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doc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五篇)春节风俗调查报告1调查时间:20__年2月16日调查地点:__调查人:__调查问题:春节习俗中的贴春联,吃年夜饭、拜年、压岁钱。
被调查者:家长、老前辈、有关资料调查结果:1、贴对联春联是从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桃梗”演变而来的。
《淮南子》上说,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的。
上面刻着灭降福的咒语,一年一换。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以后,春联得以推广,沿袭至今。
过年时,各家各户都要贴春联。
2、吃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都汇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年夜饭。
这是新年的第一次正餐,既可以在自己家吃,也可以在长辈家吃。
对于年夜饭的菜式和菜数都是很讲究的,在我们当地,年夜饭至少要炒六个菜,然后再煮上一大盆大锅饭,焖一盆大米,在午夜12点还要吃饺子,第二天就不用再吃太多饭了,都忙着到处去拜年。
3、拜年及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拜年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日子,因为我们可以受到许多压岁钱。
相传,在古时候,有一个专门在大年三十晚上吃小孩的妖怪,有一对夫妇用红纸包了几个铜钱放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妖怪来了以后,这个小孩身上冒出红光,妖怪吓得赶紧跑了,其他人也学者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妖怪果然不敢来了。
所以,现在长辈们会给自己的孩子压岁钱,以祈求孩子们来年平平安安。
4、调查体会:春节是我国的传统日,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一下传统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春节风俗习惯调研报告【篇1】春节春雨春花艳,新年新岁新日红。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知行学社的部分成员利用寒假的闲暇之余就“春节文化”这个课题在广东省__市展开热火朝天的调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访谈、观察和问卷的形式对梅州地区的春节文化进行认知、了解,最后对调查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期间的活动、以及春节期间的开销三个方面的总结如下:一、随着观代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这一连串的急剧化,使得些十分重要的春节民俗面着无形的危机。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

小学生“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在春节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家人都要守岁。
守岁是指在农历除夕夜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它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俗之一,也是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俗之一。
在守岁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点起烛火,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同时,还要吃年夜饭,吃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以示团圆和幸福。
在守岁期间,还会放鞭炮,以驱逐邪气,迎来吉祥。
守岁的俗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调查内容1、除尘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清除旧年的尘埃和杂物,为新年的到来做好准备。
这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俗,也是一种尊重和感恩的表现。
在清扫的过程中,人们会把房间里里外外、旮旮旯旯、明渠暗沟等地方都仔细打扫一遍,以求洁净和祥和。
这一俗的背后,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2、贴春联春联是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贴春联的同时,人们还会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如窗花等。
这些剪纸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此外,一些人家还会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小小的“福”字,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3、守岁守岁是中国民间最古老的俗之一,也是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俗之一。
在农历除夕夜,人们会点起烛火,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
同时,还会吃年夜饭,吃饺子、年糕等传统美食,以示团圆和幸福。
在守岁期间,还会放鞭炮,以驱逐邪气,迎来吉祥。
守岁的俗代表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小学春节实践调查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象征着团圆、祥和与新的开始。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对春节的认知和实践,我们开展了本次春节实践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旨在了解小学生对春节传统文化的认识程度、参与春节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对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某小学的100名学生,其中男生50名,女生50名,年龄在6至12岁之间。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对春节的了解程度2. 参与春节活动的积极性3. 对传统习俗的认知和传承情况4. 对现代春节文化的看法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对春节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表示知道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70%的学生能够说出春节的日期(农历正月初一)。
这说明小学生对春节的基本知识有较好的了解。
(二)参与春节活动的积极性在参与春节活动的积极性方面,调查结果显示,85%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等传统活动。
其中,70%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这些活动。
(三)对传统习俗的认知和传承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能够说出至少三种传统习俗,如拜年、包饺子、吃年夜饭等。
然而,在传承情况方面,只有40%的学生表示会在家中长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春联、剪纸等传统手工艺。
(四)对现代春节文化的看法对于现代春节文化,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认为春节文化应该保留传统习俗,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30%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完全现代化的春节庆祝方式,而只有10%的学生认为应该完全摒弃传统习俗。
四、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小学生对春节的基本知识有较好的了解,但对其传统习俗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2. 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春节的传统活动,但对传统手工艺的学习和实践较少。
3. 学生对现代春节文化持有开放态度,认为可以保留传统习俗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本次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小学生春节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他们对传统习俗的认知和传承意识。
小学生的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

