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立的十大方法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

如何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生活活动的能力,包括穿脱衣服、洗手、用餐等。
培养宝宝的自理能力对其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自理能力。
1. 与孩子合作首先,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基础。
鼓励孩子主动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鼓励他们再次尝试。
和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标,并慢慢增加难度,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2. 培养正确的习惯从小培养宝宝良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例如,早起刷牙洗脸,定时洗手,整理玩具等。
通过设置规定的作息时间表和习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
3. 提供简单的工具为了增加自理能力的训练,为孩子提供适当的简单工具,如可识别的衣物、特制的餐具等,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在孩子学会使用工具之前,可以提供一些简化的辅助工具,比如开口大一些的杯子,方便孩子自己喝水。
4. 分解任务步骤将整个任务分解为多个小步骤有助于孩子更好地处理任务,减轻他们的压力。
以洗手为例,将洗手的步骤分解为打开水龙头、涂抹肥皂、搓揉双手、冲洗双手等,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完成。
鼓励孩子逐渐掌握每个步骤,最终能够独立完成整个任务。
5. 培养安全意识安全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前提条件。
宝宝需要明白哪些行为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
通过与孩子一起讨论和示范,教会他们在特定环境下如何保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6. 奖励与激励及时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和认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理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励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也可以是一些小礼物作为激励。
这样能够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受到重视的。
7. 固定的规则与例行公事制定一些固定的规则和例行公事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非常有帮助。
例如,每天在固定时间吃饭、休息等。
这样的规律性使孩子养成习惯,并有助于提醒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基本的活动。
8. 慢慢放手最后,要慢慢地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为孩子成功铺路的十大计策

为孩子成功铺路的十大计策一、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责任感是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
因此,父母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二、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美国加州大家哲学博士詹姆斯。
多伯林提出了“补强法则”。
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三、诱导计——帮孩子跨过厌学的泥潭几乎每个孩子都多多少少有些厌学情绪,这是可以理解但却不能放任自流的,因为这种情绪会阻碍孩子学习的热情,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然而强制孩子学习也不是好办法,这只会加深孩子的反感,聪明的做法是诱导孩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自动自发地学习。
四、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
专家建议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注意而自动收敛脾气。
五、受挫计——给孩子一个体验失败的机会美国教育家卡乐尔。
桑德堡说:“顺境当然可以出人才,但逆境也可以出人才。
而且在逆境中经过挫折和千锤百炼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竞争力。
”也就是说为了增强孩子的耐挫力,父母们不妨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意,这种挫折教育对增强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有好处。
六、放手计——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家长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
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性和自信心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性和自信心幼儿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孩子在这个阶段建立起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将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认为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努力,提供相应的方法和具体技巧来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性和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供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提供简单的问题和困难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迅速给予答案。
例如,当幼儿面临一个玩具坏了的情况时,可以鼓励他们思考如何修理它或者寻找其他的玩具。
这样的做法能够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独立性。
二、给予适当的自主权幼儿在早期开始建立独立性和自信心之前,应该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例如,让幼儿在确定自己的穿着和食物选择上有所决策权。
当幼儿能够自主地做一些小事情时,他们会感受到成就感,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幼儿一定的责任,让他们体验到责任带来的重要性和成就感。
三、鼓励积极的自我评价在幼儿建立自信心的过程中,积极的自我评价非常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经常夸奖幼儿的努力和成就,而不仅仅注重于结果。
