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1王羲之

合集下载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时骠骑将军王述[注]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杨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

先是,羲之常谓宾友白:“怀祖正当作尚书耳,投老可得仆射。

更求会稽,便自邈然,”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谐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既而内怀愧叹,谓其诸子曰:“吾不减怀祖,而位遇悬邈,当由汝等不及坦之故邪!”述后检察会稽郡,辨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于父母墓前自誓曰:“永和十一年三月癸卯朔,九日辛亥,小子羲之敢告二尊之灵。

我之不天,夙遭闵凶,不蒙过庭之训。

母兄鞠育,得渐庶几,遂因人乏,蒙国宠荣。

进无忠孝之节,退违推贤之义,每仰咏老氏、周任之诚,常恐死亡无日,忧及宗祀,岂在微身而已!是用寤寐永叹,若坠深谷。

止足之分,定之于今。

谨以今月吉辰肆筵设席,稽颡归诚,告警先灵。

自今之后教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王述(303-368),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其子王坦之。

10.下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B.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C.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目/D.自今之后/敢渝此心/贪冒苟进/是有无尊之心而不子也/子而不子/天地所不覆载/名教所不得容/信誓之诚/有如皦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行,本义是大道,大路,就是循环往复通畅无阻的道路,文中指走遍扬州城。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王羲之,字.逸少。

父旷,淮南太守。

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

羲之年十三,尝谒周凯,凯察而异之。

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凯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

羲之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直王丞相时果欲内吾,誓不许之,手迹犹存,由来尚矣,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自儿娶女嫁,便怀尚子平①之志,数与亲知言之,非一日也。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

既而内怀愧叹。

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

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与名人贤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晋书》卷八十,有删节)【注】①尚子平:西汉末年隐士。

材料二:予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鸽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

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

时年五十有三,恐风烛奄及,聊遗于子孙耳。

可藏之石室,勿传非其人也。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节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B.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C.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稻为越州D.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字逸少。

文言文《王羲之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王羲之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B.王羲之不愿意留在京城,有终老浙江之意,曾经在三月三日这一天,和志同道合者在会稽兰亭聚会宴饮,亲自作序来申明心志。

C.王羲之在序中畅叙幽情,情感由乐转痛,他指出不同人虽然各有各的爱好,但是生命最终会消亡,不由痛感世事无常,人生短暂。

D.王羲之已看淡生死,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他认为后世的读者也将会对这次兰亭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

10.王羲之和孙绰的序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答案6、D句意: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听到说媒的信使到来全都很拘谨,只有一个人在东边床上露出肚皮吃东西,好像不知道一样。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探问得知是王羲之,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信至”作“闻”的宾语,“闻信至”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一人”作“在东床坦腹食”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7.AA.“都是用干支纪日”错误,“岁在癸丑”中“癸丑”是用于纪年,“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中“丁丑”用干支纪日。

B.正确。

第一个“修”,高高的;第二个“修”,修补。

句意: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我稍微给它加以修补,使上面不再漏雨。

C.正确。

第一个“致”,思想情趣;第二个“致”,使获取。

句意: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

D.正确。

两个“耽”,都解释为“痴迷”。

句意:如果人们都像张芝这样痴迷。

/女子沉溺在爱情中,很难自拔。

8.D“赞同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看法”错误,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是指“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安造的”,可见王羲之并不赞同“一死生”“齐彭殇”的看法。

9.(1)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自由生活。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 (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 (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晋书·王羲之传》(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父旷,淮南太守。

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

遂报书曰:“吾素自无廊庙..志,不于足下参政而方进退。

若蒙驱使,关陇、巴蜀皆所不辞。

吾虽无专对之能,直谨守时命,宣国家威德,必令远近戍知朝廷留心于无外,此所益殊不同居护军也。

若不以吾轻微,无所为疑,吾惟恭以待命。

”既拜护军,后又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败。

复图再举,又遗浩书曰:“政以道胜宽和为本,力争武功,作非所当。

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复所及,莫过还保长江,都督将各复旧镇。

今亟修德补阙,广延群贤,与之分任,尚未知获济所期。

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于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愿复与众共之。

”又与会稽王笺陈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甚以为乐。

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

尝叹曰:“我卒当以乐死。

”又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朝廷不复征之。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诸子遵父先旨,固让不受。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知言不必用/或取怨执政然/当情慨所在正/自不能不尽怀极言/若必亲征/未达此旨/果行者愚智/所不解也。

课外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练习及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王羲之学书》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6分)王羲之学书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②?”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⑤(2分);(2)除了老师和父母教导得当,王羲之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2分);(3)文中形容王羲之书法笔力健劲的成语是(1分)。

【答案】6.(4分)(1)擅长(善于)(2)满(3)书法(4)眼泪7.(3分)B8.(4分)(1)(父亲)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2)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遮盖过)我的名声。

