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合集下载

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 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 了一千多年。
第14页/共23页
句式训练:
华佗是个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第15页/共23页
1
2
3
4
第16页/共23页
张衡
第17页/共23页
蔡伦
第18页/共23页
鲁班
第19页/共23页
世界上第一台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第2页/共23页
姓名:华佗 (约公元141年—208年)
朝代: 东汉末年 出生地:沛pèi国谯qiáo县
(今安徽亳bó州) 身份:华佗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医学家 和
药物学家 。
第3页/共23页
课文写了华佗从医中的两件印象深 刻的事情,在这两件事情中,他分别看 到什么,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呢?
第6页/共23页
句式训练:
华佗看到________________, 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页/共23页
华佗给他动手术, 那汉子不仅没有挣扎、 呻吟,反而软绵绵的, 任人摆布。手术顺利 地做完,他还在发出 昏睡的鼾声,一点儿 也看不出有什么痛苦。
第8页/共23页
想像说话:
第11页/共23页
自学建议:
1、自由、轻声地朗读8、9节。 2、用学过的抓重点的词语,提出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
第12页/共23页
从此,华佗时时留心,处处搜集 单方进行试验,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 麻醉剂——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 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苏醒。
第13页/共23页
第二次手术做完后,病人竟没有一点儿

中小学作文素材:《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读后感

中小学作文素材:《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读后感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读后感
读了《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这篇文章以后,我知道了华佗是古代的一位“神医”。

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他从不骄傲,他善于思考,留心观察,终于有一天,他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觉得自己比华佗差远了,但是我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以他为榜样。

这篇文章让我想到我在以往的学习中一旦遇到难题,就怕动脑筋,总是想到等老师评讲或者回家去问爸爸妈妈,而没有像华佗一样认真思考,刻苦钻研,于是,我决定要改掉这个缺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

今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一条难题,我简单地思考了一下,就决定放弃这条题目不再思考。

后来,我想到了华佗的故事,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独立思考,经过我认真仔细地思考,反复地验算,这条题目终于迎刃而解,我真是开心极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认真踏实,刻苦钻研。

Tips:作文是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个体现。

写作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需要学生不断的积累知识,提高阅读效率。

离不开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除了学习书本知识外,更应该了解外面的世界,细心的观察,认真的思考,。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典故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典故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典故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典故导语: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典故,欢迎查阅,谢谢。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历史典故华佗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最早发明了麻醉药,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你争我夺,战争连续不断,经常打仗;再加天灾人祸,军队和老百姓受伤得病的很多。

这一带当时属谯郡(今亳县),归曹操管辖,打仗多在长江两岸,这里是后方,因而伤病员大都运到这里。

华佗是有名的外科医生,当然都要请他去治疗。

华佗是惜贫怜苦、有求必应的人,不管是兵是民,只要找到他,他都给医治。

经他治好的病伤员,有锯腿的,有截手的,有剖腹的,有缝补的,啥样的伤病都有。

可是,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剖腹、截肢等大的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真使人目不忍睹啊!华佗看了也很心疼,咋办呢?为了治他们的病,为了救他们的命,只有咬着牙、含着泪为他们精心治疗。

伤病员看到华佗那种不怕脏、不怕累,认真为人治病的精神,无不感动地流下泪来。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一次一次地失败了。

但华佗并不灰心,在治疗中继续摸索和试验,他定要悟出个减轻病者痛苦的办法来。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的病人剖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肠道坏死太多,前后忙了几个时辰,才把手术做好,病人得救了。

手术做好后,华伦却累得筋疲力尽。

为了解除疲劳,他便叫老婆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

谁知,华伦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了个大醉,弄得人事不知。

他老婆可吓坏了!她知道华佗是个谨慎的人,从来没有喝醉过,今天为什么突然喝醉了呢?莫非他是得了什么急症?!她当时很害怕,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

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仍没有什么反应,好像失去了知觉似的。

他老婆看了更是着急,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的还都正常,这才放了心,知道他是真的喝醉了。

华佗发明了什么

华佗发明了什么

华佗发明了什么华佗发明了什么首先,华佗在做一些手术的时候,发现病人很难忍受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于是便发明了麻沸散,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麻沸散是由万桃花、醉心花、天南星、当归、川芎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但具体药方早已经亡佚了。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剂要早一千六百多年。

既然麻沸散是为了做手术用的,那么当然华佗也会做手术的,而且手术就是他发明的,远在东汉末年华佗就能做各种手术了,这比西方要早了一千多年。

此外他还发明了我们熟知的五禽戏,主要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行为动作,当然五禽戏中的“五“是虚指,而不单单就指这5种。

