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合集下载

勋伯格--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勋伯格--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勋伯格》教学设计楚雄一中李海燕【教学对象】高一年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复习调性音乐,体验无调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十二音音乐。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勋伯格作品产生疑问和兴趣,并了解勋伯格的创作历程。

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站在时代的角度分析探索——现代主义音乐是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无调性音乐的特点。

难点:体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及创作手法【教学内容安排】1、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了解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及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

2、观看绘画《即兴31》,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与此幅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简要了解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等相关知识,培养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编排一个音列,作出这个音列的逆行。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1、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2、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现创作成果。

3、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分小组主持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帮助协调主持。

【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建议与设计】(一)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这个时期的音乐吗?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二)学习本单元,你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三)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他是二十世纪著名的“现代主义”音乐作曲家之一,“表现主义”乐派的 主要代表人物,“无调性音乐”的开拓者,他和自己学生贝尔格和韦贝恩三人 被称作“新维也纳乐派”,“十二音作曲技法”的开山鼻祖。
他用音乐揭示了真实的现实与人生,触摸到了人的灵魂中更加深沉、痛 苦的一面,作为十二音音乐创作技法的首创者,他展示了不同于传统的音乐 思维方式和创新的音乐组织手段。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
美的标准
用一个词表述音乐的直觉感受!
艺术家并不创作其他人
生 认为是美的那样的作品,而 只是创作他内心深处强烈的
与 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的作

品。
勋伯格 (奥地利) 《五首管弦乐曲》—— 《预兆》
表现主义艺术大师
克里姆特 (奥地利) 《生与死》
教材:152页
#1 #2
#4 #5 #6
十 基本原则: 二 平等对待十二个音

原型

系 基本创作方法: 1、不重复
倒影
2、自由编排成一个音列
3、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
逆行 倒影逆行
对比聆听
调性音乐
无调性音乐
G大调弦乐小夜曲
五首管弦乐曲——《往事》
流畅 规律 和谐
明确 局限
不流畅 无规律 不和谐 不明确
无局限
主要作品: 《五首钢琴小曲》 《小夜曲》 《乐队变奏曲》 《一个华沙幸存者》(1947年)
作品欣赏
无调性音乐
《五首管弦乐曲》——《预兆》
第一首《预兆》 第二首《往事》 第三首《色彩》 第四首《突变》 第五首《带伴奏的宣叙调》
十二音音乐
《一个华沙的幸存者》《一个华幸存者》七声大调音阶1 234567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音乐

比较两位不同时期作曲家的作品《月光》, 谈谈他们的旋律、节奏和色彩上的异同。
Your Topic Goes Here
德彪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贝多芬
创作原则与风格区别
• 古典主义音乐:严谨、规整。 • 浪漫主义音乐:注重情感的表现与激情的发挥。 • 印象主义音乐:不直接描绘实际生活,而更多的是给我们一种
感觉或印象,渲染一种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德彪西音乐风格
德彪西偏离了浪漫主义音乐那些感情丰富的宏大主题,他用模糊的 旋律线条、缥缈的音色、独特的和声记录自己瞬间的印象。对德彪 西而言,色彩胜于线条,就如同和声胜于旋律。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就是避开线条分明的轮廓,用模糊的外廓、细碎的笔触表现对景物 的视觉印象;而象征主义诗人则喜好用奇异的辞藻和声韵去抒发不 可琢磨的内心隐秘。德彪西综合了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特 征,在音乐上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首创了印象主义音乐风格。
印象主义音乐特征
•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印 象或感受;在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 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月光》
• 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月 • 古典乐派作曲家贝多芬的钢
光》,是早期创作的钢琴曲
琴奏鸣曲 《月光》,原名
《贝加莫组曲》中的第三首。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作品
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
—— 现代主义音乐 的新趋向
表现主义音乐
•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在德国、奥地利兴起的一个 现代流派,它最先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然后扩展到音 乐领域。表现主义艺术家常常把他们对世界所感悟到的内心 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的情绪,用极端的方法表现出来。 作品常与病态、失常、死亡等主题相联,作品中的主人公常 常是些小人物,他们因饱受折磨和压抑而呈现出一种畸形怪 诞的形象。

