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铁的发展历程
天津地铁情况介绍

装抢险物资的集装箱和发电机
抢险专用钻机及配套空气压缩机
抗浮梁800X600mm
⑧2粉土 第一承压水层粉 土⑧2、粉土⑨2
第二承压水层粉土 800地连墙 ⑾2、粉砂⑾4
⑾1粉质粘土
标准段基坑,覆土厚度 为4.39m 开挖深度17.75m 围护墙入土深度 13.93m 插入比:0.78 端头井段开挖深度 19.45m 围护墙入土深度 13.93m 插入比:0.72 降水方案:基坑内降 水 承压水处理:围护结构 隔断第一层微承压水 第二承压水水头标高 为-1.0m,对坑底安全 系数为1.01<1.2,坑 内设降压井减压。 设置抗浮梁800X600mm
基坑底部承压水突涌时,可立即回填土(尽量采用 粘性土),如没有土源,可从附近消防栓或供水管道 中取水进行回灌,但是回灌前应尽量摸清涌水点的位 置,以便后续对其采取措施。 聚氨酯是一种较好的堵漏剂,遇水后会立即进行聚 合反应,分散乳化或发泡膨胀,并与砂石泥土固结成弹 性固结体,迅速堵塞裂缝,在基坑的抢险过程中能发挥 有效的作用。
冻结孔立面透视 地铁
城区线 填充线 放射线+链网 地铁+轻轨
市域快线
放射 城铁`
规划布局考虑主要因素:市区层面
现有中心城区线网规划 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核心区主要客流集散点 城市客流主方向
规划布局考虑主要因素:市区层面
现有中心城区线网规划 中心城区及滨海新区核心区主要客流集散点 城市客流主方向
市域线路与市区线路的衔接方式
在建线路
地铁2号线 2006年开工,2011年建成 22.7公里,20个车站
地铁3号线 2006年开工,2011年建成 28.4公里,22个车站
9号线(津滨轻轨二期) 2006年开工,2011年建成 在建段约7公里,6个车站
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高速客运铁路(高铁):
中国高速客运铁路,简称“中国高铁”。高速铁路 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的运输方式,中国的高铁速度代 表了目前世界的高铁速度。
中国是世界上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 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在建规 模最大的国家。在运行速度上,目前最高设计时速可达 350公里,(已于2011年6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的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最高 时速达到300公里);在运输能力上,高铁可以运送1000多人, 每隔3分钟就可开出一趟列车,运力大;在适应自然环境 上,高铁可以全天候运行,基本不受雨雪雾的影响;在 节能环保上,高速铁路是绿色交通工具,非常适应节能 减排的要求。
当然,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在其长达50年的发展历程 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这50年是中国铁路自强不息、 披荆斩棘、前赴后继的50年。
随着铁路的不断改进、完善,我们都知 道现中国已有:
磁悬浮线路 高铁、动车线路 轻轨线路等
磁悬浮列车:
磁悬浮列车是世界各国研制最早的新型列车 之一,它借助于磁力来悬浮、导引与驱动车辆。 磁悬浮列车不同于普通铁路列车的主要特征是它 不使用车轮,而依靠电磁作用力把车辆悬浮在轨 道上方,它的动力直接产生于列车和轨道之间, 在高速行驶时就像一架超低空飞行的飞机,时速 可达到500~1000千米。
上海轨道交通建设始于1990年初。截 至2008年底,运营线路总长236公里,车站 总计162座。覆盖13个行政区域,线网规模 位列全国之首;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共运 送乘客11亿人次,单日最高客流量达436.2 万人次(2008年12月31日),最高换乘客流量达 116.7万人次。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已知部分)
中国第一条营业性铁路
—上海吴淞铁路(淞沪铁路)
中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中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地铁的发展历程
中国地铁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中国最早的地铁是1907年在上海开通的沪杭甬线。
1966年,中国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的第一段全长14.31公里的沪杭甬线开通运营。
20世纪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进入高潮期,各地建设的地铁线路逐渐增多,1979年,北京地铁第一段线路开通,这也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期建设的第一条地铁线路。
1990年以后,中国地铁的发展进入快速的发展期,这一期中国地铁的发展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当前我国地铁线路已经遍布在全国各个城市,网络已经形成。
目前中国地铁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地城市都在加快地铁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地铁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快,把地铁建设成为一项全民参与的事业,让城市发展更加繁荣昌盛。
二、中国地铁的未来发展
中国的城市交通发展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地铁正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要成分,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未来,中国地铁的发展将会更加快速,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将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地铁的建设,新的地铁线路将会在各个城市建成,以便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此外,中国地铁的技术也会得到改善,大力推进自动驾驶系统的
研发,提高地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采用无线技术进行智慧交通管理,以满足人们运输的需求。
未来,中国地铁将会不断进步,成为中国城市交通的支柱,推动城市发展,实现全民参与的城市运输事业。
天津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展望

