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合集下载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第8卷文题索引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年第8卷文题索引

水分离技术在经侧裂 岛叶手术治疗 高
血压 壳 核 脑 出血 的应 用 ( 升 学 何 等) 16 ,3 经外侧 裂. 叶入 路超 早 期显 微 手 术 岛
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 瘤的临床研究
( 郭强等 ) 1 ,3
载中药 纳米 系统在神 经胶 质瘤化学 治)5 ,2
大脑 半球多脑叶离断术 治疗 难治性癫
期改善 患者 认 知 功 能 的 临 床 研究 ( 齐洪武等 ) 12 ,0

( 常鹏飞等 ) 2 ,3
质瘤治疗中应用 的初 步探讨 ( 曹广
辉等) 1 ,0
卡马西平对癫痫患者血浆纤 维蛋 白原
含 量的影响 ( 刘广韬 等) 3 ,6 P T/ T在非病灶性 癫痫外科 评估 中 E C 的作用 ( 常鹏飞 等) 14 ,2
列筛选研究
( 曾燕燕等)21 , 8
颅 内后循 环 动脉瘤 3 6例血 管 内治疗 临床分析 ( 于建军等 ) 30 ,2
分化抑制 因子在神经 系统肿瘤 中的调 控作用 ( 董雅 兰等) 3 1 ,3
经蝶窦人路 手术 治疗垂体生 长激素腺 瘤 ( 高广忠等 )2 4 ,3
O m y 囊辅 助脑 室穿 刺 引流术 治疗 脊柱 脊 髓 m aa
自体颅骨骨折 碎片颅骨锁 固定原位再 植 的临床应用 ( 张璐等 ) 14 ,0
床研究
( 谢波等 ) 10 ,5
MMP 与 E s MMP I RN在 人脑 胶质 瘤侵 袭性 生 长 中 研 究 的 进 展 ( 大 勇 夏
等 ) 18 ,0
急性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血肿 的诊治经
个性化钛合金修复体行颅骨修补 疗效
( 胡辉华等 )2 8 ,1
急性垂 体卒中后视功能改 变的临床 分

