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家庭教育对比整理
中美家庭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个体的性格、价值观、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典型的家庭教育案例,探讨中美家庭教育的特点和差异。
二、案例一:美国家庭教育——独立自主案例背景:小杰(化名)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他遇到了一位名叫小华(化名)的中国同学。
两位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诸多矛盾,主要源于家庭教育背景的差异。
案例描述:1. 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
从小,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学会承担责任。
例如,在美国,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自己整理书包、完成作业,父母很少插手。
2. 中国家庭教育特点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往往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包办孩子的生活琐事。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形成依赖心理,缺乏独立自主能力。
3. 案例分析小杰和小华在家庭教育背景上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产生了诸多矛盾。
小杰习惯于独立解决问题,而小华则习惯于依赖父母。
这种差异使得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产生了不同的应对方式。
三、案例二:中国家庭教育——重视亲情案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留学期间,他结识了一位名叫小美的美国同学。
两位同学在交流中,发现彼此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很大差异。
案例描述:1. 美国家庭教育特点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但在亲情方面相对较为疏远。
在美国,家庭成员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彼此尊重个人空间。
2. 中国家庭教育特点中国家庭教育重视亲情,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密。
在中国,父母会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孩子的学业,甚至关心孩子的情感。
3. 案例分析小明和小美在家庭教育背景上的差异,使得他们在亲情观念上产生了分歧。
小明习惯于与家人保持亲密关系,而小美则认为保持一定的距离更有利于个人成长。
四、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分析1. 教育理念差异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强调个人成长。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美国父母主张开放式教育:(1)重视实际锻炼,强调在 实践中培养孩子,而不是说教。美国人认为,凡是 孩子的事情都让孩子自己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 中提高认识、积累经验、掌握技术、增强能力、培 养兴趣特长,增强自信心和责任心。可以说,美国 父母“给孩子开门的钥匙”而不是“替孩子开门”。 (2)看重玩耍游戏,美国人认为玩才是孩子这个年龄 段最重要的事。在美国,孩子进行各项兴趣活动、 体育活动的时间都比较充裕,活动场所到处都有。 父母经常利用节假日、周末带领孩子外出游玩,在 玩的过程中开发智能如感知、想象、判断、推理和 人的交际和情绪的调节等。
中国国的家庭教育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才”,将
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首 先,这个目的的期望值高,而且功利性强,因为“ 有出息”、“好职业”、“顺境”不是一个一般的 目的,较难实现。出于这个目的,中国父母特别关 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对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专心、 安静地坐下来读书、学艺,却忽视孩子的天分,限 制他们的创造力,结果为了培养所谓的“人才”反 而扼杀了天才,产生许多“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效 应。而且由于很少考虑孩子的性格、社会适应能力 、公民意识等问题,即使学业成绩好,将来也未必 能顺利地立足社会,有时候,还会使父母的期望完 全落空。
8、教育内容的比较
美国家庭教育内容丰富,注意让孩子在体力、认知、语言、社会性、情感上获得和谐发 展,可称之为“素质教育”。在促进体力的增强上,重视开展幼儿户外活动、体育锻炼, 如在庭院里荡秋千,野外远足等;在认知的发展上,重视训练孩子的各种感官,注意开拓 孩子的文化、审美视野,孩子的学习兴趣,如父母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或学习时,喜欢带上 孩子,让其受周围环境的熏陶,萌发学习的愿望;在社会性的培养上,教育孩子自我服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要求孩子学会具有与同伴合作、分享、互助的行为;在情感的陶冶 上,指导孩子欣赏音乐、美术、舞蹈、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如带孩子到美术馆、博物馆观 看各种展品,鼓励孩子参加艺术创作活动,让孩子亲身接触、体验大自然的奥秘,如带孩 子到森林公园旅游,海浪中游泳、攀登岩壁等。 中国的家庭教育内容虽然也可以分为德、智、体、美几方面,但往往是当孩子进入了学 龄期(有的甚至在学龄前期)就开始将智育放在压倒一切的地位,使得教育内容出现不平 衡的倾向。在体育上,中国的家庭保证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保护孩子的安全,注意疾 病的预防与治疗,与美国对比起来,这种教育是一种防御性的、静态的、消极的保护,温 室培育起不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在智育上,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如为孩子购置各种知 识性、趣味性的读物,训练孩子朗读、书写、计算等技能,当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后, 家庭教育出现学校化倾向,父母监督学习、检查作业、购买习题集、实行题海战,应付永 无休止的考试;在美育上,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因而盲目培 养孩子特殊艺术才能,如把孩子送入绘画班、歌舞班学习,聘请家庭教师教孩子学拉小提 琴、学弹电子琴等,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一方面无视孩子的兴趣,另一方面由于耗费大量 的时间和费用,往往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中美两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关注两国在各方面的差异和相似性。
在家庭教育方面,中美二国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家庭价值观、教育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教育目标的比较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的教育目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庭更加注重学术上的表现和成就,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越好,就能够获得更多的机会。
因此,中国家庭的教育目标更多地聚焦在孩子学习方面,这也是中国家长常用的育儿策略。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整体发展,包括智力、情感和社交方面。
美国的家长们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有思想和有见解的人,同时也能够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在生活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因此,美国的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家庭价值观的比较家庭价值观对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家庭价值观更加注重家庭纪律和孝顺的表现。
许多中国家庭会要求孩子尊重长辈,尊重家庭的传统和规矩。
在过去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一直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纯朴的生活方式。
这一点在家庭教育中得到了延续。
在美国,家庭价值观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人性的尊重。
