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防治与护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手足口病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ppt课件
症状
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严重时可导致脑膜炎、心脏疾病 等并发症。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传播
病毒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排出,污 染食物、水源和环境,再经口摄
入感染。
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 飞沫传播给近距离接触的易感者。
接触传播
病毒可通过感染者的口鼻、眼部分 泌物、疱疹液等传播给易感者。
控制措施
采取隔离、消毒、健康教育等措施, 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宣传教育与培训
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培训
对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开展手足口病防控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工作能 力。
05 手足口病案例分析
CHAPTER
典型病例介绍
病例一
患者小明,男,5岁,因发热、口腔溃疡和手、足部疱疹就诊。
经验教训
家长和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如勤洗手、保持环境卫生等 。
总结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通过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和手 、足部疱疹。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加强疫情监
测等。
谢谢
THANKS
持干燥,避免抓挠疱疹处以免感染。
03
监测病情
家长应密切监测患儿体温、精神状态等病情变化,如有高热不退、呼吸
急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康复指导
增强免疫力
鼓励患儿多参加户外活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以增强 免疫力。同时,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和成人。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不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定 期对玩具、衣物、床上用品等进行清洗和消毒。

手足口病防控ppt课件

手足口病防控ppt课件

输液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通过输 液方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
持身体正常代谢。
住院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出现并发症的患 儿,可能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和观
察。
护理方法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淡 盐水漱口,以减轻口腔
溃疡的疼痛。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 免抓挠患处,以防继发
感染。
饮食护理
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 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
成功案例一:某城市手足口病防控经验
总结词
全面预防,科学应对
详细描述
该城市通过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加强疫情监测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 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卫生管理、提高市民对 手足口病的认识、及时隔离和治疗患者等。
成功案例二:某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控实践
总结词
预防为主,注重细节
避免触摸眼、鼻、口
尽量减少手与这些部位的接触,因为它们是细菌和病毒进入身体的 主要途径。
环境卫生管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
清洁和消毒
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 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 面、玩具等。
避免拥挤场所
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 场所,减少交叉感染的风 险。
疫苗接种
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 为孩子接种手足口病疫苗,提高
免疫力。
了解疫苗接种政策
了解当地疫苗接种政策,确保孩子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剂次的疫 苗接种。
接种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了解孩子的身体状 况,如有不适,请咨询医生后再决 定是否接种。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防治》课件

《手足口病的防治》课件

05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策 略
政府层面的防控措施
1 2 3
制定并实施手足口病防治政策
政府应制定全面的防治政策,包括提高疾病监测 能力、加强医疗资源配置、落实病例报告制度等 。
强化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政府应通过各种渠道,如媒体、社区活动等,向 公众普及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 识。
开展疫苗接种计划
消毒患儿用品
对患儿接触的玩具、餐具、桌 椅等进行消毒,可用含氯消毒 剂擦拭。
隔离措施
将患儿与其他儿童隔离,避免 交叉感染。
康复期的注意事项
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调整
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 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
物和饮料。
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观察患儿体温、皮 疹情况,如有异常及时
就医。
预防并发症
注意预防肺炎、心脏疾 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
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如 利巴韦林、干扰素等,可缩短病
程,减轻病情。
抗菌治疗
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适当使用抗 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补充维生素
口服维生素B、C等,可提高患儿 免疫力,促进康复。
中医治疗
中药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的中药方剂进行 治疗,如银翘解毒散、黄连解毒汤等。
手足口病的症状
01
02
03
04
发热
多数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 温一般在38℃左右。
口腔溃疡
口腔内出现疼痛性溃疡,影响 进食。
手足皮疹
手掌、足底出现红色丘疹或疱 疹,常伴有瘙痒。
其他症状
头痛、咳嗽、流鼻涕等。
02
手足口病的预防

