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实验设计
小组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实验名称:探究高浓度酒精对失血性休克的代偿作用课题来源:自选设计班级:09级临床三班设计人员:设计日期:2011年11月指导老师:邓峰美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2011年制一、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实验设计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目的与意义: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记忆力差、自制力差,往往因酒后开车滋事,打架斗殴致伤。
创伤后失血性休克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处理不当将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此项研究为临床上对醉酒者导致的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提供参考。
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资料我们可以了解,乙醇能抑制多巴胺的运输,干扰突触的多巴胺转运;能抑制肝脏中色氨酸二氢化酶得活性,影响5-羟色胺的合成;能够使皮质的一氨基丁酸A型受体破坏,导致其密度下降;能抑制谷氨酸所致的伏核神经元电活动增强的现象。
通过改变谷氨酸介导的突触传递从而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然而我们知道多巴胺、5-羟色氨、一氨基丁酸、谷氨酸都是主要的中枢神经递质。
试想由于乙醇的上述作用可能导致机体在失血性休克时,会减弱减压反射,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机体自身体液等一系列代偿反应,进一步加重加快DIC的程度。
我们通过复制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以来研究乙醇对这一系列代偿反应的影响。
解决问题思路:试想由于乙醇的上述作用可能导致机体在失血性休克时,会减弱减压反射,抑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机体自身体液等一系列代偿反应,进一步加重加快DIC的程度。
我们通过复制家兔的失血性休克模型可以来研究乙醇对这一系列代偿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1]李娟,罗佳文.失血性休克抢救的护理配合[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1, 6(3):27-28[2]张宏,陈明利.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J].南方护理学校,2003,5(6):63-64[3]赵绥民,田兆嵩.急性失血病人的成分输血.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46-47.[4]邢刚.重症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急诊救治.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4,2(10B):980-981.[5]余伶俐.高渗高胶液对创伤和失血性休克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陕西医学杂志,2003,32(10):907-909.[6]黑子清,林世清,刘卫锋,等.黄芪对失血性休克兔肠黏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23(7):543-544.[7]蒋荣成,吕志诚.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6):432-433.[8]周其富,楼静芝,俞渭生,单立新。
机能实验学教学设计

机能实验学教学设计前言机能实验学是医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此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加强基础实验技能,以及对医学研究有良好的启发作用。
为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从实验内容、实验器材、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来进行探讨,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实验内容机能实验学的实验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多项生理指标的检测、红细胞的形态与数量的观察、心血管功能的实验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血压测量实验•心电图检测实验•血红蛋白检测实验•红细胞形态观察实验•肌肉电图测量实验•神经肌肉传导速度检测实验通过把这些实验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人体生理功能有充分的了解,为学生今后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器材为确保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效果,实验器材必须选择好品质的,具有较高可靠性的实验仪器。
以下是常见的实验器材:•血压计•心电图机•血红蛋白测定仪•显微镜•红细胞计数器•肌电图机•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仪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机能实验学的器材必须保证精密可靠,以最大程度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教学方法为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方法:1. 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师应该尽可能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生理课程,并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在理论与实践中相互补充。
2. 课堂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特别是在介绍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因为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过程。
3. 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遵守原则,执行仔细,规范实验流程,并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安全细节。
4. 数据分析与讨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和探索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结论机能实验学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极具挑战性的课程,对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采用上文提到的实验内容、实验器材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机能实验学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实验技能,并对医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
