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4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4《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即如何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直角三角板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直角三角板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旗杆高度、房屋面积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干,分析问题。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展示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和方法。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解直角三角形》是本册教材中关于直角三角形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作用,学会使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引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和角度的关系,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来解决直角三角形中的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函数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直角三角形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解直角三角形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解和应用。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锐角三角函数4.3节主要是解直角三角形。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运算较为复杂,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突破难点,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2.学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2.难点: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解直角三角形的过程;3.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2.准备一些典型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如建筑工人测量高度、运动员测量跳远距离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这些直角三角形的未知边长。
2.呈现(10分钟)讲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个锐角函数的定义和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典型的解直角三角形的题目,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拓展(10分钟)讲解一些关于解直角三角形的拓展知识,如如何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求解其他三角形的边长等。
华师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章4 解直角三角形

“有斜求对乘正弦”的意思是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对一
个锐角而言,如果已知斜边长,要求该锐角的对边,那么
就用斜边长乘该锐角的正弦,其余的口诀意思可类推.
知1-练
例 1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1)在Rt△ABC中,∠C=90°,a=20,c=20 2; (2)在Rt△ABC中,∠C=90°,a=2 3,b=2. 解题秘方:紧扣“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选择 合适的关系式求解.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4 解直角三角形
1 课时讲解 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解直角三角形
知1-讲
1. 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出未知元素的过 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中,已知其 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可求出其余的三个 未知元素(知二求三). (2) 一个直角三角形可解,则其面积可求. 但在一个解直 角三角形的题中,如无特别说明,则不包括求面积.
找未知角的某一个锐角三角函数.
知1-练
(1)在Rt△ABC中,∠C=90°,∠A=30°,b=12; 解:在Rt△ABC中,∠C=90°,∠A=30°, ∴∠B=90°-∠A=60°.
∵ tan A=ab,∴ 33=1a2, ∴ a=4 3,∴ c=2a=8 3.
知1-练
(2)在Rt△ABC中,∠C=90°,∠A=60°,c=6. 解:在Rt△ABC中,∠C=90°,∠A=60°, ∴∠B=90°-∠A=30°.
例 2 根据下列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知1-练
(1)在Rt△ABC中,∠C=90°,∠A=30°,b=12;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解直角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直角三角形》是湘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4.3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学会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能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在数学学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巩固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而且为后续学习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和运用可能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能够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解直角三角形的规律,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2.准备解直角三角形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讲解。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解直角三角形的边长。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分别是30度和60度,求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23-2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第4课时坡度问题及一次函数k的几何意义课件新版沪科版

解:如图,过点 A 作 AE⊥BC 于点 E,过点 D 作 DF⊥BC 于点 F.
在 Rt△ABE 中,sin∠ABE=AAEB, ∴AE=ABsin∠ABE=6sin74°≈5.77.
cos∠ABE=BAEB, ∴BE=ABcos∠ABE=6cos74°≈1.65.
∵AH∥BC,∴DF=AE≈5.77.
解:过点作CF⊥AD于点F,得
CF=BE,EF=BC,∠A=α,∠D=β.
∵ BE=5.8 m BE 1 , CF 1 ,
BC
AE 1.6 DF 2.5 i=1:1.6
∴ AE=9.28 m ,DF=14.5 m. A α E F
∴ AD=AE+EF+DF=9.28+9.8+14.5≈33.6 m.
(2) 坝底AD与斜坡AB的长度 (精确到0.1m).
6
B
C
i=1:3 A
E
i=1:2.5 23 α FD
解:分别过点B、C作BE⊥AD,CF⊥AD,垂足分别
为点E、 F,由题意可知BE=CF=23m , EF=BC=6m.
在Rt△ABE中,
i BE 1,AE 3BE 323 69m.
AE 3
h 水平面
2. 坡度 (或坡比) 如图所示,坡面的铅垂高度 (h) 和水平长度 (l) 的比 叫做坡面的坡度 (或坡比),记作i, 即 i = h : l . 坡度通常写成 1∶m的形式,如i=1∶6.
3. 坡度与坡角的关系
i h tan
l
即坡度等于坡角的正切值.
坡面
i= h : l
h
α
l 水平面
在 Rt△BDF 中,tan∠DBF=DBFF,
∴BF=tan∠DFDBF≈ta5n.5757°≈4.04.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解直角三角形》PPT课件

∴ AB的长为
巩固练习
在Rt△ABC中,∠C=90°,sinA = 0.8 ,BC=8,则
AC的值为( B )
A.4
B.6
C.8
D.10
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4,
sin B 4 ,则菱形的周长是 ( C )
5
A.10
B.20
C.40
D.28
链接中考
如图,在△ABC中,BC=12,tan A 3 ,B=30°;求
已知一边及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例2 如图,在 Rt△ABC 中,∠C = 90°,∠B = 35°, b = 2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解:∠A 90 ∠B=90 35 =55 .
tan B b ,
a
c
a b 20 28.6.
tan B tan 35
B
35° a
sin B b,c b 20 34.9.
探究新知
A
在Rt△ABC中,
一角
(1)根据∠A= 6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
的其他元素吗?
不能
两角
C
B (2)根据∠A=60°,∠B=30°, 你能求出这个
你发现了
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不能
一角
什么? (3)根据∠A= 60°,斜边AB=4,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 一边
他元素吗?
∠B
AC BC
两边
(4)根据 BC 2 3,AC= 2 , 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
AC和AB的长.
4
解:如图作CH⊥AB于H.
在Rt△BCH中,∵BC=12,∠B=30°,
H
∴CH 1 BC 6 ,BH BC2 CH 2 6 3 ,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4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解直角三角形》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以及熟练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对三角函数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