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近端及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练习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能真正反映肾脏的浓缩和稀释功能的指标是A.尿渗量B.尿比重C.尿量D.尿糖E.尿蛋白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检查近曲小管功能的方法有A.禁饮尿渗量B.浓缩稀释试验C.晨尿比重D.一次尿渗E.尿NAG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以内生肌酐清除率评价肾功能时,当Ccr为25ml/min,肾功能为A.肾衰竭期B.肾功能衰竭失代偿期C.中度损害D.轻度损害E.肾功能衰竭代偿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4.成年男性,近日出现少尿,恶心,呕吐,内生肌酐清除率为15ml/min,应考虑A.尿毒症期B.肾衰失代偿期C.肾功正常D.肾功轻度损害E.肾衰期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5.I型肾小管酸中毒反映A.近端肾小管功能缺陷B.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C.代谢性酸中毒D.远端、近端肾小管均有障碍E.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6.可抑制肾小管对肌酐的分泌的物质是A.菊粉B.甲氰咪胍C.二甲双胍D.胃复安E.阿莫西林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7.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指A.重吸收碳酸氢盐降低B.泌氢及氨生成减少C.代谢性酸中毒合并高血钾D.氢吸收减少E.远端、近端肾小管功能均有障碍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8.不属于肾脏功能的是A.维持酸碱平衡B.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C.分泌胰岛素D.生成尿液E.产生肾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9.慢性肾病患者,肾功能衰竭代偿期,可出现A.肾小球滤过率升高B.血清尿素氮升高C.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D.血清肌酐升高E.血清尿素氮与肌酐同时升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0.低渗尿指尿渗量低于A.1000mOsm/kgH2OB.500mOsm/kgH2OC.700mOsm/kgH2OD.300mOsm/KgH2OE.100mOsm/kgH2O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1.对尿渗量影响最小的物质是A.蛋白质B.氯化钙C.磷酸二氢钠D.磷酸氢二钠E.氯化钠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2.可以表明肾小管的浓缩功能降低的指标是A.血尿B.大量蛋白尿C.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D.尿素氮升高E.昼夜尿量比例失调,夜尿增多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3.能更确切地反映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的是A.尿素氮测定B.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C.氯化铵负荷试验D.尿渗量测定E.血清肌酐测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4.对尿渗量影响最大的物质是A.肌酐B.氯化钠C.蛋白质D.尿素氮E.葡萄糖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5.不在肾脏合成分泌的是A.促红细胞生成素B.醛固酮C.1,25-羟胆骨化醇D.肾素E.活性维生素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6.Ⅱ型肾小管酸中毒由于A.远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下降B.远端肾小管分泌氢离子能力下降C.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根离子下降D.近端肾小管分泌氢离子能力下降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7.Ⅱ型肾小管酸中毒,碳酸氢根离子部分排泄率应A.>5%B.<3%~5%C.<10%D.>15%E.>20%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8.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功能的最初表现为A.内生肌酐清除率降低B.肾小球滤过率降低C.肾血流量降低D.