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画鉴定中的材料和笔墨

合集下载

古画鉴定的要点

古画鉴定的要点

古画鉴定的要点1、纸绢鉴定书画所用的材料绢和纸对于书画的断代起着一定的作用。

绢和纸的鉴定是鉴定书画又一途径。

晚周帛画和战国楚墓帛画以及稍晚时候的马王礁汉墓帛画,均是画在较细密的单丝织成的,至今为止未见用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绢)。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从表面来看,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

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宋绢显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

明代的绢总的看来也是比较粗糙。

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较稀薄的绢,由于这种绢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

汉、晋古纸,所见都是用麻料,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鱼网等废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苎麻。

2、印章鉴定印章的时代特征与气息也是鉴定书画的佐证。

印章的时代气息可从其形状、篆文、刻法、质地、印色等方面出来。

宋代印章铜、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质料的。

自元代王冕开始采用石料刻印以后,采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渐多起来。

明代初期,各种石料的印章已相当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变化,篆文每个字的停笔处,都比原笔画略粗一点,但显得较淡,并略呈黄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

明代中后期印章以石质居多,其它如水晶、玛瑙、铜、玉等均有。

清初,书画家印章甩用的篆文变化并不大,但印章形状、字体字形都有多样化的趋势。

清代中后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种各样的规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种流派,大都以《说文解字》为主体。

全球最顶级的检测机构:香港中科研发(原香港中文大学中科古物鉴证实验室)+ 免费运作(瓷器)古玩交易,文物鉴定,出具权威鉴定证书,文物古董无痕修复修基础搜集计划:1、书画:中国书画、名人名作、扇面、册页、长卷;2、油画:中国油画、西洋油画,古画;3、瓷器:青花瓷,高古瓷器,官窑瓷器,瓷器精品、名窑特性精品;4、玉器翡翠:玉雕精品、和田玉、翡翠、珠宝、国石,田黄石,鸡血石,玉质佳、雕工巧、皮色好;5、文房用品、紫砂壶、印章、砚台、雕塑等;6、各式特性的金银器、佛造像、铜镜,青铜器;7、名人书札、印谱等、拓本、邮品、钱币、票证、徽章;8、明清特性家私、木器、漆器、犀角,牙雕件等。

古代字画鉴定方法

古代字画鉴定方法

古代字画鉴定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古代字画鉴定这事儿。

咱先从纸张和绢帛说起哈。

古代的纸张和现在可不一样呢。

要是看到那种纸质特别新,纹理又很规则现代感十足的,那多半不是真的古字画。

真的古字画的纸张,经过岁月的洗礼,会有点发黄发脆,而且不同朝代的纸张质地、纹理都有特点。

像宋代的纸,纤维比较长,摸起来就有点粗糙但又很有质感。

绢帛也是,老的绢帛会有自然的旧色,还可能有一些小磨损,就像上了年纪的人脸上有点小皱纹一样自然。

再说说墨色。

古字画的墨那可是很有讲究的。

真的古字画的墨色沉稳,不会浮在纸张表面。

你看那些好的古字画,墨色是有层次感的,浓淡相宜。

而且啊,随着时间推移,墨会有一点晕染的感觉,但不是那种糊成一团的。

造假的往往墨色就比较生硬,浓的地方死黑,淡的地方又很不自然。

字体和画风也能看出门道。

每个朝代都有流行的字体风格和绘画流派。

比如说唐代的书法,那笔画就很规整有力,绘画呢,人物画比例很协调,色彩也比较鲜明庄重。

要是一幅号称唐代的字画,字写得歪歪扭扭没个正形,画也完全不符合当时的风格特点,那肯定有问题呀。

画家作画也有自己的习惯,像八大山人,他画的鸟眼睛总是那种很特别的神态,要是画里的鸟眼睛没那味儿,就得小心咯。

还有印章呢。

印章就像是字画的身份证。

古代的印章印泥经过长时间会有变化,颜色会变得深沉,而且印章的刻法、字体也是有时代特色的。

要是看到一幅字画印章的印文很模糊,像是故意做旧的,或者印章的风格和那个时代对不上,那这幅字画就值得怀疑啦。

宝子们,鉴定古代字画可不是个简单事儿,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去看。

这就像看人一样,不能只看脸,还得看气质、看内在呢。

得把这些知识都装进小脑袋里,这样以后看到古字画,也能像个小专家似的,看出个一二三四来。

可别被那些假的古字画骗了咱的感情和钱袋子哟。

书画的科学鉴定

书画的科学鉴定

书画的科学鉴定书画鉴定是一门科学,它集材料学、墨迹学、印章学、风格学、史学和艺术鉴赏为一体,通过观察、比较和研究文物的材料、风格、印章、墨迹等方面的特征,对书画的真伪、年代和价值进行评估。