五禽戏具有前身健体,预防疾病的功效。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原本的华佗五禽戏已经遗失了,但经过后来医者的总结和编纂,五禽戏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并被人们所喜爱。

综上所属,华佗主要发明了“麻沸散”、“手术”、“华佗五禽戏”等医学项目,对于中国传统医学贡献巨大,华佗也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神级医生,被历代人们称赞和推崇。

想必大家对于华佗发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了。

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吗《后汉书·华佗传》所云:“精于方药,处剂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针灸不过数处,若疾发结于内,针灸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聚积,若在肠胃,则断截湔洗,除去疾秽,既而缝合,傅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这是说华佗给人动手术前,先让病人服用他配制的“麻沸散”,病人就毫无知觉,做完手术后,伤口几天便愈合并且病人一个月内就能康复。

小编不禁惊呼,太神奇了,华佗真的是千年前的古人吗。

百家讲坛王立群教授认为这些记载应该是真实的,与历史真相并无出入,华佗的医术和麻沸散并不是虚构的。

王立群教授的依据也是《三国志》、《后汉书》等历史文献的记载并没有其它的考证研究。

国学大师陈寅恪则说华佗的神奇医术其实是后人抄袭其它的故事,与后汉安世高翻译的《来女耆域因缘经》所载神医耆域的神奇医术雷同。

文本解读《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文本解读《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文本解读德州一村小学四年级备课组《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告诉我们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要为我国古代灿烂的科学文化而自豪。

课题既清晰地点明了课文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的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结合我校开展的微型课题活动,我们年级组确定了培养学生词语理解和运用的研讨方向,因此,本课的教学,我们从抓关键词入手,以词解句,以句学文,并利用板书穿起全文脉络。

教学伊始应该牢牢抓住深感不安四个字进行突破,弄明白什么事让他不安,为什么不安,以此为下文重点部分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就是具体描写华佗行医中的两件印象深的事,让学生明白这两件事是如何引发他的思考的,又是怎样思考的。

第一件事中那个孩子因动手术没有麻醉药的惨状,可以紧紧抓住乱蹦乱跳和撕心裂肺两个词语,从中看出这如何给神医华佗带来困惑,又如何促使他深深思考。

随后的心想一词,不仅揭示出华佗善于思考,同时也体现出了他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优秀品质。

而第二件事则从另一个角度引起了他大胆的设想,那个喝醉酒而折了腿的汉子身上所表现出的与那个孩子截然不同的表现,引发了他更深的思考。

此时抓住沉思这个词,将它和第一件事中的心想一词串连起来,让学生从中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勇于创造发明的人,首先是一个善于思考并敢于大胆设想的人,进而结合完成课后练习二的填空,同时完成文道统一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抓住这部分当中的一个疑问句、一个设问句和一个反问句,水到渠成的完成了句子教学,也理清了这部分文章的脉络,作者思路与教学思路有机统一起来。

文章最后两小节交待了麻醉剂研制过程,同样紧紧抓住时时、处处和慢慢三个叠词,结合课后练习三的填空练习,让学生明白时时、处处区别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也是这世界上第一次研发成功麻醉剂的重要前提。

华佗简介资料

华佗简介资料

华佗简介资料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华佗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华佗简介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

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华佗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据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三国著名医学家。

少时曾在外游学,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行医足迹遍及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对外科尤为擅长。

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已佚。

今亳州市有“华佗庵”等遗迹。

行医历程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脏腑病位,对症施治。

一日,有军吏二人,俱身热头痛,症状相同,但华佗的处方,却大不一样,一用发汗药,一用泻下药,二人颇感奇怪,但服药后均告痊愈。

原来华佗诊视后,已知一为表证,用发汗法可解;一为里热证,非泻下难于为治。

华先生治府吏倪寻,头痛身热,则下之,以其外实也。

治李延头痛身热,则汗之,以其内实也。

盖得外实忌表、内实忌下之秘也。

又按内实则湿火上冲,犹地气之郁,正待四散也。

外实则积垢中留,犹山闲之水,正待下行也。

其患头痛身热同,而治法异者,虽得之仙秘,实本天地之道也。

余屡试之,果屡见效。

又有督邮顿某,就医后自觉病已痊愈,但华佗经切脉却告诫说:“君疾虽愈,但元气未复,当静养以待完全康复,切忌房事,不然,将有性命之虑。

”其时,顿妻闻知夫病已经痊愈,便从百里外赶来看望。

华佗的医学成就主要是什么

华佗的医学成就主要是什么

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医术最为精湛的医生之一,他被人们称为“中华医圣“。

那么华佗的成就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华佗的成就,希望对你有帮助!华佗的成就华佗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张仲景、董奉并称为“建安三神医”。