血清尿素氮升高E.尿液比重降低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19.各种类型的肾小球肾炎的肾功能损害首先表现为A.尿蛋白增加B.尿比重降低C.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D.血清尿素氮升高E.血清肌酐升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0.正常人尿液最高比重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应低于A.0.005B.0.002C.0.03D.0.009E.0.01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1.筛查泌尿系统疾病首选的检测项目是A.尿比重测定B.尿素氮和肌酐的测定C.尿常规D.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E.酚红排泄试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2.肾前性氮质血症与尿毒症最重要的鉴别指标是A.尿素氮测定B.尿渗量测定C.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D.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E.血清肌酐测定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3.对氨马尿酸试验用于检查A.尿渗量B.肾小球滤过功能C.肾小管酸化功能D.肾小管重吸收功能E.肾血浆流量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4.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参考值A.40~50ml/minB.50~60ml/minC.120~150ml/minD.70~80ml/minE.80~120ml/min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5.昼夜尿液比重试验的参考值,不正确的是A.尿液最高比重应在1.020以上B.昼夜尿量之比为(3~4):1C.24h尿量为1000~2000mlD.12h夜尿量超过750mlE.最高与最低比重之差不小于0.009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6.可引起BUN/Cr>10:1,除外A.严重脱水B.尿毒症C.大面积烧伤D.肝肾综合征E.心力衰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7.当肾病患者的血浆尿素氮和肌酐开始升高时,内生肌酐清除率至少降低A.10%.B.50%.C.30%.D.40%.E.20%.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8.等渗尿指尿渗量是A.500mOsm/kgH2OB.300mOsm/kSH2OC.600mOsm/kgH2OD.100mOsm/LgH2OE.1000mOsm/kgH2O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29.当肾病患者Ccr<10ml/min时,属于A.肾衰期B.肾功能轻度损害C.肾衰代偿期D.肾衰失代偿期E.尿毒症期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0.血肌酐明显上升时的肾小球滤过功能至少下降到正常的A.1/3B.1/5C.1/6D.1/2E.1/4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1.关于尿素氮和肌酐的描述错误的是A.尿素氮对尿毒症的诊断有特殊意义B.尿素氮和肌酐均不是肾功能早期受损的指标C.肌酐可作为肾功早期受损的指标D.尿素氮和肌酐均能反映肾小球滤过率E.尿素氮和肌酐同时测定能更好反映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2.以Ccr作为判断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肾衰代偿期Ccr为A.19~10ml/minB.50~20ml/minC.<10ml/minD.<30ml/minE.51~80ml/min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3.尿液浓缩稀释试验主要用于检查A.远端肾小管功能B.近端,远端肾小管及集合管C.髓袢,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D.远端及近端肾小管功能E.近端肾小管功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4.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试剂是A.菊粉B.肌酐C.葡萄糖D.尿素氮E.对氨马尿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5.可引起夜尿增多的疾病是A.糖尿病B.慢性肾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高血压E.肾动脉硬化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6.