机能实验设计

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实验目的:建立DIC模型,观察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实验原理:由于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物质入血,是凝血酶增加,进而微循环中形成广泛的微血栓。
大量微血栓的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同时引起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增强,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
也就是说其血液先呈高凝状态而后呈低凝,最后纤溶亢进,出血倾向,即家兔血液凝血时间由短变长。
兔脑粉化学名促凝血酶原激物,类白色粉末状,主要成份为组织凝血活酶,可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导致DICDIC的功能代谢变化包括:出血、器官功能障碍、休克、贫血实验对象:家兔实验器材:兔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气管插管、动脉导管、动脉夹、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铁支架、有色丝线、干净玻片、电子称、秒表、20%氨基甲酸乙酯、1000u/ml 肝素生理盐水实验步骤:1.链接实验仪器装置将压力换能器固定在铁支架上,换能器的位置大致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将动脉导管经三通开关与压力换能器正中的数入接口相接,压力换能器侧管上的输入接口与另一三通开关连接。
压力换能器的输入信号插头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信号放大器输入盒相连。
用注射器通过三通开关向压力换能器及动脉导管内注满肝素生理盐水,排尽气泡,然后关闭三通开关备用。
打开计算机启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点击菜单“实验/实验项目”,按计算机提示逐步进入动脉血压记录的实验项目。
2.手术(1)取家兔两只,称重。
一只用来取正常器官作对照,另外一只用来做DIC模型。
(2)动物麻醉与固定: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以5ml/kg体重的剂量由耳缘静脉注入。
动物麻醉后,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
(3)气管插管:剪去颈部的毛,沿颈正中先作5-7cm的皮肤切口。
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分离气管。
在气管下方穿以丝线,于甲状软骨下方2-3cm处作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以丝线结扎固定。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简介机能实验学是一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学科。
在这门学科中,实验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理论是否正确、探索未知领域、优化实验结果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的各个方面,包括实验设计的目的、步骤、注意事项等。
目的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理论、解决问题、优化实验结果。
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我们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为理论的应用提供支持。
步骤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实验目标在进行实验设计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这个目标可以是验证某个理论、解决某个问题、优化某个实验结果等。
明确实验目标有助于我们在接下来的步骤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设计。
2. 建立实验模型实验模型是指将实验对象抽象为一个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以便我们能够通过计算、仿真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和预测。
建立实验模型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它需要考虑实验对象的特性、限制条件等因素。
3. 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方案是指确定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实验条件、实验设备、实验参数等。
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可重复性、可控性等因素,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进行实验操作在进行实验操作时,我们需要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数据的有效性。
5. 分析实验数据在获得实验数据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
这包括数据的整理、统计、图表绘制等过程。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到有关实验结果的信息,进一步验证理论或解决问题。
6. 总结实验结果最后,我们需要总结实验结果,包括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实验过程的有效性等。
在总结实验结果时,我们还可以提出对实验的改进建议,以提高实验的效果和可靠性。
注意事项在进行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可控性实验的可控性是指实验参数是否能够被我们主动控制。
机能实验设计

方斌波 孙建文 高健伟 2009111043 2009111053 2009111062
题目:各种药物对胃肠蠕动的影响
一、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 1.炭末的颜色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中可指示 药物对胃肠道的蠕动作用及程度; 2.阿托品降低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的幅度和 频率 ; 3.新斯的明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 ; 4.肾上腺素抑制胃肠蠕动 。
二、研究内容 测定炭末在肠道内的移动速度,观察药物对为肠道 蠕动功能的影响 三、实验对象 小白鼠,8只,体重20g左右 四、实验分组 6只实验组、2只对照组 五、观察指标 炭末在胃肠道的推进距离
六、仪器、药品及试剂
1ml注射器(4只); 一套手术器械,尺子,灌胃针头,天平; 炭末阿拉伯胶混悬液; 0.025%阿托品溶液; 生理盐水; 0.002%硫酸新斯的明; 0.02%盐酸肾上腺素;
