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本文将从学具的定义、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分类和运用以及学具对学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我们来看一下学具的定义。

学具是指用于学习、教学和研究的工具,它可以是具体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符号和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具主要是指用于辅助教学和学习的物体,如计算器、计数棒、几何模型、平衡秤等。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很多不同的分类和运用方式。

学具可以根据其形状和功能进行分类。

计算器类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算式验证,几何模型类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几何形状的认知和探索,计数棒类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的组合和分解等。

学具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类。

对于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使用计算器和计数棒等学具帮助学生进行具体操作;对于问题解决和思维培养的教学,可以使用数独、魔方等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是非常多样的。

它可以用来引入新知识。

教师可以用计数棒来引入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听说和操作等多种方式来认识和理解数的意义和特点。

学具还可以用来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使用几何模型来辅助几何形状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认识和理解不同形状的性质和特点。

学具还可以用来进行问题解决和思维拓展。

教师可以使用数独和魔方等学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还可以用来进行评价和反思。

教师可以使用计算器和平衡秤等学具来评价学生的计算和测量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反思来找出错误并改进。

学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使用学具进行小组活动和合作探究时,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作和交流,从而培养出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这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交往都非常有帮助。

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学具是指通过各种材料组成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具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可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下面我们将从学具用途的角度分析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愿意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们对装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学具很感兴趣,可以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例如,小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时,用立体几何模型来讲解并演示各种图形,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这些模型,更好地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性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学具是一种实物,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用长方体模型来讲解“体积”的概念,学生可以通过实物,更加深入地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还可以使用数轴、百格板、分数线等学具来教授数学概念和计算,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使用黑板上画出的数线让学生练习时间的快慢,或是使用木制圆规了解圆的性质、公刻度尺让学生量度线段的长度等都是非常实用的学具。

这样,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知识,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促进合作学习学具的使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帮助彼此更好地理解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使用学具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引入各种学具,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本文从学具在教学中的引入方式、应用范围、具体案例、效果评估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学具的引入方式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进行选择。

在实际教学中,学具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涵盖数学的各个方面。

通过具体案例的展示,可以看到学具在教学中的真实效果和价值。

也需要对学具在教学中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其真正发挥作用。

在使用学具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困扰和影响学习效果。

学具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促进作用,未来学具在教学中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期待。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具、运用、引入方式、应用范围、具体案例、效果评估、注意事项、促进作用、发展趋势1. 引言1.1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是为了掌握数学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扎实的数学基础,将为他们接下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学具运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成就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2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和直观,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接受度和理解能力。

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学具,如算盘、拼图、数学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增强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学具可以丰富课堂教学,使概念更具体、更生动、更易于理解。

一、拉近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巨大鸿沟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科学,许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难以理解。

学具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而产生。

例如,分数是一个难点,许多小学生很难理解分数的意义。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使用分数积木、圆形图表等学具,使抽象的分数概念更加具体和直观,充分实践了“看、听、说、做”等授课理念。

二、提升学生观察力和操作技能在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观察和仔细操作。

例如,在教学关于小数的转化时,老师可以通过磁性小数卡片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参与操作体验小数的转化过程,从而加深对小数转化的理解,也对学生的视觉能力和操作技能有所提高。

三、促进学生与大自然的互动许多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学具与大自然结合起来教学。

比如,老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花朵、树叶等与圆有关的自然形状,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与数学理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自然和数学中产生共鸣。

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用学具可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催化剂。

利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非常有趣。

例如,在教学简易计数器时,利用多种色彩的珠心进行计算,会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使学生更专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总之,学具的使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拉近抽象与具体之间的巨大鸿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操作技能,促进学生与大自然的互动,并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喜欢数学。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们丰富了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学具的选择和使用以及学具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上进行详细阐述。

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同类型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在教学整数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数轴、计数棒等学具让学生直观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关系。

学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更好地理解数学。

学具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比如在教学几何中,老师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或者拼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

学具在数学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

学具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选择合适的学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在选择学具时,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来进行选择。

比如在小学一年级教学加法时,老师可以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计数棒或者珠算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法概念。

老师应合理使用学具,不能一味依赖学具来代替教学,而是要灵活运用学具和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学具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上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学具,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们可以通过实物操作,观察实验,从而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学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时,老师可以利用图形展示板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大小和比较。

通过学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理科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可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通过运用适当的学具,可以使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的运用角度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有效地利用学具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果。

一、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具是指为了教学需要而设计和制作的用品,包括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学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观性: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可见,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加深理解。

2.概括性:通过学具,学生可以观察到事物的普遍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概括。

3.实践性:学具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与从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运用好学具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种类的学具可以使用,包括图表、计算工具、几何模型、实物模型等。

下面将分别就这些学具的运用进行探讨。

1.图表图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学具,在教学中,可以使用各种图表来解释和说明数学概念。

在教学小数的时候,可以通过绘制分数线、小数点的位置等图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数的概念;在教学关于数量关系的时候,可以通过绘制图表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图表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果。

2.计算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工具是不可或缺的学具。

比如计算器、尺子、方块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工具来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计算工具来进行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原理;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时候,可以通过尺子和方块等计算工具来进行实际的测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以及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浅谈。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具丰富多样的形式和功能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色彩鲜艳的拼图、立体模型、计数棒等学具,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增加学习动力。

2.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许多数学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学具可以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比如用小球、小方块等学具展示几何图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促进交流和合作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小组活动或合作游戏等形式使用学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通过学具的使用,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二、选择和使用学具的原则在选择和使用学具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学具时,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学具的选择应该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能够对教学目标做到有针对性。

