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

合集下载

中秋节与家庭聚餐的习俗

中秋节与家庭聚餐的习俗

中秋节与家庭聚餐的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圆的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家庭聚餐,享用丰盛的美食,共同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与饮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中秋节与家庭聚餐的习俗。

一、丰盛的晚餐中秋节的晚餐是家庭成员团聚的重要时刻,通常会有丰盛的菜肴摆在餐桌上。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月饼,这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

月饼的形状多样,口味各异,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馅料。

此外,还会有其他各类美食,如烤鸭、龙虾、糖醋排骨等。

这些美食不仅让人垂涎欲滴,更体现了家庭团聚的温馨氛围。

二、团圆的象征中秋节有着团圆的象征意义,因此家庭聚餐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晚,家人们会早早地回到家中,一起准备晚餐。

大家围坐在餐桌旁,共同品味美食,畅谈家常。

这一刻,无论是远离家乡的游子,还是平时忙碌的上班族,都能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通过共进晚餐,家人们能够增进感情,营造乐观愉快的氛围。

三、祭拜的仪式在家庭聚餐之前,人们会进行祭拜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这一仪式通常在户外庭院或家中的祭祀台上进行。

家人们会整理祭台,摆放烟炷、水果、点心等供品,并点燃香烛,向祖先默哀祷告。

祭拜过后,家庭成员才能开始享用晚餐,这是对祖先的敬意和追思。

四、赏月的活动中秋节的晚上,是赏月的最佳时刻。

在家庭聚餐之后,家人们通常会一起到户外观赏月亮。

月亮圆满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很多地方还会举办文艺表演、烟花晚会等活动,吸引着众多前来赏月的人们。

家人们会聚在一起,边赏月边谈笑风生,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五、亲朋好友共聚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除了家人团聚外,亲朋好友们也会选择在这一天相聚。

有些人会举办中秋联谊会,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共度佳节。

大家一起烹饪美食,分享快乐,增进友谊。

在这个欢乐的氛围中,人们能够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获得心灵上的满足。

六、传统游戏的参与在家庭聚餐之后,人们还会参与一些传统游戏,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中秋节传统风俗及美食介绍

中秋节传统风俗及美食介绍

中秋节传统风俗及美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中秋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历史悠久的习俗。

据史书记载,早就在周王朝,古代帝王就会有祭日、祭地、祭月、节气祭祀的习俗。

其祭拜的场所称之为日坛、地坛、月坛、北京天坛。

下设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北京的月坛便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记述:“君王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是恰好是夜里祭拜月儿。

这类风俗习惯不仅为皇宫及顶层皇室所秉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俗。

文人墨客中秋赏月中秋赏月的风俗来自祭月,严肃的祭拜成了轻松的.欢喜。

民俗中秋节赏月主题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唐朝,中秋节赏月、玩月甚为风靡,很多诗人的名作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等到宋时,形成了以中秋赏月主题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宣布列入中秋佳节。

与水调歌不一样,宋人中秋赏月更重要的是感物怅然,仍以月圆月缺,喻人情世故局势,即便中秋夜,皓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悲伤。

而对宋人而言,中秋节还有另外一种形状,即中秋节是凡俗快乐的节日:“中秋佳节前,诸店皆卖基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店玩月,离落远闻万里,玩耍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朝的中秋夜是无眠之夜,夜市小吃整夜通宵运营,玩月游客,达旦绵绵不绝。

民间拜月据说古时候赵国丑女人无盐,幼年时曾虔敬九婴,长大以后,以出色品行进宫,但没被临幸。

某年八月十五中秋赏月,君王在月光下见到她,认为美丽的人出色,后立她为王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月中仙女,以容貌而出名,故美少女九婴,愿“好像仙女,面似明月”。

月色马明清时期雪女品牌形象出现了关键转变,由前期纯道士色彩的以仙女为主的玉兔景象演变为佛教相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月兔并在的凡俗品牌形象。

这个时期,大家敬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色纸,又叫“月色马”。

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

记述:“月色马者,以纸为此,上绘太阴星君,如观音像,下绘玉兔及捣药之兔。

人立而执杵,藻彩精美,金壁辉煌,中尝间多卖议者。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主要的习俗包括: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烧香祈福、玩花灯和舞龙舞狮。

