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中国触动》读后感

合集下载

中国触动 读后感

中国触动 读后感

中国触动读后感《中国触动》是一本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的书籍。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事例,展现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让人深刻感受到中国的触动和变革。

在书中,作者首先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实现了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触动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的增长,更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差距的缩小,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

其次,书中还描述了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进步。

作者指出,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政府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加强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监督和制衡,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廉洁度。

这些举措使中国政治体制更加民主、公正和有效,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崛起和传播。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文化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中国的电影、音乐、美术等艺术作品在国际舞台上获得了更多的奖项和赞誉,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得到了更多的传承和弘扬。

这些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触动和影响力。

通过阅读《中国触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

中国的触动不仅改变了中国自身,也影响了世界。

中国正在以更加开放、自信和包容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我也意识到中国的触动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团结,才有了中国的今天。

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为中国的触动感到自豪,也为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也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继续实现更多的触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中国触动读书感悟五年级下册

中国触动读书感悟五年级下册

中国触动读书感悟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的中国触动读书感悟五年级下册的《中国触动》是我热爱阅读的成果之一。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的努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中国的经济腾飞、乡村的变革、人民的勤劳以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的经济腾飞《中国触动》中讲述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发展历程。

书中描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发展速度之快,令我深感震撼。

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创新和科技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在高铁、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崛起不仅让我感到骄傲,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二、乡村的变革《中国触动》描绘了中国乡村的变革与发展。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书中通过描述乡村的现代化建设、农业产业的发展以及农村教育的改进,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乡村的繁荣和希望。

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方式也从传统的人工种植向机械化、智能化迈进。

乡村教育的改革也提高了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机会。

这些乡村变革的背后是中国政府为乡村发展所做的努力,也是农民自己的奋斗和进取精神的体现。

三、人民的勤劳《中国触动》中也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和努力。

中国人民一直以来勤劳努力、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书中讲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在自己的领域中努力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无论是从事农业、制造业还是科技创新,中国人民都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

我深深敬佩这种勤劳的精神,同时也被激励着要坚持努力,为自己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触动》中对中华文化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和魅力非凡。

书中讲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和中华美食等方面。

中华文化深厚而丰富,承载了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智慧。

中华文化注重家庭、尊老爱幼,强调和谐与共享。

中国触动读后感

中国触动读后感

中国触动读后感《中国触动》是一本以中国为背景的历史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刘慈欣。

这本小说以历史为背景,讲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令人触动的故事,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将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在小说中,作者还通过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表达了对中国古代人民的敬意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活,他们的命运和遭遇让人感到深深的同情和震撼。

这些故事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坚韧和智慧,也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通过阅读《中国触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过一些细节和情节,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坚韧不拔以及对家国的深深热爱。

这些都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阅读《中国触动》,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在这些故事中,作者通过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些故事让我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中国触动》是一本令人触动的历史小说,通过一系列感人的故事,向读者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让人们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历史的厚重和悠久。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触动读后感初中

中国触动读后感初中

中国触动读后感初中《中国触动》这本书是我初中时读的一本历史类图书,它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向我展示了中国人民奋斗、抗争的历史轨迹,让我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懂得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章:封建社会的动荡与崩溃书中第一章节主要描述了封建社会的动荡与崩溃。

在这一章节中,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非常僵化和不公平,造成了权贵阶层对普通百姓的剥削和压迫。

通过描述宋朝对外战争的失败和政权的更迭,书中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内外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崩溃。

第二章:近代中国的苦难与探索在这一章节中,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中国在近代时期所经历的苦难和探索。

从鸦片战争到洋务运动,从义和团运动到戊戌变法,书中清晰地展示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内外压力以及国家面临的困境。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近代中国在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难与曲折。

第三章:革命的火种与群众运动这一章节是我最为震撼和感动的部分。

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这两个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在革命的火种和群众运动中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坚定。

书中的故事给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了一个国家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抗争才能实现独立和自由。

第四章:抗日战争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这一章节主要描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展现的英勇抗争精神。

书中通过描述淞沪会战、百团大战和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所带来的巨大伤害和中国人民对抗的坚决态度。