七、实验方法及步骤
取禁食12小时的小白鼠8只 ,编号 鼠1 生理盐水 鼠2 鼠3 阿托品 鼠4
鼠5 硫酸新斯的明 鼠6 鼠7 盐酸肾上腺素 鼠8
1,2,3,4,5,6,7,8鼠 小鼠处死
5%炭末阿拉伯胶混悬液
15分后将
取出胃肠道
剪开附在肠管上的肠系膜, 将肠管拉成直线
测量炭末移动距离和小肠全长 碳末移动百分率并比较
计算
八、预期实验结果
百分率=(炭末的移动距1.给药量要准确,各鼠给药及处死时间要一 致。 2.测量肠管长度应避免过度牵拉 3.若碳末中途有中断现象,应以移动最远处 为测量终点
Thank you for attention !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器材与仪器四、实验步骤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六、实验结论一、实验目的本次机能实验学的实验设计旨在通过对机能原理的研究,了解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掌握机能的性能表现和使用方法,以及探究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机能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
它是物体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
机能有许多种类,如力学机能、热力学机能、电磁机能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机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三、实验器材与仪器1. 电动车模型;2. 电池;3. 电线;4. 万用表;5. 示波器。
四、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电动车模型:将正极连接到电动车模型上,负极连接到地线上。
2. 测量电动车模型转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动车转速,并记录数据。
3. 观察示波器波形: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动车模型的波形,并分析其特点。
4. 改变电池电压:改变电池的电压,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5. 改变负载:改变负载,观察电动车模型转速和波形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随着电池电压的增加,电动车模型的转速也在增加。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当负载增加时,转速会下降。
这是因为负载增加会导致机能消耗更多的能量,从而减慢了机能运作的速度。
此外,在观察示波器波形时,我们发现当机能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时,其波形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形态;而当机能处于低速运转状态时,则呈现出较为简单的周期性波形。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我们了解了机能的基本特性和运作原理,并掌握了机能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熟悉了一些常用仪器和工具,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机能实验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实验目的:1. 了解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的作用。
2. 观察不同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3. 分析神经递质对骨骼肌收缩的调节机制。
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肌电图机、肌夹、生理盐水、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显微镜、培养皿等。
实验方法:1. 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其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2.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3. 将乙酰胆碱(ACh)、肾上腺素(Ad)、氯化钙(CaCl2)、硫酸镁(MgSO4)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4.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动物,将家兔固定于实验台上。
2. 使用肌电图机记录家兔骨骼肌的基线收缩情况。
3. 将家兔的肌肉组织取出,制成肌条,置于培养皿中。
4. 将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5. 将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6. 将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7. 将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8. 将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分别滴加到肌条上,观察并记录骨骼肌的收缩情况。
9. 使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的收缩情况。
实验结果:1. 乙酰胆碱(ACh)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明显的收缩。
2. 肾上腺素(Ad)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3. 氯化钙(CaCl2)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收缩,但收缩幅度小于ACh。
4. 硫酸镁(MgSO4)滴加到肌条上后,骨骼肌出现舒张。
5. 不同浓度的神经递质对骨骼肌的收缩影响不同,随着浓度的增加,收缩幅度逐渐增大。
实验分析:1. 乙酰胆碱(ACh)是神经递质,可引起骨骼肌收缩,说明神经递质在神经肌肉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
简单机能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物体的机能是否正常运作。
实验材料:
1. 待测试的物体(可以是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等)
2. 测试工具(可以是仪器、工具等)
实验步骤:
1. 检查物体的外观是否正常,确保没有明显的损坏或问题。
2. 对于机械设备,可以通过观察机械部件的运动情况来测
试其机能。
比如,可以观察机械设备的转动或摩擦部件的
正常工作。
如果有任何异常情况(如噪音、卡顿等),则说明机能有问题。
3. 对于电子设备,可以使用合适的仪器(如万用表、震荡器等)来检测设备的电流、电压、频率等参数是否正常。
如果参数超出了正常范围,说明设备的机能存在问题。
4. 对于其他类型的物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测试方法。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如果物体的机能正常,则说明该物体的设计和制造是合理的。