小学手足口病ppt课件

小学手足口病ppt课件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关 闭门窗。
饮食护理
鼓励患儿多喝水,多吃新鲜蔬 菜和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
口腔护理
饭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 抓挠患处。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
根据医生建议,给患儿服用抗病 毒药物和对症治疗药物。
外用药物
如瘙痒严重,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 物涂抹患处。
手足口病是如何传播的?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答: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例如 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等。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答: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发热、头 痛、咳嗽等,严重时可引起心肺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解答
小学手足口病PPT课件
目录
• 手足口病简介 •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 手足口病问答环节
01
手足口病简介
手足口病的定义
0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 吸道和接触传播。
02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出 现疱疹和溃疡,并伴有发热、咳 嗽、流涕等症状。
家长和学生关心的问题解答
手足口病会影响上学吗?
答: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如果孩子出现相关症状,建议暂时停课或请假,待症状消失后一周方可复 课。同时,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课桌椅、玩具等物品。
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建议
加强宣传教育
向家长、学生和教师宣传手足 口病的预防知识和注意事项,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手足口病的预防》课件
并发症的治疗
手足口病可能引起各种并发症,如肺炎、心脏疾病等。对于这些并发症,需要采 用相应的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治疗、心脏疾病治疗等。
并发症的护理
对于出现并发症的患儿,需要加强护理,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和及时处理各种症状 。同时,家长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照顾。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 控制策略
饮食卫生预防
喝开水
饮用开水,不喝生水。
洗净果蔬
在食用之前,应彻底清洗水果和蔬菜。
避免生食
尽量少吃生食或半生食,特别是肉类和海鲜。
集体预防措施
健康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手足口病预防 知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监测与报告
建立健全手足口病监测和报告系统 ,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疫苗接种
鼓励易感人群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提高免疫力。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 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轻度病例的治疗
轻度病例通常采用口服抗病毒药 物进行治疗,如利巴韦林、阿昔 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抑制 病毒复制,缩短病程。
轻度病例的护理
家长应保持患儿的口腔和皮肤清 洁,避免继发感染。同时,注意 患儿的饮食和休息,提供充足的 营养和休息环境。
重度病例的治疗与护理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的幼儿。
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01
02
03
接触传播
通过接触患者或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如玩具、餐具 等。
呼吸道传播
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 打喷嚏等。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物、水等被病毒污 染的物品传播。
手足口病的症状
皮疹
患者的手、足、口腔等部位会 出现疱疹或溃疡,并伴有疼痛 和不适感。

《手足口病》课件

《手足口病》课件

01 注意饮食
给孩子多喝水,可以服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
02 避免传染
避免孩子与其他患病儿童过度接触,注意个人卫生
03 定期监测
定期测量孩子的体温和观察症状变化
总结与展望
疫情监测
加强手足口病疫情 监测和信息报告
有效干预
提高对手足口病的 干预措施和防控措

科学研究
加大对手足口病的 科学研究力度
早期诊断
手足口病特点对比
典型症状
发热 口腔疱疹 手脚皮疹
患病年龄
婴幼儿 学龄前儿童 成人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粪-口传播
治疗方法
对症治疗 预防为主 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流行情况
手足口病主要流行在春夏季,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是易感人 群,应加强预防措施和宣传。
● 03
第三章 诊断和治疗方法
临床诊断
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 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结合实验室检 查结果,如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等,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手 足口病。早期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隔离十分重要。
● 06
第6章 经验分享和总结
家长经验分享
一些经验丰富的家长分享了他们在孩子患手足口病时的护理经验, 包括如何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清洁卫生、饮食调理等。这些经 验对其他家长来说是宝贵的参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患病 的孩子。
家长经验分享
及时就诊
在孩子出现症状时 要及时就医,不要
拖延
多喝水
保持孩子充足的水 分摄入
手足口病与其他传染病的区别
手足口病
主要发生在儿童 口腔疱疹和手足皮疹为主要症 状 易在幼儿园、学校等群体机构 传播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课件

