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的地质作用
水地质作用

流的 作用 流的地质作用 流的地质作用
流
片流的洗刷作用
洗刷作用:面流在斜坡上流动过程中,可冲
走细粒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带到斜坡下部。 走细粒物质,并将这些物质带到斜坡下部。 面流的水动力微弱, 面流的水动力微弱,仅能冲走颗粒较小的 粉沙及泥土。可溶性岩石(石灰岩) 粉沙及泥土。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组成的山 坡还能产生溶蚀作用,形成溶勾、石芽地貌。 坡还能产生溶蚀作用,形成溶勾、石芽地貌。 在山坡下部, 在山坡下部,无数细小股流水还具有一定 的线状侵蚀能力。坡面在小股流水冲刷作用下, 的线状侵蚀能力。坡面在小股流水冲刷作用下, 出现无数小沟。 出现无数小沟。山坡上裸露的土壤常受到面流 的洗刷,产生大量的土壤流失。 的洗刷,产生大量的土壤流失。
水地质作用
地表水(地面流水) 地表水(地面流水) 地下水
地面流水地质作用
地面流水指陆地表面流动着的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从高 地面流水 处向低处流动。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其次来自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 地 面 流 水 地面流水 地面流水
流 流 低 的 流
的 流 的 面 流动的 流水 地面流水
流动的 地面流水
冲刷作用: 冲刷作用:洪流以巨大的机械冲击力猛烈 冲刷沟底及沟壁岩石的过程。
洪流的冲刷作用形 成的沟谷地貌称: 冲沟。 冲沟。
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 洪积扇:洪流携带大量泥沙、石块到沟口,由于 沟口 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 坡度减小,洪流无侧壁约束,水流分散,动能 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 迅速减弱,所搬运的碎屑物在沟口大量沉积, 形成扇形堆积地貌 扇形堆积地貌。 形成扇形堆积地貌。
3.承压水(层间水)——埋藏在地下两个隔水层之 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当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被水充 满时,就是有了一定的静压力,称为承压水。 自流井——当打井凿穿上部隔水层时,如果承压水 的静水压力所达到的水头高度超过井口地面时,则自行喷 溢出地表,形成自流井。
27水知识点

27水知识点水是地球上最为常见的物质之一,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关于水的27个知识点,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水的特性和重要性。
1.水的化学成分:水的化学式为H2O,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2.水的循环:水通过蒸发、降水和地下水循环在地球上循环流动。
这个过程称为水循环。
3.水的三态:水可以以固态(冰)、液态(水)和气态(水蒸气)存在。
4.水的密度:水的密度较大,因此冷水比热水更重。
5.水的热容量:水的热容量较大,因此它能够吸收和释放大量的热量而不引起温度变化。
6.水的沸点和凝固点:在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凝固点为0摄氏度。
7.水的溶解能力: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如盐和糖。
8.水的表面张力: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使得水滴呈现球形。
9.水的透明度:纯净的水是透明的,可以使光线穿过。
10.水的pH值:纯净的水的pH值为7,是中性的。
11.水的酸碱性:当水中的氢离子浓度高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时,水呈酸性;反之,呈碱性。
12.水的冰融化:当冰受热时,会融化成液体水,这是由于冰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
13.水的蒸发:水在受热时会转化为水蒸气,这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14.水的凝固:水在受冷时会凝固成冰,这是由于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导致的。
15.水的浸透性:水可以通过渗透进入土壤和岩石,从而形成地下水。
16.水的地质作用:水的流动和侵蚀作用可以形成河流、湖泊和峡谷等地质地貌。
17.水的生物作用:水对于生物生存至关重要,水是细胞内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生物体养分的传导介质。
18.水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至关重要。