例如,当幼儿完成一项任务时,可以表扬他们的坚持和认真态度,而不仅仅是结果的好坏。
这样的肯定能够让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认知,建立起自信心。
四、提供合适的挑战和支持对于幼儿来说,适度的挑战是建立独立性和自信心的重要环节。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设立一些适合年龄和能力水平的目标,让幼儿有机会尝试和克服困难。
同时,为了确保他们能够成功完成这些挑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也至关重要。
这种挑战和支持的平衡能够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独立性和自信心。
五、倡导积极的环境和交往方式为了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性和自信心,我们应该营造积极的环境和交往方式。
例如,给予幼儿充足的表达和参与的机会,鼓励他们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同时,要注意倡导尊重和鼓励的教育风格,避免过度指导或批评。
培养孩子自立的十大方法

培养孩子自立的十大方法1.提供适当的自主决策机会:给孩子提供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适的范围内做出决策。
例如,让他们决定自己要穿什么衣服,或者选择自己的午餐。
2.建立日常任务和责任:给孩子分配一些家庭任务,并确保他们按时完成。
这可以教会他们时间管理和责任感。
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面临问题时,不要立刻为他们解决。
相反,帮助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尝试。
4.鼓励独立思考:在孩子做出决策时,要鼓励他们思考各种可能的结果并权衡利弊。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5.提供实践经验:让孩子有机会实践自己的技能。
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洗碗、做饭或洗衣服。
这样他们能够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6.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让孩子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主性。
7.探索新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尝试新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性。
这可以通过参加俱乐部或社交团体来实现。
8.强调独立解决争议的能力:教会孩子如何独立地解决争议和冲突,这是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场合中非常重要的技能。
9.提供激励和支持:对于孩子努力和独立行动的努力要给予积极的激励和支持。
这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他们自立的动力。
10.建立目标和计划:帮助孩子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来实现这些目标。
这可以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以上是培养孩子自立的十种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孩子将逐渐学会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出自主性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也要时刻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和重视的。
这样,孩子就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自立能力,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当今社会,独立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
而对于孩子来说,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更是一项必要的教育任务。
只有在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成长为自信、有责任心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首先,要给孩子适当的自主权。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和选择权,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做决定,承担后果。
比如在选择休闲活动、购物、学习任务等方面,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次,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这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基本技能,比如穿衣、洗漱、整理房间等。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完成这些事情。
适当引导和指导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孩子去做。
此外,要培养孩子的解决问题能力。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父母应该教导他们学会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立刻为他们解决一切。
让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另外,要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需要学会与他人相处、合作、沟通,这也是独立性的一部分。
父母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一些团体活动、社交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最后,要给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在孩子尝试独立做事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失败和困难,这时候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就显得尤为重要。
父母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鼓励孩子勇敢尝试,相信自己,不要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父母的引导和支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行动。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更加自信、自立、有责任心。
儿童家庭教育的十大策略

儿童家庭教育的十大策略1.建立良好沟通:家庭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是儿童家庭教育的基础。
父母应与孩子保持密切的互动,倾听他们的想法和问题,积极回应他们的需求。