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DOI:10.3969/j.issn.1672 ̄7770.2020.02.022临床研究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马继伟ꎬ赵新利ꎬ赵树鹏ꎬ申法政ꎬ梁书锋ꎬ黄立勇ꎬ周文科ꎬ张新中ꎬ金保哲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27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ꎮ分析术前影像学特征㊁术中动脉瘤分离夹闭过程及术后复查随访结果ꎮ应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手术的疗效ꎮ结果㊀本组27例患者均成功行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ꎮ术后经CTA或DSA检查证实动脉瘤夹闭满意ꎬ未见动脉瘤残留㊁复发ꎮ术后随访患者6个月~2年ꎬ按GOS评分标准:恢复良好者24例(88.9%)ꎬ轻残2例(7.4%)ꎬ重残1例(3.7%)ꎬ无死亡病例ꎮ结论㊀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视野显露充分ꎬ动脉瘤夹闭满意ꎬ创伤小ꎬ并发症少ꎬ安全有效ꎮʌ关键词ɔ㊀前交通动脉ꎻ脑动脉瘤ꎻ眶上锁孔入路ꎻ显微外科手术ꎻ夹闭术ʌ中图分类号ɔ㊀R739.41㊀㊀ʌ文献标志码ɔ㊀D㊀㊀ʌ文章编号ɔ㊀1672 ̄7770(2020)02 ̄0221 ̄03Microsurgeryclippingof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neurysmvia ̄supraorbitalkeyholeapproachMAJi ̄weiꎬZHAOXin ̄liꎬZHAOShu ̄pengꎬetal.DepartmentofNeurosurgeryꎬThe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XinxiangMedicalUniversityꎬXinxiang453100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JINBao ̄zheAbstract:Objective㊀Toexploreandevaluatethesurgicaltechniqueandclinicaleffectof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via ̄supraorbitalkeyholeapproach.Methods㊀Theclinicaldataof27patientswith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neurysmformicrosurgeryclippingvia ̄supraorbitalkeyhole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Preoperativeimagingfeaturesꎬintraoperativeaneurysmdissectionandclippingprocessandpostoperativefollow ̄upwereanalyzed.Glasgowoutcomescale(GOS)wasusedtoevaluatethetherapeuticeffect.Results㊀27casesweresuccessfullyoperatedvia ̄supraorbitalkeyholeandnoresidualorrecurrenceofaneurysmwasconfirmedbyCTAorDSA.AccordingtoGOSgradeꎬ24cases(88.89%)recoveredwithgoodoutcomeꎬ2(7.41%)ofmilddisabilityand1(3.70%)caseofseveredisabilitywiththefollow ̄upfrom6monthsto2years.Conclusion㊀Exposureandclippingfor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neurysmvia ̄supraorbitalkeyholeapproachissafeandeffectiveandithaslesstraumaandcomplications.Keywords: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ꎻintracranialaneurysmsꎻsupraorbitalkeyholeapproachꎻmicrosurgeryꎻclipping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基金(SBGJ2018057)作者单位:453100新乡ꎬ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马继伟ꎬ赵新利ꎬ赵树鹏ꎬ申法政ꎬ梁书锋ꎬ黄立勇ꎬ周文科ꎬ金保哲)ꎻ河南省神经修复重点实验室(张新中)通信作者:金保哲㊀㊀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ꎬ以病灶为中心ꎬ锁孔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为基础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ꎮ近年来ꎬ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㊁安全性及优越性已被证实ꎬ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23]ꎮ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自2015年9月 2017年9月ꎬ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7例ꎬ临床效果满意ꎮ本研究对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ꎮ现报告如下ꎮ1㊀资料和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本组患者中ꎬ男16例ꎬ女11例ꎬ年龄26~65岁ꎬ平均46.3岁ꎮ均为破裂动脉瘤ꎬ其中2例为第二破裂动脉瘤ꎮ临床均表现为突发头痛㊁颈项强直ꎬ合并意识障碍者8例ꎮ术前Hunt ̄Hess分级:Ⅰ级8例ꎬⅡ11例ꎬⅢ级7例ꎬⅣ级1例ꎮ1.2㊀影像学检查㊀术前CT检查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ꎬ以鞍上池㊁侧裂池及纵裂池较为明显ꎻ其中4例患者合并脑室积血ꎮ术前均行CTA(图1)或DSA检查确诊为前交通动脉瘤(均为囊状单发)ꎬ动脉瘤直径4.3~16.5mmꎬ瘤颈>4mm者5例ꎮ优势供血A1段左侧12例ꎬ右侧9例ꎬ双侧6例ꎮ动脉瘤体纵轴指向前方6例㊁上方11例㊁后上方8例㊁下方4例ꎮ1.3㊀手术方法㊀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h内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ꎮ患者全身麻醉ꎬ水平仰卧位ꎬ头部抬高15ʎꎬ向对侧旋转20ʎ~30ʎꎬ后仰20ʎꎬMayfield头架固定ꎮ切口在眉毛内起自眶上切迹(孔)ꎬ眉弓中外2/3ꎬ沿眶上缘向外略呈弧形止于额骨颧突后ꎬ长约4~5cmꎮ122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第17卷第2期A:前交通动脉瘤ꎬ并见局部凸起(箭头所示)ꎻB:动脉瘤的大小图1㊀前交通动脉瘤术前CTA及重建图像切开皮肤ꎬ以眼睑拉钩牵向后上方ꎬ分离皮下及额部筋膜并沿颞上线切开ꎬ筋膜向下翻转ꎬ颞肌向颞上线后部推开约1~1.5cmꎮ于额骨颧突颞上线后方打孔ꎬ铣刀沿该孔平眶顶向后呈骨瓣2cmˑ2.5cmꎮ若额窦开放ꎬ骨蜡严密封闭ꎮ硬脑膜外磨除骨窗前缘内层骨板及前颅底骨棘以免阻挡视野ꎮ显微镜下 