19.水的能量利用:水能可以转换成电能,被广泛用于发电和供应能源。
20.水的污染:水的污染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水污染的防控工作。
21.水的健康效益:饮用适量的水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有助于排毒和维持新陈代谢。
地表水地质作用3

1) .温差风化
2 )冰冻风化
3)风蚀
风力作用造成沙粒脱离地面
龙卷风
风蚀谷及风蚀残丘 由基岩组成的丘陵或台地,受暴雨冲刷后开始产生沟谷,以 后经过长期的风蚀,扩大成为风蚀谷
风蚀柱和蘑菇石 垂直裂隙发达的基岩,风蚀后,切割成破碎的孤立状石柱。石 柱的下部由于磨蚀作用很强,特别是具有水平层理和不甚坚硬的岩石,磨蚀就更 加剧烈,结果往往造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形状,称为蘑菇石。
第二节 暂时性水流地质作用及其堆积物
暂时性水流 片流(坡流):沿地面斜坡片状流动水流(细流) 洪流:片流汇集于河谷中,形成的急速流动的水流
河流:沟谷流动的经常性水流称河流
一、 暂时性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 (一)片流的地质作用及坡积层 坡积层 洗刷作用——>坡积层——>坡积裙 1.洗刷作用的定义 雨、雪水对整个坡面所进行的这种比较均匀、缓 慢和短期内不太显著的地质作用称为洗刷作用。
向阶地是由于地壳上升运动与河流地质作用的结果。
• 按组成物质的不同分类:
侵蚀阶地 基座阶地 冲积阶地
3.阶地的特点:
①物质组成:下底为卵石、砂砾等粗颗粒;上部为细砂、亚粘 土等。 ②组构上:磨园、分选性好,层理分明。 ③外观:沿河谷成连续或间断底台阶状,台面较平坦。 ④工程地质特征:一般为良好底建筑场地,平坦、宽阔。具有 一定的强度和承载力、稳定性好。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位较浅。
流动着的河水及其夹带的固体物质对河床底部的岩土 体颗粒发生冲摧作用,河水的侵蚀是从下游开始的逐渐向 源发展的溯源侵蚀。
河流的下蚀作用
下 蚀 作 用 的 过 程
河流的下蚀作用
下 蚀 作 用 的 结 果 —— 峡 谷 地 貌
虎跳峡 三峡
• 侧蚀作用过程:
水的地质作用_水的地质作用有哪几类

水的地质作用|水的地质作用有哪几类三、水的地质作用Ⅰ.名词解释1.淋滤作用p49经过渗流水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性,残留在原地的则为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过程称淋滤作用.2.残积层p49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3.侵蚀作用p49地表流水对坡面的洗刷作用及对沟谷及河谷的冲刷作用,不断使原有地面遭到破坏,这种破坏被称为侵蚀作用。
4.洗刷作用p50大气降水沿地表流动的部分,在汇入洼地或沟谷以前,往往沿整个山坡坡面漫流,把覆盖在坡面上的风化破碎物质携带到山坡坡脚处,这个过程称洗刷作用。
5.洪流p51集中暴雨或积雪骤然大量融化,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的地表暂时流水,一般称为洪流。
6.侵蚀基准面p52河流下蚀不能无止境地进行,一般以河流注入湖、海的河口水面为下蚀下限,此下限水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7.河流的分选作用p54在河流平面上和断面上,沉积物颗粒大小在垂直方向上显示出层理,这种有规律的变化,称河流的分选作用。
8.水的硬度p62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总硬度。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
p50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
p50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3.残积层是。
p50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p52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p52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
p53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工程地质判断题和选择题

二、判断题1.地壳是莫霍面以上固体地球的表层部分,平均厚度约为33Km。
( ) 2.沉积岩形成过程中,物质沉积是搬运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开始。
( ) 3.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吸水性、透水性、溶解性、软化性、抗冻性等。
( ) 4.与不整合接触面上的底砾岩岩性一致的岩层形成时间相对较早。
( ) 5.地质图是反映一个地区各种地质条件的图件。
( )6.根据地面残积土的成分不可以推测出下卧基岩的种类。
