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合集下载

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

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

学习“依法治国”的心得体会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有保障。

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反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

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

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

依法治国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知识的测试题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知识的测试题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知识的测试题目依法治国思想,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知识,有利于在建设中华民族的队伍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测试卷,希望对你有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测试卷选择题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 A )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B.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C.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并提出了( C )法治体系建设目标。

A.三大B.四大C.五大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以下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B )。

A.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B.法律主要发挥教化作用,道德主要发挥规范作用C.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 C )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A.立废B.立改废C.立改废释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 C )定为国家宪法日。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A.七月一日B.十月一日C.十二月四日6.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要求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 B ),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协调决定,不能久拖不决。

A.组织双方协商B.引入第三方评估C.组织开展调研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法律制度,把贿赂犯罪对象( B )。

A.由财物变为财产性利益B.由财物扩大为财物和其他财产性利益C.由财产性利益扩大为财物8.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综合执法,( A )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

依法治国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依法治国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一、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从江泽民同志的讲话精神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依法治国的内涵简明地说,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

它包括以下内容:l、依法治国的终极主体是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和国家事务。

3、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来治理国家。

4、我们的党是把人民的意志集中起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然后运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依法治国的“法”字,在当代中国就是指真正反映全体人民意志的,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现行宪法和法律。

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依法治国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理解:其一、依法治国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

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国家能够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各项制度和方针、政策能够符合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根本条件。

实行依法治国,能够更好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民主是有人类社会以来最高类型的民主,这种优越的民主要真正成为现实,这要靠法制来保障,正如邓小平同志讲的,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在当今中国,十三亿人民不可能人人都去执掌政权,而只能通过民主选举的政权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

为了保证这种权力的行使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体现人民意志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并保证这种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来确保人民政权为人民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

在这种情况下,政权机构制定良好的法律并严格依法办事,就是按人民的利益的意志办事,就是从根本上体现了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做主根本保证。

依法治国的五大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一立法就等于间接把党视为超越于宪法甚至独立在宪法之外的最高权威。

党领导依法治国的理念使得我国依法治国的本质不再是纯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从于党治的人治。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

而我党历来都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一份子,“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思想就相当于党把自己视为人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际上就等于坚持了党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领导依法治国实际上强调的是党靠党规党纪依宪治国,而党规党纪又严于宪法法律。

作为人民一份子的党员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党员,他们在党规党纪或宪法法律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的。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自律作用。

这一提法着重强调了法律治理的规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却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调控作用及其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问题。

政治调控、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种调整机制,三者都不应偏废。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所以依法治国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概论9~15章问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9~15章问题及参考答案

《概论》第九章重点问题与参考答案《概论》第九章重点问题与参考答案1、如何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参考答案: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参考答案:(1)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的方针是什么?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我国的政党制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党制或多党制,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根本区别于其他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3)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参考答案:第一,有利于保障各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第二,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第三,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第四,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稳定和统一,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5、为什么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参考答案:第一,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保障基层民主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

单选题

单选题

单选题1. ()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 依法治国 B. 文明执法 C. 尊重人权 D. 坚持党的领导正确答案为:A。

2. 依法治国首先是()。

A. 依法治权 B. 依法治民C. 提高全民守法意识D. 有效管理国家正确答案为:A。

3. ()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A.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C. 宪法至上D.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答案为:A。

4.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依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A. 执法为民 B. 依法治国 C. 民主自由 D. 服务大局正确答案为:A。

5. 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A. 为人民服务 B. 人权至上C.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D.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正确答案为:D。

6. 执法为民,就是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 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B. 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 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D. 全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正确答案为:B。

7. 政法工作尊重和保障人权,首先要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和普遍的人权提供完善的法律保障。

A. 文明执法B. 依法执法C. 以人为本D. 以法律为准绳正确答案为:C。

8. 一切执法行为都必须严格遵守()。

A. 领导批示 B. 文件规定 C. 法学理论 D. 法律规定正确答案为:D。

9. 政法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由我们党的()和我们国家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A. 政治路线B. 根本宗旨C. 任务D. 奋斗目标正确答案为:B。

10.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目标,是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A. 依法治国 B. 公平正义 C. 执法为民 D. 服务大局正确答案为:B。

11. 公平正义的首要内容是确保()。

A. 一切行为让群众满意 B. 一切结果符合法律规定 C. 一切行为让领导满意 D. 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正确答案为:D。

依法治国——精选推荐

依法治国——精选推荐

“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党的十五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并把它们上升到国家管理的高度加以认识,丰富了治国方略的全局性、战略性思维内容。

“依法治国”:1996年2月8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听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家富的《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讲座后,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对"依法治国"的内涵、基本要求、现实意义作了说明,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加强法学和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和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本领,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带动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风气,为坚持依法治国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他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以德治国”:1996年10月10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教训基础上,结合新的形势需要,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奋斗目标、核心内容、主要手段等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

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了道德建设的意义。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吴奎彬(中共菏泽市委党校,山东菏泽274030)摘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

关键词: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辩证关系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7605 (2004) 01 - 0084 - 03Abstract :To u p h old t h e Party’s leader ship and to ensure t h at t h e p e ople are t h e mast ers of t h e c o unt r y wit h t h e need to ru le t h e co unt ry by law is an o rganic whole. L eader ship by t he Party is t he f undamental guarant ee t hat t he p eople are t he mast ers of t h e c ou n2 t ry and t hat t he co unt ry is ru led by law . The p eople being t h e mast ers of t he co unt ry co nstit ut es t he essential requ ir ement of s ocialist democracy . Ru lin g t he co unt ry by law is t he basic p rinciple t he Part y p ursues while it leads t he p eople in running t h e co unt ry. They are unified in t h e p r actice of developing socialist democracy.K ey w ords :t h e Pary’s leadership ; t h e p e ople being t h e mast ers of t h e co unt r y ; r u ling t h e co unt r y by law ; d ialectical relatio n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依法治国的实质,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

我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依法治国的所依之"法",是规范化了的人民意志。

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和法律,并且运用宪法和法律来治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人民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行使被授予的各种权力并且接受人民的监督。

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

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不断推进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进程。

实行依法治国,对执政党本身而言,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治国理政的法治化水平。

党的方针、政策是立法的依据和执法、司法的重要指导,同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法律是经过实践检验和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主张。

执政党要提高治理国家的法治化水平,
必须加强对立法的领导,善于把正确的政策主张上升为法律,主要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

党的执政主张凡是要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必须由国家权力机关经过法定程序,使之成为法律法规或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再由各级各类国家机关依法实行。

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从法律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长期稳定和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国家法律既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也反映了党的政策和主张。

保证司法公正,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司法机关执法不力、不公,就不能体现法律的神圣。

加大司法改革的力度,让司法公开透明,更好地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才能防止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点,但往往也是依法治国的难点。

依法行政,要求国家公务员们首先要转变观念:依法治国不仅是依法治民,更是依法治官;依法行政,对执法者的法律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方式上的深刻变化和重大发展。

法律的贯彻实施,也就是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的贯彻实施,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就在法律层面得到了落实。

把党的领导、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这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必须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基础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

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切政党和社会组织,所有公民和社会团体,所有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允许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权。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树立依法执政意识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

要善于依法行政,按照宪法、法律和法规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依法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要善于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要善于用法律武器同各种敌对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进行斗争,维护社会稳定。

要善于运用社会主义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贯穿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无论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还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还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都必须坚持这三者的统一。

只有在实践中坚持三者的统一,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实现社
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