屏图)胡风力(化名)没想到自己会被取消博导资格。
2005年吉林大学推行的博导制度改革对胡风力犹如晴天霹雳。
对于当初得知这消息时的心情,“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胡风力是吉林大学哲学院的博导。
那些了解胡风力的同事、学生都认为他很优秀。
“我觉得他不错啊。
”胡的学生,吉林大学哲学院一年级博士生王妍对老师的落选也感意外。
吉林大学此次共罢免了45名博导。
学校严格执行了重新制定的博导选聘标准,凡是未达标者,一律不再拥有招收新一届博士生的资格。
吉林大学的罢免博导行为是对近些年博导过多过滥的一个回应。
校党委书记张文显说,新制定出的博导选聘标准,就像是在沙丁鱼池里放入了鲇鱼,“博导们如同那些沙丁鱼,为躲避鲇鱼的进攻将保持鲜活的生命力。
”胡风力也认为打破博导终身制是对的,但是对于这个制度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完善学术环境的作用,他心存疑虑,“关于这点我真的没想清楚。
”胡风力落聘2005年4月,胡风力收到博导选聘通知。
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

2019中国大学院士校友录排行大全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列第五。
其中,北京大学连续8年蝉联中国大学杰出校友排行榜第一,清华大学卫冕2013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冠军,“国科大”问鼎2013中国大学科学贡献排行榜榜首。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居2013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前三甲;北京城市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山东英才学院名列2013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前三强。
最令人注重的是,全国13所大学跻身校友捐赠“亿元俱乐部”,中国人民大学超越浙江大学,跃居2013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第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助力母校提升媒体注重度,北京师范大学上升4个名次,跃居2013中国媒体注重大学排行榜第五。
报告指出,对比分析11年来中国大学高端办学指标,除2012年新成立的中国科学院大学外,北大清华“秒杀”其他任何大学。
北大清华国科大院士校友最多,荣膺中国“院士摇篮”美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和荣誉学术称号,两院院士作为全国科学技术创新人才中的领军人物,崇尚科学,敬业奉献,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等欧美发达国家也设立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制度,是世界各国科学界的荣誉称号。
当选院士科学家均是有国际影响力并得到国际承认的科学家和学术大师,他们在自然科学领域为国家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目标,创新科技是大学的根本利益。
一所大学毕业生中杰出科技人才的多少体现了大学对社会的学术贡献水准。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专家、云南师范大学冯用军副教授指出,中国校友会网“2013中国大学院士校友排行榜”以1952年(含)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成长为国内院士和国外院士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我国高校科技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贡献力的关键指标,是反映我国高校高端科技人才培养水平的核心标志。
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排名

综合得分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00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97.68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86.77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82.94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82.48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特色) 82.48 8星级 世界一流大学 82.24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81.83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81.51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前列)
42 北京科技大学 43 华中农业大学 44 北京交通大学 45 西北大学 46 郑州大学 47 南京农业大学 48 华东理工大学 49 苏州大学 50 南京理工大学 5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2 东北师范大学 53 南京师范大学 54 中国海洋大学 5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5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8 北京邮电大学 59 湖南师范大学 59 上海大学 61 暨南大学 62 合肥工业大学 63 哈尔滨工程大学 64 南昌大学 65 陕西师范大学 66 华南师范大学 67 昆明理工大学 68 东华大学 6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70 云南大学 71 北京协和医学院 72 上海财经大学 73 福州大学 74 中国矿业大学 74 中国政法大学 76 江南大学 77 北京化工大学 7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79 华南农业大学 80 燕山大学 81 河南大学 82 宁波大学 83 首都师范大学
65.6 6星级 65.59 4星级 65.59 4星级 65.48 5星级 65.31 5星级 65.27 5星级
65.2 4星级 65.16 5星级 65.14 5星级 65.12 5星级 65.01 5星级 64.97 6星级 64.93 5星级 64.89 6星级 64.88 6星级 64.84 4星级 64.83 6星级 64.83 6星级
吉林大学杰出校友!