( )7.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完整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表面的重力水即包气带水。
( )8.根据场地条件,调整后的地震烈度称为场地烈度。
( )9.围岩压力的大小与岩土的物理性质、岩体结构、支护结构有关,与支护时间无关。
()10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应根据工程安全等级、场地等级和地基等级,综合分析确定。
( )1.√ 2.X 3.X 4√ 5√ 6.X 7.X 8.√ 9.X 10.√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30分)1.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和下列哪项( )。
A. 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 C. 成岩作用 D.沉积作用2.在垂直压力作用下,岩石沿已有破裂面剪切滑动时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岩石的( )。
A.抗拉强度 B.抗切强度C. 抗剪断强度 D.抗剪强度3.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上下两套岩层的相对新老关系为( )。
A.无法确定 B.上老下新 C. 上新下老 D. 同一时代4.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为( )。
A.正断层 B.平推断层 C. 逆断层 D.阶梯断层5.下列哪项不是地质年代单位( )。
A.宙 B.代 C. 纪 D.统6.下列关于风化作用的叙述,哪项正确( )。
A. 风化作用属于内力地质作用 B.风化作用均会导致岩石成分的变化C. 风化作用随距地表深度的加大而减弱D.温差风化属于化学风化作用7.风的剥蚀作用有下列哪两种方式( )。
A. 吹扬作用和磨蚀作用 B.吹扬作用和冲蚀作用C. 溶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D.溶蚀作用和冲蚀作用8.坡积土是有下列哪项地质作用形成的( )。
最新土木地质第3章ppt课件

cr A d
其中:A取为0.2
d—泥砂粒径,mm cr —m/s
颗粒滚动时力的平衡
❖ 流水对河床冲刷的重要条件:水流未被泥砂饱和。
9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二、河流地质作用
(2)流水对河岸的掏蚀
河岸掏蚀与破坏起因是河床的冲刷。河床在平面图上常呈蛇曲形,在 河曲地段范围内河流的水流主要由弯道离心力和地球自转引起横向环流。
切穿构造线。 侵蚀谷发展为成形河谷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峡谷型:经常性水流急剧下切,使河谷切成
V字形状态,可发展成为峡谷。 第二阶段—河漫滩河谷:当峡谷形成后,弯曲河床主流
线使河床受到侧蚀加宽作用,即凹岸被冲刷,凸岸被堆积, 造成浜河床浅滩,其不断扩大和固定,形成河漫滩河谷。
19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比重 导电性
放射性
31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第三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 (2)化学成分:
主要化学成 离 胶分 子 体N: F:ae2、 OC 3、lA、l2COa23、 、HM2Sg2i、 O3 HCO 3、SO42、K
气体N:2、O2、CO2、CH4、H2S
按总矿化度分类
11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12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弯曲河流 游 荡 型 河 床 13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美国犹他州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深切曲流
14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弯道变化与迂回扇的形成示意图
15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牛轭湖
16
第3章 水的地质作用
第二节 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
水的神奇之处

水的神奇之处水,是地球上最为普遍的物质之一,也是生命之源。
它以其独特的性质和作用而显得神奇。
本文将探讨水的神奇之处,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1. 物理性质水的物理性质使它在自然界中具有许多特殊的作用。
首先,水具有高的比热容。
这意味着水的温度相对稳定,它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而不发生明显的温度变化。
这一性质使得水体能够维持稳定的温度,保护水中生物的生存环境。