以下是关于书画科学鉴定的主要方面:一、材质鉴定书画的材质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书画所使用的纸张、绫绢等材料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纸张的纹理、厚薄、颜色、质地等方面,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产地。

例如,宋代的纸张多采用手工制造,质地较为粗糙,而明清时期的机制纸则质地细腻,表面平滑。

二、墨迹鉴定墨迹是书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墨迹特点都有所不同。

通过观察墨迹的深浅、浓淡、干湿、用笔力度等方面,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作者。

同时,墨迹的新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新墨和旧墨在颜色、光泽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三、印章鉴定印章是书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印章都有其特点。

鉴定印章需要从印文的内容、风格、刻工等方面入手。

例如,明代书画家文徵明的印章刻工精细,而清代书画家石涛的印章则风格豪放。

同时,印章的新旧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风格鉴定风格是书画的核心特征之一。

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书画风格都有所不同。

鉴定风格需要从用笔、构图、色彩等方面入手。

例如,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画风简远,用笔松动;而明代画家沈周的画风雄健,用笔粗犷。

通过对风格的比较和研究,可以推断出其年代和作者。

五、历史考证历史考证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对书画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经历等方面进行考证,可以进一步证实其真伪和价值。

例如,明代画家唐寅的《庐山观瀑图》在历史文献中有所记载,且与文献中的描述相符,这进一步证实了该画的真伪和价值。

总之,书画的科学鉴定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因素,不能仅凭一两个方面进行判断。

鉴定者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够准确地进行鉴定工作。

论书画鉴定

论书画鉴定
还有一些证据也经常在鉴别时被运用的。如: 别字:历来把写别字的问题看得很严并不是不真的呀!根据一系列的实例,元代以 来,各家的物华惯性。至于只承认某些印章是真,所依赖的证据是什么呢?是根据重,书画 作者等都不至于有此等错误,如书画上或题跋上,尤其是书画上的题款等等出现了这种情 况,都被认为是作伪者所露出的马格变不变呢?不一定,这要从具体的情况而定。当一种书 体在博物的历史行程中要变,这个历史行程,一般都把它分成几个时期脚。 年月:书画上或题跋上所题的年月或与作者的年龄、生卒不符,或与事实有出入, 也将被认为是作伪的佐证。 后的隶书与行书的性格相通。三、时代性:在同一时代中博,他们所用的印章, 并无规律可寻-因而无从知道他们一生所用于避讳:在封建帝王时代,临文要避讳,就是当 写到与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写一笔,这就叫避讳,通称为缺就比较容易过关 了。我们经常对鉴别,还不能不发生错误,第一博物,各个特殊形式的书体,都有它的来 源与基矗即通过它的师承与笔。在书画上面,看到缺笔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讳,就可 断定书画的创作时期,不能早于避讳的那代皇帝的时是蓝瑛。因此,如从传统所说的浙派, 来寻觅此中的相同之处中博认。二、个性:不论人物、山水,花鸟等画科,它的风格如期, 否则就是作伪的漏洞。这一问题,一向作为无可置辨的铁证。 题款:以书画的题款作为鉴别的主要依据够证明前者两本合乎赵子固的性格,而 后者三本,是赵子固所不博作,形式准确,水准相当高,它并不是作伪。如果以此水,只 要认为题款是真,可以推翻其他证据来论定真伪,这一方法,更多地运用在画的方面。 从印章、题跋、著录、别字、年月之中,如明唐寅的山水,元赵孟頫的《百尺梧
批判优劣,是在真伪判定之后,而不是伪。但是,这种核对所持的态度也有不同,因而原 则也不同:一种是当被鉴别的印章在一方以上,其中只有一方与诗并记云:“八大山人即当 年之雪个也,淋漓仙去,予观偶博华的印章或加上题跋,或者再将书画的内容如尺寸、款 识、印范本相符,那么,其他的几方,虽然不符也被承认,理由是既然有一方相符了,其 他几方虽不相符,也不会出于伪映了这种鉴别方法的主要方面。也证明鉴别不通过书画本 身的内部华中作家的款名。二、添款,原来的书画无款,添上某一作家造;另一种是恰恰 相反,一方符合,其他不符合,则那相符的一方,也判定是伪,理由是,那一方符合的, 只不过是足以乱真的伪造极细小的差距,已形成了普遍的现象。其所以如此,可能有两种 原物华的“烟条诗”、“宛陵诗”,他说与此帖的笔法相同。这二诗而已。一是以多数服从少数, 一是以少数服从多数,多少年来这一力、法,信服了多少收藏家与鉴赏家。