良好的沟通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2.建立规矩和纪律:家庭中的规矩和纪律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明确规定家庭的行为准则,并且在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惩罚和奖励。
通过建立规矩和纪律,可以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3.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每天的日常规律,以培养他们的自律和效率。
并且,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良好习惯的正面反馈,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行为。
4.鼓励独立和自信:家庭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性活动和决策。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支持孩子的独立性,可以帮助他们成为自立和自信的个体。
5.培养爱心和同情心:父母应该教育孩子要关心和尊重他人。
他们应该培养孩子爱心和同情心的意识,让他们知道如何关心和帮助别人。
通过教育孩子爱心和同情心,可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6.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家庭应该积极地支持孩子的学习。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他们学习和思考。
并且,父母应该与孩子保持密切的学习互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7.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和锻炼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方式。
同时,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健康榜样。
8.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思考和解决问题。
他们应该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寻找解决办法。
通过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9.培养积极心态:父母应该教育孩子保持积极的心态。
他们应该鼓励孩子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并鼓励他们从失败中学习。
同时,父母应该给予孩子正面的鼓励和赞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培养独立性:
1.给予孩子自主权:让孩子有机会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例如选择自己的衣服、玩具、食物等。
2.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梳头、整理书包等,让他们养成自理的好习惯。
3.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例如洗碗、擦桌子、扫地等,可以让他们学会独立生活和责任感。
4.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鼓励孩子尝试新的活动和挑战,例如参加体育比赛、学习新的乐器等,可以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5.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财务和情绪等,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独立生活。
6.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在孩子逐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决策。
7.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在孩子尝试独立的过程中,家长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需要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时间和耐心,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渐成长和发展。
同时,家长也应该根
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调整培养独立性的方法和程度。
怎样提升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怎样提升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一、日常自理能力
日常自理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基础,包括自己穿衣服、上厕所、刷牙、洗澡等。
家长应该尽早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步提高难度和要求。
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家长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二、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在独立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和探索环境。
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如何应对突发情况,例如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帮助或如何调整情绪。
三、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如何与人相处、分享、尊重他人等社交技巧。
在孩子与同龄人或成人交往时,家长要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孩子独立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时间、财务等。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和计划,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和时间观念。
同时,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的意志力和耐挫力。
五、决策能力
决策能力是孩子在独立生活中必备的能力之一。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自己决定一些小事情,例如今天穿什么衣服、吃什么等。
在孩子做出决策时,家长要给予肯定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决策得到了认可和重视。
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教育他们考虑各种因素和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孩子自立的十大方法1.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婴儿最初喜欢生活在母亲的怀抱里,但是他不能永远这样生活。