2.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学具应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使用学具时更加乐于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容易操作和携带学具的操作性和携带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

学具应该简单易操作,使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学具也应该方便携带,以便教师随时使用。

4.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学具应能够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与教学内容衔接紧密。

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促进教学效果。

5.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在选择学具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选择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的学具,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

浅议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是一种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具体的物品、图形、模型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效果。

本文将从学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常见的数学学具和学具在课堂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具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数学概念更加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通过学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学具可以将抽象的概念通过具体的物品呈现出来,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学具的使用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这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操作学具,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课堂上使用学具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学习,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常见的数学学具1. 计算器计算器是小学数学常见的学具之一,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提高计算效率,并在数字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技巧。

2. 尺子和量角器尺子和量角器是用于量度和测量的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长度、角度等概念,进行实际的测量和比较,培养学生的测量和比较能力。

3. 几何模型几何模型是用来研究几何形状的学具,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等,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几何形状的特征和性质,提高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把握。

4. 算盘算盘是一种古老的计算工具,通过算珠的移动和排列来进行数学的计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位值计数法,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

5. 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一种有趣的数学学具,通过拼图的方式让学生锻炼观察、认知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学具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具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而我在前几年教学高年级时并没有体会到它真正的优越性,总感觉一让学生使用学具,课堂就会一团糟,学生都沉浸在好奇中,对学习起不了太大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就很少应用。

但是通过今年一年级的教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

真正体会到了学具对学生学习的帮助,下面就结合着我的教学谈一谈学具在课堂教学中作用。

一、使用学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是孩子以后学习所有加减法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可让学生理解算理,如果只是老师告诉学生,学生理解起来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学具,让学生从操作学具中,去发现算理、理解算理,达到掌握计算方法。

如:我在教学“9加几”进位加法时,首先让学生独立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然后让学生利用课前准
备好的学具自己探究计算方法,通过归纳总结,优化算法后感知到了计算9加几时,“先凑十”再相加计算比较简便。

为了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应用,然后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9根红色小棒,放在桌面的左边,再拿出6根黄色小棒,摆在桌子的右边。

要算9加6得多少?怎样移动小棒使9凑成10?学生通过想一想、动一动,理解了先把小数6分出1,分出的1和大数9凑成10,随之让学生动手把10捆成一捆,10再加上剩下的5得15的“凑十”计算的方法。

由于学生的认知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思维发展过程。

所以,在学生初步得到感性认识后,还必须借助学具的多次操作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凑十法”的算理。

因此,学习此红点后,又进行了巩固练习9+3、9+7得多少,还是要让学生独立动手摆一摆学具,从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中来加深理解先凑十再相加的计算方法。

通过此活动,学生在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顺利地过渡到抽象地看算式说计算的思考过程。

这样教学,不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使用学具可帮助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一门较抽象、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

尤其
是一些概念的学习,如果让学生只是单纯的记忆,学生会感到没有兴趣,并且记忆起来非常困难,即使记住了,也很快就忘了。

如果使用学具,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把一个个抽象的概念变为生动活泼的游戏,让大家积极参与,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掌握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而且锻炼了思维,培养了能力,更有利于概念的理解与记忆。

如,一年级上册《加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所以我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一共有几只猴?然后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代替猴子,先摆出树上的3只猴,再摆出山上的2只猴,再结合前面学习的合成的基础上理解一共就是把它们合起来,然后让学生边操作边说,一共几只就是把3和2合起来是5,使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把3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让学生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认识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为了让学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组织学生再利用学具在小组中结合3+2这个算式边摆边说3加2就是把3和2合并为5。

通过此环节使抽象的加法意义的教学,在学生的学具
操作中轻松理解,从而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三、使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我们传统的教学大多是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被动的完成教师一个接一个指令性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圈套”。

窒息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展。

尤其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如果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会大大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创造性,而且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后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述说独到的看法。

如,我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一课时,出示24-8,让学生先摆小棒寻求答案,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算法。

1、从两捆中拿出一捆拆开和4根合在一起,从14根里取走8根,剩6根和10根合为16根。

2、先拿走4根,拿一捆拆开后再拿走4根,剩6根和一捆合为16根。

3、把两捆小棒全部拆开和4根合并在一起,从总数中拿走8根,剩16根。

待学生操作后问:你是怎么摆的?只要方法正确都要给予表扬与鼓励,接着问“哪种摆法最简便?”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又问:同学们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这时有学生提出:把2捆拿出一捆拆开和4根合在一起,再拿走8根太麻烦,不如拆开一捆,拿出8根剩2根和14根合起来是16根,我认为这种方法更简便。

“这种想法可以吗?”这时我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再摆一摆,在学生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肯定他们的想法。

最后告诉学生在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直观到抽象,从表象到内化,有效地实现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发散思维能力。

四、使用学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实与课堂往往是两回事,只有将所学知识恰当、灵活地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价值。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具操作,把学具操作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的广阔天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借助学具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为此,我们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结合教学内容构建开放型教学。

例如,在学习了“米、厘米的认识”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开展了“米尺的作用有多大”的活动。

调查测量分三部分进行:1、测量自己的用品,包括课桌、文具、书本;2、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阳台、房间等的长宽高;3、观察家里人什么时候用到米尺。

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学知识时刻发生和运用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关系。

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在以后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仍要积极探索学具的功能和作用,不但要大胆的、正确的运用学具,而且要做到巧用,妙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