Ⅱ型肾小管酸中毒反映A.远端、近端肾小管均有障碍B.代谢性酸中毒C.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D.近端肾小管功能缺陷E.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7.对尿渗量影响最大的是A.尿素氮B.肌酐C.菊粉D.葡萄糖E.氯化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8.肾脏中调节血压的物质是A.醛固酮B.促红细胞生成素C.肾素D.谷氨酰胺酶E.碳酸酐酶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39.不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是A.BUNB.CcrC.β2CD.尿渗量测定E.Scr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40.正常情况下,既可全部由肾小球滤过,又可被肾小管全部重吸收的是A.葡萄糖B.血钠C.菊粉D.血钾E.肌酐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常用肾脏功能实验室检测。
OSCE理论题

男性,40岁,痔疮出血1年,乏力、面色苍白3个月,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
血象:白细胞4.6×109/L,红细胞3.9×1012/L,Hb65g/L,血小板330×109/L。
(1) 该患者为何种细胞形态学贫血?A、正细胞性贫血B、大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巨幼细胞贫血E、小细胞性贫血(2)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A、失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贫血D、溶血性贫血E、慢性疾病性贫血(3) 下列哪项检查准确性最高?A、血清铁B、血清铁、总铁结合力C、血清铁蛋白D、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测定E、TfR-F指数(即sTfR/LogSF)第4题女性,42岁,肥胖,尿皮质醇定量增高(正常130-304nmol/24h),为明确诊断应首选下列哪项检查:A、测定血CRHB、肾上腺CT扫描C、测定ACTHD、血昼夜皮质醇定量E、小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女,28岁,10年前曾患游走性关节炎,近2~3年活动劳累后出现心慌、气促,近来反复咯血入院。
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5) 最可能的心脏听诊阳性发现为A、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喷射性杂音B、胸骨第3、4肋间听及二尖瓣开瓣音C、心尖区听及第一心音亢进和舒张终期隆隆样杂音D、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E、胸骨左缘第2、3或4肋间听及舒张早期高音调吹风样杂音(6) 为明确诊断,应首选哪项最有价值的检查A、血液学检查B、心脏超声检查C、胸部X线检查D、心血管造影E、磁共振检查(7) 如果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有血栓,应选择A、二尖瓣闭式分离术B、二尖瓣置换术C、溶栓术D、经皮穿刺气囊导管二尖瓣扩张分离术E、二尖瓣直视分离术(8) 若血沉30mm/h,心电图心房纤颤,偶发室性早搏,首选的治疗方案是A、抗风湿治疗B、强心治疗C、尽早手术治疗D、加强止血治疗E、观察,暂不处理第9题关于间质性肺疾病,哪项错误:A、病理改变为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B、主要表现为活动性呼吸困难C、胸片多为弥漫阴影D、阻塞性通气障碍为主E、弥散功能降低女性,58岁,间歇无痛性肉眼血尿2月余,查体未发现异常。
肾小管酸中毒(1)

正常人排泄率≤1%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5%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比值>15%
NH4C肾L单负位荷试验
口服NH4CL0.1g/kg,1小时内服完
3~8小时内每1小时测量血HCO3-和尿pH值
当血HCO3-降至20mmol/L以下时 尿pH<5.5,可诊断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骨肾病单治位疗
肾性骨病的治疗 可用维生素D、钙剂。维生素D剂量5000— 10000IU/d,但应注意: ①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增量。 ②监测血钙,防止高钙血症的发生。
盐皮肾质单激位素
对于Ⅳ型体内醛固酮不足而没有高血压或容量负 荷过重的患者,可应用盐皮质激素如氟氢可的松 (0.1g/d)治疗;
综合肾征单治位疗
补充营养,保证入量,控制感染及原发疾病的治 疗均为非常重要的措施。
尿铵排肾泄单率位测定