张 泽
1980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2001年当学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世浙
1956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并曾在长春地质学院任教。2002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嘉麒 1965 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 1967 年长春地质学院研究生毕业。 2003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业治铮
著名地质学家。 1951 至 1964 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原长春科技大学前身)任教,历任教授、系主任、教务长, 1960 年创建海洋地质专业。 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 。
朱光亚
1952年至1955年在吉林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年增补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院长。
经福谦
任吉林大学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黎乐民
1978年至1980年在吉林大学量子化学研究生、教师和科研人员进修班进修,1991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大学教授。
宋家树
1954年由吉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北京工业总公司军用局研究员。
窦士学
1963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在国外被评为澳大利亚皇家科学院院士、西南威尔士工程科学院院士,现为澳大利亚五龙港(WOLLONGONG)大学教授。
面对荣誉心如止水 邹广田院士瞄准新高
2003-09-18 14:02:01
□《吉林大学报》记者 秦 抒 段 为 面对荣誉心如止水的平静,对待事业孜孜以求的坚韧,这是新当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广田教授给本报记者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12月17日,记者在我校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采访了刚刚从北京参加国家重点学科答辩归来的邹广田院士。 邹广田院士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性质与天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高压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物理学会理事长,曾连续四次当选国际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性质委员会委员。1995年当选为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执委,1997年当选为该协会副主席,他是协会中惟一的中国学者。1985年被评为吉林省拔尖人才,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8年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批准为首批省管优秀专家。 回首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艰难历程,邹广田院士感慨万千。丰富的阅历使他饱尝了人间的沧桑,辛勤的付出浇灌了他事业的花朵。1938年7月18日邹广田出生在吉林省长春市。高中时代,他最难忘的是在东北师大附中学习时得到了物理老师房思廷教授及他的妻子化学老师赵秀珍的鼓励和指导,使他喜爱上了揭示物质运动规律、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物理学;又是学校老师的启发式教学和注重素质教育,使他得到全面发展。除了科学知识的汲取,青少年时代的思想品德的粹砺、人文素养的熏陶和积极向上精神的培养,使他一生受益匪浅。 1957年至1965年邹广田在吉大物理系接受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他确立了高压物理研究的方向。邹广田在他的导师--我校物理学科的创始人之一苟清泉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高压物理领域的研究。他以《高压下铜的电子能谱和状态方程》为题,完成的研究生毕业论文,显示了他在高压物理领域研究的悟性和才能。1966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物理与力学学术讨论会上,邹广田在会上报告论文时,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先生来参加了。会后,邹广田将自己的毕业论文送给了钱学森先生,并说,我是一个还没有入伍的新兵,请先生指教。钱学森先生称赞他,没有入伍就写了这么厚一本论文,入了伍还了得!老一代科学家的殷切希望化作邹广田坚定从事高压物理研究的信念。 历经政治风云变幻,邹广田热爱事业仍痴心未改。1972年邹广田从农村回到吉林大学,在苟清泉教授的带领下到工厂去进行人造金刚石的研究。1976年打倒"四人帮",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邹广田满怀激情,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1981年,他赴美国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实验室做访问学者。他在美国科学院院士、被科学界誉为“高压泰斗”的毛河光博士和美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时任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副主席的彼得·贝尔博士的引导下,进入了世界高压物理领域的前沿。在异国他不分昼夜争分夺秒,努力学习,拼搏工作。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一年半后,他担任了副研究员。他做出了一些被科学界所称道的工作:“地幔物质高压行为”的研究成果,20年后仍被国际科学领域所引用。邹广田成为我国地幔物质高压研究的早期研究者之一;氧化亚铁是地幔的主要组成物质,在1981年11月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邹广田报告了"高压下氧化亚铁的相变"的论文,在高压界引起了广泛争议,直到1985年,日本东京大学固体物理研究所的实验证实了他的结论,这个创造性的成果才得到公认。 在接受美国之音的记者、英语900句的主讲人何丽达女士的采访时,面对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学成后有什么打算?邹广田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学成后回到中国,回到吉林大学,我要与我的同事一起建立高压实验室和发展高压物理。1982年8月,邹广田婉言谢绝了毛河光和彼得·贝尔两位科学家的再三挽留,回到吉林大学。他说:老一辈物理学家余瑞璜院士最爱唱岳飞的《满江红》,"精忠报国"四个字在我的心中早已打上了深刻的烙印。当年,余瑞璜院士闻听中国人民解放军跨过长江时,立即乘船从美国回到祖国;吴式枢院士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没有跟随父母去台湾,而毅然回到了祖国;苟清泉先生告别山川秀美的家乡,来到这冰天雪地的东北……这一切发生在身边的感人事迹,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热爱祖国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中。国家培养了我,我当然要回国报效!这番话,令记者钦敬有加、为之动容。 回国后,学校对他非常器重,委以重任。