华佗一生治病救人无数,常常药到病除,被称为“神医华佗”,他最著名的就是发明了麻佛散,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位进行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

华佗自幼家贫,父亲早亡,他只能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教导他学习知识,但是他从小对医学很感兴趣,后来母亲的病故也让他发奋成为一个行医救世的医生。

华佗一生行医各地,在医学上有很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其中尤其擅长外科。

他发明了麻佛散,并成功的让病人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施行了腹部外科手术。

根据史书的记载,华佗曾利用麻佛散成功的摘除了肿瘤,胃肠缝合的手术。

麻醉药品在他之前也有人使用,不过都是用于歧途,华佗之后在基础上进行研究,创造了麻佛散。

华佗使用麻醉剂手术要比西方早了一千六百多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术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华佗还重视体育锻炼,他认为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化,畅通血气,还可以延年益寿,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他的弟子吴普照按照这个方法锻炼,活到了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华佗一生有很多著作,可惜的是都没有流传下来,这对于中国的医学界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华佗发明了什么首先,华佗在做一些手术的时候,发现病人很难忍受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于是便发明了麻沸散,根据相关史料记载,麻沸散是由万桃花、醉心花、天南星、当归、川芎等药材按照一定比例制成的,但具体药方早已经亡佚了。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剂要早一千六百多年。

既然麻沸散是为了做手术用的,那么当然华佗也会做手术的,而且手术就是他发明的,远在东汉末年华佗就能做各种手术了,这比西方要早了一千多年。

此外他还发明了我们熟知的五禽戏,主要模仿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的行为动作,当然五禽戏中的“五“是虚指,而不单单就指这5种。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四年级下12.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大夫华佗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故事。

课文中对于华佗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集中表现了华佗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优秀品质。

课题既清晰地点名了课文的内容,又揭示了课文中心。

文章条理清晰,通过华佗两次手术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阐述,表现出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本篇课文有一些很好的字词适合学生积累,通过理解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文中有许多动词可让人加深体会,学习本文时主要抓住课文着重描写的两件事,通过一些提示,训练四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尤其是想象说话的练习,由读引申到写,做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从课文中学习主人公善于思索、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于文本的对比学习,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处处、昏昏、时时、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神医华佗在行医中,总结经验,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麻沸散这一中药麻醉剂,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有如此悠久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而自豪的思想感情。

4.想像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再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了解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原因及过程。

2.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感悟句子含义,体会华佗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的崇高医德。

【教具准备】PPT【课时安排】1【课前预习】(1)轻声读课文,用喜欢的方法学习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深感不安撕心裂肺任人摆布(2)用一句话介绍你所了解的华佗。

(3)课文分别讲了哪几件事?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一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在我们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伟大的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教材分析
《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八册第12课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大夫华佗为了减轻手术病人的痛苦,研制出麻沸散,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的事。

教学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听写能力,及时交流反馈。

2、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撕心裂肺、死去活来、挣扎、呻吟”等词语的含义。

3、围绕课题提出问题,通过朗读与品味课文语言,解决问题。

理解“处处、昏
昏、慢慢”等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4、带读《揭开雷电之谜》,学习人物的心里描写;
5、加上富兰克林的心理描写,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体会华佗发明麻醉剂的心里活动。

教学难点:抓住心里描写体会描写人物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师板书:麻醉剂,解释“麻醉剂”。

打开书,看看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找找句子,再看看它对病人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文中指的是麻沸散。

动手术的病人吃了这种药,便会昏昏入睡,手术结束后才慢慢醒来。

2、师: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是——华佗。

出示:一千七百多年前,我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夫叫华佗。

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3、交流反馈:什么叫“高超”?能不能给它换一个词?板书:高明
谁能变换一下句式再来介绍一下华佗?
4、齐读课题,有何疑问?(板书:为什么?受何启发?怎样?)
二、初读课文,解决问题
师:带着刚才同学提出的3个问题,轻声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
三、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师过渡:作为一个“神医”,华佗也有深感不安的时候,板书:深感不安下面就请小朋友快速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华佗几次手术的过程?分别是哪几次?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等会儿请你用简练的话来概括
2、交流
板书:手术
给小孩割去毒疮
给跌折腿的醉汉做手术
3、师过渡:华佗在给这两个不同的病人做手术时分别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结
果怎么样?又想到什么?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练习
4
5、班内进行交流,投影片出示相关的内容以及课文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句子,
再重点加以朗读的指导:
a)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b)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
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板书:沉思
6、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当第二次手术做完以后,病人竟一点儿痛苦也没有,
人们十分惊讶。