其次,水是唯一一种在自然界中同时存在于三态的物质,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这种状态的转变带来了循环运动,如水的蒸发和降水,形成了水循环。
水循环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过程。
最后,水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变化,最密集的水处于4摄氏度。
这一特殊性质使得水在结冰时会形成冰的浮力,保护水下生物免受寒冷环境的伤害。
2. 生物作用水对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是所有细胞和生物体内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内的水分子为细胞提供了结构和支持,使其能够正常运转。
其次,水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水通过根系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通过输送系统向上分配,从而提供了植物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此外,水还在植物光合作用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对于动物来说,水是维持体温平衡、输送养分和排除废物的必需物质,而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则完全依赖水中的氧气生存。
3. 地质作用水在地质作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的侵蚀作用使得河流、海洋等地貌形成。
水流能够通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如峡谷、深谷和平原。
其次,水在地下形成水溶洞。
地下水侵蚀和化学作用使得溶洞形成,这些洞穴中往往富含独特的地下河流和珍贵的地下水域生态系统。
4. 环境作用水对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首先,水能够吸收大量的热量,通过蒸发冷却地球表面,维持大气的湿度和温度。
其次,水稳定了气候,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水面对太阳光的反射和吸收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强度,使地球温度得到调节。
此外,水是污染物的载体,通过河流和海洋运输废物,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
工程地质学_第三章水流地质作用

(4)对河谷纵断面的塑造
A、急流
B、瀑布
C、平衡剖面
(4)向源侵蚀与河流袭夺
下蚀作用在加深河谷的同 时,还使河流向源头方向 发展,加长河谷,把河流 向源头发展的的侵蚀作用 称为向源侵蚀作用。
二、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水以自身的动力及挟带 的砂石对河床两侧或谷坡 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河流 的侧蚀作用(或称旁蚀作 用)。 侧蚀作用是平原区河流及 河流下游的主要侵蚀形式。 侧蚀作用的结果使河床弯 曲、谷坡后退、河谷加宽。
(2)山坡型泥石流
B.按泥石流固体物质组成分类
a.泥流:由黏粒、粉粒和砂粒组成,砾石和卵石 颗粒很少,颗粒级配偏细,密度偏高,分稀性和稠 性,呈黏泥状。
b.泥石流:固体物质由大量的黏性土和粒径不等 的砂粒、石块组成,颗粒级配域宽,密度幅度域大, 分布地域广。 c.水石流 固体物质以大小不等的石 块、砂粒为主,黏性土含量较少。
大幅度弯曲的河曲在洪 水期中可能被截弯取直, 遗留的河道形似牛轭,形 成牛轭湖。
3.3 河流的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
一、搬运作用
河流的搬运作用既有机械搬运,也有化学搬运。
机械搬运作用可分为推移、跃移和悬移三种。
在河流中、上游水急、颗粒较大,推移、跃移和悬移三者共 存,且推移、跃移更主要;在中下游则是跃移和悬移更主要。 颗粒的搬运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流速增大,推移可变 为跃移,跃移也可变为悬移。流速降低时,则发生相反的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的地质作用Ⅰ.名词解释1.淋滤作用P522.水的小循环P503.侵蚀作用P514.洗刷作用P525.洪流P536.侵蚀基准面P557.河流的分选作用P568.水的硬度P65Ⅱ.单项选择题1.地表流水逐渐向低洼沟槽中汇集,侵蚀使沟槽向深处下切,同时使沟槽不断变宽,这个过程叫做()。
P52A.洗刷作用B.冲刷作用C.淋滤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2.大气降雨沿坡面漫流,将坡面风化物质搬运到坡脚平缓处堆积,形成()。
P52A.洪积层B.冲积层C.残积层D.坡积层3.残积层是()。
P52A.淋滤作用的产物B.洗刷作用的产物C.冲刷作用的产物D.河流地质作用的产物4.河流的侵蚀、搬运、沉识作用,被称为()。