勋伯格

勋伯格

我们就要沿着这条长河,继续学习新的音 乐时期
----------现代主义音乐时代 请大家首先聆听古典主义时期《小星星变奏曲》和现代主义音乐时 期《预兆》两首乐曲片段: 1.哼唱两首作品的旋律 2.从旋律出发两首乐曲又分别给鲜明,大调音乐明朗、活 泼。 (2)《预兆》旋律线不明朗,调性不明,音乐色彩迷蒙空幻,给 人恐惧惊怵的感觉。
勋伯格和他的音乐
• 勋伯格是一位具有大胆创新精神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曾经引起 过很大的争议。他首创了"十二音体系"的无调性音乐,并且培 养了许多"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他和他的学生贝尔格、威伯 恩被合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即"表现主义"音乐流派。他对音乐 所进行的重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影响了一大批年轻 作曲家,如达拉皮科拉、欣涅克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等人都不同 程度地受到了他的影响。
个人创作的三个时期
早期:1908年以前为调性时期。主要受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影响,作品充满德国晚期浪漫主 义音乐的气息,并把以瓦格纳为代表的半音化创作技法发展到了极限。如弦乐六重奏《升华 之夜》(1899,于1917年改编为弦乐队曲)、康塔塔《古雷之歌》(1900-1901)、交响诗《普莱雅 斯和梅丽桑德》(1903)等。 中期:1908-1920年前后为无调性时期,他开始探索一种新的无调性的音乐风格,标志着他的 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同音高的各音之间的结合,不再像传统音乐那样,以某个音为中 心,不协和和弦也不再像传统的音乐那样,需要"解决"到协和和弦。勋伯格采用无调性音乐 风格是同他作品中的表现主义特征相联系的。他从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中汲取灵感,先后创作 了一批无调性作品,成为第一位放弃调性的作曲家。如单人剧《期待》(1909)和说白歌唱《月 迷皮埃罗》(1912)等。这些作品表现了诸如绝望、恐惧、紧张、痛苦等病态心理或情绪,音乐 语言夸张、变形、怪诞。在《月迷皮埃罗》中,勋伯格还发展了一种介于说话与歌唱之间的 说白歌唱。无调性阶段的重要作品还有《五首管弦乐小品》(1909),戏剧配乐《幸运的手》 (1913)等。

勋伯格ppt课件

勋伯格ppt课件
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
③无调性创作手法
;.
16
无调性音乐的基本特点:
1.不依附于某个主音,避免和否定了调中心的存在。
2.不和谐,刺耳,怪异。 3.通过各类乐器的不同音色构成夸张的变化和 对比,节奏的扩展与紧缩相结合来表现不同的 音乐情绪。
4.表现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让人们展开丰富 的想象和联想。
;.
;.
12
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 晨光 往事 突变
;.
13
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 往事
旋律: 和声: 音色:
简单 丰富 精致、细腻
;.
14
结合表现主义美术,你对表现主义音乐有何感受
;.
15
拓展与探究一:
结合表现主义美术作品,谈谈自己对表 现主义音乐的感受
①将现实生活加以夸张扭曲和变形 ②把内心的苦闷、孤独、恐惧、绝望等情绪
;.
21
十二音创作方法 ① 1 3 4 5 6 7 #1 #2 #4 #5 #6 ② 不易于歌唱
逆行
十二个不同的音符,不重复的排成序列 原形
逆行倒影
倒影 ;.
22
十二音创作方法
① 1 2 3 4 5 6 7 #1 #2 #4 #5 #6
十二个不同的音符,不重复的排成序列
② 不易于歌唱 ③ 用序列的原形和它的“逆行”“倒影”“逆行倒影”等形式组成一部作品
无调性音乐时期五首管弦乐曲第一首音乐给了你怎样的心理感受不和谐刺耳紧张不安恐惧焦虑怪异扩展与紧缩相结合高低音对比明显夸张铜管乐器打击乐器奏出令人惊恐刺耳的音响效果五首管弦乐曲预兆乐器的音色很快11表现主义即兴生与死12五首管弦乐曲第二首乐曲的音乐情绪与预兆有何异同
1
;.
1.瓦格纳《婚礼进行曲》 调性音乐: 调中各音对主音有倾向性。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二十二节:勋伯格

走进传统风格体裁的解体——现代主义音乐的新趋向第二十二节勋伯格【教材】人音版《音乐鉴赏》(必修)第十二单元第二十二节勋伯格【课型】鉴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年级】高一【教学分析】“表现主义音乐”是西方近现代音乐流派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教材第十二单元是一个独立的“表现主义”单元。

本课选择了勋伯格的两首管弦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不同,这为学生认识、了解表现主义的音乐风格特征提供了条件。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和体验表现主义音乐无调性的风格特征,本课重点欣赏勋伯格的两首管弦乐。

学生对现代音乐了解甚少,对无调性音乐了解的就更少了。

怎样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聆听分析作品,并且对作品进行评价成为本课的重点。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创造的能力,有了一定追求美的愿望。

且通过之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欧洲创作音乐发展的脉络、各个流派的音乐风格,作曲家、代表作品等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已为学习表现主义音乐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表现主义音乐是近现代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音乐流派,这一流派对当代音乐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对于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听辨能力。

因此,这节课仍然“以音乐为本”,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和学习、感受勋伯格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勋伯格音乐创作中充满个性的创作技巧和创新主义追求,树立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

通过两首管弦乐作品的对比探究对表现主义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对表现主义音乐美的鉴赏力。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勋伯格的生平、代表作及贡献;在聆听过程中,通过体验与感悟、分析与思考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而从理性角度理解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三)知识与技能:分析并理解表现主义无调性音乐创作的特点,体会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感受和体验表现主义无调性音乐的风格特征。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教学设计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教学设计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勋伯格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背景;2.了解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3.掌握勋伯格的代表作品,并能分析其中的音乐特点;4.能够欣赏和理解勋伯格的音乐作品;5.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勋伯格的生平及音乐创作背景;2.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3.勋伯格的代表作品欣赏:《五首歌曲》、《弦乐四重奏》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介绍勋伯格这位现代音乐大师,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及音乐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勋伯格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学习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20分钟)讲解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特点,包括其对十二音的运用、序列技巧、表现主义的影响等。