远端肾单位排泌的H+一半以上与NH3结合生成NH4+ 从尿中排出。 正常尿铵排泄率为40mmol/24h左右,高蛋白饮食 后会增加。 肾外因素引起慢性代谢性酸中毒时,肾小管H+排 泌代偿性增加,尿铵可增加到200~300mmol/24h。 dRTA时尿铵排泄率总是<40mmol/24h。 尿铵排泄率也受肾单位总数的影响,慢性肾衰竭 时也会下降。
Ⅱ型常需大剂量,即开始时每天5-10 mmol/ kg, 甚至达10-15 mmol/ kg;Ⅱ型RTA治疗困难,应用 大剂量碳酸氢钠迅速从尿液中排出,不能纠正酸中 毒,同时加速钾的丢失,所以禁用碳酸氢钠。 Ⅲ、Ⅳ型亦按上述原则调整剂量,但Ⅳ型应不含 钾盐。 对于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的酸中毒需透析治疗。
泌尿系统结石或肾钙化 感染、梗阻
98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

98例肾小管酸中毒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分析98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分型,以促进早期治疗的进行。
方法:对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及分析。
结果:临床分型中i型rta占69.39%,ii型占20.41%,iii型占8.16%,iv型占2.04%。
病因原发性占26.53%,继发性占73.47%,误诊率为45.92%。
主要症状表现肌无力为最多见,占79.59%。
结论:肾小管性酸中毒虽然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但疾病危害程度较强,应加强对于rta的认识,以便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此减少合并并发症的出现。
【关键词】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分析肾小管性酸中毒(rta)是因肾酸化功能出现障碍所导致的高氯性代谢性以酸中毒、尿液ph值增高为特点的综合征,伴有血钾、钙、镁、磷等代谢紊乱[1]。
其临床的表现十分复杂、多样,同时缺乏特异性,极易出现漏诊与误诊现象。
在早期进行有效诊治可以防止生长发育缓慢、骨质疏松、骨折等并发症状的出现。
为此我院对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及分析,为提升治疗方案做好基础,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98例rt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1例,女57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39.5±1.2岁,病程29d~23年,平均病程12.2±1.5年,主要就诊科室为肾科29例,内分泌科25例,风湿科18例,神经科13例,儿科3例。
1.2 诊断标准[2]i型rta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低血钾;尿液ph值>7,在氯化氨(nh4cl)负荷实验中(有肝病者用氯化钙代替)的尿液ph 值>5.5;在碳酸氢钠(nahco?)负荷实验中尿hco3的排泄率3%~5%。
ii型rta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低血钾;最低尿液ph值5%。
肾小管酸中毒15例临床分析

慢性代谢性酸 中毒表现 , 如 乏力 、 萎靡 , 食
欲减退 , 恶心 、 呕吐 ; 尿浓缩不 良表现为多 尿、 夜尿 增多 ; 低血 钾表 现为 肌无 力或 瘫 痪、 骨痛 、 腰痛 、 肢 体麻 木 ; 泌 尿 系结石 及
肾小 管 酸 中 毒 是 由 近 端 小 管 对 HC O 一 重吸收 障碍和/ 或远端小 管 泌 H
治疗 : 所有 低血钾者均给予枸橼酸钾
功能 障碍 引起 的 临床综合 征 , 常 伴低 钾 、 高氯 、 代酸和尿 P H增 高。R T A在 临床上
并非少见 , 但 其缺 乏特 异性 表现 , 易 误诊 为低钾性 周期 性瘫 痪 、 多发性 肌 炎 、 格林
一
治疗 , 合并代谢 性酸中毒者给予碳酸氢钠
0 2 . 0 9 0
K 障碍 , 常伴 高钾 血症 、 慢 性 肾炎 、 糖 尿
病等 , 。 慢性低钾血症 和 高氯血 症是 本病 的 主要特征 , 系临床 上乏力 、的 : 探讨 肾小管酸 中毒 ( R T A)
的临床特 点 , 以提 高认识 , 帮助 早期诊 断 与治疗 。方法 : 对1 5例 确诊 为 R T A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行 分析 , 包括 临床 表 现 、 实 验 室检查 、 误( 漏) 诊 情 况、 并发 症及 治疗 转归等。结果 : 肌 无力 , 多饮 , 多尿和 骨痛 是常 见 的 临床 表 现 , 误( 漏) 诊 率较 高。
不仅取决于血钾降低的程度 , 更取决 于血
钾降低的速度 。通 常 口服枸橼 酸钾 或 枸橼 酸钾钠合 剂十 分有效 。本 组患 者 经 治疗 均有效 缓解 。R T A常伴 肾小 管功 能
相 关症状的 患者尽早 完成相 关检 查 , 做出 早期诊 断和治疗 。 关键词 肾小管 酸 中毒 低血钾
肾小管性酸中毒学习

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近端及(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而肾小球功能正常或损害轻微。