1. 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这一天,人们会仰望天空,欣赏明亮的月亮,祈求家人平安、幸福。

赏月时,人们还会一边品尝月饼,一边聊天交流,共度佳节。

2. 吃月饼
吃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习俗。

月饼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在中秋节这天,家人会聚在一起,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共同分享美味和欢乐。

3. 猜灯谜
猜灯谜是中秋节另一项有趣的传统活动。

人们会在这一天挂起各种花灯,并在灯上写上谜语。

家人和朋友们一起猜谜语,不仅可以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锻炼智力。

4. 烧香祈福
中秋节也是祭拜月神的重要日子。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寺庙或在家中烧香祈福,为家人平安、事业顺利祈求神灵保佑。

这种习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仍然受到广泛欢迎。

5. 玩花灯
玩花灯是中秋节的重要娱乐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这一天制作各种造型独特、色彩斑斓的花灯,然后挂在屋檐下或院子里。

花灯的亮光和美丽的造型为节日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6.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秋节另一项富有特色的活动。

在古代,龙和狮子都是祥瑞的象征,人们相信它们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好运。

中秋节饮食文化以及习俗

中秋节饮食文化以及习俗

【导语】⼋⽉⼗五中秋佳节,正是春华秋实,⼀年⾟勤劳动结出丰硕果实的季节。

届时家家都要置办佳肴美酒,怀着丰收的喜悦,欢度佳节,从⽽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风俗。

下⾯是⽆忧考整理发布的《中秋节饮⾷⽂化以及习俗》,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中秋节饮⾷⽂化以及习俗篇⼀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家吃⽉饼,穷苦⼈家有吃南⽠的风俗。

“⼋⽉半吃南⽠”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脚下住着⼀户穷苦⼈家,双亲年⽼,膝下只有⼀⼥,名叫黄花。

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母病在床上,⼋⽉⼗五那天,黄花在南⼭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

她采了回来,煮给⽗母吃。

两⽼吃了后⾷欲⼤增,病体也好了。

黄花姑娘就把⽠⼦种在地⾥,第⼆年果然⽣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来,因为这是从南⼭采来的,就叫南⽠。

从此,每年⼋⽉⼗五这⼀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半吃⽼南⽠烧糯⽶饭的风俗。

中秋节饮⾷⽂化以及习俗篇⼆ 中秋⾷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

江浙⼈多将藕切⽚,每两⽚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蛤等调制⽽成的馅,外拖⾯煎⾄⾦黄,此⼜称藕饼,与⽉饼有异曲同⼯之妙。

⽬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

江浙⼀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质细嫩,鲜脆⽢甜,洁⽩⽆瑕。

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的功效。

中秋节饮⾷⽂化以及习俗篇三 秋天也是盛产螃蟹的季节,是很多喜爱海鲜的饕客尝鲜的好时机。

早在明代的中秋宴上,螃蟹便成为了充场的主⾓,《酌中志》⼀书中写道:“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嬉嬉笑笑⾃揭脐盖,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当时⽤蒲包蒸熟后,众⼈围坐吃蟹,佐以酒醋,很是流⾏。

螃蟹性冷,吃螃蟹趁热吃,并多沾些姜酒类⾷品,以去其寒。

中秋节饮⾷⽂化以及习俗篇四 在台湾,也流⾏在中秋节吃芋头。

有俗语说:“吃⽶粉芋,有好头路”。

取芋、路的谐⾳来祈求祖先保佑⾃⼰找到好的⼯作。

中秋⾷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不信邪之意。

2022中秋节的的传统习俗及传统美食

2022中秋节的的传统习俗及传统美食

2022中秋节的的传统习俗及传统美食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也是土地公的诞辰,因正值秋收季节,拜土地公感谢护佑,五壳丰收,并求来年能更好的收成。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秋节的的传统习俗及传统美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传统习俗赏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吃月饼《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

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

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祭月中秋节源自古代对月神的祭祀,它是中华民族祭月习俗的遗存和衍生。