随着孩子的慢慢长大,家长应该离职地逐渐扩大孩子的生活空间,才能有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2.给孩子一段时间,让他自由支配有一位聪明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给孩子一段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孩子有时是玩,有时去读自己喜爱的一本书,有时是画画,当然,有时忙来忙去什么也没干成,但是孩子逐渐懂得了珍惜时间,学会了做计划。
3.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一年纪的小学生要不要自己洗碗?不少家长是拿不定主意的。
有位家长却特意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小板凳,对孩子说:我知道你特别爱干活,想自己刷碗,可是水龙头太高,你够不到,妈妈给你准备了小板凳…。
.孩子兴奋地喊着:谢谢妈妈!马上就登上小板凳高兴地学着大人的样子去洗碗了。
4.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每个孩子都会无休止地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但是问题的答案如何去得到呢?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爱不爱提问题,是关系到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孩子如何去得到答案,则是关系孩子成材的重要因素。
5.给孩子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困难家庭的生存环境,为孩子创造了艰苦锻炼的条件。
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在顺境下如何成功的教育孩子,的确是当前急需探讨的问题。
有经验的家长多是想办法给孩子设置一些困难,而且不限于生活方面的困难,让孩子去解决,从而培养孩子的能力和优秀品质。
6.给孩子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抓住生活中常常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机遇,问题是往往是成人替孩子去捕捉,这样孩子永远学不会走向成功,所以家长的任务应该是只提供或指出各种机遇,启发孩子自己去抓住。
7.给孩子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讨论孩子在一起难免有矛盾,这个解决矛盾的过程,正式孩子健康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
如在排黑板报、排练节目时,自然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争论,在孩子平等的争论和探索当中,得出的最后的正确结论,必然是十分宝贵的。
8.给孩子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有一个学生学习差,有一个阶段在班上竟成了倒数第一名,但是他的家长悄悄地告诉他,要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要敢于和别人竞争,首先是和比自己稍好一点的孩子比,在孩子进取胜利之后,家长又启发他寻找新的竞争对手,开始新一轮竞争。
9.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把有些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但是要在事前为他提供有关情况,帮他分析各种可能,并且还要教育他,如果是自己选择了,自己就要负责任。
如果家长带孩子去少年宫报名,可先让她看看小组活动,本来家长的意愿是让孩子学钢琴,可是发现她在舞蹈组门口看得出了神再也不走了。
此时,家长可尊重孩子的选择,但要求她对自己的选择要负责,一定要坚持一个阶段,把舞蹈学好。
10.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创造是自主性最高层次的表现。
孩子的创造性需要成人的积极引导和巧妙激发。
有一位家长是这样做的:他的孩子特别爱玩泥,开始家长觉得孩子没出息,可后来发现孩子捏泥人捏的活灵活现……于是对孩子说:“你要玩就好好捏,这叫泥塑,好好练,出点自己的新点子。
”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初中毕业时,捏出栩栩如生各有特色的《水浒传》中的108将,并以此成绩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
给孩子创造一个条件,只是有利于发展他的自主性,在孩子做的过程中,家长还要不断和孩子进行良好有益的交流,鼓励孩子,评价他的成果,提出新任务,使他的进步永不停歇。
把这十件事传给孩子,胜过十栋房子一个优秀的家庭、一个优秀的父母亲,并不是给你的孩子留10亩地、10栋房子、10辆轿车、10个百万元的存款,而是言传身教给他们10个生命气质。
一、要训练孩子会耐心地倾听倾听真的很重要!如今的很多人大多缺乏耐心,容不得倾听别人的解说,总希望自己说的才是最准确的、最有道理的,其实很多情形下自己考虑的会有很多的片面性。
二、非常勤快地阅读没有勤快阅读习惯的孩子将来一定不会有持久的发展力!勤,是要有阅读的习惯,要学会零星时间阅读、要在遇到各种困难时坚持阅读,快,是有较快的阅读速度、有获得新阅读信息的能力、有及时与同伴交流阅读心得的能力。
三、可以和任何人沟通没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就无法深入现实社会,也就会失去很多个人发展的机遇。
就是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
四、会写没有良好写作能力是很难在现代社会中谋求理想的职业发展机会的。
写作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与宣传方式。
五、自己能解决生活问题现在的孩子,很多是独生子女,没有生活的本领,不会煮饭洗衣,不会换轮胎,不会换灯泡,不会油漆家私,这不是你高贵的表现,你不懂得照顾自己,不会动手做事,说明你观念很落伍啊,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和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能力。
六、养成孩子严谨的性情严谨的品性是孩子将来与人交往、受人尊重、让人欣赏的最基本的人品。
现在的真实情形是,讲究严谨、在乎严谨、坚持严谨的人或许愈来愈少,但能够始终严谨者就是时代的佼佼者。
七、懂得彼此尊重,懂得自我反省古圣先贤早已经告诉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很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还有也要常常反省自己所作所为,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八、有环保的观念,要留给下一代一个完好的地球其实,如今很多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在满足个人生活舒适的情形时,常常是不顾和忽略“环保”概念的。
比如,装修一间房屋你使用了多少木材,那样对人类的未来会带来灾难吗?配置家庭影院、音乐中心时,你考虑过播放时的分贝会干扰邻居、带来噪音污染吗?九、教育并培养周围的人不仅懂得自己学习、自己阅读,而且会带动和影响身边与周围的人们共同学习,这会给自己的不断学习、深入学习营造一个理想环境,学习渐渐地会在自己的周围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十、与外界友好地接触善于接受外界世界,善于接受崭新的事物,善于发现和学习新东西并且不断去接受它,这在现代社会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