疾病分类肾小管性酸中毒1.近端肾小管酸中毒(i型)(prtai)型,(1)多见于男性婴儿或儿童;(2)多尿、烦渴肾小管性酸中毒、遗尿,可出现低血钾,肌无力,骨软化、骨疏松等;(3)尿ph值可降至5.5以下;(4)有代谢性酸中毒及钾、钠、钙等电解质紊乱。
2.远端肾小管酸中毒(drta,ⅱ型)(1)女性多见,多发病于20-40岁,亦可见于任何年龄;(2)典型的高氯性酸中毒、伴低钾、钠、钙血症;(3)早期可有多尿、烦渴、多饮颇似尿崩症;(4)尿ph>6;(5)高钙尿、肾结石和/或肾钙化。
3.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ⅲ型)临床特征是i型和ⅱ型rta的表现同时存在,临床症状较严重。
4.全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gdrta,ⅳ型)(1)高氯性酸中毒伴持续性高钾血症;(2)部分病人有肾素分泌障碍,导致低肾素,低醛固酮血症,高血压可存在。
5.肾功能不全的肾小管性酸中毒任何慢性肾病,当gfr降至20-30ml/min常伴此型rta,酸中毒较轻,症状不多。
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临床表现-治疗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肾小管酸中毒首先要仔细询问病史和认真准确的体格检查。
凡遇小儿有生长发育落后、厌食、恶心、乏力;多尿烦渴及尿比重低或脱水酸中毒原因不明者应考虑本症,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佝偻病的患儿,或年长儿出现佝偻病、病理性骨折、肾钙化或肾结石症者,应进一步测定血生化和尿pH,当证实有酸中毒及碱性尿时基本可以确定诊断。
采样为确定临床分型和寻找病因可采取以下诊断步骤:①测定尿铵;目的在于排除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和非肾性高氯性酸中毒。
如尿铵<50mmol/d,应考虑远病肾小管酸中毒。
②测定血钾:若为高血钾症可诊断Ⅳ型RTA。
若血钾低或正常应测定尿pH并进一步作碳酸氢钠试验、中性磷酸盐试验及硫酸钠试验加以鉴别。
肾小管酸中毒

3.其他
原发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 生素D缺乏或维生素D抵抗、干燥综合症, 髓质囊肿病,肾病综合症,肾淀粉样病,阵发 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硬化病,肾纤维瘤, 肾移植排异反应,高钾血症,慢性活动性肝 炎等
I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临床表现
1. 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2. 本征在酸中毒时,尿可呈酸性 PH< 5.5 ,可滴定酸及NH4+,
Ⅰ型RTA --诊断
1. 具有下列特征可诊断
1) AG正常的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2) 低血钾症 3) 尿可滴定酸或 和 NH4+减少,尿PH>5.5 4) 低血钙、低血磷、骨病、肾结石
Ⅰ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诊断
氯化铵负荷试验: 遇有不典型或不完全性肾
小管性酸中毒给予氯化铵0.1g/kg体重,3 小时后每小时留尿1次,共5次,尿PH值不 能降至5.5 以下则有诊断价值;亦可将 上述剂量,连续服3天,第3天测尿PH值,尿 PH值<5.5,亦为阳性结果,
II型RTA可能发病机制
1.近曲小管管腔中碳酸酐酶活性低下 2.氢离子分泌泵障碍 3.近曲小管H离子排泌的调节机制异常
HCO3-回吸收减少
近曲管中 Na-H 交换减少 尿钠增多 血钠降低
刺激醛固酮分泌 尿钾增多 脱水 血氯增多 低 K 症状
大量 HCO3-排出 血 HCO3-降低 代酸
生长迟缓
II 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原发病因
分类
目前大都将肾小管酸中毒分为4型: Ⅰ型: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Ⅱ型: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Ⅲ型:混合型肾小管性酸中毒 Ⅳ型:高血钾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
Ⅰ型RTA
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不能在肾小管 腔液与管周液之间建立起有效的PH 梯度,泌氢及生成氨减少,使氢离子 滞留体内,致产生酸中毒
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护理

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护理肾小管酸中毒(RTA)是由于近端肾小管对HCO-3的再吸收障碍或(和)远端肾小管的血液和管腔液间不能建立正常pH梯度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代谢性高氯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肾性骨病,尿路症状特发性者早期无肾小球功能障碍,多有家族史,故为先天缺陷。
继发性者可见于许多肾脏或全身疾病。