想象一下,这时,华佗和抬汉子的人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练一练,说一说。

7、师:华佗由两次不同的手术结果,想到了许多问题。

师:老师请大家开动脑
筋,发挥想象,华佗在发明麻醉剂时时时留心,处处搜集单方的情景,好吗?
大家可以想象下雨、下雪坚持外出寻草药的情形,甚至还可想象爬上悬崖找草药的情形。

8、出示:不管在炎热的盛夏,还是严寒的冬日,他都背着竹篓来到深山老林寻
找草药。

当他发现一种草药是从没有看见过的,他就会把它采集下来放在竹篓里带回家试验。

在一个傍晚,当他背着竹篓回家时,无意中听到两个过路人在说,有一次割了天上岭的一种有刺的草,给家里的牛羊吃了以后就昏倒了,过了一天一夜才醒过来。

于是,华佗忙上前打听,询问这种草长在天山岭的哪个地方,路人指指半山腰。

于是,华佗不怕夜即将来临,上山去寻找这种草。

日复一日的跋山涉水,年复一年的研制草药,终于合成了一种中药麻醉剂――麻沸散。

学到这里,你想对华佗说什么呢?
9、从此,他时时——,处处——,终于——。

动手术的病人喝了这种药,便会
——,手术结束后——。

(师生引读第八节)
板书:终于(体会制药的艰难)
四、感受华佗的伟大
1、师过渡
2、思考:课文哪一节是对华佗的高度评价
出示最后一节:这样,华佗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

他的发明比外国早了一千多年。

3、指导朗读(赞美、敬佩)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人物的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能够把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如果能加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那么就更能表现人物的品质。

二、学习方法指导
1、什么是人物的心里活动的描写?
师出示:
2、朗读课文3~7节,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划出来读一读。

3、人物心理活动直接展示了人物内心思想。

从课文描写华佗心理活动的句子中,你能看出华佗是个怎样的人?
4、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

所以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必须要写清楚当时特定的情境。

读下面两句话,注意句子中划线部分内容,并讨论后面的问题。

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讨论:句子中的划线部分和后面的心理活动有什么关系?能否去掉?能否换一种说法?
5、下列句子分别用哪些词语标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注意标点符号使用的不同。

1)看着痛得死去活来的孩子,华佗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动手术的病人不感到疼痛呢?
2)看着这醉汉,华佗沉思起来:如果有一种药,让病人吃下去,也像醉了一样,动手术不就没有痛苦了吗?
3)我转眼一想,从这么高的跳台跳下去会不会淹死呢?
4)我没有动,心里愤愤地说,哼!她这副丑相也配我叫阿姨,我的姨妈个个端庄秀丽。

5)我捧着这碗热乎乎的姜汤,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我的全身。

6)我害怕极了,连大气都不敢出,心砰砰直跳,仿佛有小兔子在心中蹦来
三、阅读《中彩那天》
(1)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

拮据馈赠器重咆哮委屈辨认教诲梦寐以求迷惑不解(2)联系上下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1)中彩后父亲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似乎在想:
2)当我看到那用橡皮擦过的K字还留有淡淡的痕迹时,心想:爸爸当时的心里一定十分矛盾:
(3)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人物的心里活动的描写,希望大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读读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的丰富的内心世界。

第三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习了有关人物的心里描写,在动作语言描写之前,如果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能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言行的原因,帮助我们体会人物的品质特点。

那么在什么时候该加入人物的心里活动的描写呢?
二、说话训练
1、出示片段
读一读下面这段描写富兰克林放风筝实验的话,然后完成后面的问题。

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

那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

富兰克林带着儿子来到费城的郊外。

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

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

他手握丝线,将风筝放到天空中。

过了没多久,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掠过,顿时大雨倾盆而下。

富兰克林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只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

他感到手臂一阵麻木,差一点儿被击倒。

这时,他兴奋地叫了起来:“这就是电,和实验室里的电火花完全一样!”
2、讨论:文章中哪几处可以描写富兰克林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
看到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时,富兰克林的心理活动;
他制作风筝前的心理活动;
电火花向手指射过来时候他的心理活动;
富兰克林差点被击倒时候的心理活动;
3、合理想象富兰克林的心理活动,然后和同伴交流,看谁的想象更合理?
4、小组合作:在短文中加上富兰克林的心理活动。

比一比,哪个小组添加得合理。

三、下笔成文
四、老师进行评价和总结
同学们,我们平时在人时,如果能用上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一定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形象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