孩子不自信源于父母10种行为以下10点是家长教育孩子过程容易做错的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行为。
如果不对这些行为加以避免,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1.父母为孩子包办一切太多的中国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为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众多的学习项目,音乐、绘画、舞蹈、外语……家长们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越俎代庖的方法,会使孩子在生活上产生依赖性,在学习上产生被动,消极的情绪。
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里的责任。
父母的过度保护是对孩子创造力的无情扼杀。
一个孩子什么事没做过,只是学习绝不可能成为天才。
恰恰相反,如果从小到大家长什么都替孩子做好,在孩子成年以后,在群体中会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毫无自信,根本没有能力把事情做好。
2.父母行为轻浮正如詹姆斯鲍德温所说:“孩子们从不擅长听长辈们的话,但是从来不会不模仿他们的行为。
”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活生生的教材。
家长如果自己行为上诸多不检点处,平时出言不逊,言语粗俗,习惯于搬弄是非,孩子就会认为人和人之间没有尊重是正常的。
即使,他道理讲得再生动,孩子也不会学会尊重。
3.忽略孩子的存在如果家长在孩子生命早期不听孩子说话、不理睬孩子,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会以为这是正常的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状态,这样的孩子就无法树立自尊心。
美国一所孤儿院组织了一批高校的女大学生定期来孤儿院给孤儿们以持续一定时间的拥抱、抚摸等身体接触的爱抚。
结果,孤儿们每次被爱抚后都表现得较为温和。
原因就是孩子生来就有被关注、被爱的需求,如果孩子感觉被忽略,不被重视,就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且越聪明越敏感的孩子受的伤害越深。
很多家长找各种藉口不听孩子说话。
年幼孩子的普遍反映是:“父母什么事也不给我们讲明白”,“爸妈只说自己想说的话,而我想说的话,他们不肯听!”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得不尊重别人,无法安静下来听人说话,我们就可以据此测定,和孩子最亲近的人平时没有专注地听孩子讲话,没有尽可能时时满足他的愿望,无意中造成了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4.破坏性批评孩子破坏性批评是对孩子自尊心无情剥夺。
当孩子做错了事情,家长希望通过批评来使孩子改掉缺点,我们把他批评孩子的行为看作一个作用力。
当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为上,即你的批评针对是他的行为,孩子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去发展的。
反之,这个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价值上,即你攻击的是孩子作为人的价值,将使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尊严没有价值,逐渐真的丧失自尊和价值。
今天孩子没有认真做完作业。
你对他进行指责:“你怎么这么不爱学习!你就是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击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认真,你一句话他就变成一个没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头脑中留下这样的信息:“妈妈说我是个不认真、没毅力、不爱学习的孩子。
”这些对孩子人格的否定评价将存留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负面的心锚。
而另一方面,他会想“我都学习了那么长时间,只玩了一会……”他会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评根本没有起到让他认识到错误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还有救。
因为这表明,他还有自尊心,你伤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这块盾牌来和你对抗。
就好像人在打架时急了眼,不管是扫帚还是刀子,拿来就用。
我们的孩子的反应也是同样道理,他不管你说的道理对错,随时准备还击。
当孩子一旦放弃了对抗:“反正你认定我是个撒谎的孩子,那我就撒谎!”说明自尊心已经被伤透了,彻底破罐破摔。
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经无法透过语言的方式来校正他的行为。
我们看到有多少父母,他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坏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这样的人呢?”难道这样还不足以引起家长们的警示吗!5.“人前教子”如果想摧毁一个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当面批评他的缺点,让他没有反驳的机会,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太多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在人前屡屡“造次”,我们家长感觉伤了自尊,就大声呵斥孩子。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这是正常的。
殊不知,当众批评只能让孩子暂时慑于压力,不敢抵抗。
更重要是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恶言恶语不用多一次就够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伤害了!每个家长必须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灵也会非常敏感。
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将导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无情地扼杀。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训。
认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开场合,可以直接教育训斥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有记性,才能印象深刻从而改掉毛病。
这些错误做法导致的结果和家长希望的恰恰相反——这样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现得行为粗鲁、粗暴无礼、轻率、目无尊长。
请检索一个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类似行为:对自己的婴儿生气时,尖声叫嚷,咒骂。
高声训斥年幼的孩子:“闭嘴!让你说话了吗?”“再不听话把你扔在这儿,看谁来管你!”用言语威吓十几岁的孩子:“如果不听话就再也不要回家来!”“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女儿)!”对孩子的行为横加指责,破口大骂:“如果你不老实呆着,我就扒了你的皮!”甚至有些家长采取让孩子当众跪着,公开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