通过临床治疗和护理维持体液、电解质酸碱平衡,不发生脱水症状[1]。
治疗原发病,不影响日常活动。
积极治疗疾病,延缓肾小管功能进一步损伤与恶化。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为2010年收治的42例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男32例,女10例,年龄2岁~49岁,平均年龄32岁。
病程2个月~15年。
表现为肌无力或肌麻痹伴口渴、多饮、多尿、尿量最少1800ml/24h,最多达8000/24h。
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而引起的系列表现。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包括I型和Ⅳ型RTA)最为常见,占RTA患者的大多数。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即Ⅱ型RTA)约占RTA患者的20%,绝大多数患者伴有范科尼综合征(FS),FS主要有肾性糖尿、磷酸尿、尿酸尿、氨基酸尿等异常的表现。
1.2 检查与方法血液检查,查看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的变化,如I型RTA常引起低钾血症和高氯血症,Ⅱ型RTA可引起低磷血症,而Ⅳ型RTA常伴有高钾血症。
观察尿量及尿的酸碱度的变化。
B超肾脏呈弥漫性损害。
如早期发现,长期治疗,防止肾钙化及骨骼畸形的发生,预后良好,甚至可达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
有些病人可白行缓解,但也有部分病人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死亡。
2 护理2.1一般护理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吸氧、镇静等护理。
如发生低血钙引起手足抽搐,在遵医嘱用药的同时应严格卧床以免摔伤。
病情观察,观察低血钾表现,如有无恶心、呕吐、肌无力和软瘫、腹胀等表现,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观察低钙的表现,如骨痛、抽搐、骨发育不良等表现。
观察尿量及尿酸碱度的变化[2]。
患病及治疗经过,详细询问发病时间、患病后的主要症状及特点、诱因情况、相关疾病情况及家族史等患病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型肾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近端及(或)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主要临床特征是:慢性高氯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如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低钠、低钙血症;多尿、烦渴、多饮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肾性佝偻病或骨软化症;骨钙化及(或)肾结石等。
本综合征可分五个临床类型。
【症状表现】
一、代谢性酸中毒:可有厌食、恶心、呕吐、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婴儿型则生长发育迟缓。
二、电解质紊乱:
①远端肾小管泌H+能力障碍,尿NH4+及可滴定酸排出减少,尿PH值不能降至6.0以下,尿钾、钠、钙排出增多,患者常有烦渴、多尿、及失水等症状。
②尿钠排泄增加,血钠降低,为增加钠的回吸收,醛固酮分泌增多,加剧钾从尿中排出,易发生低钠,低钾血症,患者常出现肌无力及软瘫现象,严重时常影响呼吸及导致心律失常。
③尿钙增多,常致血钙降低,可引发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促进对骨的消溶速率,且酸中毒的存在,骨中碱性矿盐被吸收,加重骨质脱钙,常表现为纤维性骨炎,骨质疏松,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尿钙排泄增多,肾小管泌H+功能低下,肾内易有钙结石形成,若引起梗阻,将加剧肾小管酸中毒的程度。
【疾病诊断】
一、病史及症状
(一)20~40岁女性较多见,部分病人可有慢性肾盂肾炎,长期服用镇痛剂、抗生素、棉子油病史;有的患肝脏弥漫性疾病,系统性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肾脏疾病。
(二)多数有多饮多尿,夜尿增多,消瘦,体重减轻症状。
(三)绝大部分骨骼肌无力,尤以双下肢为重,有的呈周期性麻痹样,甚至呼吸肌麻痹。
(四)常有关节、骨骼疼痛,周身酸痛。
(五)少数病人伴耳聋、突发性骨折、肾绞痛伴血尿、牙齿松动。
(六)可存在原发病症状。
二、体检发现
(一)多较消瘦,皮肤粗、干燥。
青少年生长发育障碍。
(二)有的双下肢畸形,肌肉萎缩,功能障碍,骨折处或骨盆挤压痛,牙齿松动。
(三)生理腱反射减弱、消失,肌力明显减退。
(四)可有原发病体征。
三、辅助检查
(一)不同程度低钾、低钠、低钙、高氯血症,低碳酸氢根血症,血pH值较低,尿pH值多大于5.5。
(二)酸负荷试验(氯化铵负荷试验,尿二氧化碳分压测定,硫酸钠负荷试验等),尿pH值大于5.5为阳性结果。
(三)尿常规多轻微改变或正常。
有原发病或肾脏有其他病变时可出现改变。
(四)血BUN和Cr多正常或轻度增高。
(五)B型超声检查依病变不同而异,有的呈肾结石、钙化灶,有的无异常。