文房四宝的历史背景与鉴赏技巧

文房四宝的历史背景与鉴赏技巧

文房四宝的历史背景与鉴赏技巧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认可和重视的文具用品,包括笔、墨、纸、砚,是中国书法、绘画和文学创作的必备工具。

文房四宝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

首先,我们来探讨文房四宝各自的历史背景。

首先是文房四宝之一的笔,中国古代人们使用的笔材料主要有毛笔和竹笔。

毛笔流行于汉代,经过不断改良和提炼,成为了书法绘画的必备工具。

竹笔则是发展历史较短的一种笔,主要用于速记和平面绘画。

其次是文房四宝之二的墨,墨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书写材料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必备的用品。

墨的制作工艺非常丰富,主要包括炙研、添水、研磨等多个步骤,经过精心制作的墨汁可以让书写更加流畅且墨色浓郁。

第三是文房四宝之三的纸,中国是造纸之国,纸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

古代纸张主要由植物纤维如葛布、麻布等制成,制作工艺繁复。

纸张的质地、厚薄、光泽度等都会影响书写效果,选用合适的纸张对提高书写品位至关重要。

最后是文房四宝之四的砚,砚是用来研磨墨块、调墨汁的工具。

砚分为石砚和陶砚两大类,石砚以其质地坚硬、质地细腻而备受推崇;陶砚则因其质地疏松、吸水性强逐渐成为了主流。

砚的材料、形状都会对书法绘画产生一定的影响,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砚是很重要的。

鉴赏文房四宝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文具。

比如喜欢硬笔字的人就可以选择较为坚硬的毛笔;喜欢水墨画的人就要选用适合的墨汁和纸张。

其次是要注重文房四宝的保存与保养,如何妥善保管和使用文房四宝是维持其品质的关键。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阅读相关书籍和与其他文具爱好者交流,来提高自己对文房四宝的鉴赏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使用这些传统文化宝物。

总的来说,文房四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通过了解其历史背景和鉴赏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使用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古玩收藏-鉴定辨伪之中国古书画的鉴别

古玩收藏-鉴定辨伪之中国古书画的鉴别

中国古书画的鉴别中国书画的鉴别,应主要看4个方面,首先是看书画中的画与字;其次是看作者款题与他人的题跋;第三看作者的印章与他人的印章;最后就是看所用的纸、绢、绫及装裱的形制。

这就是说,要对书画本身进行鉴别,每个方面都不能掉以轻心。

其中,最主要的是书画本身的“画与字”。

一、书画本身的画与字画与字都是作者用笔、墨、色在纸、绢等上表现的基本艺术单位。

它的基本组织是笔法、墨、色及结构。

笔法就是有方法、有规律地用笔锋画顿出来的线和点。

每一个人的笔法都有其特点,与其他人不同;同一人的笔法,从早年到老年也有变化。

这种变化是有一定联系的。

如王翚是清初大画家,有早、中、晚三期的变化,35岁前为早期,主要是慕仿古画,皴法比较杂乱,到35岁笔墨较成熟,但明显带有王鉴画风。

35岁到60岁中期,技法融汇南北诸家之长,技艺精湛,清丽工秀,明快生动。

60岁以后为晚期,绘画形成一定格式,笔下有一定的习气,不及中期生动,用笔苍劲而显简练;精品用笔苍劲严谨,墨色富有变化。

总的画风摹古代元人笔意,创新较少。

还有明代画家吴伟,早年工细白描,晚年有泼墨粗放之作,虽然画风不同,但是笔法始终有跳跃躁动的形式。

依凭笔法的特点鉴别真伪最为可靠,如果其他人要模仿是很难的。

刻意临慕,必然死板,取其大意又不象原作,同时摹者又有自已的笔法,不易改变,所以作伪者最难的就是笔法。

要鉴别笔法,必须首先掌握原作者的笔法,对其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心中树立样板。