1982年10月邹广田担任了吉林大学原子分子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后来又担任了所长。1983年他成为吉林大学第一个从讲师破格晋升为教授的中青年教师。1986年成为凝聚态物理学科继余瑞璜院士之后的又一个博士生导师。八十年代初,国内的实验条件相当困难。但是,在困难、挫折面前,是坚韧的毅力、对事业的追求和老一辈科学家的鼓励,使邹广田在科学的高峰上不止地攀登。八十年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建立实验室、培养学生、组织队伍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上。他和他的同事们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可以进行高压原位研究的超高压物理实验室。 九十年代初,邹广田教授带领他的同事们创建了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的条件大大改善了,培养的研究生也多了,更重要的是,邹广田教授长期从事高压物理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至今为止,发现了100余个新的高压相,揭示了一些相变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发现了一些新的压力效应。其中,掺杂钙钛矿纳米晶体中的压致弥散型铁电相变及其相变机制,赝钙钛矿天然超晶格物质的软模和非晶化相变,在高温高压下富勒碳转变成金刚石的物理机制,压致分阶相变等等,就是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发展了百万大气压下静水压的产生、标定和激光加热中的一些关键实验技术,促进了高压物理的发展。他的论文已被17本国外专著、手册和文集引用,还被300余篇SCI论文引用。1994年以来,连续在重要的国际高压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他的两名学生获得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协会的优秀青年论文奖--Jamieson奖。他培养的学生中不乏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各类科技精英。2001年7月,他作为会议主席又成功地在北京召开了第18届国际高压科学与技术学术会议,这是该领域第一次在中国召开国际学术会议,表明了邹广田教授在国际高压界的影响。回望崎岖不平的山路,哪里有艰辛,就有快乐,有成就,当然更有坎坷。他在劳顿中砥砺意志,在艰苦中雕塑品格形成了开拓进取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肃认真的态度,宽以待人的品德。他的精神也同样感染了实验室里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慕国外的优厚待遇,出国学习后按期回国。是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追求,把大家凝聚到一起。 邹广田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喜讯传来,来自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吉林省委组织部和吉林省知识分子领导小组,中国物理学会,一些院士、同行、老同学和国内外的学生们以及他的母校东北师大附中的贺电像雪片一样飞向邹广田教授的办公室,其中的祝贺、赞扬和鼓励让邹广田教授更感到肩上责任之重大。他表示,一定高度珍惜和维护院士的荣誉,积极履行院士的义务,严格遵守院士科学道德自律准则。 面对院士这一科学界最高头衔,邹广田教授十分平静,他说:"不慕虚名,多做实事。今天的我和昨日的我没什么两样!"他认为,获得院士最高学术称号,是国家和科学界对我们实验室的承认,是对吉林大学物理学科的承认,是对国内高压物理学界的支持。荣誉属于超硬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属于吉林大学物理学科,属于吉林大学。我只是我们集体的一个代表,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一位科学家恬淡平静的人生态度和殷实的人生积淀。 面对院士这一科学桂冠,邹广田院士没有沉浸在获得院士崇高荣誉的喜悦之中,而是把当选为院士作为他的事业的新起点,他想得更多更深更远。"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将和我的同事、学生们一起,扎扎实实地作出有重大意义的创新成果;促进物理学与材料、地学、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交叉,组建国家高压科学与技术中心,建立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高压科学,不断扩大我国在国际高压科学领域的影响;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层次人才;大力促进科学成果的产业化。为培养我、给我荣誉的国家、吉林省和吉林大学作出更多的贡献。"我们祝福邹广田院士再次扬起远征的航帆,铸就新的辉煌。 (原载于《吉林大学报》2001年12月20日第40期)
吉林大学法学专业杰出校友(1)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中央直接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A类”、“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2018年吉大在全国近三千所大学中排名第10)。
法学是吉大的优势学科和王牌专业,其法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是中国法学著名的“五院四系(四系: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成员,为中外法律界公认的中国法律精英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研究的重镇,为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吉林大学法学院,创造了中国法学界第一个经济法专业、第一个法理学专业硕士点、博士点,第一个刑法学博士点,以及更多的第一。
学院拥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首批入选教育部和中央政法委“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院校,是中美著名法学院院长联席会议成员,为中国著名的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理论(法理学)专业科研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其法学理论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学科,并被纳入“十五”、“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计划,“法学理论”教学团队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吉大法学院还是全国法学院中唯一承办《法制与社会发展》和《当代法学》两种法学期刊,且均为中文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的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数十年来为中国法学界、司法实务界、政界乃至商界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吉林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盛产省部级官员的高校,而当前仅从吉林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走出的现任国家副部级以上干部就有三十余位,知名法学家、各大法学院校院长、优秀法官、检察官、著名律师与其他各界优秀校友更是灿若繁星。