小学生的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学校生的春节的习俗调查报告1我在塑料编织厂当工人“实践”是件听起来轻松,实那么却“蕴味”十足,甚至意义深刻的事。
实践能使你已成的“惯性”和被特定环境“爱护”的生活重新增加一些色调,准确地说,这是一个“过程”,过程中夹杂着忙与欢乐。
“万事开头难”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虽然我参加实践的时间不长,但求职之路的艰辛和求到职之后的茫然让我感叹市场竞争的激烈,感悟到了生活的艰辛。
南通是个绣品城,而我所处之地是绣品城中的一幅绣品,密密麻麻的人以此为生,电脑绣花用的是编程,但我不会。
况且也不需要暑期打零工的。
整理东西,每天在劳累中度过。
学不到一点知识。
学的最多的可能是对人生的一份坦然,不得以我放弃了这份工作。
每天感叹生活的单调与乏味,却不想依靠父母的援助。
哀叹啊,哀叹。
奔波了好多天之后,我找到了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暑期社会实践单位。
通州市姜灶塑料编织厂。
厂长姓张,人很可亲。
清瘦显得他活力无限。
我跟他说,我学的是机电专业,但没学过什么专业课程,我还顺便提及辅修过市场营销这门课程。
他顿了顿,想了想说,我这儿的机器上有许多针,各式各样的型号都有,分类很严密。
有时是大的一排,有时是小的一排,大小有时又要交织相差。
这样吧,我先把你安排到拌料间,去学习一下材料的安排和用料的安全。
然后去销售部门吧。
我点了点头,同意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着张厂长来到了拌料车间,车间里堆满了聚乙烯颗粒。
张厂长领了我来到一个姓赵的师傅面前说,赵师傅,这是从学校里来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您就好好照看照看吧。
我站在那儿,盯着赵师傅娴熟的劳碌着,一袋袋的原料按不同的比例被投放到了搅拌机里。
我缄默着,虽然我知道“缄默是金”,但此时此刻却是一块没有光泽的石头。
我依旧缄默着。
等到那师傅忙完后,他给我讲起了塑料业的进展,塑料的降解功能。
塑料是一个新兴行业,进展时间还不长。
但目前随着塑料制品的日益增多,“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峻。
而21世纪又是一个环保世纪,为了爱护我们的家园,全世界都对塑料行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生产出来的塑料产品尽量是环保的,可降解的。
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6篇)

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范文(精选16篇)小学生春节习俗的调查报告 1前言:了解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我们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也叫祭灶节。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春节风俗文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

春节风俗文化调查报告春节风俗文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为了了解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我们需要调查清楚情况,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
写调查报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风俗文化调查报告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春节风俗文化调查报告1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每年都过春节,各地的人们都要放烟花爆竹、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做了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春节习俗的书籍,阅读报刊。
2、上网浏览春节习俗的资料3、和身边的人交流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上网查找春节的食品饺子、年糕、糖瓜、汤圆、吃五豆、年年有余、腊八粥老人的讲述:燃放烟花爆竹传说古代人们为了驱赶“年”这头怪兽,就利用爆竹的声响吓跑它。
保护自己的食物和财产。
网络、书籍各地不同的民俗我国西南地区人民在春节进行除夕祭树、偷菜节、汲新水等活动。
西北地区还有送孩儿灯、点灯山等活动,到处都有庙会、猜灯谜……网络、身边人的讲述春节的顺口溜二十三,糖瓜沾。
二十四,扫房日。
二十五,糊窗户。
二十六,炖大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家家走。
四、结论:1、春节时人们都会把最好的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通通拿出来,人们都会特别的高兴。
人们还会去走亲访友充满祥和的气氛。
2、民间的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地区有着自己不同的庆祝方式,它可以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朴实的性格。
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盛大的节日,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在每年的春节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过去人们过春节主要是为了能吃好、穿好。
现在可不同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春节对现代人来说有着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幸福……春节风俗文化调查报告2一、调查目的:在这新春佳节里希望可以了解到关于春节的一些风俗,和他们的意义,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 优选10篇(精编版)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优选10篇【目录】篇1: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2: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3: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4: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5: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6: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7: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8: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9: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10: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正文】篇1:春节习俗调查报告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
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调查时间:xx年x月x日调查目的:现如今,大家都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进行春节习俗的来由进行调查,是期望大家能够经过对春节习俗的了解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调查人员:郝慕伦调查方法:上网搜索为什么要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完美祝愿的一种方式。
我们通常明白的是正月初一家长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语向对方祝颂新年,卑幼者并须叩头致礼,谓之“拜年”。
为什么要贴春联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
上头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为什么要守岁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贤惠善良,她爱上一个穷小伙子。
玉皇明白后十分恼怒,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受罪。
多亏王母娘娘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封了穷小伙“灶王”一职。
玉皇的小女儿也就成了“灶王奶奶”。
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大家。
玉皇对此十分生气,就规定灶王爷夫妻一年只能在腊月二十三回天宫一趟。
为了能从天上多给人们带些东西回来,灶王奶奶是想尽办法收罗,今日弄些豆腐、明天弄些肉,后天蒸馒头,大后天打酒,一向到除夕晚上,才将东西收罗的差不多。
为了人们能过个好年,灶王奶奶连夜赶回人间。
家家户户的人们则是一夜不睡觉,点起旺火、香烛、燃响鞭炮,迎接灶王奶奶回到人间。
篇2:春节习俗调查报告一.过年长辈为什么要给孩子压岁钱每到除夕之夜,小孩子将会得到长辈给的压岁钱。
春节调查报告(3篇)