美国的家长们希望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且遵循公平、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美国社会倡导个性和差异性,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也比较注重对孩子的自由发展。
教育方式的比较在教育方式上,中美两国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所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会用在学习上。
华人家庭常常采用“神童教育”,也就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来培养孩子的成就感,教育模式比较死板。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鼓励孩子们通过参观和互动等实践活动来学习。
美国的家庭教育更加强调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探索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中国和美国的家庭教育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两种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它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有着重要影响,还能够塑造孩子的性格、价值观以及社交能力。
中美两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将这种差异进行比较并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中美家庭教育在价值观和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强调孝顺和家庭的集体利益,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认为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而在美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强调个体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的重要性。
这两种教育观念的不同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在中国家庭,孩子可能会感到来自父母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而在美国家庭,孩子注重的是自我发展的机会和自由实践的空间。
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家庭教育中学习到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和自信,给予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传统的家庭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其次,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参与程度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父母通常扮演着一个权威和严格的角色,他们对孩子的学习和行为有着严格的要求和期望。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更强调平等和合作,父母更愿意成为孩子的伙伴和朋友,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中国家庭,父母的参与程度和影响力更大,他们对孩子的决策有着更多的干预和影响力。
从美国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学到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权利,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适度的干预和引导,以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
再次,教育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记忆,主要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为主。
而在美国,教育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负责任地学习。
美国家庭教育也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可以从美国的家庭教育中学到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应该传承好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
中美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比较研究

中美少年儿童家庭教育比较研究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中美两国少年儿童家庭教育的异同点。
一、家庭结构和核心价值观家庭结构是影响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家庭结构一般是多代同堂,父母、祖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
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是以家庭为重,强调孝道和家族观念。
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结构更倾向于核心家庭,父母和孩子独立生活。
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二、家庭教育方式1. 角色分工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起着不同的角色。
在中国,父亲通常承担更多的责任,包括纪律和学业方面的教导。
母亲则更注重孩子的情感和生活需要。
而在美国,父母的角色更加平等,在孩子教育中分工更加灵活。
父母通常都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并共同制定教育策略。
2. 教育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加倾向于对孩子的严厉要求和纪律要求。
父母通常会严格要求孩子的学业成绩,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美国的家庭教育则更加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和快乐。
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发展个性和兴趣,重视孩子的自我实现。
三、亲子关系和沟通方式在中美两国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和沟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是权威性的,以他们的话语为主导。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方式多是单向的,父母很少倾听孩子的意见和想法。
而在美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倾向于和孩子平等地对话和交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见。
四、教育目标和期望教育目标和期望也是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之一。
在中国,父母通常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追求孩子在学业方面的优秀表现。
而在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包括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美两国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中美家庭结构、核心价值观、角色分工、教育方式、亲子关系和教育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了解和比较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模式,并从中吸取经验,为优化我国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及启示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生活方式影响,中美在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
近年来,孩子的个人能力以及独立意识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美国的家庭教育在这方面能给我们哪些启示,中美家庭教育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呢?一、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中美家庭教育目的比较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