(六)血气分析主要呈代谢性酸中毒,可伴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
(七)X线骨骼检查:骨质疏松、软化明显,以下肢和骨盆为重。
有的呈现骨折。
核素骨骼扫描可见核素吸收稀疏、不均匀。
四、鉴别诊断
应与周期性麻痹、尿崩症、糖尿病、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相鉴别。
【疾病病因】
应注意有无慢性肾盂肾炎、长期低血钾、特发性尿钙增多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肾钙化、肾髓质囊性病、先天性海绵肾、移植肾或肝硬化(特别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豆状核变性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特发性高丙球蛋白血症、甲状腺炎史,有无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变质四环素及两性霉素B,或汞、镉中毒等病史。
【诊断检查】
1.检验
(1)常规检查:入院后应连续测尿常规(特别是尿pH及尿比重)3次,以后每周复查1~2次,并行血气分析、血钾、钠、氯、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二氧化碳结合力,24h尿钾、钠、氯、钙、磷、镁。
测血浆皮质醇,尿17酮类固醇、17羟类固醇、游离皮质醇或血醛固酮及有关原发病和肾小管功能方面的检查。
(2)特殊检查:①氯化铵负荷试验:氯化铵口服0.1g/(kg?d),1/6~8h,第3天取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及pH,并留尿测pH,如血pH及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而尿pH >5.5为阳性。
也可一次胜口服氯化铵0.1g/kg,于服后3~8h内测尿pH,1/h,判定同上。
肝功能不佳者可用氯化钙代替,剂量lmmol/kg,口服。
②重碳酸盐再吸收试验:口服法:NaH-CO3由2~10mmol/(kg?d)起每天逐渐加量至酸中毒纠正时测定血和尿中HCO-3和肌酐,按下列公式计算:滤液中HCO-3被排出部分%=尿每min排出HCO-3/血浆HCO-3×GFR,正常时值为零,Ⅱ型RTA>15%,I型RTA<5%。
2.其他检查心电图、双肾超声、X线检查(腹部平片及骨片),必要时可行肾图、肾核素检查或肾活检。
3.临床分型①I型是由于远端肾小管功能缺陷,因而H+的排泌及NH+4的生成减少,H+滞留在体内引起酸中毒,其特点是尿pH>5.5。
②Ⅱ型是由于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碳酸氢盐功能降低,致近端肾小管排H+减少,加之大量HCO-3排向远端肾小管,干扰了Na +与H+交换,Na+与HCO-3大量丢失。
③Ⅱ型是I与Ⅱ型的混合型。
④N型既有远端肾小管功能障碍,又有醛固酮缺乏,故既有酸中毒又有高血钾的表现。
4.诊断标准
(1)I型:①多见于20~40岁成年人,70%~80%为女性;②临床上肾结石、肾钙化多见,部分伴有软骨病或佝瘘病;③有低钙、低磷血症及高钙尿症;④高氯、低钾性酸中毒伴尿pH>5.5;⑤不完全型氯化钙试验阳性。
(2)Ⅱ型:①多发病于幼儿期,男性多见;②临床上低钾明显,而低钙与骨病较轻,表现为骨软化及骨质疏松;③高氯、低钾性酸中毒;④重碳酸盐再吸收试验阳性,尿中HCO -3排量>15%。
(3)N型:①多有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史,伴有中等度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②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类似Ⅱ型肾小管酸中毒,但尿中HCO-3排量<10%;③高氯性酸中毒伴高钾血症;④尿铵减少,血肾素及醛固酮水平降低。
(4)Ⅱ型:兼有I型和Ⅱ型的临床特征,尿可滴定酸及铵排出减少,在正常血浆HCO -3浓度下,尿HCO-3排量>15%的滤过量。
【治疗措施】
一、祛除诱发加重因素,如明显利尿、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有结石或伴尿路梗阻要及早治疗。
二、补充钾盐常用枸橼酸钾口服,一般20ml,3/d。
用量依血钾水平而异,需长期维持。
但不可口服氯化钾,只有明显低血钾引起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才可静滴氯化钾至血钾3.5mmol/L时即刻停用。
三、纠正代谢性酸中毒与补充钾盐同时应用,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的用量依血碳酸氢根水平及呼吸代偿能力、血pH值综合判断,轻者用1.0,3/d。
也可长期口服枸橼酸钠合剂10~20ml ,3/d。
四、纠正骨质疏松可长期口服维生素AD丸,α-D30.5μg,1/d,同时加用钙剂。
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以防发生高钙血症。
还可肌注苯丙酸诺龙,以利骨质成长。
五、中医中药可按肾阴虚或肾阳虚辨证施治应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附地黄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