(如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副检察长孙谦、姜建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高憬宏,全国政协副主席汪永清、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王俊峰、副会长迟日大,现任十多位省级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清华、人大、上交、中国政法等多所法学院院长、修正药业集团董事长修涞贵等均是从吉大法学院走出)。
中国大学排名哪个更权威

中国大学排名哪个更权威目前全球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大学排行榜单有4个,分别为ARWU软科大学学术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
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此外还有两个在我国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排行榜为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下面根据我国大学在这些排行榜中的位次准确度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6个大学排行榜对于我国高校的权威性、准确度排名:一、ARWU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软科大学排名是上海软科公司发布,是全球影响力较大的4大排行榜中唯一的中国机构发布榜单。
因是我国机构发布,所以对国内高校的实际情况了解的还是比较多的,对中国高校来说也是各种大学排行榜单中权威性最高、最准确的,与其它大学排行榜相比争议较少一些。
二、QS世界大学排名(中国内陆高校)QS大学排名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公司发布,对中国高校来说已经有多个大学位次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了。
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内公认的认可度仅次于“清北华五人”8校的大学之一,仅排25位就太低了,人大排40位则更低。
此外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只是211大学,在我国是不如北航、东南这些985名校的,居然能排第22、第24,有些离谱。
但多数高校位次还是大致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有3所双非大学进入前70名以内。
三、艾瑞深校友会大学排名校友会大学排名为我国深圳艾瑞深公司发布,也是我国国内影响力较大的2个排名之一。
其指标注重杰出校友,学校成果、声誉等,相对来说规模大的大学一般有优势一些,除了个别规模较大的985大学如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位次偏高,以及个别大学位次偏低外,多数大学位次大致符合实际情况。
只有深大、昆明理工2所双非强校进入前60以内,即使有些大学位次与实际情况有偏差也不多。
对我国高校来说,校友会大学排名的准确性也是比较高的。
哈工大校友及哈工大介绍

哈工大校友及哈工大介绍政界李长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兆国政治局委员王勇国资委主任万钢科技部部长卢展工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姜大明开国大将罗瑞卿之子,山东省省长叶选平叶剑英元帅长子,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志军江苏省委书记栗战书贵州省委书记张春贤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蒋耀平商务部副部长冯健身甘肃省副省长宋恩华河北省副省长杨永茂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贾连朝河南省副省长齐骥建设部副部长王东华黑龙江省副省长刘琦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沈根荣九三学社中央常委黄清渠中国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刘亦铭台盟中央副主席李昌原中纪委书记陈焕友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刘忠德原文化部部长兼中宣副部长刘文甲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洪普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副主任李春城成都市委书记任显文中纪委信访室处长孙怀山全国政协机关党组书记孙峰广州政协副主席阎海旺原中国银监会党委书记孙运璿台湾行政前院院长,台湾经济腾飞之父李钟玉朝鲜政务院前总理奥尔默特以色列前总理宋梓韩国前副总理宋健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中国国家科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周铁农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邹家华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科技胡世祥载人航天实际总负责人刘竹生神州飞船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尚志神州六号总指挥张柏楠神州六号总设计师孙家栋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栾恩杰探月工程总指挥李静海中科院副院长李明树中科院软件所所长高文中科院计算所原所长朱芝松上海航天局副局长军界李继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委员胡世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李元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胡永柱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吴年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参谋长赵树义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戚庆伦二炮副总参谋长董庆福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刘庆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副司令员高校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怀进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欧进萍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王晓锋南京理工大学校长方滨兴北京邮电大学校长王祖温大连海事大学校长李培元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崔锐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姚郁哈尔滨工程大学副校长王琳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张英杰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张毅刚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张爱林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孙伟民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顾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陈民嘉原台湾工学院校长罗云平原台湾成功大学校长黄文虎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杨士勤原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