中国家庭比较注重家庭观念,孝顺老人成为家长培养孩子的重要品质。
在家庭关系中,家长一般要教育孩子应该听长辈的话,不去质疑长辈的决定,严重者甚至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并不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水平。
此外,中国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事业有成,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受中国传统考试制度影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能在各种考试中取得高分,参加各种特长班的学习也并非是为了解放孩子天性,而是为了“考级”。
在生活中,中国家长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一般孩子并不做家务,家长认为做家务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影响学生学习。
孩子的独立动手能力并不是最重要的教育目的。
在这种教育目的的影响下,中国孩子一般是尊礼忠孝、学习成绩优秀,但是不太善于独立思考。
美国家庭教育的目的。
在生活方面,美国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美国孩子从小就跟父母分开睡觉,坚持被要求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在思想方面,美国父母往往尊重孩子的想法,更希望孩子能独立思考,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否跟父母的观点一致并非是最重要的。
在学习方面,美国父母鼓励孩子创新,不以考试成绩评价孩子,积极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中美家庭教育内容比较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
中国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内容比较单一。
虽说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基本都是以学习成绩为先。
在日常教育中,思想方面,家长会向孩子灌输“学习为人生第一要务”的思想,在考试中要在成绩方面“敢为人先”。
在行动中,家长会将家庭变成学校的衍生品,给学生买各种试题,帮助其提高成绩。
中美家庭教育比较

引言概述:中美家庭教育在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本文将从家庭角度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两种教育模式的异同点,并提出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正文内容:一、家庭教育文化背景的差异1.1中美家庭价值观念的不同1.2中美文化对教育重要性的态度差异1.3中美家庭教育的传统观念差异二、教育理念的差异2.1中美家庭教育的目标设置差异2.2中美教育理念的核心差异2.3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差异三、教育方式的差异3.1中美家庭教育的家庭环境差异3.2中美家庭教育的家庭规矩与家庭作息差异3.3中美家庭教育的家庭角色分工差异四、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4.1中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自主性培养差异4.2中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价值观塑造差异4.3中美家庭教育对子女的社交能力培养差异五、中美家庭教育的启示与结合5.1充分认识中美家庭教育模式的异同,实现优势互补5.2对中美家庭教育中的优秀经验进行借鉴与融合5.3中美教育合作的有效路径总结: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分析表明,家庭教育在两种文化背景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但在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每种教育模式的独特优势。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中美家庭教育模式的异同,通过借鉴与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同时,中美教育合作也为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路径。
通过对中美家庭教育比较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两种教育模式的差异,还可以提出一些对于家庭教育的启示。
这些启示将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
引言概述:中美家庭教育在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角色以及家庭教育对子女的影响都体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本文将对中美家庭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了解中美家庭教育的异同以及对子女发展的影响。
正文内容:1.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1.1中国家庭教育理念1.1.1重视教育的传统观念1.1.2着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业成绩1.1.3讲究尊师重教和家教的责任1.2美国家庭教育理念1.2.1强调自由、个性和创造力1.2.2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1.2.3重视全面发展和个人兴趣的培养2.教育方式的比较2.1中国教育方式2.1.1注重功利性的教育2.1.2丰富的补习班和培训机构2.1.3偏向传统和“唯分数论”2.2美国教育方式2.2.1强调全人发展2.2.2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2.2.3提倡适应性教育和个别化学习3.家庭角色的比较3.1中国家庭角色3.1.1父亲的主导作用3.1.2母亲的关注和照顾3.1.3长辈的权威和影响力3.2美国家庭角色3.2.1父母共同参与教育3.2.2家庭成员的平等地位3.2.3鼓励孩子独立和自主4.家庭教育对子女发展的影响4.1中国家庭教育的影响4.1.1学习成绩的压力和竞争4.1.2自律和责任感的养成4.1.3孝顺与家庭价值观的传承4.2美国家庭教育的影响4.2.1独立思考和创造力的培养4.2.2个性发展和多元文化意识的形成4.2.3自信和责任感的培养5.中美家庭教育的思考与建议5.1借鉴中美家庭教育的优势5.2学习互补的教育方式5.3重视家庭角色的平衡5.4鼓励孩子全面发展总结:中美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家庭角色以及对子女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这些差异与中美文化的不同密切相关。
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何不同?家庭教育方式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较大差异。
本文就针对此话题进行深入分析,从几个方面探究美国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何不同。
一、教育目的不同美国的家庭教育比中国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其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自主性,帮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强制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
与此相反,在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中,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往往在孩子的学习管理中过度干预,教育内容也更加注重于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的性格、特长和兴趣等方面。
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在教育方式方面,美国的家庭教育灵活多样,包括有机农业、户外探险、音乐、雕刻、写作等,而中国的教育方式则更注重于学校教育,即以应试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美国的家庭教育注重育人成才的全面性,追求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而中国的家庭教育对于应试教育及其较为单一的教育方式有其历史依据,这也是一种被延续至今的文化传统。
三、家庭教育方式的实践活动不同在实践活动中,美国家长会针对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会花很长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一起体验生活、探索自然、感受社会,也非常注重孩子的自我探索和探索性学习。