同时,还要了解古画的时代风格(共性),找到“标准”画,如南宋李唐、马远、夏圭等一派,笔法大都比较浑穆。

到了明代,王谔、吴伟等人虽学他们的笔法,但一般飞扬轻薄,又具不同时代的不同风格。

关于书字,同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时期也有自己的特征,都要作全面了解。

(1)墨与色墨和色是直接表现书画的,它们在纸与绢上的表现与墨、色、纸、绢的质量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鉴定时要注意其质量的好坏与其性能。

笔要靠墨或色在纸上表现,但作伪者都能仿得和原本比较相象,也有用旧墨旧色作伪的,就更难鉴别。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四52页word文档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四52页word文档

古书画鉴定的内容及其具体步骤四三、纸、绢、绫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在纸绢上的,有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

所以认识纸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相当的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垦先生对纸作过一些研究外,还没有第二个人对古代纸绢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古代纸绢如何断代的问题,更未有过专门的著述。

如果有晋唐时代的纸绢流传下来,我们就是看见了,恐怕也未必能判断它的年代,相反,古代纸绢一经古人写过字或画过画之后,与书画本身连在一起却反而使我们能断定它的时代了。

(一)绢帛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除了发现苎布,还出土了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

随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多种织法和品类繁多的丝织物,以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

这儿仅根据传世和出土的古代书画作品来探讨古代书画用绢帛的时代特点。

作为其它用途的绢帛及其时代特点,不在这里赘述。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画是绘在绢帛上的,出土的晚周帛画、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都是画在较为细密的单丝绢上;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用绢,王以坤先生在《书画鉴定简述》中说,他“只见过绢地写经一块,也是单丝绢”;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用的绢也是单丝织成的;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卷,所用的经线纬线均不一根,全部是由几根丝合并而织成的,这种织法在书画用绢上是比较少见的。

说明了晋唐以前的书画用绢是由单丝织成的。

直到现在为止,在晋唐以前的书画中,还从未见过有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的绢)。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引江磷几《嘉祐杂志》说,唐贞元以后,诰敕有用花绫的,传世的有咸通二年(861年)的“柱国范隋诰’”一件。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上看来,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

这种双丝绢的经线的每两根线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线与经线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丝沉在下面,另一根丝浮在上面。

书画做旧方法及鉴定

书画做旧方法及鉴定

书画做旧方法及鉴定书画做旧一般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先将纸绢笔墨做旧再做画,一种是先作成字画再整体做旧。

一、纸绢的做旧及鉴定。

色水染旧法:以栀子、红茶染旧法。

用栀子的果实加水煮沸,水呈焦黄色。

红茶(或用古旧破纸等)煮沸后水呈深红色。

将栀子果实水、红茶和古旧破纸水根据所仿书画原作的纸绢色泽适量配兑,或再加以墨水、花青、赭石、藤黄等配兑的水加染。

光照烟熏法:一是用强光长期照射,或用强紫外线光长期照射,以加速纸绢的老化陈旧。

二是用燃烧木柴、稻草所产生的烟熏旧,或长期将纸绢搁置乡村灶间,使之油污烟熏,都会使纸绢变旧。

鉴定:经装裱后的古旧字画在流传过程中表在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浆,呈光亮平滑、古色古香之味。

而伪作的纸绢必有水渍、无光泽、无包浆且呈黯色,并有细微深浅的色晕。

烟熏光照纸绢者,亦无光泽,熏照色必深浅浓淡不匀,且有烟熏味。

而且,此种做旧纸呈有火气,与古旧真迹相比全无自然古朴之感。

二、笔墨的做旧及鉴定笔无所谓做旧,笔的做旧无非是通过文献资料,对书画作品的分析,研究出被仿古代(或近代)书画家的用笔习惯和用哪种笔,是羊毫,狼毫或兼毫,仿制出一种所谓的旧笔,以期在作伪字画时更好地发挥,达到原有的笔墨效果。