D 形剪开硬脑膜ꎬ基底位于眶缘ꎮ抬起额叶释放脑脊液ꎬ并逐渐深入ꎬ显露视交叉池㊁颈动脉池ꎬ锐性分离ꎬ进一步释放脑脊液ꎬ脑组织塌陷并后移ꎬ形成有效手术操作空间ꎬ必要时可切除部分直回ꎮ自近心端向远心端分离蛛网膜ꎬ显露载瘤动脉ꎬ对于粘连较重㊁动脉瘤张力较高或预计容易破裂的动脉瘤ꎬ分离瘤颈前行载瘤动脉近端(或同时远端)临时阻断ꎮ夹闭动脉瘤后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ꎬ判断夹闭效果(图2)ꎮ常规关颅ꎬ骨瓣复位ꎬ皮内缝合ꎮA:术中夹闭动脉瘤ꎻB: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示ꎬ载瘤动脉通畅ꎬ动脉瘤未见显影图2㊀术中显微镜下动脉瘤夹闭及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2㊀结㊀果2.1㊀手术效果㊀本组27例患者均顺利实施经眶上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ꎮ术中额窦开放者9例ꎬ应用骨蜡封堵ꎬ术后无感染和脑脊液鼻漏发生ꎮ术中动脉瘤破裂者5例ꎬ其中分离载瘤动脉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时破裂2例ꎬ分离瘤颈破裂3例ꎬ经临时阻断载瘤动脉后安全夹闭ꎬ阻断时间9~21minꎮ术中联合行终板造瘘术11例ꎬ术中切除直回13例ꎮ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证实瘤颈夹闭完全ꎬ无明显载瘤动脉狭窄及误夹ꎮ术后出现皮下积液者2例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3例ꎬ随访1~3个月均基本恢复正常ꎻ脑积水1例ꎬ行脑室 ̄腹腔分流术ꎮ2.2㊀预后㊀本组患者术后观察随访6~24个月ꎬGOS评分:恢复良好者(GOS评分5分)24例(88.9%)ꎬ轻残(GOS评分4分)2例(7.4%)ꎬ重残(GOS评分3分)1例(3.7%)ꎮ随访期间无发生脑血管事件及死亡患者ꎮ6个月后复查脑CTA或DSA(图3)显示ꎬ动脉瘤无残留㊁复发及破裂ꎮA:骨窗位置及大小ꎻB:动脉瘤夹(箭头所指)图3㊀术后6个月复查CTA及重建3㊀讨㊀论前交通动脉瘤是常见的颅内动脉瘤ꎬ约占颅内动脉瘤的30%~37%[4]ꎮ前交通动脉瘤位置深在ꎬ手术操作空间狭小ꎬ特别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ꎬ解剖结构复杂㊁血管变异大ꎬ加之动脉瘤指向㊁形态㊁大小各异等ꎻ所以研究精准而微创的手术入路安全夹闭前交通动脉瘤ꎬ一直是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56]ꎮ以往文献报道中ꎬ将动脉瘤根据位置和瘤体指向进行分型ꎬ并指导手术入路及术中操作ꎮ有研究者[7]将前交通动脉瘤分为视交叉型和纵裂型ꎮ视交叉型前交通动脉瘤在血管造影正位片上瘤体在前交通动脉的下方ꎬ此类动脉瘤指向视交叉并与其粘连ꎬ瘤颈周围有前组穿支血管ꎮ术中抬起额叶时非常容易将瘤体拉破而出血ꎬ故应选择优势A1侧开颅ꎬ以便早期显露A1并临时阻断ꎮ术中打开颈动脉池后循颈内动脉解剖显露A1ꎬ并将优势侧A1暴露ꎬ予以临时阻断ꎻ然后再抬起额叶ꎮ此时即使动脉瘤破裂出血也不甚剧烈ꎬ可以采用较弱电流的双极电凝封闭破口ꎬ然后将瘤颈解剖清楚予以夹闭ꎮ动脉瘤颈周围有供应视交叉的前组穿支血管ꎬ但因为还有垂体上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小分支对其供血ꎬ所以即使将前交通动脉的前组穿通动脉连同动脉瘤颈一起夹闭ꎬ也不至于产生明显的缺血症状ꎮ纵裂型前交通动脉瘤在血管造影正位片上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方或者与其重叠ꎬ术中可见动脉瘤位于纵裂中并覆盖双侧A2和后组穿支血管ꎮ此类动脉瘤在抬起额叶时一般不会破裂出血ꎬ因此可以选择任意一侧翼点入路开颅ꎮ与前组穿支血管不同ꎬ后组穿支血管无吻合支ꎬ并且供应下丘脑㊁穹隆和间脑这些重要结构ꎬ一旦缺血后患者会发生昏迷㊁严重电解质紊乱等严重后果ꎻ因此后组穿支血管一定不能被误夹ꎮ而纵裂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的关键是保护上述血管以免被误夹ꎮ可以采用 动脉瘤体翻转 ꎬ将双侧A1解剖清楚之后将其临时阻断ꎬ然后将动脉瘤体向上翻转ꎬ一边翻转一边分离动脉瘤体与双侧A2和后组穿支血管的粘连ꎬ解剖清楚瘤颈后将动脉瘤安全夹闭ꎬ可避免发生误夹正常血管的后果ꎮ还有研究者[89]根据动脉瘤的瘤体指向将前交通动脉瘤分为5型:向前型㊁向后型㊁向上型㊁向下型和复杂型ꎮ针对不同瘤体指向的前交通动脉瘤选择手术入路ꎮ瘤体指向上㊁向后的前交通动脉瘤中ꎬ经纵裂入路的显微手术预后明显好于经翼点入路ꎻ瘤体指向前的动脉瘤ꎬ经翼点入路的手术预222JClinNeurosurgꎬApril2020ꎬVol.17ꎬNo.2后好于经纵裂入路ꎻ瘤体指向下的动脉瘤ꎬ两种入路手术的预后均较好ꎮ瘤体指向上㊁向后的前交通动脉瘤位于纵裂内ꎬ瘤体被额叶直回遮掩ꎮ经翼点入路需要牵拉额叶或者切除部分直回以清除暴露动脉瘤ꎬ而经纵裂入路则可以轻松地暴露并夹闭动脉瘤颈ꎬ减少了组织损伤ꎬ预后相对较好ꎮ经纵裂入路处理瘤体指向前的动脉瘤ꎬ需要适度翻转动脉瘤并且放置动脉瘤夹困难ꎻ而经翼点入路可以从侧方显露沿着载瘤动脉安全放置动脉瘤夹ꎬ因此手术预后相对较好ꎮ指向复杂型动脉瘤单一入路很难清晰暴露ꎬ翼点和纵裂联合入路提供了不同视角以及更大的操作空间ꎬ从而可以更好地夹闭动脉瘤ꎮ在临床实际手术操作中ꎬ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是最为常用的手术入路[10]ꎮ此入路从侧方进入ꎬ需切开颞肌㊁磨除蝶骨嵴ꎬ开颅费时费力且创伤较大ꎬ存在较多的脑组织无效显露及面神经颞支损伤风险等ꎮ建立在精准与微侵袭基础上的锁孔入路ꎬ通过直接而准确的路径到达病灶ꎬ缩小开颅范围ꎻ利用正常解剖间隙ꎬ减少脑组织无效显露和牵拉ꎬ减少手术创伤及术后并发症ꎬ促进患者快速康复[5]ꎮ手术时机上ꎬ强调尽早夹闭动脉瘤ꎬ防止动脉瘤的再次破裂出血[1112]ꎮ相对于翼点入路ꎬ经眶上锁孔的手术进路更靠近中线ꎬ减少直回切除ꎬ完全满足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手术的需要ꎮ在理论上ꎬ锁孔入路适合于动脉瘤破裂的各个时期ꎬ无需去骨瓣减压者均可采用ꎮ康德智㊁兰青及冯文峰等报道ꎬ对部分无需去骨瓣减压㊁无合并颅内血肿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ꎬ选择应用经眶上锁孔入路进行显微外科夹闭手术[5ꎬ1315]ꎮ本组患者中ꎬ术中额窦开放者9例ꎬ经上述方法处理ꎬ术后均未见脑脊液漏及感染发生ꎮ在颅脑CTA上可观察判断A2开放平面及A1优势情况[1617]ꎮA1优势侧入路有利于术中对顺向血流的阻断ꎮA2开放平面侧入路有利于动脉瘤瘤颈的充分显露ꎬ减少同侧A2对动脉瘤的阻挡ꎬ减少穿支动脉的损伤ꎬ减少切除直回的可能性ꎮ在手术入路选择时ꎬ不应单纯强调A1优势侧入路与A2开放平面侧入路在手术中的利弊ꎬ同时应该考虑动脉瘤瘤顶指向㊁瘤体形状㊁是否有易破裂的子瘤以及术前合并血肿的位置等综合因素ꎬ选择入路侧别ꎮ本研究的结果提示ꎬ对于易破裂的动脉瘤或预计分离困难者ꎬ更倾向于优先选择A1优势侧入路ꎻ以便术中有效临时阻断载瘤动脉ꎬ安全分离动脉瘤颈ꎬ妥善夹闭动脉瘤ꎮ基底朝向眶缘翻开硬脑膜瓣ꎬ轻抬额叶逐渐深入ꎬ开放视交叉池㊁颈动脉池㊁侧裂池终板池等充分释放脑脊液ꎬ待脑组织自然回缩ꎬ必要时可静脉快速滴注甘露醇㊁过度换气及腰大池置管外引流等降低脑压ꎮ锐性分离载瘤动脉近端及远端ꎬ以备临时阻断ꎬ仔细轻柔分离瘤颈ꎬ注意保护前交通动脉复合体ꎮ相比较而言ꎬ前交通动脉压力较低ꎬ分离过程中如发生破裂ꎬ用吸引器保持术野清晰ꎬ应用临时阻断或分步夹闭动脉瘤ꎻ对于显露困难者可切除部分直回ꎬ切除直回术后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ꎬ特别是记忆力损害[1819]ꎮ动脉瘤夹闭后行终板造瘘术ꎬ促进脑脊液循环ꎬ减少术后脑积水的发生[2021]ꎮ[参㊀考㊀文㊀献][1]㊀黄汉添ꎬ林少华ꎬ廖巍ꎬ等.