。。。。。 。。。。。 。。。。。 。。。。。 。 。。。 ’’。 ’。‘。。 。。。。。 。。。。。 。。。。。 。。。。。 。。。_ 。 ●。 。-。。。 。。 。。 。。。。。 。。。。。 _。一
史 ,不能不提及天津著名的 “ 7 0 4 7 ”工程 ,当时是 以备 战为 目的 ,以墙子 河改 造工程 的名 义立项 ,于 1 9 7 0 年4 月 7日破 土 动 工 。那是 一 段 激 情 燃 烧 的岁
月 ,数 以万 计 的 津城 人 民 以建 设 新 中 国 的满 腔 热 情 ,人 拉肩 扛 ,成 就 了 中国 的第 二 条 地 铁 。 当 时
在载客量上 ,轻轨是每小时单向客流量为0 . 6 万~ 3 万人 次 的轨 道交 通 方式 。地 铁 的载 客 量更 大 , 比轻轨高出1 倍左右 ,每小 时单 向客流量为3 万 6
万人 次 。
的天津地铁 只有海光寺 、电报大楼 、营 口道和新 华 路4 个 站 ,后 来 通 过 2 次 扩 建 ,于 1 9 8 4 年1 2 月2 8 日开通 了西 站 至 新 华 路 站 7 . 4 公 里 线 路 ,直 至 2 0 0 1 年1 O 月 9日 ,随着 天 津 经 济 的 发 展 ,老 地 铁
董 【 专 稿 】
代 ,发 达 国家 的 主要 城 市 如 纽 约 、华 盛 顿 、芝 加 型钢 轨 ,而 如今 的轻轨 已采用 与地铁 相 同质 量 的钢 轨 ,因此钢 轨 的重 量 已不 再是 两者 的区别 了。
地铁发展史及其影响讲解

编号:成绩:自然科学通识课研究项目结题报告地铁的发展史以及题目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姓名***指导老师***系、专业**系**专业学号************ 年** 月** 日内容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地铁,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交通工具,如雨后春笋般在各特大型城市不断兴建起。
地铁凭借其独特的优点和高科技的投入,解决了很多城市的交通,环境问题。
城市作为人类现代文明和财富的聚集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地铁是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对周围商圈也带有辐射作用,而且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将科技融入了经济。
地铁的发展史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1.走进地铁1.1. 什么是地铁1.1.1.地铁的概念地铁是地下铁道的简称。
它是一种独立的有轨交通系统,不受地面道路情况的影响,能够按照设计的能力正常运行。
地铁具有效率高、无污染、大运量等特点。
地铁和轻轨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在运量上。
通常衡量的标准是高峰时的每小时客流量,超过了3万人次就叫地铁。
1.1.2.地铁车辆简介地铁车辆是成列运行的。
一般情况下由4辆或6辆编成一列,少数情况下,也有8辆编成一列的1.1.3.车体设计车辆的车体,现在一般都采用铝合金或不锈钢材料,采用整体承载结构,以减轻自重。
一辆车的两侧均开有多个车门(一般为四个),车门的开关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由司机手动控制。
1.2. 地铁路网的基本形式地铁路网的基本型式有:单线式、单环线式、多线式、蛛网式。
每一条地铁线路都是由区间隧道(地面上为地面线路或高架线路)、车站及附属建筑物组成。
车站按其功能分为四种:1.中间站:只供乘客乘降用,此类车站数量最多。
2.折返站:在中间站设有折返线路设备即称为折返站,一般在市区客流量大的区段设立,可以满足乘客需要,同时节省运营开支。
3.换乘站:既用于乘客乘降又为乘客提供换乘的车站。
4.终点站:地铁线路两端的车站,除了供乘客上下或换乘外,通常还供列车停留、折返、临修及检修使用。
1中国制造地铁的原因