相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太会主动陪伴孩子去体验诸如户外活动、参观博物馆、体验创新科技等各种实践活动。
而更加注重在学习的时候,家长会通过多种方式来监督孩子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在周末会让孩子报名各类中考冲刺班,暑期还会安排孩子去培训班学习各种技能。
四、家庭教育氛围不同在家庭教育氛围方面,美国更加注重注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平等互动,让孩子能够有更多的自由表达和探索自我的机会。
美国的家长也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自信,让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比较自如,更容易适应社会的需要。
而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不少父母更加倾向于机械式地传授各种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甚至出现了家庭冷暴力现象,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Family Education.At present, the majority of family educational expert consider that family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 narrow and broad sense. Generalized family education indicates that family members teach each other in their daily life. In a narrow sense, it indicates that the elder members (especially for parents) of a family teach younger in their daily life. Family education as one part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education has an irreplaceable meaning to other two educations. Family education is not only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health of children, but also their mental health which makes them more adaptable to competitive society in the future. More often than not, education is also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hildren and parents which means that they both be educat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it.2.1The Feature of Chinese Family Education.First, Chinese parents usually charge of whole things of their kids to make them have enough time to study. Especially for those parents who have only child provide them anything what their kids need. There is also a new phenomenon that we can see most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have mobile phones, digital camera, MP5 which are top grade cons umer goods. It’s detrimental to develop children’s independent ability and imperceptibly make them spend freely on money which given by their parents. A lot of Chinese parents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ir kids’ basic necessities of life but not their inner mind which easily make them have mental or moral character problems. In the meantime, it’s easy to make their kids have personality defect and lose ability of living all by themselves. Therefore, this kind of education is absolutely unreasonable and lack short of scientific.Second, the matters of family education one-sided emphasize test score. Chinese parents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intelligent development of their kids but seldom evenly conduct the education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and art to their children. So that it’s the main cause of uneven in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tudents’ integral ability. We also see a phenomenon that a lot of only children are high intelligent, vulnerable and sensitive. But in the fields of developing intelligence of children, Chinese parents only care for their result of ability of memory, comprehension and computational problem. On the contrary, innovation-oriented society is pressed for practical ability and creative ability.Third, Chinese parents always regard their kids as private property. They are concerned more about face-saving than their kids. They deserve their kids are their own and have right to control the children’s behavior. When their kids betray their orders, they also use their dignity or effect violence to their children but do not know it is illegal. They believe the concept of family education needs violence sometime to their naughty behavior. Furthermore, Chinese parents also think if they love their kids, whatever methods of expression, the kids should accept it and unconditional comply with it. As the times passes, the children would not like to communicate with their parents who will not be told by their kids when they have something mental problems.It affluence the kids’ mental health and is difficult to form a 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hips.2.2The Feature of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First, American parents lay emphasis on cultivating equal consciousness. American parents always like to provide ample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kids to perform themselves in daily life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 result is successful or failure; they often approve their ability and praise them. The children who grown up in this kind of relax