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ꎬ2005ꎬ28:276.[2]㊀FischerGꎬStadieAꎬReischRꎬetal.Thekeyholeconceptinaneurysmsurgery:resultsofthepast20years[J].Neurosurgeryꎬ2011ꎬ68:ons45.[3]㊀曹作为ꎬ史克珊ꎬ金虎ꎬ等.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J].中华外科杂志ꎬ2004ꎬ11:644.[4]㊀AgrawalAꎬKatoYꎬChenLꎬetal.Anteriorcommunicatingarteryaneurysms:anoverview[J].MinimInvasiveNeurosurgꎬ2008ꎬ51:131.[5]㊀康德智ꎬ兰青ꎬ余良宏ꎬ等.眶上与翼点 锁孔 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比较研究[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ꎬ2006ꎬ29:382.[6]㊀兰青ꎬ陈坚ꎬ钱志远ꎬ等.锁孔入路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J].中华医学杂志ꎬ2007ꎬ87:872.[7]㊀王俊ꎬ徐锋ꎬ徐斌ꎬ等.上突型宽颈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和手术夹闭策略[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ꎬ2017ꎬ14:163. [8]㊀宋凤磊ꎬ马琳ꎬ王世波ꎬ等.显微外科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疗效分析[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ꎬ2016ꎬ13:360. [9]㊀殷尚炯ꎬ刘洪泉ꎬ王洪生.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ꎬ2014ꎬ11:134.[10]PetridisAꎬNgandoHꎬMaslehatyHꎬetal.AnatomicalconfigurationoftheSylvianfissureanditsinfluenceonoutcomeafterpterionalapproachformicrosurgicalaneurysmclipping[J].SurgNeurolIntꎬ2013ꎬ4:129.[11]王辉ꎬ李文胜ꎬ蔡梅钦ꎬ等.经眉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J].中华外科杂志ꎬ2012ꎬ50:477.[12]何海勇ꎬ王辉ꎬ李文胜ꎬ等.早期经眉锁孔入路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临床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ꎬ2012ꎬ6:6934.[13]兰青ꎬ康德智.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ꎬ2017.[14]RossanaRꎬAhmedEꎬLaaksoAꎬetal.Tailoredanteriorclinoidectomythroughthelateralsupraorbitalapproach:experiencewith82consecutivepatients[J].WorldNeurosurgꎬ2012ꎬ77:512. [15]冯文峰ꎬ张永明ꎬ黄理金ꎬ等.经眉眶上锁孔入路与经翼点锁孔入路的解剖学对比研究[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ꎬ2005ꎬ10:503.[16]虞正权ꎬ徐亚ꎬ李中林ꎬ等.CTA指导破裂的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显微夹闭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ꎬ2008ꎬ24:525.[17]李慧ꎬ王夏红ꎬ赵建民.三维CT血管造影 ̄表面遮盖显示技术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比较[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0ꎬ45:347.[18]ChalouhiNꎬJabbourPꎬIbrahimIꎬetal.Surgicaltreatmentofrupturedanteriorcirculationaneurysms:comparisonofpterionalandsupraorbitalkeyholeapproaches[J].Neurosurgeryꎬ2013ꎬ72:437. [19]SamraSKꎬGiordaniBꎬCaveneyAFꎬetal.Recoveryofcognitivefunctionaftersurgeryforaneurysmalsubarachnoidhemorrhage[J].Strokeꎬ2007ꎬ38:1864.[20]游囯亮ꎬ胡智洪ꎬ李明国ꎬ等.探讨终板造瘘在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应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ꎬ2017ꎬ44:607.[21]周文科ꎬ张新中ꎬ周国胜ꎬ等.前循环动脉瘤336例显微手术体会[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ꎬ2011ꎬ46:112.(收稿20190529㊀修回20190910)322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0年第17卷第2期。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1例体会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1例体会
回顾 我科 20 07年 7 夹 闭 1 , 0例 包裹 1例 , 术后动 脉瘤 夹滑脱导致再出血 1例 , 死亡 1 。结论 经眉 弓切 口眶上锁孔人路 可进行大 例 多数类 型的前交 通动脉瘤夹 闭术 , 有创伤 小 , 观 、 复快 等优点 , 具 美 恢 但不 同指 向的动脉瘤应 采取 不同 的手