祭月,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

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

《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描述了中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玩花灯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

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

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燃灯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

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

中秋节的节日介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又称为月圆节、团圆节、月亮节、仲秋节等。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民俗节日之一。

以下是对中秋节的整体介绍,包括源起、习俗、故事等方面。

一、源起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商朝时期,当时的人们崇拜月亮,认为月亮是神灵的象征,具有神秘的力量。

可以说,中秋节最初源于对自然环境的敬仰和对社会团结的渴求。

在农历8月15日的时候,月亮进入一年中最圆的时刻,为了感谢上天的恩赐,人们开始庆祝并安排聚会活动。

二、传统习俗1.吃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传统的食品,代表着团圆与美好的祝愿。

有很多种不同的月饼口味,有豆沙馅、蛋黄馅、五仁馅等,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制作方式和特色。

2.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传统活动就是赏月,人们在这一天都会翘首期盼着晚上的到来。

到了八九点钟左右,人们就会烧一些升起烟花,然后一起欣赏月亮。

花灯、灯笼、烛光和篝火都是赏月配套的灯饰。

3.猜谜:猜灯谜和猜谜语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大家把一些用红色或七彩卡片写的谜语挂在树上或者贴在墙上。

然后大家会聚集在这里猜迷题,通过猜谜解谜来加强互动。

4.祭月:人们也会在中秋节的晚上祭月,烧香、给月亮敬酒,表达对月亮精神家园的感激和祈愿,多用来祈求好运、平安、幸福、福寿等吉祥的愿望。

5.嫦娥奔月:中秋节还有一个深受人们喜爱的传说,就是有一个叫嫦娥的美丽女神,她在中秋节的夜晚从天上飞了下来,拥抱着一只玉兔,在月亮上生活。

这个故事代表了对中国传统神话和神秘叙事的崇尚和追求。

三、故事传说1.嫦娥奔月:相信很多人都听过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嫦娥是海中仙女,她拥有一剂仙丹,吃下去后能够飞升上天,成仙成神。

她的丈夫姜子牙为了防止世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放在了家里的某个地方。

但是一个叫做福神的下人有心窥视,想要偷吃夫人的仙丹,他就从禁地潜入姜家,找寻仙丹。

最终他偷偷打开箱子,却不小心将仙丹碰落,碎成了若干块。

中秋节的传统特色美食大全

中秋节的传统特色美食大全

中秋节的传统特色美食大全中秋节的传统特色美食1、中秋月饼中秋吃月饼,是中国广为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

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户户尝中秋月饼、赏月亮,喜气阖家团圆,美得不可方物。

中秋月饼作为一种形同月亮,含有佳馅的食品类,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

作家兼美食专家苏轼就会有“小饼如嚼月,含有酥和饴”的诗句。

而作为一种食品类,称之为“中秋月饼”,则始常见于宋代《武林旧事·蒸作饮食》。

那时候,杭州市民俗就会有“又中秋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

到元朝末年,中秋月饼已成为中秋佳节日美点。

2、糯米糕中秋节之时恰好是桂花飘香的时候。

中秋佳节时很多别人都会用桂花树最糯米糕或是浸桂花酒。

不论是糯米糕或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释放出桂花树独有的香味。

3、石螺中秋节前后左右,是石螺空怀的时候,腹腔无小螺。

因而,肉质地尤其肥嫩,是食口螺的时节。

并且田螺肉营养全面,所含的维生素D也是双眼视黑色素的重要化学物质。

4、红心柚柚子是中秋节的必需品之一,由于“柚”与“佑”楷音,也是希望月儿庇佑的意思。

吃完甜中秋月饼,再吃点酸甜的红心柚,既健脾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内部有清爽感。

鹅肉5、鹅肉元末阶段,蒙古族执政者欺负汉族人,汉族人确定_元人。

但当时统辖严格,不可以明着机构抗争,就拿暗号。

那时候汉族人称蒙古族人为“哒子”,就取楷音“家鸭”。

大伙儿承诺,中秋节吃家鸭,便是中秋佳节大家一起付诸行动,_元人执政。

并且,中秋节前后的家鸭整一下胖瘦适合,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6、糯米糍粑糯米糍粑是圆的凝结,它一直与圆相随。

