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综合试题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说课稿1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说课稿1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保护生物多样性》说课稿16(新版)一. 教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案例和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其保护措施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际操作方法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多样性价值及其保护方法的实际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探究生物多样性: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享各自的认识。

3.学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让学生阅读教材案例,讨论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参观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等。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篇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3篇科学说课稿一课题:水的循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护水资源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循环过程和水的净化。

2. 教学难点:通过简单实验理解水的蒸发、降水和凝结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插图引发学生对水的循环的思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3. 呈现实物:展示一个水循环模型,解释其中的过程。

4. 进行简单实验:通过烧开水,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水蒸发后会形成云以及降雨的原因。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中的节水行为,并写一份观察记录。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2.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

科学说课稿二课题:植物的生活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基本生活过程和所需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整理数据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关爱与尊重之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活过程、需要光线、水分和二氧化碳的认识。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察植物对光线和水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的思考。

2. 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思考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5. 讨论分析:带领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植物对光线和水的需求。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生长环境。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实验操作是否准确以及对观察结果的分析能力。

2.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描述准确性。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7课《美丽的化学变化》说课稿(新版)16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7课《美丽的化学变化》说课稿(新版)16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7课《美丽的化学变化》说课稿(新版)16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化学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7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发现化学变化的特征,探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可能对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掌握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欣赏化学变化的美丽,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特点。

2.教学难点: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化学变化现象,如彩虹、火焰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化学变化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发现化学变化的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化学变化的概念。

3.探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引导学生总结能量变化的特点。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化学变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说课稿(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说课稿(2023春新课标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说课稿(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学生对物质间相互作用现象的深入学习。

本单元第3课《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质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物质,本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物质间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本课中,学生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思考变化中的新物质,这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原理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实验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2.难点:学生对变化中的新物质进行准确描述,并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微观现象,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变化中的新物质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实验过程和物质间相互作用原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导学生回顾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实验观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质间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

3.分析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观察结果,交流对新物质的发现和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讲解原理: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讲解物质间相互作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变化中的新物质产生的原因。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说课稿(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6课《浩瀚的宇宙》说课稿(新版)一. 教材分析《浩瀚的宇宙》这一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6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的演变等。

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得抽象的宇宙知识更加生动形象。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由于宇宙知识本身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认识恒星的演变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宇宙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的演变过程。

2.教学难点:恒星演变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宇宙图片或太空探索的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组成。

3.探究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恒星的演变过程。

4.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恒星模型,加深对恒星演变的理解。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重点。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宇宙的组成:恒星演变过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

教师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023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2023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优秀全册教案

2023人教部编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优
秀全册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一单元:观测天空
- 主题:观察恒星和日月的周期变化
- 目标:了解天文现象的科学原理,提高观察能力
- 教学内容:研究天文现象的周期,利用教具进行观察,分析观察结果,总结规律
-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 评价方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第二单元:探究电路
- 主题:制作简单电路,探究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 目标: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
- 教学内容: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制作简单电路,探究电流
和电压的关系
-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法
- 评价方法: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第三单元:探究机械运动
- 主题: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了解运动的基本规律
- 目标: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 教学内容: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进行物体运动的实验,测量运动速度和加速度,总结运动规律
-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 评价方法:实验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
第四单元:体验生态环境
- 主题:了解生态系统,保护环境
- 目标: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教学内容: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进行生态环境的实地
考察,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法、案例法、讨论法
- 评价方法:实地考察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
本教案全面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突出实验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旨在为小学六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4-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的一课。

教材以厨房为背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厨房中的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物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实验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厨房中的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增强他们学习科学的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厨房中的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对物质变化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厨房中的物质和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理论知识:介绍厨房中的物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学生实验操作打下理论基础。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厨房中的物质变化,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4.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探讨物质变化的原因,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5.巩固提高: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1.物质:固体、液体、气体2.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相互作用:溶解、融化、燃烧、发酵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厨房中物质和变化的理解程度。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说课稿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说课稿6(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说课稿6(新版)一. 教材分析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是本套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物质的溶解、蒸发、沸腾、凝固、升华等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

这些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质变化的本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物质的变化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专业的科学术语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和渗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掌握溶解、蒸发、沸腾、凝固、升华等变化的本质,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变化的本质,溶解、蒸发、沸腾、凝固、升华等变化的原理。

2.教学难点: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观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化学反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现象,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3.知识讲解:讲解物质变化的本质,以及溶解、蒸发、沸腾、凝固、升华等变化的原理。

4.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过关试题一、知识再现1、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差别,但他们在()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2、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他的自身()和()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及()的协调一致上。