网膜 下腔 出血 , 例 破 入 脑 室合 并 脑 积 水 , 部 病 例 亮 , 滴尼 莫地 平 1周 , 1 全 静 脱水 降 颅压 、H治疗 及 其他 3 行6 4排 C T血 管成 像 扫 描 ( T , 行 数 字 减 影 C A) 3例 血管 造影 ( S ) D A 检查 , 为单 发前 交通 动 脉瘤 。 均
1 1 一 般资 料 .
织 内, 可切除小部分直 回, 显露 A 段及动脉瘤 , 2 游离 本组 1 1例 病人 , 男性 4例 , 女 动 脉瘤 颈 予 以夹 闭 , 分离 动 脉瘤体 部 , 查夹 闭 是否 检
性 7例 , 龄 3 6 年 2— 5岁 , 均 4 平 8岁 。均表 现为 突发 满 意 , 中 牵 拉 过 的 动 脉 用 罂 粟 碱 棉 片 湿 敷 3— 术 头痛 , 网膜下腔 出血 , n —H s分 级 : 级 1 , 5 n严 密缝 合 硬 膜 , 蛛 Hut es I 例 mi, 回纳 骨瓣 并 用 小 钛 板 固 定 , 不 Ⅱ级 3例 , Ⅲ级 5例 , Ⅳ级 2例 。早 期 手 术 6例 , 中 置引流, 分层缝合切 口, 口适度加压包扎 。 伤 期手术 3例 , 晚期 手术 2例 。 12 影像学 资料 . 14 术 后 处 理 . 术 后 保 留 腰 大 池 引 流 管 引流 C T平 扫 显示 有 不 同程 度 蛛 血 性脑 脊 液 , 日引流 量 10— 5 m , 至脑 脊 液 清 每 5 20 l直