管惟炎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物华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范绪箕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万钢原同济大学校长赵鹏大原中国地质大学校长傅恒志原西北工业大学校长黄树槐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陆钟武原东北大学校长郝水原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吴中福原重庆大学校长翁祖泽原湖南大学校长姜奎华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武哲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企业界马兴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许达哲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孙勤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吕华祥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凌文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苏树林中石化总经理、党组书记牛锡明交通银行行长罗熹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庞秀生中国建设银行CFO竺延风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耿昭杰原一汽集团总经理、董事长曲大庄国家核电副总经理李书福吉利集团董事长徐民筑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副总经理徐民筑张懿宸中信资本投资有限公司行政总裁熊焰北京产权交易所所长修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孔庆平中建总公司副总经理胡慧中建总公司CFO张思民深圳市总商会会长,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峰东芝(中国)研究开发中心首席研究员、研究部部长安玉杰大连泛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举泛华集团总裁、党委书记冯涛上海联创风险投资公司总裁张剑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学院院长胡亮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院长高文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明树中科院软件研究所所长李晓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程旭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副主任1、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校友饶芳权2、上海交通大学第三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陈善本教授3、上海交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校友蔡伟民教授4、上海交大建筑工程与力学学院院长、校友刘正兴5、“汉芯一号”系统结构的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校友付宇卓博士6、上海交大热处理和表面工程研究所所长、校友蔡珣7、上海交大自动检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校友赵辉8、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兆华(1914—)9、上海交通大学热能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校友罗永浩10、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校友翁一武博士11、当年全国最年轻的正教授之一:曹珍富曹珍富教授简介12、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系主任、校友徐洲13、上海交大振动、冲击、噪声国家重点实验室饶柱石校友14、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赵言正校友15、连夺中国机器人竞赛冠军--校友陈卫东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陈卫东博士16、上海交通大学高性能计算研究室主任陆鑫达校友17、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校友刘兴钊教授18、1999年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交大王跃林校友19。
吉林大学法学院详细介绍

吉林大学法学院详细介绍学院简介吉林大学法学院建院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法学院之一。
其前身是吉林大学法律系,是"十年浩劫"中我国仅存的未停办的两所大学的法律系之一。
其办学历史则始于1948年创建的东北行政学院司法系,现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良好声誉、重要地位的法学教育与研究基地。
现在校全日制本科生约1270人、硕士研究生500余人、法律硕士研究生600余人、博士生330人、函授本科和专科生260人,以及来自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国的留学生约20人学科设置学院现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全国仅有11所高校),可在法学10个二级学科自主设立博士点。
现已设法学理论、法律史、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和国际法学7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有与经济学院联合培养的法经济学博士学位专业,以及与行政学院联合培养的法政治学博士学位专业,有东北地区唯一的法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其中法学理论、刑法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民商法学为吉林省省级重点学科,是学院具有多年学术积淀和特色的优势学科,拥有一批发展潜力大、在国内较有影响的专家和中青年学者。
此外,国际法学、宪法与行政法学也是学院深具发展潜力的学科。
学院设有法学理论、法律史学、宪法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法学、国际法学和法律硕士10个学位授权专业,此外法学院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教育部批准于2007年设立了军事法学硕士点,成为全国非军队院校中仅有的两所拥有军事法学硕士的法学院校之一(另一所为中国政法大学)。
学院还拥有全国法学理论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09年学科评估中,吉林大学法学一级学科名列全国高校第五名。
科研机构学院现设六个教研部、《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以及英美法律研究中心、欧盟法律研究中心、东亚法律研究中心、德国民商法研究中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研究中心、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研究中心、WTO与中国法制研究中心等七个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