二、我来当小法官1、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中融入了人类的情感、信仰和智慧。

()2、不同地区的房屋是不同的,这与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相适应的。

()3、傣族人居住的房屋是比较有特点的圆顶土房。

()4、各种建筑物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结构比较简单,有的结构比较复杂。

()5、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仅仅是为了节省材料。

()6、直径相同的空心棍比实心棍更容易弯折。

()三、快乐ABC1、现代房屋的功能有()A休息 B娱乐 C工作 D举行各种活动2、建筑物可以用()来建造A木头 B石头 C钢筋混凝土 D钢铁3、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最稳固。

A三角形 B四边形 C正方形 D菱形4、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最稳固?A三角形 B四边形 C正方形 D菱形5、你见过的路边大型的加油站绝大多数是()结构。

A实心 B框架 C拱形 D薄壳6、薄壳结构是一种仿生建筑,是仿照()设计的。

A蜂巢 B 贝壳 C 苹果 D 蛋壳7、要欣赏建筑物的美,要从建筑物的()等方面欣赏。

A造型 B色彩和图案 C 装饰 D 功能四,智力冲浪1、你知道哪些建筑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功能和结构给他们分类吗?按照功能分:按照结构分: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过关考试题一、知识再现1、从外部形态看,人体由()、()、 ( )和()组成。

2、人体内的细胞不断的吸取()和(),排除二氧化碳等废物,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源源不断地提供()和()。

3、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

二、我来当小法官1、我们的身体是一种完美的结构。

()2、动物和植物等生命体不是由细胞组成的。

()3、消化后的养料是通过肺被人体吸收的。

()4、测量心率需要测量平静时的心率。

()5、每个人心脏的大小与自己握紧的拳头相似。

()6、儿童因为年龄小,所以心率略慢于成年人。

()7、新技术在医学中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人们摆脱病痛,甚至重新获得生命。

()8、在做刺激—反映游戏中,每个同学的反应快慢是不一样的。

()9、错觉现象在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

()10、每个人进入青春期的时间略有不同,一般男孩比女孩进入青春期要早年。

()11、青春期是身体形态和身体功能的完善,心理活动的成熟也是在这一阶段完成的。

( )三、快乐ABC1、下列器官和系统中,()是人体的组成部分。

A.骨骼B.神经系统C. 循环系统D. 消化系统2、绝大多数生命体都是由()构成的。

A. 器官B.组织C.系统D. 细胞3、过度饮酒就会加重()负担。

A.口腔B.胃C.胰腺D.肝脏4、通过(),人体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A. 消化B. 呼吸C. 循环D.神经5、在制作人工肺模型的过程中,气球相当于人体的,橡胶皮膜相当于人体的(),塑料瓶相当于人体的。

A.胸腔B. 肺C.膈肌D. 器官6、人体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获取的氧气和养料是通过()送到全身各处的。

A.肺B.血液C.神经D.骨骼7、心跳的快慢与()有关。

A. 运动的快慢B. 激动或紧张的情绪 c. 吃刺激的食物8、人类的思维、情绪等心理功能是通过()系统实现的。

A. 消化B.呼吸C. 循环D.神经9、从小到大,身体的()变化比较明显。

A. 身高B. 体重C.肺活量10、在与同龄人交往时应注意()。

A. 热情、宽容B. 诚实、守信C. 自尊、自爱D. 自律、有爱心四、智力冲浪1、你知道什么是消化和吸收吗?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饮食中应该注意什么?2、青春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将自己知道的有关青春期健康发育得注意事项与自己的同学分享吧。

五、科学实践1、在生活中,经常有同学感冒,关于感冒你知道那些知识?说说在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感冒?2、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我民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适应的现象吗?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一、填空1、象池塘这样,有水草、鱼、虾、水蚤和各种细菌等生物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被称为()。

2、1992年,人们决定将()送回森林,由于这种动物的作用,鹿群的增长受到控制,森林中又恢复了一片生机。

3、美国科学家进行的“生物2号”实验用事实告诉我们,()。

4、能利用阳光制造营养供自己和其他生物生长的生长,被称为()。

二、我来当小法管。

1、有时生态学家很难数清这一种群中个体的数量,所以,他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估算的方法进行推测。

()2、能分解动物的排泄物、尸体或腐烂植物的细菌等微生物,被称为消费者。

()3、小明用弹弓打小鸟非常精准,为此,我们要评他为“打鸟标兵”。

()三、快乐ABC。

1、()村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正式确认为“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

A、华西B、留民营C、三元朱2、下面的做法错误的有()A、把废油倒入下水道B、把废油倒在垃圾场C、把废电池乱扔D、把废收集起来,进行统一处理3、当你的同学顺手折断一根树枝时,你应该()A、管好自己,不管他人B、向他说明他的行为对环境的危害C、也折一根更大的树枝D、打110报警4、在生物圈中,生产者主要是()A、动物B、植物C、细菌D、病毒四、名词解释:生物圈——五、牵线搭桥。