通过阅读这一章节,我更加懂得了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也引发了我对历史的深思和对国家未来的关切。

第五章: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在这一章节中,书中详细地描述了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奋斗与牺牲。

通过描述著名的渡江战役和平津战役等战斗,书中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3篇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3篇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3篇《中国触动》是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张维为。

《中国触动》是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张维为。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欢迎欣赏。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一:《中国触动》——国际视野下对中国崛起的思考,作者张维为先生曾是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

作者自1983年4月第一次出国以来,到本书完成(2012年2月)已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其阅历之丰富可见一斑;此外,作者长期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语言翻译,频繁接触国内外高级政要,对于国际重大事件的剖析和认知亦有着其广阔和独特的视角。

在本书中,作者将中国置于世界之林,以朴实、简明、易懂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崛起这一不可避免的伟大事件。

综合自己的认知和对此书的阅读,谈谈感想。

一是极力重视并争取全球话语权。

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此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一般认为这是为中国崛起做舆论铺垫,表明中国人民对于古老中华伟大复兴的愿望和决心。

针对这一事件,舆论的意见并非一致,尤其是西方国家。

诚然,中国的崛起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国、欧盟对此却解读为“中国威胁论”。

至此,“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不绝于西方各大媒体,丑化、阻碍中国的发展。

然而事实是,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发展举足轻重。

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欧盟部分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仍陷发展泥沼、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发展中国家通胀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反观中国,则较好的应对了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应对方案,依靠投资的力量,稳住经济下滑态势,保证了经济增长率。

4万亿投资的主要方向为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7.6%,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小学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小学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小学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做《中国触动》的书。

通过阅读,我对中国文化的千年沉淀和璀璨辉煌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对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感到由衷的敬佩。

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我从这本书中所得到的心得体会。

第一部分:千年文化传承古老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绚丽多姿的明珠。

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内涵。

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史中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等,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和成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触动》也提到了中国文化经典,如《四书五经》、古代诗词和京剧等等,这些作品都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美好情感。

我通过本书重新阅读了一些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感受到了古人深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同时,这些文化经典也告诉我,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第二部分:辉煌的历史故事《中国触动》还向我们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伟人的故事,如夏朝的禹治水、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唐朝的玄奘取经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故事,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特殊时期下所展现的坚韧和智慧。

其中,我最为敬佩的是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比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用无尽的勇气和智慧,最终击败了日本侵略者。

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无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其他困难时期,中国人民始终秉持着乐观向上的信念,勇往直前。

第三部分:中华民族的丰碑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中国触动》中讲述了一些民族的故事,如藏族的唐卡、蒙古族的草原文化等等。

这些民族文化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们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这些民族文化,我更加了解了中国的多样性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瑰宝,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这些瑰宝,以维护中国的文化多样性。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高二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高二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高二在高二这一年里,我读了很多有关中国的书籍,其中最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是《中国触动》这本书。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深入剖析,展现了中国的伟大与崛起,同时也让我看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分享我的读后感体会。

一、历史的沉淀与传承《中国触动》以中国的五千年历史为背景,通过描述历史上的决策、思潮和人物形象,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和道德底蕴。

这其中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和坚韧精神。

中国人民在古代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这种文明的传承和发扬对于今天的中国是至关重要的。

二、改革与创新的力量《中国触动》书中也描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艰辛过程。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无疑是因为中国人民不断追求变革和创新的精神。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引领全球化的浪潮,我相信中国的改革将会继续深化,中国的创新力量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三、社会问题与人民生活《中国触动》一书还着重揭示了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然而,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剖析,我发现中国政府已经在积极应对这些问题,比如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加强环境保护等措施。

同时,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民享受到了更多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福利。

这使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四、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触动》还描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国度,中国为世界提供了许多智慧和思想,同时也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种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机遇。

五、自身责任与努力《中国触动》的读后感让我明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有着告诉世界真实中国的任务和责任。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

中国触动读书心得体会(通用14篇)中国触动读书篇1张维为研究员的新书《中国触动全球》是新华出版社继刘涛先生的《中国崛起策》出版之后的又一部增强全国人民信心的力作,也是中国软实力的一次集中展示。