通过听取勋伯格的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勋伯格音乐的独特魅力。

3.分析勋伯格的代表作品(30分钟)分析勋伯格的代表作品《五首歌曲》中的《月夜》、《囁语》等,让学生听取音乐,并讨论其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以及表面上看似混乱实则包含有序和逻辑的音乐结构。

4.听取并欣赏勋伯格的《弦乐四重奏》(30分钟)听取勋伯格的《弦乐四重奏》,让学生细细品味勋伯格音乐中巧妙的和声、节奏及对音色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勋伯格音乐的复杂性和纯粹性。

5.总结与提问(10分钟)综合讲解勋伯格的音乐创作风格和代表作品,让学生总结勋伯格音乐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了解勋伯格这位现代音乐大师的音乐风格和特点,以及他的代表作品,培养学生对现代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去欣赏和思考音乐作品,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听取音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教案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教案

《现代音乐的新趋向——勋伯格》授课老师:秦诗教学内容:1. 欣赏:五首管弦乐曲—《预兆》2. 知识:调性音乐与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标:欣赏表现主义代表性音乐作品 ----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预兆》,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初步知道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和无调性音乐,十二音音乐知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课程:一、导入1、欣赏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的绘画作品。

让学生们归纳出这个时期西方绘画届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师总结:十九世纪绘画艺术体现了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度,流派纷呈,风格迥异。

从新古典主义画派到浪漫画派再到印象派和抽象派都体现了人们从神明崇拜向着更客观更理智的方向发展,并最终开始探寻自身内心的历史进程。

2、总结发生变化的原因:20世纪初艺术家在受到文化复兴的影响下,出现了个人主义倾向,创新求异,与传统艺术风格决裂。

艺术领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领域也是如此。

二、新课教学:1、听感受(1)初听《预兆》感受其音乐情绪。

学生回答(2)复听《预兆》,根据音乐情绪来画一幅画师:总结音乐情绪:焦虑、恐惧、起伏不定、怪异等(3)请同学们为刚才那段音乐取一个名字。

(4)出示乐曲名称《预兆》2、乐曲作者的介绍:此作品节奏多变,旋律不规则,创作于一位“华沙”幸存者,作品的创作中充满了恐惧,是因为当时在二战时期,作为一名犹太人,当时希特勒将犹太人赶到波兰集中营,进行了毒气等残酷方式的大屠杀,所以曲子中充满了刺耳的音响,重现了动荡的社会,揭露了法西斯的丑恶面目。

3、归纳现代主义音乐转变的原因:社会的动荡、文艺复兴的影响4、现代主义音乐时期代表人物——勋伯格(1)勋伯格的简介(略)(2)音乐风格无调性音乐PK调性音乐概念:书上文字P156(略)大调:12345671 主音为1小调:67123456 主音为6(3)十二音音乐:概念:书上文字P156(略)原型----逆行-----倒影------倒影逆行让同学随机唱出一个音列,然后进行创作(4)总结勋伯格的音乐风格特征——无调性音乐(5)勋伯格的音乐功能:艺术家并不创作其他人认为是美的那样的作品,而只是创作他内心深处强烈的冲动迫使他不得不创作的作品——表现内心的冲动所以勋伯格的音乐属于表现主义音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勋伯格》教学设计
楚雄一中李海燕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勋伯格《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和第二首,复习调性音乐,体验无调性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十二音音乐。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勋伯格作品产生疑问和兴趣,并了解勋伯格的创作历程。

3、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站在时代的角度分析探索——现代主义音乐是否逐渐走向了边缘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无调性音乐的特点。

难点:体验无调性音乐的特点及创作手法
【教学内容安排】
1、欣赏《五首管弦乐曲》的第一首《预兆》和第二首《往事》,了解表现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勋伯格及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

2、观看绘画《即兴31》,思考音乐作品《预兆》与此幅画有何异同,探索表现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简要了解调性音乐、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音乐等相关知识,培养创作兴趣,启发创作灵感,指导学生编排一个音列,作出这个音列的逆行。

【教学思路和学法指导】
1、以“聆听——感受——体验——探究——尝试创新”为核心方法,以任务、兴趣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

2、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聆听、体验、理解、鉴别,渗透相关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和教学民主的理念,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展现创作成果。

3、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搜集、丰富相关教学资源,分小组主持本单元的学习,教师帮助协调主持。

【教学过程】:
【教学评价建议与设计】
(一)表现主义音乐的特点是什么?你喜欢这个时期的音乐吗?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二)学习本单元,你获得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三)请你对自己在这个单元的学习表现给出客观的评价(参与学习的态度、成效、创作激情、学习成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