P54A.第四纪地质作用B.冲刷作用C.成岩作用D.河流地质作用5.河流的侵蚀能力与()关系最大。
P55A.河床宽度B.河流流量C.河流流速D.河床粗糙率6.河流的搬运能力与()关系最大。
P56A.河流流速B.泥沙石块大小C.河流流量D.可溶物溶解度7.河流地质作用产生的沉积物叫做()。
P56A.洪积层B.残积层C.坡积层D.冲积层8.下面对河漫滩叙述正确的是()。
P58A.平水期可以被淹没B.洪水期不能被淹没C.平水期不能被淹没,洪水期可以被淹没D.水流流速变快时被淹没9.河流阶地一般用罗马数字编号,编号愈大则()。
P58 A.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晚B.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早C.阶地位置愈高,生成年代愈早D.阶地位置愈低,生成年代愈晚10.阶地表面主要由被侵蚀的岩石构成的阶地叫做()。
P59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D.横向阶地11.上部为冲积层,下部为基岩的河流阶地叫做()。
P59 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堆积阶地D.纵向阶地12.吸附在岩、土颗粒表面,不受重力影响的地下水叫做()。
P61 A.重力水B.毛细水C.汽态水D.结合水13.饱水带是指()。
P63A.毛细水带B.毛细水带和重力水带C.重力水带D.汽态水、吸附水、薄膜水带14.地下水中所含各种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
P65 A.总矿化度B.总硬度C.暂时硬度D.永久硬度15.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重力水叫做()。
P68 A.上层滞水B.潜水C.承压水D.裂隙水16.埋藏并充满两个隔水带之间的重力水叫做()。
P70A.潜水B.承压水C.上层滞水D.包气带水17.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不包括下列哪种类型的地下水()。
P72 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岩溶水18.地下水对混凝土的溶出性浸蚀,主要因为地下水中()。
P75 A.CO2含量过高B.水质偏酸性C.硫酸根离子超标D.暂时性硬度小于319.地下水中含有侵蚀性CO2时,对混凝土有()。
P75A.一般酸性侵蚀B.溶出性侵蚀C.碳酸侵蚀D.硫酸侵蚀20.侵蚀性CO2是因为地下水中()。
P76A.CO2本来就有侵蚀性B.CO2含量没达到平衡标准C.CO2含量超过平衡标准D.CO2含量恰好达到平衡标准21.水泥细菌指的是()。
P76A.氢氧化钙B.水化硫铝酸钙C.水化硅酸钙D.二水石膏Ⅲ.多项选择题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是指()。
P51A.地表流水将风化物质搬运到低洼地方沉积成岩的作用B.地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C.淋滤、洗刷、冲刷和河流地质作用D.地表水对岩、土的破坏作用2.下列选项中,属于残积层特征的为()。
P52A.物质成分与下伏基岩成分密切相关B.是位于地表以下、基岩风化带以上的一层松散破碎物质C.具有较大的孔隙率、较高的含水量,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较低D.厚度与地形、降水量、水中化学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3.下列选项中,属于坡积层特征的为()。
P52A.多由碎石和黏土组成,其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B.位于山坡坡脚处,其厚度变化较大C.松散、富水,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很差D.层理不明显,碎石棱角清楚4.河流阶地的形成可能是因为()。
P58~59A.地壳上升,河流下切B.地壳下降,河床堆积C.地壳稳定,河流侧蚀D.河的侵蚀和沉积共同作用5.地下水的赋存状态中,受重力影响的为()。
P61~63 A.吸着水B.薄膜水C.毛细水D.重力水6.地下水可以()。
P65、P67~73A.按PH值分为酸性水、中性水、碱性水B.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C.按含水层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D.按钙、镁离子含量分为侵蚀性和非侵蚀性水7.上层滞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P68A.大气降水B.潜水C.地表水D.岩溶水8.非重力水主要指()。
P61~62A.吸着水B.薄膜水C.毛细水D.孔隙水9.承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
P71A.大气降水B.潜水C.地表水D.岩溶水10.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