1中国制造地铁的原因:早期: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沈阳、上海三座重要城市修建地铁. 一期工程于1965年07月01日开工据统计北京地铁在战时可以每天运送5个陆军整编师的兵力自西山运至北京市区。
(完全是为了战备)后期:当前,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建设飞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城市人口在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趋紧张。
地面交通已无法适应有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产生的日益增长的运量需求。
城市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噪音和空气污染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快速、舒适的交通环境,引导城市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是国外大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惟一途径。
以世界各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说明,轨道交通的发展无不和与之发展相配套的技术经济政策密切相关。
地下铁道交通,是一座城市融入国际大都市现代化交通的显著标志。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实力展现长期角度看:;从长期看,则可以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问题,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短期角度看: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从短期看能够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有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2. 中国地铁发展的历史:中国地铁产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大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56年,北京地铁就在领袖人物的政治考虑和革命豪情之下应运而生。
第二阶段,由上个世纪90年代初至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人口、机动车的急剧增长,中国各大城市,相继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大塞车等现象。
继上海和广州之后,“地铁热”升温,中国34个人口数量过100万的城市中,有20个城市提出修建地铁的计划。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轨道交通发展历程轨道交通是指以铁轨为基础,利用轮子与轨道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力或其他动力方式,将车辆沿特定轨道运行的交通系统。
轨道交通具有运行速度快、运力大、运行安全等优势,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污染、提高运输效率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历程。
轨道交通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伦敦地铁。
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下铁道——伦敦地铁的第一条线路在伦敦正式开通,使用蒸汽机车作为动力。
这标志着轨道交通的诞生,也为后来的轨道交通系统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对轨道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世纪初,美国纽约市的地铁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条运用电力牵引的地铁系统,为轨道交通的电气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世界上各大城市纷纷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巴黎地铁、东京地铁、莫斯科地铁等,轨道交通开始成为大城市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增加和交通需求的增长,轨道交通改革和扩容成为各国的重要任务。
在这期间,高速铁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
1957年,日本开通了全球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铁路——东海道新干线,从而开启了高速铁路的先河。
此后,德国的ICE、法国的TGV等高速铁路系统相继建成。
高速铁路的建设使得不同城市之间的交通变得更快捷、便利。
21世纪以来,中国轨道交通迎来了爆发式的发展。
中国高铁的崛起成为了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007年,中国正式开通了北京至天津的高速铁路,成为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
之后,中国不仅在国内大规模建设高速铁路,还积极走出去,帮助其他国家建设高铁,推动了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目前,轨道交通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轨道交通建设,推动着全球轨道交通的发展。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包括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等,轨道交通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过程。
中国地铁发展史

屮国地铁的起源1953年北京市委首次提岀要修建地下铁道,得到中共中央的认可并做出战略决策。
在 原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科学严密的勘察设汁和论证,确定了北京地铁 一期工程的规划方案和施工方法。
由于当时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地铁工程被迫暂时搁巻。
重 新上马后的北京地铁一期工程从修建到1965年开通试运行,第一代地铁的建设者和运营管 理工作者,克服了今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生产和运营当中的难题,奠 定了中国地铁事业发展的基业。
中国近30年城市地铁发展分布图屮国地铁建设时间表1)1965年07月:北京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DK1型地铁电动客车)1967年DK1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1组/2辆。
核定载客448人。
每个车厢共 4对车门,为内藏门,列车两端拥有紧急出口。
JUixnKu?h (xi Su/hou»u?riou2020X .in (rrn (^XiWk ;"M MUU H C <I ^ Kor^2)1970年06月:天津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DK8型地铁电动客车)1982年DK8型由长春轨道客车生产,共52辆,客室两侧有风动拉门3对,由电磁阀控制的活塞式风动门机构通过钢丝绳开闭。
空气制动装置是地铁车辆专用的数字式电控制动机,作用快.空走时间短.操纵方便灵活。
3)1975年11月:香港石峡尾一观塘线开工兴建(M-train)Modernization Train是香港地铁历史上车龄最髙的一代列车,原为英国都城嘉慕建造,车厢使用“滑动式车门”,最高时速90km/h,营运最髙时速80km/hc4)1990年01月:上海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老老八(01A01〉型车)01A01型车由制造商西门子-安达(Adtranz-Siemens)生产,上海地铁第一代车型, 距今已有约27年的历史。
5) 1993年12月:广州地铁1号线开工建设(西门子型列车)车辆由西门子-安达(Adtranz-Siemens)联合生产,基础型号是西门子的模块化地铁列车(Siemens Modular Met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