眶上裂综合症眶尖综合症ppt课件

眶上裂综合症眶尖综合症ppt课件
(Tolosa-Hunt syndrome)
23
痛性眼肌麻痹
• 1954年Tolosa首先报告1例具有剧烈眼眶周围 疼痛,同时眼球运动神经(Ⅲ、Ⅳ、Ⅵ)麻 痹及角膜反射减弱病人。脑血管造影显示颈 内动脉末端及虹吸部狭窄,尸检发现动脉外 膜炎。
• 1961年Hunt又报告6例相似病例,均表现为眼 眶周围痛及Ⅲ、Ⅳ、Ⅵ脑神经麻痹。临床症 状需数月或数年内缓解或复发。脑血管造影 及手术均未发现海绵窦异常,经类固醇激素 治疗完全缓解。
25
痛性眼肌麻痹
1.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10~80岁均可发生,无性别差异。高峰在40岁。 2. 疼痛可发生在眼肌麻痹几天前,或以后才出现,疼痛不是阵发性半
侧头跳痛,而是单侧眼眶后持续性疼痛,常为持续性剧痛或钻孔样疼 痛。如果不治疗疼痛平均可持续8周。 3. 眼肌麻痹可与疼痛同时出现或在疼痛两周内出现。常为单侧,5%为 双侧。 4. 视神经(15%)可受累。 5. 症状可持续数天或数周。 6. 可有自发性缓解,占28%,有时可残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7. 几个月或几年后可复发,大约40%的病人可有同侧或对侧复发,少见 双侧复发,最长可达10年后复发。 8. 详细的检查:包括血管造影、腰穿、CT、MRI等,重点放在海绵窦和 眼眶区域。 9. 临床、CT、MRI追随两年。 10. 在激素治疗三天后疼痛可以减轻。
5
眶上裂综合症
பைடு நூலகம்二、病因 (1)眶内非特异性炎症波及眶上裂或炎性的
肉芽肿组织压迫眶上裂。继发于眼外肌手术或 副鼻窦炎症的眼眶软组织炎波及眶上裂脑膜,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波及眶上裂。
(2)眼内或颅内肿瘤波及眶上裂,如错钩瘤。 (3)外伤性颧骨骨折、水肿和出血压迫眶上 裂。
6
眶上裂综合症