《中国触动全球》的出版不但对中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使一些对极左(再搞文革)和极右(立即实行西方式民主)抱有幻想的人们重新思考,在全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会引起共鸣。

去年我在《中国崛起策》二十八后面发现一位网友把张维为研究员在慕尼黑同欧美学者关于民主话题的精彩辩论贴在网上。

当时我如获至宝,自己总是讲不清楚的议题感到赫然开朗,此后在多处引用,并在几处贴出这一段的全文。

对《中国触动全球》我读了几遍,收获甚多,也有一些感受,为此谈一点。

一、又一位用脚板走出来的专家学者"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至理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作者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大量而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把各国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对比,得出了"中国模式是最不坏的模式"这一谦逊的结论。

作者强调中国的"实事求是"是中国模式的核心。

实事求是就是把理论和他人的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经过试验,由点到面的逐步推广,使中国免于走入其他四种模式的误区。

正是由于作者的广泛调查,才能理直气地舌战群欧学者,使他们无言以对。

作者强调指出:"应该失语的不是我们"。

西方以其话语霸权主义为其战略利益服务。

民主、人权是西方手中的大棒。

发达国家,他自己的民主化从来都是渐进的,西方现在到处推销的一人一票选举的民主,都是在他自己现代化实现之后才实行的。

他们自己搞渐进民主,却要求不发达国家搞一步到位的骤进民主。

他们在非洲推行"结构调整方案",在俄罗斯推行了"休克疗法",又搞了个"华盛顿共识",结果把接受国弄得惨不忍睹,他们毫无反省自责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0字《中国触动》读后感
5000字《中国触动》读后感
《中国触动》国际视野下对中国崛起的思考,作者张维为先生曾是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翻译。

作者自1983年4月第一次出国以来,到本书完成(2012年2月)已走访了106个国家和地区,其阅历之丰富可见一斑;此外,作者长期作为国家领导人的语言翻译,频繁接触国内外高级政要,对于国际重大事件的剖析和认知亦有着其广阔和独特的视角。

在本书中,作者将中国置于世界之林,以朴实、简明、易懂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崛起这一不可避免的伟大事件。

综合自己的认知和对此书的阅读,谈谈感想。

一是极力重视并争取全球话语权。

200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此纪录片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一般认为这是为中国崛起做舆论铺垫,表明中国人民对于古老中华伟大复兴的愿望和决心。

针对这一事件,舆论的意见并非一致,尤其是西方国家。

诚然,中国的崛起会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美国、欧盟对此却解读为中国威胁论。

至此,中国威胁论的言论不绝于西方各大媒体,丑化、阻碍中国的发展。

然而事实是,尤其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的发展举足轻重。

金融危机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欧盟部分国家深陷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仍陷发展泥沼、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发展中国家通胀
严重、失业率居高不下。

反观中国,则较好的应对了危机,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投资应对方案,依靠投资的力量,稳住经济下滑态势,保证了经济增长率。

4万亿投资的主要方向为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中国这边风景独好,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7.6%,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发展质量也在进一步提升。

近十年来,全球经济的跌宕起伏中,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0%。

此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解决世界性难题上,例如国际反恐、打击海盗、消除贫困人口等问题上也大有作为。

因此,中国的发展对世界不仅不是灾难,反而在世界和谐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正面,作用越来越重要。

西方世界对全球的影响力越来越小,也就不难理解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发展的仇视和恐慌,因此抛出了中国威胁论。

这种荒谬论断居然还能在世界上大行其肆,反映了西方国家强大的话语权和媒体运用能力。

我们不能任其泼脏水,坐以待毙,要用发展的事实成果坚决予以反击。

因此,我们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要非常重视全球话语权,并极力争取话语权。

舆论宣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全球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良好的媒体环境将是推动中国发展的最大利器之一。

二是坚定道路选择和道路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自清末
鸦片战争以来,长达100多年间,处于世界强国的欺辱蹂躏,国家和民族没有尊严、百姓和人们没有尊严。