如果物体的机能存在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分析问题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修理或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目的和原理】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任何因素,均可影响尿的生成并可引起尿量及尿的性质、成分的改变。
本实验以家兔为实验对象,采用膀胱插管术收集并记录尿量,主要观察不同因素或药物对尿量的影响。
实验目的:
1.学习膀胱插管术、尿量记录及尿糖鉴定等泌尿实验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并熟悉大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观察影响尿生成的若干因素,加深理解尿生成的机理。
【实验材料】
1.动物家兔
2.试剂和药品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100单位/毫升肝素生理盐水(或6%枸橼酸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速尿、20%甘露醇、班氏(Benedict)尿糖定性试剂。
3.装置和器材微型计算机及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血压换能器、保护电极、兔手术台和手术器械、动脉插管、动脉夹、膀胱漏斗、注射器(2ml 、5ml 、10ml 、20ml)及针头、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和试管夹、输液装置、手术灯、纱布、丝线等。
【实验方法】
1.麻醉固定将兔称重后,自耳缘静脉缓慢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下腹部手术野的毛。
2.手术
1)颈总动脉插管在颈部正中切开皮肤6~7厘米,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出气管。
在气管的两边分别分离出左颈总动脉和右迷走神经,在其下穿线备用。
按颈动脉插管方法将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动脉插管的另一端经血压换能器连接于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某一通道上,用于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
手术完毕后用温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
2)膀胱插管在下腹部正中线脐下方作一长约3~4厘米的皮肤切口,其下端直达耻骨联合。
分离皮下组织并沿腹白线切开腹壁。
将膀胱翻出腹外,辨认清楚输尿管,并向肾侧仔细地分离两侧输尿管2~3厘米,在其下方穿一条线,将膀胱上翻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它同尿道的通路;然后在膀胱顶部选血管较少处,做一环形的荷包缝合,缝合线两端要足够长,暂不结扎;在荷包缝合的中央剪一纵行小切口,插入膀胱漏斗,然后用荷包缝合线将切口边缘固定于膀胱漏斗的凹槽上,膀胱漏斗的延伸管与引流导管相连。
动物所产生的尿液经膀胱漏斗、引流导管流出后直接观察。
手术完毕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
3.实验记录
生物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与上次实验相同
4. 观察项目
待尿量和血压稳定后,即可进行下列各项观察。
注意每项实验开始前都必须先记录一段正常尿量和血压曲线作为对照,然后进行注射或刺激,并连续观察和记录至效应明显后再等待恢复至原来水平时,才能开始下一项实验。
1)耳缘静脉快速注射37OC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2)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用中等强度的电流刺激其外周段20~30 秒,使血压维持在40~50mmHg,观察尿量的变化。
3)先收集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实验*作为对照,然后自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在尿量变化最明显时,再收集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实验。
4)自耳缘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素0.5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5)自耳缘静脉注射速尿0.5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6)自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4单位,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7)自耳缘静脉注射20%甘露醇2~3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8)在动物的一侧大腿的股三角区,切开皮肤,分离出一侧股动脉,并插入硬塑料管进行放血,使血压降至40~50mmHg ,观察尿量的变化。
然后再迅速补充生理盐水,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9)保存实验结果,通过反演功能将结果调出并进行整理、编辑、打印。
对记录到的动脉血压、尿量及尿糖定性实验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结果记录表格如下
家兔血压与尿量
结果解释
(1)IV生理盐水20 ml→血量增加→
刺激心肺感受器→抑制ADH释放
(2)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BP下降→
压力感受器上传冲动减少→ADH释放增加
(3)IV 20%葡萄糖5ml:渗透性利尿
(4)NA:
-肾血管平滑肌α受体→肾血管收缩→
肾血流量/毛细血管血压下降→GFR减少
近球细胞β受体→肾素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和钠重吸收增加
(5)速尿: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同向
转运,降低外髓肾小管内外渗透压
梯度,水重吸收减少。
(6)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的V2型受体结合,
增加管腔膜水通道数目,水重吸收增加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给兔子多喂青菜,或在麻醉后立即给动物进行适量的输液,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静脉注射,应注意保护兔的耳缘静脉。
注射时,先从末梢端开始,逐渐向耳根端移近;或选用小儿头皮针刺入耳缘静脉,用胶布固定,用生理盐水维持使形成一静脉通路以便于多次注射使用。
3.各项实验顺序的安排是:在尿量增多的基础上进行减少尿生成的实验,在尿量少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尿生成的实验。
【讨论思考】
1.试分析产生上述各实验结果的机理。
2.血压的高低与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3. 分析本实验中,哪些因素可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哪些因素可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功能?。