蒸糯米的笼屉,打糍粑的碓窝,放糯米糍粑的簸萁,做馅的大豆、花生仁、白芝麻这些都与圆都在,在四川民俗一些地方,在糯米糍粑中加入桂花树捣做成月桂糯米糍粑,沾上炒黄豆面和白砂糖吃,味儿幽静素雅、香甜可口,别具一番风味。

7、番石榴中秋节恰好是石榴成熟时。

因为红似玛瑙,白若紫水晶,进口如晶体玉浆,番石榴便成为桌子贡品之一,代表长命、阖家团圆和吉祥如意。

传统中秋节饮食文化

传统中秋节饮食文化

传统中秋节饮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与春节齐名。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饮食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样,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一、月饼:中秋节的代表美食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当属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有豆沙、莲蓉、五仁等多种口味。

传统的月饼外皮通常用植物油制作,内馅则采用各种优质的食材,如红豆、莲子、核桃等。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赠送月饼互相表达祝福和感恩之情。

此外,月饼还有一层深厚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团圆和和谐。

二、烧烤:家庭团聚的美味选择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人们通常会选择在这一天举办烧烤晚会。

烧烤是一种烹饪方式,将各种食材放在烤架上烤熟,搭配各种调料和蘸料,美味可口。

烧烤既可以是一种美食享受,也是一种社交活动,家人和朋友们围坐在一起,边品尝美食,边畅谈天地,增进感情。

三、柚子:象征着吉祥和福气中秋节期间,柚子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水果。

柚子有着浓郁的芳香和酸甜的口感,人们相信吃柚子可以驱邪避凶,带来吉祥和福气。

此外,柚子还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对身体健康有益。

四、蟹:中秋节的海鲜美食中秋节正值秋季,也是蟹肥时节。

蟹是中秋节期间备受欢迎的美食之一。

无论是大闸蟹、河蟹还是海蟹,都有着鲜美的肉质和独特的口感。

人们通常会在中秋节聚餐时品尝蟹肉,与家人一同分享美食的快乐。

五、茶:中秋节的饮品文化中秋节除了美食,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品尝各种茶叶,如龙井茶、普洱茶等。

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品茶不仅可以消除疲劳,还可以增进心灵的宁静和放松。

在中秋节的夜晚,与亲朋好友一起品茶,聊天谈心,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总之,中秋节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更凝聚了人们的情感和祝福。

无论是月饼、烧烤、柚子、蟹还是茶,都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吉祥和幸福的美好期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篇一
月饼是久负盛名的中国传统糕点之一,中秋节节日食俗。

月饼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

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

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朝。

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

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

月饼与各地饮食习俗相融合,又发展出广式、京式、苏式、潮式、滇式等月饼,被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爱。

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到了元代,相传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到了明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更加普遍。

明·沈榜《宛署杂记》载:“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篇二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

到后来人们逐
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

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

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藕。

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甜,洁白无瑕。

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篇三
至于中秋食田螺,则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

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特别热衷于食之呢?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时节。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

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

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
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

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

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

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

“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

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

“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

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

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篇四
大闸蟹是江浙地区人们中秋必不可少的助兴菜肴,每人一只,伴着姜醋,拆分食之,是的消磨时间的方式。

不过,大闸蟹属凉性,吃的时候要配一些黄酒暖胃,食后再饮一杯姜茶,对健康有益。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

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

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江南各地过中秋节,有钱人家吃月饼,穷苦人家有吃南瓜的
风俗。

“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

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

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

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

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

从此,每年八月十五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八月中秋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军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

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赏月活动即喻示家家团结幸福、吉祥如意。

糍粑的黏结成团,喻示着全家和睦团结;糍粑的香甜,喻示着生活甜蜜幸福;就连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也代表来年丰收越大;糍粑成大小圆形,喻示着人们“有缘”、喜庆、吉祥和团圆;当然吃着圆圆的糍粑就自然象征全家和和气气、团团圆圆、平平安安了。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

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中秋节的饮食文化及习俗篇五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

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

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好看。

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

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

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

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

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

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

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

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

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