仁人志士救国图存、救亡复兴的梦想从未泯灭过,经过长期的摸索,共产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共产党在中国成长壮大并带领全国人们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成立新中国,中华民族再度矗立于世界东方。

这一切成就源于党的领导,源于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追求和坚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崎岖坎坷,峰回路转,历经了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文革,我们依然在前进。

80年代末期以来,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解体,尤其是苏联的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低潮,中国共产党依然坚定社会主义道路,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坚持改革开放。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一个国家的发展,就像人的一生,主要就是关键的几步。

这几步走对了,一切都会比较顺利,前景会比较光明。

这几步走错了,就会伤筋动骨,甚至满盘皆输。

我们党在1978年的关键时刻果断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观念,坚持改革开放;在90年代初这个关键的时期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走对了路。

1978年至2012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达到9.8%,是世界同期的四倍,经济规模在30年内翻了四番,2010年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早期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坚持成就了新中国。

在社会主义发展建设过程中,面对苏联解体前后政治危机,邓小平这位强势领导人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后,不管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抑或是国企改革,2008年的汶川地震,抑或是全球金融海啸,
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未放弃过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选择与坚持。

从近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丰硕发展成果来看,我们自信,并且坚信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我们还会一直走下去。

三是坚持全面改革开放。

中国本来也可能选择不同的路径,根据作者的分析,有四种可能性。

一是极左模式。

不改革开放,全面肯定和延续以阶级斗争为纲,朝鲜目前仍然走在这条道路上。

二是极右模式。

全盘西化,经济和社会结构是中世纪的,上层建筑是后现代化的,政府与人们的需求严重脱节,人民处于贫困,国家陷于动荡,第三世界此类国家比比皆是,菲律宾是典型代表。

三是保守改革模式。

古巴曾在80年代初尝试市场化改革,但由于很快出现了投机倒把、贫富不均等问题,古巴政府又回到了计划经济为主的状态;目前古巴仍然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思路,至今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苦。

四是激进改革模式。

前苏联戈尔巴乔夫以政治改革为主轴,用经济改革来辅助政治改革,改革的结果是苏联迅速解体、经济全面崩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下降。

之所谓道路和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关键在于如何与时俱进的改革我们的制度,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中国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走稳健的改革道路,即较大规模的经济体制改革与较小规模的政治体制改革,政治改革的重点是为经济改革铺平道路。

这种经济改革优先的模式虽然有利有弊,但它使我们的国家避免了大的动乱,国家经济规模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增长18倍,人民生活大幅度
提高。

中国崛起,对我们青年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在国家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发展的机会,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是非常有指导方向的意义的,但是在这竞争时代,若是安逸享乐,那就肯定不会有发展。

2013年,听的最多就是中国梦。

中国人民的中国梦,需要每个清醒的我们去努力才能实现。

除了各类杂志上零星的文章,好像还是第一次读这类型的书籍,探讨中国的现实与未来,直观又质朴。

如我这样的不大关心国家大事的人也能读懂、读通,且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顺带能了解一些国外的情况,是本好书。

作者丰富的阅历、宽阔的视角、朴实的笔触,把中国置于世界之中,以饱满的热情与强大的自信将一个崭新的中国展现给世界。

当然由于篇幅的关系,写得稍显简略一些,有些观点又显重复。

中国的社会经历了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从颤惊惊的试探到大刀阔斧充满自信的前进,已经形成了充满中国特色的前进模式。

国家富强,人民富足,这样的生活近十年尤其表现明显。

从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有明显体会手机的使用、计算机的普及、家庭汽车的拥有量等等。

虽然在使用中存在过多过滥的现象,给人们带来一定的烦扰,特别是对环境带来的问题已经成为燃眉之急。

但是这样的生活方式带来最多的还是方便。

所以,在这样的生活中,人们包括中国的上层都享受到安逸带来的愉悦,并不想打破这样的格局,包括政治等各方面。

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国家的进步。

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最希望国家的安定、富强,这带给我们的是最大的安全感只要我们勤劳就会有好的生活,其他的不必担心。

所以,虽然目前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带来的腐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