下面是某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名称,它们各属于哪一类,用线连一连。

小麦生产者猪虫子消费者玉米鸡细菌分解者六、智力冲浪。

1、人和生物圈有着怎样的联系?2、如果你要制作一个生态瓶来模拟生态系统,那么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至少举出6种)3、为了保护我们的周围的生态系统,你要向人们提出自己的建议,请写一份建议书。

七、科学实践。

小明要估算所在小区麻雀的数量,他先随机捕到了20只麻雀,为它们做上标记,再放掉它们。

一周后,又在同一地区随机捕到30只,发现其中有6只是已作标记的,那么,你能计算出这个小区大约有多少只麻雀吗?六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一、填空1、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飞上了天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

2、从宇宙中看,银河系是一个不断旋转的(),从地球上看,银河系是穿过夜空的一条满是星星的(),从侧面看,银河系就象一只织布的()3、在北京建国门有一个古天文观象台,那里保存着我国古代一些天文观测仪器,其中有一个巨大的铜球最引人注目,那就是()。

4、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拉力是(),人造卫星根据用途可分为()()()()()()()等。

5、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系中的一颗()星,而太阳系是()系中一个星系。

二、判断1、1光年就是光在一年内所走的距离,大约10万千米。

2、现在地球上看得最远的望远镜是哈勃太空望远镜。

3、地球同步卫星就是静止在空中不动的卫星。

三、简答1、在我们自己制造望远镜的过程中,需要哪些材料?应注意什么?2、我们在制造小火箭的实验中,用什么作动力?有哪些办法让火箭非得更直更高?3、人造卫星有哪些重要用途?4、如果你将成为一名国际空间战的宇航员,你想像一下,在生活方面你将遇到哪些问题?你应该做哪些准备?科学第五单元试题一、知识再现:1、我们在科学课中进行了许许多多的科学探究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分为、、、等类型。

2、在科学课上,我们通过各种活动,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如、、、、、、、和整理、表达与交流等。

二、牵线搭桥。

祖充之推算圆周率居里夫人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杂交水稻牛顿发现了镭元素袁隆平相对论爱因斯坦日心说张衡地动仪哥白尼进化论达尔文杠杆原理三、科学操作:对制作纸飞翼活动过程的分析。

1、活动名称:2、活动目的:3、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与预测(3)制定计划(4)观察、实验、操作或搜集整理信息(5)思考与结论(6)表达与交流四、讲科学家的故事1、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是。

2、他的主要生平:六年级(下册)科学模拟试卷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1、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

2、生物体是由组成的。

3、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等。

4、我收信到的一条环保标语是。

5、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有、、等。

6、放大镜也叫凸透镜,镜片是中间、边缘。

7、1969年,美国的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8、早晨,我们在上学时能看到西方天空中的月亮,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农历的(上半月,下半月)。

9、收发电报要经过、和三个阶段。

10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千米,光年是的单位。

11、发明了由线和点构成的电报码,被誉为“电报之父”。

12、宝石花耐旱的秘密是叶子上的多。

二、判断:1、我们不能用放大镜去直接观察太阳,否则很容易灼伤眼睛。

…………()2、自然界中所有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

……………………………………()3、绿藻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

………………………………………………()4、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5、较为完整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减少垃圾的数量、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等方面。

…………………………………………………………()6、缺水是一部分国家的事情,和我们无关。

………………………………()7、在北方天空的小熊座里有著名的北极星。

………………………………()8、现在我们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到了宇宙的边缘。

…………………………()9、魔术通常是利用人的感官错觉来表演的。

………………………………()10、整理信息就是把内容归类,不需要用其他的方法。

……………………()三、选择:1、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视野就…………………………()A 越大B 不变C 越小2、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是…………()A 牛顿B 列文虎克C 达尔文3、送给妈妈的生日礼物要包装一下,从环保角度看,不合适的是………()A 印花绸布B 塑料包装纸C 纸质包装纸4、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可以在上面………………………………()A 修建公园B 建筑房屋C 种植庄稼5、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月球直径的……………………………………………()A 四分之一B 四倍C 六分之一6、月相变化一个周期的时间大约是…………………………………………()A 一天B 一个月C 一年7、流星雨特别有名的星座是…………………………………………………()A 小熊座B 大熊座C 狮子座8、中国历史上首位飞上天空的人是…………………………………………()A 杨利伟 B聂海胜 C 孙悟空9、能够清楚地看到凤仙花在生长过程中的高度变化的是…………………()A 折线统计图B 条形统计图C 统计表10、古代的人们最初把文字、图像刻在()上来记录储存信息的。

……()A 甲骨B 青铜C 竹片四、连线:清水下雨喷水土层细石子、沙子地下水浸过墨水的纸巾填埋的垃圾观察一张纸的特点用持续观察记录的方法研究家乡的特产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观察青蛙的生长过程用观察记录的方法分析土壤万分用调查收集资料的方法五、简答:请写出一个纯净水塑料瓶的5种不同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