P73~75A.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B.对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岩溶作用C.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的搬运作用D.机械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Ⅳ.改错题1.河曲的形成及河床的变深是由河流的侧蚀作用造成的。
P552.吸着水充填在土粒间孔隙中的水,可以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流动。
P61 3.由于山区河流下蚀强烈,容易形成U型河谷。
P584.潜水的水位与潜水的埋藏深度一致。
P685.潜水仅能由大气降水补给。
P696.岩溶水是指能溶解岩石的水。
P73Ⅴ.简答题1.地下水排泄的方式有哪些?P69~712.地表流水地质作用的类型和产物有哪些?P51~543.地下水在岩、土中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61~634.地下水的硬度是根据什么判定的?水按硬度可分为哪些类型?研究它们有何意义?P655.潜水与承压水有何区别?P68~716.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类型有哪些?P75~767.简述残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P528.简述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P529.简述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P53~54Ⅵ.判图题1.写出下图中承压水分区名称。
P71a排泄区b补给区c径流(承压)区2.写出下图所示河谷横断面各部位的名称。
P58(1)为河床,(2)为河漫滩,(3)为河谷斜坡,对于有阶地的河谷,它是河漫滩以上Ⅰ级阶地的斜坡;(4)、(5)、(6)分别为河流Ⅰ级、Ⅱ级、Ⅲ级阶地。
3.从工程地质角度,评价下图中墩台基础设置方案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P60A台不稳定,可能由于岩层滑动而破坏;C墩位于断层上,断层两侧岩石不同,或断层带内岩石破碎,均不利于稳定;而B台基础位置较好。
4.写出下图地貌名称,并简要叙述其形成机制。
P55牛轭湖;河流的蛇曲地段,弯曲程度很大,某些河湾之间非常接近,只隔一条狭窄地段,到了洪水季节,洪水将能冲决这一狭窄地段,河水经由新冲出的距离短、流速大的河道流动,残余的河曲两端逐渐淤塞,脱离河床而形成特殊形状的牛轭湖。
5.写出下图中河流阶地的类型。
P59(a)侵蚀阶地;(b)基座阶地;(c)冲积阶地6.写出下图地貌名称,并简要说明其特征。
P57三角洲;三角洲的内部构造与洪积扇、冲积扇相似:下粗上细,即近河口处较粗,距河口愈远愈细。
不同的是,在河口外有一个比河床更陡的斜坡在水下伸向海洋,此斜坡远离海岸后渐趋平缓,三角洲就沉积在此斜坡上。
7.下图为水在岩土中的不同状态,写出各标号代表的不同岩土颗粒类别。
P611具有不完全吸着水量的颗粒;2具有最大吸着水量的颗粒;3、4具有薄膜水的颗粒;5具有重力水的颗粒。
8.下图为各种状态地下水在地下的垂直分布情况,写出各标号代表的地下水类别。
P631气态水;2吸着水;3薄膜水;4毛细水;5重力水9.写出下图中各标号代表的含义。
P681包气带;2潜水面;3潜水带;4毛细水带;5上层滞水10.读图,写出承压水的不同补给形式。
P71(a)大气降水补给;(b)地表水补给;(c)潜水补给11.读图,写出承压水的不同排泄方式。
P71(a)以泉的形式排泄;(b)向地表水排泄;(c)向潜水排泄12.读图,写出岩溶水的不同循环分类。
P73Ⅰ垂直循环带;Ⅱ季节循环带;Ⅲ水平循环带;Ⅳ深部循环带13.读图,写出下图中第四纪沉积层类别,并说明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P52坡积层;坡积层松散、富水,作为建筑物地基强度很差。
坡积层很容易发生滑动,坡积层下原有地面愈陡,坡积层中含水愈多,坡积层物质粒度愈小、黏土含量愈高,则愈容易发生坡积层滑坡。
14.读图,写出下图所示的第四纪地貌类型,并说明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P54洪积扇;在洪积扇上修筑建筑,首先要注意洪积扇的活动性。
正在活动的洪积扇,每当暴雨季节,仍将发生新的洪积物沉积。
对于已停止活动的洪积扇,应充分查清其物质成分及分布情况、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以便对洪积扇不同部位的工程地质条件做出评价。
Ⅶ.论述题1.试述第四纪地表流水沉积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
P51~542.试论述野外如何辨别河流阶地。
P593.试论述地表流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P604.试论述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
P75~775.试述地下水引起的潜蚀、流砂和管涌现象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P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