《手足口病防治指南》课件
健康教育
保持公共场所卫生清洁,定期清理垃圾,加强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
建立健全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疫情监测与报告
加强医疗救治力量,提高救治成功率。
医疗救治
目前国内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主要有EV71型疫苗和多种病毒型别混合的疫苗。
疫苗种类
接种对象
接种程序
注意事项
重点针对6个月至5岁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易感人群。
休息与运动
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定期复查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预防接种
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健康宣教
家属支持
鼓励家属给予患儿关爱和支持,减轻患儿的心理压力。
情绪疏导
关注患儿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安慰和疏导,帮助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预防交叉感染
鼓励患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
04
CHAPTER
手足口病的护理与康复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适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避免接触患者
健康生活习惯
01
02
03
04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含有至少60%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在公共场合、接触患者后或处理患者物品后应戴口罩。
尽量减少与患者及其分泌物的接触,避免共享个人物品。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以提高免疫力。
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手足口病防治》课件

《手足口病防治》课件
就医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避免到 非法行医场所就诊。
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呕吐、肢体抖 动、呼吸急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就医时应如实向医生描述病情,遵从 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04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公共卫生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对象
针对儿童家长、幼托机构工作人 员、学校教师等重点人群开展宣
传教育。
全球疫情监测与预警
建立全球性的手足口病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应对疫情,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提 供有力保障。
THANKS
感谢观看
手足口病的常见症状
01
02
03
04
发热
大多数病例会出现发热症状, 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
1-2周。
皮疹
手、足、口等部位出现红色斑 丘疹或疱疹,通常在发热1-2 天后出现,2-4天后消退。
口腔症状
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 痛明显,影响进食和吞咽。
其他症状
部分病例可出现头痛、咳嗽、 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3
遵循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后,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有异常 及时就医。
03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家庭护理
01
02
03
04
保持患儿的口腔和皮肤清洁, 勤换洗衣物,修剪指甲,避免
抓破皮疹。
患儿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 等应充分清洗干净并消毒。
患儿宜居家休息,减少外出, 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高 热不退、呕吐、肢体抖动、呼 吸急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防治》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手足口病概述 • 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 手足口病的治疗与护理 • 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 手足口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5.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多是独生子女,加上曾有死亡病 例报道,患儿家长比较紧张和恐慌,医护人员要 给予相关的心理疏导,以得到患儿和家长的信 任和配合。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儿的性格特 点,做好心理护理,要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 患儿,消除患儿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保持情绪稳 定,避免哭闹,争取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LOGO
6.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发生
①观察体温变化。 患儿因发热精神和体力都很差, 应卧床休息以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注意营养及液体补 充。温在38.5℃以下者给予散热,多喝温开水,洗温水 浴等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者,应适当降温。降温 的方法有:温水擦浴和头部冷敷;口服布洛芬混悬液, 并鼓励患儿多饮水,烦躁不安者可酌情给予镇静剂,如 苯巴比妥钠和水和氯醛灌肠等。
LOGO
鉴别皮疹
以手掌、足底、臀部及大腿两 侧多见,开始为几个至十几个斑 丘疹,椭圆形,直径2~4 mm,后 转为疱疹。一般2~3 d后开始 吸收,7天左右疱疹消退,愈后无 瘢痕或色素觉着。口腔疱疹分 布于颊黏膜、舌边、牙龈以及 硬腭等处,易破溃成溃疡。
具有“四不像”,不像蚊虫
咬、药物疹、口唇牙龈疱疹
手足口病的防治与护理优秀课件
LOGO LOGO
手足口病(HFMD)
疾病概述 治疗 护理 预防
LOGO