9.(5分)(1)为自己教导出一个好弟子而感到欣慰(为王羲之成材感到高兴等)( 意思对即可) (2)天资聪颖,好学上进。

(意思对即可)(3)入木三分【参考译文】晋朝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

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他在父亲的枕中看见前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所珍藏的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亲看他年龄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就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吧。

”王羲之诚恳地请求:“现在就让儿子看这书吧,倘使等到我成人再看,恐怕就埋没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了。

”父亲很高兴,于是把书给了他。

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便大有长进。

卫夫人见到后,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最近看他的书法,已经很有老成的智慧了。

”她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超越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笔力渗入木板三分。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译文本指经过翻译这种行为由一种文字形式变换为另一种文字形式的文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晋书·王羲之传》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群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

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善隶书善:擅长B.然闻信至信:使者C.羲之书为世所重重:看重D.而羲之甚轻之轻:认为……轻浮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遂以女妻之足以极视听之娱B.然闻信至羲之欣然写毕C.笼鹅而归吾尝终日而思矣D.司徒导之从子也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⑤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晋书 王羲之传 阅读练习及答案

晋书 王羲之传 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

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

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

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

”羲之既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吏部尚书,皆不就。

复授护军将军,又推迁不拜。

扬州刺史殷浩素雅重之,劝使应命,乃遗羲之书。

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

时殷浩与桓温不协,羲之以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因以与浩书以戒之,浩不从。

及浩将北伐,羲之以为必败,以书止之,言甚切至。

浩遂行果为姚襄所败。

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

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尤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

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于石崇,闻而甚喜。

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

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年五十九卒,赠金紫光禄大夫。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B.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C.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D.年十三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辩赡/以骨鲠称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即堂房亲属,次于至亲。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习及答案

晋书·王羲之传阅读习及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王羲之题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6分)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几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又尝在蕺山③见一老姥④,持六角竹扇卖之。

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

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⑤书,以求百钱邪。

姥如其言,人竞买之。

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其书为世所重⑥,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注释]①棐(fēi)几:用榧木做的几案。

棐,通榧,木名。

②真草:楷书、草书。

③蕺(j)山:山名,在今浙江绍兴。

④老姥(mǔ):老年妇女。

⑤王右军:指王羲之。

⑥重:看重,推崇。

7.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每句标一处。

(2分)(1)持六角竹扇卖之(2)人竞买之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王羲之尝诣门生家()(2) 羲之书其扇()(3)姥初有愠色()(4) 皆此类也()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6分)(1)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2)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

10.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请简要概括。

(4分)参考答案:7.⑴持六角竹扇/卖之⑵人/竞买之(每句1分)8.⑴到去⑵写⑶恼怒,生气⑷像(每个词解1分)9.句子翻译:⑴(这些字)后来被这个弟子的父亲误刮去了,这个下人连着懊恼了好几天。

(3分)⑵(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书写的,用(它)(可以)卖一百钱。

(3分)10.王羲之写在棐几上的字被门生之父误刮去之后,门生惊懊者累日;在老姥卖的扇子上题字后,姥如其言,因此人竞买之。

(4分,每一点2分。

)篇二:古文阅读(含答案)南京【古文阅读】水仙(清)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

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

无此四花,是无命也。

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

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王羲之(晋王羲之,字逸少)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

七岁善书。

年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欲看尔用笔法。

”父见其少,曰:“待尔成人,吾授之。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卫夫人,名铄,字茂猗(公元242-349年),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是晋代著名书法家。

卫铄为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

卫氏家族世代工书,卫铄夫李矩亦善隶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王羲之少时曾从其学书,卫夫人是“书圣”的启蒙老师。

太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

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

九卿之一。

【练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
(1)晋王羲之,七岁善书善:
(2)待尔成人,吾授也授:
(3)父喜,遂与之遂:
(4)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语:
2.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2分)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案】:
1.善:善于,擅长授:传授遂:于是,就语:告诉
2.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
3.他流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我。


4.天资聪颖,喜好读书,主观努力及教导得法。

【翻译】
晋朝的王羲之,七岁时就擅长书法。

(他)十二岁时,在父亲枕头下看见藏有前朝的《笔说》,便偷偷地阅读。

父亲说:“你为何偷我的藏书?”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

母亲说:“(他)想要看你运笔的方法”父亲见他还小,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把)它传授给你。

”王羲之跪着请求说:“倘若等到我成人(你再把它传授给我的话),恐怕就阻扰了我的才华。

”父亲很高兴,于是就把书传授给他。

不满一月,(王羲之的)书法就大大进步。

卫夫人见了
王羲之的书法,对太常王策说:“这个孩子一定是见到并用了《笔说》这本书,近来我看他的书法,就有老成智慧。

”他(王策)流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超过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