environment are active, innovative and confident. But American parents will not neglect any shortcomings of their kids who are told “they should correct their fault when the find it out immediately” by their parents. Sometimes American parents also punish their children when they do some mistakes. But it mainly depends on the foundation of respecting children’s self-respect and they do not use any insulting words to humiliate them.Second, American parents pay more attention to cultivate independent consciousness and hardship spirit to their children. When their kids were born, they usually try every mean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or conditions to train their kids to make them full trained in every condition. It is never be heard of some American children sleeping with their parents when they are baby who need to sleep in a small bed alone and grow up to older they will have their own room to sleep. Large quantities of American parents support their kids to take a part-time job which can practice their capability of independent living. In United States, most of adolescents aged eighteen earn money by part-time job to pay the sky high college tuition. From children to adolesc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take part-time job develop their hardship spirit. The average incomes of United States families are dozens of time to Ceehina, but American parents have a strict limit and requirement for giving pin money to their kids. A survey conclude that fifty four percent of American adolescent students do not have pin money which given by their parents and the more elder will not have chance to get it form parents.Third, American parents lay emphasis on creative ability of their kids. American parents almost will not inflict more pressure to their kids in studying and think they are willing to learn if are interest in certain knowledge. It will hurt kids’ emotion and personality if they force them to do what they do not want to do. American parents do not make their children to recite a large quantity of formula and theorem mechanically but eagerly teach them how 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and find out the ways of looking for an answer when they face an unfamiliar field. They also try all their best to affirm any effort of their kids and praise every answer of children’s thinking to protect and stimulate whole creative desire and trials. What they want to do which is usually is supported by their parents who make them to be a man who they are.2.3.5The Detail of Evalu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arents.Chinese parents think their most important job is study compare with other aspects which are all secondary. They also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high education background is everything? Therefore they always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pay all energy to study so that Chinese education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test scores andbody health not moral quality and mental health. The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rents to their children often focus on their children’s test scores and urge them by saying,“You should study harder”, “Why your examine result is lower than before?” Which are not unfamiliar words to Chinese children who are seldom hear the praiseful words or objective evaluation to their works in other aspects. And recent survey manifest that the achievement and family happiness of a man eighty percents depends on nonintellectual factor but twenty pe rcent upon intelligent factor which is “human dignity” (人格)----“humanistic literacy”.(人文素养)American parents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moral qualities, capability and integral quality of their children. Parents permit their children to do what they like and encourage them to find out questions in anything and try to solve it by themselves.2.3.2Critical and Praiseful Words.Critical words is usually more that praiseful ones from the mouth of Chinese parents who also take advantage of ironic, sharp-fanged and threatening words to crack down the confidence of their children. But American parents usually like to reward instead of punishment to children when they do a good job. The attitude of treating to them by American parents is honesty and down to the ground. We also see a phenomenon that Chinese parents always tell their children others are better than you and should work harder to catch up with them,. But American parents won’t do that, they never tell children are worse than others. They always regard their own children are the most smart ones to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