墨的做旧除寻找古旧墨外,亦可利用新墨做旧。

其方法是:在研磨的墨汁中,掺入少量的藤黄,或少许黛青,经反复试验,直到满意的墨彩。

画成后,有的还以香灰掩泽。

鉴别直接用古旧墨仿作的伪作,仅从墨色上鉴别比较难。

最有效的方法,可用细针稍划墨处,可见白痕新色,因表面旧里面新。

而新墨做旧的字画,必呈新鲜亮色,且有火气。

三、整体做旧及鉴定整体做旧就是先完成字画而后再做旧。

其办法是将色水调淡后再加胶矾白芨水,先一扫而过,干后再刷,由淡渐浓,层层刷染,这样反复若干次,直至如旧。

这类做旧,既不跑色,表面也呈平滑光亮,帮一般很难识别。

鉴别的方法一是用针尖划挑,必呈白痕新色。

也可用清水点簇空白处,如渗则纸为旧,如一点也不渗,则是新做,因整体做旧后,若是生纸则已变成熟纸,但此法仅限于写意画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书画鉴定中的材料和笔墨
书画鉴定中的材料与笔墨,是形式和形象的关系。

材料是“死”的,笔墨是“活”的。

前者易言传,后者难意会。

原因很简单,对于“死”的东西,只要有充分的时间,科学的分析,一般人是可以接受的。

但不排除也有钻牛角不解之人。

对于“活”的东西,不是时间能解剖其中之秘要。

笔墨需要人用激情去感悟,用大脑去理解。

当然没有大量的资料,没有渊博的知识,是不可能做到的. 每个人的知识与理解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亦自然不一。

材料指的是书画家创作以外的东西. 具体分纸(绢)质,墨色,颜料,印泥四部分. 表面上看,这四点没有多大学说. 其实不然. 特别是在鉴定远古书画作品时,材料的区分可以直接对某些膺品作出科学的论断,无须深入. 比如一幅明代的书画,如果发现作品的材料不到年纪,或者是新的,就根本不用再深入研究. 要知道,古人是不会用后人的东西。

材料学说基本可以概括成一定义:一点假即全假. 也就是说发现材料的其中一点是假的,就可以断定整件作品是假的! 至于书画作品残破接笔,不能笼统概括混合其中,应另开思路科学对待! 虽说材料一点假即全假. 但是,材料真不一定作品真. 同时代的仿品,老纸
新作等膺品存世量巨大. 只有在肯定材料的基础上,鉴定才有必要深入研究.
值得补充的是,新手对于一些用老纸,老墨,老颜料,老印泥制造的伪作,会产生一定的疑惑. 其实这个疑惑是很天真的. 因为墨,颜料,印泥只有在纸质上使用之后,经过长时间氧化,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古气,现成使用这些老材料,出来的效果其实和新材料相差无几,是很容易分辨的. 除了同时代的仿品以外,现成的任何伪作是没有古气的. 总之,材料是鉴定的基础,在鉴定过程中,应严谨对待,不可轻视。

何为笔墨? 笔墨是作者创作之心境,笔墨是作品表达之语言. 笔墨可以反映出书画的时代气息,个人风格. 鉴定一件作品,首先要熟悉作品的时代气息,进而了解作者的生活
年代,活动场所. 然后研究作者不同年代不同的风格. 这些知识有些是必须掌握的,有些是可以灵活推理. 毕竟中国书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存世量巨大,任何鉴定家不可能涉足中国书画之全部。

作品的时代气息,是证实作者生活年代,活动场所的前提. 我们知道,在中国书画
发展史上,同一个时代,不同的地域,都活跃着不同的书画流派. 所以,当熟悉了作品的时代气息,就可以深入分割研究不同地域的不同流派,二者前后融会贯通,从而达到鉴定的真正目的. 笔墨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的法宝,也是鉴定的必经之路,鉴定书画时代气息必须以笔墨入手。

作者的个人风格,是很复杂的一个过程. 每个书画家在不同的年代,会出现不同的个人风格. 如果把某个书画家某个时期的风格,作为鉴定这个书画家作品真伪的依据,那就大错特错,容易进入鉴定的误区,出现误判! 当然,在没有完全熟悉书画家不同年代的风格时,可以先找自己熟悉的那一段风格,采取灵活推理的方式,进行分析. 推理不是凭空
想像,而是对笔墨的探索,缘由,理解,分解....
了解以上两点,平时多用心分析不同时期书画家的特点,定能帮助我们提高书画收藏方
面的鉴赏与辨伪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