疾病概况
(一)定义
手足口病(HFMD)
1958年首先由Robinson报道,是婴儿和 儿童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是由肠道 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是较常 见的一种,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 肠道病毒EV-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LOGO
预防
一、做好疫情报告
各级医疗机构一旦发现 手足口病的病例后要及 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并及时上报上一级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做到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同时要对疫点及时采取 预防措施,以防止疾病 的蔓延。
LOGO
预防
二、做好相关人群的体 检工作。 小学、托幼机构等重点 单位要做好儿童的晨间 和午间的体检工作,发 现疑似病人,应及时进 行隔离和治疗。
LOGO
3.口腔护理
患儿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要保持口腔清洁,加强口腔护理。每次进食前后,嘱患 儿用温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可以用 棉签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已有溃疡者,禁食 冰冷辛辣刺激的食物,给予思密达或锡类散涂擦,以消 炎止疼保护口腔粘膜促进溃疡愈合。流涎的患儿给予 使用颈围以保持颈部及前胸清洁干燥。
心理护理
口腔护理
预防并发症
LOபைடு நூலகம்O
1.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和呼吸道传播, 做好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十分必要。 固定一房间专门收治手足口病患儿,与其它病种的患儿 及健康儿童隔离。 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LOGO
医生护士诊断护理每位患儿后,消毒双手,防止交叉 感染。
指导家长接触患儿前,替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接 触呼吸道分泌物,唾液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对 患儿出院的床单元,病房物品,儿童的各种用具玩具等应 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LOGO
2.皮肤护理
患儿衣服、被褥要经常更换,保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 软,床铺平整干燥,尽量减少对皮肤的各种刺激。 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局部皮 肤可涂抹抗生素药膏或炉甘石洗剂; 臀部有皮疹时要保持臀部干燥清洁,避免皮疹感染。婴幼 儿禁止使用尿不湿,可选择柔软舒适的棉织品尿布。
LOGO
②神智情况:观察是否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③呼吸系统:观察呼吸节律,频率的改变,是否口唇紫 绀,是否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及肺部罗音。
④神经系统:观察精神状态,是否头痛,呕吐,抽搐,肌 张力下降,脑膜刺激征等。
⑤循环系统:观察是否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四肢发凉, 指(趾)发绀,肝肿大,血压升高或降低。
LOGO
4.饮食护理
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溃疡,胃口较差,不愿进食, 宜给患儿进高蛋白、高营养、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 饮食如牛奶,鸡蛋汤,菜粥等。
少食多餐,多喝温开水,食物宜温凉、无刺激性。 禁食冰冷、辛辣、过咸或酸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破 溃口腔粘膜。
对于因拒食、拒水而造成脱水、酸中毒者,要给予 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喂食速度宜慢, 尽量减少摩擦。
LOGO
●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若小儿有发热时,多 喝水,体温大于38.5℃也可口服退热药。
●因口腔有糜烂,小儿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易 于消化的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避免引起疼痛 而拒食,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
3lian素材
LOGO
护理措施
消毒隔离
皮肤护理
饮食护理
、水痘;及 “不痛、不痒、
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
”特征
LOGO
LOGO
(四)诊断
1.肠道病毒(CoxA16 、EV71 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2.分离出鉴定为CoxA16、 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
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 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 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
LOGO
(二)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患者及带毒 者
粪一口或呼 吸道飞沫传 播,接触传

5岁以下婴 幼儿
LOGO
(三)临床表现
发热 多数在38℃
左右。部分可有咳 嗽、流涕等上呼吸 道感染症状
疱疹 以手足口
、口腔和臀部等 部位出现疱疹或 破溃成溃疡为特 征
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 性脑膜炎、脑炎、急 性驰缓性麻痹、呼吸 道感染和心肌炎
上的升高。
LOGO
●使用抗病毒的药物,如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 林、阿昔洛韦等,其中利巴韦林气雾剂效果较好, 系局部用药,直接使用到患病部位,安全有效,对 儿童副作用小。
●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对破 溃处,可用金霉素鱼肝油以减轻疼痛及促使糜烂面 早日愈合。
3lian素材
LOGO
预防
三、相关人群要养成良 好的卫生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经常对儿 童的玩具进行消毒,不 要让孩子吃手或啃咬玩 具,不让孩子与别人共 用毛巾、牙刷、手帕和 餐具,以避免病从口入。
LOGO
预防
四、做好病患的隔离工 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