春节调查报告(3篇)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一一、问题的提出:我们每年都过春节,各地的人们都要放烟花爆竹、吃饺子……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们做了春节民俗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1、查阅有关春节习俗的书籍,阅读报刊。
2、上网浏览春节习俗的资料3、和身边的人交流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三、结论:1、春节时人们都会把最好的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通通拿出来,人们都会异常的高兴。
人们还会去走亲访友充满祥和的气氛。
2、民间的活动丰富多彩,不一样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庆祝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朴实的性格。
3、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而盛大的节日,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在每年的春节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过去人们过春节主要是为了能吃好、穿好。
此刻可不一样了,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们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春节对现代人来说有着更深的意义,那就是幸福。
春节习俗调查报告篇二春节时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凝结在每个中国人得情节中。
即使是洋节如此泛滥的今天却也没有哪个节日可以取代春节在每个华人心中的无上地位,没有哪一个节日有如此的魅力,可以像春节这样隆重,这样深入人心。
即使远渡重洋的游子也会在春节这天通过各种途径向家人和祖国送去心中最美好的祝福。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日子,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随着世界的变化,春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曾经在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春节习俗,也因为时代的制约同我们渐渐拉开了距离。
但无可否认,这些今天看来有些不合常理的民俗,都是我们的文化。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关于春节习俗的调
查报告范文
前言:了解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内容:春节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小年腊月二十三
我们北方的年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的。
小年的前几天,家家打扫房屋,意为不让灶王爷把土带走。
据《拾遗记》记载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它汉先民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
后尘与陈谐音,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北方人以腊月二十三为小年,称扫房;扫年,即扫尘,实际上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
南方人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
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
小年也叫祭灶节。
祭灶,即祭送灶神升天,据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
他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记录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
接玉皇腊月二十五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
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赶乱岁
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乱岁是民众为自己设计的调节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段。
岁末年终,人们有了闲暇与积蓄,对于平时难得有精力操办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因此,人们根据现实生活需要,发明了这一特殊的时间民俗。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年画、春联、窗花和各种神码。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厌服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幅春联。
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
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郑重。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早晨请祖。
据汉代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正月之朔是为正月,躬率妻孥,洁祀祖祢。
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
这说明,早在汉代我国的祭祖活动就已经是春节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了。
大年三十是除夕。
指中国及其他汉文化圈地区的农历一月一日的前一天的晚上。
一般这一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
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
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大年初一,开门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每户人家都要起来。
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红爆竹,即做爆竹的纸必须是红色的,保证爆炸以后红的纸屑
能够遍地铺满,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象征新年的日子红红火火。
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这时满院瑞气,喜气洋洋。
这就是开门爆竹一说。
而且,满院的爆竹碎红是不能扫的。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如果非要扫地不可,必须从屋子周围扫到中央,这称为聚财扫,据说这样可以聚集财气。
同时,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现在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结尾:春节的意义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
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
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
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
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
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