改良眶颧入路的临床应用

改良眶颧入路的临床应用
c o mmu n i c a t i n g a r t e r y a n e u ys r ma s a n d s c h wa nn o g l i o ma s i n v o l v i n g t he c r a n i o — o r b i t a l r e g i o n. Me t ho ds
均采用改 良眶颧人路 , 形成额颞骨瓣首先取下 , 然后沿 眶上缘分 离眶骨膜 , 分 离的距离 2~3 c m, 向上 分离至 眶 上孔 , 向下向后分离至额颧缝处 , 不显露整个颧弓。在 眶上孔 的侧方切断眶上缘 , 在颧突 的上方颧 骨额突处切断 眶侧缘 。结果 复查 头 M R I 示颅眶沟通性神 经鞘瘤 2例全部切 除, 9例 前交通动 脉瘤术后 D S A证实夹闭完全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m o d i i f e d o r b i t o z y g o m a t i c a p p r o a c h f o r r u p t u r e d a n t e i r o r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s u r g e r y , t h e 4 6 3 t h H o s p i t a l f o C h i n e s e尸 , S h e n y a n g 1 1 0 0 0 1 , C h i n a
d e mo n s t r a t e d by MRI . 9 c a s e s r u p t u r e d a n t e io r r c o mmu ni c a t i ng a r t e r y a n e u ys r ma s we r e c l i p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d f u l l y

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及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及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及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前交通动脉是颅内动脉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手术难度较大,病死、病残率较高。

治疗前交通动脉瘤要求高超的手术技巧和详细的手术计划。

本文主要介绍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与术后护理。

标签: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前交通动脉瘤是最复杂的动脉瘤之一。

前交通动脉瘤主要症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常通过MRI扫描发现。

处理前交通动脉瘤成功的关键是详细的术前准备和手术计划。

且前交通动脉瘤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特征,术后护理应全面且及时,密切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一、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治疗1、術前准备外科处理前交通动脉瘤需要详细的影像检查,包括CT、DSA和MRI。

最近研究显示CT和MRI血管造影因无创伤性对于传统方法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CT血管造影可以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穿通动脉的位置及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

在我们中心,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常规行四血管造影,考虑前交通动脉瘤的病人,无论是破裂的还是未破裂的均行CTA,可以描述动脉瘤解剖特征,对于手术非常关键。

2、脑保护在我们治疗中心,动脉瘤病人常规使用巴比妥类药物,并使脑电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临时阻断前使用巴比妥类药物是最有效的,根据需要使脑电活动处于抑制状态。

研究已经证明巴比妥类药物对临时血管阻断的缺血性脑损伤非常有效,并且可降低脑血流量,从而降低颅内压,机理是巴比妥类药物可降低脑代谢。

亚低温疗法也有助于脑保护。

临时阻断血管时,应避免低血压,并常保持于麻醉医师沟通。

3、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入路对于大的前交通动脉瘤,我们常规使用额眶颧入路,对于小的前交通动脉瘤,使用改良额眶颧入路,只切除眶顶和翼点,保留颧弓。

这种入路通过扩大骨切除,可以扩大暴露范围,减少脑压迫。

标准额眶颧入路,需要切除眶缘、顶及外侧壁。

二、手术护理(一)、术前护理1、合理膳食及保持大便通畅要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指导病人进食高营养、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对便秘的病人可给便乃通或番泻叶等缓泻剂代茶饮。

前交通动脉瘤解剖与临床幻灯片

前交通动脉瘤解剖与临床幻灯片
LCCA
➢ 目的 防止再出血,控制血管痉挛,防止
脑积水。
4. 降低颅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5. 抗纤溶治疗:氨甲环酸, 6-氨基己酸
6. 维持血容量,保证脑灌注。
7. 腰穿释放或置换脑脊液,必要时脑室外引流或脑室腹 腔分流术
5、前交通动脉瘤的治 疗-术前评估
LCCA
➢ 分级 Hunt和Hess分级法 ➢ 0 级 未破裂动脉瘤 ➢ Ⅰ级 无病症或轻微头痛 ➢ Ⅱ级 中-重度头痛,脑膜刺激征,颅神经麻
前交通动脉的解剖
LCCA
与毗邻关系:
前交通动脉的解剖 与毗邻关系:
LCCA
前交通动脉的解剖
LCCA
与毗邻关系:
前交通动脉的解剖
LCCA
与毗邻关系:
2、动脉瘤的病因及发病
LCCA
机制:
什么是脑动脉瘤? 病因有哪些?
先天性,感染性,外伤性,肿瘤性 ,动脉粥样硬化性。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
3、前交通动脉瘤的临 床表现-出血症状(B)
LCCA
破裂出血前一半病人多有“警兆病症 〞:眼眶痛。
剧烈头痛;
频繁呕吐; 李国忠 症状?
大汗淋漓; 体温升高; 颈项强硬; 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3、前交通动脉瘤的临 床表现-局灶症状(C)
LCCA
假设累及下丘脑或边缘系统,可出现精神 病症、高热、尿崩等。
大脑前动脉A1和前交通动脉的穿 支血管供血范围
前交通动脉的解剖
LCCA
与毗邻关系:
大脑前动脉A1穿支血管供血范围: 内侧豆纹动脉,Heubner返动脉 尾状核头部、内囊前肢等局部基底节区 前交通动脉:
发出几个细小的穿支供给 视穿插上部、胼胝体局部、透明隔、穹窿柱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

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摘要】目的探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于我科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61例患者,其中Hunt-Hess分级Ⅰ级23例,Ⅱ级21例,Ⅲ级14例;大脑中动脉瘤9例,后交通动脉瘤14例,前交通动脉瘤30例,多发动脉瘤8例.一期完全夹闭动脉瘤60例,二期夹闭对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结果手术效果良好,术后疤痕小,切口相关并发症少.经该术式夹闭71个前循环动脉瘤,包括8例多发动脉瘤患者.随访有98.3%的患者恢复良好,轻残1例.结论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入路,术前谨慎选择患者及充分手术经验和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15)006【总页数】4页(P497-500)【关键词】眶上开颅;锁孔入路;动脉瘤【作者】伦鹏;胥建;吴泽玉;赵彦;窦以河【作者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可以选择,包括经额下、翼点入路等。

入路选择均需遵循安全且能给手术者提供充分暴露及手术操作空间的原则。

随着手术条件进步,夹闭动脉瘤已不再是手术的唯一要求。

手术中如何减少对周边组织如皮肤、颅骨、硬膜,特别是脑组织的损伤是目前对神经外科医生的新要求。

我们自2012年10月至2015年7月采取了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特汇报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61例患者71个前循环动脉瘤,经62次手术夹闭。

其中男30例,女31例;年龄21~77岁,平均54.7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
第一部分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目的:通过对大脑前动脉A1段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显微解剖,为降低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的穿支动脉相关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选取15
具(30侧)尸头,充分暴露大脑前动脉A1段及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各区域穿支动脉的数量、起始管径及分布区域等。

将A1段按长度平均分为6区(A~F区),观察6区穿支动脉的分布特点,寻找最佳临时阻断区。

选取动脉内红色乳胶灌注充盈良好的10具尸头,显微镜下观测A1段髓质支及Heubner回返动脉自皮质至髓质的深度及分布区域。

结果:大脑前动脉A1段长度为(15.13±4.76)mm,其发出穿支动脉共244支,其中A区63支(25.82%),B区54支(22.13%),C区51支(20.90%),D区31支(12.70%),E区20支(8.20%),F区25支(10.25%)。

大脑前动脉A1段与A2段长度、穿支动脉数量及穿支动脉起始外径左右均无明显差异。

结论:熟悉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及其穿支动脉的解剖学特点是术中减少或避免穿支动脉损伤的关键。

A1段E区常可作为最佳临时阻断区。

第二部分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应用解剖目的:研究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至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显微解剖,为临床应用该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在20具(40侧)成人尸头上模拟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区的暴露情况,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

结果: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可较好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尤其是前交通动脉的上区和后上区,且在暴露时对同侧额叶及直回的牵拉明显减轻。

前交通动脉长度为(2.80±1.12)mm,
中间外径为(1.79±0.82)mm,其距视交叉前缘中点距离为(4.59±2.22)mm。

结论: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具有手术视野好、对脑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对于上突型和后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暴露十分有益。

第三部分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目的:提高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疗效。

方法:采用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处理5例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

术中采用半冠状切口,骨窗下缘要求低达前颅底,外缘可暴露外侧裂额侧,中线处暴露前部上矢状窦的一半,以利于经额底纵裂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结果:本组5例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Ⅱ级3例,Ⅲ级1例,Ⅳ级1例。

5例均采用经眶上外侧-纵裂入路一次性完全夹闭动脉瘤,术后1例患者出现短期的不明原因高热(高于39℃)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术后随访6~18个月,按GOS预后评分,5分4例,4分1例。

结论:眶上外侧-纵裂入路具有手术视野好,对额叶脑组织损伤小等特点,在处理上突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时,既能有效临时阻断大脑前动脉A1段,又可充分夹闭动脉瘤并减少穿支动脉的损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